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进步发展论文

2022-04-28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科技创新进步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文章对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吉林省敦化市和磐石市等的具体案例,提出了此类型地区在自主创新进程中,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

科技创新进步发展论文 篇1:

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和个人需求因素及途径分析

[摘要]文章从高等教育个人和社会需要,以及满足和平衡两种需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高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高职院校特点提出了建立、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教育 满足 需要 途径

[作者简介]田玉军(1964- ),男,河南偃师人,宁波大红鹰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文教育与教育管理。(浙江宁波315175)

教育是人类社会传承文明和不断进步发展的基本保证条件之一,因此也成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结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除去一般的教育功能之外,还在于它能满足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发展的需求,并能够不断创新,因而得以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赢得广泛需求。

一、教育需求的双重性及特征

高等教育的需求从需求主体看表现为两种类型: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从需求目的和层次上又可以分为发展型需求和实用型需求。结合两个方面,可以归纳如下:(1)个人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个人需要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从精神的角度提升自我,是一种个人内涵的提高;个人实用需求即个人希望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需求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对知识的追求表现为一种谋取更好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2)社会发展需求指社会要求高等教育不断地为社会生活的变革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文化生活的繁荣等各种需求提供人才上的支持与保证。这种需要不以科学和文化发展的价值为追求目标,目的在于保证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和不断发展;社会实用型需求指社会生活各方面发展过程中需要高等教育为政治的昌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提供人才、手段、理论、技术上的支持。它着眼于文化创新和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直接价值本身。

当然,通常情况下这些不同的需求目标和层次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当今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客观地存在于一定的社会集团和不同层次上,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社会生活本身也表明,个体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个体生存状况和发展空间。这成为个体不断追求接受更多、更高层次教育的原因。但是,一方面社会生活本身是复杂多样的、发展道路也是曲折多变的,这些变化对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个体对个人生活的期望与预测并不一定完全和社会需求同步,因而,两种需求常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需求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个人需求的日益增长和高等教育服务的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上学难、上学贵。二是经济形势转型期间,个人对高等教育实用目的的需求和高等教育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平衡。表现为个人对接受高等教育内容的选择侧重于实用专业、理工专业,不注重基础理论、人文专业。由此导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整体重理工、轻基础,重实用、轻人文的倾向。

由以上两个原因导致的社会发展需求难以满足。由于片面地追求实用技术,人文教育整体相对滞后,带来受教育者人文素质差、道德法制观念低下、人格不健全等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不和谐的现象。集中表现在青年人个人生活方面自私、冷漠、逃避现实、没有坚强的人格;企业、团体只顾自身利益,泯灭社会责任感而产生的制假、售假和对生命的漠视、对自然环境的肆意掠夺性的开发、破坏。

二、高等教育需求的内外因素

1.内因。近代高等教育是伴随着人文意识的觉醒和不断高涨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人文学科孕育了近代大学,构成了高等教育的底蕴”。①正因为如此,在大学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自然、人文、社会为基本特征的大学学科体系,高等教育成为一种社会发展需求。19世纪初,牛津大学林肯学院院长爱德华·塔汉姆(Edward Tatham)就提出,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学府,大学也是传播普遍知识的场所,并认为传授普遍知识是大学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职责。1852年,纽曼当选为都柏林新成立的天主教大学校长,并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大学理念的演讲。纽曼继承并发扬了塔汉姆的看法,提出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

2.外因。随着18世纪后期产业革命的不断深入、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引起了高等教育自身的变革。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和倾向于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高等教育不仅成为科技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且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

在不可逆转的历史环境下,传统大学的三大学科中融汇了更多的科学技术成分。科技对生产力的巨大贡献使得它们在大学教育中经历了融入、发展并成为主导的过程。各大学逐渐形成了以传授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的办学格局。高等教育逐渐倾向于重应用、轻基础,重理工、轻人文。“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大学教育的重点在于科学教育”,其结果是人文教育的弱化,人文学科逐渐失去了它在传统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分化。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严重地异化了人们的思想。20世纪50年代,英国学者C.P.斯诺在《两种文化》的演讲中指出,科技与人文正被割裂为两种文化,科技和人文知识分子正在分化为两个言语不通、社会关怀和价值判断迥异的群体,这必然会妨碍社会和个人的进步和发展。当前,两种文化的分裂非但没有缓解,反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表现为“科学主义”的盛行。要促成科技与人文的融合,首先应给科技一个准确的人文定位,破除对科技的盲目崇拜。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的重新审视是二者融合的希望所在。

