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老师与班主任协作对教学效果的促进

2022-12-31

高职院校为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 由于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基础不牢和对学习畏难、逃避的心态而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实际中发现, 任课老师与所任课班级的班主任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协作, 对帮助学生形成对待英语学习的健康心态, 提升学习效果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1 任课老师与班主任协作前后的教学效果对比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我接手建筑工程系职高生源的05建工1班后, 我校大学英语部在学期初用2005年6月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题进行了摸底考试。这个班87人, 仅4人及格, 班级平均分37.8分。这时离学生将要参加的2006年6月B级考试不足四个月。

通过与班主任协作, 在班主任、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 这个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发生了可喜的显著变化。

四个月后, 学生参加了2006年6月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机考) 。全班87人, 参加B级考试的共83人, 其中44人通过考试;4人参加A级考试, 其中1人通过考试。B级班级平均分为58.9分;A级平均分为54分。

学期初和学期末相比, 学生进步明显。一方面, 合格率由4.6%提高到53.01%。另一方面, 整体上了台阶。以B级为例, 学期初摸底考试中, 20分~49分之间集中了73人 (20分~29分:15人;30分~39分:35人;40分~49分:23人) 。学期末B级机考, 75人集中在40分~69分之间 (40分~49分:13人;50分~59分:23人;60分~6 9分:3 9人) 。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尽管不能完全准确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 但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估, 它对教和学双方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反馈信息能使学生明确自己对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从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反馈信息为教师今后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为任课老师, 我感到, 没有班主任对我的配合, 这种教学效果是很难取得的。

2 任课老师与班主任协作对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

学生在学期初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水平, 促使我思索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及在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水平。

学生当时的情况是:

第一, 普遍基础薄弱。从整体上看, 在高职各类型学生中, 职高生源的理工科学生的英语基础是最薄弱的。具体表现为:词汇量小, 有限的常用单词记得不牢;语法知识残缺, 大部分学生连时态都不大懂;课后听力训练近乎零;口语方面则表现为“不能表达”、“不愿表达”和“不去表达”。

第二, 畏难、逃避、掩饰情绪流行。学生大部分基础薄弱, 而大学对英语水平的要求高, 这种反差极易造成他们的挫折感, 求知欲受到压抑, 畏难、逃避的心理重复发生且明显加重。摸底考试的结果又让众多学生对B级考试的要求有了恐惧感, 普遍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离B级要求差距很大, 在4个月的时间内绝不可能达标。部分学生进而用否认英语学习的价值这种方法来掩饰、麻痹自己的畏难、逃避心理。“英语学不好无所谓, 学好了也没用”的说法流行。

第三, 教学班大。该班有近90名学生。就英语课程而言, 大班教学最大的弊端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很多学生因基础薄弱, 本来就不愿也不能积极参与听说训练活动中, 如果教师关注到他, 他就沉默、羞怯、躲避;教师没关注到他, 他就极易把精力转移到跟学习无关的方面去。这样一来, 听说训练活动往往成为一种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苦差。

常规的教学方法难以奏效, 迫使我开辟新路子。我曾同时兼任班主任和任课老师, 发现班主任身份对教学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第四周, 我主动电话联系班主任老师。我反映的情况引起他的重视。他坦言, 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同样也会带进其他课程的学习中, 必须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班主任表示他会在组织上配合我的教学。有着理工科知识背景的班主任还谈到高职理工科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普遍对学习英语的方法掌握得不全面、不系统, 亦不善运用;对待英语学习的普遍心态则是畏难、逃避。这使我意识到:学生进步缓慢且不稳定, 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懒惰”、“不求上进”, 老师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困难, 多理解、帮助, 多传递希望和乐观的精神, 少焦虑、少责备。我后来很快据此调整了教学内容, 由易入难, 抓大放小, 不过高要求、面面俱到, 避免学生因压力过大而放弃。

