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审计内容方法初探论文

2022-04-1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效益审计内容方法初探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为进一步量化外汇管理各项工作考评,提升外汇管理的工作成效,本文从基层外汇局基本职能出发,探索性地构建了外汇管理效益审计指标体系,并针对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续完善建议。

效益审计内容方法初探论文 篇1:

医院绩效管理初探

【摘要】 经济效益审计,是对单位经济业务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与分析的过程。它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价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有关方面的经济责任,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变管理,提高效益。本文即就对医院绩效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 医院 绩效管理 初探

一、前言

医院作为非盈利的事业单位,一般都是差额预算拨款,但财政部门对其拨款往往是杯水车薪,入不敷出。大多数医院的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都比较高,以药养医是药品费用上涨的根源之一,也是造成患者看病贵、引起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国家在2009年新的医疗改革方案意见稿中,拟对公立医院加大投入,并逐步实行医药分家,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医院收入的组成部分。

目前,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营收入的50%以上要依赖药品收入来实现。新医改实行后,作为一家建院早、底子薄、人员负荷沉重、地缘狭窄、医疗技术力量不占优势的老医院,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作为医院的内审机构,如何转变观念,从促进医院经营管理的角度,研究和思考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达到在审计重点上向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的方向转变,在审计时限上向事前、事中审计为主的方向上发展的要求,在医院经营与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二、正确理解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按病人的需求拓展医疗服务项目,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关注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疗机构市场地位的形成,在医院内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有着积极地意义和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经济效益审计可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资产所有者——国家的利益:通过分析医疗资源的投入效益,可以改善投入结构、提高效益水平,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果。其次,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促进医院找漏洞、挖潜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进医疗流程,变革经营方式,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增强竞争能力:通过分析经营效益水平及影响因素,为经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

医院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水平的好坏,既有社会环境等的客观原因。也有经营管理方面的主观原因,只有通过客观的绩效核算和分析,才能找出影响医院经济效益的根本症结所在,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医院改进管理,提高效益。

三、医院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条件

过去,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一般局限于财务审计、物资管理、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审计和基建审计等方面,职能单一,方法比较简单,局限于事后查账的审计方式(基建审计中的跟踪审计除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医院内部审计起到了财务监督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审计工作节约开支的功能。但如何转变职能,拓展审计工作领域和范围,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工作改善医院经营管理、协助医院提高经营效益的职能,则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单位领导切实重视内审工作,真正认识到内审工作是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标,帮助领导决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二是内审机构和人员的工作要切实有为,其工作思路要贴近医院中心工作,贴近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目标,使领导真正感受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是医院实现总体目标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才能实现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向经济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方向发展的目标。

四、以科室绩效核算为基础进行医院经济效益审计

2000年9月,医院领导班子决定把原改革办与审计科合并,成立了审计经管科,此举恰好为内部审计工作介入医院经营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操作平台。

审计经管科一共三名工作人员,要求在一个月内拿出医院经济核算的试行方案,且成败在此一举。遵循审计工作的原则,医院首先进行大量的基础调查工作,广泛接触临床科室,充分了解医院经营的现实状况,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打下基础。通过调查发现,医院没有任何成本核算基础,所有临床科室仅本科室人员费用都难以负担,更难以进行其他费用的分摊。经过对调查情况的汇总和分析,当务之急是恢复职工对医院的信心,让大家看到希望。院领导提出的重奖励、轻扣罚;重临床科室、轻职能科室的考核分配原则,有利于重聚医院职工的凝聚力,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稳妥起见,首先选择有一定代表性、收入情况相对比较好的三个临床科室和急症科进行经济考核试点。由于收不抵支,核定考核科室仅负担医疗消耗支出及本科室人员支出的60%,其收支结余的60%用于科室发放奖金,且试行期间只奖不扣。

经过四个月的试行,2000年底,四个科室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最高增收科室比试行前增幅达到270%;职工近十几年第一次拿到了奖金,对医院其他科室的示范作用也有所体现。部分有一定潜力的科室跃跃欲试;但大多数科室仍有非常大的疑虑,普遍担心扣工资,而且长期养成的懒惰畏难心理一时难以消除,怕担风险,不愿意做开拓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努力。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2001年以与科室签订考核协议的形式,将绩效考核试点扩大到全院绝大多数临床和门诊科室。前半年仍然实行只奖不扣、负担人员成本60%的原则,下半年则实行高奖励底扣罚政策,收支结余为正提取利润额的60%发放奖金,结余为负实行低扣罚政策,职能科室按照临床科室盈亏额的40%计算人均奖扣,因当时全院经营收不抵支,故考核初期职能科室多数月份以扣罚为主,以示与临床科室同进退的决心,极大的维护和稳定了医护人员工作心态。通过逐步给科室加压。迫使临床科室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接诊能力,进而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