世界高等教育的走向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等院校进行了大调整,将一些综合性很强院校的人文专业调整出去,把这些院校并成了纯工科或理工为主的院校。“虽然当时的确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但是,从后来的教育发展来看,这次调整对高校人文精神培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2008年5月13~14日召开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重塑大学精神研讨会上,部分教育专家对当今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表示了极大的忧虑和关注。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一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状况更令人担忧。

三、高职教育的社会与个人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大工业背景下产生的,直接服务于大工业生产的分工专门化、系统化的需要,以满足社会实用需求为主要目标。在和传统高等教育观念的抗争、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职业技能为本位的教育观念,能力本位成为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通识。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在近20年发展起来的,其主体是原中等职业教育和有限度的民间教育,它以行业或职业需求为主要价值取向,在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中等职业教育先天文化底蕴不足和民间教育资本发展时间相对比较短,不可能形成系统、成熟的教育观念。在这种情况下,能力本位的主流看法不能不影响到我们。其结果是作为高等教育一部分的高职和本科教育相比,无论在目标和过程中都表现出更多的人文教育的不足。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协作的日益加强,人们发现,人与自然、社会和技术之间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平衡。高技术带给人们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使社会的人日益偏离了科技发展根本的目的。例如:装潢设计专业学生无法把文本方案转化为设计图,设计的作品一味地追求设计技巧,忽视居室本身服务于人的基本作用。另一种表现,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具体工作岗位具有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等突出的优势,但是在技能自我更新能力、工作环境变化适应性、个人综合能力提高空间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文化底蕴不足而带来的诸多限制。一系列的问题让人们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仅以技术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是不足的,在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工作者的同时必须为社会造就高素质的公民。合格公民不仅仅表现在能适应现代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同时要具备人类优秀的文化品质诸如友爱、协作、平等的人生观;开朗、向上、克服困难的乐观人格;适应环境、适应技术的变化和新技术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

等等。

四、满足高职教育需求的途径

1.明确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层次定位。现代教育决定了不同的教育层次有不同的重心,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了它无论从社会还是个人方面都以实用为主要目的。社会要求它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保证,个人需要通过它实现自己生活的保障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应有位置。在科学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当今,很多新的技术方案和手段来源于研究型大学、专业实验室或者研究部门,这些新技术方案、手段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存在一个试用、调适、推广和普及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际技能,能够掌握技术方案和手段,熟练使用新装备的职业工作者,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这种高级实用人才的,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起着连接高科技和现实生产力之间桥梁的作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一特点的清醒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2.满足社会职业分化与个人发展的要求。高职教育产生的背景和使命决定了它必须服务于社会和个人双方的实际需求。但个人生存、发展、享受的生活追求目标同社会实用和发展需求之间总会产生一定的张力,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同时尽可能满足多种要求。包括个人实用和发展、社会实用和发展需求两个方面。个人实用需求要求掌握现实的能力;个人发展需求需要发展的基础;社会实用需求要求每一个人有一定的技能;社会发展需求要求每一个人能认同、遵守并自觉维护社会规则。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一方面要培养求学者的技能,另一方面让他们形成认同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技能作为一种可以明确传达、训练的能力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外在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则是适应和内化的自觉自愿的行为准则、学习习惯、认知方式,而这些价值取向品质只能靠长久的浸染、熏陶来完成。

3.注重技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为了能搭建起这样一个良好的平台,高职教育必须把技术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多方面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把技术教育作为主流,人文教育渗透于每一个环节。由于职业院校不同于传统高等院校具有历史相对较长、学术氛围浓厚、校园文化底蕴积累丰厚的传统优势。因此,高职人文教育必须走和传统高校不同的路子。这要求高职院校以现有条件为前提,首先从管理理念、制度、手段、方法,教师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学生管理方式、方法等多方面体现人文关怀和教育要素。因为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机构,同时通过学校自身多方面的内、外在特征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创造良好校园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范围适当、深度适中可以满足一定的职业发展需求的人文课程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一定的语言、社会、历史、针对专业的技术伦理等内容,着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并适应今天的社会的能力及自主、自觉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做好铺垫。

[注释]

①冯增俊,顾明远.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根基[N].南方日报,2005-02-02.

[参考文献]

[1](英)C.P.斯诺.两种文化[M].陈克坚,秦小虎,译.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

[2]卢勃.论高等教育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协调[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3]晓舟.高等教育中的全球化问题[J].世界教育信息,2006(10).

