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基层文化发展论文

2022-04-23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营地基层文化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回顾成就:助力青少年及教育科技工作发展《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侯理事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的专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侯宝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成立于1993年,可以说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里成长起来的。

营地基层文化发展论文 篇1:

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服务研究

摘 要: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就是阅读。对于我们自身而言,读书是学习、获取信息主要形式。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阅读能开发国民智力、提升民族素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服务

前言

阅读推广关系着图书馆的运行与发展,公共图书馆组织推动了阅读活动在全国的传播。公共图书馆是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阅读与推广相辅相成关系密切。只有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人民群众才会越发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公共图书馆自身的运转,当读者选择在图书馆阅读时,图书馆的各种书籍资源才能得到有效应用,馆内服务方式才能得到优化,政府部门也会愈加注重图书馆的运行发展,进而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使图书馆有愈加广大的展开空间。

一、打破空间局限,实现阅读推广工作的覆盖

全民阅读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发展了整个民族的阅读。仅仅依靠公共图书馆的推广是不够的,社会支持和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在全区开展读书活动,需要以文化部门为主体的社会部门支持,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实现各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当然报纸媒体增加对全民阅读的宣传是必然的。要确保公共图书馆正常开放,组织读书活动需要积极招募志愿者,通过建立志愿者制度,吸引有兴趣阅读的人,创建一个书香社会。

二、以不同群体为目标,分门别类开展阅读推广指导

图书馆要注重幼儿和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阅读要从幼儿抓起,小时候更易培养读书兴趣,早期形成阅读习惯是实行全民阅读的一个关键点。图书馆可以加强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引导青少年阅读典籍,让读书成为青少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要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怀,关注弱势群体阅读需求,在环境、经济和其他条件促进下,让他们有书读,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全民的阅读营地,要充分的发辉这个营地积极作用,在推广全民阅读的进程中,使民众形成主动去图书馆阅读的意识,将有利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也有利于推进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顶层设计,重视阅读推广

经济是基础,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且有相对独立性。阅读属于文化领域,其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图书馆界对阅读推广服务的研究最多,图书馆领域的专家可以集聚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商量探讨阅读,把阅读提高到国家文化发展的层面。只有社会重视阅读,公民才会更重视阅读,国家可以根据阅读推广的现状,推出阅读相关政策和制度,鞭策公民重视阅读。地方公共图书馆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的阅读推广条例,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方面的工作提出相应的发展要求,并提供一定的支持。当然,图书馆也要避免做形式大于内容的服务,实效重在坚持和督导,方能推动该项服务工作长期顺利开展。

四、促进社会联动,普及阅读理念

任何事情首先都得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其利害性,有一个心理上的平衡,进而才能选择做还是不做此事。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许多群众教育观念都是功利性的,对待阅读也是如此,不重视文化建设,没有阅读的氛围和习惯,更多的家长是让孩子阅读与教材、考试相关的文献。很多家长受各种条件限制,对阅读的重要性没有深入的认识,阅读理念欠缺,自身没有阅读的习惯,也没有成为孩子阅读的榜样,同时也缺少条件建设阅读环境。图书馆要想进一步拓展阅读服务覆盖面,就需要结合自身和社会外在条件的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阅读理念,向群众普及阅读的重要性,重要的是偏远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普遍对阅读推广服务不重视,所以公共图书馆要多面向偏远地方儿童及家长提供阅读推广服务,逐步地普及阅读理念,带动城乡一起阅读,进而形成全社会参与阅读的良好氛围。

