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补划实施方案

2023-02-11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基本农田补划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基本农田补划实施方案

基本农田补划工作相关法律法规

1.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点为题的规定(十七届三中全会)√

2. 关于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要求(TD/T1016-200

7、TD/T1027-20

10、TD/T1026-2010√、TD/T1028-2010√)

5. 乡镇级土地利用工体规划编制要求(国土资厅〔2009〕51号)√

6.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7. 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地类认定原则与方法√ 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

9. 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字发〔2007〕304号)√

10.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1019-2009)√ 11.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令45号)√ 12.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

第二篇:《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送审稿)编制说明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

(送审稿)

编制说明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

二〇一一年一月

一、《规程》制定的背景 ....................................................... 1

二、《规程》制定的目的 ....................................................... 1

三、《规程》制定的过程 ....................................................... 2

四、《规程》制定的依据 ....................................................... 2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 ....................................................... 2

(二)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 ............................................. 3

(三)国务院有关部门文件 ................................................... 3

(四)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 ................................................. 4

五、《规程》制定的基本原则 ................................................... 4

(一)科学性原则 ........................................................... 4

(二)导向性原则 ........................................................... 4

(三)系统性原则 ........................................................... 4

(四)可行性原则 ........................................................... 4

(五)拓展性原则 ........................................................... 4

(六)继承性原则 ........................................................... 5

(七)实用性原则 ........................................................... 5

六、《规程》的总体框架 ....................................................... 5

(一)适用范围 ............................................................. 5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5

(三)术语和定义 ........................................................... 5

(四)总则 ................................................................. 6

(五)技术方法 ............................................................. 6

(六)基本农田划定 ......................................................... 6

(七)基本农田补划 ......................................................... 6

(八)基本农田成果日常变更记录与更新 ................................... 6

(九)图件编制 ............................................................. 6

(十)基本农田数据库 ....................................................... 6

(十一)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 7

(十二)成果检验 ........................................................... 7

(十三)附则 ............................................................... 7 七 《规程》要点说明 .......................................................... 7

(一)“术语与定义”要点说明 ............................................... 7

(二)“总则”要点说明 ..................................................... 7 1.任务 .............................................................. 7 2.基本原则 .......................................................... 8 3.实施主体 .......................................................... 8

(三)“技术方法与要求”要点说明 ........................................... 8 1.技术方法 .......................................................... 8 2. 技术要求 .......................................................... 8

(四)基本农田划定要点说明 ................................................. 9 1. 技术流程 .......................................................... 9 2. 工作要求 .......................................................... 9

(五)基本农田补划要点说明 ................................................ 10 1. 技术流程 ......................................................... 10 2. 工作要求 ......................................................... 11

(六)“基本农田成果日常变更记录与更新”要求说明 ...................... 11

(七)“ 图件编制”要求说明 ............................................... 12 1.编制内容 ......................................................... 12 2.编制方法和要求 ................................................... 12

(八)“数据库建设”要点说明 .............................................. 12

(九)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 13 1.数据汇总 ......................................................... 13 2.表册编制 ......................................................... 13

(十)成果检验 ............................................................ 13

(十一)《规程》其他主要问题的说明 ......................................... 13 1.规程适用范围 ...................................................... 13 2.与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的关系 ........................ 14

八、《规程》推广的预期效果及措施 ............................................ 14 2

一、《规程》制定的背景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是“口粮田”、“保命田”。我国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对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加以严格保护,不仅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的长远生计,同时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切实做好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下的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耕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经济会议要求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同年年底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又联合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

当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任务和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基本完成,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已经颁布,全国新一轮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在全面开展。为明确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需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同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对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需要进行补划。因此,为提高基本农田划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亟需制定《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明确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的目的、任务、原则、实施主体、技术方法与要求、流程等,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该《规程》的出台,将填补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范的空白。

二、《规程》制定的目的

制定《规程》是为了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基本农田划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全面落实基本农田的保护目标任务与责任,为实行基本农田的永久保护、日常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及依据。

三、《规程》制定的过程

本《规程》编制由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牵头组织,福建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具体负责实施,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和部土地整理中心参与。

2008年,受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委托,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成立规程编写组,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规程编制技术顾问组,组织开展了规程编制工作。在编制过程中,规程编写组向相关部门收集了资料,在福建省多个市、县进行调研,听取有关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耕保、规划、地籍等部门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具体意见。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研究起草了《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技术规程》(初稿)。2009年,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在福清市进行了试点,在试点基础上,进行了多次论证修改。

2010年6月,部组织有关单位,在北京召开了相关专家论证会,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复修改,最终形成《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并于9月征求了农业部、部相关司局、31个省级国土部门、有关事业单位及相关专家的意见。根据有关部门、单位及相关专家反馈的意见,对规程又进行了研究修改。同时,部署了辽宁、河南等8省12个县(区)的基本农田划定试点工作,10月部组织有关单位到广东的罗岗、云浮两个试点单位进行了跟踪调研;11月在广西南宁召开了8个试点省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试点交流研讨会,进一步讨论完善了《规程》。12月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对《规程》进行了再次修改,并形成《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送审稿)。

四、《规程》制定的依据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程》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1010-2007 TD/T 1004-2003 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 1014-2007 TD/T 1016-2007 TD/T 1017-2008 TD/T 1019-2009 TD/T 1023-2010 TD/T 1024-2010 TD/T 1025-2010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二)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6.《国土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3〕137号)

7.《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

(三)国务院有关部门文件

1.《关于印发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1996〕国土(规)字第46号)

2.《关于搞好农用地管理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11号)

3.《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88号)

4.《关于基本农田保护中有关问题的整改意见》(国土资发〔2004〕223号) 5.《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

6.《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

7.《关于印发〈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304号)

8.《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9.《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 10.《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

(四)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 1.各省(区、市)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 2.各省(区、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五、《规程》制定的基本原则

《规程》的制定,主要遵循以下工作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规程》的编制方法、程序和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等,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二)导向性原则

《规程》旨在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划定工作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确保划定工作过程依法、有序,划定成果真实、可靠,政策导向与工作导向明确清晰。