作者:田玉军

科技创新进步发展论文 篇2:

自主创新进程中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

摘要:文章对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吉林省敦化市和磐石市等的具体案例,提出了此类型地区在自主创新进程中,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进步;战略选择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一种区域经济类型,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因此,在自主创新进程中有必要深入研究,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依据自身客观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有所为有所不为,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资源型地区向创新型地区转变。

一、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征

(一)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是生产力基本要素匮乏的低度市场化地区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是生产力基本要素匮乏的低度市场化地区,主要指我国中西部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区和较贫困地区。总体上讲,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落后不仅仅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落后,更突出的表现是资金投入不足、资源利用率低下、科技人才和熟练劳动力匮乏、缺乏市场体系规则及运用市场机制调控经济运行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

(二)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可利用资源较丰富的资源型地区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是资源尚未枯竭、可利用资源较丰富的资源型地区。虽然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但其优势在于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由于早年未遭到破坏性的开发,在现今资源、能源紧缺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发展经济的后发优势。

(三)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是科学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相对落后地区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从客观上来说,科技力量薄弱、国民文化教育水平不高,是科学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相对落后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除少部分地区(如陕西西安周边地区、四川成都周边地区)以外,绝大部分地区科研技术开发能力非常薄弱,应用能力也捉襟见肘。这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做不强、做不大,高科技企业招不进、优质资金引不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研究在这样的科技条件下,此类型地区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

二、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除了存在资源型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区位优势不明显、信息相对闭塞、中高层次人才不足、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之外,以吉林省敦化市和磐石市为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主导产业群聚集效应不强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以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企业数量较多,但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企业,产品趋同,在市场竞争中往往会自克。资源共享、协作分工不够,缺乏整合,没有形成整体的区域竞争力。以吉林省敦化市为例,2002年全市有工业企业3270家,其中大规模及以上企业66家,仅占工业企业数量的2.0%。

(二)接续性产业的选择尚不明确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资源型城市在开发现存资源的同时,虽然居安思危,考虑接续产业的选择和发展问题,以保证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但接续产业的选择尚不明确。以磐石市旅游产业为例,2004年全口径收入9600万元,仅占全市GDP的1.1%,发展速度缓慢,还不能成为接续性主导产业。

(三)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企业内部科技研发机构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层次不高,无法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影响了企业产品的更新和质量的提高。同时,在自身无法进行科技创新的情况下,企业还缺乏与域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办科研的意识,影响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四)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其资源处于开采期,必然要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资源型城市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办企业、上项目发展工业的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这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全体市民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这无形中给全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企业产品和生产经营的成本,造成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三、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

(一)实施特色资源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延伸主导产业

特色资源战略即差异化资源战略,其强调的是由于地区的土地、气候、水、矿产等条件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资源,通过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形成特色经济区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获得竞争优势。

吉林省敦化市是一个资源型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市,地处长白山腹地,远离大中城市,交通不便。20世纪80年代,立足长白山特色自然资源,引进新技术发展了制药业、木制品加工业;90年代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了特色食品加工业。目前,这三个产业已成为敦化市的主导产业,产值占GDP的51.3%。特别是敖东药业等医药企业在吉林省以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优势,使敦化市成为吉林省三大药城之一。敦化市成功发展经济的例子表明,在实施特色资源战略的同时,要不断地利用科技进步,与时俱进地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特色产业的生命力,才能使区域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二)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产业集群主要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非常有效的、非自觉的制度选择,会带来经济的外部效应或外溢效应,实现范围经济,使区域具有经济发展的低成本优势、技术制度创新优势、市场优势,尤其对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更具有使其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如印度提若普尔地区的针织产业集群的发展,该地区充分发挥集群对促进企业衍生和增加集群内资本积累、技术创新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成为全印度棉纺织品加工出口中心,产品占据印度国内市场的85%,并且在同期实现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和生产技术的世界领先水平。

(三)实施区位品牌规模战略,营造区域品牌效应

区位品牌规模战略是区域政府通过对区域某一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的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以品牌资产为纽带,将诸多的小型同类企业捆绑在一起,借助品牌营销手段,以获取集聚规模经济效益。

如吉林省敦化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的气候条件使敦化市成为全国优质小粒黄豆主要出口基地,占全国出口量的90%,使敦化市小粒黄豆的品牌效应享誉海内外。敦化市以此为契机发展相关特色食品深加工产业,把全市大小特色食品加工企业捆绑在一起,做大做强长白山腹地特色食品加工业,打造敦化特色食品城。