经过一年多经济考核的试行,医院门诊量达到八万多人次,日均230人次,住院病人总数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由于临床科室业务量的提高,对医疗环境及医疗设施的改善提出了比较迫切的要求。2002年医院对病房楼进行装修改造,更新设施,随后又购进B超、CT等大型医疗设备,医院经营由此走出低谷,开始出现渐进性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业务发展的需要,不断修正绩效考核方案,充实和完善绩效考核元素。经过近九年的不懈努力,从收入的分割到分摊,从科室综合成本的确定到收入的再分配,从单纯的经济核算到逐步纳入工作量化指标、医疗质量考核体系,从收入增长指标到药品占收入比例控制、从以科室为单位核算到临床科室按照专业小组再到医生个人绩效三级考核评价系统,我们的绩效考核对各科室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经济考核评价系统,随着整个考核体系的不断调整和完修订,医院的经济状况也在不断的改善,营业收入以每年两位数的比例增长,日住院病人数也由核算前三、四十名发展到现在的一百五十名以上,经营性收入的总增长超过300%。虽然这些数字与市级其他医院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但纵向比较医院的发展历史,变化是可喜的。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在相当程度上保障了医院经济目标的实现。

五、在绩效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由于密切而广泛地与临床科室进行接触,能够掌握大量医院经济及医疗业务发展的一手资料,有利于较全面的发现和系统地分析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病,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院领导决策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并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利用调整考核方案的有利条件,及时有效地规范和修正医疗经营中的不当行为。

实行绩效核算后,由于我们实施方案中规定药品收入仅以及收入的5%记入科室收入,使核算后的药品占总收入比从核算前的65.98%,直降到50.82%。较好地控制了药品收入的持高不下现象。2003年,由于各科室收入的增长,核算压力减轻,药品收入占比例又有所抬头。于是,医院及时运用药品比例控制指标,调控各科室奖金的兑现比例,使全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持续下降,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002年底,医院在核算过程中发现,临床科室为增加本科室业务收入,出现不分专业特点抢收病人的苗头。虽然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可嘉,但如此发展,不但造成医院医疗行为不规范,致使患者难以得到切时有效的专业诊疗,也与医院领导致力细化医疗专业、提高医疗专业水平的初衷相违背。为此,在院领导支持下,我们配合医务科的管理,与临床科室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在2003年绩效考核方案中,对临床科室按照专业小组分别进行考核,当年与上年相比,内科纯收入增长达到77%,外科增收31%。

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投资效益审计中,医院注意到血液透析、彩超设备等使用效率很高,市场需求比较大,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在医院投资论证会议上,提出增加投资血液透析设备。对影像科提出增加一台黑白B超用于查体项目的申请,经过审计分析认为,原彩色B超设备已超过5年,进入设备维修高发期,一旦停摆将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行为的进行。而黑白超已属淘汰设备,无太多市场空间,故建议新购一台彩超,原彩超设备可兼顾查体业务。院领导采纳了审计建议。新彩超投入运行后,不仅其收入几近翻番,而且经过人员培训,又增加了心脏彩超等业务,使医院影像诊断业务有了较大的扩展和提高。

六、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局限与思考

首先,实行全面成本核算,努力降低成本,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减轻患者负担是医院的最终发展方向。目前,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医院尚不具备全成本核算的基础,成本核算缺乏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主观因素影响。随着医院医疗业务的发展和医疗规模的扩大,需要不断进行绩效考核指标的调整和完善,以逐步实行全面成本核算,努力降低和控制医疗成本,节约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其次,医院目前的绩效考核从制定方案到实施考核兑现皆由审计经管科独立完成,优点是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医院经营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分析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缺陷是整个考核系统的运行均依赖于审计、核算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自律,缺乏有效地监督层次。再次,由于核算、考核任务过于繁重,在科室人员有限的情况下,难于兼顾完成财务监督等传统的审计任务,致使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失偏颇。需探讨在完善医院经济审计的过程中,如何将财务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推进实施全面性的综合效益审计,以达到全方位地实施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的目标。

我国的内部审计进入21世纪后,要求总体上由财务收支审计转向以效益审计、管理审计为主的新的发展阶段。内部审计要体现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必须尽快从传统的查错防弊为目的的财务收支审计观念向促进管理,提高效益为目的的效益审计、管理审计观念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华才、张丽君、柴军英:医院信息化与卫生信息立法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3).