(三)系统性原则

《规程》充分考虑了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特点,从基本农田划定的目的、任务、原则、实施主体、技术方法、技术要求、流程等各方面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做出了系统性的规定,确保《规程》所提出的各项工作环节能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四)可行性原则

《规程》所采用技术方法直观、可行,内容全面实际,技术流程、成果要求清晰明确,能满足基本农田划定和补划工作的需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五)拓展性原则

《规程》采用的技术方法符合技术和社会发展态势,既直观可行,也留有改4

进和发展的空间,积极鼓励各地采用计算机技术、GIS、卫星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确保划定过程科学、准确、规范,划定成果真实、可靠,并建立日常更新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基本农田管理的需要。

(六)继承性原则

《规程》体现共享与继承。编制过程中本着继承、发展与创新的思路,语言表达方面以GB/T 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为参考;在技术指标方面以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等国家技术标准为依据,在标准化编制方面以《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1-2000)为指导,制定基本农田划定的技术准则;在工作流程上,与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1024/1025-2010)、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7-2008)等相衔接。

(七)实用性原则

《规程》确保能满足科学、规范、依法划定基本农田的要求,满足基本农田日常管理的需要,较好地体现了《规程》在新的管理条件下指导基本农田相关工作的服务功能,无论从技术方法、流程,还是成果要求的内容,都体现了实用性的原则。

六、《规程》的总体框架

《规程》分为十四个部分:(1)前言;(2)适用范围;(3)规范性引用文件;(4)术语与定义;(5)总则;(6)技术方法;(7)基本农田划定;(8)基本农田补划;(9)基本农田成果日常变更记录与更新;(10)图件编制;(11)基本农田数据库;(12)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13)成果检验;(14)附则。

(一)适用范围

确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和规定内容。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了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条款的规范性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本规程中涉及的有关术语和定义。包括:(1)基本农田;(2)基本农田保护区;(3)基本农田保护片(块);(4)基本农田图斑;(5)基本农田划定;

(6)基本农田补划;(7)基本农田面积。

(四)总则

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的总体要求,包括:(1)目的;(2)任务;(3)基本原则;(4)实施主体。

(五)技术方法

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应遵循的技术方法,包括:(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2)基本农田补划技术方法。

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四项技术要求:(1)一致性;(2)准确性;(3)现势性;(4)先进性。

(六)基本农田划定

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的技术流程和工作要求。工作流程:(1)工作准备;(2)划定方案的编制与论证;(3)划定工作的组织和实施;(4)划定成果的验收和上报。工作要求包括:(1)划定要求;(2)基本农田片(块)边界确定;(3)质量评价;(4)基本农田编号;(5)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落实;(6)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设立。

(七)基本农田补划

规定了基本农田补划的技术流程和工作要求。其中基本农田补划的技术流程包括:(1)拟定补划方案;(2)占用(减少)和补划基本农田地块的核实确认;(3)成果编制;(4)验收与上报。

(八)基本农田成果日常变更记录与更新

规定了基本农田成果日常实时变更记录和更新、统计、汇总。更新、统计、汇总包括两个方面:(1)依法占用(减少)补划基本农田;(2)因其他原因发生地类变化的情况。

(九)图件编制

规定了图件编制内容和编制方法、要求。

(十)基本农田数据库

规定了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属性表结构。

6

(十一)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规定了数据汇总方式和表册编制要求。

(十二)成果检验

规定了成果内容、检验要求。其中,成果内容包括:(1)基本农田数据库;(2)基本农田表册;(3)基本农田保护图件;(4)文字成果;(5)其他成果。

(十三)附则

包括了8个规范性附录和1个资料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包括:(1)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2)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3)基本农田标识使用及标志牌的设立规范;(4)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表册;(5)基本农田图式图例;(6)基本农田图件样式;(7)基本农田保护区要素属性结构表;(8)基本农田现状登记汇总表。

资料性附录包括: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相关政策法规技术依据。 七 《规程》要点说明

(一)“术语与定义”要点说明

本部分对《规程》中涉及的术语进行了定义说明。对GB/T 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中没有定义的术语进行了补充定义。

补充定义的有: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基本农田图斑、基本农田划定、基本农田补划、基本农田面积。

(二)“总则”要点说明

《规程》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的目的、任务、原则、实施主体等,适用于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的县、乡级基本农田划定,以及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补划工作。

1.任务

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的主要任务包括:(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2)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3)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更新、统计与汇总;(4)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

设立保护标志;(5)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2.基本原则

基本农田划定应以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为基础,遵循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基本方针,确保:(1)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面积应不低于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面积;(2)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应有所降低,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划定前的平均质量等级;(3)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

3.实施主体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组织实施。

(三)“技术方法与要求”要点说明 1.技术方法

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的技术方法。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利用GIS技术在核实、认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上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的地类图斑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基本农田补划技术方法:以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将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范围展绘在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上,确定占用或减少基本农田的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信息;按照补划基本农田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及农用地分等成果,综合选取补划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块;编制基本农田补划成果。

2. 技术要求

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的过程与成果,应满足一致性、准确性、现势性、先进性的要求。

8

(四)基本农田划定要点说明 1. 技术流程

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分工作准备、方案编制与论证、组织实施、验收报备四个阶段。

(1) 工作准备

收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土地调查资料、基本农田划定资料、其他土地管理相关资料等,在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前,采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建立已有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的对应关系,将基本农田保护专题信息落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确定拟调出、调入的地块,并到实地勘察,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核实拟调出、调入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地类、质量等级等现状信息。

(2) 方案编制与论证

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编制。规定了方案应具备的内容,并要求从组织、经济、技术、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征求村民意见,取得相关权益人同意,做好与相关方面的协调。经反复协调仍有异议的,应提交县级人民政府审定。

(3) 组织与实施

规定了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照经审批通过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案,根据划定的技术方法与技术要求开展划定工作,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及时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建立、更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基本农田相关资料,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

(4) 验收报备

规定了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验收划定成果。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验收合格后,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逐级备案。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备案资料的审核和监督。

