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胆道癌的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胆囊癌胆道癌的范文

胆囊癌,胆道癌的护理常规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于老年女性患者。胆管癌指发生于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癌。

一、 护理评估

(一) 术前评估 1. 健康史

了解既往有无胆道疾病史、胆道系统手术史,发病前有无反酸嗳气、腹部胀满、进油腻食物及由此引发的腹痛,有无黄疸史。

2. 症状与体征

了解腹痛的性质、范围、时间、与进食尤其进油腻食物的关系。有无腹胀、腹部包块、腹膜刺激征。皮肤、尿便颜色,注意神智、脉搏、血压变化,有无全身营养不良及出血征象。

(二) 术后评估

1. 了解手术、麻醉方式、术中情况。

2. 观察生命体征、切口、引流的动态变化,有无并发症发生,判断预后。

二、 护理诊断

1. 疼痛 与肿瘤压迫、胆道梗阻、Oddi括约肌痉挛有关。 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减退、呕吐、高热、癌肿消耗及手术创伤有关。

3.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瘙痒、引流液刺激及创伤有关 4. 体温过高 与胆道感染,癌肿破溃及手术、创伤性检查、治疗有关。

5. 预感性悲哀 与预后不良、再次手术、病程迁延有关。 6. 潜在并发症 出血、胆瘘。

三、 护理措施

(一) 术前准备 拟行胆肠吻合术者,应于术前3天开始按照常规进行胃肠道准备。胆绞痛发作时,遵医嘱注射阿托品或哌替啶。勿用吗啡,以免肠道下端面括约肌痉挛加重胆道梗阻。

(二) 皮肤护理 黄疸、皮肤瘙痒的病人嘱其不要抓伤皮肤,剪短指甲,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

(三) 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神志的变化,注意有无肝功能受损、休克症状,有无出血征象及胆汁性腹膜炎的表现。观察黄疸消长情况,大便颜色,检测胆红素的含量,了解胆汁引流是否流入十二指肠。若黄疸加重,有可能有胆汁引流不畅。

(四) 引流管护理 各种引流管应做好标记,如腹腔乳胶管、双套管、胆囊造瘘管、T型管、胆肠吻合口支撑管等,均应妥善固定、密切观察、详细记录并做好相应护理。

四、 健康教育

讲解胆汁在脂肪消化吸收中的作用,指导病人选择低脂、高糖、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食物,忌油腻食物及饱餐。并注意劳逸结合,带T型管出院者,教会其自我护理。对行姑息性手术的病人教会其皮肤瘙痒的护理,并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嘱其定期随访。讲解胆囊癌预后较差及预防胆囊癌的重要意义,有胆道疾病者应积极防治。

五.护理评价

(一) 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二) 皮肤粘膜无破损,感染,皮肤是否清洁无异味

(三) 体温恢复正常

(四) 疼痛减轻或缓解,病人能够忍受

(五) 并发症能被防止或及时发现,处理

(六) 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第二篇:胆道解剖

胆道解剖与生理

一、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肝内胆道:包括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

肝外胆道: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图46-1)。

1、肝内胆道解剖

肝内胆管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继而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

肝内胆道

肝内左、右肝管

肝内胆管的行径与肝内门静脉和肝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走行大体一致,三者均为一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所包绕(图)。

肝脏Glisson鞘

肝内胆管、肝内门静脉、肝动脉 三者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

肝内胆管可按肝的分叶、分段来命名,左、右肝管为一级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胆管为二级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支。

2、肝外胆道解剖

肝外胆道系统包括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 左、右肝管和肝总管

肝总管由左、右肝胆管在肝门横沟的深处汇合而成。右肝管位于肝门横沟的右侧,位置较深,深入肝的后上方,较为粗短,长约2~3cm,由右前叶和右后叶胆管汇合而成,并接受来自尾状叶右段及尾叶突的小胆管,其与肝总管之间的夹角约为150o。左肝管位于肝门横沟左侧,多由左外叶胆管和左内叶胆管汇合而成,还接受来自尾状叶左段小胆管的胆汁,左肝管较为细长,部位较浅,长约2.5~4cm,其与肝总管之间形成约90o的夹角。肝管的变异较多,有时还可见到副肝管,尤其是右侧副肝管较为多见,由肝门右侧出肝,可汇入肝管、胆囊管或胆总管。

肝外胆道图

(总示意图)左右肝管

肝总管

胆囊

胆总管

在肝门部,肝管、门静脉和肝动脉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一般前方是左、右肝管,中间是肝左、右动脉,后方是门静脉左、右分支;肝固有动脉分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其分叉点最低,门静脉分为肝左、右支的分叉点略高,而左、右肝管汇合点的位置最高。肝总管全长约2~4cm,直径约0.4~0.6cm,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右前方,其下方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胆总管(上图)。

(2) 胆囊

呈梨形,为囊性器官,壁薄,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内,标志着肝正中裂的位置,亦即左、右半肝的分界线。长8~12cm,直径3~5cm,容积40~60ml,分为胆囊底、胆囊体和胆囊颈三部(下图)。

胆囊底圆钝,为盲端,底部一般游离,其向左后延伸形成胆囊体部,体部附着于肝脏的胆囊窝,向后上弯曲变窄形成胆囊颈部,但三者之间无明确的界限。胆囊颈与胆囊管连接处呈囊性扩大,称为胆囊颈的壶腹部(Hartmann袋),胆囊结石很容易嵌顿于此处而引起梗阻和急性胆囊炎。

胆囊解剖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3) 胆囊管

胆囊管由胆囊颈延伸而成,长约2~3cm,直径约0.3cm。胆囊管近胆囊颈一端的内壁黏膜形成螺旋状黏膜皱襞,称为Heister瓣,其有调节胆汁进出胆囊和防止胆囊管扭曲的作用,而近肝总管一端的内壁较光滑。当胆道炎症而引起Heister瓣水肿,或因较大结石嵌顿于此时,会导致胆囊积液。

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而成胆总管。(但常有变异,可经肝总管前方或后方与其左侧壁汇合,或汇入右肝管或左肝管,或与肝总管平行行走一段后再汇入)。

