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1教案范文

2022-05-26

教案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课堂活动内容、步骤设计的蓝图,是最重要的教学文件,也是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改进的重要材料。教案就如同编剧写的剧本、建筑用的图纸,不仅有备忘的作用,而且是重要的资料积累。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热容1教案范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比热容1教案范文

比热容教案1

16、3比热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水、煤油、两只烧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 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

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 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 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为一千克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

4、 比热表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课本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分析课本图2-15,2-16,说明利用水取暖和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原理)

三、 小 结: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1、在做课本图16-14的实验时,把水改换成蓖麻油,那么煤油和蓖麻油哪一个升温快?为什么?

2、 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铅块放到沸水中加热,当沸水再次沸腾后,取出金属块,并把它们放到石蜡块上。它们都能使石蜡熔化,那么哪个金属块熔化的石蜡多呢?

四、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比热容

一、演示实验:

二、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三、比热的单位: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四、比热表:

第二篇:第1课时 比热容(教案)

《比热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是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是热量计算的基础,它在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是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在能力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 2. 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会查比热容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模拟类比的方法,体会比热容物理意义

3. 通过阅读“气候与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物理意义; (2)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干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钟表、大烧杯、大试管、玻璃棒、电取暖器、沙子. 2.信息技术:PPT课件、视频资料、微课、flash动画讲解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的视频,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我国各省内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 师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我们来体验一下。

二、初步体验

1.用电加热器同时给水和沙子加热,让学生触摸体验。 同样的加热条件,为什么水和沙子的温度变化不一样? 物质在吸热后温度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教师提出问题: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用设置问题的方法比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回忆并思考,发表各自建议:①水多些时,加热时间要长些;水少些时,加热时间要短些.②加热时间长时,温度升高多些;加热时间短时,温度升高低些„„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板书:

(1)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2)水吸收的热量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3.师问:如何判断“水吸收热量的多少”呢?

学生不难回答出:加热时间的长短。 师接着问:这是什么研究方法?(转换法)

4.师: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或者说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三、合作探究

1、师: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探究物体类有关——比热容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引导学生选择器材: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食用油或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 (2)引导学生拟定方案:怎样确定水和食用油(或沙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学生经过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 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运用“转换法”把比较吸热多少转换为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更易于操作)

(3)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 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了解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 各小组学生派代表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收集、整理,点评引导,择优确定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实验. 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如沙和水),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注意使两个装置的热源相同且较稳定.)

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实验装置上图同样适用).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设计、交流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如: a.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或沙子)? b.你们怎样使食用油(或沙子)内、外温度达到一致? c.你们采用的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 (4)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正自己的方案. 教师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若是选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高的热水;

②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 (5)学生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6)分析与论证: 各小组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进行交流,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学生不难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的结论. 师为了表示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

物理学中引进物理量——比热容. 注意:要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即必须让质量相同,温度升高度数也相同,故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kg),温度都取升高1℃,比较起来最为方便.(让学生类比密度的定义方法,用比值定义法给比热容下定义)

板书:

(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2.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2页《小资料》并思考,可以发现有什么规律? 学生分析、讨论回答: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水与冰的比热容不同;水的比热容最大;泥土比水的比热容要小„„

板书: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即是物质的属性),物质种类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已经知道哪些物理量可以反映物质的自身性质,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密度,密度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多少而改变,也不随位置变化而改变. 师 既然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那么,它同样也具有与密度相似的性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多少无关(特别提醒,它还与温度变化无关).那么请大家思考:把一盆水倒掉三分之一,比热容有无变化?把这盆水由20℃加热到100℃,比热容有无变化?

生:(齐声回答)不变. 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

四、水的比热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由之前探究煤油(或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1:由表一数据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或比热容)比煤油(或沙子)强,要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需对水加热久一些. 生2:由表二数据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时,水的温度变化慢些,煤油(或沙子)温度上升得快些. 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2页的《小资料》和P13页的《想想议议》,说说在生活、生产中如何应用水的比热容. 生思考、分析、发表看法:因为水的比热容与其他的液体相比要大得多,这样水在降低相同温度时,放出的热量多些.生活中汽车用水作为冷却剂.春天,农民伯伯育秧苗,每到傍晚往田间灌水,防止秧苗在夜间被冻坏;而白天放出秧田里的水,便于晒田,促进秧苗生长. 师 真棒!大家分析得很对,请大家课后阅读教材P12~P13页的最下面两段文字,思考为什么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

