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文教育论文

2022-05-15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人文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在新形势要求下呈现多样化特点,在此阶段开展人文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针对人文教育的开展从多层面进行了剖析,以期促进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

第一篇:小学人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探究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要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人文精神,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求知,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

【关键词】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策略

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语文是一种极其关键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最显著的两个特点即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其中,人文性指的是站在感性层面上,对人的理解、接受、尊重、关怀等;而当站在理性层面上时,人文性则是对人加之的追寻以及对人类命运的一种忧患。当今时代,我们在积极倡导人文教育。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人文性教育的内涵

现如今,尽管人文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但是,对于人文教育内涵的理解人们还是比较模糊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常存在着“机械人文性”的现象。我们都知道,在《狼和小羊》这则寓言故事当中,狼不会因学生同情小羊,从而改变它吃羊的本质。所以,在人性化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因而,课堂的氛围更加协和,但同时学生也失去了很多,这远不止是失去对理性的思考,还失去了对人文内涵的理解。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性教育

1. 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人文精神

任何一个作者在写作时,都倾注了丰富的感情,所以,每篇文章都充分体现着作者的人文性特点。而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课文中潜藏的人文性进行领悟,这样才会感染每个学生。

2.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而具有独特的个性,各有各的生活感受以及情感体验。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由学生差异性方面真正关系学生,才能给他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特性的环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而课堂的内容并不是为自己所涉及,而是学生所设计的。不过,在设计阶段,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占据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充当着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

4. 鼓励学生主动求知

语文教学的中心思想是利用最佳的思维方法以及结合语文资料,培养学生的文学素養。这是由于尽管传授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能和网络时代丰富的信息资源相互比较。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试着去变换教师的角色,使其将传统的只是灌输者转变成语文素养的培养者。

5. 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

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类的一种普遍自我关怀,集中表现在对人尊严、价值等的一种追求和关心,以及对人类所遗留的各种优秀精神文化的重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并且,还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容,真正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为开放式,让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实践当中充满着人文性的素材。

总体来说,在今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语言文字与人文学情感熏陶之间的管理处理好,按照新课标理念去执行,彰显人文思想,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侠斋. 现代小学人文教育[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2] 马平霞.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初探[J]. 甘肃教育,2018(4).

[3] 陈进洲.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 南北桥,2017(6).

作者:林万树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人文教育

【摘要】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在新形势要求下呈现多样化特点,在此阶段开展人文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针对人文教育的开展从多层面进行了剖析,以期促进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生命教育;情感教育

当前新形势下,新课改已重新明确了课程的教学功能,强调了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的培养,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开展人文教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小学阶段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自古代朴素教育观点发展至当今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育人为本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思想家和践行者的共同追求。百年树人的教育思想早已成为重要宗旨,尊重人的价值及尊严,倡导人文关怀,提升人文素养,以期能更好地改造物质客观世界,这便是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人文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今新课改形势之下,传统的二维考察目标(知识和能力)已向多维考察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人生价值观)逐渐发生转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愈加重视。在当前新形势下,在学校系统中重视人文教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阶段,低龄少年儿童正处于心理层面逐渐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成长时期。在此期间,小学生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模仿需求较为旺盛。重视人文教育能为学生构建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知礼义,晓廉耻,在教育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立足于语文教材,利用课内教材和课外延伸阅读材料来拓展学生知识面,于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培养良好的人文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总共十二册教材中每册教材在开篇便会设置“习惯篇”,从识字姿势、读写要求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引导学生基于正确方向增强语文学习的热忱和兴趣。

二、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多层面剖析

(一)基于国学经典的传统文化教育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同时更是当今普及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文及诗词因其优雅韵律而成了国学经典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及诗词数量较多,包括诗词,散文,历史故事,古代神话寓言,成语、习语及古代名人名言等多种类型内容。这些国学经典的选材往往集中于国家、求学及成人这三个层面,例如“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以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经典诵读素材,都基于经典国学而传递了朴素的人文教育理念,弘扬了爱国情操、立志、信实、存真以及勤学等优秀思想道德品质。基于国学经典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本教材及延伸阅读材料,以文载道,将经典国学中的优秀思想及品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为人处事之道,从而促进学生心智成长的健康发展。

(二)基于人生价值的生命教育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过程中,生命教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世界万物的好奇心极其旺盛,对于生命的感知意识也较为敏感,人文教育中应注重生命教育,让学生了解多样化的生命类型特点。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生命多样化类型的课文有很多,比如《小动物过冬》以及《小松鼠找花生果》等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应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万物的生长及生存规律,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在实现了生命教育的基础性教学之后,教师可基于教材内容及延伸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的价值,进而敬畏生命,无论是自然生命体抑或是人类生命都报以敬畏之心,从而珍爱生命。处于小学阶段的低龄少年儿童还处于生理和心理层面的成长阶段,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并未建立完善且正确的体系,教师通过生命教育丰富了人文教育的内容,从侧面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在面对艰难险阻之时,懂得生命的坚韧,敬畏和珍爱生命,微笑面对人生挫折,从而收获属于自己的天空。《轮椅上的霍金》、《微笑着承受一切》等这些经典的语文教材内容,都能成为重要的人文教育素材,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

