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调研报告范文

2022-06-14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残疾人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残疾人调研报告范文

残疾人就业工作调研报告与残疾人综合服务调查报告

残疾人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和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努力促进残疾人就业,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结合**县实际,我认为搞好残疾人就业工作重点在技能培训,着力点在帮助残疾人转变就业观念,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不断发展。

一、正确引导残疾人的就业观念

**县有各类残疾人3.8万多人,在具备一定生产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当中,他们对就业的认识和选择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对就业缺乏正确理解。认为就业就是到机关工作,去工厂上班,而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谈不上就业,只是挣钱混饭吃;

二是部分残疾人好高骛远,尤其是年轻残疾人由于听力语言和身体方面缺陷,他们生活的空间小,吸收外界信息少,对社会了解不够,在看待人生问题和选择就业方面往往脱离现实;

三是依赖思想严重,缺乏主动择业意识,在他们看来,国家有法律和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因此等待政府来安排,缺乏主动性;

四是广大农村残疾人文化素质过低,就业空间狭小,对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不理解,缺乏自主创业意识。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要正确处理好残疾人就业问题,必须让残疾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和引导,使残疾人能够充分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自觉树立“只要依法从事有一定报酬的劳动,对社会发展做贡献,都属于就业”的就业观,努力实现就业思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就业追求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就业心理由自卑型向自信型转变的三个转变。通过就业观念的转变,促进残疾人大胆创业。

二、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素质

为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的生活自信心,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能够发挥一技之长。近年来,**县残联根据各类残疾人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进行了盲人按摩等职业技能、种植和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培训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联系当地实际与残疾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不够紧密,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部分宣传工作没有到位,残疾人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深,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效果还不很明显等等。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搞好调查分析,对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明确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向和目标,并在劳动适龄人口中,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开展问卷调查,掌握他们的就业意向;组织他们进行个人素质和特点的测试,对其职业能力进

第 1 页 共 7 页 行评估;通过深入残疾人当中,面对面地帮助残疾人了解其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真诚地向他们提出培训建议,并负责向就业训练机构推荐。对从事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联合创业的残疾人,政府及残疾人工作部门要积极地向他们提供开展和生产经营方面的咨询服务,并给以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帮助他们开好头,起好步。

第二,政府各有关部门所办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残疾人纳入培训计划随班培训,还可根据市场需要和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单独开设培训班,残联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对在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中学习且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应酌情给予补贴。

第三,区分层次因人施训。政府各有关部门及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要切实抓好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在岗与转岗残疾职工的职业培训,并为其在培训或进修期间的学习、生活提供保证。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应以乡镇为单位,在县残联和县劳动和人社部门的指导下,依托当地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扶贫活动,对残疾人进行随班培训或单独设班培训。

第四,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要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检验培训质量,展示残疾人实际工作成果,并以此调动广大残疾人的积极性。

三、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搭建残疾人就业平台

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关键是把对残疾人从传统意义上的生活救助性安置中解脱出来,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市场的轨道。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在认真做好集中和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具有地区特点的“多元化”市场就业模式。在城区方面,要积极挖潜,多形式、多渠道推进残疾人就业。一是要通过建设庇护工场,集中安置轻度智力、精神残疾或中度以下肢体残疾人从事劳动,实现就业;二是鼓励兴办、依法监管福利企业,稳定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三是建立落实政府购买岗位、对个体经营资金支持、税费减免政策,推动就业;四是鼓励和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经营,实现自主就业;五是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推动高校毕业残疾学生到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就业;六是依托街道、社区开发,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残疾人实现多种形式的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面。在乡、镇、村方面,要因地制宜,逐步形成“集中安置与个别扶持”相结合的就业格局。在有企业、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乡村,全力做好残疾人农民向工人、市民转型工作。一方面由劳动服机构组织他们进企业或就近劳务输出,使他们通过劳动实现自食其力,另一方面要在项目和资金上扶持他们个体就业,通过实施小种植、小养殖、小商店、小加工厂、小个体等工程,促进和鼓励残疾人个体从业,并从政策上给予优惠,从技术给予指导,在经营销售上给予帮助。另外,还应通过建设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帮扶或带动贫困残疾人就业或从业,实现残疾人脱贫致富。

