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民族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焕发生机

2022-09-13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 就产生了歌舞和歌曲。迄今为止出土的文物中, 具有代表性的就有新石器时代 (约一万年至四千年前) 的乐器陶埙和能准确吹奏出五声音阶的河南省舞阳贾湖出土的有9000多年历史的骨笛。中国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是几千年来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

中国民族音乐曾以其辉煌的成就给世界许多国家 (尤其是周边各国, 如朝鲜、日本等) 以重要的影响。但随着西方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民族音乐陷入了尴尬的处境:实际生活中到处充斥着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儿童器乐考级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的报考比例空前悬殊;年轻人普遍不会欣赏民族音乐, 缺乏基础的民族音乐常识, 有些人不能正确区分古筝和古琴, 琵琶和阮;还有一些人, 甚至在音乐价值取向和感情上, 重西轻中, 甚至于以西否中, 认为民族音乐落后, 无继承发展和存在的价值, 把我国的民族音乐放到了从属、甚至淘汰的位置。

造成现在中国民族音乐地位岌岌可危实际上在某些方面也是有章可循的。戊戌变法后中国近百年的学校教育环境中, 所遵循的主要是欧洲音乐理论体系。虽然西方音乐教育理念的引进和推广确实对我国的音乐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在中西两种音乐文化并存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民族音乐的保护和发扬, 中国民族音乐缺乏强有力的发掘和传承。著名民族音乐理论家樊祖荫先生呼吁:“中国的民歌文化财富流失严重, 抢救民歌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如何把我国丰厚的民族音乐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 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要保护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 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最佳渠道。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表明过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为使下一代接受“美育”熏陶, 端正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 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特别学前音乐教育更应承担重大的责任。

放眼目前作为启蒙教育阶段的幼儿园。孩子们爱唱“老鼠爱大米”, “两只蝴蝶”, 很少或不会唱民歌、童谣。教师音乐培训也热衷于参加内容基本上是学习奥尔夫、柯达伊、铃木等西方的音乐教学法, 很少或几乎没有中国民族音乐内容的培训学习。

笔者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和幼儿心理生理特征等特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1 拓展幼儿教师的民族音乐知识素养

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母语文化”理应让孩子从小就开始了解和学习。但目前, 幼儿园不能很好地将中国民族音乐融入音乐教学活动最突出的问题, 是教师普遍缺乏民族音乐知识和综合素质。只有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了良好的音乐综合能力, 掌握相应的民族音乐知识。才能够对民族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理解。继而通过律动、儿歌表演唱、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等内容, 以游戏为载体向幼儿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感染音乐中的幼儿, 帮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提示下逐步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水平。建议在实践中, 除教师通过自学民族乐器、戏曲等方式了解熟悉民族音乐知识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举办幼儿园民族音乐基础知识的培训, 民间音乐的采风学习, 开展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研讨等各种活动, 多形式多方面拓展中国民族音乐知识学习, 提高教师的全面音乐素养。

2 以歌唱、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和韵律活动为主要教育内容, 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歌唱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形式大致可分为独唱、齐唱、接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歌表演等, 教师要以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方法、发声方法引导幼儿, 通过变换演唱形式来增进幼儿练习歌曲的兴趣。使幼儿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陶冶幼儿的情操, 启迪幼儿的心智。

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以欣赏乐曲——自由探索——感受体验——创造表现为线索链, 可以发展幼儿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 丰富幼儿欣赏音乐的经验, 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打击乐器演奏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之一, 开展集体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可以发展学生听辨节奏和音色的能力, 发展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熟练地协调技能。例如:《小看戏》是一首东北民歌, 乐曲主要由唢呐、二胡和扬琴三种民族乐器演奏, 其欢快, 热闹的曲调, 能引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在倾听和自由探索中让其尝试区分出不同乐器能演奏出不同的音色, 培养幼儿对民族乐器的兴趣;继而通过感受和创作表现, 让幼儿体验乐曲的情绪, 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同时, 初步体验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

韵律主要体现在节奏朗诵、律动、舞蹈三方面内容。身体节奏活动可以先用图示法在前;再让幼儿画、贴图示, 参与设计, 发动其互相讨论, 促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教师以音乐游戏的形式, 听、看、辨、唱、编、演、做等教学手段来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使民族音乐在幼儿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 教学形式、内容和选材应考虑到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可接纳性

幼儿园音乐活动重在关注幼儿的内心和情感, 而不是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首先, 在选择民族音乐内容方面应尽量多选择音乐教学中的表演唱、律动、打击乐器演奏、音乐游戏等内容和组织形式。这样教师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更能够上手, 便于组织。其次, 在选材方面在幼儿接触民族音乐的初期, 可以选用幼儿能够全面参与的简单的民族乐器演奏, 民谣演唱和节奏。原则上音域不宜太宽、节奏节拍比较简单、速度适中、旋律比较平稳、结构比较短小工整的作品。待幼儿具有较好的音乐能力外, 还可以选择幼儿所不能够表演、演唱的作品例如《梁祝》等作为欣赏, 即开拓了艺术视野, 又能培育多元音乐文化意识。最后, 不同音乐种类和体裁的音乐形式也可被幼儿所了解和欣赏, 例如:民歌 (例如: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例如:京剧、川剧、湖南花鼓戏、昆剧、黄梅戏) 、民族乐器 (吹管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 。总之, 幼教工作者在选择音乐作品时一定要慎重、仔细分析, 并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4.加强宣传, 将民族音乐普及到家庭中, 让家长也积极参与到民族音乐的推广。

缺乏大环境的支撑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这一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幼儿园音乐活动教育最好的的延续。幼儿园可以通过家访日和民族音乐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民族音乐;设计新颖的亲子互动游戏让孩子和家长积极参与, 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发动家长与我们一起收集民间音乐和歌谣, 带动更多的人感受音乐的美, 积极推广中国民族音乐。

现阶段, 有不少幼教工作者逐渐意识到了中国民族音乐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通过着力推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 积极努力发掘本土民俗音乐和戏曲等丰富幼儿的民族音乐知识, 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民族音乐在学前儿童阶段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希望通过我幼教工作者们的持续努力让中国民族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焕发生机, 让祖国未来的主人们继续发扬传承好中国民族音乐这一优秀的艺术奇葩。

摘要:目前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最佳渠道, 通过幼儿园音乐活动这一途径能使孩子从小就了解和学习中国民族音乐, 培养孩子做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者。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幼儿园音乐活动

参考文献

[1] 夏野.中国音乐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 肖常纬等.中国民族音乐概述[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 许卓雅.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音乐教育资源[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 郭亦勤, 等.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专业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初探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