五、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

六、课堂交流、小结与延展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了比热容的概念,学会了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还明白了比热容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呢?请相互交流、讨论. 生1: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水的吸热本领最强. 生2:通过学习,我们明白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生3: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与温度、质量、体积都没有关系. 生4:在生产、生活中,为什么经常用水作为取暖剂(或冷却剂),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最大,在质量相当,变化相同的温度时,水与其他物质相比,水吸收热量多;换句话说,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放出的热量要多些. 生5:质量相当的沙子和海水,接收太阳光的照射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由于沙子的比热容大约只有水的1/4,因此,沙子升高的温度大约是水升高温度的4倍.所以,炎热的夏天,我们赤脚走在海滩上,感觉沙子热烫热烫的,而海水却

是凉凉的,就是这个道理. 生6:为了保护大自然,为了保护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防止热污染,我们要提倡低碳生活,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

【教师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不少知识.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知道了物质吸热的多少取决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变化的温度.而且明白了水的比热容较其他物质的比热容大,这点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自然界中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与这有着很大的关系.大家深深体会到,物理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就会轻松地学好物理.好,谢谢大家!

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设计此课时,从市民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是从提出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引领学生走向科学知识的殿堂. 3.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在身边”的理念,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在推导热量计算公式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数据到归纳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和记住.

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

热机的冷却系统用水作为冷却剂,也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 (2)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苗的时候,为了防止霜冻,农民普遍采用“浅水勤灌”的方法,即傍晚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再把秧田中的水放掉.根据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在夜晚降温时,使秧苗的温度变化不大,对秧苗起了保温作用. (3)热水取暖

冬季供热用的散热器、暖水袋. http:///c43/OjkpIiUrJSVqJWQhKQ.html?fromvsogou=1

第三篇:比热容教案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热量及其单位。

2.知道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问题。 3.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的实验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查比热容表知道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学习利用物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探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比热容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难点:理解物质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教学器材】

酒精灯

2、烧杯

2、水、煤油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同样的质量水和钢铁放在太阳底下晒相同的时间,水上升的温度少一些,钢铁上升的温度低一些,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的本领一样吗?

(二)、新课讲述

一、热量

1、定义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2、热量的符号用Q表示,单位是焦耳(J)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讨论热量。

二、比热容

1、实验探究:物体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师:演示课本图10——14的实验 总结:不同物体的吸热本领不一样。

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单位:J/(kg·℃)

4、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4.2×10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

学生查看比热容表,练习。并查找水的比热容、冰的比热容、明白比热容的大小变化规律。

5、比热容的计算

Qcmt

计算:2kg的水温度从20℃身高到80℃吸收多少热量?

三、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应用

师:举例说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应用:暖气中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昼夜温差大、红芋窖里放一缸水等

小结:

1、通过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2、比热容的计算

【板书设计】

一、热量

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2、 热量的符号用Q表示,单位是焦耳(J)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讨论热量。

三、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

3、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4.2×10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

4、比热容的计算

Qcmt

333

3 计算:2kg的水温度从20℃身高到80℃吸收多少热量?

三、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应用

【课后作业】 练习册:

10、14题 【课后反思】

第四篇:比热容 教案 王婷

物质的比热容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

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计算 4.学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运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新疆昼夜温差

大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养成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

的科学态度

二、 教学重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归纳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实验法

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情景 上课开始,教师运用多媒体放映沙滩与海面的照片,询问学生问题。

教师:同学们一定都有过去海边的经历吧,假如在夏日的中午走在沙滩上和海水中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吗?

学生:走在沙滩上感觉很烫,而走在海水中很清凉。

教师:那如果是夏日的晚上呢?

学生:走在沙滩上很凉,而海水中却变得很暖和。

教师:很好。那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沙子与海水的温度却不相同?不知道同学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好,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谈。现在老师问大家一些小问题,请大家根据平时的经验作答。

学生:好

教师:分别把一壶水烧开和把半壶水烧开。哪个所用的时间更长?为什么?

学生:一壶水时间长,因为它的质量更大。

教师:很好。那一壶20摄氏度水和一壶50摄氏度分别烧开,哪一个所用时间长?为什么?

学生:20摄氏度的那壶水所用时间长,以为温差更大。

教师:很好。那根据我刚才询问同学们的问题。我想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对于同一种物质,它一段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学生:质量和升高的温度。

教师: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好。这样我们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系。这是对同一种物质的讨论。那现在我想问大家,对于不同的物质,当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等吗?即吸热能力相同吗?大家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 学生:不同

2.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建立物理概念

教师:看来大部分同学认为是不同的。那现在如果老师给同学们两种不同的物质例如水和煤油。它们是等质量和等初始温度的,并且提供给同学们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器材。同学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设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吗?去证明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不用。大家可以想想在学习密度时用过的控制变量的方法。

学生甲:我们可以给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然后比较它们的温度。

学生乙:我们还可以让水和煤油升高到相同温度。然后比较加热的时间,

教师:这两个同学说的很好。我们可以有两种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关于这两种方案的模拟实验。