(四)实施区域借用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实力

区域借用发展战略是指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远离大中城市,经济不发达,信息较为闭塞,缺少其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为增强经济发展实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吸引资金,把科研机构和营销网络设置在发达地区,借助发达区域的资金、技术、人才来增强实力,发展经济。

吉林省敦化市近些年一些企业把研发基地和销售网络总部设在北京等大中城市,本着“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的科技资源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信息条件,为敦化市经济发展创造支撑条件;而地处山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东阿阿胶集团由于地处偏僻地区,经济条件差,高级专业人才请不来,留不住,在发展过程中,曾一度为人才的缺乏而感到困惑。集团领导层从实际出发,把技术创新和人才的吸引瞄准了社会科技资源,到高校科研院所借人才买技术,走企业出题目、出资金,对方出技术,协同攻关的路子。靠技术引进,阿胶集团在生产工艺方面进行了一项项改革,先后获得了2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和15项国家专利,一直领导着阿胶生产技术的新潮流。

(五)实施大区域战略,构建区域经济中心

大区域战略是指通过在大区域范围中科学地对本区域的功能进行定位,突破本区域范围,打破传统狭小区域概念,实施大区域战略,整合资源,努力创造和争取区域内外资源的协同效应,充分借助周边区域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等生产要素,为本地区发展经济服务。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虽有一定资源优势,但资源毕竟具有稀缺性,只有通过整合,将分散的资源变成集中的资源;闲置的或低效的资源变成活性的和高效的资源;外部资源变成内部资源,充分利用周边资源确定主导产业和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创造良好的吸引资源、人才、技术的政策环境,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使之成为区域经济中心,从而走出资源型地区从繁荣到衰退的怪圈。如敦化市实施大敦化战略,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使周边地区的资源、人才、技术不断向其聚集,成为了区域经济、文化中心。200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99元,高于延边州7100元的人均水平;农民人均收入达2901元,高于延边州、吉林省的平均水平。

(六)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推动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循环经济战略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一般说来,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大都会经历开发建设—中兴鼎盛—经济衰退—产业调整—繁荣发展这样一个过程。在前两个阶段,资源型城市的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在经历了中兴鼎盛之后,资源型城市往往会暴露出许多问题:资源消耗速度增加、转换和利用效率低;经济结构畸形、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治理设施不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城市社会问题突出。解决资源型城市资源与环境问题应从经济发展入手,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义马市初步建立了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出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建设的道路,力争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和社会形态的顺利转型。

参考资料:

1、黄景洲,饶超.对欠发达地区战略选择问题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

2、吴晓军.论产业集群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意义[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4(3).

3、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J].中国软科学,2003(1).

4、陆立军.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5、黄本笑.科技进步与区域发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6、M.波特.竞争论[M].中信出版社,2003.

7、毕军贤.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途径分析[J].城市问题,2002(4).

8、张志云,朱小虎.生态城市——城市发展的必然[J].山西建筑,2004(11).

9、陈朝宗,张春霞.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思考[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3(9).

10、李玉锋,张天柱.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5(12).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作者:赵连明

科技创新进步发展论文 篇3: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发展降低了工业化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文章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从而为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发展趋势;工业生产;专业人才 文献标识码:A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各个行业发展也呈繁荣景象,其中工业化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工业化生产中大量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科學技术,也推动了电气工程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强,同时也为电气工程的发展提出更大的挑战。电气工程属于工业化生产,对自动化要求比较高,尤其在自动化控制系统方面的要求更高,当然在运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过程中,既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实施操作,还要对自动化生产进行不断的创新,让其在生产期间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专业性。本文就电气自动化工程的控制系统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进而从整体完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1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1.1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电子信息系统与机械操作都需要自动化生产,能够提高工业化的生产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工业化生产的安全性。目前,人们的生活与工业化生产联系越来越紧密,自动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方向,因而电气自动化工程的控制系统将促进社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除了电气工程实施自动化发展之外,建筑行业以及农业等都已经实施自动化生产,比如:建筑行业中施工的大型机械操作,采用自动化生产操作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也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在农业中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无人机收割等,大大提升了农业种植的效率。因此,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泛,而且社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专业人才的专业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

未来能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运用也促使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让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并形成专业对口的人才培养输入输出模式,从整体改变了企业的竞争因素。

