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研究

2022-09-11

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 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变, 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 是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何通过科技“先行先试”地改革与创新, 加强科技的引领示范和公共服务职能, 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职能定位和科技管理体制, 以更好的服务和促进城乡统筹, 是当前科技管理部门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也是实现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一、现状及问题

直辖以来, 重庆科技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科技发展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2008年, 重庆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12位, 居西部第2位;R&D经费内部支出608852万元, 占GDP比重的1.19%, 比2007年增加了0.0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科技拨款151279万元, 比2007年增加40761万元;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金额为62.2亿元, 比2007年增加22.4亿元。在统筹城乡科技工作中, 对于科技改革与创新进行了诸多的探索, 尤其是在依靠科技扶持区域经济、建设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立科技特派员帮扶制度等方面成效明显。

但是, 必须清醒地看到, 重庆市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不足, 缺乏科研转化的中试基地, 尚未营造出良好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环境 (图1) 。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很突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区域间发展差距均大于全国水平。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在经济、科技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科技需求, 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 城乡之间科技发展存在的较大鸿沟。具体体现在统筹城乡科技发展中具体表现为“四个不适应”:一是科技创新资源与“试验区”建设对科技的需求不相适应。二是科技支撑引领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三是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四是科技投融资体系与科技发展的投入需求不相适应。

二、总体思路

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总体思路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 加快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 将其作为科技工作核心, 一揽子系统解决城乡科技资源共享问题, 着力提升城乡自主创新能力, 力争率先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从而更快地实现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的战略目标 (如图2) 。

通过科技领域的各项改革和创新工作, 全面提升重庆市科技发展的综合实力。同时, 基于重庆40个区县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资源分布、科技影响力、科技在政府层面的重视程度、科技服务的接受程度等诸方面的巨大差异, 分区域梯次形成各具特色的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 形成快速和便捷的城乡信息传播和成果转移机制, 使重庆市城乡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方面的差异性缩小, 互补性显现, 统筹城乡科技工作取得实效, 实现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的目标, 为重庆市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提供支撑。

三、对策建议

(一) 试验区建设路径与运行机制设计

1、综合试验区建设机制体制构建。一是建立“大科技”科技管理体制, 优化政府科技管理资源, 形成高效率的协调管理体系;二是建立统筹城乡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 形成科技改革与创新城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三是建立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 构建以乡镇为节点的科技基础设施体系,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四是建立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集聚人才资源, 助推重庆市的科技改革与创新;五是建立科技人员下乡、进企、入园机制, 设立科技创新服务岗位, 健全统筹城乡的科技改革与创新服务网络;六是完善科技资源投入机制, 积极引导各方加大科技投入, 为重庆市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提供保障。

2、综合试验区建设中的科技平台构建。一是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科技成果中试转化基地等统筹城乡国家级科技创新载体, 通过部市共建提升重庆市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建设西部科技市场和重庆市“科技城”, 打造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三是建设统筹城乡科技服务平台及体系, 构建统筹城乡的科技服务网络;四是推进科技人才培训平台建设, 构建分类、分层次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五是推进科技共享资源平台建设, 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3、综合试验区建设中的资源配置与资金投入探索。一是建立统筹城乡的科技财政投入体系, 有效的集聚财政资源促进科技创新;二是深化科技税制改革, 引导企业科技研发及科技产品应用推广;三是建立科技金融相结合的机制, 打造科技金融支持平台;四是设立科技风险基金, 拓宽企业科技创新融资渠道和风险退出渠道;五是设立科技社会基金, 引导社会力量支持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六是制定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 鼓励加大R&D的企业投入。

(二) 试验区建设的行动与工程设计

1、实施五大工程,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建设具有统筹城乡特征的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实施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工程, 打造长江上游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实施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工程, 着力提升在渝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实施创新载体建设工程, 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统筹布局;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 大力引进培养高层科技人才及团队, 增强创新核心竞争力;实施科技创新环境优化工程, 完善落实科技政策法规,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2、实施四大行动, 以农业、民生为重点, 构建统筹城乡科技服务体系。实施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行动, 拓展与提升农业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民生科技提升行动, 构建民生科技综合技术服务体系;实施城乡科技服务统筹行动, 构建基层科技服务体系, 推进科技服务的社会化和均衡化;实施农民技能培训行动, 构建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体系, 推动农民城乡岗位无障碍就业。

3、实施三项改革, 构建保障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的运行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构建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 构建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激励制度改革, 鼓励科技人员向基层流动。

(三) 试验区建设保障措施

1、营造宏观环境, 注重建设实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技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围绕促进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重庆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 研究制定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若干配套政策, 强化政策引导, 从财政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产学研融合等五个方面, 完善政策措施, 切实保障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的顺利实施。

2、试行特殊政策, 进行综合试点。重庆市在统筹城乡科技改革过程中, 有目标、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综合试点试验, 根据重庆市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本着分类指导的原则, 选取重庆市典型地区进行科技改革与创新的先行先试。完善相关优惠政策, 促进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农业科技投入格局的形成, 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农业科技中介、农民合作组织等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完善农业科技基层服务体系, 提高农业科技尤其是实用技术普及率, 普遍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3、加强组织领导, 突出分类指导。科技部、市政府加强联动, 共同设立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强化决策指导和监督管理功能, 确保各项行动任务得到认真落实。重庆为科技部开展各种统筹城乡试点示范提供综合配套和优越条件, 科技部给予直接指导和政策、项目等支持, 推动更多的创新资源投向重庆。各区县与市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 制定并实施本地区本部门的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的具体计划, 落实工作责任, 加大科技投入, 强化政策保障。完善科技改革与创新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 将落实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工作情况, 争取纳入区县 (自治县) 党政领导班子的年度综合考核。按照区域的功能定位, 采取市场化机制和政府促进相结合的模式, 对市各经济板块进行分类指导, 分步实施。通过科技领域的各项改革和创新工作, 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分区域分梯次形成各具特色的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

摘要:科技改革与创新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源泉与保障。本研究总结重庆市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工作推进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障碍, 提出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 最后提出试验区建设的机制设计和行动方案。

关键词: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Z].2009-2-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008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R].2009-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氟伐他汀与非诺贝特对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治疗疗效探讨下一篇:音乐测评促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