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下初中历史论文

2022-04-2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学改革下初中历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初中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历史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以期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

教学改革下初中历史论文 篇1: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初中历史改革的进程并不顺利,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对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做一些研究,以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

知史可以明鉴,学习历史知识有利于辨别是非,有利于服务社会,所以对历史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改革中也强调了历史学科以史鉴今的作用,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以教材教历史的方法,而要学会用教材教历史,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历史,主动去以史鉴今。

一、现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弊端

当今的初中历史课堂出现的一些问题阻碍了新课标下历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笔者结合多日的考察,谈一下所观察到的问题:

(一)教师以教材为本

如今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持唯教材论,即以历史教材为标准,照教材上所设计的内容逐字逐句地讲解,忽视课与课或是历史

事件事实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并且出现让学生背教材的现象。这种唯教材论容易使历史教学变得枯燥无味,抑制初中生想要学

习历史的兴趣。

(二)课堂以教师为主

在历史课堂的讲台上,笔者发现往往都是教师在侃侃而谈,并且在教书的过程中很少与学生互动或是零互动,形成了一个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这样做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主体

地位相违背,阻碍了新课程改革在历史学科的开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措施

在这一部分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新课标的一些教学理念,提出一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就是把课本内容打乱,按照一个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主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摸清历史事件的脉络,达到熟记历史的作用,又可以提起初中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主题教学这一措施中笔者将结合初中历史(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一单元的历史脉络是以历史时间为基准叙述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政策,这样的教材编法有利于让学生明确朝代的更迭,但是在实际教學中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混乱,所以笔者认为使用主题教学

更有利于学生抓住这一单元所要叙述的历史核心和价值。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出一个历史主题,即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发展,并把这一主题写到黑板上,然后圈住中央集权四个字,对学生进行名词解释,让学生了解到中央集权的含义,然后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自己阅读这一单元的内容,10分钟后学生可以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变化趋势。讨论完后举手示意,当教师看见差不多的时候,就让学生停止讨论,然后让小组自愿说出刚才讨论的结果,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教师在这一单元教学中的主题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对秦汉

中央集权的学习,而且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对秦汉中央集权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互换教学

互换教学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个讲师身份的互换,让学生充当讲课者,教师坐在讲台下,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这节课上不起任何作用,而是在学生讲完以后对学生所讲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评述,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历史知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历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以初中历史(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军权的加强》为例,教师先让学生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这一内容进行自学,5分钟后教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完成一个教学任务,即今天你来当老师。主要就是想让学生讲授明太祖加强军权措施这一块的内容,我需要3位同学参与到这个任务中,每位同学有5分钟的讲授时间,你们谁愿意,请举手示意老师。每当一个学生讲完,教师对这一学生所讲授的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

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评价,教师通过三個同学的讲授,可以知道学生学习历史的共性,有利于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同时这一互换教学调动了学生心中的紧张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度

集中,从而激起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且互换教学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实现。

(三)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即以问题这一形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但这里

笔者所讲的问题教学法并不是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问题教

学模式,而是学生问、教师答,这样做既可以实现新课改中所要求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学科的

兴趣。

笔者在这里将借初中历史(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为例来阐述问题教学这一教学方法。教师先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学生预习完后教师先问你们通过预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知道了科举制创立、完善及影响。教师问你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过疑问吗?学生点头,教师说你们能把疑问说给我听吗?学生可能会因为胆怯,害怕所提问题过于幼稚而不参与这一过程,所以教师针对这一情况应立即转换方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换问题,再选取一个问题呈报给教师,教师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进行逐个

讲述。

不论使用上面的哪一种方法或措施,笔者认为都有利于推

动初中历史学科的改革,但是如果只靠这些措施方法则不足以

推动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化,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

不断摸索和创新,以推动新课标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冉仁波.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文摘版),2011.

[2]白雪峰.新课标情境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研究[J].中华少年,2016(10).

编辑 谢尾合

作者:景霞

教学改革下初中历史论文 篇2: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历史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以期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转变观  培养兴趣  自主合作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标准和发展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精心选材,这样的初中历史课堂才能带给学生真正的收获,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自学才是关键。

