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创新论文

2022-04-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创新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承担着“立德树人”使命。随着近些年来科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全媒体格局的形成,在全媒体时代下,媒介生态多元共生,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也为高校传统思政教育带来一定挑战。

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创新论文 篇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模式探究

摘 要:当前高校教育中,学校除了组织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之外,对于心理与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因此各高校都将思想政治课作为教学重点之一。在当今信息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各高校思政教育课的开展有了更好的渠道,多媒体技术在整个思政课程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促进思政教育更好效果的实现。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新媒体环境提高自己的学识与眼界,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模式

一、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原则

(一)坚持继承与借鉴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在开展思政理论教学时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继承的基本原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创新不是盲目地追逐时代潮流,而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根据高校原有理论基础,探索未来思想政治理论创新的最佳路径;二是要坚持借鉴的基本原则。对于外来事物,我们不能一味地采取排斥的态度,而是要积极吸取国外优秀文化中的精华,并将其与国内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创新工作。继承和借鉴这两大创新基本原则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创新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二)遵循方向性原则

从教育的性质出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创新必须找对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免出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创新过程中政治方向偏离的情况。为了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创新保持正确方向,思政教师在教学计划制订前必须理清创新的政治方向,在创新的过程中以確定好的方向为风向标,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并且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的创新最终是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服务的。因此,更加需要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理清方法和实践的关系。

(三)坚守主观能动与客观规律相结合的原则

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自然规律在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过程中,也会对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制约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创新要注意平衡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我们既不能被客观规律所左右,也不能过度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脱离客观实际。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短板

(一)缺少专职和专业教师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缺少专职、专业教师。首先是许多高校并不为这门课程安排专职教师,许多思政教师都是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兼任的,此外,教育部对于高校辅导员数量有明确规定,要求每200名学生要配置1名辅导员,当前这一比例根本无法保证,辅导员严重缺编。其次是许多高校的思政教师并不是本专业出身,对于这门课程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自身教育经验不足,由于这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并不多,需要学生领悟或者体会的情况居多,而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传授知识,这让部分学校领导产生了错误认知,认为随便谁来教这门课都可以,所以在安排教师时,常会安排一些没有教学经验、对这门课程缺乏研究的新教师担任。

(二)网络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工作效果

网络带来的丰富的信息,使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地获得更多的信息和上级所下达的文件,同时网络的出现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政教育者在工作经验中获得信息的优势。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上丰富多样的信息,满足了自身获得信息的需求,更多的是网络信息符合青年人的心理,使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加,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学生被动的获得信息的方式逐渐失去兴趣,倾向于在网络上自主获得信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学习的阶段,学习能力较成年人来说较好,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网络上所崇尚的言论自由、自主、自立的心理也符合大学生当前的心理,这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藐视传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工作效果,使得思政教育工作效果降低。

(三)不良风气影响学生思想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当前的网络与社会中都有不良内容和现象存在,由于缺乏足够的监管,形成一种不健康的风气,大学生每天在网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些不良信息,其思想立场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冲击,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这种现象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

三、新媒体环境中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进行创新的工作重点

(一)建立领导班子管理制度

高校领导层必须对新媒体的作用有充分了解,并意识到新媒体对思政工作的推动作用。为此,高校都有必要专门成立工作班子,统一负责校内的新媒体管理,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新媒体的运用加以明确,并将其纳入高校建设的总规划之中,同时使其成为考核内容之一。此外,高校还要建立多个在新媒体环境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工作小组,以学校党委及各部门、各党总支与团总支为单元,合力发力,共同促进这项工作。

(二)组建网络监管队伍

高校应重视网络监管作用,组建校内专门负责网络监管的队伍,队伍成员应由校内骨干教师组成,对于这些骨干教师,应提出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还要有足够高的网络技术水平以及高度的责任心。这些教师在日常执行网络监管职责时,应保持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的及时性,将自身的思想引导作用以及网络监管作用发挥到实处、细处。与此同时,还必须成为公安部门的好帮手,确保有害信息能被迅速发现并快速处理的同时,对于发现的非法网站、不健康网站或者网络诈骗,本着坚决打击并取缔的态度及时上报,在学生中提出文明上网的倡议。