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Calot三角),其中有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和副右肝管通过,此区域在胆道手术时易发生损伤,应引起注意(上图)。

(4) 胆总管

由胆囊管和肝总管汇合而成,长约7~9cm,直径0.6~0.8cm。

根据胆总管的行程和毗邻关系,可将其分为四段(图):

(1)十二指肠上段:自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处开始,止于十二指肠上缘。此段在门静脉的前方,肝固有动脉的右侧,沿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下行。这段胆总管较易于显露,胆总管切开探查、引流、取石和胆肠吻合术等,常在这一段进行。

(2)十二指肠后段:位于十二指肠第一段的后方,其后方为下腔静脉,左侧为门静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

(3)胰腺段:在胰头后方的胆管沟内或胰腺实质内下行,上起胰头的上缘,下至十二指肠壁,手术中此段的显露较为困难,须切开十二指肠外侧的后腹膜,将十二指肠和胰头予以游离并向内侧翻开才能显露此段。

(4)十二指肠壁内段:是胆总管穿过十二指肠降部中段后内侧壁的部分,长约1.5~2cm,85%的人在此段穿过十二指肠壁内时,与主胰管汇合形成一共同的通道,并膨大而形成Vater壶腹,向十二指肠腔内突出,使十二指肠黏膜隆起,形成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壁。在此出口处附近,包括Vater壶腹、胆总管和胰管的末端均有括约肌环绕,统称Oddi括约肌。十二指肠乳头直径一般为2mm,高度约3mm,宽度约4mm,位于十二指肠降部的中1/3或下1/3。另有15%~20%的人,胆总管和主胰管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肠的降段。Oddi括约肌是调节胆道系统内压力的重要结构,它对控制和调节胆总管和胰管开口和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的胆道反流起重要作用(图)。

胆总管解剖图

将胆总管分为四段(图)

胆总管

十二指肠壁内段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主要结构有胆总管、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胆总管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右前方,肝动脉位于左前方,门静脉则位于其后方。

胆囊的血液供应来自胆囊动脉,约85%的胆囊动脉起自肝右动脉,大部分于Calot三角内发出,但是,胆囊动脉的变异较多,它可起自肠系膜上动脉的代替肝右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左动脉、肝中动脉或肝固有动脉等。胆囊的静脉汇合于门静脉干或门静脉右支。此外,还有小静脉直接经过肝床而进人肝实质,注入肝静脉。肝管、胆囊管和胆总管上部,由胆囊动脉的分支供应。肝固有动脉右支的分支供给胆总管的中部,而胆总管的下部,则由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的分支供给,上述动脉的分支,在各段胆管的管壁上构成血管网而相互吻合成丛状,在相当于胆总管壁“3点”和“9点”处连接成两条轴向血管供应胆总管(轴向性分布)。各段胆管的静脉直接汇入门静脉或肝方叶。

胆囊的淋巴:主要是汇合于胆囊管与肝总管交汇处的淋巴结,胆管上部的淋巴汇合至胆囊淋巴结、肝脏的淋巴结和网膜孔淋巴结,胆囊的淋巴和肝脏的淋巴再汇合在一起,引流至十二指肠上胆总管旁的淋巴结,由此再伴随肝动脉至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胆管下段的淋巴引流至胰腺淋巴结群,再沿肝动脉周围引流至腹腔动脉周围的淋巴结。

胆囊和胆管的神经:主要有来自腹腔神经丛的交感神经纤维和迷走神经纤维,两者均随肝动脉的分支经肝丛而分布于胆囊及胆管,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胆囊收缩和Oddi括约肌舒张,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而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则相反。 胆囊壁的构成:

① 黏膜层:由柱状细胞组成,具有吸收功能,底部含小管泡状腺体,可分泌黏液。胆囊黏膜形成许多黏膜皱襞,增加了黏膜浓缩胆汁的能力。

② 肌层:内层呈纵形,外层呈环形,两层中间为弹力纤维组织;

③ 外膜层:为较厚的纤维结缔组织,在游离面还覆以自肝表面延续来的浆膜。

肝外胆管壁的构成:

① 黏膜层:含有杯状细胞和其他黏液细胞,具有分泌功能;

② 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层:刺激可引起肌纤维痉挛性收缩;

③ 浆膜层:由结缔组织组成,含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和血管。

二、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

胆道系统具有分泌、贮存、浓缩与输送胆汁的功能。

1、胆汁的生成、分泌和代谢

(1)胆汁的分泌、成分和功能:

胆汁主要由肝细胞分泌,约占胆汁分泌量的3/4,其余约1/4由胆管分泌。成人每日由肝细胞和胆管分泌的胆汁约为600~800ml,其中97%是水,其有机成分主要有胆汁酸与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胆色素、脂肪酸、酶类等,无机成分有Na+、K+、Ca2+、Cl-、HCO3-和少量的重金属离子如Cu2+、Zn2+、Mn2+等。胆汁的比重约1.011,pH值为6.0~8.8。胆汁的主要生理功能有:①中和部分胃酸,为多种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弱碱性环境。②乳化脂肪,在肠道内,胆盐与食物中的脂肪结合后使之形成能溶于水的脂肪微粒而被肠黏膜吸收,胆盐可激活和刺激胰脂肪酶的分泌,水解吸收食物中的脂类,促使胆固醇和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③抑制肠内致病菌生长繁殖和内毒素形成;④刺激肠蠕动。

(2)胆汁分泌的调节:

胆汁分泌受神经内分泌调节。当迷走神经兴奋时,胆汁的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时,胆汁的分泌则减少。促胰液素、胃泌素、胰高糖素等可促进胆汁的分泌,生长抑素则抑制胆汁的分泌。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后,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和促胆囊收缩素(CCK),两者均可引起胆囊平滑肌收缩和Oddi括约肌松弛,从而可使胆汁的分泌增加。

(3)胆汁的代谢:

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胆汁酸(盐)、胆色素、磷脂酰胆碱,他们的代谢及其含量的变化对胆石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胆汁中胆固醇的助溶方式主要有混合微胶粒(Mixed micelle) 和泡 (Vesicle)两种方式。胆汁中的胆固醇是溶解在胆汁酸和卵磷酯所组成的微胶粒中,从而使胆固醇在胆汁中保持相对高的浓度,呈溶解状态而不被析出。60-70分子的胆汁酸和20~30分子的磷脂酰胆碱可溶解10分子的胆固醇,当胆盐与磷脂酰胆碱的比例为2~3:1时,胆固醇的溶解度最大。Admirand和Small用等边三角形座标来代表这三种成分的最高溶解度,后来经过Holzbach等的修改,这三种成分的任何浓度比例的聚合点(P),均可在三角座标范围内标记出(图)。正常胆汁中的三种成分聚合点均落在胆固醇饱和曲线(ABC曲线)内,此时胆固醇在胆汁中呈溶解状态而不易析出。如胆汁中三种成分聚合点落在ABC曲线范围外,胆固醇则呈过饱和状态,可沉淀析出结晶,这种胆汁称为致石性胆汁。Somjen和Gilat于1983年发现胆汁中还存在着一种由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按同等比例组成的球泡(亦称胆固醇磷脂泡),其中无胆盐,球泡溶解胆固醇的能力比微胶粒大10~20倍,可溶解70%~80%的肝胆汁内的胆固醇,而仅有少于30%的胆固醇是以微胶粒形式溶解的。但球泡的数量随胆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当胆汁中胆盐浓度超过40mmol/L时,球泡消失,泡在胆管内运输中遇到胆盐时,若胆盐的含量高于临界微胶粒浓度,则泡转变成微胶粒;当胆固醇含量超出“微胶粒”的溶解限度时,过量的胆固醇便与卵磷脂重新形成“泡”。胆汁中球泡愈少,胆固醇愈不稳定,易于析出形成结石。当胆盐浓度增高时,胆固醇以微胶粒的形式溶解;当胆盐浓度降低时,胆固醇则以球泡的形式溶解。“微胶粒”和“泡”可同时存在,处于动态平衡中。此外,胆汁中(Zeta)电位降低,粘蛋白增加,可促使胆固醇析出而形成结石。

正常胆汁中99%的胆红素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水溶性结合性胆红素,非结合性胆红素只占总量的1%左右,结合性胆红素使胆汁呈黄绿色。胆道感染时大肠杆菌分泌大量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β-G),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再与胆汁中的钙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胆红素钙,是胆色素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

胆汁酸在肠道的重吸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结合型胆汁酸在回盲部被主动重吸收:另一种是游离型胆汁酸在小肠各部和大肠通过弥散作用而被动重吸收。胆汁酸的重吸收主要依靠主动重吸收,由肠道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被肝细胞摄取并再转化为结合型胆汁酸,并同重吸收以及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起分泌入胆道,进而到达肠道,这就是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图46-4)。胆汁酸(盐)由胆固醇在肝内合成后随胆汁分泌至胆囊内储存并浓缩,当胆盐的肠肝循环被破坏,胆汁中胆盐减少,或胆固醇增加,则胆固醇易于析出形成结石。

2、胆管的生理功能

胆管是输送肝胆汁至胆囊和胆囊内胆汁进入十二指肠的通道,胆管黏膜上皮的杯状细胞和黏液细胞还具有分泌胆汁的作用。空腹时,Oddi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胆总管内压力可升高至2.94kPa(30cmH20)左右,与胆囊收缩时排出胆汁的压力相当,可使胆汁贮存于胆囊内。进餐后,Oddi括约肌松弛,胆总管内压下降至0.98kPa(10cmH20),胆汁随即通过胆总管而排入十二指肠。

3、胆囊的生理功能

(1)浓缩和储存胆汁:

胆囊容积为40~60ml,而24小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为600 ~800ml,胆囊黏膜具有很强的吸收功能,可从肝胆汁中选择性吸收大部分的水(约90%)和电解质,使胆囊内胆汁浓缩5~10倍并储存在胆囊内。

(2)排出胆汁:

肝细胞和胆管黏膜上皮持续不断地分泌胆汁,而胆汁的排出则受体液因素和神经因素的调节。胆道系统的平滑肌组织中有丰富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分布,迷走神经兴奋可引起胆囊平滑肌收缩和Oddi括约肌松弛,促使胆汁排出。交感神经兴奋纤维也参与对胆囊和Oddi括约肌张力的调节。体液因素对胆汁的排泄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CCK是引起胆囊收缩作用最强的胃肠道激素,它在引起胆囊强烈收缩的同时,降低Oddi括约肌的紧张性,可促使大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胰泌素作用于胆管系统,促进胆汁分泌,他还能加强CCK收缩胆囊的作用。胃泌素也可通过促进胃酸分泌而引起胰泌素释放增加,进而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生长抑素能抑制胆汁的生成和进餐后胆汁的分泌,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胆盐有刺激肝胆汁分泌的作用,肠肝循环中胆盐的再循环量越大,胆汁的分泌也越多。每个排胆时相可排出胆囊内约85%的胆汁。

(3)分泌功能:

胆囊黏膜每天约分泌20ml黏液性物质,主要是粘蛋白,这种黏液可保护和润滑胆囊黏膜免受胆汁的损伤,并使胆汁容易通过胆囊管。当胆囊管因某些病理情况(如结石嵌顿)而引起梗阻时,此黏液积存在胆囊内,而胆汁中的胆色素被吸收,此胆囊内积存的无色透明状液体,称为“白胆汁”。积存“白胆汁”的胆囊称为胆囊积液。

第三篇:胆道疾病 (2)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1.叙述几种常见胆道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提出胆道疾病患者手术前后的一般护理诊断,叙述相应的护理措施。

3.初步了解“T”形管引流的护理操作,并表现出严格无菌观念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4 索 引 解剖概要 ※ 肝内胆管系统 肝内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肝叶胆管 →肝内左、右肝管 ※ 肝外胆管系统 肝内左、右肝管→肝外左、右肝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总管 --长7~9cm --直径0.6~0.8cm --