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就目前我县情况看,做好以上工作,对于残疾人就业将会起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对于整个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查看更多:

低保人口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第 2 页 共 7 页

残疾人综合服务调查报告

为充分展示和深化“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笔者采取“实地调查、座谈了解、查询有关资料”等形式,对全市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即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对策建议,为更好地发挥综合服务设施为残疾人服务的功能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和总体估价

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是指有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功能和为残联提供办公条件的设施。我市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筹划于“九五”末、“十五”初,起步于“十五”中期,收获于“十一五”初。截止目前,市和六个县市区均采取政府划拨和残联自筹资金购买两种形式,完成了所辖区域内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任务。其中市残疾人培训服务中心,由残联自筹650万元资金购买,占地1072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为全额拨款科级事业单位,编制10人,实有13人。设有职业技能培训、康复医疗训练、劳动就业服务指导、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脑瘫训练康复、用品用具供应、盲人按摩、法律援助、文化体育活动等项目功能。区综合服务中心,由政府划拨,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为股级全额事业单位,编制3人,实有5人。设有职业技能培训、康复、就业指导、文体活动、用品用具供应等项目功能。岱岳区综合服务中心,由政府划拨,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争取申报编制4人,现配1人。设有假肢装配、康复训练、电脑培训、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用品用具供应等项目功能。新泰市综合服务中心,由残联自筹150万元资金购买,占地2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设有聋儿语训、弱智儿童康复、职业技能培训和文体活动等项目功能。肥城市综合服务中心,由残联自筹210万元资金购买,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设有康复训练、职业技能培训、聋儿语训、用品用具供应、文体活动等项目功能。宁阳县综合服务中心,由 第 3 页 共 7 页 残联自筹100万元,政府投资100万元购买,建筑面积860平方米。设有康复训练、盲人按摩、文体活动和办公场所等项目功能。东平县综合服务中心,由残联自筹53万元资金购买,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设有残疾人康复、培训、用品用具供应、就业咨询、办证、盲人按摩、文体活动等项目功能。

通过调研,总的感到,我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残联以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市、县两级残联坚持不懈、契而不舍的努力和奋斗,有了较大突破,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是建设规模适中,位置选的好。全市除东平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规模与“十一五”规划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外,市和其它几个县市区均符合或超过了上级规定的,市级不低于20**平方米、县级不低于800平方米的建设要求。从中心选址情况看,全市除区从目前看中心位置稍偏远点外,市和其它几个县市区基本都处在城区繁华地段,其中新泰市、宁阳县独门独院,完全符合方便、实用的原则和要求。二是改造装修人性化,项目功能设置合理。各单位实施改造装修,充分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性,注重了无障碍设施建设,项目功能设置比较符合当地残疾人的需求。三是重视加强管理,业务开展初见成效。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目的,就是为残疾人搭建服务平台,围绕这一目标,市和六个县市区残联,在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完善中心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的同时,着力抓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截止目前,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先后举办了3期电脑维修、服装裁剪与制作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残疾人99名;接受聋儿训练18人次,目前在训聋儿12名;为脑瘫、智力、肢体残疾人进行医疗康复、推拿、按摩、功能训练250人次;为残疾人和老年人供应各种用品用具150余件;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法律援助120件次。六个县市区累计举办电脑、裁剪、盲人按摩、养殖、种植培训班70期,培训残疾人245名,为残疾人提供各种用品用具1100余件,受大广大残疾人的好评。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切实把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管理、使用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是开展残疾人各项业务、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托。做好这项工作,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为残疾人服务能力,增强残疾人事业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各级残联要充分认识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常年抓、抓常年,做到不解决问题不撒手,抓不出成效不放手。

