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招聘系统毕业论文

2022-05-16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求职招聘系统毕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近年,堪称“千里马”的高师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而就业单位的需求量却在缩减,于是导致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就业难度持续增大。

第一篇:求职招聘系统毕业论文

高职毕业生求职心理研究

【摘 要】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职毕业生求职要获得成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实操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调适好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是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求职;心理研究

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虽然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在心理上还存在自卑、自负、从众、嫉妒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高职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瓶颈,很多毕业生因为心理调解的不好导致不能很好的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作者就毕业生求职心理在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发放400份调查表,回收384份,有效问卷362份。这些问卷可以系统分析高职学生就业心理,从而可以有效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和疏导毕业生心理压力,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针对调查问卷分析,以及相关文献研究,本文认为做好高职毕业生求职心理工作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全面地自我评价

在择业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首先也要做到认识自己,要正确、全面和客观评价自己,了解自身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与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明白自己能干什么。这样,在择业过程中,就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和目标性,扬长避短,进而合理定位。

二、增强择业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它体现了求职者的精神面貌,同时也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进而决定了求职能否成功。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在面试时,紧张地语无伦次,又如何让用人单位认识你、了解你、信任你,进而聘用你呢?

三、培养独立性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很注重考察大学生的独立思维的能力,需要一些创新型人才。因此,高职毕业生在三年时间里要注意独立意识的培养,首先,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日常小事开始,训练自己独立处理问题、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学会自立;其次,培养批判性思维、独立思维的能力,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再次,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走向独立,思想上要意识到作为毕业生,要走自己的路,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任何人,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思想体系;而心理上的独立,最重的就是要对自己有信心,无论成功与否,身处顺境与逆境,都能坦然面对,相信自己,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四、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1.克服自卑与自负心理方法。有的同学总觉得求职人群中强手如林,条件比自己优越的比比皆是,于是自甘落后,听天由命,形成了自卑心理。要摆脱这种心态要注意三点:首先,要善于发掘自己的长处。要相信别人能做的事,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做到。其次,要大胆地表现自己,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再次,要不断完善自己。

有的高职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自以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慢,对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最终一事无成导致失败,这类同学应重新认识自己,降低求职的期望值。

2.克服盲目攀比心理的方法。在求职过程中,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就业取向上,自己的既定目标受到他人的干扰,这无异于逼着自己与他人共走独木桥,很难成功。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旦选准职业后就不要与他人盲目攀比。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要凭真才实学去努力和拚博,最终才能开创自已的一片新天地.

3.克服盲目从众心理的方法。在高职毕业生求职问题上,从众心理表现在愿意到大城市、事业单位去工作,不太愿意到基层,到乡镇去工作。其实,到大城市、事业单位工作并不一定是每个高职毕业生最佳的选择。尤其在建筑行业内,大多数毕业生都需要从基层、从一线做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生应从社会需要、自身条件以及以后发展等方面考虑自己的职业,果断地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4.克服嫉妒心理方法。在求职过程中,如果发现平时与自己平起平坐,甚至于不如自己的人略胜自己一筹时,应当主动采取积极的态度,变嫉妒为羡慕,奋起直追,“你行我也行,我比你更行,”通过不懈的努力,缩小差距。克服嫉妒心理,主要靠加强自我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到两点:其一是真诚待人;其二是学会互助互爱。如果体察到自己有嫉妒心,就要通过自我意识的控制、调节,及时把这种不良意识排除在自我人格之外。

5.克服消极依赖心理方法。作为高职毕业生应该意识到现实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是一个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竞争的社会。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求职的主体,要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树立起强烈的主题意识。

总而言之,对高职毕业生来说,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是正常的,只要能正确对待,就能在求职的浪潮中不被击倒,实现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轩.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调适与指导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3).

[2]贺旭,陆琼.浅析当代大学高职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J].大众科技,2006(7).

[3]尹耀,大学生就业和学业的关系以及求职心理[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等.

