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

2023-04-14

第一篇: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

“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新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我们学科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在调节教学和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其基本思路是: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其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思维得到深化、能力得到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

理论依据:诱思探究理论、调节教学理论、新课程培训精要

诱思探究理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点拨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及时多向反馈,注重智能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在“导”上下功夫,导知识、导方法、导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教学原则:主体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反馈性原则、高效性原则

适用范围: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

模式结构:

教学环节:激情导学 → 设问导读 → 自主学习 → 合作展示 → 测评巩固

模式特点:1.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稳定。

2.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

3.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实践应用:

在该模式实验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会相同,教学方式有所改变。在实际操作中学科老师应有模式而不惟模式,恰当应用、完善创新、灵活掌握,探索出了不同课性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是“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成熟的做法,在此与同行教师交流,不妥之处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一、“导学法”教学模式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主线,围绕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实验操作、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取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其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环节。

1、激情导学

该环节是基础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就是在这里形成的,恰当的引入非常重要。教师在进行该环节的设置之前,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确定明确的

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到新课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中,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学兴趣,挖掘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在潜力,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看书、思考,探究问题的答案。

2、设问导读

“设问导读”是教员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精心设计阅读思考题.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读书。通过读书寻求答案,启发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方法。在“褥疮的预防和护理”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试用“设问导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书取得了一定效果。

3、自主学习

该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环节,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就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情况下,教师展示自学提纲,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阅读课本,进行自学。其中所列问题必须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对学生有更大的启发性,所有问题必须紧扣课标和教材,由浅入深,难度适宜。在学生自学阶段,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个别同学可进行短暂的个别指导。同时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老师应给予学生时间上的绝对保证,绝不能走马观花。

4、合作展示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每组可能有着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所以要设计集体讨论交流的教学环节。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对回答较好的同学予以肯定;对回答有困难的同学予以指导,即使是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要给予鼓励,以免扑灭学生的智慧火花,阻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设问,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切不可包办代替,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充分地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5、测评巩固

为了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和随堂训练的效果,给学生享受成功的机会,教师可及时设置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达标测试题,让学生限时完成。对于完成情况及时评价,对完成较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信心。针对存在的疑难问题可以作为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作为下节课的引入。达标训练是课堂练习的延伸,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层次完成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为进行下一节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是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以学生的“自学”为目标,提倡“以问导学,以学代讲,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五步导学法”教学活动,不仅使能课堂教学过程更科学、教学结构更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自主探究”五步走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五步法”教学模式

一、 课堂形态名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着,我校的“自主探究五步法”教学在于从观念上和教学机制上,立足于孩子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孩子们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中。教师通过“自主探究五步法”教学课堂模式的设计,把教学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孩子们个体的学习兴趣,自觉要求和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

在课堂上,我们老师力求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性。让孩子们以自学探究为主,在课堂中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形成地位平等、情感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校的“自主探究五步法”教学其本质就是让孩子们“爱学”、“会学”、“善学”,体现以孩子们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从而达到了教学上的真正成功!

二、 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现在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改革都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那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理论家和一些有识之士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而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探索更多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毕竟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是人们的共识,也是理论家和实践者集中更多的精力探索研究的中心课题。从素质教育理论出发,课堂教学应该建构起的理论观念是什么呢?一是课堂教学不是单一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挖掘学科资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素质;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充分掌握自我发展的主动权,激发孩子们自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自主探究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从整个模式的建构过程上看,都是为了充分体现孩子们是学习上的主人这一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给孩子们更多自我探索、自我展示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因此我们有理由说“自主探究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是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

2、新课程改革理论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面向21世纪所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改革。这一改革打破了过去单一以教材改革为唯一目标的局限性,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这些新的要求都以关注孩子们的发展为中心,把孩子们放在了一个中心的位置。由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改革要求。如在学习方式上更多地倡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上,由封闭的课堂学习转为开放式的学习;在教学管理上,由专制转向民主;在教学评价上,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的评价方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自主探究五步法”教学模式应该说其精神实质与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相一致的。这一模式首先解决了学什么,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自己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给孩子们了更多的自学时间,不再是老师包办代替,孩子们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同时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合作、相互探索,孩子们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实际上也是希望达到这样一种课堂学习的境界。“自主探究五步法”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改理论的。

