检体诊断学医学教育论文

2022-04-2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检体诊断学医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目的:探讨心肺检体诊断教学中实施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3级普通专科检体实验课学生50名作为研究组,检体诊断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将其教学效果与之前2010级未应用PBL教学法的50名学生(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学生在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检体诊断学医学教育论文 篇1:

高职临床医学体格检查实训教学研究与实践

摘 要:高等职业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全科医师、乡村医生等职业群,培养能从事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卫生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性医学专门人才。其能力要求包括能够进行基本诊疗技术操作。体格检查,又称检体诊断,是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就体格检查实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其实训课的诊断与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 临床医学专业 体格检查 实训教学

课 题:本文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立项课题《高职临床医学体格检查实训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8A0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体格检查,又称检体诊断,是指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客观评价人体状况的一系列基本的方法,它是临床最基本最主要的诊断手段,也是诊断学教学的重点内容。然而伴随着医学检查技术的现代化,许多临床医生“轻体检,重辅检”,以辅助检查代替体格检查,忽视体格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由此也带来了医学生不重视体格检查实训课,课堂参与度低,检体技能不达标等问题。高职医学生是未来面向基层,服务乡村医疗卫生的中坚力量。由于基层医疗条件有限,疾病的诊断更多依赖的是医生的感官及简易的辅助工具,如听诊器、叩診锤等,如果不练就扎实的体格检查基本功,我们培养的学生就如同没有了枪弹的士兵,不能很好地履行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这一重大使命。因此,夯实“视、触、叩、听”基本功,是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基层医疗的迫切需要。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检体诊断意识弱,实训课参与度低的问题

表现为实训课教学只限于教师的示教与学生的观摩,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并没有主动地参与检体技能的练习。

2.“会说不会做”或“会做不会说”的问题

前者表现为部分学生考试卷面成绩虽好,但动手能力差,羞于动手且技能操作不达标;而后者则表现为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对操作步骤、操作要点及阳性体征的意义表述不清楚,且在检体过程中缺乏医患沟通。

二、教学研究与实践

下面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三个方面讨论笔者在体格检查实训教学中的体会与实践。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并非一类模糊的总体目标,而是具有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制定了体格检查实训教学“三类三级目标”,目标的制定以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以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为标准,以基层临床一线工作的具体要求为依据。其内涵包含技能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三类;并将技能目标分为三级,一级是临床常用检体技能,二级是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涵盖的检体技能,三级包括诊断学全部的检体技能。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技能目标进行重点练习,体现个性化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

三级技能目标具体是:第一,基本检查法单元:掌握视、触、叩、听、嗅基本检查法的动作要领。第二,一般检查单元:一级目标测量生命体征;二级目标触诊浅表淋巴结;三级目标为发育、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体位、姿势、步态、皮肤的检查。第三,头颈部检查单元:一级目标为瞳孔对光反射,咽、扁桃体检查;二级目标为外眼检查、集合反射,甲状腺检查以及气管与血管的检查;三级目标为头围测量、头发、头皮的检查。第四,胸部检查单元:一级目标为听诊肺部罗音,听诊心音、心率、心律、心脏杂音;二级目标视诊呼吸运动、胸壁胸廓,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叩诊肺界、肺下界移动度,听诊呼吸音、异常呼吸音、胸膜摩擦音,乳房触诊视诊,心脏视触叩;三级目标检查脉搏、血管杂音、周围血管征。第五,腹部检查单元:一级目标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触诊腹部包块,听诊肠鸣音;二级目标视诊腹壁静脉,触诊肝脏,触诊胆囊,叩诊移动性浊音,叩诊肝浊音界;三级目标触诊液波震颤、振水音,膀胱叩诊,肋脊角叩诊。第六,脊柱、四肢、肛门检查单元:一级目标视诊脊柱弯曲度、脊柱压痛与叩击痛;二级目标四肢、关节检查;三级目标肛门直肠检查。

知识目标主要包括掌握体格检查的定义;掌握叩诊音的分类及临床意义;熟悉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掌握生命征改变的临床意义;掌握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掌握扁桃体肿大的分度;掌握心脏瓣膜听诊区的位置和听诊顺序;掌握肺部干、湿罗音的临床意义;掌握心音的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熟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掌握腹膜刺激征的临床意义;熟悉墨菲征的临床意义;熟悉移动性浊音的临床意义;熟悉四肢关节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熟悉肌力的分级;熟悉神经反射的临床意义。