5胆总管分为四段 --胆总管与主胰管汇合成共同通道 膨大成乏特壶腹(周围有Oddi 括约肌) 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胆囊 --位于肝脏脏面胆囊窝内 --呈梨形,容积40~60ml --分为底、体、颈三部分 --Hartmann袋:颈上部呈囊性膨大 (胆囊结石嵌顿部位) 胆囊管 --由胆囊颈延伸形成 --与肝总管汇合 --由肝总管、胆囊管与肝脏下缘构成 胆囊三角,为手术时易误伤的部位

6胆汁分泌的调节 --神经调节: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 --内分泌调节:十二指肠黏膜分泌的 促胰素和促胆囊收缩素 胆囊平滑肌收缩、Oddi括约肌松弛 及胰液分泌

7胆汁的代谢 - 胆固醇在肝内合成胆汁酸盐→随胆 汁分泌至胆囊内贮存并浓缩 - 进食时,胆盐参与肝肠循环,保持胆 盐池的稳定 -正常胆汁中胆盐、胆固醇、磷脂酰胆 碱按一定比例形成微胶粒溶液。

8胆道疾病特殊 检查及护理

(1) 检查前准备 --监测出、凝血时间 --普鲁卡因、碘过敏试验 --检查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术前晚服缓泻剂,术晨禁食 --对有出血倾向者,需及时纠正

(2) 检查中护理 --合理放置体位 肋间穿刺:仰卧位 腹膜外穿刺:俯卧位 --指导患者保持平稳呼吸 (避免屏气或做深呼吸)

(3) 检查后护理 --平卧4~6小时 --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和生命体征 --对置管引流者观察引流液的色、 质和量,并保持引流通畅 --遵医嘱用药

9目 的 --诊断胆道及胰腺疾病 --收集十二指肠液、胆汁和胰液行 理化及细胞学检查 --用于治疗:鼻胆管引流、oddi括 约肌狭窄切开术、胆总管下端取 石及蛔虫等 胆 石 病 (cholelithiasis) 胆管结石 (choledocholithiasis) 急性胆囊炎 Acute Cholecystitis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AOSC) 10护 理 健康教育

(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过度紧张 (2)

低脂饮食、忌油腻饮食

(3) 遵医嘱服药 定期随访

(4) 急性阻塞性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重症型胆管炎 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并发的急性 化脓性细菌感染 AOSC病因 胆道梗阻 细菌感染 AOSC病理生理 肝实质及胆道系统胆汁淤滞和 化脓性感染 AOSC 的症状 腹痛 寒战、高热 黄疸 休克 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 Charcot三联症 Reynolds五联症 AOSC 的体征 腹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黄疸 神志改变 休克表现 体温过高 体液不足 低效型呼吸型态 (5)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

(6) 潜在并发症:黄疸、胆道出血、胆瘘

(7) 护理诊断 AOSC 的处理原则

(8) 非手术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记出入水量、 抗休克、抗感染、支持治疗等 手术治疗 --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术 11 胆道系统其它检查方法

放射性核素显像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胆石病 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

12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生活水平 饮食结构变化

13胆石病 分类比较 --女性发病率>男性发病率 -- 胆囊结石发病率 > 胆管结石发病率 --胆固醇结石 >胆色素结石 胆石的成因 胆道感染 胆管异物 胆道梗阻 代谢因素 胆囊功能异常 致石基因及其他因素 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

14胆石的分类 胆固醇结石 胆色素结石 混合性结石 胆固醇结石 80%发生于胆囊 呈黄色、白黄或 淡灰黄色 质硬 多面体,圆形或 椭圆形 剖面呈放射性 条纹状 胆色素结石 75%发生于胆管 呈棕黑色、棕褐色 质松软 表面光滑 粒状或长条状 剖面呈层状,可有 或无核心 混合性结石 胆红素、胆固醇、钙盐等混合组成 呈现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剖面呈层状或中心呈放射状而外周呈层状 胆囊结石 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 主要为胆固醇结石和以胆固醇为主的 混合性结石 常与急性胆囊炎并存 主要见于成年人,以女性多见 胆囊结石病因 脂类代谢异常 胆囊的细菌感染 胆囊收缩排空功能减退 胆汁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 结石形成

15胆囊结石临床表现 30%胆囊结石者终身无临床症状 静止性结石:仅体检或手术时发现的结石

16 影响临床症状相关因素 --结石大小、部位、是否感染、梗阻及 胆囊功能

17(1)胆囊嵌顿时临床表现 症状 --突发的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 --疼痛向右肩部、肩胛部或背部放射 --

(2)诱因:饱餐、进食油腻食物、睡眠 -- (3)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等

18(1)胆囊嵌顿时临床表现 体征 --右上腹有压痛 --右上腹触及肿大胆囊 --Murphy征阳性

(2)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

(3)非手术治疗 --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 老年人,可采用溶石或排石疗法 护理诊断 疼痛 知识缺乏

18潜在并发症:术后胆瘘

19胆管结石分类 根据结石发病的原因 --原发性结石(胆色素结石或混合型结石) --继发性结石(胆固醇结石)

20根据结石所在部位 --肝外胆管结石(肝管分叉部以下) --肝内胆管结石(肝管分叉部以上)

21 胆管结石病因 共性因素 肝外胆管结石 共性因素 胆道内异物 胆囊内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进入肝外胆管 胆汁淤滞 细菌感染 脂类代谢异常

22胆管结石临床表现 取决于胆道有无梗阻、感染及其程度 结石阻塞胆道并继发感染 --典型的Charcot三联症 寒战和高热、腹痛、黄疸 肝外胆管结石 腹痛:剑突下或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 寒战、高热:发生于腹痛后 黄疸:取决于梗阻的程度及是否继发感染

23消化道症状:恶心、腹胀、嗳气、 厌食油腻饮食 肝内胆管结石 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临床表现与肝外胆管 结石相似 发生在部分肝叶和肝段胆管的梗阻和感染 --患者无症状或轻微的肝区/胸背部胀痛 一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感染未及时治疗 --患者消瘦、体弱和长时间发热

24治疗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 肝外胆管结石: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胆肠吻合术 oddi括约肌成形术 经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肝内胆管结石:高位胆管切开取石 胆肠内引流 去除肝内病灶 治疗原则