2. 工作要求 (1)划定要求

规定了允许调出的基本农田与允许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2)基本农田片(块)边界

规定了基本农田片(块)边界为依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

保护目标和分区布局,确定基本农田片(块)边界。其边界尽可能利用明显的线状地物或河川、山脊、林带等自然、人工地物界线,兼顾行政、权属界线。

(3)质量评价

规定了在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农用地分等成果,逐一落实基本农田图斑对应的质量等级信息,并作相应记录。在划定过程中,应综合评价调出、调入基本农田的质量等级信息,调入基本农田各图斑的平均等指数应大于调出基本农田各图斑的平均等指数,确保调入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高于调出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

(4)基本农田编号

规定了基本农田按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和基本农田图斑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编号。

(5)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落实

规定了应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填写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

(6)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设立

规定了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界桩,标示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保护片(块)号、保护起始日期、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

(五)基本农田补划要点说明

规定了基本农田补划包括补划方案拟定,占用(减少)和补划基本农田地块的核实确认、成果编制、验收与上报四个阶段。

1. 技术流程 (1)补划方案拟定

规定了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应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门拟定,并对方案应具备的内容做了详细规定。

(2)占用(减少)和补划基本农田地块的核实确认

占用(减少)基本农田地块的核实确认。规定了依法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应按照拟定的基本农田补划方案,依据已有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实地勘察,核实占用基本农田的地块,依法批准占用后,应依据批准文件复10

核确认占用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因依法批准或认定的生态退耕、灾毁等其他原因导致基本农田面积减少需补划时,根据灾毁认定和生态退耕相应文件确定的范围,依据基本农田数据库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灾毁、生态退耕减少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

补划耕地地块的核实确认。规定了应依据核实确认占用(减少)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等级,按照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集中连片程度有所提高的原则,依据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与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实地勘察,综合确定补划的耕地地块。

(3)成果编制

规定了按照基本农田补划的技术要求,落实补划耕地的保护责任,及时设立、更新基本农田保护标志,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基本农田相关资料,填写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台账、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一览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汇总表等。

(4)成果验收与上报

规定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组织验收。

补划成果以为单位,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逐级上报。上报成果包括当年占用补划后的基本农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资料的审核和监督。

2. 工作要求

规定了占用补划工作应依法依规,符合相关技术要求;依据补划的技术方法与要求,在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础上,及时更新基本农田相关成果。

(六)“基本农田成果日常变更记录与更新”要求说明

规定了在基本农田日常管理中,应针对日常发生的依法占用补划基本农田,结合实地核实,在基本农田数据库中实时记录基本农田变化情况,于年末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成果,按照基本农田成果编制的要求统一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相关成果,并统计汇总;依法占用补划之外因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违法占用等其他各种原因导致基本农田地类变化的情况,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成果,于年末统一开展基本农田地类变更与统计分析。

(七)“ 图件编制”要求说明 1.编制内容

规定了基本农田图件包括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是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与编号,加注基本农田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的信息。

2.编制方法和要求

规定了图件的编制方法为:利用GI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中,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边界,加注编号,经图面整饰,直接生成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分布图。

规定了基本农田图件的编制要求: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比例尺应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形成的基本比例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相一致;基本农田图斑边界坐标串应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坐标串一致,破图斑的情况除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用红色实线表示,并加注保护片(块)编号;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注记形式为JA,J表示基本农田,A表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图面标注时,编号可按“12位行政村代码+4位保护片(块)号”标注,也可只标注4位保护片(块)号;基本农田图件中,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占用(减少)地块、基本农田补划地块应分别赋色,图例见附录E;图廓内外整饰要素包括:图名、图幅号、指北针、比例尺、图例、数学基础、编制时间、编制单位等,图件样式见附录F;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名标注“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图幅号”(“图幅号”注在下面);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名标注“××乡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名标注:“××县基本农田分布图”;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幅右下角注明数学基础、编制时间,图幅左下角注明编制单位;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幅右下角注明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

(八)“数据库建设”要点说明

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要素与基本农田专题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的规范要求。并规定了基本农田数据库属性表结构。

12

(九)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1.数据汇总

规定了应在完成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对基本农田的面积、地类等信息进行统计,并按村级-乡级-县级自下而上逐级进行汇总。

2.表册编制

规定了县、乡、村三级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与汇总表、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台账、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一览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汇总表等表格规范格式。

(十)成果检验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内容,包括基本农田数据库、图件、表册、文字成果、 其他成果等。

规定了成果检验要求: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依法、合规,遵循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原则;采用的资料真实、合法、实时;成果规范、齐全;基本农田数据库内容完整;各类要素齐全;属性结构正确;拓扑关系正确; 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比例尺选取符合要求;图内外要素齐全,图面清晰可读;图外整饰完整、规范;各类表格、台账齐全,编制符合规范;各类表格、台账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应大于或等于上级规划下达的保护任务;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保护责任一览表齐全,依照规范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补划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块符合本规程要求;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的地块均应进行实地核实;各地可根据实际制定检查验收办法。

(十一)《规程》其他主要问题的说明 1.规程适用范围

《规程》分为基本农田划定和补划两部分。适用于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的县、乡级基本农田划定,以及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补划工作。因此,本规程不仅适用于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的县、乡级基本农田划定,也适用于日常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以及因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补划工作。

2.与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的关系 (1)二者衔接

《规程》注重与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的衔接,主要体现在规程的原则要求与市县乡三级规划编制规程中基本农田调整与布局的原则要求保持一致。

(2)二者区别

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是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而制订的。其规定了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任务、程序、内容、方法、成果要求等,对基本农田调整与布局提出指导性原则与方针。

《规程》是为依据规划、实施规划规范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工作,对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的目的、任务、原则、实施主体、技术方法与要求、流程等内容进行全面的说明,涵盖了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的具体实施内容,并对基本农田成果日常变更记录与更新提出新的要求。