素质目标指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具有爱伤意识,具备临床诊断逻辑思维能力,具备严谨、系统、全面的体格检查职业素养,具有为患者隐私保密的职业素养。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研究。将教学方法与刻意练习理论相融合并实践。刻意练习理论是人们在专业特长科学的领域(如医学、音乐、体育等)提高表现与水平的一系列普遍的原则,它认为,水平的提高通常与教学方法的发展齐头并进。本研究拟通过说做一体化,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等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实效性。

(2)教学方法的实践。第一,分组实训。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精准的学情分析,从上一学年医学基础课程的考试成绩、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三个维度,将学生分为三个实训小组:一组学生对应一级目标,即掌握临床最常用检体技能的目标;二组学生对应二级目标,即掌握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所涵盖的检体技能;三组学生的目标难度最大,即掌握检体诊断全部技能。实行按教学目标等级进行分组实训后,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目标达成情况较前有较大改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第二,说做结合的实训方法。在体格检查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会做,还要会说,说“操作步骤”、说“操作要点”、说“阳性体征的临床意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手脑并用。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使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得到巩固与升华,也可为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和执业助理医师的实践技能考试打下良好基础。第三,教师巡回指导。教师的巡回指导对于教学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自觉性,还可以全程观察学生的综合表现,即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时时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3.考核评价

体格检查采用实操考核,占诊断学考试成绩的30%,诊断学卷面考试中不再包含体格检查部分。要求学生在体格检查实操考试过程中表述操作目的、操作要点及阳性体征的临床意义作为评分标准。通过这样的考核评价,既可以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又可以增强学习动力。

三、结束语

基层医疗需要具备合格诊断技能的医务工作者,这就决定了高职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需要从“我知道什么”向“我可以做什么”转变。本研究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的分析与改进,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课堂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检体诊断技能水平,并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此外,该教学策略亦可应用于其他医学课程的实训教学,并可在同类院校及乡村医生培训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莲.浅谈体格检查实践教学在高职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10).

[2]李莲.孝感地区乡镇卫生院临床诊疗中检体诊断的应用情况调查[J].养生保健指南,2019(28).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李莲 陈军芳

检体诊断学医学教育论文 篇2:

心肺检体诊断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摘 要】目的:探讨心肺检体诊断教学中实施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3级普通专科检体实验课学生50名作为研究组,检体诊断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将其教学效果与之前2010级未应用PBL教学法的50名学生(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学生在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肺检体诊断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提升操作技能,值得借鉴。

【关键词】心肺检体诊断教学    PBL教学法     应用

检体诊断学是一门需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其教学成果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影响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重视。心肺检体诊断学是该门学科中比较难且十分重要的课程,以往教学效果不理想,而随着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法在该门课程中的不断应用,取得的成果越来越明显。为了进一步探讨心肺检体诊断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的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3级普通专科检体实验课学生作为研究组,而2010级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随机抽取50名学生。对照组:男10名、女40名;年龄18—22岁,均值19.8±0.6岁。研究组:男8名、女42名;年龄18—22岁,均值19.7±0.5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2. 方法

对照组学生未实施PBL教学法,而研究组则将PBL教学法应用其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设计:针对课程讨论,尽量选取简单问题,并减少限制性条件,尽可能发挥学生主动收集材料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限制性条件,以便控制课程进度。

(2)分组学习:通过分小组学习的模式,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共同协作检索资料,但分组尽量以自愿组合为主,这样可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3)提出问题:针对课程设计对学生提出心肺检体相关问题,并指导他们实施讨论,主要包括心肺解剖知识、体格检查、注意事项等。

(4)课外学习:课外应指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比如带着任务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预习或练习,或者采取实验室或网络资源进行预习等。从当前临床教学来看,心肺疾病患者症状与体征比较典型时,病情往往为急性期与危重期,故而教学受限,案例难找,这是本课程教学难点。尽管近几年接诊的相应的心肺疾病患者逐渐增多,但依旧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所需,这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重视。此外,本课程实验室为学生配备JC-9800与JC2000等多媒体高级心肺触诊听诊系统,可指导学生自主进行仿真训练,通过实验学习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也可对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真实感受心包摩擦感、触觉语颤、正常呼吸音、心前区震颤、异常呼吸音等特点,以便为之后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外学习过程中,若学生有任何合理的需求或帮助,教师都应及时提供指导,以便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5)第二次课:这里主要指的是PBL教学的第二次课,主要为讨论。为了确保课程能有序实施,教师事先应明确课程的目标,在学生讨论时以倾听为主,可适当加以引导。在具体的讨论实践中,各个小组成员要进行深入的讨论,以便进一步强化对心脏视触叩听等的认识,并且对各类心音也有自我鉴别能力。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可引导他们从影像学的角度思考。讨论完毕,应要求学生自我评估或者让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让他们评价自身在整个学习中的作用,同时评价出现的问题及是否得到有效解决等,最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讨论进行评价,并予以解答和指导。