(二)进一步明确定位,融入大局,用足用活政策。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就业培训与文体活动等服务的综合性服务设施,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是在残联领导下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的服务机构。各级残联要按照这一定位,从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努力满足残疾人各种需求出发,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把残疾人工作融入到政府工作大局,与社会经济建设捆绑推进,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尽最大努力说服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好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事关中心长远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逐步配套完善各种设施,不断开创中心建设的新局面。

(三)进一步强化管理,充分发挥好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要严格按照标准条件选准用好中心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切实把素质好、懂业务、会经营、善管理、有爱心的同志选拔充实到中心工作。对目前已在中心任职的工作人员,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肩负起管理、使用中心的任务。与此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制度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中心的管理和秩序,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四)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机制,不断拓宽为残疾人服务的领域。一是按照“社会事业社会办”的思路,通过协调和挖掘社会潜力,为事业 第 6 页 共 7 页 发展提供支持。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鼓励独资、合资开办残疾人服务项目,实行有偿或低偿服务。二是要运用社会化的运作方式,创新机制。要逐步建立残疾人服务机构与公共服务机构信息互连平台,加强同劳动力市场、职业培训、康复医疗、卫生、扶贫、救助、文化团体等机构的联系,促进残疾人康复、就业、以及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改善与提高。三是要融入市场,充分发挥技术资源作用。要充分利用服务中心的康复、技能培训、就业网络等技术资源,抓好业务指导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创造条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弥补经费的不足及改善服务条件。做到社会效益与自身发展实力的有机统一,将服务设施真正建设成为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的残疾人之家和技术资源中心。同时要发挥市、县两级残疾人服务机构的系统作用,上下联动,凝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更贴近、更全面、更及时的服务。

第二篇:残疾人贫困现状调研报告

——塔勒克阔坦村残疾人贫困现状调查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结合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残联成立以残联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调研小组,采取走村入户、与农牧群众、服务对象交谈,虚心征求他们最关心、最急切需解决的热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在对服务对象的交谈、交心中,在走访塔勒克阔坦村时该村80%的残疾人户都表示,家庭很困难、没有低保的要求申请低保,希望能得到政府的帮扶。

一、塔勒克阔坦村残疾人的基本情况

塔勒克阔坦村位于库沙公路红旗镇段西侧,共有4个村民小组,共人口1340人,320户人家,有各类残疾人26人,富裕户90户,贫困户52户,其中残疾人贫困户约20户。从经济收入上来看该村残疾人贫困户大致可划分为两部分,一是基本脱离贫困解决温饱问题的。他们残疾程度较轻,辛勤劳动,从事棉花种植、或是打临工,能够维持温饱但仍徘徊在贫困线边缘。他们约占残疾人贫困户70%;二是长期贫困残疾人约占30%。多是重残人或是一户多残,家庭人口又多、耕地少,多年积贫,常年靠救济。现残联对10户贫困残疾人建立了帮扶关系。

二、存在的共性问题

1、残疾人生活生存质量差。首先最直观的是住房质量差。在走访中,我们看到的该村残疾户大都是居住旧土块房,房子破陋,甚至还有家里共十几口人住在一套土块房里。其次是生活质

量差。有些生活虽然有了改善,但脱离了外界的帮助无法实现自我发展仍然徘徊在贫困边缘。走进残疾人家中,多数是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家里的土炕上放着几床脏破的被褥,电视、电话、家庭影院这些当代已普及的文化生活家常电器,对该村残疾人来说是奢侈品,因为温饱尚未解决的他们,最有吸引力的是柴米油盐。他们所考虑的是不挨饿,不受冻,如何能吃饱穿暖的问题。其三是看病难。残疾人是不能得病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余钱看病吃药。得了病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这残疾人是家庭主要劳动力,那么又病又残的他们就只能等着救济了。

2、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差。26位残疾人中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普遍封闭、保守、落后,整体素质低下造成精神贫困。这样因物质贫困造成了精神贫困,又由精神贫困反过来加深了物质贫困。恶性循环的锁链束缚了残疾人,长期不能挣脱贫困。