五、完善阅读规划,创新推广服务模式

阅读推广服务的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公共图书馆需要制定阅读推广服务长期发展规划与模式,循序渐进的推广阅读。目前,国内的阅读規划尚不完善,许多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模式也尚不成熟。公共图书馆只有完善阅读规划,建立成熟的发展模式,并且不断加以创新,才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阅读的效益发挥地更大,促进阅读推广服务的整体发展,不是只局限于少数,更多关注看不见的地方。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工作也不是几次活动就可以做好的,图书馆结合相关要求,制定实用的计划,把想法陆续融入到长远规划中,并按计划实施。图书馆还要结合本身拓展阅读服务,尤其是把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推到基层,并长期努力,打造有效的发展模式。比如社区图书馆阅读以社区为中心,向社区成员进行推广。群众的阅读兴趣、习惯和主动性需要慢慢培养,图书馆只有完善阅读规划,优化服务模式,创新阅读形式,以群众的阅读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服务,才能推动阅读长远发展。

随着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阅读备受大众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对图书馆的服务产生了影响。图书馆也不得不适应新的发展形态,紧随大众需求,推出新的服务方式。公共图书馆不仅可以结合本馆的官网、内外电子屏,宣传栏等传统的宣传方式,还可以结合新生技术的优势来推广宣传。比如利用数字电视、微信等载体建立读者群,固定部分常态化读者,以及微博、抖音短视频等新的网络平台来加大宣传,引导成员来阅读,认可阅读,加快阅读推广服务进程,收到更好的效果。

结语

在疾速社会经济鞭策下,人民生活品质一直提高,精神生活更加富足,全民阅读的风气日益形成。从阅读中摄取更多的文化知识。尽可能满足个人阅读需求,增加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汲取大量文化知识。如何促进全民阅读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图书馆应当积极利用图书馆资源,创新服务形式,拓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这是促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方式,更是公共图书馆的义务所在。

参考文献:

[1]陶冉. 建设书香企业 推动全民阅读[N]. 中国煤报,2022-03-10(002).

[2]夏晖.新时代图书馆社会化媒体营销及启示——以遵义市图书馆开展“4·23世界读书日”活动为案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2,24(01):174-178.

[3]汉琴.青岛市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推广的特色实践[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02):130-132.

姓名:谭家春  出生年月:1976年2月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黑龙江虎林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中级,研究方向: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

作者:谭家春

营地基层文化发展论文 篇2:

服务青少年科技工作吹响新时代奋进号角

一、回顾成就:

助力青少年及教育科技工作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侯理事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的专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侯宝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成立于1993年,可以说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里成长起来的。我们的宗旨有三个主要方面:为青少年科技工作服务,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服务,为光大弘扬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服务。这个宗旨的表述方式“为……服务”是很独特的,关键词也很清晰:青少年、科技、成长成才、科学文化、中华民族。光华基金会被寄予了很大的期待,也在这些年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世界教育信息》:作为公益慈善组织,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有哪些主要业务,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哪些探索?

侯宝森:总的来讲,基金会聚焦共青团工作的主责主业,发挥团属社会组织政治功能属性和基金会社会公益平台的作用,服务共青团工作和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同时,坚持和发扬“服务社会”理念,面向社会需求搭建公益平臺,并坚持不懈地为之探索,寻求解决方案。这些年来,我们打造了不少公益项目,如光华公益书海工程、光华助学金、红领巾“创未来”夏令营、光华讲堂、三乐游学、思源计划等,每个项目都有精准的定位和目标。

第一,承办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主办的光华公益书海工程。这是一个精准扶贫项目,它通过广泛募集出版发行单位的库存图书,发挥基金会公益物流基地和中国图书捐赠网的作用,以按需捐赠的方式持续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基层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该项目为青少年的成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给出版社、出版集团库存的公益图书以第二次生命,为中西部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提供了阅读的机会。这些库存图书也找到了新的读者,得到了新生。这几年,书海工程年募集量稳定在4亿码洋,捐助量也达到3亿码洋,已成为国内募集图书最多、捐助数额最大、社会影响面最广的图书捐赠公益项目。中西部地区大量的基层中小学、图书馆、青年之家、社区书屋都得到了帮助,书海工程也促使很多青少年实现了读书的梦想。