注:此文章为学院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崔接友 牛蔓 卢森 朱恩恺 甘媛

第二篇:高师毕业生的求职途径与就业渠道

摘 要:近年,堪称“千里马”的高师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而就业单位的需求量却在缩减,于是导致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就业难度持续增大。为帮扶高师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明确可行的就业方向,寻找精准的就业途径,笔者对近三年赣南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对他们就业期间遭遇的各种困难及成因,进行了简要的研判分析,阐述了高师毕业生求职的主要途径,以期帮助他们摆脱就业困境,开辟广阔的就业渠道,实现成功的就业梦想。

关键词:高师院校 求职途径 就业渠道

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较去年新增25万。为此,笔者针对近三年赣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滑的现状,通过分析成因、发布就业信息、强化就业政策宣传,引导学生了解求职途径、更新就业观念,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开辟就业渠道,引领毕业生牢固树立“就业大众化”的择业理念,明确就业定位,找准就业方向,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成功就业。

一、高师毕业生就业困难及主要成因

2018年7月,夏日炎炎,但酷热笼罩下的赣南师范大学校园,很多学子却感到“寒意”阵阵:大学毕业已近一月,至今却还不知身“嫁”何处,仍在焦急地寻找就业机会。随着高校毕业人数的大幅增长和就业市场的相对饱和,高师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渐增大。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12月20日,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有50.33%。另据赣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统计,相对全国高校平均就业率,目前该校略微好一点,达到53%左右。但音乐学院只有26.56%,各学院之间很不平衡,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高师毕业生就业困难已成为高师院校重点工作的一个“痛点”,成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事关高师院校改革发展,事关毕业生发展方向的“当务之急”。究其原因,一是高师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二是中小学教师的需求量小;三是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四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五是就业信息不灵通;六是就业渠道不畅通等。

二、构建就业信息平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当前,高师毕业生的就业信息,主要来自高师院校与用人单位联合举办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就业信息相对闭塞,难以获悉招聘职位和岗位需求等具体信息。为此,高师院校网站和人社部门、劳动就业等相关部门应整合资源,精心策划,严密部署,着力构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并延伸至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高校、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让每个用人单位和高师毕业生能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布和迅速获取相关用人单位准确的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节省时间,少走弯路,尽快就业。

一是借助官方网站、报刊、电视台等媒体,发布就业政策、用工信息,扩大政策的平台覆盖面。同时借助用人单位举办的招聘会,设立政策宣传台,现场宣讲就业政策,发放就业宣传图册,让毕业生及时了解促进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信、校园电子屏字幕滚动标语、就业指导网页及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层面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让这些优惠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在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为高师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就业指导等免费服务,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四是开辟专栏全方位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微信公众号”,及时推介全国高校最近的就业动态、就业岗位,让毕业生随时随地随身学习,了解各地的就业情况,开辟毕业生就业服务“绿色通道”。

三、深入了解求职途径,切实转变就业观念

(一)校内校外,找准可行的求职途径

每年6月毕业季,陆陆续续会有很多民营企业(公司)、民办教育机构(民办中小学、民办培训机构)等用人单位到各大高师院校开展校园招聘。其间,各用人单位会提供很多就业岗位给毕业生选择。高师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应针对各院系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和个人优势,在毕业生“自我鉴定”和主动申请(写好求职简历)的同时,引导他们认真填写好《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并及时与毕业生专业对口或专业相近的用人单位沟通交流,把他们尽早推荐到比较理想的就业单位,帮助毕业生少走弯路,快速就业。

另外,可尝试校外求职路径。一是网络求职。一种是毕业生在互联网上主动发送求职简历;另一种是根据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毕业生发送自己的求职信息。但互联网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虚假的招聘广告,所以要引导毕业生谨慎对待,确保招聘信息真实安全,避免被“套路”误入网络求职陷阱。二是电话求职。引导毕业生先通过电话获取自己喜欢的行业单位,然后询问和了解自己的应聘时间和竞聘机会,向用人单位重点推销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应变能力,强烈表达自己的就业意愿,力争赢得用人单位的赏识和聘任。三是报刊求职。毕业生通过阅读报刊招聘广告,获悉大量的企业招聘信息后,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性地投递求职简历。待自己的求职简历经用人单位审核通过,正式发出面试邀请之后,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勇敢面试应聘。