八、《规程》推广的预期效果及措施

《规程》的科学制定和严格实施对规范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和日常管理工作,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责任具有重要意义。《规程》规定的技术方法和内容是在大量研究和反复专家论证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规程》的推广,有望达到的预期效果:

1. 通过《规程》的推广和严格实施,实现日常工作中基本农田更加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促进耕地保护体系的健全完善,利于实现党中央要求 “严守耕地红线”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标。

2. 指导和规范县、乡级基本农田划定,掌握基本农田划定位置、数量、质量、地类情况等,为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抓紧制定实施搞标准农田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高标准农田” ,做好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基本农田整理,实现“以整治促建设、以建设促保护”提供依据。

3. 指导和规范各级做好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以及因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补划工作,加强基本农田的日常监管,成为基本农田管理工作的重14

要技术依据。

为保证《规程》的贯彻落实,《规程》的推广措施将集中在:一是下发《规程》相关的配套文件,为各地按照《规程》要求,开展基本农田划定和补划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宣传、培训,使地方政府和从事土地管理工作的行政、技术人员了解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内容要求,为该规程在全国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跟踪指导工作。结合国家级基本农田示范区内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加强《规程》实施的跟踪指导,加快推进基本农田信息系统建设,为《规程》的贯彻落实提供全面统一的技术平台。

第三篇:基本农田方案

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方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今年中央工作农村会议也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实行永久保护和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的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十分必要。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业划定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永久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通知”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1】40号)、《四川省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等文件及《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1

一、基本原则................................................................................................................ 1

(一)依法依规,规范划定................................................................................. 1

(二)确保数量,提升质量................................................................................. 1

(三)稳定布局,明确条件................................................................................. 1

(四)落地到户,记载到证................................................................................. 2

(五)图、属、地一致......................................................................................... 2

二、工作任务................................................................................................................ 2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2

(二)健全相关图表册及保护台帐..................................................................... 3

(三)设立统一标识............................................................................................. 3

(四)落实保护责任............................................................................................. 4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4

三、技术流程................................................................................................................ 4

(一)工作准备......................................................................................................... 4

1.资料一收集 .................................................................................................. 4 2.分析与核实 .................................................................................................. 5 3.划定方案的编制与论证 .............................................................................. 6

(二)划定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7

(三)划定成果的验收与上报............................................................................. 7 1.验收方式 ...................................................................................................... 7 2.验收程序 ...................................................................................................... 7 3.成果报备 ...................................................................................................... 8

四、技术要求................................................................................................................ 9

(一)调整划定要求............................................................................................. 9

1.调出要求 ...................................................................................................... 9 2.调入要求 .................................................................................................... 10

(二)基本农田片(块)边界确定....................................................................... 11

(三)基本农田编号........................................................................................... 11

(四)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落实....................................................................... 11

(五)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设立....................................................................... 11

(六)基本农田增划........................................................................................... 12

(七)图件编制................................................................................................... 12 1.编制内容 .................................................................................................... 12 2.编制方法和要求 ........................................................................................ 12

(八)数据库建设............................................................................................... 13 1.基本内容 .................................................................................................... 13 2.属性表结构 ................................................................................................ 14

2

(九)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14 1.统计汇总 .................................................................................................... 14 2.表册编制 .................................................................................................... 14

(十)成果内容及要求....................................................................................... 14 1.成果内容 .................................................................................................... 14 2.成果要求 .................................................................................................... 15

五、工作安排.............................................................................................................. 16

(一)准备工作阶段........................................................................................... 16 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 16 2.编制实施方案 ............................................................................................ 16 3.技术培训 .................................................................................................... 16

(二)划定实施阶段........................................................................................... 16 1.内业上图建库 ............................................................................................ 17 2.外业调查核实 ............................................................................................ 17 3.成果整理汇总 ............................................................................................ 17

(三)落实永久保护措施阶段........................................................................... 17

(四)成果验收阶段........................................................................................... 17

(五)国土资源部复核、省级确认阶段........................................................... 17

(六)成果报备阶段........................................................................................... 18

六、保障措施.............................................................................................................. 18

(一)加强组织领导........................................................................................... 18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18

(三)落实工作经费........................................................................................... 19

(四)加强技术指导和督办............................................................................... 19

(五)严格考核奖惩........................................................................................... 19

3

一、基本原则

(一)依法依规,规范划定

严格按照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根据《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国土资厅发【2009】51号)文件相关规定及《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相关技术要求,综合利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和全省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规范划定。

(二)确保数量,提升质量

基本农田划定后,保护面积不得低于上一级规划下达的指标;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应有所降低,总体质量等别应高于调整前的平均质量等别。根据《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各地可以多预留一定比例的基本农田,用于规划期内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目占用,同时列明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安排的建设项目清单。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和农户。

(三)稳定布局,明确条件

要尽量保留原有基本农田中的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杜绝基本农田“保远不保近,保劣不保优”等问题。新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现状必须是耕地。规划期内已经确定必须占用的耕地不得划为基本农田。应当将现状基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不可调整的、达不到耕地质量标注的农业地划出。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

1

(四)落地到户,记载到证

结合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把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承包农户。记载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

(五)图、属、地一致

基本农田保护图、基本农田数据库、统计表、基本农田保护台帐等规范、齐全、与实地相一致。

二、工作任务

应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结合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面把握并衔接好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成果验收和报备等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确保我县(市)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不得少于《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目标XXXX公顷;将我县(市)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健全相关图、表、册;设立统一标识;落实保护责任;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实行永久保护。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基础上,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将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逐图斑落实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

2

(二)健全相关图表册及保护台帐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镇)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应基本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臵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

健全保护台帐,夯实基本农田电子政府管理基础。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要健全台帐,加强基本农田图、表、册管理。乡(镇)政府要根据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对每一宗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涉及的保护责任信息、土地承包经营信息和质量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信息表、册。农业部门要建立基本农田质量数据库,包括耕地和土壤类型、标准耕作制度、立地条件、土壤养分状况、耕地力登记、污染状况等。

(三)设立统一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按《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每一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应设立标志牌,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的显著位臵应增设标志牌。一定规模以上及集中连片成都较高的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也应设立标志牌或界桩。