25非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经胆道镜取除残余结石 护理诊断 疼痛 体温过高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潜在并发症:出血、胆管及感染 胆道感染 胆囊壁/胆管壁受到细菌的侵袭而发生的 炎症反应 胆道感染与胆石症互为因果关系 胆石症 胆道梗阻 胆汁淤滞 细菌繁殖 胆道感染 胆石形成的致病 因素和促发因素 梗阻 :结石/ 先天性解剖畸形 感染 多因素相互作用 病因 急性胆囊炎临床表现 症状 --腹痛、消化道症状、发热或中度症状 --合并Mirizzi综合征者可伴黄疸 体征 --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慢性胆囊炎临床表现 症状不典型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厌食油腻和 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多数病人曾有典型的胆绞痛史 治疗原则 主要为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取决于病人的病情 急诊手术时机 发病48~72h以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 情持续加重者;合并严重并发症者 手术方式 胆囊切除术+胆囊造口术 护理诊断 疼痛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潜在并发症:胆囊穿孔 * 济源市人民医院 苗绍祥 返回 退出 索引 返回 胆石症 胆囊炎 急性重症胆管炎 胆道蛔虫病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退出 练习题 胆道系统 - 肝内胆道系统 - 肝外胆道系统 起于肝内毛细胆管 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解剖概要 胆总管 主胰管 十二指肠乳头 解剖概要 解剖概要 解剖概要 胆道系统解剖 毛细肝管→小肝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 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 ↑ 主胰管 Oddi氏括约肌 乏特氏壶腹部 解剖和生理概要 生理功能 -分泌胆汁 -贮存胆汁 -浓缩胆汁 -输送胆汁 生理功能 胆汁的生成: 800~1200ml/天(胆管) 胆汁的生理功能 - 乳化脂肪/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 吸收/抑制肠内致病菌生长和内 毒素形成/刺激小肠和结肠蠕动/ 中和胃酸 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 B型超声检查 胆道疾病首选诊断方法 检查前空腹8h以上,晚餐清淡素食 检查时间安排 - 在钡餐造影和内镜检查之前 检查时多取仰卧位 口服法胆囊造影 检查胆囊的形态、功能及有无结石 机制:口服碘番酸经肠道吸收入肝 胆囊 X线下显影 影响因素:急性胆囊炎、胆囊管梗阻 严重肝功能损害、需禁食者等 基本被B超取代,不常用 静脉胆道造影 目的 --诊断结石、蛔虫、肿瘤、梗阻 --检查胆囊、胆道形态和功能变化 造影剂 人体 随肝脏分泌入胆道 X线下显影 缺点:显影率低 --基本被PTCD、ERCP取代 腹部X线平片 仅15%胆囊结石在腹部平片上显影 显影率低 -- 不作为临床的常规检查 经皮肝穿剌胆管造影:PTC 目的 --了解胆道梗阻情况及病变部位 --必要时可行置管引流(PTCD) X线透视下或B超引导 穿刺针经皮肤穿入 肝胆管 造影剂注入胆道 显影 有创性顺行性胆道造影方法 并发症:胆漏、出血和胆道感染 经皮肝穿剌胆管造影护理 经皮肝穿剌胆管造影护理 经皮肝穿剌胆管造影护理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机制:纤维十二指肠直视下 通过 肝胆管

第四篇:胆道疾病护理试题

A1 型题

1.下列关于T 管护理叙述正确的是(C)。

A.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高于腰部 B.T 管阻塞时应加压冲洗 C.胆总管下段阻塞时引流量增多

D.正常胆汁色泽为深绿,较稀薄 E.T 管造影显示通畅即可拔管 2.T 管引流病人护理不正确的是(D)。

A.妥善固定 B.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 C.必要时可用无菌盐水冲洗导管

D.通常留置3~5 天拔管 E.拔管前须试行夹管1~2 天

3.T 形管拔除后观察病人食欲,大便色泽和黄疸消退情况外,同时应注意的是(D)。 A.血压、脉搏B.有无恶心、呕吐C.神志 D.有无腹痛和发热E.尿量 4.T 形管的护理,下列哪项正确(D)。

A.T 形管接管要长,便于病人活动

B.管腔堵塞可用等渗盐水加压冲洗 C.每周更换引流瓶1 次

D.引流瓶不宜放置地上 E.胆汁量越少,说明胆道越通畅

5.胆道手术后T 管引流病人护理,下列哪项不正确(D)。

A.妥善固定T 管 B.观察24 小时胆汁引流量 C.必要时可用无菌盐水冲洗导管

D.置管7 天可以拔管

E.拔管前须试行夹管1~2 天

6.胆道术后病人在T 管拔管前,哪项护理措施必不可少(D)。

A.无菌盐水冲洗 B.B 超 C.抗生素 D.试验性夹管2~3 天 E.检查血胆红素 7.胆道手术后,T 形管一般留置的时间是(C)。 A.3 天 B.7 天 C.14 天 D.20 天E.30 天

8.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病人非手术治疗期间,出现下列哪项表现,应立即做好急诊手术前准备(B)。

A.黄疸进行性加深B.低血压,意识不清 C.胆囊肿大,有压痛 D.体温升高,脉速E.白细胞计数增高

9.下列胆道T 型管的护理,哪项不妥(C)。

A.妥善固定B.保持通畅C.每日按时冲洗 D.每日更换引流瓶E.记录引流量和性质

10.胆道T 形管引流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措施,二者不同的是(D)。 A.保持引流管通畅

B.每天更换引流瓶C.观察引流量和性状 D.拔管前夹管观察1~2 天 E.引流瓶不得高于引流出口 11.胆绞痛发作时,最有效的止痛法是肌内注射(D)。

A.安痛定B.苯巴比妥钠C.吗啡及阿托品 D.阿托品及哌替啶E.地西泮 12.胆道T 形引流管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措施不同的是(E)。

A.妥善固定 B.保持引流通畅 C.观察引流液量和性质 D.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