一、转变教学观念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对教育教学工作仍有较大的影响。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以分数为学习的唯一目标,好像只要得到一个高的分数就是教育的全部意义。这种观念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在推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今天,教学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历史学本身是一门充满国家情怀、民族情感、人类发展史的学科,其教育意义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应的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历史学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思维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指导的思想不应该是以考试为中心,教学评价的机制也不应该只是学生考试所得的成绩。要改变这种现状,作为任课教师,我们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教学目标,让学生们了解民族历史,树立民族自豪感为。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之下,历史教学才会发挥其真正的教育作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门单纯的考试科目。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興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初中生喜欢学习历史,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历史的过程。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老师先给学生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然后给学生播放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历史老师就像一个说书先生,要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娓娓道来事件的背景、高潮以及结果,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記住了历史知识,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比如,在讲《难忘九·一八》时,老师讲课就不能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当时抗日战争的艰难,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个英雄用鲜血换来的,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三、增加阅读量和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学习历史知识,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阅读教材还是阅读课外读物,这对于历史课的学习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对于重点的段落,老师可以请学生来朗读或让大家一起来朗读。读完之后,老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是请个别学生作答,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對历史课提起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都有所提高。相比传统的课上等着老师来给答案,听着老师讲课,这样的阅读氛围会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梳理和记忆。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把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的体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快更牢地掌握。在初中历史学习内容中很多的年代、事件,还有对历史的影响、对历史事件的评价等,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记忆,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时,老师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讲课: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将每一个时期的革命任务、起止时间、标志以及人物事迹进行组合归纳,引导学生将这些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一个知识的体系,这样无论是老师的教学效率还是学生的记忆效率都会大幅提升。

四、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其实就是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以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其质疑精神。可以说,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倘若学生墨守成规,没有自己的思考,那么便没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因此,教师要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学到“戊戌变法”时,关于变法失败的原因是重要知识点。如果只是从常规的角度提问“为什么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那么学生便会感到索然无味,提不起思考的兴趣。倘若这样提问“如果袁世凯不背叛、出卖维新派的话,那么戊戌变法便不会失败,你们认同这种说法吗”,便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澜,引导他们积极讨论,在讨论中形成正确的观点,实现教学目标。

五、与时俱进要求教师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科学文化各个层面取得优异的成绩无一不是团队努力而取得的,团队成员间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监督,且在多成员间可博采众长,不断做出改善,争取进步,在团队中,成员需要不断自主提升才能跟上团队节奏。初中历史在新课程改革下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记忆与背诵内容,更需要对知识进行理解与内化。在深刻学习内容的同时,形成历史思维,进行历史思考,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技能与习惯。如在世界古代史复习环节中,《古代的科技与思想》,引导学生将知识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划分文字、宗教、科学家、文学戏剧等内容,将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学生在教师的引例指导下进行模仿,加上自主的创新,最后交流分享,学生看到各自的笔迹、设计的表格样式、经提炼的精简的内容,精彩的成品,会不由得对优秀的作品赞叹与欣赏,同时在亲身实践和相互交流中提升对历史知识的感悟。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化,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教育目标不断地变化。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就需要历史教育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欣先.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3(11).

[2]林彩英.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作者:王静

教学改革下初中历史论文 篇3:

“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与反思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对于学生的基本特点的总结,并通过“以生为本”的基本要求,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使得能够通过优化设计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向往和热爱。

【关键词】“以生为本” 视角 历史教学改革 探索 反思

一、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截至目前为止,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忽视对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的考查的情况,这就导致历史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出现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结合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在进行对学生的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桎梏,在“以生为本”视角下进行思考,打造多样化历史课堂,进而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在满足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好奇心的基础上,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与反思

1.要合理的利用历史故事来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过程中,往往对于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充分的选择好合适的教学插入时机,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考查到历史故事对于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有针对性的进行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促进历史课堂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初中历史课程《京杭大运河》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历史的习题练习和知识点记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审美疲劳。这就需要在进行《京杭大运河》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的使用多媒体幻灯片,并辅助以隋朝时期的故事(例如,隋炀帝绸缎裹树、三征高句丽、杨玄感病变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对波澜壮阔的隋末时期产生浓重的好奇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迅速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欣赏历史故事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效的提升历史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再灵活的穿插一些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就会帮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进而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改革下,从“以生为本”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另辟蹊径的合理插入历史故事,并有针对性的选择好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2.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喜好来进行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历史课程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历史教学方法,辅助初中历史教学过程,维持一个良好积极的课堂教学状态,进而有效提升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历史教学一门人文学科,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于历史教学模式的更新,进而有效的吸取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放松自己的身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的保证学生能够具有对于历史的好奇感,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历史课程中《鸦片战争》教学的过程中,历史课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于侵略者的憎恨,选择一些历史题材来进行历史故事的讲述,进而发挥出历史教学应有的作用。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述“冯子材镇南关大破法军”等历史典故,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辅助的介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引发学生的深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思考,达到形成独立历史思维的历史教学目的。

3.要尊重学生自我讨论学习的意愿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的历史能力的共同进步。

例如,按照“以生为本”的实际要求,在进行历史《戊戌变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分组进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讨论,让学生进行对于戊戌变法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的综合性考虑,通过互相合作,顺利的完成戊戌变法课程的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实际的进行历史课程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对于历史课程知识点的深刻认知,有效的提升历史的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满足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要求,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苗登. 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S1).

[2] 钱钧. 初中历史教学语言的设计新探[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 (03).

[3] 牟新梅.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师生互动——以“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程为例[J].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04).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四中学)

作者:杨长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哲学视角下初中历史论文下一篇: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