3

(四)落实保护责任

划定的基本农田按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文件要求,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责任,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划定的基本农田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逐步实现省域内数据库联网互通,数据共享。

三、技术流程

结合我县(市)实际,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与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同步实施,相互衔接。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大体分为工作准备、组织与实施、验收上报三个阶段。

(一)工作准备

1.资料一收集

收集的资料应真实、合法、有效、齐全、实时,包括以下方面: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县、乡(镇)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说明和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有关成果和审批资料。

4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变更调查资料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报部备案成果;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

(3)基本农田划定资料

图件资料: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县级基本农田调整分析图。

表册资料: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台帐等表册。 数据库资料: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数据库。 文字资料:基本农田划定的相关文字资料。 (4)其他土地管理相关资料

建设项目依法占用基本农由的用地审批资料及基本农田补划资料;农用地分等定级资料;涉及基本农田的生态退耕及灾毁资料;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相关资料。

2.分析与核实

(1)按照“由下至上”的原则分解指标、确定指标为确保基本农田指标下达的合理性、科学性,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报部备案成果,分别以村、乡镇为单位,逐级汇总耕地面积作为分解下达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依据;以上一级规划下达的县级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为准,逐级分解各乡镇、村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2)按照“由上到下’,的原则形成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 以二调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根据各乡镇的基本农田保护

5 指标,结合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确定的边界,编制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以二调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根据各村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结合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确定的边界,逐地块(图斑)落实基本农田,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作为外业调查工作底图。

(3)外业调查核实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确定拟调出、调入的地块,并到实地勘察,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核实拟调出、调入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臵、数量、地类、质量等级等现状信息并以基本农田图斑为工作单元,开展外业调查,落实保护责任。

3.划定方案的编制与论证

(1)划定方案的编制

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包括: a)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包括:划定方案文本及说明;拟划定的地块清单„含地块坐落、片(块)编号、地类、面积、质量评价信息等); 涉及划定的相关图件;划定前、后的基本农田汇总表等。

b)相关附件

包括:划定地块的实地勘验报告;专家论证意见;相关部门意见;县、乡级土地利甩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审批资料与有关成果;跨市、县(区)补划基本农田的,

6 应提供调出、调入双方签订的相关协议;其他必要附件等。

(2)划定方案论证

对基本农田划定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征求村民意见,取得相关权益人同意,做好与相关方面的协调。经反复协调仍有异议的,应提交县级人民政府审。

(二)划定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县级农业部门依照经审批通过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案,根据划定的技术方法与技术要求开展划定工作,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及时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建立、更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基本农田相关资料,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

(三)划定成果的验收与上报

1.验收方式

基本农田划定验收采取内业审核与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经批准的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对划入地块进行对比分析并实地核实。

2.验收程序

(1)县级自验、市级初验

基本农田划定验收按照县级自验、市级初验、省级验收,自下而上的程序进行。县级对划定成果进行全面自验后向市级提出验收申请。市级组织对基本农田一划定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初验,按照每个县(市、区)不低于新划入基本农田总面积50%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核实

7 检查符合要求的,市级向省级提出验收申请,按照不低于新划入基本农田总面积15%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核查。

(2)省级验收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验收。

(3)国土资源部复核

基本农田划定成采经省级审核后,由省统一将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成果上报国土资源部复核。复核的重点内容是,以县为单位具体核实是否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图件,划定地类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做到图数地一致等。必要时,国土资源部将会同农业部组织开展实地抽查,对复核、抽查中发现问题的,及时反馈给有关省(区、市),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部门负责督促整改。

(4)省级确认

经国土资部复核认定各项成果符合要求且经省审核通过的,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核发验收确认函。基本农田图表册、数据库、标志牌等其他成果不规范的,要求整改完善后再核发验收确认函。在验收过程中发现基本农田数量未达到保护任务、质量与上一轮划定基本农田比,明显降低、划定基本农田地类不符合要求的,认定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验收不合格,责成有关县(市、区)整改纠正后重新申报验收。

3.成果报备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验收确认后,各地应将基本农田保护信

8 息逐级备案,实现乡、县、市、省、国家五级备案。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备案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包括电子信息和纸质资料信息。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信息备案到省;数据库等电子信息、备案到国土资源部,同时抄送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具体报备方式和要求依据省国土主管部门通知。

在乡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四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工作。报备到国土资源部的信息,由省级审核汇总后统一上报。

四、技术要求

(一)调整划定要求

1.调出要求

(1)应调出的基本农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规划期内已列入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项目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河)的基本农田。

(2)可调出的基本农田

现状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可以调出。但现状基本农田中,1999年以前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994年)、地方性法规及相关技术规定划为基本农田的优质园地、高产人工草地、精养鱼塘等,以及

9 1999年以后,因农业结构调整原因(生态退耕除外)由耕地变为园地、林地(母本园、苗圃)、设施农业生产用地、草地和坑塘水面,且耕作层夫被破坏的可调整地类可继续作为基本农田予以保护。

低等别、质量较差、坡度大于25度、严重沙化不宜农作以及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基本农田;因自然灾今生产建设活动造成严重损毁、污染的难以恢复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零星破碎、区位偏僻、不易管理的基本农田可以调出。

2.调入要求

新调入基本农田的土地现状应为耕地并满足以下要求: (1)应当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措施的耕地,正在改造或已列入改造规划的中、低产田;蔬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2)优先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一水威水浇地等高等别耕琢集中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等。

(3)禁止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地多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规划期内预期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和水域、预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建设用地、预期调整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等;规划期内已列入生态保护与建

10 设实施项目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河)的耕地。

(二)基本农田片(块)边界确定

依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分区布局,确定基本农田片(块)边界。其边界尽可能利用明显的线状地物或河川、山脊、林带等自然、人工地物界线,兼顾行政、权属界线。

(三)基本农田编号

基本农田按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和基本农田图斑进行编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为“12位行政村代码+4位保护片(块)号”组成,基本农田图斑编号为“16位保护片(块)编号+4位基本农田图斑号组成。