[2] 于光梅: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策略[J].会计之友,2010(7).

[3] 梁璐璐、梁红漫:企业应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3).

[4] 张玉:中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比较[J].会计之友,2010(2).

作者:王海光

效益审计内容方法初探论文 篇2:

对构建基层外汇局效益审计指标体系的思考

【摘要】为进一步量化外汇管理各项工作考评,提升外汇管理的工作成效,本文从基层外汇局基本职能出发,探索性地构建了外汇管理效益审计指标体系,并针对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续完善建议。

【关键词】外汇管理 效益审计 指标体系

一、效益审计的定义

根据《世界审计组织效益审计指南》,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人员衡量和评价被审计活动的经济性(economic)、效率性(effective)、效果性(efficient)的合理的、可达到的业绩标准,因此又被称为“3E审计”。根据审计目标和内容,效益审计又可区分为经济效益审计和管理效益审计,按照世界审计组织的定义,管理效益审计是对政府事业、项目、组织高效率、有成果地开展运作的程度进行独立的评价或检查,这种评价或检查需要对经济性进行考虑。据此,不难看出管理效益审计评估的是公共管理和服务部门的职责履行状况,对促进相关部门加强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外汇局作为公共行政和服务部门适用于管理效益审计。

二、外汇局开展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提出了“五个转变”的工作思路,转变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外汇局监管和服务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外汇管理服务于涉外经济的作用。尽管当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各分支局都制定了各自的业务考核和内控管理评价体系,但各业务评价体系之间缺乏内在的关联性和统一性,同时不少考核指标都是定性指标,缺乏对具体业务量化考核,不利于同级外汇局之间的工作成效比较。为改进外管工作考核方式,提升外管工作成效,有必要将效益审计引入外汇管理工作评价体系。当前,外汇局开展效益审计的主要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外汇局节省行政运行成本

效益审计考核被审计活动的经济性,即被审计活动要在实现既定目标的前提下,力求成本最小化。这就要求外汇局在开展外汇监管和提供外汇服务的过程中,要科学实施成本管理,在履行好外汇管理职责的同时,充分考虑各项活动的经济性,严格控制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支出,不盲目开展成效低、投入大的工作项目,促进外汇局不断压缩行政运行成本。

(二)有利于促进外汇局外汇管理方式的转变

效益审计的效率性考核被审计单位各项活动的开展时效。这要求外汇局在日常业务监管和服务中,加强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方式的转变,强化监测和服务资源的整合利用,在构建全口径的涉汇主体外汇收支时间序列数据库基础上,根据业务合规状况,实现对涉汇主体的分类管理,减少合规主体的业务审批流程和办理时限,并激励外汇局不断推出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

(三)有利于提升外汇局的监管和服务水平

效益审计的效果性考量的是被审计单位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从外汇局宏观工作目标看,主要包括: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外汇储备保值与增值、促进涉外经济健康发展等;从中微观目标看,主要是做好外汇监管和服务工作。将效益审计引入外汇管理工作评价体系后,外汇局人员可根据分类评价指标,从日常工作细节入手,适时调整外汇管理行为,促进外汇监管和服务量化考核结果落入合理指标区间,进一步促进外汇监管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外汇局效益审计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将效益审计与外汇局日常工作相结合,当务之急就是从外汇局基础工作入手,构建一套与外汇局工作职能相契合的效益审计指标体系。从基层外汇局行政职能看,主要包括实施外汇监管、提供外汇服务两个方面,为了考量监管效率、服务成效,本文围绕监管与服务两大基本职能探讨外汇局效益审计指标的构建问题。

(一)外汇监管效益审计指标

通过监管成本和监管成效的分析、对比,量化既定单位成本下的监管成效,是评价外汇监管有效性的一种常规思维方式。根据上述思路,外汇监管效益审计指标可以包括:

1.检查工作平均完成时间X11。该项指标用于考察检查工作的完成时效。

由于检查工作完成时效还需要考虑检查工作量(业务类型、笔数)的影响,因此该指标不能简单由平均单次检查时间直接衡量,在核算时需要乘以调整系数C11,以保证不同专项检查之间的检查时效具备可比性。X11应控制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时间过长和过短均属异常,在考核中将给予一定程度的扣分。

