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教学范文

2022-06-28

第一篇:学校信息化教学范文

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探讨

摘 要 对信息化教学展开详细概述,在对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此改善当前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进而达到学科教学深化、教学质量提高的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 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智能导师系统;电子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1-0054-02

1 前言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以信息化教学带动教学现代化也是当前我国对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就业的,注重对学生未来就业能力的培养。在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活动,通过网络视频教学、网上图书馆及网上交流平台等网络开放系统的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1]。基于此,本文就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展开详细分析。

2 信息化教学概述

信息化教学简介 如今,社会正向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国家中?L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取得良好成效。信息化教学是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实施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特征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运用计算机、电脑及智能手机等先进设备实现对知识的创造与开发。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各种因素均实现信息化。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充分运用图片、音频、视频及动画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挖掘信息资源,保证信息化教学实效。当前,许多学校已经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对教师综合教学水平的考核指标中,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技术的重要性。

信息化教学特点

1)教学个性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导师系统的建设,对学生个性予以识别,明确学生个体特征与学习需求,以此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实现个性化教学。

2)学习自主化。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信息化教学模式下,通过超媒体、超文本等电子教材的运用,有效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学习[2]。

3)教学内容多媒体化,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利用多媒体技术,彻底打破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教学内容的束缚,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了能呈现文字、图案内容,还能呈现生动形象的三维景象,实现音频、视频、动画甚至模拟的还原,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结构化与动态化。

4)资源全球化。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以互联网技术将全球教育资源连接为完整的信息库,全球教育用户均可对信息库内的资源进行共享。另外,资源信息库类型分为多种,包括虚拟软件库、电子书刊、教育网站等。

5)环境虚拟化。在信息化教学方式下,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即可进行学习活动,当前许多虚拟教师、虚拟实验室及虚拟图书馆的设立,就很好地展现了虚拟化教学环境。

6)活动合作化。当前国际教育不断推进,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而信息化工具的运用能够为学生的合作化学习提供良好条件。

3 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感染力与表现力,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更具直观性与生动性,且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热情高涨。但是就中职学校教学现状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对信息化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信息化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 在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中,信息化资源通常是多媒体设备及网络资源,虽然信息软件多,但真正适用于教学活动的资源相对缺乏,即使设置了网上教学软件资料,也很少有学生真正将其应用于学习中;相反,网上讨论圈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但只是将其作为社交圈来使用。另外,在部分实验操作课程中,学生往往只能在课堂时间操作,无法满足课后跟踪学习的需求。

过分依赖信息化教学手段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音频、视频及动画等多媒体形式的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但是一些中职教师过分依赖信息化教学手段,完全取代常规教学,如此一来,师生的课堂互动被忽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3]。

重形式、轻内容 当前,一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产生错误理解,为了积极推行信息化教学,将过多精力与时间放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采用文字、图片、动画、音频等多种形式修饰课件,而忽略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使课件过于华丽炫彩,但缺乏实质内容。在课堂展示中,学生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欣赏课件形式上,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导致教学实效不佳。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中职学校纷纷引进信息化教学理念,完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但忽略了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强化与培训。因缺乏专业培训,许多教师面对先进的信息技术无从下手,操作不熟练,无法实现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4]。另外,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对信息化教学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4 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优化策略

现阶段,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中职学校的办校规模日益增大,师资力量及学生数量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许多中职学校甚至需要将本校划分为若干片区进行管理。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要想有效实现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提升教学实效,就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优化策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接下来,笔者对信息化教学优化策略展开详细探讨。

完善教学资源平台,提升教学质量 在中职教育中,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同时也是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基础。针对中职学校信息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应建立技术先进、应用便捷、功能完善的信息资源平台,为信息化教学提供重要载体。同时,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分类,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信息化教学服务[5]。

改进课件制作方式,明确体现重、难点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教学内容形象化等优势,完善课件制作,加强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掌握教学重点、难点,并将其明确地体现在课件中,避免只注重课件形式、忽略教学内容[6]。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非是照搬教材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培养其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

健全计算机软硬件配置,加强教师培训 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是学校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基础。因此,中职学校在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上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保证学校计算机硬件的充足以及高速网络的全校覆盖,进而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中职学校应注重对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培训,采用定期培训的方式,使教师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并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方法,进而实现信息化教学[7]。