3. 观察指标

均以两组学生大一期末成绩进行测评,测评包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统计两组学生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并进行对比分析。

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二、结果

研究组学生在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对比(,分)

组别 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

研究组(n=50) 89.14±6.17* 88.71±5.97*

对照组(n=50) 79.25±7.02 77.15±6.08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三、讨论

心肺检体诊断学属于检体诊断学中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从以往教学效果来看,除了在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外,学校也缺乏相应的实验条件,从而导致教学成绩不佳。近几年,国内大多数学院均购进相关的诊断学器械,使得实验设备得到了保障,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课程的实施及教学成果的保障十分关键。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将PBL教学法应用在心肺检体诊断学中,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与讨论,教师则予以指导与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教学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相较于以往未实施PBL教学而言,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的来说,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发展自我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思维、团队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好方法;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与讨论,实现以往以“讲”为主向当前“导”为主的转变,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也克服了以往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缺点。可见,在心肺检体诊断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提升操作技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魏祎,殷闯,李银娜,等.PBL教学在心肺检体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2):77-78.

[2]周志刚,田锐,胡家昌,等.医学模拟教学在重症医学PBL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6(6):92-96.

作者:邓添

检体诊断学医学教育论文 篇3:

提升检体诊断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目的检体诊断实践教学是培训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石课程。随着医学模式、社会医疗环境的转变及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原有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已大大落后于实际要求。从教学手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理念更新及考核模式优化等各个方面改革检体诊断实践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意义重大。

【关键词】检体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

近年来国内医患关系紧张、“医闹”事件频发,多家医院出现了殴打、侮辱医务人员,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事件,社会影响极差。此类事件发生的社会根源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单就医院及医生本身来讲,提高医疗水平及医患沟通能力势在必行。

临床技能是每一位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2012年修订版)中指出[1]:“临床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沟通技能、医疗操作、临床检验、急诊、制定处方和治疗措施。”其中“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沟通技能、医疗操作”这四项内容就是医学生学习和掌握临床技能的必修课——检体诊断学。检体诊断实践教学是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生产线,其教学质量对保证本科医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实践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社会医疗环境的转变及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对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已大大落后于实际要求[2]。如何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改革教学模式,培養基本功过硬的合格的医学人才?近年来,我校把握当今医学教育发展方向,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和我校实际,对检体诊断学实验课程进行了大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手段多元化

飞速发展的科技为我们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我院诊断实验教学已由传统的口传身教、简单的器械演示、板书、挂图、播放录音等转变为应用多媒体幻灯、计算机软件、网络、视频、动画、多功能仿真模拟人,等多种现代化手段,而且正在建设“智能化全流程技能训练与临床思维能力培训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扩充。比如传统方式讲述心脏听诊部分内容时,由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后,用录音机播放各种心音及心脏杂音并指导学生相互进行听诊模拟练习。学生虽然对听诊部位及方法有所了解,但是对病理性心音辨别能力差,对心音的形成、特点、听诊部位等等往往了解不准确,且容易遗忘。在实验教学中应用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及教学软件通过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表现方式,将解剖、生理、病理学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生理及多种病理状态下心脏瓣膜及血流动力学的变换,结合同步讲解,使学生对各种心音的产生机理及听诊特点有了直观的认识,学生记忆深刻,学习兴趣浓厚,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丰富

当今大学生接触计算机、网络、移动通讯设备较早,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巨大,对所接受的知识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教师以单一有限的学科知识很难驾驭课堂。教师不仅仅应该对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还需拓展思路,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将检体诊断技术与临床病例相结合,同时在基础物理操作之外,增加临床思维训练课程,邀请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病人)参与教学,模拟临床诊断场景,让学生亲自进行问诊及体检,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三、师资队伍规范化