第二,围绕科技创新作出新探索。在光华基金会成立之初,我们通过设立和颁发“光华科技奖”奖励和资助在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和青少年,为科技事业发展和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近五年,基金会推出了以培养青年业务骨干为目标的医学“双百计划”,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年医务工作者搭建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的平台。几年来,项目累计资助公立医院近500家,累计资助参加学术交流的医务工作者3000余人,社会效应十分显著。2015年,基金会设立了光华研究院,聘请热心公益事业的资深官员、知名学者、青年才俊担任研究员,以光华讲堂公益讲座的方式走进各地高校、党政机关、青年之家等基层单位,为广大青年的政治学习和视野拓展提供智力服务。目前,光华研究院有超过90位研究员,可供选择的讲座主题有100余个,内容涉及哲学、经济、金融、环保、文化、党史、党建、国政、外交、国防等领域。党的十九大以来,光华讲堂在山东、重庆、内蒙古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青年之家和高校举办近百场公益讲座,面向基层青年宣讲十九大精神。

第三,积极推进青少年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活动。2017年9月,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举办首届全国红领巾“创未来”创新创意创造征集展示活动的通知》,正式启动红领巾“创未来”活动。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作为承办单位承担起了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职能,坚持了活动的公益性、普遍性、创造性,与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共同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全力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基金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组织号召了一大批企事业单位参与进来,集社会各界力量支持活动开展。二是有序推进作品申报和推荐工作。各地报名人数超过2万人,少先队员自主上传作品7081件,各级团组织逐级提交至组委会作品共849件。三是组织开展红领巾“创未来”创新创意创造夏令营暨成果交流展示活动。2018年7月26日至8月1日,在“离科学最近的地方”——中国科学院大学怀柔校区和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红领巾“创未来”夏令营及科学报告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345名少先队员、31名领队、111名辅导员参加了活动,展示各地优秀作品及各省少工委的工作成果;参与航空、航天、汽车、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夏令营项目;聆听欧阳自远院士、房建成院士、马爱文老师、高阳老师的精彩报告,与院士、大师面对面现场交流互动;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从小学习创造”主题队会;倾听在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红领巾创未来——我的创新故事”科学报告会。2018年12月,组织了首届光华探月营。青少年代表赴西昌观看嫦娥四号现场发射,为青少年科技工作和创新意识培养搭建更多富有特色和魅力的公益平台,支持鼓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放飞科学梦想。

第四,设立富有特色的公益项目。例如,六校“思源计划”——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高校开展的以培养青年领军人才为目标的“永庚基金光华思源工程”。又如,三乐游学教育基金——以公益游学、研学来衔接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社会实践教育,突出科技、美育、传统文化主题的国内、国际研学活动,培养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理解力的未来人才。三乐游学的品牌影响力、社会公信力和美誉度不断增强,受到了业界的好评。

2018年,为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落实团十八大的部署,我们积极响应“助学10万+”的号召,推出光华助学金和“光华三乐追梦行动”两个公益项目。前者将在2020年前为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现金资助;后者侧重扶志,资助深度贫困地区的中学生走出家乡,参与三乐游学活动,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帮助他们树立志向,激发他们不畏艰难努力向上的信心和勇气。

二、落实当下:

推动基金会各项事业创新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近期,基金会将在哪些方面发力,配合国家政策的落实?

侯宝森:下一阶段,光华科技基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习总书记“7.2”重要讲话和团十八大精神,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按照共青团“改革再出发”和全面从严治团的总体要求,坚持办会宗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服务于青少年和共青团的重点工作,推动基金会各项事业创新发展,为青少年成长成才作出贡献。

