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萝卜种子有感

2022-07-07

第一篇:读胡萝卜种子有感

读《一天一根胡萝卜》有感

《一天一根胡萝卜》—365天的员工激励方案,这本书主要强调激励的作用及如何激励人,书中用了很多方法来激励员工。公司为提高服务、产品质量,加强公司企业文化都拉不开激励。领导要尊重,认可员工,真正地关心他们,要适时的奖励员工,用各种优待方法留住有能力能做成的事的人才。比如他喜欢什么就送什么给他,他完成任务后给他一些奖励,像休假啦,送感谢卡啦,感谢他的家人啦,了解他的家庭状况,送礼物给他家的小孩啦,总之要经常给予员工激励,用心去做,真正地关心他们尊重他们。

马克利

二0一四年一月八日

第二篇:胡萝卜种子

中班语言《胡萝卜种子》教案

语言:胡萝卜种子

一、活动目标

1.能模仿故事内容,用较为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种植蔬菜的事情。

2.知道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二、活动准备

1.一盆小朋友种植的未发芽的蔬菜。 2.自制绘本《胡萝卜种子》、实物投影仪。

三、活动过程

1.以未发芽蔬菜引出活动。

“这是谁种的蔬菜啊?”“告诉我们,你种的是什么蔬菜?”“这么久了为什么还不发呀呢?小朋友,你们觉得它会不会发芽?”

2.引出故事

(1)“到底会不会发芽呢?我们来听个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胡萝卜种子》”。

(2)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的题目叫什么?故事中的小男孩种了一棵胡萝卜种子,大家都是怎么说的呢?听了大家的话,小男孩有没有放弃,他是怎么做的?最后胡萝卜怎样了? 3.出示绘本,讲述故事。

老师把这个故事做成了一本书,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着书来把这个故事讲一遍。(从封面开始讲述故事)

4.教师小结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就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样,不管别人怎么说,每天都坚持去照顾他的胡萝卜种子,最后终于长出了一颗大大的胡萝卜。

故事听完了,请你们再来说一说,xx小朋友的蔬菜会不会长出来呢?他应该怎么做呢?

4.幼儿讲述自己种蔬菜的故事。

我们每个小朋友也都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你是不是也有一个故事呢,说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四、活动延伸。

你们想不想把你种菜的故事也像秦老师一样做成一本书给大家看呢?

第三篇:读《种子课》有感——曹毅

今年4月底去深圳参加《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由于自己要参加教学比赛,当时有各种疑惑需要解决,有幸的与各位专家一起交流,刚好遇到俞正强老师,也得到他的指导,由于时间问题他不能一一解答,就给我推荐他写的《种子课》。回来之后怀着愉悦的心情把它读完,收获颇多。里面记录了他作为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之前我已经对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理念有所耳闻,本校也有老师对此做过解读,但是那精髓,那庐山真面目我还没能真正见识,因此一直被深深的吸引与翘盼。书中第一张空白页的正中间写着这么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以上课为乐,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呈现给孩子的老师们!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带着这个疑问和好奇,我静下心来,细细的品阅着里面每一个字。用一句很接地气的话说这本书,就似乎很多话说到心坎里去了;又很有境界的

片段一:莳也若子,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对小学生而言,许多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经验之中。如果知识是一棵树,那么学生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便是树赖以生长的土壤。再者,广而言之,我们的学生本身便是一颗来自天地的种子,不论是否愿意,都会生长。那么就不是白纸可以随意涂鸦,他们带着春夏秋冬的记忆,带着生长收藏的使命而来,作为心情的园丁,我们需要去感悟、去尊重、去唤醒。 书中就有这么一个例子,说到一个学生对教材中的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题目很不解,存在学习困难,但是俞老师巧妙的换成早饭吃粽子的题目,学生却能用很好的解答,并超越整数,竟然还能解决小数的问题。这是为什么?我想人学习数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并在生活中养成了生活型的数学思维,很多时候学生不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或许是还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水平。那么我们就得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并合理科学的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

比如三下《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面积知识的起始课,种子课,在平面图形教学中起着开天辟地的影响,也在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起着重要的衔接与思维转变的作用。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之前,笔者先对学生做了一份前侧调查,其中一题便是:“你听说过“面积”吗?如果听说过,面积是什么意思?“根据汇总分析,大部分学生对面积一词陌生,但近一半学生能理解为“面的大小”,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类似于周长、边长之类的。由此可见三年级的学生对面积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大小”来表述,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已将之前学习过的周长概念混淆,这是前概念所带来的负迁移情况。我们都知道长度与面积是人们刻画图形的两个重要的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重要的量度,长度是从一维的角度来刻画图形的量度,面积是从二维的角度来刻画图形的量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两个概念联系紧密也极易混淆,因此笔者采用以下设计: 1.比一比,说一说

红笔比绿笔( )。

这里的意思是用红笔的( )与绿笔的( )在比较。

黑板面比电视机屏幕面( )。这里的意思是用黑板面的( )和电视机屏幕面的( )在比较。

通过以上先对两组实物的比较,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初步感知面积就是我们所说的面的大小,以及初步感受面积与长度的区别。如果能从学生的视角找准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数学的联系,并进行有效的比较与提炼,在教学中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联系学生日常事例,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根”:也就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鲜活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与原有学校数学知识的比较,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魂”:即形成更加完整的认知结构。而两者的有机融合,可以让数学学习既有“根”又有“魂”。