注重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校应注重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设,如建立MOOC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微课平台;开展网上社团招新、网络游园会等网络活动;在课本中设置二维码,让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对课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另外,采用多屏互动软件,实现手机、平板及教室内投影仪的视频同步效果,以此增强教学互动效果,使信息化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强化信息安全教育,规范制度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断深化,交换机、服务器、路由器等先进设备逐渐由原来的计算机实验室延伸到学校的每个角落,计算机数量急剧增加,且处于不断更新换代中,因此,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与管理越来越重要。在中职教育中,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学校师生的信息安全教育,安装电脑杀毒软件,对于来路不明的软件不可下?d,对个人账户及密码要及时更换。学校应强化校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加强信息化制度建设,对学校师生的信息化教学行为进行规范,进而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5 结语

总之,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各方力量的支持。中职教师应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强学习,充实新知识,创新教学观念,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去;提升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充分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方法,积极参与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学水平,增强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与进步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信息化教学的进一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储辛,岳玲.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46-47.

[2]刘银凤.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利与弊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2):146-148.

[3]熊华,周宁,余永洪.“云教育”在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3):84-86.

[4]沈汉达.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90-95.

[5]辛彩平,王迎新.中职学校加快信息化资源开发 推动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J].中国培训,2016(9):30-31.

[6]楼梦红.基于教学资源库的中职信息化教学实现路径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83-87.

[7]徐静.面向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J].德州学院学报,2013(S1):65-66.

第二篇:中职学校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新教学形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信息化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具有一定必要性,对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建立现代化的教学管理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理念教学资源计算机专业

正文: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信息化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恰当采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促使学生进行发展,事实证明,好的课使学生久久不忘,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全面教学的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培养与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关于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二、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学校实施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因此,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

但是,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优势。虽然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比如: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因此,为了使学生学好课程,就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生在创新方面更要培养,所以对学生采用信息化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利用信息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对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更重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信息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以及对中职学校教学的支撑作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概括成三大类型:

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媒体素材。

二是集成性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一般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应用目的,将多媒体素材和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主要包括课件、案例、练习测试、教育专题网站、教学模拟、虚拟实验系统等。

三是网络课程。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教学活动。网络课程顺应人们需要终身学习的这一趋势,给人们随时获取新知识提供了便利和强有力的支持。

信息化教学对中职学校教学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看到教师提供的资料(包括教案、学案、技巧和关键技术点等),下载素材,可以上传作业,给教师提问等。教师可以在该平台上传资料,批改作业(包括打分、写评语等),答疑解惑等。传统学习总要在一定的场合发生,如教室等。学生必须亲身做在教室中才可以听到教师授课,才可以与同学讨论交流。脱离了这样的环境,学习者将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甚至无法进行学习。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则摆脱了这种束缚,依赖技术的帮助,原则上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与传统的有形,受制于种种限制条件的学习方式相比,网络教学平台是学习过程拜托了空间的限制。

四、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信息化教学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培养认知能力。

心理学研究指出,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信息化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

例如:在影视编辑课中,可以借助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使学生充分了解本课的知识内容,启发学生讨论学习,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2.信息化教学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能力。

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课程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信息化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这一点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显得优为重要。

例如:在实操课中,在学生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视频素材。发挥视频教程可反复学习、操作步骤清晰、环节完整的优势,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突破重难点。

3.信息化教学可以营造一种自主、协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环境。

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专业操作的技巧和技能,还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说利用信息化教学可以营造一种自主、协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源,进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利用信息化资源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制作生产,掌握专业操作方法。同时,采取互评互测得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促使课堂气氛活跃,收效很好。

4.信息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教具是黑板,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而且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感染力强的材料,真实感取代了空想。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信息化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事物的能力。

教学中,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在信息化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推理、判断重要本领。

6.信息化教学可以兼顾全面,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能力。

各班级之间的学生能力有差别,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设置,设计不同的教学深度、广度和进度,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五、运用信息化教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1.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具备正确的学生观;充分认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意义;充分理解“做中学、做中教”、“理实一体”的课改理念。

2.具有扎实的学科功底。认真研读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开掘内涵。

3.掌握体与现代教学理念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对所选教法有充分的理解与把握。

4.要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视野,具备信息收集、筛选、提炼、整合和处理的能力。

5.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

对比传统教学来看,信息化教学扩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范围,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反而提升了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老师不再只是讲授,还有指导、计划、统筹等。实行信息化教学,老师需要把握应对各种学习资源,并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资源库,课上课下,老师的关注点也改变成从学习知识到注重学习能力培养。