(三)疏解学生情绪

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必须建立在了解并尊重学生正当思想需求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中与大学生进行直接接触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群体,以便能够与其通过网络进行真实的交流互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对于其在网络上以实名或者匿名方式发表的帖子、邮件、图片、视频等,要进行分析甚至深入研究,综合获得的信息,了解大学生近期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对于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产生的合理诉求要认真对待,并予以解决。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随意删除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的信息,也不可以出现“人肉搜索”的行为,既要使思政教育真正能为学生服务,也要确保网络的平等与自由,使其在学生心目中保持“轻松”的角色设定。

(四)拓宽教育渠道

各高校的定位各不相同,其新媒体应用程度也不一样。但是每所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中都应该将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与本学校的特色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新媒体能以更好的状态助力于思政教育的開展,比如与当地电视台或者电信营运商合作,以电视、手机为媒介,打造一种信息供需平台,经常性发布适合本校学生选择的社会实践信息、兼职信息等,使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挂钩,解决社会用工,也满足实习生与困难生的工作需求,还可以以“网络报纸”的形式,实时发布思政教育与社会服务动态,其更具服务性,同时也更具实用性,以实际行动赢取在校大学生的喜爱与关注。

(五)注重教师引导

加强思想引导思政教育,顾名思义是从思想的高度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我党的政治思想。高校教师应该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用自身高度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自觉去教导学生。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及时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继而更好地发挥出榜样的带头作用,让自己的教学更具说服力。对于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来说,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必须要重视起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引导,实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当发现他们陷入思想误区时,能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纠正和引导。与此同时,我们的所有思政教育工作最终都要服务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要贯彻实践的观点,如定期组织学生到革命红色根据地、博物馆等地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加具体、深入地对我国的优秀革命传统进行全面认识,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结论

总而言之,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与新时代的要求仍然存在不少差距。高校思想政治创新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党员主阵地的功能未完全发挥作用;二是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高校在今后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把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其纳入高校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将内在的学习成果外化为动能;二是探索高校日常考核新模式。将学习、参与活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进行量化,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指标,激发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赵琳琳.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2019(1).

[2] 娄亚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各界,2019(18):107-108.

作者:王秋爽

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创新论文 篇2: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模式的改革创新

【摘要】在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承担着“立德树人”使命。随着近些年来科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全媒体格局的形成,在全媒体时代下,媒介生态多元共生,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也为高校传统思政教育带来一定挑战。本文主要分析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模式创新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模式的改革创新,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改革创新

引言:在新时代,互联网得到广泛普及应用,促进了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的涌现,大量信息的输入,让社会话语模式与媒介生态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往既宏大又抽象的传统说理教育与当代大学生自身情感实际和日常生活相脱离,与见解独特、极具个性思想以及视野开阔的年轻一代不相符合,让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深陷“孤岛”,导致其认同思政教育的程度大幅度降低。在该种形式下,高校应当不断创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路,全面增强对于大学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等,面对大学生话语不断变迁的事实,高校思政工作者应积极寻找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方式。

一、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模式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话语主体失语,不具备充足的引导力

若想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作为思政教育主体的思政课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高校传统思政教育课堂上,教育者往往扮演着多种主体角色,如话语传递者和话语发言人等,话语权威十分显著;作为受教育对象和话语客体的大学生,一直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现如今,互联网蓬勃发展,新媒体技术发展势头良好,各种网络媒体的不断涌现,让当下时代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信息席卷而来的同时,多种思想观念也逐渐相互碰撞,彼此之间展开激烈较量。当前时代,网络信息愈加娱乐化、信息化以及海量化,而网络用户中青少年群体是主力。据CNNIC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3月,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超过9亿。在这其中,位居榜首的是20—29岁网民,所占比例为21.5%,其中占据较高比例的还有10—19岁网民,所占比例为19.3%。青年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及洞察力,尤其是针对当下网络热点话题,然而高校从事思政教育的工作者因受到自身局限性,特别是从事多年思政教育的老教师对网络世界中的信息风向和动态进行及时关注较少,即使是年轻教师对网络信息的关注度也往往弱于大学生群体,从该角度来看,高校中作为话语主体的思政工作者在获取和传递网络热点信息方面滞后于作为话语客体的大学生群体。在面对互联网世界中糅杂在一起的真假消息和相互碰撞的多元思想时,“只言片语”或者“失语”是话语主体当前真实状态,从而导致其对于话语客体思政教育的引导力大幅度减弱。