(二)直面现实,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

近年,有些高师毕业生片面认为自己“总会有人要,毕业即就业”,不能适应当今人力市场的发展需要和岗位需求,竞争意识逐渐淡化,难以实现就业。为此,要积极引导毕业生正视现实,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寻找就业岗位。

近年,无论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形式各异的民办学校层出不穷,既丰富了各地的教育资源,又化解了公办学校“大班额”难题。而且办學规模大、办学质量高、办学声誉好、办学特色鲜明,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多层次教育发展格局,每年都要招聘大量的中小学专业教师。

近年,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优惠政策和得力措施,譬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鼓励和吸引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基层去就业,为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因此,高师院校应强化政策宣传,介绍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进一步激发毕业生献身祖国、服务社会的就业热情,逐步树立面向基层、干事创业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促进毕业生全面成长成才。

近年,有不少非师范类的毕业生通过考试,获得了教师资格证,并考取了中小学教师岗位,抢了原本属于师范类毕业生的“饭碗”。为此,高师院校要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既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也要广泛涉猎其他专业,比如通过考试,获得会计资格证、律师资格证和车辆、房地产、资产评估师资格证等“含金量高”的技术等级证书,拥有多技之长,突破师范界限,用自己的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去迎接社会的公平竞争,就业单位的“双向选择”,实现跨行业或跨专业多渠道就业。

四、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全力开辟就业渠道

(一)全程开展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

一是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针对自己的专业优势,理性择业,科学定位,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二是学会自强自立。把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人民事业融为一体,崇尚真善美,学做诚信人,争做守法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在困境中自强自立。

为使高师毕业生顺利就业少走弯路,在校期间“合理开设规范的就业指导课程”,譬如,大一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树立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目标、未来发展目标,并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理論水平,努力为自己一生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大二引领学生合理构筑自己的知识、技能、素质结构,不断拓展职业素质,注重培养人文素养,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为将来就业做好知识储备和能力准备;大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用人单位与就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逐步了解求职面试的基本方法,掌握竞聘时的面试技巧;大四通过“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集中专题讲座、讲述就业成功案例、模拟现场招聘等形式,逐步开展分析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动态,获悉就业信息,掌握就业政策,参加岗位竞聘,最终实现成功就业。

(二)全力拓展行之有效的就业门路

为切实提升高师毕业生的就业率,高师院校、人社部门、教育部门、劳动就业部门、用人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责和优势,积极畅通就业信息沟通渠道,大力挖掘、开发适合高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一是高师院校邀请用人单位共同举办“双选”招聘会时,要安排专人通过短信、电话、微信等方式,推送岗位招聘信息,并及时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登记、回访、援助服务和推荐就业工作。二是人社部门要适时发布各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国家公务员招考信息,同时加大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高师毕业生返乡就业,就近就业,及时就业,回报家乡。三是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等用人单位要主动与高师院校交流对接,在当地教育网站上及时发布中小学教师招聘信息,让广大毕业生尽早做好充分准备,及时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四是劳动就业部门要组织引导毕业生参加职业见习,在见习中履行岗位职责要求,掌握岗位操作规程,为日后顺利就业夯实基础。同时,对零就业家庭、特困家庭和就业异常困难的高师毕业生,要进行重点推荐就业或帮扶安置到公益性岗位工作。五是人社部门牵头,组织劳动就业部门和高师院校联合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创业培训,引领高师毕业生掌握创业技能。同时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为高师毕业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扶持服务,鼓励他们发挥专长大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刘华超.地方高师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以河南省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为例[J].人才培养与就业,2015(02).

[2]林致远.地方高师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刘伟林

作者:王芳

第三篇:高职毕业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心态,一个人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虽然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求职前也精心准备了相关材料,掌握了一定的求职技巧,但在心理上还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高职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瓶颈,同时也严重威胁着高职毕业生的身心健康,如不及时调适极有可能诱发其他严重后果。

一、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焦躁心理

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的录用程序: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感到心惊胆战。有的同学对自己向往的单位因参加竞争人多、录用条件严格,失去了被录用的信心。还有的女生怕性别劣势带来求职困难,有的因学习成绩不高而烦恼, 有的因自己能力低而紧张。

2.自卑心理

在求职过程中,自卑感强的同学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信心,部分高职毕业生或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