(四)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落实

将调整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甲保护责任书,填写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基本农田的范围、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以行政村为单位包括下列内容:村组、四至范围、基本农田责任面积、所在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质量等级、保护责任起始时间等,并加盖村公章,保护责任面积汇总数应等于该行政村基本农田面积汇总数。

(五)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设立

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界桩。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臵、面积、保护责任人、保护片(块)号、保护起始日期、相关政策

11 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标志牌的设臵和监督工作;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标识和标志牌的设立和维护。

基本农田发生变动的地块,应及时设立或更新标志牌。

(六)基本农田增划

基本农田的增划以县为单位进行,增划的基本农田应满足基本农田的划定要求,纳入基本农田统一管理。

(七)图件编制

1.编制内容

基本农田图件包括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

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是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臵与编码,加注基本农由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的信息。

2.编制方法和要求

(1)编制方法

利用GIS技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中,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边界、加注编号、经图面整饰,直接生成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分布图。

(2)编制要求

a)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比例尺应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形成的基本比例尺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乡

12 级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相一致。

b)基本农田图斑边界坐标串应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坐标串一致,破图斑的情况除外。

c)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用红色实线表示,并加注保护片(块)编号。

d)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注记形式为JA,J表示基本农田, A表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

e)基本农田图件中,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占用地块、基本农田补划地块应分别赋色。

f)图廓内外整饰要素包括:图名、图幅号、指北针、比例尺、图例、数学基础、编制时间、编制单位等。

g)标准分幅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名标注“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图幅号” (“图幅号”注在下面);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名标注“x x乡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名标注: “xx县基本农田分布图”。

h)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幅右下角注明数学基础、编制时间,图幅左下角注明编制单位;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幅右下角注明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

(八)数据库建设

1.基本内容

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要素与基本农田专题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 1016-2007)的

13 规范要求,基本农田专题要素采用《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TD/T1019-2009 )的规范要求。

2.属性表结构

基本农田数据库属性表结构见《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 T 1019一2009)。

(九)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1.统计汇总

(1)面积统计

在完成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对基本农田的面积、地类等信息进行统计。

(2)逐级汇总

基本农田面积按村级——乡级——县级自下而上逐级进行汇总。

2.表册编制

编制县、乡、村三级基本农田统计汇总表,并加盖各级人民政府公章。

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台帐、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一览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汇总表等表格依规范要求编制。

(十)成果内容及要求

1.成果内容

(1)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成果 a)基本农田数据库。

14 b)基本农田表册:基本农田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基本农田变化台帐、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台帐、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一览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汇总表等。

c)基本农田保护图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镇)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d)文字成果: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相关文字资料等。

e)其他成果: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基本农田标志等。

2.成果要求

a)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依法、合规,遵循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原则。

b)采用的资料真实、合法、实时。 c)成果规范、齐全。

d)基本农田数据库中,内容完整;各类要素弄全;属性结构正确二拓扑关系正确。

e)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比例尺选取符合要求,图内外要素齐全,图面清晰可读;图外整饰完整、规范。

f)各类表格、台帐齐全,编制符合规范;各类表格、台帐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应大于或等于上级规划下达的保护任务,规划期内增划基本农田核减数不得突破增划基本农田的总量。

g)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保护责任一

15 览表齐全,依照规范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

h)涉及调整划定、占用补划基本农由的地块均应进行实地核实。

五、工作安排

(一)准备工作阶段

2011年2月一2011年4月底。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农业部门组织实施。县级人民政府要成立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设立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2.编制实施方案

各县(市、区)在3月底前编制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统一时间安排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组织领导机构和职责分工。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和保障措施。实施方案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按照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权限报批。

3.技术培训

依据《四川省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于4月中旬统一组织参加省对各县(市、区)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二)划定实施阶段

2011年5月一2011年6月底。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6 1.内业上图建库

各县(市、区)在二调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基础上,根据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2.外业调查核实

按照《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要求,实地调查补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信息、基本农田土地质量信息和承包经营信息等。

3.成果整理汇总

按照相关要求和技术标准,对各种成果进行整理、汇总。

(三)落实永久保护措施阶段

2011年7月一2011年9月底。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牌和标示;

2.集中连片程度较高的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设立界桩; 3.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台帐; 4.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

(四)成果验收阶段

2011年10月-2011年12月底。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各县(市、区)在IO月底前完成自验,各市(州)11月中旬前完成市级验收,各市(州)11月底前统一将各县(市、区)划定成果报请省级验收。省级验收在12月底完成,12月底前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报国土资源部复核。

(五)国土资源部复核、省级确认阶段

通过国土资源部复核的,由省国土资源厅核发验收确认函。

17

(六)成果报备阶段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验收确认后,各地应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各地应在乡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四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县永久基一本农田划定工作。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县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县农业局配合实施并参与验收确认等。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联合成立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国土资源局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分管领导担任,成员为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相关股室及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名单见附件1)。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股。成员为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相关股室及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工作小组,包括督导组、技术组、联络组等(名单见附件2)。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时间紧,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各级人民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领导机构。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同级农业部门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编制《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方案》;各级农业部门要提供基本农田质量数据,负责建设基本农田质量数据

18 库;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农业局,加强对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管理、指导。

(三)落实工作经费

工作经费由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部门向统计财政部门申请解决。

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也是各级人民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迅速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技术指导和督办

县国土资源局将会同县农业局加强技术指导,加大工作推进督办力度。自2011年3月起,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每季度末向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提交工作进度情况报告。

(五)严格考核奖惩

国土资源部已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纳入今年省级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我县(市、区)也将该项工作纳入今年县(市、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划定成果被国土资源部认定为验收不合格的,责成整改纠正,并通报,取消评优资格;未按时完成划定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不合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划定成果为优秀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9

第四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一、主要工作任务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将划定的基本农田对照数据库,逐图斑落实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信息和编号。

(二)健全相关档案资料

划定的基本农田对照数据库,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等4张图;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等3张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应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

(三)设立统一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按照《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四)落实保护责任