第一,基金会将围绕共青团中心工作,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认真研究落实措施:一是发挥“书海工程”品牌项目优势,助力中西部贫困地区基层精准扶贫、文化建设;二是通过红领巾“创未来”、光华探月营等活动,搭建青少年创新平台,不断发展壮大青少年科技文化发展事业;三是充分发挥三乐游学这一发展性特色项目的优势,切实为国家未来人才培养服务;四是深入推进“情暖童心”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配合基层少先队工作的开展,扩大覆盖面;五是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等要求,继续实施“光华助学金”等项目,积极协调和整合项目及公益基金资源,在贫困学生资助和青年人才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强化基层导向,发挥基金会特色和优势,围绕基层实际需求,设计开展更多服务基层、服务青少年的公益项目。积极探索和完善开放、共享的资源整合机制,把资源向基层倾斜,增强主动整合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团内资源项目化交流、共享、互助机制。其一,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募捐新渠道,开展书海工程和针对基层需求的互联网募捐项目,鼓励和帮助基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活动凝聚更多基层青年社会组织和广大青少年。其二,组织好红领巾“创未来”创新创意创造征集展示活动,通过广泛动员基层少先队组织参与,形成引领青少年创新创意创造的常态化机制和成熟完善的成果展示体系,提升基金会服务能力。其三,围绕团中央定点帮扶灵丘县和石楼县,在两地乡村基层学校援建20所留守儿童之家,并逐步探索通过留守儿童之家服务基层的新模式,推动通过互联网募捐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标准化模式。其四,扎实推进基金会项目,服务基层青年人才的成长,办好“光华讲堂”,面向广大基层青年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先进文化,推进三乐游学特色项目,通过捐赠“三乐爱心书包”和组织“三乐合唱团”等主题活动,服务基层青少年实践成长,开展光华医学“双百计划”,研究深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措施,服務基层青年医务人员学术创新及能力培养等活动,深化“永庚基金思源计划”,通过公益手段支持基层高校青年参与社会实践,丰富国际视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介青年榜样。

第三,加强基金会品牌项目建设,提升自身规范化运作水平,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一方面,深化书海工程品牌建设和机制创新,加强对书海工程品牌建设的研究和规划,丰富项目内容,拓宽书海工程长期稳定捐赠渠道和培育优质捐赠人,加强对“三创”活动、医学“双百计划”、三乐游学等公益项目的整体规划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战略打造更多品牌公益项目。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基金会整体风险防控的体系建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加强基金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营造促进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基金会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求得发展,队伍建设是关键,人才培养是重点。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人力资源储备,广纳贤才,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和锻炼,积极为员工创造学习和进修机会,鼓励员工参与提升专业水平的学习和培训;倡导“以会为家”的良好文化氛围,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聚焦到推动事业发展上来。

第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党建和改革促发展。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努力形成以抓党建带动业务工作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三、展望未来:

打造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公益项目

《世界教育信息》:团中央、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请您谈谈公益游学项目的大体实施情况?

侯宝森:《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三乐游学教育基金是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兼顾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专业度较高的一支专项教育基金。设立三乐的初心就是让更多优秀的孩子,尤其是寒门优秀的孩子,走出家乡看世界,乐游、乐学、乐成长。为了让捐资企业的爱心和善款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我们组建了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团队,专门打造三乐游学公益教育项目,我们也希望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国青年一代的路径。

自基金成立以来,一直本着“深耕教育,看见世界,不忘初心,有教无类”的公益服务宗旨,结合中国教育现状和国家研学政策,围绕蔡元培先生“科技兴国,美育兴国”的理念,不断探索和积累,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科技+美育+公益”,以育人为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全球视野、国际理解能力和快乐品格。课程体系通过教育类综合实践活动和课堂外教学来实现,把多种形式统一到游学活动中,实现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这几年,三乐游学公益项目吸引了各界专家,逐渐形成了三乐导师团队,为游学提供智力服务,设计并打造了具有国际特色,体现多维风格、文化多元的主题游学项目。