3、棉花种植存在困难。26户残疾人家庭现以种植棉花为主。首先是因为残疾人素质低下,缺信息、缺技术,很少运用科技来种地的,只能靠天来收成,再加上身体功能缺陷,即使有心种好地,但无力培管,收成低,且就业不稳定。家里温饱成问题的就只能依靠救济来生存。

4、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首先,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农村居民普遍认为,家庭生活不富裕就可以享受低保,认为低保是一种待遇,存在相互攀比的心理,不管符不符合低保

对象条件都想申请低保,导致个别符合低保救助覆盖的家庭和人员反而没有纳入保障范围。尤其是那些贫困残疾人家庭符合低保救助的却没有享受低保待遇。其次,在走访中我们听到一些群众反映,有个别的基层工作人员还因人情关系的原因,没有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定核实,草率估算,随意填报,将不属于低保对象的人确定为低保对象,使一些人钻空子、占便宜等。

此外,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扶持层面,加上相关法规与制度仍不完善,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保障体系,而现行的低保、五保标准较低,对一些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等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其生活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三、改善贫困的途径及对策

要改善残疾人的贫困状态,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来统筹规划,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组织、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探索切实可行的办法,化解各种难点,带领残疾人共同致富。途径及对策如下:

1、强化残疾人基层工作。发挥残联的组织作用,作为“代表、管理、服务”的基层组织,要强调“理念人性化、职责规范化、工作制度化”。必须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好务,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运作机制,操作性强,职责明确,工作体系完备,网络健全,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努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目标。

2、要加强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作,改善残疾人现有的

生活条件。针对残疾人住房条件,继续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一是对部分无自主改造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户提供额外的资金补助。二是与建设局、民政局等有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部门搞好协作,针对部分急需改造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共同投入联合改造。三是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无能力改造危房的残疾人家庭户。四是动员社会力量结对帮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刊发需要捐助的残疾人家庭户基本情况,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捐助,参与到帮扶危房改造项目中来。

3、加强对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引导种地户能科学种地。一是,塔勒阔滩村中的残疾人都以过了文化教育的年纪,所以我们要鼓励他们多参加残联主办的各类培训,多为他们增加一门技术就多了一条出路。二是,到对口扶贫村大力宣传科学种地,以给地浇水为例,要摒弃以前的满灌,要采用滴灌,这样节约用水,也不至于天干旱的时候会影响收成。

4、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以及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缺乏基本生存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纳入低保救济。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如二级以上的重度残疾人)需要家庭成员护理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另一方面,探索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志愿者、社会各界合力扶残。

总之,改变残疾人贫困落后的现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

程,单靠那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同心协力才会做得更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下,我县残疾人一定会摆脱贫困和全县人民一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年5月28日 2012

第三篇:残疾人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和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努力促进残疾人就业,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结合**县实际,我认为搞好残疾人就业工作重点在技能培训,着力点在帮助残疾人转变就业观念,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不断发展。

一、正确引导残疾人的就业观念

**县有各类残疾人3.8万多人,在具备一定生产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当中,他们对就业的认识和选择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对就业缺乏正确理解。认为就业就是到机关工作,去工厂上班,而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谈不上就业,只是挣钱混饭吃; 二是部分残疾人好高骛远,尤其是年轻残疾人由于听力语言和身体方面缺陷,他们生活的空间小,吸收外界信息少,对社会了解不够,在看待人生问题和选择就业方面往往脱离现实; 三是依赖思想严重,缺乏主动择业意识,在他们看来,国家有法律和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因此等待政府来安排,缺乏主动性; 四是广大农村残疾人文化素质过低,就业空间狭小,对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不理解,缺乏自主创业意识。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要正确处理好残疾人就业问题,必须让残疾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和引导,使残疾人能够充分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自觉树立只要依法从事有一定报酬的劳动,对社会发展做贡献,都属于就业的就业观,努力实现就业思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就业追求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就业心理由自卑型向自信型转变的三个转变。通过就业观念的转变,促进残疾人大胆创业。