(三)以学生为本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需要注重增强学生的人文知识积累,还需要授业传道,培育学生的优秀的内在素质。因此在小学阶段,以学生为本,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渗透和加强情感教育有其重要的应用意义。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从倾听、表达、诵读、读写等多个层面出发,引导学生将书面的人文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关于情感教育的教材选文涉及多个层面,例如传达了爱国主义情怀的《钱学森》;热爱家乡的《静夜思》;感恩父母情怀的《陈毅探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趵突泉》以及弘扬优秀道德品质的《掌声》等内容题材。基于这些阅读材料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情感意识,通过认字、阅读和作文等学习方法来直观感受到情感教育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调动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积极性,以此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阶段开展人文教育立足于新课改教学目标之上,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基于课本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包括国学经典教育、生命教育以及情感教育等多层面内容在内的教育,以人文教育的渗透式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文知识的掌握,从而实现学生身心成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慧凝. 人教版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美育要素比较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

[2]冯文全,孙丽敏. 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与反思[J]. 基础教育研究,2016(1).

[3]吴琼.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儿童文学主题分析[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7).

作者简介:吴云,女,1978年生,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人,巢湖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编辑:龙贤东)

作者:吴云

第三篇:浅析小学语文人文教育有效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情况不容乐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和提升教师素养等方式,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人文教育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教育;有效策略

引言

人文素养是人文学科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中心的内在精神和个人品质,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必须跳脱出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效渗透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人文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当前,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已经得到了重视和应用,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之间存在差异,使得人文素养的培养效果不够理想。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容易忽视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人文素养的渗透方式不够有效,使得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无法真正领悟到知识的内涵,削弱了人文知识对学生的影响,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除此之外,教师的个人素养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行为,在教师人文素养不合格的情况下,学生也会形成不正确的人生价值,阻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同时,教师也无法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使得学生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认同,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及发展。

二、小学语文人文教育有效策略

1.挖掘教学内容,渗透人文教育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积极革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建立起生动、开放的语文课堂,发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内涵,从而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改造,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新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语文中的人文精神。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小小的船》的教学时,教师首先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他们能够理解“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准确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这样就有效贯彻了人文教育理念,使语文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把人文教育的种子播撒到了学生的心中。

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本身能够满足知识教育和品质教育的需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属性,发挥语文的人文特性,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教师需要找准教材内容中的人文特点,并针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强化教材的人文属性,促进学生人文意识的形成。其次,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文知识,增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性,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最后,教师需要加深人文素养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中的人文知识进行深度解读,帮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中的思想和精神内核,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

2.学习人文品质,领悟人文内涵

渗透人文教育的前提,是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萌生学习积极性,推动人文教育向前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构建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将课文中的人文内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就增强了教学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深入分析人物的形象,以其为榜样,学习他们身上蕴含的可贵品质,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优秀的人格。

例如,学习《菩萨兵》时,引导学生学习朱德一心为民的品质;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时,要让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努力奋斗、勤奋刻苦的精神;学习《生命的壮歌》时,要让学生感受动物身上蕴含的献身精神;学习《将相和》时,引导学生学习蔺相如宽宏大量的胸襟,以及廉颇知错能改的可贵态度;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鸟岛》等课文时,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这些课文均蕴含了深刻的人文内涵。

3.给予人文指导,主动提升自我

新课改主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采取巧妙的引导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预习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快速抓住课文的重点,提升预习效果。例如,在进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课文时,教师事先设计好相关问题,按照由易到难、由大概到具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逐一向学生提出,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先问:“是什么让骆驼觉得很自豪?”然后再提出详细的问题:“小红马嘲笑了小骆驼,小骆驼产生了怎样的感受?”接着继续问:“在现实中,你有过和小骆驼一样的感受吗?你会感到委屈吗?”接下来,教师向学生介绍沙漠中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骆驼特殊的身体构造,了解到骆驼的驼峰、眼毛等部位都起到了帮助骆驼在沙漠中生存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全面客观看待问题的道理,这样就实现了人文教育的目标。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进行人文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精神,精心钻研语文教材,从中发掘人文内涵与价值,将人文教育贯彻到课堂的每一处。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人文教育中,接受人文熏陶,从而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晓斓.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3):180-181.

[2]公布次力.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3):182-183.

[3]李燕.探究核心素養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7):49-50.

[4]黄春慧.小学中低年段语文课堂评价语运用的改进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50):33-34.

[5]宫云娜.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民俗内容及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1.

作者:佘亚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等教育大学论文下一篇:小学科学课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