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

2022-09-11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 学生动起来了, 课堂活起来了, 却鲜有了学生凝神静默的时刻, 鲜有了学生沉思冥想的时刻, 真可谓“灵动”有余, 而“沉静”不足。其实:有些课堂发问是有深度和难度的, 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有些课文朗读讨论费时无效的, 需要学生静下心来默读冥想。不等学生看书, 不待学生思考, 就让他们读书、回答、讨论, 无异于让无本之木长成参天大树, 使无源之水汇成浩荡江河, 其结果可想而知。教育名家窦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慢的艺术, 课堂需要等待。按照语文新课标的理念进行反思, 课堂上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没有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没有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 去尊重他、关注他, 也就是不敢课堂等待, 不善于课堂等待。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上, 需要我们多一些等待。多一些等待, 学生就多一些自主探索的经历和体会, 多一些对问题的深思和熟虑;多一些等待, 学生就多一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和体验, 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学会等待, 你的心中就装下了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学会等待, 你的课堂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只要这样等待, 就能等出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等出学生学习的乐趣, 也必将等出课堂姗姗来迟的精彩。

一、以安静的姿态等待学生亲历阅读

有人说:“好学生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 是靠学生学出来的”。我认为不无道理。面对一篇美文, 要让学生静心阅读时, 我们需要等待。实践告诉我们, 学生要把一篇文章真正读懂, 读出自己个性的见解, 靠的不是老师重复啰嗦的讲解, 而是靠学生自己的读、理解和品味。所以面对一篇优美的文章, 此时的我们只需要提供一定的文本背景, 提供一些必要的辅助资料, 让学生们自己去阅读, 自己去发现, 自己去品味, 让我们在静静的等待中期待学生们在潜心阅读、静心品味之后最美最炫的生命之花耀眼开放。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让学生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读课文, 时间一到, 一些学生还没读完, 老师就匆匆收场, 没有耐心去等这些学生读完, 冠冕堂皇的归之于课堂太紧, 时间太短, 没有时间让他们去多读。这样的课堂看似环节紧凑, 高效实在, 细细一想, 其实没多大趣味。学生都没读完, 能弄懂课文的内容吗?能品味课文的内涵吗?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吗?就更谈不上收获与成长了。没有等待就没有阅读, 没有阅读就没有提高, 没有提高何谈语文素养?

对事物的感知是一个从陌生走向熟悉的过程, 面对崭新的教学文本, 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比较大, 感知文本的过程, 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在学生感知文本“卡壳”处学会等待。遇到“卡壳”的文本, 我们要分析透视教学的定位与重、难点的把握是否存在偏差。遇到“卡壳”的学生, 我们要给他们机会, 给予他们反复尝试的充足时间。在“卡壳”处学会等待, 给予学生一个不断尝试的空间。学生能够发挥好, 在不断尝试中会体验成功, 对语文会更添一份喜爱, 对老师会增加一份喜欢。此时的等待不仅是一种教学机智, 也是一种教学民主, 因为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我们的课不是仅仅完成一项教学的任务, 不是为进度而教。重要的是通过语文教学, 学会语文学习的方法, 让所有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树立学习信心, 喜欢学习。

二、以安静的姿态等待学生亲历思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对于学生来说, 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重要, 否则, 将摆脱不了对老师、同学、家长的依赖, 将不会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 在课堂上, 我们要以安静的姿态等待学生思考, 培养他们独立思维的习惯, 哪怕离答案只有一步之遥, 也要静静等待, 让学生自己领悟。曾看到这样的课堂,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时, 整体感知后, 教师归纳出课文所描述的几个故事情节, 而后教师提出了阅读要求:胡适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请概括出她的性格特征?

也许是这篇文章篇幅较长, 也许是阅读时间过短。当学生还在埋头阅读时, 教师在等待片刻后有些沉不住气了, 催促着一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便答道:这是个执拗, 爱较劲的母亲。显然, 这个答案不符合教师的预设, 于是, 教师便抛出答案:“是不是维护自尊, 正直的人呀?是不是追求完美的呢?”其余的同学跟着一起回答:“是呀!”教师连忙补充发问:是不是又很有责任感, 很善良啊?学生跟着迎合。

这样的课堂, 学生已然成为傀儡, 何来“学习的主人”可言?

美国学者罗威做了一个等待时间延长的实验, 发现教师等待学生时间延长1—5秒, 会发现以下可喜的变化:当学生回答问题的平均时间延长, 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提高了, 不能回答问题的可能性减少了, 通过事实推论得出的结论增加了, 学生的参与性增加了。实践证明, 学生自主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绝不能牺牲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教师一分钟的等待常能换回丰硕的果实。

等待有时又是一种痛苦的抉择过程, 尤其是在“公开课”上, 安静地等待是许多教师害怕的事情。为了教学容量, 教学环节的完整, 教学任务的完成, 为了所谓的教学“精彩”。我们不敢等待, 更不敢“安静地等待”!如果学生活动的过程太长, 谈论思考、体验的时间太多, 教师常常唯恐课上不完, 书没教完, 就急不可待启发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刚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又担心学生偏离了主题, 就匆忙把教案里的答案教给学生。也因我们的“不等待”, 在课堂中, 学生许多生机勃勃的体验过程被搁浅在预设的“目标”前, 我们盲目浇灭了那些还未点亮的思想火花, 没有给学生证明自己价值的时间, 扼杀了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日复一日, 学生变得懒惰, 麻木了, 失却了思考的能力和习惯。长此以往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质量?又如何让学生真正发展?其实, 教师如果能把握等待的时机, 掌握等待的艺术, 就可以激励学生展开思维的双翅, 在知识的时空里自由放飞, 在课堂教学中铸就精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重庆市黔江区生态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下一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分层教学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