1.2 电子自动工程系统的信息集成化发展

电气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应用也比较广泛,并形成了纵横联系的现象,纵向主要体现在电气自动化管理方面,所涉及到的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层通过浏览器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查阅提取等,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内部信息的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同时也能确保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及时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还能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实施良好的规划,并为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预防方案;横向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与电气自动化的设施、系统等方面之间的联系,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微电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运用,而且在电气工程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化,机械设备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化,最终让电气工程呈一体化发展,同时让电气工程相关的软件结构的通讯能力不断提升。

1.3 对电气自动化工程分布控制系统实施简单分析

对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用而言,其中DCS系统的运用比较广泛,目前有许多企业都在运用该系统。但在实际的运行期间,由于DCS系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从DCS系统的实际性质来看,之所以在运用和维修方面出现问题,是因为该系统是模拟数字的混合体系,而且该系统的装置也属于传统的仪表装置,因而在精确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当然,除了该系统生产期间存在的问题之外,还有生产者与代理商之间合作协议不严谨方面的原因,由于没有标准的协议,在出现质量问题时纠纷比较多,但无法找到确切的责任承担者,使得控制系统方面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但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得到解决,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中发展,从整体而言,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

完善。

2 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系统的发展趋势

2.1 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系统的创新发展

在社会科学技术更新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发展目标越来越清晰,并且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创新,即电气工程企业不断的引进先进技术,让电气工程企业的发展技术能够更快更新换代,同时在电气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进行创新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发展的质量。目前,在电气工程发展过程中,除了在技术方面实施创新之外,还要不断开发研究自主创新发展,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领域全面拓展,进而促使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运用更加广泛。此外,还要在政策上对该技术实施技术方面的支持,并对自动化系统方面进行相关的完善,最终促使重大科技项目研究的发展。根据我国工业发展现状来分析,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依然大量生产中低档产品,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用发展,将促使传统企业积极转型发展,并进一步加强企业自动化工程的全面运用,转型的企业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能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争先突破科技创新的新局面。从企业转型带动国家经济转型,从整体而言,自动化工程系统的发展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做出非常大的贡献。

2.2 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的统一化发展

之前,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的发展比较多样化,由于不同的自动化工程系统运用只能运用在符合要求的機械设备中,如果机械系统出现问题,必须要在专门的修理厂进行修理维护,在技术生产不集中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虽然企业在选择机械设备方面的选择性比较大,但在企业投入使用机械设备后,在企业成本的限制下就很难更换,也限制了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基于此,目前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向统一化方向发展,一方面,统一了机械设备,方便了企业对机械设备的更换使用,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统一化发展,也能确保机械设备的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生产的精确度,进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质量,能更大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也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如果机械在运行期间出现故障或者需要维修养护,由于机械都比较统一,因此无论在维修、检修方面还是机械养护方面都能节约时间,提高机械修护的效率,最终确保企业在产品生产方面能够规范化、合理化,还能对企业的发展规划方案进行全面监督掌控,减少了企业生产发展的风险,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可见,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实施统一化发展对我国企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平台。

2.3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专业人才方面的发展

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操作人员配套实施,而且在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实施安装设计时,对技术操作人员的专业性技术要求非常高,为了加强电气自动化系统专业人才的培训,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是在自动化系统安装期间引导学生进行观摩学习,对相关的操作进行实践学习,同时全面认识自动化系统的安装操作架构和流程,如果观摩学习的人员中有进修的工作人员,可以对进修的工作人员实施指导,并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加深学习者对自动化系统安装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发展。在自动化系统安装学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就自动化系统安装观摩学习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学生在谈自己感受和认识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这样可以再次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严格完备的系统知识学习,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模拟训练工作,从而提升自动化系统专业人才的专业水平。

除此之外,自动化系统专业还要实施预防工作,即将自动化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并提出解决方案,避免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或者解决系统故障。同时还要让自动化系统专业人才掌握对系统故障的排查技术,锻炼专业人才對系统问题的判断能力,并掌握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装技术要领,最终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3 结语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电气自动化系统也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目前,由于企业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用不断增加,为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进而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促使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還要促使电气工程系统向统一化发展,同时还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从整体促使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怀宇.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化工中间体,2015,(12).

[2] 崔铁星.探析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9).

[3] 邓仕清.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1).

作者简介:杨斌(1982-),男,山东滕州人,供职于山钢集团莱芜分公司型钢厂,研究方向:轧线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点检维护。

(责任编辑:蒋建华)

作者:杨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经济增长生态保护论文下一篇:社会经济保险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