2.检查工作平均参与人数X12。该指标用于考察检查人员工作成效。

与X11的表达式类似,需要考虑检查工作量对检查人员工作成效的影响,所以X12表达式中也出现了调整系数C12。实际核算中,X12指标的取值也应该落入合理区间之内。

3.检查经费使用合理性X13。该指标由于考察外汇局检查专项经费是否主要用于检查和培训,是否实行专款专用。

X13=

考虑外汇培训中的参训人员数量以及检查工作业务量差异对指标的影响,培训次数m和检查次数n都要乘以调整系数。指标值越小说明经费使用越符合规范。

4.平均单次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个数X14。该项指标这种考察外汇检查的有效性。

指标值越大说明单次检查的成效越有成效。

5.现场检查平均处罚金额X15。该指标用于考察外汇局是否按照相关规定依法开展查处工作。

X15=

6.单次非现场检查平均发现的重点线索个数X16。该指标考察的非现场检查的工作成效。

X16=

7.违规问题处罚率X17。该指标用于考察外汇局对违规问题的整治力度。

X17=

8.被处罚主体后续业务合规性X18。X18为定性指标,具体操作中根据考核年度前2年相关主体违规情况记录,逐一核查考核年度内相关主体是否继续出现违规情况,若未出现违规说明检查的成效较好,反之则较差。

9.检查工作合规性等指标X19。X19指标可根据总局《外汇检查内控风险测评表》中的评分细则,计算外汇检查工作的风险得分,并根据风险得分区间设置X19指标值。

(二)外汇服务效益审计指标

外汇服务效益审计指标应能客观反映外汇局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外汇服务效益审计指标可以包括:

1.平均单人受理的行政许可业务数量X21。该指标用于考察外汇局行政审批人员日常工作量。

X21=

2.行政相对人业务申请至外汇局业务办结的平均时间间隔X22。该指标用于考察外汇局行政审批人员的办事效率。

X22=,

其中业务办理时间=业务办结时间-业务申请时间。

3.涉汇主体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外汇局服务的评价X23。X23指标中涉汇主体对外汇局的评价可以来源于外汇局投放的不记名调查问卷,行政许可柜台业“满意度评价器”中的数据统计;上级外汇局和政府部门对外汇局的评价则主要看年终考评时,是否得到了有关单位的表彰。

4.行政许可业务办理的合规性等指标X24。X24指标可根据总局《经常项目业务风险指标》、《资本项目业务风险指标》中的评分细则,分别计算相关业务的最终风险得分,并根据得分区间设置X24的指标值。

(三)基础工作效益审计指标

根据基层外汇局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基础工作效益审计指标主要包括:

1.外汇局信息调研采用情况X31。X31指标主要考察基层外汇局对上级局信息调研工作的支持配合情况。

其中α和β分别表示基层外汇局信息亮点工作和信息基础工作的权重,α和β满足α+β=1。

2.统计资料、业务报表、相关报告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X32。X32主要根据上级局对国际收支、结售汇报表报送、换汇成本分析、贸易信贷调查等工作的完成及通报情况进行核算打分。

3.创新工作开展情况X33。X33指标是根据外汇局考核年度创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核算,核算依据主要依照上级局对本级外汇局创新工作的评价和意见。

4.协助上级外汇局开展的工作等指标X34。X34指标根据基层外汇局协助上级局开展的相关工作数量和质量情况进行综合核算。

外汇局效益审计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外汇局效益审计指标体系

项 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外汇局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 外汇监管 检查工作平均完成时间X11

检查工作平均参与人数X12

检查经费使用合理性X13

平均单次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个数X14

现场检查平均处罚金额X15

单次非现场检查平均发现的有价值线索个数X16

违规问题处罚率X17

被处罚主体后续业务合规性X18

检查工作合规性X19

外汇服务 平均单人受理的行政许可业务数量X21

行政相对人业务申请至外汇局业务办结的平均时间间隔X22

涉汇主体、上级外汇局及政府部门对外汇局评价X23

行政许可业务办理的合规性X24

基础工作 信息调研采用情况X31

统计资料、业务报表、相关报告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X32

创新工作开展情况X33

协助上级外汇局开展的工作情况X34

四、存在的问题

(一)指标值的合理区间未划定

外汇局效益审计指标体系已初见雏形,但诸如X11(检查工作平均完成时间)、X12(检查工作平均参与人数)等评价指标处于怎样的区间才为合理,尚未明确。例如,检查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不合理,因为检查工作平均完成时间长,说明检查效率偏低,但平均时间过短,也可能是因为检查工作在“走过场”,并不一定是检查效率高的反映。