3、田保华局长关于道德课堂的理论

田保华局长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1)有效地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2)既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避免教师使命的缺失;(3)既要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要力求避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田保华局长也提出道德课堂的四个坚持:(1)坚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2)坚持教材是基本资源,灵活运用、扩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3)坚持真正“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4)坚持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追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我校的教学模式探索中,课堂上留充足时间使孩子们自主探究,体验脑力劳动的快乐,充分体现了孩子们学习的主体性,同时,目标的确定,情景的导入等又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我们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与制定,重视目标的达成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田局长关于道德课堂的思想与要求。

三、 教学模式:

具体的教学模式分为五步,分别是: 第一步、明确目标,激情导入(3分钟)

让孩子们明确目标、探索方法是我们课堂发挥孩子们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要让孩子们乐学新知,教师首先要明确目标,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恰当、实际的学习目标,我们的老师会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学习过程、选择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进程,也就是说学习目标对课堂教学有导向性作用。因此明确教学目标是第一步,孩子们的学就有了目的,我们的教就有了方向了。孩子们的情感、意志、行为也都能协同活动。当然不同孩子们对目标的达成度可以是不同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孩子们个性的发展。

如:我校葛丽娜老师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课时,是这样制定学习目标的:

1.孩子们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

制定的学习目标中,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索,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体现了学习的过程性。

其次,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情导入就是对外界刺激比较强烈心理反应的导入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励孩子们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把孩子们看成有思想、有个性,与自己完全平等的人,用尊重、爱护、理解等情感去感染他们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活泼、主动、愉快地学习,就可以激活他们对所学内容或事物的兴趣,产生学习的激情,提高的教学效果。

同样,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葛丽娜老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石道中心小学五一班和五二班的清洁区形状不一样,五一班的是平行四边形,五二班的是长方形。五一班和五二班的同学都认为自己的清洁区面积大,到底是哪个班的清洁区面积大呢?该情境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第二步、自学质疑,自主探究(12分钟)

自学质疑是孩子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孩子们在矛盾中积极的展开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发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会创设多种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打开孩子们思路,让课堂质疑充满生命力!教师会注意引导孩子们寻疑、质疑,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释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释疑;孩子们敢问爱问是培养的前提,会问善问是培养的关键。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有利于孩子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孩子们依据学习目标,自觉地把注意力投向学习的重点上,用以往的学习经验和老师提供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并能针对重点询问进行圈划、批注或质疑问难。我们教师此时的任务是巡视指导、了解学情,给予充裕的自学时间,培养他们的自学习惯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及时收集自学中的信息,注重圈划批注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孩子们主动学习,主动求解。

如:吕幸朴老师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安排学生自学课本上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知道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但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质疑,从而为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

自主探究:就是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按照教师提供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用具,开展小组探讨,研究工作。学生借助基本概念,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形式开展研究。通过用眼看、手摸、耳听、口说等多感官的综合运用,全面感知所观察的事物,从中发现规律性的知识,帮助自己和同学们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如:贾松枝老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材料(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圆锥容器和沙土)和研究要求,让学生有序的开展实验研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三步、小组讨论,分享成果(10分钟)

组织孩子们进行课堂讨论,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孩子们自己去理解,去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我们学校姚伟红老师在执教五年级《彩色的非洲》一课时就进行了有效的小组讨论,同时孩子们也在享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姚老师先让孩子们默读课文后,让他们思考这样的问题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文中又用了哪些精美的词句来具体描绘非洲的色彩斑斓?可以做一下摘记,然后小组同伴交流,因为先给了孩子们独立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孩子们都拥有了自己的一片思维空间,在此基础上交流想法,各抒己见,他们已经经历了分析、讨论、归纳、综合的思维过程,他们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讨论得很是热烈;在分享成果时,我们发现孩子们已经把文章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用学到的方法对文本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处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孩子们学的也是不亦乐乎,发言更是精彩纷呈。

这样的教学不仅仅训练孩子们的思维活动,还培育孩子们的思维品质,乃至促进素质的整体提高,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课堂讨论才真正发挥了其高效!