(二)思政教育话语内容失新,不具备充足的吸引力

网络信息技术的蒸蒸日上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进步让高校大学生获取到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加便捷的获取海量信息,新奇的网络世界吸引住大学生的目光,让其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搜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查找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空间中异常活跃,对各种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热词十分熟悉,在沟通交流时善于使用简单和幽默的语言方式,语言风格往往会紧跟网络潮流。但是在传统思政教育课堂上,话语主体经常使用“填鸭式”和“灌输式”,不仅不懂得如何使用网络用语,且话语内容滞后于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和时代潮流,课堂上以政治话语作为主要讲解内容,话语内容不仅无聊乏味还枯燥单调,从而导致思政教师与大学生之间产生代沟。而这对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当代大学生来说,长此以往不仅会产生倦怠感,还会丧失学习思政知识的兴趣,更有甚者会对思政课形成错误认知。除此之外,思政教育的话语主体一般并不会涉及到关于话语客体自身情感态度、身心发展以及就业规划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致使大学生认为思政教育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并不符合自身实际需要,对思政课的兴趣也随之大幅度降低。

(三)思政教育话语体裁单一,不具备充足的创新力

21世纪,互联网技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大学生群体尤为喜爱和依赖新媒体。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休闲娱乐方式越发多种多样,如刷抖音、刷微博和浏览微信公众平台等。之所以这些软件可以吸引住大学生的目光,主要原因是其充分借助新媒体,内容具有一定娱乐性,集图片、音乐、视频等为一体的新媒体,对青年大学生具有较强吸引力。而新媒體的迅猛发展,让高校思政教师的思政话语载体形式得到拓宽,现阶段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经常使用“灌输法”,或者开展单向话语传播的思政讲座,话语模式创新时缺乏对短视频、微博等载体的充分利用,从而导致存在教育形式陈旧和话语载体单调等诸多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若思政教育的话语载体缺少一定新颖性,必然会导致思政教育的话语内容不具备较强吸引力,从而致使话语创新实效性大幅度降低[1]。

二、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育话语主体能力

高校思政教师身上肩负和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政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思政工作者作为话语主体,应当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让思政教育话语模式创新实效得到有效提升。第一,思政教师应当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起良好的媒介意识。现阶段,部分思政教师因受到长期授课习惯的影响,在课堂上进行思政教育时,依然沿用以往传统“说教”方式,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引进既先进又高效的多媒体设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却并不具备较强的多媒体意识,从而出现了不必用和不想用现象。高校应当不断强化思政教师自身媒体参与意识,对思政教师加强引导,在实际授课过程当中,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让思政教师从思想上改变教学观念,并充分意识到在21世纪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运用先进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和授课的重要性,切实感受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的有效性及便捷性,让思政教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适应当前时代的全新教学要求。第二,全面提升思政教师的媒介素养,不断增强其应用新媒体的能力。在高校教学中,思政教师普遍存在“内心深处想用但实际却不会用”的问题,基于此,高校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和辅导工作,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新媒体相关知识,在实际教学时可以灵活掌握并熟练使用新媒体,有效提升思政教师多媒体应用能力,在工作中灵活使用新媒体技术,高度融合信息技术和传统思政教育,全面增强吸引力和时代感[2]。

(二)强化教育引领工作,增强思政教育话语受众能力

思政教育通常会涉及到两个群体,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对思政教育话语主体能力进行强化时,还应当有计划有策略的正确引导受教育者,即话语客体。第一,积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积极引导受教育者对新媒体进行正确利用。高校应当依托于计算机应用课程讲解和普及新媒体相关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新媒体,并让其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增强。与此同时,在新时代,新媒体的应用软件不胜枚数,面对这种状况,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对新媒体进行正确使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有效应用新媒体软件,并自动自觉的抵制低俗的劣质软件。第二,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增强,让受教育者自身辨别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仅是信息接收者还是信息传播者,所有人都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扩散或者发布消息,正因为一些平台并未对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导致亦真亦假的信息层出不穷,质量更是良莠不齐。基于此,需要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起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对于真假信息的辨别能力,辩证看待所有问题,真正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第三,向大学生普及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大学生自身网络道德观念。在思政教育话语当中融入网络道德观念,正确引导大学生文明使用网络,避免违法行为的出现[3]。