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签订和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图层,采用《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二、工作步骤

(一)资料收集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1)、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

(2)、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有关成果和审批资料

2、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变更调查资料

(1)、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报部备案)

(2)、2010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

3已有基本农田保护资料

(1)、图件资料: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

(2)、表册资料: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台账等表册;

(3)、数据库资料:基本农田数据库;

(4)、文字资料: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文字资料。

4农用地分等资料

(1)、农用地分等成果图件、数据库及相关技术报告。

5其他土地管理相关资料

(1)、建设项目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用地审批资料;

(2)、涉及基本农田的生态退耕及灾毁资料;

(3)、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相关资料。

(二)资料分析与处理

1、分解、确定乡镇、村指标

依据市级下达基本农田指标,结合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分解确定各乡镇、村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2、制作基本农田保护图

采用二调现状图为工作底图,根据各乡镇、村的基本农田指标,同时结合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边界,将基本农田指标落实到图斑,形成基本农田图。

3、外业调查核实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确定调入、跳出的地块,并到实地勘察,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核实调入、调出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地类、质量等级,落实保护责任。

(三)规划方案的编制与论证

第五篇:MapGIS 基本农田管理方案

概述

MapGIS K9基本农田管理系统是根据《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和《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 1019-2009)》的要求,按照国家最新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法规的要求,开发的面向基本农田建库、监管的专业软件产品。同时,MapGIS K9基本农田管理系统也是MapGIS K9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业务组成插件,与MapGIS K9各级数据中心、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功能的无缝集成与数据共享。

MapGIS K9基本农田管理系统以“管护网络化、手段信息化、监督社会化、资料规范化”的基本农田保护方针为指导,以基本农田精细化为目标,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数据库为基础,以基本农田建库和监管业务为核心,使基本农田建库和管理工作彻底摆脱原有的手工制图作业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基本农田建库和监管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包括基本农田建库和基本农田监管两个子系统。

该系统涵盖了基本农田管理中从建库到成果管理的各项任务,实现基本农田空间图形、属性信息和管护信息的统一管理。建立了基本农田信息调整补划更新机制,巡查上报机制,与耕地保护项目审批业务紧密切合,实现了图、表、项目、实地情况相一致的动态管理,为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政府基本农田保护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总体架构

MapGIS K9基本农田管理系统采用VC++、.net技术开发,使用C/S和B/S相结合的技术架构,为基本农田永久划定及管理提供专业、灵活的解决方案。

MapGIS K9基本农田管理系统以数据为核心,在MapGIS K9基础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多源数据采集、处理、显示、管理、分析、维护的核心功能仓库;采用MapGIS IGSS共享服务平台(MapGIS IGSS)的框架和“即需即取,即插即用”的服务体制,为国土共享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构建MapGIS K9国土数据中心集成开发平台,自定义搭建可视化的数据组织、视图加载、界面设计、后台更新维护;在应用层,通过MapGIS K9县级基本农田建库系统、监管系统和MapGIS K9省市级基本农田管理平台提供应用服务,与用户进行交互。

图1 MapGIS K9基本农田管理系统构架图

图2 MapGIS K9县级基本农田管理系统功能

图3 MapGIS K9省市级基本农田管理平台功能

技术特色

● 采用分布式跨平台的多层多级体系结构,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 ● 具有面向地理实体的空间数据模型,可描述任意几何复杂度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完全表达空间、非空间、实体的空间共生性、多重性等关系;

● 具备海量空间数据存储与管理能力,矢量、栅格、影像、三维四位一体的海量数据存储,高效的空间索引;

● 采用版本与增量相结合的时空数据管理模型,“元组级基态+增量修正法”的实施方案,可实现单个实体的时态演变;

● 基于网络拓扑数据模型的工作流管理与控制引擎,实现业务的灵活调整和定制,解决GIS和OA的无缝集成;

● 提供基于SOAP和XML的空间信息应用服务,遵循OpenGIS规范,支持WMS、WFS、WCS、GML3,支持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支持各种智能移动终端;

● 可视化搭建式二次开发,方便业务功能扩展和定制。 功能特色

● 遵循行业标准规范,兼容性高

本系统在数据库和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中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及相关行业标准,数据库结构遵循国标,使得系统具有高度兼容性和规范化;系统基于数据中心集成开发平台搭建开发,具有灵活的用户自定义功能,用户可以在标准配置的基础上,自由定制菜单界面和功能插件。

● 灵活便捷的模版管理

系统提供灵活的模板管理功能,系统初始根据最新的基本农田相关要求内置常用模板,包括数据字典、统计报表、数据转换模型、符号库与制图模板、表单打印模板、保护责任书保护责任卡模板。在实际需求调整后,用户可以根据应用的特殊性对相关模板自定义修改,并与其他用户共享。

● 科学的基本农田建库流程设计

建库模块流程的设计遵循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及规范要求,参考了大量基本农田建库成果与学术资料,结合众多省市实际经验,经过多年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经验总结出的各类基本农田管理业务流程,在提高建库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业务办理的规范化程度。

● 省、市、县基本农田综合监管

结合各级国土主管部门基本农田管理业务,在“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理念和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统一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出BS与CS相结合的县级基本农田监管模型和省、市级基本农田监管模型,实现了不同行政级别、不同比例尺、不同特征数据的融合,实现了空间与属性数据一体化管理以及时空数据的管理,实现了各级系统的数据交互和共享应用。通过统一平台框架实现了与国土资源管理的其他空间数据无缝集成,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管理、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违法用地监察等其他业务管理系统提供基本农田数据和分析功能支持。

基本农田建库系统

基本农田建库系统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图形、属性建库工具和数据检查功能,能帮助用户快速建立信息齐全、图属无误的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同时提供基本农田各类数据的统计汇总功能,满足建库单位上报成果进行检核的要求。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利用现有的二次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系统可以直接接收VCT、MDB、MapGIS 67等格式的二次调查和规划数据,提取其中的基础地理、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图斑等信息,形成初步的基本农田数据库。软件与其他土地调查延伸系统,如二次土地调查系统、土地利用规划系统良好衔