六、信息化教学产生的积极效果

信息化教学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对教学建设和管理也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第一,教学内容的整合性。

学科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信息化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最新的知识和学习信息,并根据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和整理,使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切合社会工作岗位要求,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整合加快,培养的人才更具社会竞争力。

信息化教学借助Internet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人数及地域的限制,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接受感观,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信息资源丰富、知识量大的良好学习情境,学习者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具体需求对知识进行取舍和整合,满足人们的教育与技能需求。

第二,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突破了地域和时空界限,学习者可以充分运用信息资源在课堂教学之外随时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摆脱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

其次,信息化教学不单是单一媒体的运用,在教学中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视讯等多种媒体,使学习者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地唤起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过程的合作性。

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与学的封闭模式,突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倡教师、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看,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

从师生之间的合作来看,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成为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从学生之间的合作来看,信息化教学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

第四,教学评价的及时性。

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信息化教学的电子题库和教学评价系统,可使学生随时随地完成教学结果的评测与反馈,及时得到有关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

总之,教育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人要紧跟时代步伐,顺时而为,特别是在创建国家示范校过程中,需要我们每一位职教人的智慧和汗水,让我们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武装我们的课堂教学,它将会让我们如虎添翼。

参考文献

[1]余胜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张筱兰、郭绍青.信息化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版

[3]姜永生.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化教学设计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版

第三篇: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论文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学校开始引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教学手段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学校教育逐渐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本文就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教学管理信息化进行分析,旨在提升我国学校教学水平。1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今,我国大部分学校在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中,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三种形式表现:即自主研发、与相关软件公司合作研发、直接向外订购。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学校认为对信息化系统进行自主研发或与软件公司合作进行研发所需要的成本过高,对技术的掌握水平要求非常高,研究周期也较长,因此大部分学校采用直接订购的方式提供学校信息化系统。但是这样的方式,其核心技术就会被人限制,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系统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生小都用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方式进行教学管理,而欧美国家基本进行完全学分制,但是中国学校中所用的信息系统所采用的却是完全学分制系统模板,和学校的管理模式不吻合。有些学校在信息化管理中,没有固定的系统维修人员,导致学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一些学校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存在着很多漏洞,常常出现信息资源交叉或丢失的现象,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繁重,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降低,阻碍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2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其发展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为了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将学校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应从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全面入手。

2.1 创新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体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与当代学生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在学校组建信息系统管理小组,将信息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明确在每个人的头上,科学合理的划分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会成员的责任。学校应当对这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使得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具备充足的发展经费。对学校信息系统中的各个硬件。软件、平台、资源以及对教师的培训等工作作出合理安排,以保证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向着更加协调的方向发展。

2.2 建设教学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优化教学资源

学校在实施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定期的对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中较为老旧的部分进行更新换代,引荐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学校多媒体设备应当具备可远程教学的功能。在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要进行快速的无网络平台搭建,使学校教学管理逐渐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学校在教学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当增设信息化教学设备,增加多媒体教学机房,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在现代化教学管理的背景下学习。

还可大力先进的教学资源,引进教学名师、高级教师对学校学科进行详细研究,从而研发出具备一定特色和高效的教学课件。对各个区域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和整合,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教学管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3 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与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各个学校应当不断加快管理体系的建设,采用科学管理手段,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所水平。在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学分制管理,同时对学生日常课程管理、教学所用资源的管理、学校各个实验室核试验课程等的管理也要严格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能结合这些经验,对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可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积极的为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建立服务体系,可在日常管理中,给教师提供一些优质的网络课程、教学课件、丰富的教学软件等,帮助教师充分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软件为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平台,方便教师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同时,采用科学的手段,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学校还可建立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信息系统管理以及服务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价。

3 结 语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且具有一定系统性的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校本身在信息系统中存在哪些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对教学信息化进行做出科合理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徐晓建 . 高职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 技术与市场 ,2013(7)。

[2]陈琳 . 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 教育研究 ,2012(4)。

[3]冒永杰 .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西昌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2(4)。

第四篇: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响应自治区教育厅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号召,特制定本方案。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交互的信息技术手段架构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综合运用良性发展。

二、领导小组

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全面负责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 副组长:

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中各部门人员的分工与合作。 成 员:

1、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设备资产管理。

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教研与专业提升。

4、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及家校互动。

5、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办公及后勤保障。

6、信息化教学资源设备维护、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档案管理。

三、方法步骤

1、学习讨论准备阶段:

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 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工作实施方案。

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外出考察、自主学习、集中学习、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此项工作达成共识,提升领导小组成员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宣传动员,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先行摸索并大胆进行教学尝试。

2、初步尝试阶段:

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高级应用培训。

在每个教研组内确定两至三名信息化教学中坚教师,带动和提高以年级组为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

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将现有的网站、文件服务器中的相关功能,分解为校门户网站(新闻类)、信息化资源平台(数据类)、网络教研平台(包括论坛、博客、分学科教研栏目)和视频服务器系统等四类,并完成测试,保障正常使用,打造数字化校园。

3、提高阶段:

在全体老师中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竞赛活动,以赛代培,促进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升。

完善信息资源库,及时收集整理校内外信息化资源,充实教学资源库。 在学校常理和德育教学中运用资源平台,开展员工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

4、全面实施: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校际、区际互通,增强资源共享。 开展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网络教研等相关课题研究。

四、实施方案与预期效果

(一)优化环境,丰富资源,使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1、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在设备运用上不断创新。

学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硬件建设已经实现所有班级安装上了多媒体展台、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要实现教师办公实现人手一机,更新计算机教室设备,在专用教室内配备上多媒体教学设备。

为了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果和水平,在不断完善学校网站的同时,安装能为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学生提供服务支持的校园网络应用软件平台---信息化资源教学资源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将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教师开展生本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必要条件。

完善后的信息平台应用,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 辅助教师教学,拓宽教育资源 提供网络服务,共享系统资源; 提高信息能力, 更新教学方法 加强互动交流,互帮互助互学; 实现无纸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开放内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

2、丰富完善资源整合平台,夯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所在,有效利用、完善教育资源整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我校正在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老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决资源分散问题,提高数字化资源的共享程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支柱。我们认识到,建为所用,立足应用是资源库建设的根本,因此,我们建设资源库的原则是:(1)应用性:能够直接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2)综合性:这是教师备课、上课、辅导、教研、反思乃至开展课题研究的综合性服务平台;(3)互动性: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能够互动,解决生成性问题;(4)连续性:能够显示教师、学生的成长轨迹。根据以上的建设原则和标准,依托教材,遵循课标,我们设计制定资源库的框架结构,设计各版块的功能,设立:1)文本版块:教学设计、试题集锦、教师反思、学生作品等,发挥备、讲、反馈、反思的功能;2)课件版块:同步资源、主题素材、个性化个人资源等,发挥资源整合、支持课堂教学的功能;3)互动版块:教研组博客、教师个人博客、班级博客;发挥及时教研、专题研讨、师生互动,显示成长足迹的功能。以上各版块都具备在线修改,直接运行的功能,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使用、交流,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3、行政管理板块,促进管理高效。

通过网络平台、校园网收发通知,布置工作,公布计划,使管理更加透明、快捷、方便,实现了管理的高效,同时生成动态的管理资源。

校园网不断更新,将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展示,使家长们了解到学校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二)建立导向机制,利用课题引领,整体推进信息化工作进程

1、建立机制,规范研究。

学校为促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教学的研究,启动建制行动,逐步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研究机制。

确立以信息化应用为导向的评估机制,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发展的方向。

制定了教师激励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对促进信息化应用的教师给予支持和激励。

专家介入引领机制,通过邀请市区各级专家,指导学校信息化工作,并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和讲座,促进整体效益的提高。

通过以上机制,促使信息化全方位,多角度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角落。今后我们将不仅向大家展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成果,还将展示关于信息技术与班队会和德育教育整合的思索。

2、引进课题,整体推进。

为打造学校教育品牌,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校重新定位工作思路,制定了以生本教育理念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

为了更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我校将开展信息技术相关课题研究。在课题引领下,以学校网络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为抓手,开展教科研工作,使我校全体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水平再上更高层次,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校本教材研发和培训力度,努力让学生技术应用课程和智能机器人课程成为具有学校特色的一抹亮丽风景。

3、科学管理,打造团队。

提升学校领导的引领能力。树立学校领导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的意识,创造培训机会,培养领导信息素养,在课程创新、资源管理、校本培训等领域的实施流程中提升领导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引领能力。