二、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素质

为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的生活自信心,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能够发挥一技之长。近年来,**县残联根据各类残疾人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进行了盲人按摩等职业技能、种植和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培训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联系当地实际与残疾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不够紧密,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部分宣传工作没有到位,残疾人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深,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效果还不很明显等等。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搞好调查分析,对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明确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向和目标,并在劳动适龄人口中,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开展问卷调查,掌握他们的就业意向;组织他们进行个人素质和特点的测试,对其职业能力进行评估;通过深入残疾人当中,面对面地帮助残疾人了解其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真诚地向他们提出培训建议,并负责向就业训练机构推荐。对从事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联合创业的残疾人,政府及残疾人工作部门要积极地向他们提供开展和生产经营方面的咨询服务,并给以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帮助他们开好头,起好步。

第二,政府各有关部门所办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残疾人纳入培训计划随班培训,还可根据市场需要和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单独开设培训班,残联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对在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中学习且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应酌情给予补贴。

第三,区分层次因人施训。政府各有关部门及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要切实抓好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在岗与转岗残疾职工的职业培训,并为其在培训或进修期间的学习、生活提供保证。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应以乡镇为单位,在县残联和县劳动和人社部门的指导下,依托当地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扶贫活动,对残疾人进行随班培训或单独设班培训。

第四,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要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检验培训质量,展示残疾人实际工作成果,并以此调动广大残疾人的积极性。

三、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搭建残疾人就业平台

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关键是把对残疾人从传统意义上的生活救助性安置中解脱出来,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市场的轨道。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在认真做好集中和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具有地区特点的多元化市场就业模式。在城区方面,要积极挖潜,多形式、多渠道推进残疾人就业。一是要通过建设庇护工场,集中安置轻度智力、精神残疾或中度以下肢体残疾人从事劳动,实现就业;二是鼓励兴办、依法监管福利企业,稳定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三是建立落实政府购买岗位、对个体经营资金支持、税费减免政策,推动就业;四是鼓励和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经营,实现自主就业;五是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推动高校毕业残疾学生到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就业;六是依托街道、社区开发,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残疾人实现多种形式的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面。在乡、镇、村方面,要因地制宜,逐步形成集中安置与个别扶持相结合的就业格局。在有企业、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乡村,全力做好残疾人农民向工人、市民转型工作。一方面由劳动服机构组织他们进企业或就近劳务输出,使他们通过劳动实现自食其力,另一方面要在项目和资金上扶持他们个体就业,通过实施小种植、小养殖、小商店、小加工厂、小个体等工程,促进和鼓励残疾人个体从业,并从政策上给予优惠,从技术给予指导,在经营销售上给予帮助。另外,还应通过建设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帮扶或带动贫困残疾人就业或从业,实现残疾人脱贫致富。

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就目前我县情况看,做好以上工作,对于残疾人就业将会起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对于整个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关于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的调研报告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为了掌握我县残疾人康复总体情况,结合全县上下共同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推动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健康发展,从11月初开始,对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调研、个别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基本摸清了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残疾人概况

我县现有残疾人16200余名,占全县总人口的5.4%;持证残疾人8733名,占残疾人总数的53.9%;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5077名(肢体残疾人3217名、听力残疾人411名、视力残疾人444名、智障残疾人537名、精神残疾人468名)

以上情况表明,居住在我县的残疾人仍是弱势群体中的主流。鉴于此,如何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水平,提高其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政府、社会各界和残疾人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各类残疾人康复业务专项内容要求情况

残疾人包括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残疾人康复是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各种手段,使残疾人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以便在身体、精神、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最大

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在工作实践中,康复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康复也就是“全面康复”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狭义康复则指医学康复。针对各类残疾人开展的康复专项业务工作各有不同:

(一)肢体残疾是指人的肢体残缺、畸形、麻痹导致人体运动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

肢体康复的主要内容是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体位的变换;关节的被动活动;预防吸入性肺炎;床上移动训练;床上动作训练;起坐训练;作为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移动训练。

