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练习类型设计管理论文

2022-04-16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课堂练习类型设计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概述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从课堂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工作室建设教学等几个方面探索提高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

课堂练习类型设计管理论文 篇1:

基于“跨界合作”模式的新型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在小建筑设计课程上实施多专业融合的实际工作型教学体系。通过不同学科间的深度融合、行内学术专家及成功人士的示范引领,专题讲座,探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接受到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得到全方位的指导与训练。同时展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吸引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过程,为企业用人及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跨界合作建筑设计教学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

一、问题提出

建筑设计是汇集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是艺术设计的一个综合系统,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在目前情况下,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是固定的专业教师按照大纲培养方案的灌输式教学,不仅与时代发展时有脱轨,而且会造成学生的知识修养接受程度的单一化,扼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会更注重动手操作环节,忽视了作品的可行性及内在涵义,使得作品流于表面形式,与实际脱轨,缺乏深度。

大量实践表明:“跨界”合作是社会发展的新生产力,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院校和企业的创新发展过程,利用课程设计,将高等院校与社会一线生产力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对学生实行了有针对性的实用新型教育,摆脱了传统教学中与实际脱轨的现状。下面笔者专以小建筑课程设计为例,以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二、改革目标:

1、在学科教育方面:强调多专业学科交叉研究和运用,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建筑技术、人文经管等学科进行融会贯通,培养优秀复合型人才;

2、在课堂教学方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地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3、在学生培养方面:小组制的教学特色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和协调等方面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

三、实施方案:

1、训练方式多元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训练主要分为三方面——现场调研、建筑体验及模型训练

现场调研——通过设置1-2个无功能任务书的课题,着重培养学生在调研基础上具有选址、编制设计任务书及前期策划能力。

体会建筑——深入剖析国内外大师优秀案例作品利用图像演示的形式向学生进行讲解教学,树立对建筑的初步认识。利用实地考察的形式——带领学生参观考察不同类型的建筑作品,增强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也让学生从单调的书本练习中走出来,对设计产生理性的认识。

模型训练——基于培养学生三维空间概念的要求,其内容有:体块分析、建筑室内空间分析训练;单体建筑模型训练,综合建筑体块模型训练。在这部分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对设计有图纸到三维空间的转变有了全面的认识,将理论知识与空间设计完好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生间的交叉观摩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展示空间——建立开放性的展示教室,将学生的作业定期举办阶段性的展览,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同学都可以互相观摩,互相点评,互相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助成长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专业融合的师资队伍,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在师资团队上,原有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新的系统是由关键岗位、关键岗位和基本教学岗位的组合而构成的。

在纵向梯队基础上、当课程涉及到建筑技术、建筑结构、材料施工等专业问题时,将相关知识专业教师包括组织到教学中来,共同指导。

4、开放交叉的课程重组,提高设计教学品质

课程教学资源设计分为八个独立的部分,涵盖设计的不同方面;每个章节由不同老师主讲,其余教师辅助补充;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邀请各个专业的名师进行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指点辅导。

5、团队合作的结构体系,增强协同创新精神

设计是一个团队工作,个人智慧和人才是很重要,但必须融入集体的结果中才具有实效性。因此,在强调个人能力培养中,要加强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合作,采取团队分组的方法,优势互补,强调因势利导,发挥每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

6、利用合作基地平台,深化学生实践能力

本专业已与具备专业资质设计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授课期间,结合课程内容,利用实践基础平台,与合作单位开展设计训练营。借助合作单位有经验的设计师,担任学生小组的设计总监,对每个设计小组进行职业化的设计辅导和设计管理。

7、教学作业多元趣味化,加强孵化设计成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工作布置中,注重作业是否具备趣味性和分层性两种基本特征

“趣味性”——如作业题目原本是小型别墅设计,但在布置作业中我们可以通过一段视频或一段文字展示先决条件,如家庭成员、爱好、行为习惯、地形地貌等,将学生带入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定位去做出创新设计。

“分层性”——从人性关怀角度看,每个人有自我长处和个人特质,各不相同。教师

可以将作业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类型灵活多样,偏重于想象、创造、运用,第二种稍微偏低一点,第三种偏重于巩固知识、制图制造等方面。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程度自主选择作业,使不同能力,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能体会学习乐趣。

8、“企业为主,多方评价”注重成果多维有效性

考试方式改革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和教学内容改革相呼应。建立“企业为主,多方评价”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学生的考试成绩分为调查分析、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成果展示等多方面,作品评价团队主要由一线设计师和专职教师共同组成,增强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同时,在多方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总而言之,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在小建筑设计课程上实施多专业融合的实际工作型教学体系,不仅能发挥合作者各自的优势,又能有针对性的共同培养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基于以上思路和目标,我们不仅需要培养毕业生的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输送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人才,通过整合培养,为社会创造成果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岚,黄盛斌.设计中的“界”与“跨界” [J].创意与设计,2010,(01).