提升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搭建网上博客、网下研讨发展平台,融入校本研修活动,支持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拓展学习能力。我校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采取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活动,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常态化。

4、管理考评,促进使用。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建成以后,科学合理的管理是使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障。管理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两部分。人员管理的目标就在于充分调动教职工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普遍、高效地开展。为此,学校针对建设与应用信息化平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并抓好落实。与此同时,加强对骨干教师考评,通过建库共享资源,博客共享思想,带徒弟共同进步几方面,带动全体教师。

此外,学校还主要针对教师参与校园网站与平台建设、信息技术使用、整合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考评。通过考评,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5、借助公司,保障有力。

(三)扎实有效,以点带面,学校各方面工作成果显著。

学校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融于各项工作之中,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形成了共享、互动的交流平台。加强了电子政务,促进了校际、教研组的有效管理,搭建了新型管理空间。与此同时,建设了一支学习型团队,教师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升。

(四)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 信息化建设,其本身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我们在推进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长效机制,使信息化建设工作既有科学的前瞻意识,又有强大的发展后劲。

五、保障措施。

在整个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同时注重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与队伍建设。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层层落实,整体推进:通过不同层次人员的逐层深入,使全体教师参与其中,力求日常化研究扎实有效;

注重挖潜,搭建平台:充分挖掘平台应用性、互动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功能,为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空间,使教科研氛围更加浓郁; 强化整合,团队发展:通过课题组、学科组等团队研究的深入,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整合更加有效,教师整体素养提升,形成教科研团队;

师生主体,形成特色:教师和学生成为平台使用的主体,享受成效的主体,努力使学校信息化特色日渐明显,促进学校全方位发展。

第五篇: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11年“神州数码杯”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部决定举办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和地点

1.比赛时间:2011年10月22-25日;22日报到,23-24日比赛,25日颁奖。

2.比赛地点: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大道91号)。

二、比赛项目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项目1)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2)

3.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比赛(项目3)

三、比赛要求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此项目考核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集信息、组织信息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参赛教师现场展示自主研制或参与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对该软件的创新点、辅助教学作用和使用效果进行讲解。

(1)参赛软件应是针对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内容设计开发的软件,或者是某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一个完整部分,可为模拟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网络课程等,能够脱离平台运行。

(2)参赛软件应能实现助教、助学功能,有明确的导航,界面统一,支持人机交互、界面操作,可为单机版或网络版,其软件开发平台和制作工具、风格形式不限。

(3)参赛软件应是参赛教师自主研制或参与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4)赛前完成软件制作,按照参赛教师抽号顺序进行比赛,参赛教师展示、讲解多媒体教学软件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此项目考核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参赛教师现场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其预期的教学效果。

(1)教学设计应基于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是针对1-2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2)教学设计可以选择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及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也可以是某一个教学单元中的部分内容,但应保证其教学的完整性。

(3)教学设计应有教案、现场说课稿,以及现场讲解演示光盘(含供演示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4)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原创。

(5)赛前完成教学设计,按照参赛教师抽号顺序进行比赛,参赛教师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3.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比赛。

此项目考核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运用教学设备实施教学的能力。参赛教师针对限定的教学内容,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现场操作提供的教学设备和用具,演示设计效果。

(1)应根据限定的教学内容、按照自定义的真实情境、利用现场提供的真实设备,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完成设备操作。

(2)教学设计应有教案、说课稿,以及现场讲解演示光盘(含供演示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设备配置文件。

(3)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原创。

(4)按照参赛教师抽号顺序进行比赛,参赛教师讲解教学设计20分钟(含现场设备操作),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四、比赛内容说明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1)教学内容不限学科和专业。参赛作品可以是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也可以是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

(2)如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依据教育部新修订的德育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8〕7号)、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3)如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加工与实训、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土木工程识图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依据教育部新颁布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2.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比赛。

教学内容限定为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DHCP技术高级应用”和“安全接入控制”,详见附件1。

五、举办单位1.主办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辽宁省教育厅

2.承办单位:沈阳市教育局3.协办单位: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

4.支持单位:浙江亚龙科技集团、上海新朋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六、组织机构

1.组委会

问:鲁 昕

教育部副部长

陈超英

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陈海波

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延申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主 任 委 员:葛道凯