(二)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正常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以及白内障。

全盲的康复方法主要是通过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康复的主要方法是配戴适合的助视器,同时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白内障康复主要是通过手术解决。

(三)听力言语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及言语声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言语障碍,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

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步骤是明确诊断,祛除病因,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循序渐进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四)智力残疾的概念是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智力障碍的教育康复主要有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五)精神残疾的概念是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

精神病防治康复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

可以看出,残疾人康复是一项细致、复杂、长期的工作。面对的康复对象是多种类的,要想收到良好的康复效果,就必须针对每一类残疾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康复,而这些康复也必须是长期的、持续的、耐心的、连续的,因此讲康复工作是残联工作“永恒的主题”。

三、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

中残联“十五”和“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残疾人康复工作目标是:到2015年使全国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而我市则提出了到2010年基本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目标。为了尽早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我县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形成了“政府主导、残联协调、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新格局,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了一个体系化、制度化、经常化的发展轨道,使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前列。

(一)建立健全了残疾人康复工作体系。我县抓了“三个体系”的完善。 一是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康复工作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盘山县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全县残疾人康复工作;二是完善三级社区康复工作技术指导服务体系。整合全县医疗康复资源和人才资源,配备建设了盘山县胡家医院为主的全县康复工作指导中心,成立了由残联、卫生局分管领导组成的专家组和医院院长及康复医师组成的县康复技术指导组。确保了残疾人康复指标的基本完成。

(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残疾人康复工作系列活动。

1、先后为30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行了康复手术;接受免费救助的贫困精神

病患者达到289人,先后有15名聋儿和15名智残儿童接受了系统化的教育和训练,向市康复中心推荐了10多名受训对象;为4人做了矫治手术,为99名肢残人装配假肢和矫形器,为360余名残疾人无偿提供了轮椅、拐杖、盲杖等辅助器具;免费配备助听器10例,助视器25例。各项康复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夯实基层基础,为康复工作提供基础和组织保障。采取“六抓”,加强社县残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1)抓组织,健全网络,形成“县、乡镇、村、小组”的三级组织、四级网络体系。(2)抓队伍,提高素质。建立县街两级培训机制,主要对乡镇残联、村协会康复指导员进行培训。举办培训班3期,共培训150多人次。(3)抓服务,落实政策。一是开展社区康复服务;二是抓好残疾人就业;三是落实各项残疾人生活保障。四是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四、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不可否认,我县虽然在残疾人康复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社区康复工作体系尚不完善。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点是社区康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康复事业发展的模式,是所有康复重点工程的落脚点,是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主要途径,虽然我们在社区建立了一些残疾人康复场所和机构,但是由于大部分残疾人家庭比较贫困(三分之二的低保家庭都是残疾家庭),靠残疾人自身的力量进行自觉的康复甚难,加上服务职责和活动内容不完善,康复工作的长效机制未建立,导致康复工作社县化难以形成;二是由于各级组织对社区康复工作科学、长期、规范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不完善,致使康复人员及康复工作经费明显不足;三是对残疾人实施康复工作的全民意识不强,认识不高,个性化服务尚不到位,影响了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

针对以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在今后的残疾人康复方面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不断完善服务和投入机制。领导支持重视就是一种政府行为的体现,残疾人康复工作由大到小,由笼统到具体,实际上都是一种政府的公共服务,政府的事情由政府出政策、出人员,抓管理促服务,从理论上和机制上都顺理成章。而抓好社县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开展,做到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则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要不断完善县、乡镇、村康复工作技术指导服务体系。整合全县医疗康复资源和人才资源,配足配好县、乡镇、村三级残疾人康复工作专业医务人员,为我县在2010年以前实现让残疾人“人人享受康复服务”的目标奠定专业技术保障,还要不断完善社县康复工作经费支持体系,不断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和经费投入,为今后为进一步发挥康复技术指导及服务机构与专业人员的作用提供资金保障。