[2]“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J].《教育研究》,2002-2,王坦

[3] 董雅.设计潜视界:广义设计的多维视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钟彦臣

课堂练习类型设计管理论文 篇2:

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

摘 要 概述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从课堂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工作室建设教学等几个方面探索提高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

关键词 视觉传达;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工作室

1 引言

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文化产业,企业需要更多的专业性设计人才,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的供应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国内许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逐步进行大量的扩招,然而大多数高校并未充分考虑视觉传达专业的教育特点和实际情况,尤其在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性教学这个关键环节存在较大的缺陷,导致高校培养出的视觉传达专业人才不够符合社会需求。本文首先概述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探讨提出一些改革策略。

2 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性教学概述

作为应用性专业,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是随着社会科技发展而不断变化改革的,并且通过实践性教学来衔接市场和课堂。基于视觉传达专业的教育特点,除了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创造思维应用教学中外,更需要重视实践性教学。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解决完成实际设计项目的能力。

近几年,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取得一定的成绩和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我国一直强调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在逐步推动高校实践性教学工作。目前我国设计教育的主要模式还是“讲授式”的课堂教学,基于课本的设计实践更多地仅限于课堂练习,通过教师虚拟实践课题来进行实践教学,往往都是“空对空”的教学效果;有的高校安排学生进行参观企业,但是大多采用1~2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教学工作,这种短时间的实践训练常常达不到效果,学生走马观花地进行参观,并未真正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学生不能真切地感受理解现实的设计流程、设计管理、营销等环节,在解决问题和设计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导致学生缺乏分析与创造能力、视野局限等问题,学生难以实现学以致用,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视觉传达专业每年都会输送大量毕业生,然而企业和市场仍然存在严重的“人才荒”,这对供求矛盾的症结关键在于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人才培养体制存在问题,尤其是实践性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异。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等基本技能,还要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参与实际生产活动的条件,让学生充分实现学以致用,进一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3 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策略

结合高校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借鉴相关专业在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经验,我们提出从课堂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工作室建设教学等几个方面来不断探索提高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

课堂实践教学 作为普遍应用的艺术类型,视觉传达范围较为广泛,我们看到的平面视觉类都在视觉传达的范围内,具体涉及招贴企业形象、产品宣传、广告、海报、包装、书籍等多种设计类型,它作为企业向消费者传递的视觉语言。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教学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打破原有的单一性教学模式,科学地结合企业运行模式,依据社会需求来延伸课堂的虚假命题设计,体现企业模式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

针对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师来说,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夯实学生坚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文字、色彩、图文等多方面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内容需要突破课本的局限,更多地采用实际商业项目讨论、实践比赛教学、虚拟项目教学、联合校外实践等多方式的教学。通过调查发现,进行实际的项目训练和比赛项目,学生的交流沟通、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大大的提高,学生能够认真负责地对待实践学习,有利于学生真切地熟悉专业知识并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加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基地 作为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物质基础,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旨在服务于学生的就业指导,这就对于实践教学基地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符合突出的代表性、可操作性、一定的规模性等要求。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校内外联合的实践性教学基地,主要包括校内实训项目指导、校外实践性实训。其中,校内实训旨在通过理论知识的实训课程,来帮助学生完成日常性的虚拟项目训练,初步具备一些专业实践能力。不同于校内虚拟的实训模式,校外实践性实训主要是由实践教学基地的负责人来进行实践指导教学,校内教师不再参与到实训过程而只需定期地联系负责人,同时结合校外实践性教学的内容、进程、计划等方面来安排组织校内教学内容,在校内教学过程中相应地融合项目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项目实践,为校外实践教学做好铺垫。

与校外企业合作,根据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企业岗位需求等来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进行跟踪学习并参与到其中,让学生切身地体验到现实企业业务的运作流程,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成为企业的员工,逐步感受到视觉传达专业性实践的乐趣,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同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也有利于企业解决视觉传达人才的选拔和储备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可以相应地考核评估学生。

工作室建设教学 基于视觉传达专业的特性和要求,实践性教学改革需要的是实际的项目,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来传授知识。虚拟项目教学方式是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实践性教学,较多的高校视觉传达专业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然而与实际的實践项目相比较,在项目调研、信息反馈、结论提取等环节还有一定差距。对于企业来说,市场实践是市场项目中举足轻重的部分,因此,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需要建立视觉传达工作室,有机结合项目实践与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虚拟项目的不足。