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

王继平

教育部职成教司巡视员、教育部职业技

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

刘素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巡视员

张福昌

辽宁省教育厅厅长

王 玲

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苏文捷

沈阳市教育局局长

副主任委员:王扬南

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

陈盈晖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

徐玉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苏雨恒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

王晓芜

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

罗方述

教育部信息中心副主任

唐国华

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

李 铁

沈阳市教育局副局长

员:葛维威

教育部职成教司教学与教材处处长

郭春鸣

教育部职成教司师资与科研处处长

朱 峰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处长

陈 莉

中央电化教育馆网络处处长

章雪冬

辽宁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

司群生

沈阳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

程庆梅

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 光

北京神州数码在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继权

中国亚龙科技集团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燕群

上海新朋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各代表队领队

2.秘书处

秘 书 长:葛维威

教育部职成教司教学与教材处处长

副秘书长:章雪冬

辽宁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

司群生

沈阳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

3.仲裁委员会

主任委员:徐玉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员:郭春鸣

教育部职成教司师资与科研处处长

朱峰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处长

4.评判委员会

主任委员:程建钢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

员:姜丽萍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中心副主任

魏 民

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郭兴社

中软集团安全事业部总经理

七、奖项设置

1.大赛设个人奖和团体奖。个人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总数的20%、三等奖占总数的30%,其余为优秀奖。团体奖设最佳组织奖10个。

2.比赛获奖作品将在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10天,公示结果无疑后,教育部将公布获奖名单。

八、参赛办法及要求

1.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组织代表队参赛。

2.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每个代表队每个比赛项目最多可报5名教师参加比赛。每个比赛项目的参赛作品不得有学科和专业类(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为准)的重复。如:不可报送两件语文学科或者两件土木水利类的作品参赛。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比赛的每个教学内容每个代表队限报1名教师参加比赛。

3.参赛教师应是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性别、年龄不限。

4.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5.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个人情况介绍。

6.参赛软件应在Windows系统下或IE浏览器下能直接运行,光盘须查杀病毒,以免影响比赛。

7.参赛教师自备笔记本电脑参加比赛,大赛只提供备用计算机,如有特殊需要,请提前与会务组联系。

8.本届大赛采用统一的多媒体教学录播系统,现场对参赛作品进行录制,以供赛后作品公示,获奖作品展示、交流和共享等使用。请参赛教师于赛前登录大赛技术支持网站()安装多媒体录播系统软件。

九、资料报送要求

1.各单位请于2011年9月29日前,填写报送《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表》(附件3)的“单项报名表”、“报名汇总表”和《代表队组成人员回执》(附件4)。

2.各单位请于2011年10月17日前,报送相关参赛材料。具体为:项目1报送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光盘3份、讲解稿5份;项目2报送教案5份、说课稿5份、现场讲解演示光盘3份;项目3报送教案5份、说课稿5份、现场讲解演示光盘3份,以及设备配置文件的光盘3份。所有文字材料的电子文稿应一并刻录到演示光盘中。报送的材料用于组委会审核作品、评委熟悉作品和评审作品、仲裁委员会和评判委员会审议作品等环节,报送的材料应与比赛现场使用的一致。

3.参赛材料请用档案袋单独分装,档案袋封面要粘贴一份填好后的“单项报名表”(见附件3)。材料的其它位置不得出现参赛教师的任何信息。材料须用A4纸打印,纵向左侧装订。

4.请将上述材料用EMS寄至沈阳市教育局职成处(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北二经街55号,邮编:110014)。同时将上述材料的电子版发送至会务组电子邮箱,并进行电话确认。

十、其他

1.会务组联系方式:024-22879511,13998358051(伍革非),15040372006(关旻韦)。Email:qgxxhds@163.com和jxjc@moe.edu.cn。

2.会务组将于报到当天在沈阳桃仙机场、沈阳北站安排接站。请参赛单位于10月18日前,将抵沈、返程车次(航班)信息(附件5)发送至会务组电子邮箱。如由其他站点抵达,请提前与会务组联系接站事宜。请各代表队尽量自行预定返程票,如确需会务组预定的,请提前联系。

3.自行前往报到地点乘车路线:沈阳北站乘坐1

52、216路,在西塔下车后,前方路口右转前行即到;从桃仙机场乘机场大巴到马路湾(终点站)下车后,乘出租车到宾馆约10元。

4.报到地点、代表队驻地:沈阳军区金城宾馆(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1号,电话:024-2316888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优秀班干部范文下一篇:小学少队课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