接,能够直接接收二调和规划数据成果,结合数据转换、整理、检查等工具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保护责任等属性信息和界桩、保护牌以及档案资料的批量入库功能,辅助用户快速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并输出国家要求的统计表格、图件和保护责任书、责任卡等,最终形成基本农田数据库,自检并输出汇交成果。

图4基本农田数据处理流程系统功能

■基本农田数据采集

由土地利用专题数据或规划基本农田数据提取基本农田图斑,在基本农田图斑基础上生成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界线等图层。也可通过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成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基本农田保护界线等图层。界桩、保护牌可以由外部采集的坐标文本信息生成点文件得到。

图5 基本农田数据生产工具

■基本农田属性批量赋值

强大的批处理功能,可对基本农田图斑、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基本农田保护区、界桩、保护牌、基本农田质量变化、基本农田数量变化等图层进行批量处理和属性赋值。

图6 基本农田批处理工具

■基本农田质量等级处理

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耕地地力信息等材料,可一键计算出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操作方便快捷,结果科学准确。

图7 基本农田质量信息处理图

■档案图片资料建库

对基本农田相关扫描资料和图片进行管理,具有快速、准确查询的功能。档案扫描资料包括:界桩图片、标志牌图片、责任人身份证复印件等信息。用户可以将实地拍摄图片批量上载入库,可根据座落位置、编号等信息实现查询和调阅。

■基本农田信息录入

基本农田的责任信息、质量信息、利用信息录入到EXCEL表中之后,可以批量的导入到数据库,并对录入信息的合理性及正确性进行检查。也可以根据编号或者其他条件将单个基本农田的责任信息、质量信息、利用信息等录入到数据库中。

图8 基本农田责任、质量、利用信息录入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责任卡的制作

自定义报表设计器提供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保护责任卡的模板编辑、配置功能,能根据各地用户实际需求定制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责任卡的输出形式。

图9 自定义样式打印保护责任书、卡

■数据检查

根据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定制检查程序,检查基本农田数据库的布局合理性、空间拓扑、属性规范性、逻辑一致性。检查结果存放在用户历史中,可以交互定位到图元,数十种方便、快捷的自动化工具帮助用户快速修改错误。

图10 数据库检查模块

■数据库成果汇交

县级基本农田数据库成果自检通过后,即可按照汇交要求汇交。系统可以提供VCT、MDB等常见格式的矢量数据库成果输出,元数据的输出,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输出,以及相关统计报表成果的汇交。

图11 基本农田成果管理

基本农田监管系统

基本农田监管系统可以在省、市、县三级部署。结合各级政府对基本农田管理职能的不同,省、市、县三级基本农田监管系统在功能设计上各有侧重,更贴近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县级基本农田监管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基本农田信息管理、调整补划管理、基本农田巡查管理、图属查询分析、数据统计汇总、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保护责任书的打印输出、变化信息统计等功能,并配备了可选的WEB模块进行网络地图发布等其他应用。

省市级基本农田监管系统提供了多级行政区划、多比例尺、多专题、多年度数据的综合管理框架,提供了县级基本农田检查入库管理、分布式数据库维护、跨区域裁剪分析、省市数据汇总等功能,在数据应用上更加丰富了异构数据互操作、三维管理视图、多级数据交换更新、数据共享发布等应用服务。

■县级基本农田信息查询管理

通过基本农田图斑编号与关系数据库的对应关系,查询出图斑编号相应的信息,并实现基本农田责任信息、质量信息、利用信息的浏览。随时调阅查询界桩、保护牌等图片和属性信息。

图12 基本农田责任信息查询

■县级基本农田巡查管理

可实现对外业巡查人员、巡查信息、巡查结果进行管理和查询,极大方便了外业巡查信息的管理。

■县级基本农田调整与补划

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可支持手动调整基本农田图形或给定条件完成智能补划。支持同时导入多个外部项目坐标信息,批量进行调整补划。预留调整补划项目与各类建设用地项目、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关联接口,可以与电子政务的日常审批衔接。

图13 基本农田调整补划

■项目占地分析决策支持

借助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能够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专题进行多边形裁剪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根据项目范围线或坐标信息,快速

分析出项目范围内占用各类用地及基本农田情况,输出统计表格及项目图形信息。

图14 占地空间分析菜单及项目占地情况统计表

■变化历史查询和报表输出

每年对调整和补划的基本农田进行增量汇总,输出相关报表:如年度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一览表、基本农田划定平衡表、年度基本农田占用(减少)汇总表、年度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台账。

■县级基本农田数据库成果管理

统一管理基本农田表格、图件、保护责任书、责任卡等成果,实时批量打印输出。

■省市级基本农田数据转换模块

省市级专用的数据转换模块能实现各类GIS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的相互转换。转换过程可以定制字段映射关系,方便用户进行数据整理,同时记录转换过程日志,方便海量数据实现自动批量转换。

■省市级基本农田数据入库模块

利用入库前检查工具对县级上报成果进行全面检查,再将县级基本农田数据成果批量上载入库,在入库的同时自动处理图形带号、依据模版整理文件命名,分离点、线、注记文件,处理图形显示参数等,并记录详实的入库日志。

图15 省市级基本农田数据入库模块

■省市级基本农田数据发布

不同行政区划、年度的基本农田数据共享发布在网络地图上,方便用户随时调阅指定地图,快速进行浏览查询。矢量栅格数据叠加显示、透明显示,基本农田的分布情况一目了然。用户使用缩略图、地名快速定位、任意放大缩小图形、查询属性信息、量算距离和面积、自定义范围分析土地利用分类和基本农田的状况。

图16 基本农田分布查询

图17自定义范围基本农田情况统计分析

■基本农田数据的共享和应用

与一张图系统衔接,利用IGServer在网络上共享调用发布基本农田数据,实现业务审批时与图形的联动浏览、查询。分析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项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遥感影像等多专题统计数据,实现多视图数据对比浏览。

图18 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占地分析

图19 多年度多专题数据对比浏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本工作总结格式要求下一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