第四步、交流汇报,巩固拓展(10分钟)

姚老师在开展“交流汇报”这个环节的教学时,她给孩子们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孩子们从大量图片中走进非洲,以孩子们当导游的形式来介绍非洲,就这样我们跟随着孩子们来了一次不同寻常的非洲之旅:感受到了七彩的骄阳蓝天;看到了彩色的动、植物世界;走进了非洲彩色的日常生活;又欣赏到了非洲彩色的艺术,仿佛我们也是彩色的非洲人,在感受“天”与“人”和谐。孩子们在介绍非洲的活动时,既领略非洲的风情,又感悟非洲的色彩斑斓。

巩固拓展就是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延伸,就是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教学环节,这是孩子们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拓展环节有比较多的形式:文本之间的拓展、向读的拓展、向写的拓展、向生活空间拓展、从原文本向超文本的价值空间拓展。如:有些课文学完之后,孩子们已深深地被课文中的人物感染,那么我们就要很好的利用这种情绪,及时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影响孩子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步、自我回顾,归纳总结(5分钟)

此时让孩子们自我回顾学习过程,加深孩子们对新知识的领悟,充实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有利于孩子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老师的归纳总结是紧扣教学内容,着眼于孩子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完善、提升。不仅仅是梳理知识,强调技能,强调结论,更应强调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总结归纳,对于独立的一堂课而言,可能是一个终点,但对于一段信息技术的学习而言,它可能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总结归纳时提出新的问题,留下悬念,激发孩子们探索创新的欲望,把总结归纳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拓宽孩子们视野,拓展孩子们思维,由此及彼,由点到面,促进每一个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四、价值 “自主探究五步法”教学模式改变了“你教我学、你讲我听、你说我跟、教师牵着孩子们走”的局面,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教学策略,培养了孩子们探究发现的情趣、态度和习惯;培养了孩子们自主探究的基本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孩子们的心智得到启迪,求知的欲望得到了实现。

第三篇: 峰峪中学“探究式五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80%以上的学生是周边村庄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品质较差,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动脑少、动手少,大量作业压到课外,导致课外作业负担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提升教学质量,我校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以整体优化课堂教学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彻底抛弃“满堂灌”的 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方式的转变、结构的转变,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会用。现综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探究式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实施操作方案:

一、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方案的制定、落实和督查。

组 长:王耀飞 贠占青

副组长:张世文 赵守生 孟沂国

组 员:仝计恒 张世斌 肖忠宏 王志仁 齐守德

二、指导思想

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改变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模式,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改目标

1.总目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打造高效课堂。

2.教师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引领能力。

3.学生目标:做课堂的主人,做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课堂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成效目标:切实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学习效果”。

四、模式的基本结构及课堂“五步”流程要求

五步导学:即: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评精讲、达标测评。

1、情景导入。(5分钟)

教师提前把预习纲要和预习题通过多媒体、小黑板或导学卡的方式出示给学生,简明扼要地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自学要求、思考题等进行学前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完成自测题目等。

2、自主学习。(10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个体思考,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重点巡视中下学生,可以给中下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既要面向全体,又应尊重个体,注意不能因为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3、合作探究。(12分钟)

这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学生带着在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先跟自己的同桌进行交流探讨,相互解决难题,仍未解决的再在小组内集体

讨论,借助集体力量加大解决力度。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要求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同桌帮扶、小组订正。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号或以字条的形式,呈现出来,待全班交流时解决。

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知识,形成能力,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具体操作可分四步进行:

(1)确立学习小组。小组的成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构成。可设4人一组,在讨论、探究中对坐,尽量使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言。 (2)创设问题情景,设计问题。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形式,引领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且有梯度性、层次性、探究性,力求使教学内容活动化,课堂活动内容化。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做到“三看”:一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否充分、合理;二看学生的情绪是否饱满;三看学生对重、难点部分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 (3)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学习小组成员合作互动,学生能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师设计问题的研讨交流平台,又有学生课前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解决,保证课堂探究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可采用“兵教兵”的方式,让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 (4)小组成果交流。在学生小组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对探究的成果作以展示交流。让学生展示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对问题的不同见解,或者是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有顺序依次展示。每组一般抽2—3名同学(优、中、弱),尽量让比较弱的同学先讲,优者补充。展示组在讲解、展示过程中,其他组同学可以提问(我有问题„„),展示组作答(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如果展示组回答问题不正确或不全面,其他组同学可以站起来更正或补充,如果一下子站起来多名同学,老师应把机会尽量让给弱的同学,如果答不上来,其他同学可以抢答(遵循3秒钟原则)。

