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2-09-12

面对新课改和新高考的严峻形势, 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更新理念, 推陈出新尽快使自己的教学方式主动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历史课要提高教学效率, 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是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史的兴趣。如何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 这是我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很多学生喜欢历史, 但不喜欢学习历史。历史课的知识含量大, 使历史课成了很多学生苦涩的记忆。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 化虚为实, 化静为动, 打破时空条件的限制, 形象地再现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内部结构或演变过程, 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总结归纳如下几点。

1 课堂导入引人入胜

经过课间休息, 学生的情绪亢奋, 怎样组织教学, 在上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是提高45分钟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所以导入一定要引人入胜、有创新不落俗套,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这节内容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持久、最强大动力, 有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2 巧设课堂提问

为了更好地进行组织教学, 根据教学的需要, 要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要讲究艺术性。我提问的方法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 提出问题, 制造悬念;第二步阅读,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 寻找答案;第三步, 随机提问, 也可依据平时的学习状况, 分别找代表回答, 列出不同的意见;第四步, 自由发言, 分析问题;第五步教师归纳总结。其中关键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第一步设疑要难易适当, 并有一定的诱惑性, 能引起学生去思考。第三步提问, 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叫到, 因而认真看书, 积极思考问题不敢懈怠。提问的方式多样化, 既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 也可以让学生书面回答或写在黑板上, 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 将讨论和辩论进行到底

讨论不只是为了活跃气氛, 也是为了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 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由于历史科“过去性”的特点, 内容繁而杂, 教学过程中, 很容易产生教师“一言堂”的情况。这样, 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充分, 学习效果不理想。我认为讨论使学生明辨是非, 求得对某一问题的正确认识, 同时提高思维能力。但长期以来, 历史教学中组织的讨论课往往冷场, 争论不起来, 导致讨论失败或收效甚微。要想成功地进行一次课堂讨论课, 应注意几个问题。首先, 教师在教学上要改变过去“家长制”作风, 要为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 使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 课堂讨论应面对全体学生, 对一些自卑的学生尤其要注意鼓励。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收获。再次, 适当的引导和激励, 可以防止冷场局面的出现, 或化解这种尴尬局面。这就体现了一名教师的课堂组织、驾驭能力和教学艺术。

实践证明, 把辩论对抗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 很受学生的欢迎, 提高了讨论效率。每次讨论前, 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起的题目, 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 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 分组讨论, 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荐3~4名代表, 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 最后由老师点评。

4 联系现实生活实际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 教师通常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授。然而在现代社会里, 由于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的出现, 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课外信息, 其中就有很多他们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我们如立足于课本, 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学生学习历史就会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 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如, 在讲科举制时, 我首先让学生讨论今天考试制度的利弊?让他们谈谈对目前的考试制度有什么新的建议?这个关系到每位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 当然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学生纷纷各抒己见。尽管有的建议显得幼稚, 但也不乏创新思维的火花。在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 我接着说:“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记载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 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这里指科举制度)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最早的考试制度是如何出现的?它在历史上产生过什么影响?考试制度先进为什么我国没有出现牛顿那样著名的科学家?”于是, 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讲完以后, 我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 可以从古代考试制度、考试内容、人才培养要求甚至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饮食结构等诸多方面去探究, 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5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多媒体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借助先进的多媒体电脑教学设备, 以历史图表为核心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所谓“图”主要指概括历史知识的图示、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等。“表”主要指概括历史知识的表格、大事年表等。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可通过声、光、电的有机组合刺激学生的感官意识, 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以次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始终是处在“引”和“导”的位置上, 这个引导的平台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生通过媒体的展示, 唤起探究的欲望, 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得到了升华。

如讲到《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奋斗”时, 我先播放同学们熟悉的歌曲《南泥湾》, 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南泥湾从“杂草丛生、没有人烟”开辟成“到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的过程, 使学生自然形成“南泥湾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的问题, 从而使学生从背景、措施等方面开展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 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 在多媒体教学中, 我常常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学资料 (包括资料数据、声音、录像等) 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空中, 使学生开阔了视野, 拓展了思维空间, 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了。同时, 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多媒体教学模式正适应素质教育特点和新课改的理念。它具有优化教学内容, 整合课本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优化知识结构;通过丰富的材料, 再现历史的真实;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特点。通过这种方式,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课本知识, 还了解了很多课外知识, 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摘要:教育的创新首先是教师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既要符合授课内容的要求, 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启发诱导学生有效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因此, 课堂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历史教学,激发兴趣,创新精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从教务管理入手加强校风建设下一篇:ppp项目的税收管理与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