(二)调节系数的取值未确定

通过效益审计测评外汇管理和服务成效,要考虑外汇检查业务笔数和金额、培训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本文在核算检查工作平均完成时间X11、检查工作平均参与人数X12、检查经费使用合理性X13等指标时,都引入了调节系数,但调节系统如何合理取值尚未确定。

(三)各项审计指标的对应分值和权重未设定

外汇管理效益审计指标体系中各项审计指标都有明确的核算公式,然而各项指标在整个效益审计测评中分别占多少权重尚未统一划分,同时各项指标取值区间与分值如何对应也未明确。

五、对策建议

(一)加强效益审计方法的推广和运用

建议由省级外汇局牵头,根据辖内地市业务实际,暂定各项指标的取值区间、调节系数及对应分值,如可将X11(检查工作平均完成时间)、X12(检查工作平均参与人数)两项指标的满分设为5分,效益审计指标体系中其余15项审计指标每项满分均为6分,合计100分。X11、X12中的调节系数和当地国际收支规模(笔数、金额)挂钩,国际收支规模越大,调节系数越小,反之亦然。考虑地市企业和银行业务外汇规模有限,暂定X11的合理区间为3-10天,提前或延迟在1天(含)以内的扣0.5分;考虑支局开展外汇检查人员紧张,暂定X12的合理区间为2-5人,少于2人的扣5分(外汇检查条例规定检查人员要2人以上),多于5人的,落入5-6人区间的扣0.5分,落入6-7人区间的扣1分,依此类推。

(二)提升效益审计方法运用的科学性

在不同支局开展外汇管理效益审计后,对测评的结果进行横向比对,不断总结效益审计评价中的问题和不足,根据业务实际,动态调整各项指标的核算方式和权重分配,对于国际收支规模差异较大但行政区域平级的地市支局,要加强调节系数的使用,提高效益审计运用的科学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与各地市业务实际相契合的效益审计指标体系评价规范。

(三)加强业务转型和效益审计业务培训

加强外汇局传统内控管理向效益审计工作模式的转型,通过定期开展内部和外部效益审计,促进外汇局不断提升行政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同时考虑效益审计覆盖了基层外汇局的外汇监督、行政许可、信息调研、内控管理、报表报送等多项工作内容,这就要求效益审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和培训,不仅要熟悉各项业务的职责要求和审计方法,还应了解效益审计指标的制定依据,通过实践运用,不断改进效益审计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郭阳生.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模糊数学视角[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03).

[2]陈志远,王煜.以效益审计为视角提升外汇管理水平[J].甘肃金融,2011(07).

[3]刘毅,曲江虹,钟显民,赵显波.管理效益审计初探[J].中国内部审计,2010(02).

[4]吴翊.试论我国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03).

作者简介:陈恺(1980-),男,土家族,中国人民银行黄石市中心支行,中级经济师。

(责任编辑:唐荣波)

作者:陈恺

效益审计内容方法初探论文 篇3:

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探讨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领域的各方面也在飞速发展,其中开展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也是十分复杂且艰巨的一项。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审计是保证工程良好的进行以及对于营利投资效果保障的重要环节,为此,在工程建设项目上以及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内,对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的审计方案做综述,并进行评价,并且对提高投资审计质量,保证建设项目资金的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方法做出分析。

关键词:工程建设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

不论在何种社会制度以及社会环境下,都要对个人或者单位从事的经营和管理活动进行全面预算处理,并且采取有效的预测措施,健全制度,才能保证取得良好的效益,其中效益审计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工程项目建设上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合理的审计,才能保证项目完整的进行,合理的安全项目资金。从而有效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本文就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做一综述,旨在提高审计质量,合理管理项目资金。

1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

在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中,包括多个阶段,比如决策阶段、招标阶段、合同阶段、施工阶段等。

1.1决策阶段的审计方法

投资决策占到整个工程造价的90%以上,对工程造价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该阶段进行造价审计时,主要采用两个办法,分别是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经济评价。其中,在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准确计算出投资方案的金额,同时将误差的范围缩小到10%左右。通常情况下,需要预算的项目包括:工程建设的规模、原材料的成本、设备的采购、施工技术等。另外,在经济评价中,又分为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就是从市场行情出发,对税率、价格、汇率等因素进进行评价,从而分析工程的获利,以及存在的风险。国民经济评价是从社会、国家的角度出发,分析工程建设产生的价值,从而判断出项目的可行性。