(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丰富思政教育话语内容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不断丰富思政教育话语内容是思政教育话语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现如今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各种热点话题和热词不断涌现,大学生群体十分喜欢既诙谐又幽默的网络用语,但在当前多元化网络信息背景下如何让高校大学生感兴趣于思政教育,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第一,思政教育话语内容需要更新,不断增强吸引力。思政教育话语内容若想一直保持十分旺盛的生命力,不仅要有专注于自己的独特话语风格,还要与所处时代相呼应的鲜明话语特点相契合,这样才可以賦予其勃勃生机和源源不断的活力。若想改变思政教育话语内容枯燥乏味,无聊单调的话语风格,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应适当采用丰富有趣、生动形象的内容和诙谐幽默、简单大方的语言。除此之外,思政教师还需要对网络动态进行密切关注,对话语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例如,有机结合时事新闻和思政教育,从网络中选取热点话题作为思政课堂的教育案例,这样可以避免话语内容失新。第二,始终坚守思政教育话语阵地,时刻保持原则性。国家领导人强调:“在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面前,应当增强主动性和掌握主动权,努力帮助干部群众澄清模糊事实和划清是非界限。”有机结合思政教育和网络话语时,还要对网络中能够影响大学生的不良思想保持警惕心理。在自身意识形态领域当中,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关注度与敏感度,同时,话语内容的更新,需要注重原则性与政治性,思想舆论领域中的红色主阵地必须牢牢守住[4]。

(四)拓宽媒介运用平台,完善思政教育话语载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需要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模式的创新工作。新媒体的应时而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新媒体时代,需要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模式创新的有效方法,全面提升思政教育话语的效度。第一,媒介教育平台需要不断拓宽,让思政教育话语体裁得到完善和优化。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经常沿用以往传统的方式,如讲座和课堂等,话语载体不够丰富,让思政教育话语走进大学生现实生活、走向互联网平台、走出思政课堂,所以,高校应当对新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借助其功能搭建思政教育平台,例如,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时,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中的微信、QQ和微博等,开设一档关于政治教育的栏目,组建一支高素养、高质量的专业师资队伍来管理和运行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具备的优势,增强教师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切实做好思想引领与答疑解惑工作,让大学生通过移动设备也能接受到良好思政教育。第二,不断丰富和创新话语表现形式,思政教育话语模式需要做到“寓教于乐”,在创新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具备的丰富表现形式,例如,图文结合或者音频结合等方式,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思政内容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具象内容,可以增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5]。

结语:综上所述,新媒体具备体验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特征,凭借这些特征可以打造出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媒介形态,打破以往传统单一循环机制的媒介生态系统,在全新媒介生态系统的内部会呈现出既复杂又立体的传播方式,而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和媒介方式会对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影响。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需要破除传统单向说理,打造出思政叙事的公共话语空间,让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以及传播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匡晓华.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思路[J].北极光,2019(09):108-109.

[2]刘真,董成志,常永青.全媒体时代“00后”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路径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8(02):26-29.

[3]陈慧君.全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时代报告,2020(04):160-161.

[4]陶恩锦.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困境与应对措施[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2):223-224.

[5]王娟娟.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改进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2):239+241.

1、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批准号:(20BKS026)阶段性研究成果。

2、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泛在思政视阈下新时代新疆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研究》批准号:(21XJJC710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杨沁沁

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创新论文 篇3:

00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模式研究

摘 要 00后作为一个群体已经步入大学,以显著的时代性群体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就必须分析探讨00后大学生的特征,针对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00后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同时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00后大学生 高校思政教育 创新模式

第一批00后已經正式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群体将从“95后”逐步向00后群体过渡,势必呈现全新时代特征,对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及内容提出了挑战。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围绕已经迎来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00后大学生这一个新的挑战,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就必须分析探讨00后大学生的特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切实促进00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1 00后大学生特点

00后,指2000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中国公民。出生时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时期,以独生子女为主。00后大学生所成长在二十世纪的社会环境中,物质生活较为优越。他们成长期与中国WTO周期叠合,他们生长在移动互联网和内容大爆发的科技环境下。00后独享着父母的爱,在家庭关系中,00后拥有更平等的话语权,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00后一代独特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这一代独特的个性特征00后的大学生具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强调自我意识和主观感受。他们实际上从出生开始就已经伴随互联网成长,互联网已不仅仅是一种“媒体”的概念,而是结构了一整套的生活方式,对于00后来讲,他们的知识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很大程度上收到互联网的影响,同时通过互联网接受思想文化和社会时事热点。00 后所处的成长时代文化更加多元化,因此这一群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在价值观念上表现得更为多元化。