二是建立职责分工和协作的残疾人康复工作长效机制。实践证明,残疾人康复工作涉及到诸多专业职能部门,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康复目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在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和规划时,要在充分考虑村残疾人康复需要的基础上,使各部门同日常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有条件的村设立康复工作专职“协理员”的公益岗位,做到康复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建议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年度目标考核,从而进一步加大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视力度,以保障和促进社县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开展。

三是加大康复工作宣传力度,使“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意识和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的共识。鉴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做好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的康复工作新理念和意识,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任务。在残疾

人康复工作中,我县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白内障复明行动等活动的开展,宣传康复知识,收到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下一步应抓好志愿者队伍,激发社会参与的热情,成立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引导志愿者为社县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宣传和服务。

县残联:才东

2008年11月15日

第五篇:县残疾人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彭阳县残疾人就业状况的调研报告

彭阳县残联马凤琴

2012年6月30日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的基础,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实现自立自强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残联和社会组织共同推动下,我县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以按比例就业为主,集中就业与个体就业相结合的新格局。但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残疾人就业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通过对全县残疾人就业状况的实际调研,建议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安置残疾人就业,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一、残疾人就业的基本状况

彭阳县共辖12个乡镇156个村委会808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26.26万人。共有残疾人1793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83%,持证残疾人11170人,占残疾人总数的62.2%,其中重度残疾人6612人,占持证残疾人的59.2%。城镇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175人,已就业125人,其中:按比例就业52人,集中就业16人,个体就业57人。农村具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 1

5959人,实际就业4972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4711人,其他形式就业261人。

保障残疾人权益,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县委、政府重视和支持残疾人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有关残疾人工作的政策性文件,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

(一)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我县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机会和权利。县委、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把残疾人就业纳入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实施工程,明确残疾人就业保障的目标和主要措施,积极扩大残疾人就业。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鼓励和扶持兴办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积极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政府公益性岗位逐年加大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为进一步深化残疾人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为切实增强残疾人的综合素质,把残疾人教育纳入教育强县体系,制定出台了《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加强残疾人义务教育工作,完善残疾学生助学制度,不断提高残疾人文化素质。建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坚持城

2镇与就业相结合,农村与生产、扶贫相结合,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三年来共计培训残疾人606人。

二、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

我县残疾人就业工作虽然有了一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广大残疾人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与全面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

(一)法制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残疾人的政策宣传还不够到位,缺乏深度和广度。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一些歧视残疾人、损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部分残疾人对法律法规也不熟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不强。

(二)残疾人劳动就业比较困难。我县残疾人就业面临着许多困难。目前,社会就业呈高技能化发展趋势,残疾人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较低,大多只能从事简单的流水线作业、手工等工作,客观上参与岗位竞争能力不强,降低了就业稳定性。

(三)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少。我县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在低位徘徊,短期提高难度大。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带头作用不够,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门槛较高,残疾人没有竞争优势;企业偏重考虑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不断提高,残疾人较难胜任;有的用人单位对残疾人有一定的歧视,拒绝安置残疾人就

3业;社会认知度不够,用人单位缺乏对残疾人的劳动能力和就业工作的足够理解,不肯录用残疾职工,残疾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三、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依靠政府主导,动员相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残疾人就业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报道,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活动,倡导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努力使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企业法人应明确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要求,依法安置残疾人就业。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支持、整体联动的残疾人工作机制,重视和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把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其计划,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综合协调,切实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各用人单位要严格依照《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积极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确保残疾人就业工作全面有效地展开。

(三)拓展就业渠道,促进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上台阶。进一步重视残疾人就业培训,转变培训的方式方法,为残疾人

4提供适合自身特点及市场需求的各种技能培训。完善有关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地自主创业就业。对从事个体经营和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的同时,要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减少经营风险。重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督促单位和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大公益性助残岗位的购置力度,政府每年购买的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应不低于10%的比例,提高残疾人就业率。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关心残疾人事业,实现残疾人就业再就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建设生态彭阳、宜居彭阳、富裕彭阳、诚信彭阳、和谐彭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测量员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程门立雪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