1.2项目建设阶段的审计方法

对拟建项目作出决策后,下面的阶段就是设计。方案设计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始末,所以也在审计与工程造价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如果投资的最高额度比计划投资额度低时,则符合审计目标的要求。在设计阶段审计中,主要采用项目价值分析、限额设计的办法,达到设计内容的优化。常见的设计内容包括:检出材料、设备选型、工艺技术、建筑材料等。然后,运用数学概率方面的原理,得出投资的最高限额。在此基础上,使技术、项目、收益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标准化。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避免出现误差,从而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审计产生负面影响。

1.3招标阶段与合同阶段的审计方法

招标阶段与合同阶段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部分,必须引起重视。这两个阶段也被称为项目发包阶段。主要的审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在招标的过程中,严格审查投标单位的综合实力。包括资质证书、技术能力、业务水平、企业信誉、管理水平等。如果企业的实力比较弱,则不予考虑。这样,可以让更多实力强的单位参与到竞标当中,为增有录取提供了条件。

第二,按照行业中的规定,认真编制招标文件。在文件中,明确招标项目、技术的要求,以及具体报价,评价标准等。另外,由于部分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招标人必须满足其中的具体要求。

第三,在编制标底时,必须采用严谨的态度,确保标底的合理性、科学性。一般而言,标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整个项目招标标底、设备标底,以及材料标底。在编制标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家现行项目划分、计量单位的统一规则,然后充分考虑市场价格、其他技术规范等因素,最终完成标底的编制。

第四,约定合同的关键条款内容,选择合理的发包方式。在选择发包合同形式时,应该从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出发,明确工程质量安全、造价计取、工期目标等内容。除此之外,在合同条款中,还要涉及到施工资源的投入事项。

1.4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方法

在工程施工阶段,也要严格控制造价审计目标。通常情况下,该阶段中的审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到施工单位中,对承建单位的施工技术、工程质量、进度进行严格审查。然后,将技术措施费用与技术经济分析评价进行对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二,在较为隐蔽的施工工程中,对采用的工艺,以及产生的工程计量进行认真登记。具体来讲,造价人员要深入到整个工程建设环节当中,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登记施工工艺、工程计量。在此基础上,提高工程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

第三,定期到建材市场中进行调研,了解当前市场中材料价格、设备价格的变动情况,从而保证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另外,在材料、设备采购当中,有的采用暂估价的方式。为了避免后期结算价格出现误差,需要在采购前由专门的造价员来监督,并对材料、设备的品牌、型号进行确认。同时,还要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

1.5建设项目竣工阶段的审计方法

国家工程建设相关法规明确提出,项目竣工结束后产生的金额必须小于施工预算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本阶段审计的目标。具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收集与合同相关的所有资料,包括竣工图纸、施工合同、招标文件等。以上资料是工程结算审计的重点对象。

第二,对工程变更项目进行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深入到施工现场,对变更的图纸、签证进行仔细勘察。如果发现工程量出现纰漏的,还要仔细核对设计变更的内容,检查是否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第三,对材料的差价进行审核。当市场价格出现浮动后,要对符合质量的施工材料价格进行审核。然后,计算出差价。按照要求,这些差价同样要纳入工程结算当中,不再另行计费。

第四,工程竣工后,要对整个工程产生的费用进行结算。在审计的过程中,要求材料真实可靠,全面核对施工单位上报的资料。同时,计算出存在的误差,以此来确保结算金额的真实性。

2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后评价

在项目使用后期,还要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实施财务、国民经济等方面的评价,以此来判断对上述审计方法的有效性。具体来讲,要求对投资收益、回收,以及净产值等指标进行评价,然后再与实际运行的结果进行对比。针对存在的差距,找出原因,并总结出工作经验。除此之外,项目结束后,还要根据市场价格要素,对建筑装饰、通风、采暖的材料消耗量、工程量进行分析,然后分析预算金额与实际金额产生的出入。通过以上办法,把握工程建设的实际造价情况。

3结束语

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因此,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以往的经验,坚持事前控制、重点预防的原则,最终来提高投资审计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规避存在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利润,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向前.固定资产投资计算机审计实施系统设计与运用探讨[J].审计研究,2015,(01).

[2]吕翠玲.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方法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6,(12).

[3]李彩云.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探析[J].商场现代化科技创新导报,2015,(04).

[4]洪志.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初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10).

作者:王雪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探讨论文下一篇:效能建设工商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