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的策略探究

2022-09-11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 他们的心理判断能力还比较弱, 尚未形成稳固而系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而任何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都是反复熏陶、实践, 最后做出理性抉择的结果。这就需要每一位为人师表者在教好书的同时, 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工作, 创造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课时最多的一门学科, 因此在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渗透有其深远的重要意义。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语文训练中进行, 到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 道德品质的培养, 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熏陶坚韧、潜移默化, 循环往复, 逐步加深。”

1 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的涵义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有其特殊的含义。语文教学要在传授语文知识, 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渗透德育,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语文学科的德育工作要因“文”解“道”, 因“文”悟“道”。把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同语文听、说、读、写训练有机的融为一体, 渗透其中。“渗透”一词出自自然科学, 指在水文地质学和地下水力学中的液体在广义多孔介质中的运动。这种运动存在着“层流”和“紊流”两种状态, 前者水的质点是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后者水的质点是无秩序的互相混杂的流动。在语文学科德育领域里, 也存在着类似自然学科中的渗透现象, 也存在“层流”和“紊流”两种情况。要使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实现其有效性, 使语文的德育渗透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必须把不自觉的潜在的德育渗透转化为自觉的德育渗透。

2 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文以载道, 语文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人文性强。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培养学生正确的观点、健康的思想和高尚品德责无旁贷。但漠视语文学科的特点, 架空语文知识去灌输“政治”, 生硬的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往往事与愿违, 遭到学生逆反心理的抵触, 因此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进行德育渗透。

2.1 语文学科的教材内容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条件

2.1.1 教材选取的课文, 尽管题材、体裁、风格等不同

但都是一定思想内容和语言形成的有机统一, 以鲜明的形象, 生动的语言, 激发着学生的感情, 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课文选取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 有塑造人物大公无私, 心灵崇高, 刚正不阿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 表现自然美的, 有表现语言音乐美, 文字建筑美, 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歌。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执着地表现着作者的人生追求, 传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凝聚着人类情感的各个方面。

2.1.2 教材是悟情明理的依据

教师只有对教材吃得透, 深入挖掘教材中德育的因素, 才能首先被其思想内容所感染而最先进入角色, 教学才能做到以情动情, 以情明理。因此全面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前提。语文是众多学科中最利于德育渗透的学科之一, 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在语文课本中, 有的课文展示了祖国江山的壮丽, 文化的灿烂和对劳动的赞美;有的课文表现了历代仁人志士在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

2.2 语文教学过程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有独特优势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适宜诉诸感受 (直感) 和熏陶。入选中学教材的文章里, 文学作品占了很大比重, 而只有通过对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欣赏, 引起情感的愉悦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才能领会作品所显示的真理和所寄寓的思想, 从而得到深刻的教育。从语文教学任务看, 丰富学生的词汇, 训练语言感受力进而提高遣词为文的能力, 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把思想教育渗透在“语言感受”的过程中不失为两全其美的办法。从语文特有的教学手段看, 如朗读和评述, 有利于强化感受进而陶冶学生高尚的情趣。

3 目前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创造出许多新的途径和方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教师在教学时仅针对本堂课的课文做讲解这样语文学科的德育就没有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语文的德育就成了一句空话。这主要由于有的老师片面追求课文知识的掌握, 以考试为唯一目的, 认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对考试毫无用处。还有的老师总以自我为主导, 生硬的把课文知识和思想灌输给学生而不顾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 这样就不知道学生内心的想法, 即使进行德育教学也毫无针对性, 学生也得不到真正意义的德育渗透。“情”是沟通师生内心的桥梁, 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工具。但有些老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只流于形式, 这样学生不仅不会受到老师的感染, 还会产生反感情绪, 德育渗透也就无从谈起。

4 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 本文仅从语文课外活动方面进行探讨。

4.1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言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是语文学科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还有一个有效途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从形式上看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单独活动, 不受时间、场所的限制。更重要的学生对课外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 无需过多外在指导。培养正确的阅读观, 阅读意志, 阅读情趣。这是语文学科发挥德育功能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语文教学有责任促使学生从有益的书籍中汲取营养, 丰富自己的头脑。

4.2 语文活动课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活动课最大的特点是“茶馆”式的氛围以及话题选择的随意性, 轻松愉悦的氛围能让学生打开心扉, 而随意性的话题更能让学生真正地畅所欲言。这种课堂是心灵对话、思想交流和碰撞的过程。语文课德育渗透的最佳境界, 是“不‘说’一字, 尽得风流”。这“不说”, 其实就是情境的熏陶。而语文活动课就在这样的一种和谐的氛围中, 使学生受到教育, 这是最佳的德育渗透。

4.3 语文课外“随笔”指导

随笔就是学习一篇课文后, 把自己受到的教育、启发、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以促进自己思想认识的提高。写“随笔”的方法, 不仅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而且巩固了所学的语文知识, 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由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与方法多种多样, 但最关键的是, 构思于传达的主体这“源头”必须“活水”长流。也就是说, 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 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灵活运用, 能把学生自然的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 让他们去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魅力图画。

摘要: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是德育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教材的内容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 其教学过程的特点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有利因素。因此语文德育渗透的独特优势要求其要有独特的渗透方法。通过对目前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本文从课外活动方面对渗透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学科,优势,德育渗透,策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TTM)在传染病教学中应用初步评价下一篇:高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