在大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拨,追问,但必须避免教师不停地问,师一句,生一句满堂问的方式。教师应尽量少说,应使每句话都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教师应对学生精彩的展示给予鼓励并做好小组评价工作。老师预设的问题展示完成后,再展示一部分学生提的问题(包括字条上未解决的问题),但不宜太多。

4、点评精讲。(8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发言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肯定不同见解的合理性。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归纳知识点记忆法、答题方法与思路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 “三必讲”与“三不讲”:即学习方法和技巧教师必讲,多数学生不会的必讲,出现原则性错误的必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能小组合作学会的不讲,能借助工具书、资料、网络等渠道学会的不讲,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5、达标测评。(10分钟)

有效训练不是简单做题,而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同步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以达到精选、精讲、精练的目的。这一环节应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基础知识练习,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2)变式训练,形成基本的知识和技能。(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在精心设计检测题时,要做到起点较低、题目典型、题型灵活、题量适中,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哪些学生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其目的一是检测、巩固知识和技能;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应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这样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让学生达到当节所学知识“当节清”。

五、推进步骤

第一阶段(2011.9——2011.11)制定计划、学习动员,课改启动阶段。

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案例,为改革实施做好准备;进行教学模式改变的初步尝试。

(1)加强课改理论培训,全面、系统介绍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外地先进学校的课堂改革经验,提高全体教师的课改意识。

(2)学生动员,让学生理解学校和教师的课改意图,积极进行配合。

(3)开展有效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营造课改的氛围,初步探索课改模式。

(4)课堂教学模式与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借鉴阶段。组织部分教师到课改较好的学校观摩学习。

第二阶段:(2011.12——2012.7)课改实验阶段。

借鉴外校经验,尝试构建“探究式五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班主任要根据学生性别、性格、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差异状况合理安排座位,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以6人为宜,学习优秀生和学困生相互搭配,以便在课内外更方便地开展“兵教兵”的帮教结对活动,争取共同提高。

开展教师、学生小组长等不同层次人员的系列培训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课改的艰巨性、复杂性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程序,树立全体师生的改革勇气,各班级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踊跃发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012年2月份开展全校第一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活动。教师人人参与、人人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课堂经验交流、反馈,每次课后,教师要写一份教学反思,体现真实感受,反馈真实信息并与同行交流、总结、形成理性认识。

第三阶段:(2012.9——2013.1)逐步成型阶段。

经过不断进行改进实验,并总结形成经验材料。备课组、教师个人进行分类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汇集研究成果编写论文集。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全校各年级教学质量普遍提高,课改已经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第四阶段:(2013.3——2013.7)全面推进阶段。

总结上学期课改得失,努力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新的教学模式,在各年级各班全面推行所有学科的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六、课堂教学改革的保证措施

1、组织学习培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改意识,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2、开展“有效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一是把“人人上一节好课”活动与领导推门听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好课率;二是通过校内研讨课、公开课、优质课等努力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教学模式;三是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努力形成研究有效教学的科研氛围。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将加大对教学管理的常规监控,推行精细化管理。一是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集体备课、教案检查、作业辅导检查等制度,加大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的检查力度;二是完善学情调查制度,每两月定期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教情、学情。三是完善教学常规监控制度,求精、求细、求实,实现全方位覆盖,从各个环节监控课堂教学。

3、开展读书活动,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面。结合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在学期初下发教师理论学习要求和读书指导计划,公布教师读书推荐目录,制订理论学习笔记检查办法,让教师读书成为常态化,努力营造书香校园。

4、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以《新课程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参照外地可行经验,经过反复研

讨,制订出符合课改要求和校情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设施设备配置力度,班级配备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复印机、打印机为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和支撑。二是加大网络教研活动力度。

落实“探究式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实施“骨干引领、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员参入,集思广益、通力合作。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发扬“吃苦耐劳、奉献乐业、认真扎实、爱生如子、顽强拼搏、敢于争先”的精神,一定能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天地,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篇: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实践与探究

摘要: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实践是未来教学的必然趋势,本人在对高一新生进行了几次微写作教学之后,对微写作的概念、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方法和成效,以及将课后进行的教学反思和2016年新修订的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进行归纳总结出了未来本人在微写作教学上的努力方向,这让我以后微写作教学不再是毫无头绪,而是有了理论依据和支撑。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写作;实践;探究