带教老师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目前我校诊断实验课带教老师从各个附属医院抽调,每学期更换一次。教师带教时间短,更换频繁,容易形成应付态度;同时也存在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手法不统一等问题;且与临床、科研相比,教学工作不容易出成绩,而且也无明确的考核及衡量标准,更加影响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为了提高临床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我校安排了具有丰富经验且治学态度严谨的资深教授担任实验课总辅导,坚持带教老师集体备课制度。在每年课程开始之前2周,由总辅导带领全体带教老师提前熟悉教学内容,课程进行当中,每周还安排固定时间对下周新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及集体备课,让来自不同专科的带教老师相互交流,统一教学方式和操作手法,认真制作课件及教案,并逐一进行预试讲,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相互比较和学习,而且有助于帮助教师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掌握讲解技巧。同时总辅导每周还要随机抽查1-2位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嚴把教学质量关。

四、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检体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实践。我校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诊断学课程安排在大三,离学生五年级实习、见习时间较长,所学知识易于生疏和遗忘。为此,学校特别安排了大五实习前集中培训,对临床常用的基本技能如心肺听诊、腹部触诊、问诊及病历书写、心电图判读、胸、腹及骨髓穿刺、心肺复苏术等项目进行重点复习培训,此时学生已完成内、外科及各专科内容的学习,对疾病及临床工作的特点有所了解,因此改变讲述和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主要简单指导和答疑,加强启发式教育,注重联系临床实际,培养实习生正确的临床思维和独立思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显著,动手能力大大加强。

五、将人文理念及职业道德融入诊断学实践教学中

目前国内医患关系及医疗环境对医务人员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等职业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国内高等医学院校中普遍存在医学生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发展的情况[3]。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阶段时易出现对病人的操作动作粗暴,态度生硬,不注意保护病人隐私,不能与患者及家属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同情心等情况。这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我校以教师为主导开展了融合医学人文教育的物理诊断实践教学。从操作前室内环境的布置,操作器材的摆放,患者隐私的保护,与患者良好的沟通技巧,到对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动作的标准、到位、轻柔、全面等注意事项逐一向学生展示。在进行物理诊断操作的过程中,随时随地传授生命观,人文关怀,患者心理、医患沟通等人文知识。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启发学生结合实践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建立了自信,学会了与患者、同事沟通的技巧,树立关注现实、关爱生命的医学人文理念。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了准确的角色转换,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及文明的行为举止,形成良好的责任心及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建立新的技能考核模式

考核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每个从事医师工作者必须通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而技能考核是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项目。我校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诊断实验室建立有诊断学技能题库,包括体格检查技能题库、心电图诊断题库、心肺听诊题库等。参照执业医师技能考核的要求,对每个考核项目都进行细化打分,建立了规范、统一的评价标准。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模拟医师资格考试的环节,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需要,与将来要面对的医师资格考试挂钩,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把医学教育水平提高转化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或者说医学教育必须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目的,这才是医学教育设计和医学教育改革的根本出发点。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我校医学毕业生质量,作为检体诊断实践课程,还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医学教育模式。

1.实验室硬件设施需加强:淘汰原有多年废弃不用的录音机、老式投影仪等,对多年教学经验验证的教学效果好的加以保留—如简易心肺听诊模具;增加科技含量高,仿真度好的新型模拟教学设备;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增设计算机网络,便于教师及学生及时上网,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人员素质需大大提高:实验教师是生产线上的质量控制员,保证了出厂产品质量上的统一性。需配备专职教师,便于对教学内容熟悉,对新的教学设备了解及熟练应用,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实验技术人员需提高职业素质及动手能力,人员宜少而精,对实验设备的使用、保养及维护、更新应熟练掌握,并对于新的实验技术有学习积极性。

3.更新、完善教材:现有的教材及课程结构应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围绕大纲要求精选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增加人文和科学素质培养部分内容,课程结构的编排应具有系统性和灵活性。应将诊断实验课程与内科学、影像诊断学、外科学、神经病学进行重组和整合,创建以综合化为特色的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减少不必要的内容重復,及时充实本学科的最新进展,也可引进外文原版教材,重组、增减教学内容。

检体诊断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诊断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因此,本实验室的教学改革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及素質培养、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将人文素养融合入实践教学当中,使学生在掌握临床操作技能的同时将医学人文知识融会贯通,亲身体验和感悟医学人文服务的内涵,养成自觉的人文修养。经过近8年的教学改革,本实验室在硬件设施、教学水平、教学人员培养、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16年,在我校本科临床五年制大三学生范围内,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水平、操作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学生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总满意度为99.8%。学生反映良好。

参考文献

[1]《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2012年修订版).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3):321-334.

[2]费娜.基于培养医学生临床创新能力的诊断学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培训,2016(2):176-176.

[3]马俊卿.基于内化过程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2):245-248.

作者:岳学静 刘而霞 袁建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舞蹈与启蒙教育论文下一篇:生活教育与三生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