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2-09-12

数学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践, 是从人们生活、生产的经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同时, 生活和生产实践又是数学知识应用的广阔天地。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转变教育理念,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主动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务必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尊重并关心学生, 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种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信息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师生关系。“亲其师, 信其道”, 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 特别是初中生更为强烈, 也就是说, 如果师生关系默契和谐, 学生就会特别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就敢想、敢问、敢说, 主动克服困难, 完成学习任务, 激发起强烈的创新意识。多年来, 教育界长期存在着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 这种“师传生受”的教育模式使教师处在高高在上的地位, 师生之间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教师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无法发现学生思想中的创新意识的亮点。因此,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打破这种封闭的教学模式, 营造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 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夯实基础知识, 灵活驾驭教材

数学本身就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 要熟练灵活地驾驭教材, 就必须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挖掘出其中的创新因素, 利用教材知识的学习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课内外沟通,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作为教师, 我们应加强学习, 夯实基础知识,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使学困生有所得, 中等生有提高, 优秀生有发展,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如:在学习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 在课堂上我指导学生用木棍做了许多不同的三角形和四边形, 引导学生分别压三角形和四边形的任意一边, 通过观察, 寻找规律。在实践中, 学生很容易发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有不稳定性。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相关的实际例子, 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这样, 学生既锻炼了实践能力, 又提高了创新能力。

3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创新意识

3.1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恰当的问题情境的设置, 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 要经常通过问题设置悬念, 引起学生的好奇, 布设矛盾, 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教学难点与关键处,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置于丰富的问题情境中, 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与现实情境中感受数学, 发现数学问题, 从而主动地思考、讨论、探索、发现, 此时, 教师应予以适度的启发和点拨, 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独立探索和思考, 凡是学生所能之处, 教师不包办代替。在课堂上, 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性思维自由驰骋的时间和空间,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2 鼓励学生质疑, 培养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疑问”, 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 质疑应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应鼓励学生质疑, 勇于寻根究底, 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提出富有创见的问题,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

(1) 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课题是一节课的眼睛, 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既有利于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了解编者的思路,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前,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看到这个题目, 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2) 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质疑。在教学活动中, 如果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教学任务, 死背教案, 机械地照本宣科, 教给学生死知识, 无形中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认真备课, 组织教学。适时提出适宜的问题, 激发学生质疑, 引导其释疑, 从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培养其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在课后质疑。在每节课教学任务完成后, 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质疑。可以让学生提出本节课的不懂之处, 或探索所讲例题是否还有其它的解法、证法, 让学生尽量去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学习精神。

3.3 加强小组学习, 培养合作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给学生创造合作的学习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小组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术上我们提倡百家争鸣, 在学习活动中也要鼓励学生“争鸣”, 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 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答案, 被动听、被动答的局面, 鼓励学生敢于怀疑答案, 敢于向权威挑战。这样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启发、协作, 各抒己见, 大胆设想, 大胆探索, 我们的课堂就能体现出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有利于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能力。因此, 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在形成概念、总结法则的关键处, 在相似易混的知识点, 在讲一题多解的典例前, 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小组学习, 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 做出自己的判断, 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 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创新精神。

3.4 重视动手操作, 培养创新意识

动手操作是一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目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是个共性问题, 这是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心理学研究表明, 单一、枯燥的循环活动, 会使学生感到厌烦, 从而丧失学习兴趣。而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渠道同时向大脑输送相关的信息, 有利于数学结论的认识和掌握。因此,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 让学生动手实践, 通过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 使学生拥有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 调动各种感官同时发挥作用。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和思索, 才能真正对所学知识达到领悟、理解和掌握。

总之,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树立创新意识, 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学习, 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情境。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应转变教育理念,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夯实基础知识, 着重能力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创新意识, 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育理念,夯实基础知识,优化课堂教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石墨炉AAS法分析冬青科苦丁茶树系统中镉及其分布下一篇: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