语文新课标中有这样的目标: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一、 微写作教学的概念

所谓微写作就是写作微型作文,而微型作文是一种精粹警辟、形式自由、迅速反映生活的文体。近年来,微型作文的写作考试提到了一个重要位置。微型作文在揭示中心思想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事一物,挖掘其事物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或象征意义,加上丰富的想象,借以揭示中心思想。写作微型作文,有记叙描写,有说明介绍,有议论抒情,篇幅短小,收放自如。微型作文的内容,可以是一个生活的横断面,一道思想的闪光,一个景物或场面的摄取,或者是撒下几粒感情的珍珠,却同样要揭示某个道理,反映生活之甜美、心灵之圣洁,奏出时代的主旋律,唱出未来心声。

而在2014年的北京卷,就出现了对微作文写作的考查:

22. 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②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③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虽然只有10分的分值,但是这标志着微写作正式地出现在了高考的考卷当中。当然,这个出现不是偶然的,在之前微博、朋友圈等写作形式的出现与风靡,早就意味着这种写作形式的受欢迎程度,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运用与普及,就意味着它会进入到课程当中并且进行一定程度的考查。目前?F州省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暂时还没有出现对微作文写作的考查,但不代表它不会出现,或者说它就没有了教学实践的必要性。正是基于这个点,我们才决定将微写作实践于教学当中,探究一下微作文写作教学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何作用。

二、 微写作教学实践与探究

(一) 教学方法

既然是将微写作教学与图文转换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那么选择适当的图片是很重要的,在一次教学中,我选择了一幅鲸鱼在海边搁浅的图片,图片当中,海水湛蓝,与晴朗的天空相映成趣,但是一条硕大的鲸鱼在蔚蓝的海边搁浅了,美丽的景色与搁浅的鲸鱼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在鲸鱼旁边,一位印度人端着一盘水果虔诚地在祈祷着什么,他正对着鲸鱼,眼里充满了怜悯。

就是这样一幅图片,我先让学生对其画面直观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学生能够很快地看出里面的各个要素,但是再要求学生深入思考这幅图片的意蕴,并且用相应的文字进行表述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二) 教学成效

在把学生的写作成品收上来后,我发现了以下问题:

首先说一说优点: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撇开图片背景不说,很多学生想象出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这反映出了单纯的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抱有极大的希望和向往的,他们完全沉醉在美丽的景色当中,运用了自己的想象力去极力地渲染世间万物的美好。学生在对图片的解读过程中都能够表达自己对美好的追求与期待。想象力是很好的。

其次说一说缺点:

1. 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去理解“搁浅”这个词的含义,可以说,在他们想象力的背后,其实是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缺乏。

2. 这幅图片它真正的含义是在赞颂人类对生命的尊重,鲸鱼已经搁浅了,而且是在如此美丽的景色反衬之下,他们应该更能够感觉到那种强烈的反差,当然,答案不唯一,但也是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

3. 学生的词汇量很匮乏,大多数学生能用的词语多是“美丽”“和谐”“美好”等词语,换来换去都是类似的词,缺乏语文味。

三、 微写作教学努力方向

(一) 加强平时的词汇积累

因为本次教学的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刚从初中义务教育模式升到高中,而初高中的学习节奏和侧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词汇积累方面难免会有些匮乏或者欠缺,那么在以后的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在词汇方面的积累,夯实基础才是硬道理。

(二) 加强表达与交流练习

学生有很多话想说,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不知从何说起,除了跟他们的词汇量有关以外,其实跟他们上课的状态与老师授课的形式是有很大关联的,把课堂适时地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做课堂的主人,不要“满堂灌”,让学生也能够充分地去表达自己,与同学进行很好的交流练习,让他们自己来给自己找问题,并且自己来解决问题,让教师“退居二线”,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即可。

(三) 不光要说,还要写

有很多学生说的时候头头是道,但一涉及文字的东西立马就现了原形,遣词造句、文章结构一窍不通,多写多练才是让他们真正提高的不二法门。

总之,在微写作教学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发现与探讨。

参考文献:

[1]蔡明艳.微写作成为课堂主业:建设依据和实践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4.