2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思政教育队伍力量薄弱

高校思政教育是各类校园活动、主题班会、谈心谈话,社会实践,学术科研竞赛等。高校各类活动可以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进去,润物细无声地将积极思想传递给学生,以此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进行思想引领即思想政治教育,那么高校辅导员虽无数量应保证不低于1:200师生比。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高校人员编制限制,辅导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从事大量的学生日常事务工作,难以保证开展高质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2 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式较为传统

00后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既有大学生共同的特点,也有着特殊的时代发展的烙印。00后成长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使得他们更加依赖网络和电子产品。传统课堂载体重和单向、重理论等特点,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法,思政教育方法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在思政理论课家教学中,由于本科生人数多,高校一般采取上大课的方式,一堂课至少100-200人,任课教师很难组织分组讨论或教学,思政理论课的效果当然不理想,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因为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缺乏实质性作用。

2.3 思想政治教育各载体整体性功能分化

高校思政教育队伍主体包括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这支队伍应当根据自己的职位各司其职,发挥合力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和班主任都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主要进行教学工作,同时负责班级的管理。辅导员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更多的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党支部、团支部、以及班级建设、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工作,教育引导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那么班主任和辅导员在思政教育职责中存在“公共部分”,辅导员与班主任的职责不太明确,会存在“空白部分”,在教育管理育人上,也未发挥公共部分的合力作用。

3 “00 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

3.1 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思政教育队伍是思政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育人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思政教育队伍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管理干部三个队伍的合力。一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以及干部的核心模范作用,党员以及学生干部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其作用不可忽视,传播正能量,为高校思政教育起到正确的导向性作用。二是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强化思政课教师以及班主任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责任,班主任在学习生活中經常接触到自己的学生,也是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同时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以高尚的师德来影响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思想引领作用。

3.2 发挥第一课堂思政主阵地优势

课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优势,作为高校的必修课,形势政策课也是更适合的课程,将社会热点,国际内外形势以合适的方式请同学们进行讨论。但往往形势政策课一般由辅导员授课,而且课时较少,要增加思想政治在大学生中的实效性,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第一课堂中发挥思政教育的浸润作用和辐射作用,不断加强学生思政专业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利用网络及吋、全方位的获取学生信息,与00后大学生保持信息更新同速度,保持掌握具有时代特征和广泛性的思政教育信息。

3.3 改进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

00后大学生存在性格行为独立,注重交流平等,表达真实想法,心理素质偏弱等特点。第一,高校的思政课与团体辅导相结合,同时转变教学方式使灌输式的教学转变成沉浸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团体辅导内容如适应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主题均有助于00后大学实现主动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第二,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以及00后大学生的能动性,自我教育程度是衡量思政教育有效的标志,研究生本身已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思辨能力,可以使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并且有利于拓展研究生思政教育内容,增强研究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第三,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将专业理论学习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夯实专业理论提升自我。

3.4 将心理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内容

心理教育是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自我发展。本科阶段的培养是以学术为导向,在校阶段科研压力会因毕业临近而逐步增大,因此,高校必须要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及时关注在关键时间点,关键发展阶段的心理动态,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为学生成长提供支持和保障。在完成在校期间的学业科研后,最终还是要进入到社会,回报社会和国家。因此,研究生思政工作更要创新思路,融入到研究生大学规划发展中去,让研究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思考如何能够更好提高专业和科研能力,回报祖国,实现自我发展。

3.5 运用互联网社会型网络创新

社会型网络给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第一,思政教育内容丰富。信息的共有共享是社会型网络社区的一个最大的特点,这种交流模式为00后大学生提供了及时性、源源不断、丰當而鲜活的信息。第二, 00后大学生感兴趣的获取信息方式,如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进行思政教育传播,使教育效果得到提升。第三,通过观察0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注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进行教育引导。

参考文献

[1] 江海.试论思政教育向通识教育的转变[J].教育评论,2016(5).

[2] 佘双好.大学生代际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发展趋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4(9).

[3] 杨素祯,侯雁伶.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31.

[4] 沈壮海,王启刚,段立国.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6[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 陈华巍,王贵新,刘国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3):82-86.

作者:韩青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美术教学中科学教育论文下一篇:在线缴费下开放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