电话沟通后几天, 班主任老师邀我参加班会。班会的主题之一为“如何克服障碍学好英语”。会中, 班主任提出“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摒弃无知的历程”、“最主要的障碍就是自己”。针对学生普遍有“我基础不好, 即使努力也不会有什么好效果”的想法, 班主任说:“大家目前的英语水平高低不一, 除各人原来的努力程度不同的因素外, 另一个重要因素应该是各人过去的学习条件不同。不应因这次摸底考试结果差而自卑自弃, 或因结果好而自满自足。现在大家处于同一学习条件, 学习能力的强弱和学习的努力程度将肯定会从后续的学习效果上体现出来。我希望, 我的学生能够用事实证明, 你们是努力的, 你们是有能力学有所成的!”接下来, 他为不同水平的同学设立了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目标:摸底考试20分以下的同学, 在B级考试中争取达到30分以上;20分~30分之间的同学, 达到40分以上;30分~40分之间的同学, 达到55分以上;40分以上的同学则达到60分以上……

班主任事后解释说, 学生都有好胜心, 且希望得到老师们的肯定, 要让他们感觉到认真学习是证明自己的能力并获得他人包括老师们肯定的重要途径。设立不同层次的目标则有两个作用:第一, 避免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认为统一目标过于遥远而放弃努力, 而是让学生觉得其目标在自己的努力下可以达到, 行动后他们更容易看到自己的进步, 树立信心;第二, 对达到目标但没达到B级考试的要求的同学而言, 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学习方法的进步, 可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后来B级考试的结果表明, 这个班的大部分同学都实现了班主任设立的目标。可见, 分层次的目标建立在班主任对理工科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把握更准确的基础之上。

班会开过后, 我上课时感到课堂安静些了, 但其它似乎没什么变化。我观察、等待了一段时间后, 向班主任传递了这一信息。再过了一段时间, 抬头听讲、看黑板的学生多起来了, 上课前的教室里也传出了读书声。只是他们还是不敢表达, 与老师仍互动不了。学生的些许进步使我受到鼓舞, 但同时我也担心学生坚持不下去。

这时, 我和班主任专门碰头讨论了一次。班主任说, 他收到我对班会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后, 专门深入到宿舍与学生交流。他指导班委成立英语学习互助小组, 切实帮助学习困难大的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给他们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使得在班上占绝对多数的这部分学生变得有勇气和信心迎战困难。班主任对学生适时、有力的帮助鼓舞了学生前进, 而学生的进步又坚定了我的信心。这次讨论让我明晰了:此时学生自己也很想把学习搞好, 但正处于既想找到一种能使自己成功的方法, 而一时又找不到突破口的迷茫状态。接下来, 我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 鼓励他们:成功方法来自于对不成功方法的剔除。有勇气去做才有方法, 多方法对比评估, 才知各方法的优劣。

随着思想包袱减轻, 学习方法改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逐渐发挥出来, 学习效果随之改善。被动学习、甚至暗里抵触的情绪明显减弱, 配合教学越来越主动:课堂上, 用心听课的人逐渐成了多数, 而之前, 好学的人是常遭到嘲笑的少数;越来越多的人随身带着学习参考资料了, 而学期初, 课后学英语的人极少;抽查作业, 没完成的人已开始面带惭色, 而非从前的不当一回事;遇到不懂的, 能主动问老师, 而非从前的“没有问题要问”;学期初的摸底考试中, 写作部分交白卷的占九成, 越往后, 写作交白卷的一次比一次少, 不仅如此, 我时常还能遇到文章结构、立意、词句均不错的作文……学生的行动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明显增强了。

教育类似钻木取火的过程, 教育者不仅要“取”火, 还要“呵护”, 让火苗烧得更旺更长久。学生基础薄弱, 困难多, 很容易“熄火”。教师的“精准把脉、精心呵护”此刻尤显重要。

对学生出现的新问题, 我继续与班主任及时沟通, 共同指导学生。比如, 不少学生说记单词很费时, 还记不住。班主任就将自己的相关经验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我则从专业的角度对班主任的经验进行必要的补充, 如在每次课开始时以及讲课过程中穿插讲英语幽默故事,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单词的记忆, 扩大词汇量。学生愉快的情绪对他们接受正课内容也有积极作用。我还让学生自己找幽默故事, 轮流在每次课开始时讲。这样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这么一来, 学生记单词的积极性和效果很快就上去了。

班主任也会主动向我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思想动态, 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鞭策。在B级考试前有几次全校规模的模拟考试, 对取得进步大的同学, 班主任会在班会上进行表扬, 对落后的同学则在平时的谈话中进行指导。我曾亲见班主任在体育活动室与同学谈心良久。班主任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进展, 无形中对学生起了督促作用。不可否认的是, 学生也希望通过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取得班主任的认同。