E.拔管前夹管观察

13.T 型管拔除指征是(E)。 A.引流液颜色正常

B.引流量逐日减少 C.大便颜色正常,食欲好转

D.黄疸逐日消退,无发热、腹痛

E.T 管造影无残余结石,夹管试验无异常变化

14.提示胆道T 管引流的病人胆道远端通畅的表现是(D)。 A.腹痛和黄疸减轻,引流量增多

B.体温正常,引流量增多

C.上腹胀痛,引流量骤减

D.食欲好转,黄疸消退,引流量减少 E.黄疸消退,引流量增多,食欲无变化 A2 型题

1.某女,40 岁。胆道手术后,T 管引流2 周,拔管前先试行夹管1~2 天,夹管期间应注意观察的内容是(B)。

A.饮食、睡眠B.腹痛、发热、黄疸C.大便的颜色 D.引流口有无渗液E.神志、血压和脉搏

2.韩某,女,39 岁,胆道总管切开引流术后,T 管引流2 周,拔管前先试行夹管1~2 天,应注意观察的内容是(A)。

A.腹痛、发热、黄疸B.饮食C.睡眠、体重D.引流口有无渗液E.神志、血压、脉搏

3.赵某,男,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术。术后第3 天,护士查房时发现T 管无胆汁流出,病人诉腹部胀痛。首先应(B)。

A.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T 管

B.检查T 管是否受压扭曲 C.用注射器抽吸T 管

D.准备T 管造影 E.继续观察,暂不处理

4.田某,女,50 岁,右上腹部疼痛1 天。体温39 ℃ ,巩膜黄染,B 型超声示胆总管结石,为警惕急性重症胆管炎,病情观察中要特别注意(C)。

A.体温、面色B.血压、神志C.腹部体征D.恶心、呕吐E.血白细胞计数 5.某女,58 岁,急性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寒战高热、黄疸,急诊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 管引流术,术后观察病人排便情况的最主要目的是(C)。

A.判断病人对脂肪消化和吸收的能力

B.判断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C.判断病人胆总管通畅情况

D.判断病人术后饮食恢复是否合适 E.及时发现病人有无胃肠道出血

第五篇:胆道术后肠功能恢复

术后进食时间对病人身体的恢复有很大关系。过早进食可引起腹胀等并发症,但禁食过迟也是有害无益的。因为不但使术后创伤得不到足够营养及时修复,而且口渴、饥饿等会折磨病人,增加病人的痛苦。术后进食时间是根据消化系统功能的恢复情况而定的。一般讲,胆道手术后在4~8小时内,肠道处于麻痹状态不蠕动,12~24小时后才开始有不规则的肠蠕动,直到术后36~48小时,肠道的蠕动才逐渐恢复正常。第2~4日后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就可以开始进少量多次全流汁。开始最好不要喝甜汤,因为甜的东西容易产气而引起腹胀。逐渐可改为半流汁如稀粥、面条等,7~9天就可以吃软饭了。小菜要易消化而富有营养,但要配合均衡,不要一味追求鸡、鱼、肉、蛋食。荤素要搭配,原则上少量多餐,注意病人食欲情况。口服是提供营养最有效最经

临床上各种引流管的使用及处理

一,导尿管

种类:普通橡胶导尿管 气囊导尿管 导尿适应症: ①急性尿潴留. ②危重病人观察尿量变化情况. ③大型手术中防止膀胱过度充盈,且利于观察尿量. ④盆腔或会阴部手术. ⑤尿道或膀胱损伤. ⑥测量残余尿量,无菌法取尿标本. 导尿管使用方法:

普通导尿管常规用胶布固定,男性宽大部分固定于导尿管上,三条胶布狭窄部分固定于阴茎上.女性宽大部分贴于阴阜,中间胶布条环绕粘贴在导尿管上,两边两条分别绕导尿管一周再固定于会阴部及两大腿.气囊导尿管置入膀胱后按说明注入10ml,20ml,30ml灭菌生理盐水于气囊,使气囊鼓起,致滑出. 导尿管的管理:

①导尿管尾端应接无菌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以减少逆行感染的机会. ②更换导尿管,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插入或拨除导尿管时应轻柔,以免损伤尿道粘膜,导尿管需7~10日更换一次. ③应每日清洗尿道口分泌物1~2次,常用新洁尔灭棉球清洗. ④长期留置导尿管时,需定期冲洗膀胱,冲洗液常为庆大霉素溶液或1/5000的呋喃西林溶液.冲洗分开放式和密闭式,密闭冲洗时,每次滴入250ml ,滴速40~60滴/分. ⑤拨气囊导尿管时必须将气囊内的液体抽尽,使气囊塌陷后再拨. ⑥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留置的导尿管一般予以夹闭,每3~4小时定时开放一次,以利膀胱排尿功能恢复. 二,胃肠减压管 种类:胃肠减压管可分为短管(普通胃管)和长管(米-阿氏管长 300~330cm),后者置管困难,临床少用.一般由橡胶或硅胶制成. 适应症: 肠梗阻 幽门梗阻 急性胃扩张 腹部手术后 急性胰腺炎 上消化道出血 胃肠减压管的使用方法:

①成人插入胃管的长度约50cm左右,相当于病人前额发际至剑突的长度. ②插入时要轻柔,一边插一边让病人吞咽,若出现恶心应暂停,让病人深呼吸,随后迅速插入. ③插完后应检查是否盘在口中,有无呼吸困难,若有应立即拨出.稍后再插. ④插入后检查是否在胃内:1,用注射器抽吸 2,将胃管末端插入有水的容器内 3,用注射器注气

胃肠减压管的管理:

①保持胃管通畅,若有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使之通畅. ②胃管可给病人带来严重不适,应向病人解释,争取配合. ③每日清洗插胃管之鼻孔处分泌物,并妥善固定胃管. ④注意胃管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⑤必要的口服药物须经研碎后调水注入,夹管半水时. ⑥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预防肺部并发症. ⑦根据病情适时拨管,一般的腹部手术,术后2~3天可拨管. ⑧雾化吸入. 三,胸腔闭式引流管