作者简介:

胡兴慧,贵州省六盘水市,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

第五篇:音乐教学创新与实践之探究,(推荐)

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实践之探究

著名创新学家朗加明教授曾说过:“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终身发展和思维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在音乐课中必须加强对思路和方法的创新,要在教学意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实践活动中寻求创新,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和总结。因此,要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必须在音乐课中去实现教学的创新,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创新必须在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在实践中又去实现新的创新。带着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注重方法,改变思路的观念走进音乐课,我进行了如下一些创新的尝试。

一、创新教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标的理念表明: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能“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强调音乐兴趣的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需要有创新的教学意识,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轻松,让学生学有所乐,更富有个性。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开学的第一堂课,我把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了学生,活动是这样开展的: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示范----我用庞龙的《两只蝴蝶》的音乐旋律篡改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了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则变得神采飞扬。 同学们不象以前作自我介绍那样枯燥、机械了,而是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有的努力想着用什么歌曲来作旋律,时而动动笔把篡改的歌词记下来;几人1组的,几个脑袋凑在1起,眉飞色舞、群策群力,极力想设计出最好的表演方案;想边歌边舞的则坐在位置上手舞足蹈,嘴里念念有词------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们的节目是1个比1个精彩······ 通过这次有趣的自我介绍活动,我知道了学生的姓名,了解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掌握了哪些学生有圆润的歌喉,哪些学生有优美的舞姿------学生也从中获得了音乐审美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欢愉,最重要的是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二、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因而,我尝试建立一种突出学生发展,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开放性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1、 发散思维,焕发活力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一般都是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在此类开放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通过自主地体验和探索,求新、求异、求广地学习,逐步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胆识,从而使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2、创新教法,大胆实践

因为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也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体现自我个性。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例如在进行歌曲《青春舞曲》伴奏节奏的学习时,我没有拘谨于书本上原有的伴奏节奏,而是学生自找打击乐器,让学生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自由创作不同的节奏。我的要求是:一要符合歌曲情绪,二要与众不同,假如创作得好,全班同学都用他们创作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结果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出了许多不同的富有特性的节奏。我协同他们把创作的节奏整理书写出来,写成打击乐器合奏谱,让他们用合奏的方式为同学们的演唱伴奏。类似这样的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以后的创作环节中,学生都争相要求进行创作表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节良好的音乐课,教师既不能让学生长时间地呆呆地坐在那里光唱,这样学生对音乐课很难产生兴趣。也不能让学生自始至终的不停的忙动,这样课堂纪律既乱,学生又累。教师还会力不从心。参与者的强度和

规模应该是:有动有静、全员参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分小组进行活动,使动觉参与和心灵参与相结合。从而达到个体动静互换,整体动静互换,使一节课张弛有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用声势、身体、乐器、伴奏、合奏、表演、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七年级新教材中的《牧马之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三、创新教学手段,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鲜明生动、具体直观、形象逼真等特点,能够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分的表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五彩缤纷的音乐画面加上悦耳的音乐,充分体现了“听觉艺术”与“情感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致淡漠、不以为然,坐不住、听不进。过去教师用了很多方法,如编故事、画图片、讲解、提示等等,但往往学生只记住老师说的,而对该听的却听不进去。根据音乐欣赏的综合性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容易同各有关学科知识取得横向联系,加大课堂容量,拓宽知识面,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给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境感染,像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从中寻求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粉笔+黑板+挂图+录音机所达不到的效果,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能力和想象力,对欣赏的民族音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信

在以往的课堂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其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印象,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其二,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估,从而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三,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让那些平时上课表现欠佳,老师印象中的“差生”产生不满,认为是老师偏

心眼,不公正,丧失学习兴趣。其实对学生来说,音乐是最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的。音乐成绩的评定与其他学科相比,缺乏绝对尺度,音乐课的成绩不能完全用书面的形式来统计,一首歌、一张卷子不能评定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和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构建开放的音乐评价方法,积极探索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主要内容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平时积累评价法是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合作表演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器乐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是学生个性化的吹拉弹唱等各项特长,都可以在“班级音乐会”上展示,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最后将这三部分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实践表明: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乐趣,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而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创新教育成为世界教育一大发展趋势的今天,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积极自主地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创作音乐中,张开想象创新的翅膀,遨游于充满创造快乐的音乐殿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案策划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我不会花言巧语讨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