第一,在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我们打造了国内STEM科技公益游学和航天科技公益游学,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体验航天科技的机会,让他们了解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事业、理解勇于担当的航天人,从而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第二,在国际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三届美国东海岸名校公益游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相关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四个方面开展大学生互访互学项目。此外,三樂公益国际营这一创新举措实现了“走出去”与“引进来”,它通过选拔优秀海外师生来华参与营地课程,创造独一无二的国际同龄人互动氛围,让更多中国师生有机会了解国外的语言文化习俗,同时也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目前,三乐公益国际营成功举办了两届,在山东、河南、江苏的4所中学开展了5次营地活动,近700名中国师生,来自英国、美国、新西兰的近100名师生以及来自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海外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也参与其中,通过领导力、戏剧、演讲、STEM、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等丰富多元的主题性营地活动进行交流互动。

第三,在美育方面,为了支持拥有强烈艺术梦想的优秀大学生和美术教育工作者,培养更多有潜力的艺术人才,我们与欧洲设计学院罗马分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两届意大利艺术公益游学。为支持在音乐领域有探索精神的优秀师生,2017年初,我们在德国慕尼黑斯坦威音乐中心开展了音乐公益游学活动,邀请慕尼黑音乐学院的资深音乐教授授课,帮助学员提升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参加游学的几位中学音乐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都组建了合唱团。2018年7月,我们支持合唱团的学生到北京游学,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

另外,三乐作为一支公益属性的教育基金,其定位决定了它不是基础层面上的扶贫救困公益项目。三乐公益教育项目始终在思考的是生命力教育,更为宽阔的视野能让青少年获得摆脱贫困的信心和远大的志向。比如,三乐合唱团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到北京游学并站上中国国际合唱节的舞台,他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用音乐点亮了山区孩子的梦想。三乐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年轻人如何去创造生活,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到2018年8月,三乐游学教育基金的受众区域涵盖到17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164所学校,参与游学人数近1500人。

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的教育时代,资源共享已经成为趋势,新型的教育理念、模式、形态将深刻影响未来社会。三乐游学教育基金作为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国际交流的一个窗口,也在不断地探索如何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力的未来人才。最近,我们积极与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研究中心、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北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影响力研究中心等机构密切合作,依托公益项目,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彼此优势,联合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科技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

未来,三乐公益项目将精益求精,继续探索如何把新公益的模式真正运用到项目的发展中来,培育一批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公益品牌教育项目,为中国教育的发展贡献自身绵薄之力。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徐玲玲

作者:郭瑞 潘福燕

营地基层文化发展论文 篇3:

浅析免费开放条件下的文化馆管理创新

摘要: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对于基层文化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阵地,承担着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免费开放条件下,文化馆的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实际问题,制约了文化馆的发展,因此对于文化馆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创新就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文化馆;管理;创新;

一、免费开放后文化馆的功能定位

1、文化馆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渠道

当前,我国文化馆事业正面临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免费开放”深刻改变了公共文化馆的建设运行环境和发展模式,使公共文化馆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发挥出更加突出的作用。有学者指出,“与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比较,文化馆具有更鲜明的‘中国特色’,更贴近基层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更突出地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更充分地体现出党和政府的价值追求,是建设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是增进基层群众的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抓手,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加强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文化建设和推行社会教化的主渠道。”

2、文化馆是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

当地群众由原来接受文化娱乐的观众群体逐渐转化为主动参与的表演群体;而文化馆则由原来的示范展演逐渐转向示范、指导、协调、服务,这种转化的结果,将使文化馆从原来承担群众文化活动中表演的角色中逐渐淡化出来,而由更多的参与群众所取代。

二、免费开放条件下的文化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服务质量问题

随着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其工作定位、服务内容及活动形式亟待充实调整完善,原本群众陌生高雅的场所形象,逐渐成为向往参与学习欣赏艺术和开展文化娱乐的场所,原本群众心中高雅的场所形象可能逐渐转为群众学习文化艺术的场所。因此,能不能在参加活动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仍然保证满足他们多种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随时提供一个设施完善齐全、环境优美有序的活动场所,是文化馆免费开放应思考的问题。