片段二:种子课,就单节课而言,我们这样上,也是所认为的种子课。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

俞老师以《厘米的认识》为例展开了研究,如何在一节课中,使得种子课拥有生长的力量。我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我们应当用生长代替重复,课与课之间,不仅是知识的迁移,更需要关注能力的迁移。这使得我特别惊醒,我们很多课都是差不多的,知识也是类似的,我们觉得这样的课最好上,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着类似的教学环节,总觉得学生对于这些类似的知识肯定会自我迁移,现在想来真是惊恐不安。《三角形的面积》公开课,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正处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之间。 我的总体理念是这样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格子,然后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移等方式转化成长方形,并分析比较图形转化前后底高、长宽之间的关系,最终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那么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后已有了“转化”的思想基础,也经历了图形转化前后比较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过程,而这恰恰是很重要的,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需要学生想到更多的转化方法,这种思想应得到巩固加深,因为这种转化思想还直接作用于下节课《梯形的面积》,所以“转化”的思想在这里成为了重中之重。在这个意义上,《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不仅是面积知识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更肩负着一种“转化”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我觉得在教学设计中要重点突出了转化的思想,让学生不仅仅得到知识的自主迁移,更培养了学生一种数学学习的能力。我认为这样的课便是所谓的种子课,可供知识的生长,更培养能力的迁移,数学教学更需要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有走向远方的力量!

《种子课》提出的是种下知识的种子这样一个理念。其实小学数学教学还是一个种下习惯的种子和种下方法种子的过程。拨开云雾看真知,其实完全可以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再简化一些,突出基础知识、基本习惯、基本方法,反复强化这些内容,在学生的脑海里种下种子,等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到位了,潜能也就自然发挥出来了!

第四篇:读《播撒诚信的种子》有感

与诚信共成长

衢州市第二附属小学六(2)班 汪心怡 与诚信共成长,这是我读《播撒诚信的种子》一书得来的心德。在茫茫宇宙中,在绿色的地球里,诚信都在我们身边徘徊。

诚即诚实,就是忠厚老实,实事求是,不虚伪,不说谎,言行一致;信即守信,就是言而有信,恪守信约,说到做到,履行诺言。信以诚为基础,有诚才有信,离开了诚,就无所谓信。

在美丽的杭州城里,有一个至今已坚持了18年的“义务修车摊”。摊主是孔胜东。1986年,他发现杭城夜晚修自行车的摊点极少,于是,他立即行动,每逢周六晚上7时到10时,在自家门口挂了“共青团义务修理自行车”的横幅。他修车不收一分钱,当车主有急事而车一时难以修好时,他就将自己的自行车借给人家骑。时间一长,许多人都知道他,他也从青年变成了壮年,成了父亲,但他的“义务修车”的行动从来未停过。18年来,孔胜东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对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

有位西方的哲人曾经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的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诚信。是呀,鲁迅爷爷不是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诚信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就像一棵大树的幼芽,植根于每个家庭,生长于每个人的心中。 诚信像什么?诚信像土,一亩心灵之土,为无数幼苗堤供营养,

使它人们开出美丽的鲜花。诚信像水,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水,滋润着小树舒枝展叶,天天向上。诚信像根,牢牢地抓住成功的土壤,将魄力与智慧,提供给生长中的树干,使小苗长成大树。诚信是人之本,民之基,国之根。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雨,洗涤着人们心灵的尘埃;诚信是雷,震撼着人们虚伪的灵魂;诚信是金,品质纯正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珍藏在心灵的最深处;诚信是镜,照出灵魂的善恶美丑,值得我们自警自励;诚信是树,需要施肥,剪枝,浇水,培土,直至长成正直挺拔,诚信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诚信是泉,澄澈透明,涓涓不息,荡涤污秽,滋润心田;诚信是火种,需要我们悉心守护,让每一代人都感受到她的光明与温暖。

诚信是一枚古老的种子,她播撒在每一颗善良淳朴的心灵里,她植根于每一个踏实真诚的足迹里,在我们脚步匆匆追随时代的行程中,千万不要忘记带上这枚种子同行,让我们与诚信共成长!

第五篇:读《播撒诚信的种子》有感

我为“一意孤行”呐喊——读《播撒诚信的种子》有感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第一实验小学五(3)班许则人合上《播撒诚信的种子》一书,脑海里不时浮现出明朝宋濂连夜抄书的形象:隆冬季节,寒气逼人,抄写的小手冻得僵硬,“难道非得明天把书还给主人家吗?迟一天又有什么关系呢?”母亲的劝告无济于事,“一意孤行”的小宋濂一直抄到天亮,总算把书全部抄完,并按时把书还给了主人家,读《播撒诚信的种子》有感。正是小宋濂的“一意孤行”激起我深深地思考。提起“一意孤行”,总让人想到它那带有贬义色彩的代名词:武断、我行我素、固执己见、执迷不悟、顽固不化等,其实不然。有了“一意孤行”,商鞅才能顺利变法。有了“一意孤行”,齐桓公才能成就春秋霸业。有了“一意孤行”,宋濂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成为一代文豪。汉朝苏武爱国、为人忠贞,才智过人作文我为“一意孤行”呐喊——读《播撒诚信的种子》有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化教育领导小组下一篇:电话销售说辞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