适应证:气胸,血胸或脓胸需持续排气,排血,排脓者 . 切开胸膜腔者. 胸腔闭式引流管使用及管理: ①病人取半坐卧位,水封瓶一般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以下60~100cm处即在床旁地面使导管保持低位引流. ②连接胸腔至水封瓶的管道必须保持密闭状态,并牢固固定,防滑脱. ③更换水封瓶时需将近侧管道夹闭,不让外界空气进入胸腔. ④保持引流管通畅.检查是否通畅,方法是观察水封瓶内玻璃管中水柱是否波动;防堵塞的方法是经常挤压引流管. ⑤拨管指征:水封瓶内无气体,液体继续排出;病人症状,体征消失;胸片示肺已完全膨胀,无胸腔积液. ⑥拨管方法:先教会病人呼吸方法,吸气→憋气→出气.然后准备好内面敷有凡士林的纱布棉垫,在病人憋气时拨出引流管迅速堵上,加压包扎,再让病人出气. 四,腹腔引流管

种类:烟卷引流 胶管引流 双套管负压引流

烟卷引流适应症:是过去最常用的一种腹腔引流,利用虹吸作用和腹内外压力差达到引流目的. 烟卷引流管理:

①置烟卷后1~2天内引流液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 ②注意观察引流液量及性质. ③引流条在皮外至少留2~3cm,并用别针固定. ④一般在术后3天左右拨除. ⑤超过3天往往引流不畅,如需引流需更换胶管引流. 胶管引流适应症:适应于引流深部创面,如肝叶切除术后,胆囊切除术后,甲状腺术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等,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创面引流方式. 胶管引流管理: ①保持引流管通畅

②外接无菌引流袋或负压引流盒 ③注意引流液量及性质

④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滑脱. ⑤拨管时间根据病情决定,短者2~3天,长者可达数月. 双套管负压引流适应症:适应于引流量多,需长时间持续吸引的伤口和胃肠道瘘,一般内管接负压吸引,外管为通气管. 双套管负压引流管理: ①通气管需空气净化过滤 ②保持引流管通畅

③应选择质地软,刺激性小的引流管,术中放置时应远离吻合口,不要压迫肠管,否则易引起肠瘘

④压力不应过大,否则易造成组织出血或被大网膜堵塞. 五,腹腔脏器内引流 种类:T管胆 囊造瘘管 U管 胃造瘘 十二指肠造瘘 空肠造瘘 结肠造口 膀胱造瘘

T管适应症:

①用于胆总管探查术后,有引流胆汁支撑胆管及胆道减压作用. ②T管应垂直引出腹壁,用缝线牢固固定在腹壁上,防滑脱. ③观察胆汁的量,颜色及性状.术后1~2天内,由于创伤原因,肝分泌胆汁减少,引流量也少,第3天肝分泌功能恢复,引流量渐增多,可达400~1000ml,持续2~3天后渐减少,若长期不减少,则考虑胆总管下端有梗阻可能. ④如有胆道出血,可局部经T管注入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溶液(盐水100ml内加去甲肾上腺素8mg),注入后夹管半小时或注入其它止血药物如凝血酶,1%双氧水等. ⑤T管阻塞的常见原因为结石,蛔虫,血块及坏死组织等,可用抗菌素生理盐水冲洗,但压力不宜过在大. ⑥拨管时间:术后2周左右,对于复杂胆道手术,可留置1~3月或更长时间. ⑦拨管指征:夹管试验,持续夹管24~48小时(无腹痛,腹胀,无寒战,发热,无黄疸)无不适可拨管.有条件者应常规行T管造影或胆道镜检查,证实胆总管通畅后再拨管. ⑧T管的识别:T管上有字如(2,大多数情况下内有大量胆汁. ⑨T管滑脱的处理:术后1~2天滑脱需再次手术重新置管;术后3~4天滑脱,试行插入导尿管,若不成功需再次手术置管;术后5~6天以后滑脱者可插入导尿管,一般都能顺利插入.所有插入导尿管者都需密切观察腹部有无腹膜炎. 胆囊造瘘管适应症:适应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有穿孔危险而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手术,或胆囊与周围粘连严重无法切除者,通常用蕈状导尿管从胆囊底部置入胆囊内,膨大的头可防止滑脱. 术后管理和T管相同

拨管时间:术后2周左右,也可保留到再次做胆囊切除术时. U管适应症:U管一般选用硅胶管制成,用于需要长时间地放置胆道引流的疾病,如高位胆管狭窄,肝门部胆管癌等

.根据需要可作一侧,双侧或多个肝胆管的置管.管径根据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选择能容纳的最粗的管径.U管在病变的上下方各剪一侧孔作引流,一端通过肝实质引出体表,另一端通过空肠盲端或肠袢引出. U管的管理:

①持续灌洗负压吸引,手术当日即可开始U管的持续灌洗负压吸引,以减少手术处及吻合口的胆汁渗漏. ②位置调整,如引流不畅,可适当调整U管位置,直至胆汁流出. ③换管,一般间隔3个月左右,需要更换U管

④置管时间:视病情而定,恶性肿瘤往往是终身的,良性狭窄一般为一年左右,不超过2年. 胃造瘘适应证:①食道良恶性狭窄②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手术治疗中的胃造瘘③十二指肠损伤的逆行减压的胃造瘘 胃造瘘术后管理: ①妥善固定造瘘管

②保持管道通畅,若灌注营养液后要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

③灌注营养液时应在病人肠蠕动恢复或排气后进行,浓度由低到高,剂量由小到大.营养液配制后要立即应用,滴速不宜过快,一般为50~100ml/h,并保持一定温度. ④造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经常更换敷料. 十二指肠造瘘适应症: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周围有广泛疤痕组织,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难以满意缝合,为防止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 术后管理: ①保持引流通畅 ②牢固固定,防滑脱

③术后12~14天后导管周围形成窦道后即可拨除. 空肠造瘘适应症:适用于空肠以上消化道梗阻不能进食,十二指肠瘘或胃肠吻合口瘘,食管胃吻合口瘘.术后管理:同胃造瘘 结肠造口适应症:

暂时性结肠造口:①适用于肛门,直肠,结肠严重创伤 ②某些复杂性肛瘘,阴道或膀胱直肠瘘 ③结肠肿瘤并发急性肠梗阻时不允许行一期根治手术或一期吻合需暂时性结肠造口. 永久性结肠造口:①适用于结直肠癌不能切除者 ②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如Mile手术. 按造口部位分为盲肠,横结肠,乙状结肠造口. 结肠造口术后管理

①如造口时肠胀气不明显,待术后2~3天后切开肠壁,以利伤口愈合. ②如肠胀气明显则术中应切开肠壁,插入固定粗橡皮管至结肠近侧进行减压. ③支撑肠袢玻璃棒术后1~2周拨除. ④造口排便后,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清洁或按置一次性人工肛门袋. 膀胱造瘘适应症:适用于前列腺增生症,癌肿等引起下尿路狭窄,梗阻,排尿困难者;膀胱手术后需作暂时性或永久性膀胱造瘘术.导管一般为蕈状导尿管. 术后管理: ①妥善固定造瘘管

②一般拨管前应试夹管,当从尿道排尿通畅后方能拨除

③拨管后瘘道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加压包扎,以利瘘道愈合,防止尿外渗. ④拨管时间:根据病情决定,一般10~12天夹管后排尿通畅则可拨管. 六,常用软组织伤口引流

橡皮片引流适应症及处理:一般用于浅表伤口引流,目的是防止皮下积血,积液,术中应防止皮片被缝线缝在皮下而致拨除困难,术后应妥善固定,24~48h后可拨除. 纱布条引流适应症及处理: ①生理盐水纱布适用于急性炎症已消退,肉芽组织新鲜的创口,有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吸附创面分泌物的作用,创腔内纱布1~2天更换1次,创面每日更换1次. ②3%~4%高渗盐水纱布,局部有脱水作用,用于创面清洁但肉芽水肿的伤口,每日更换1次. ③干纱布条适用于出血伤口填塞止血.④凡士林纱布用于感染伤口引流或脓肿切开排脓后压迫止血. ⑤碘仿纱条有抗菌,防腐,收敛,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和除臭作用,用于脓肿切排填塞脓腔或急性骨髓炎开窗减压后填塞. ⑥维氏纱条:用于感染创面换药.有抗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作用. ⑦高渗糖纱条:有消除肉芽组织水肿,增加局部营养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 ⑧以上各引流条用于大创腔时,常需用多根纱布条引流,必须注明纱布条的大小,数量且使每一根纱条尾端露在创口外,以防拨纱布条时遗留. 七,三腔二囊管 适应症:适用于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而不宜手术治疗者. 三腔二囊管的处理: ①插管之前检查各气囊是否通畅,是否漏气 ②插管深度为60cm,抽得胃液为止

③一般先向胃气囊充气约150~200ml充气必须足够,防止胃囊因牵引而滑入食管,再向食管气囊注气约100~150ml,注气不宜太多,以免压迫食管粘膜引起坏死. ④固定导管常用胶布粘贴法,亦可用滑车牵引固定法,牵引重量为300~500g. ⑤三腔二囊管一般放置24小时,如出血停止,可先排空食管气囊,后排空胃气囊,再观察12~24小时,如确已止血,才将管慢慢拨出. ⑥三腔二囊管放置时间不宜持续超过3~5天. ⑦放置三腔二囊管每隔12小时,应将气囊放空10~20分钟. ⑧如确诊为门脉高压所致出血而压迫无效者应检查气囊内压力是否偏低或囊壁破裂. ⑨应加强护理,吸尽咽喉部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或肺脓肿. ⑩拨管前应口服石蜡油30ml. 八,气管造口套管

适应症:气管切开术后常置入气管造口套管,它由外管,内管和管芯组成,适用于一切急慢性喉阻塞及各种原因所致的上呼吸道阻塞者如脑外伤后长期昏迷者,破伤风痰不易咳出者. 气管切开术时注意事项:要有用于吸痰的吸引器;用于垫背的小枕头;充分的光线如无影灯,站灯等. 气管造口套管术后管理:

①床边备无菌换药盘,吸引器及氧气. ②保持套管通畅,无菌操作下及时清除痰液. ③每日煮沸消毒内导管1~2次.如长期使用,2~4周更换1次外管. ④定时经套管滴入抗生素,生理盐水,糜蛋白酶或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除,保持下呼吸道通畅. ⑤创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敷料每日更换1~2次. ⑥拨管时先用手指堵住套管口,如呼吸通畅,即可持续堵管24~48小时,无明显不适后可拨管,伤口用蝶形胶布拉拢. 九,皮下置入式药泵

适应症:一般用于肝癌,直肠癌的灌注化疗.常通过剖腹术将输注泵植入皮下,而与其连接的导管植入荷瘤脏器的供血管内,经输注泵对肿瘤进行区域性灌注化疗. 使用途径:肝动脉插管,经胃网膜右静脉门静脉插管,髂内动脉插管. 皮下置入式药泵术后管理:

①向泵内注药化疗时,应严格消毒,穿刺成功后注入5~10ml生理盐水冲洗泵室和导管,证实无外漏后缓慢注入化疗药物,注完再注入5~10ml生理盐水,最后注入每毫升含肝素100的生理盐水5~10ml,防止血液返流至导管和泵室,造成堵塞. ②穿刺时宜垂直进针,避免化疗药物外漏而失去治疗作用,同时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感染等不良反应. ③嘱病人保护泵体植入部位,免受外界撞击. 十,一次性人造肛门袋

适应症:适用于结肠造口或人工肛门. 使用方法:

①首先用生理盐水或酒精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并擦干皮肤. ②测量造口大小,然后在肛门袋粘贴纸片中心剪除多余部分. ③撕去保护纸片,将造口袋直接贴在造口周围皮肤上,使造口之肠管突入肛门袋内,贴时避免皱折. ④每次排便后注意从袋内清除粪便,保持清洁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 漂亮小伙 苗圃金币 +5 感谢您参与讨论 2008-2-15 14:06 漂亮小伙 鲜花 +4 感谢您参与讨论 2008-2-15 14: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漠青春观后感范文下一篇:动漫周边店创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