3.依赖心理

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家里亲戚、朋友给自己找路子,或者自以为自己有某些优越的条件,坐等学校帮忙落实单位。“等、靠”的思想十分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毕业生能力的缺乏,也反映了不少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还缺乏一个高职学生应有的分析和决策问题的能力。

4.攀比心理

很多高职毕业生在选择单位时,不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不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发展情况,而是盲目与身边同学攀比,表现为攀比工作地域或地点,攀比收入和待遇,攀比工作单位和行业,攀比工作和生活环境等等。由于此心理的作用,高职毕业生要么暂不就业等待好单位来临,要么朝三暮四频频更换工作岗位,导致违约现象增加,大大影响了用人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

5.嫉妒心理

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就会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为了不让别人超过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的手段。在择业中嫉妒心会使人把朋友当对手,使朋友关系恶化,人际关系紧张,嫉妒者本人也会增加内心痛苦和烦恼,甚至影响求职的顺利进行。

6.骄傲心理

有的毕业生没有完全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过高,所以求职中不肯屈就,对稍有不对胃口的用人单位就抱拒绝态度,结果是错过机遇,难以就业。还有的毕业生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只是想找待遇及工作条件最好的单位,或者是最热门的单位及最前沿的行业,而不顾自己的专业或自己的某些缺陷是否适合这一行业。

二、求职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职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其成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高职毕业生主观认识的偏差,也有整个社会就业大环境所存在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混杂着高职毕业生先天或后天形成的性格和情绪等因素。

1.外在因素

一是家庭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期望、父母职业及职业榜样、父母对子女专业及工作的关注、父母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交能力、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家中其他成员的影响以及学生对父母的看法与态度等。二是学校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主修专业、培养方式、对教师的认同和同学与朋友的影响等。三是社会因素。社会传统的职业评价、社会职业地位、社会角色模式等。

2.内在因素

这种内在因素是指学生的个性特征,也就是指与就业有关的能力、兴趣、知识结构、性格特征、自我意识、职业价值观念、理想、个性、职业倾向等交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三、求职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对策

对于一名高职毕业生来说,正确认识自己,改变肤浅模糊认识,调整好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1.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良好心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毕业生对自己和自身能力都应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都应该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这就是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这样,我们每个毕业生才能树立良好的心态,在求职中抓住机遇,从而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

(1)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

一个人的择业目标与本人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有利于增强其自信心,发挥其所长从而使自己在择业中占据优势地位。目标适当取决于知已知彼,研究目标,扬长避短是成功择业的关键之一。

(2)避免从众心理

高职毕业生处在择业洪流中,期望水平会受到其他择业者期望水平的影响。虚荣心、侥幸心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自身的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而是在同学中盲目攀比,好像不到一个比别人更好的单位就不能实现自身价值。到头来,只求得一时的心理平衡,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3)避免理想主义

部分高职毕业生由于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而错过了其他好的机会,有的甚至造成就业困难。尤其是有些条件好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脚踩几只船,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以至于后来就业困难,悔之不及。

(4)克服依赖心理

有些高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自信,把希望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孰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的印象。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在择业之初,就树立自信心,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2.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经验和知识的缺乏决定了高职毕业生在这个时期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会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在就业过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这些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必将会引发其心理问题。所以,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知识和技能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身的能力素质,才能在求职过程中有信心。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求职中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就业求职受到挫折时不气馁,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能与他人团结合作,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适应生存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乃至就业工作单位的工作环境等。

3.正确对待挫折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要保持着自信心,如果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1)视挫折为鞭策。一时受挫并不说明永远失败,挫折是一种鞭策,它对失败者并不是淘汰和鄙视,相反能促使失败者振作起来。面对挫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具有面对失败的不屈性,勇对挫折,智对挫折,成为战胜挫折的强者。

(2)调整期望值。能否就业,个人的才能、机遇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求职期望值的高低也将起一定作用。求职期望值过高,其结果不是因超越现实而败北,就是侥幸就业后因自身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工作需要而处于被动。实事求是地剖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通过别的途径来达到目标,适当地降低就业起点,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作者:李东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绩效考核体系毕业论文下一篇:世界人文地理结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