工作室建设旨在模仿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流程,更加真实贴切地展示企业的设计流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熟悉企业的工作模式、串接关系、知识关系,并在实践过程中运用视觉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参与感和真实感,有利于专业能力素养的提升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工作室的优势之一就是注重实际操作能力,通常是以教师为单位分建不同的工作室,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来自行选择,学生可以主动地安排理论知识实践,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积极性和独立实践能力,实现学以致用,通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此外,工作室教学还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师为主授课的单一角色形象,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实现融洽沟通交流、学习互动。

4 结束语

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将学生作为主体,构建并加强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富于创新、思维开放的视觉传达专业应用性技能人才。在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性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同时应结合不同的项目、学生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生动、高效、获知的平台,让学生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刘力夫.新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0(4):146-148.

[2]孙燕侠.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

[3]代红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美术文献,2014(3).

作者:陈放

课堂练习类型设计管理论文 篇3:

论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建设模式的探讨

目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设计实践课程也只是停留在课堂练习这种以课本为基础的学习阶段。然而对于真正的设计流程中“设计营销”“设计管理”以及后期的“设计维护”等现实设计环节缺乏一定的认知,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在“学”与“用”的关系上显得有些被动。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设计表达等技能外,也更要让学生参与实际的设计项目进行实践,才能达到学以致用,更好的与社会接轨。为了提高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设计人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然的。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在综合院校或理工类院里校整个艺术设计类专业设置,授课性质、授课模式和考评机制都在学校的统一管理模式下进行,一刀切的情况普遍存在。艺术设计类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不应按照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机制硬套。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有调动性、引导性的指导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获取不应仅依靠教师的理论传授,更多知识内容的获得要靠学生在实践中自我积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好的获取知识的途径是自我发现,而教师是为学生创设情境并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合理的方法获得知识。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近些年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采用分班授课、分阶段授课等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也是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体系较为全面,但艺术设计各专业之间、各教学单元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沟通和融合,教学目的难以实现,存在许多漏洞。例如,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以单元授课的模式,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尽相同,单元课程之间缺乏过渡和衔接,达不到承上启下的效果,使整个专业的教学缺乏连贯性,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体现。

建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模式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已从基础教学建设向内涵建设转变。大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建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综合类院校则起步较晚。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推动课程改革的新模式,体现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教育的发展方向。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类型教育,探索的路还很长。

面对现在高校毕业生越业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们除了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根据就业需求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才能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然而,艺术设计专业着其特殊性,是一门与社会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要求我们时刻把握市场的需求、潮流动向、新型材料和施工工艺。因此,它理所当然地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运作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来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事物,其性质和作用以及相应的运作模式都区别于社会上个人工作室和企业工作,院校内部工作室的模式大致分一下几种:

1.“创新型”工作室运作模式

其主导思想和定位上是着眼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提高,利用工作室的特殊和教学环境来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深入学习以及开展设计作品创作。这种工作室的运作模式主要依托的学院而不是市场,不会受到其它外来因素的制约,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并且老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创意交流,可以带动学生的思维,加强彼此的创意灵感。鼓励和支持、指导学生参加设计大赛,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进入社会开辟了另一个渠道。

2.“课题研究型”工作室运作模式

“课题研究型”的工作室运作模式,通常是由一个相关的设计项目或课题作支撑。由负责该项目或课题的相关专业老师在工作室内完成前期的搜集资料以及确定研究方法,最后组织学生参与和协助专业老师完成该项目或课题。这样的运作模式可以让学生融入其中,锻炼学生资料检索能力以及专业设计应用能力。老师从中发挥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其教育教学能力并且加强学院本身的教育教学科研技术和水平。

3.“市场型”工作室运作模式

“市场型”工作室运作模式,就是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市场和企业紧密联系。通过各种渠道承接一定量的设计项目,学生通过参于与实际的设计项目来进行实践和锻炼来理解市场需求,加强自身的技术能力培养,从而更好的融入企业和市场。这种工作室运作模式使院校和市场接轨,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结语

“创意型”、“课题研究型”、“市场型”三种不同的环境艺术专业工作室运作模式都是当前高校工作室发展的主要方向。工作室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需要有完备教学设备与教学环境。除了配置电脑和大量的工作台、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基本教学设施。在实际的运作中都要依据研究方向对教师队伍进行重新整合,并组建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团队,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教学团队的成员分工负责共同推进课程模块建设。每一种模式都有其教学的侧重点。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合理融合各类模式的侧重点,取长补短才能将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

项目名称: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

编号:2013118

作者:周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下一篇: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