班主任可以充当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增进了解的桥梁。班主任与学生接触面广且深入, 对学生的性格比较了解。学生感受到了班主任的关心, 对班主任会产生尊重和信任。相比任课老师, 学生与班主任的心理距离往往更近一些。学生有时会将对各门课程教学方式的看法向班主任倾诉, 而不是直接与任课老师沟通。班主任一方面可以就任课老师的一些做法向学生进行阐释说明, 一方面可以向任课老师转达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既能帮助学生增加对任课老师的信任, 又能帮助任课老师及时调整教学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 最终促进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如有段时间, 我布置的课外练习题量较大, 学生感到吃力。班主任向我转达了学生的看法, 我及时与学生进行探讨, 不断斟酌练习的类型, 在适当减少练习的数量的同时, 确保练习的典型性和丰富性。

班主任也能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增进对学生的了解, 完善班级管理。有一位同学英语学习肯下功夫, 进步大。可是他一直不太配合班级管理工作, 与同学相处也矛盾重重。班主任了解到他英语学习表现后, 鼓励他发挥自己的长处, 并引导同学们欣赏他的长处。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后, 这位同学英语学习更加投入, 并逐渐配合班级管理工作, 与同学的关系也逐步改善。其他同学受此事触动, 有意识地激发自己积极、美好的一面, 班级呈现出健康向上的风气。

作为任课老师, 我也从与班主任的沟通和配合中获益良多。

第一, 我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对学生的了解推进到较为深入的程度, 从而使教学更快适应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实际中, 我发现, 当和班主任缺乏沟通和配合时, 任课老师很难在短期对学生的个体特点和需求有充分的了解, 难以“对症下药”。刚进入大学的高职学生在思想上不是很成熟, 很容易把老师当作陌生人, 从而与任课老师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在学习过程中行动消极, 躲避接触, 甚至借责怪老师来推卸自己的责任。这种学习心态, 使得教师更难走近学生, 了解学生, 更难帮助到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弥补不足。

第二, 班主任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风气, 持续引导、鼓励、鞭策学生, 逐步营造健康的学习风气。在这种氛围中, 我对学生的指导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教、学双方“劲往一处使”, 课程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我很早就以“自愿参加”的提法倡导和组织学生每周开展一次半小时的早读和一次两节课的晚间辅导。在我与班主任沟通之前, 只有一小部分平时学习比较刻苦的同学来上辅导课, 可最需接受辅导的那部分同学要么不来要么“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在我专门就此与班主任沟通之后, 学生的态度很快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到早读和晚间辅导的活动中。班委认真按老师的要求, 不仅自己积极参加辅导, 起到榜样作用, 还以考勤的方式督促、约束同学们参加辅导。课程结束后, 不少同学表示, 如果不是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努力, 自己很早就放弃了英语学习!

第三,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在和班主任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我也体会到一些新的东西, 自己的认识事物的水平和教学水平均得到提高。

在班主任、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 这个班的学生一直到课程结束时都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课程结束后, 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学生中不少人还自愿地积极准备并参加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学生的进步是长足的, 也是踏实的。

3 结语

任课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与班主任进行协作, 双方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面临的具体问题采取对策, 可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班主任通过任课老师有效的信息反馈, 对学生的动态管理和学习上的帮助就更有针对性, 并能更好地发挥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 会让学生激发出更大的勇气和潜能去求知、塑造健康的人格。

教师的责任心, 是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之间达成良好沟通和配合的基础。二者持之以恒的协作, 必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持续的关注, 他们最终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发生深刻的变化。

摘要:由于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基础不牢和对学习畏难、逃避的心态, 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老师运用常规的教学方法难以在提升教学效果上取得突破。英语老师与所任课班级的班主任针对教学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展开沟通和协作, 从而使班主任对学生学习方面的组织更加有效, 英语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把握更准, 在教学上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性。二者的协作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能力明显增强,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升, 学习方法改善, 最终在学习效果上实现飞跃。

关键词:任课老师,班主任,协作,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讨论稿) [EB/OL].http://www.cflo.edu.cn/uploads/20090121163148247.doc, 2009-01-20.

[3] Jack Snowman, Robert Biehler.Psychol-ogy Applied to Teaching[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太空旅游的法律调整下一篇:浅析供配电自动化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