2、资金来源问题

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参与活动人数增多,必然给文化馆带来工作人员与服务项目的增加,提高了运营成本,形成“不搞活动不亏损,少搞活动少亏损,多搞活动多亏损”的怪圈,原来那种只安排文化馆基本人员人头工资和临时性重大活动资金辅助的财政拨款模式,使文化馆经常处于透支运转状态,严重的资金不足问题对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带来极大制约。

3、安全管理问题

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将接待各个不同层次的群体,如何保证馆内设施环境和活动人员人身财产的安全,以及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这些都对文化馆的安全防卫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4、参与人员素质问题

文化馆的免费开放,给更多的人提供了免費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因此群众对此表现出极大热情。但是由于一些参与者自身素质比较底下,活动中不注重保护馆内公共措施,不能自觉遵守馆内的学习活动秩序,有些参与者在馆内随意丢弃垃圾,甚至损坏活动设施。影响了文化馆正常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大了工作人员的监管难度。

三、文化馆管理创新的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

文化馆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是以人为本,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是文化馆活动的主体,人是文化管理的主体地位。第一,要服务好群众。明确文化馆活动的社会性质,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努力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二,要服务好馆员。员工是文化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离开员工文化馆的各项管理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因此要做好员工的各项任务分配和管理的工作,努力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令文化馆各项任务得到高效执行。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用人机制,保证人才的不流失并得到合理利用。

2、优化文化馆的管理体系。

首先是文化馆的岗位管理体制,即将文化业务放在第一位,以研究调查、文化辅导、艺术培训等作为岗位职能基础,建立权责分明,科学合理的高效运行机制。其次是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岗位招聘制度,依据具体的岗位需要,定编定员,逐步建立其目标管理机制和奖惩机制。最后是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将员工的岗位职责、实际贡献、工作业绩作为工资发放的综合标准,以此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优化管理体系。

首先要搞清文化馆的岗位管理体制,将调查研究、文化辅导、艺术培训、文化活动等职能作为基础,把文化业务放在第一位,逐步建立权责分明、协调有序、高效运转、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其次是采取岗位聘任制度,以工作需要为基础,逐步建立并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在岗位的设置上要定编定员,明确岗位的主要职责、奖励方法、惩罚方法、任职条件等;接着是采取绩效工资制度,通过按绩定酬和按岗定酬方式,把员工的工作业绩、岗位职责和实际贡献作为员工工资的参考依据,依据绩效考核来奖惩员工,使其不断学习以获得更大的进步。

4、大力创新丰富文化运载体。

文化馆实行免收费政策后,文化活动会具有更多的娱乐功能,而文化馆将要承担更多的任务,例如寓教于乐的任务。一方面,要将文化馆本身的潜力尽量挖掘出来,将当地优势尽量突出,确立符合当地特色的宣传口号;另一方面,文化活动要经过精心策划,使其具有教化功能,依靠本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使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能自娱自乐又能获得教育,可谓两全其美。

5、增加资金投入改善物质环境。

文化馆实行免收费政策后要确保财政拨款能够满足文化馆的不断发展。让这些资金使用在合理的地方上,优化文化馆的形象,突出文化馆的公益特色,让更多的人受益。另外,可以采取社会筹款的方式,争取获得更多社会力量的资金支持,保证文化馆在不收费的状态下正常运行。

四、结语

文化馆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和主要营地,承担着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昌盛的重任。在文化馆免费开放后,如何科学地管理文化馆,成为一项新的任务和挑战。文化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后,必须要以管理创新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大力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文化馆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陈亚军.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全面思考[J].大众文艺,2018(8).

[2]陈伟.浅谈文化馆免费开放与阵地设施建设[J].中国文艺家,2018(4).

(作者单位:凤阳县文化馆)

作者:孙丽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行政公益诉讼思考论文下一篇:立体监控安全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