教师播放模拟实验,得出两组实验数据。待学生观察完实验数据,询问他们从两组数据中发现的现象。

学生甲:给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没有升高的温度比水高。 学生乙:让水和煤油升高到相同温度,水用的时间更长。 教师:通过这两组实验,我们验证了我们的猜想了吗? 学生: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水升高一摄氏度比煤油升高一摄氏度所需热量多。所以不同物质在物质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等,吸热能力不相同。

教师: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好。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不相同的。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物理量去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比热容了。

板书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一摄氏度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为焦/千克摄氏度

教师: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C),仿照比热容的定义,同学们可以告诉我它的物理涵义吗? 学生:一千克的水,温度升高(降低)一摄氏度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教师:很好。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物质不变,比热容不变。物质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同。

之后讨论比热容实质。板书:实质 1.反映了物质吸(放)热的本领 2.反映物质对冷热反应得灵敏程度。

3.选择具体问题,运用物理概念

让学生查比热容表回答相关问题,增强他们对比热容物理涵义的理解。

之后让学生回答教师在上课一开始提出的关于海水与沙滩的问题。

七、教学后记

1.在物质吸热能力强弱判断这一问题上应该多讲解一些 2.写错字要拿黑板擦擦掉

3.充分了解PPT次序,配合讲解的安排

第五篇:13.3比热容教案[范文]

13.3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掌握比热容的单位。 2.能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决较简单的热量计算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比热容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烧杯两个,各装等量的水和煤油,两支温度计,两个相同功率的电热器(热 得快),两个搅拌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新课

利用热量单位卡的规定引入新课。

从热量单位卡的规定,我们知道使1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1卡。这个规定中限定了1克的水,限定了温度升高1℃。可见水的质量越多,升高温度的度数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其实大家也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举例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卡的规定中,还限定了升温的物质是水。那么,其他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三)新课教学

一、热量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热总是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为止。高温物体放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跟什么条件有关呢?

1.热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一壶水吸收的热量多。同样,要把开水自然冷却,水越少,凉得越快,所以,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热量越多。

2.热量跟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

同一块铁,把它烧到温度为100℃需要的热量少,继续把它烧到1000℃,需要的热量多。可见,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还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温度的变化越大,热量越多。

3.热量跟物质的种类有关。

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一块铁放在火上烧很快就非常烫了。而对水加热,经过很长时间,水才微微发热。也就是说,铁比水容易热(即吸收的热量少)。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这方面的热学特性,我们做下面的实验(介绍实验装置,讲解观察的内容)。

这是两个相同的烧杯。在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电热器对它们加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水和煤油的初温度和末温度。由于电热器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认为在相等的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实验时我们观察水和煤油温度的变化。

实验开始。先请同学测量水和煤油的初温,现在开始加热,接通电路。(操作并搅拌。三分钟后记录水和煤油升高到的温度,并写在黑板上)

从实验记录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

①相同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

②煤油的温度升高的多。

③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要升高同样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应该长,即,水应该吸收更多的热量。

可见,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升高同样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

二、比热容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同样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等这一热学性质,我们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也是它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巩固比热容的概念和单位。

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耳(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一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耳。

请大家读第132页的比热容表,并解释物理意义。(学生读、讲)

三、热量的计算

1.推导公式。

根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以及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就可以计算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例1.2千克的水,使它的温度由20℃升高到100℃,水吸收多少热量?

根据水的比热容是4.2×10焦/(千克·℃)可知,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4.2×10焦耳的热量。那么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应是4.2×10焦/(千克·℃)×2千克。这些水的温度升高了100℃-20℃=80℃时,吸的热量是4.2×10焦(千克·℃)×2千克×80℃=6.72×10焦耳。

所以,计算热量的公式是Q吸=cm(t-t0)其中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焦/(千克·℃)作单位;m表示质量,用千克作单位;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摄氏度作单位;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

如果物体的温度下降,放出的热量Q吸=cm(t-t0), t-t0表示下降的温度。

例2.质量是10千克的冰,温度由-20℃升高到0℃,冰吸收多少热量?

根据公式Q吸=cm(t-t0)得

Q=2.1×10焦/(千克·℃)×10千克×[0-(-20)]℃

= 4.2×10焦耳。

四、比热容的实际意义

从比热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容很大。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很少,而干泥土的温度升高较多。

533533

3因此,同在阳光照射下,内陆地区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形成了一年四季温差大,一日之中昼夜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也小。

正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室温比较稳定。有些机器工作时变热,也多用水来冷却。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6.3 比热容

一、热量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比热容

三、热量的计算

四、比热容的实际意义 布置作业

1.如图所示,是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左右两图中,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都相同。完成该实验还需要_______,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选填:相同的、不同的)。

2.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答案:

1.手表、温度计; 相同的2. B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vi应用清单范文下一篇:现场管理5s范文

热门文章

比热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