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指导

2023-01-23

“特殊家庭”不仅仅指单亲家庭, 有残缺、不完整的家庭, 它包括重组、寄养孤儿, 祖辈代管家庭等几种情况的家庭。这类家庭的学生心灵上留下了很深的创伤, 普遍存在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如果一个班级存在这类学生, 学校及老师必须重视他们的特殊教育和帮助。

一、学校要切实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来看, 我们不仅要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和一般家庭学生一样进行教育, 更要从这些学生的家庭特点出发, 从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心理发育方面加倍关心, 对症下药。

1. 生活上多给一些关心。

特殊家庭的学生中, 有相当一部分家境比较困难。对于这些同学, 老师应主动予以关心, 尽力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生日时, 给他们送上一点礼物, 使他们体验到学校在关心他们, 老师在关心他们, 从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实践证明, 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都会投桃报李, 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关怀。

2. 学习上多给他们一些帮助。

为了帮助特殊家庭学生克服自卑感, 树立自信心, 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教师要偏爱这些学生, 经常询问他们学习中的困难, 并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补缺补差。当他们稍有进步时, 老师应及时给予表扬, 让他们尝到成功喜悦, 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3.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学校或班级可成立心理咨询小组, 经常找这些同学谈心, 了解他们心中的苦闷, 帮助他们找问题的症结, 为他们提供正视现实的方法, 向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注重对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向他们指出:第一, 不要有自卑心理, 应相信老师和同学不会歧视你。第二, 要学会做人, 尊敬长辈, 与同学友好相处, 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第三, 要培养自己在逆境中成长的勇气。家庭的不幸虽给自己带来不利的一面, 但也可以增强自己的耐挫能力、自理、自立能力。

二、定期家访, 发挥家校合力

众所周知, 家庭、学校、社会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三大课堂。三者之中,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殊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行为, 往往与他们的父母教育失误有关。通过一年的科研实践, 我将特殊家庭的学生特点总结为以下几种:

1. 自卑型。

由于家庭的破碎或亲人的离去, 或家境贫困等原因, 学生自我感觉低人一等, 自卑心理油然而生。这类学生平时表现为情绪低沉, 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 在学习上自暴自弃, 缺乏信心。

2. 失落型。

家庭的不幸给这类学生心灵造成了深刻的创伤, 他们难以接受这一冷酷的现实。于是, 自我感觉失爱, 孤独无助, 性格产生变异, 表现为沉默寡言, 离群索居, 不善交往。

3. 敏感型。

这类学生的内心极度脆弱和敏感, 自尊心极强, 他们不愿与别人谈及父母、家庭, 别人在他们面前谈及父母、家庭, 他们认为是触及个人不光彩的隐私, 会突发性的狂怒或痛哭。

4. 逆反型。

这种特征多体现在再婚家庭的学生身上, 他们不愿接纳继父 (母) , 时时产生敌意, 故意与父母作对。在学校爱与同学争吵打架, 攻击性心理明显, 不愿服从老师的管教, 普遍存在厌学情绪。

5. 归属型。

这类学生在家里得不到温暖, 他们热爱集体, 亲近同学, 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心理归属感, 表现为不爱回家, 愿意和同学在一起, 愿意对老师敞开心扉。因此,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不同的家庭应进行不同教育方法的指导:

1.父母离异家庭:要求家长明确不管谁是孩子的监护人, 父母双方都有教育子女的责任,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父母双方要定期到校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 协调好孩子的教育问题。

2.父母再婚家庭:要求家长明确对非亲生的孩子, 要克服教育上的心理障碍。严是爱, 宽是害, 只要出于一片爱心, 孩子是能理解的, 在表达上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以免让孩子出现逆反的心理。

3.双亲缺一家庭:要求家长明确为了孩子的健康, 自己首先要走出家庭不幸的阴影。要以坚强、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并用自己不被生活屈服的良好形象去影响孩子, 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积极鼓励孩子奋发向上, 切忌把自己的爱全部转移到孩子身上, 过分溺爱孩子, 走进教育的误区。

4.祖辈代管家庭:因父母离婚或把孩子托给祖辈代管的家庭, 由祖辈作监护人。由于监护人年纪较大, 教育观念陈旧, 文化水准较低, “隔代亲”, 教育孩子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特点。学校对这些监护人更要作更多更细的指导。经常与这些监护人联系, 不断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 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 避免溺爱型、放任型教育方式的出现。

三、发挥集体的功能, 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

在班级组织召开“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主题班会, 以班干部为核心, 号召全班同学从生活、学习上关心、帮助这类学生, 让这些在家里失爱的学生从集体中得到温暖, 从而使他们坚定生活的信念, 感受生活的快乐。

四、巧妙运用赏识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别留意这类学生身上的优点, 多创造让他们展现自己个性的机会, 并适时地给予“赏识”, 唤起他们的自信, 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 坚定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 学校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 形成学校内外沟通, 给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予更多的爱, 使他们内心感受到社会、学校、家庭都在关心他们, 促使他们克服并逐步消除不健康心理, 象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管理会计》网络教学空间建设论文下一篇: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