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儿科护理论文

2022-04-23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危险因素儿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和总结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认为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与社会因素,特殊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因素,患者依从性缺乏,法制观念淡薄,环境设施因素等有关。结果:总结可能发生的隐患,作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危险因素儿科护理论文 篇1: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与防范

【摘 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与防范管理措施,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儿科收治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总结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因素,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儿科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总结的危险因素对观察组采取对应防范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3%,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危险因素;满意度

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由于患者年齡小,表达能力弱,因而不能准确描述自己身体的不适,给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1]。而且儿童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差,对周围的危险因素辨别能力差,加大了危险事故的发生率。为了降低我院儿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现对我院儿科最近两年的护理不良事件做了归因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儿科收治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男69例,女51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2.2±0.6)岁,其中肺炎27例,呼吸道感染31例,腹泻23例,其他39例。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儿科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男65例,女55例,年龄4个月至5岁,平均(2.3±0.6)岁,其中肺炎24例,呼吸道感染35例,腹泻26例,其他3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伴发疾病及既往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总结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对其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其中不良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用药错误、误服或者误吸、坠床、诊断或者治疗失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原因给患儿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工作人员给患者带来的损害及院内感染等。相应的防范措施[2-3]:(1)仔细核对。在一般操作前最少采用三种身份识别方法,如床号、姓名、腕带等,实施操作前应让患儿或家属复述自己的姓名,并查看手腕带确认,方可执行操作。(2)加强防护。加强患者家属的安全意识,提醒预防坠床的发生,患儿睡觉时应将床栏扣好,年龄较小的患儿应长期把床栏扣好,每张床头插上“防跌倒”温馨提示卡。(3)防止皮肤损伤。各种操作前后严格检查物品,勿将针头和玻璃物品遗留于病房。(4)防范药物使用差错。科室制定儿科用药指导手册,加强人员培训,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药物的性质、剂量、用法及毒副作用,实施双人查对制度,给药过程保证注意力集中,避免外界干扰。静脉用药注意配伍禁忌,现用现配,口服药遵医嘱定时发放,认真“三查七对”,注意剂量、浓度及用法。(5)防止液体外渗。静脉输液多巡视、勤观察,注意有无静脉炎、肿胀等表现,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液。(6)加强医护工作者职业素养。加强科室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定期召开安全管理座谈会,讨论安全隐患,培养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学习科室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和流程执行各项护理工作,以降低科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1.3 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在患者出院时向患者发放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如表1所示,满意度如表2所示。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家庭对于儿童的健康非常重视,对医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而且儿童正处于生长阶段,各系统器官均未发育成熟,抵抗力差,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增加了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4]。不良事件虽未给患儿带来严重的身体损害,但延长了患儿的住院时间,给科室及患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总结以往儿科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的满意度也大有提升。

综上所述,加强儿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分析,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防范措施,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郭素娟.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与防范[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1):114-115.

[2] 杨水萍,刘娟.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6):162-163.

[3] 谌娇,罗顺清,曾莉,李沁岭,龙春莉,陈德芬,程婷.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 14(11):100-102.

[4] 汪瑜. 探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9):214-215.

作者:李亚莉

危险因素儿科护理论文 篇2:

儿科护理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

【摘 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和总结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认为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与社会因素,特殊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因素,患者依从性缺乏,法制观念淡薄,环境设施因素等有关。结果:总结可能发生的隐患,作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论: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与患儿家属勤于沟通能够减少或者避免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护理;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医疗安全和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患者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护理工作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和优质的服务为宗旨,是防范以及减少医疗事故的重要环节。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患儿不能正常诉说症状、不配合、陪护多、工作繁重、琐碎、风险大等特点,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和困难性。父母爱子心切,对护理人员有很高的期望,常引发各种护患纠纷和投诉,本文对我院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范措施。

1 儿科护理中潜在的危险因素

1. 1 护理人员自身素养和心理等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承担着繁重的任务,由于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大等原因导致护理人员精神疲乏,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或是工作效率低等问题。针对儿童的特点,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常需要医护人员及其家属配合完成。现阶段的护患关系较紧张,部分家属由于自身缺乏医学常识及爱子心切的心理状态,常对护理过程过分或过多的进行干涉。护理人员由于个人情绪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冲撞患儿家属的情况,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康复效果。现阶段我国护理行业的部分在职人员缺乏慎独精神,工作态度不够严谨,针对儿科患者用药剂量的特殊性,部分护士由于疏忽或忘记核对加之患儿生性好动,床位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护士给药过程增加风险。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避免交叉感染意识淡薄,不能及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处理,直接影响患儿治疗效果或引发意外事件发生。

1. 2 患儿家庭因素或配合度不够:儿科护理的特殊人群及年龄段导致护理工作中出现各种不可控因素,即家长参与护理工作。患儿行为能力有限需要家属照顾,使原本单纯的护患直接交流关系演变成患儿、医护人员和家长之间的三角关系。家长不安心理居多,在沟通过程中易出现表述不清或态度激烈等情况,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影响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家属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干预度都是制约护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家长习惯以自己孩子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过分要求护理人员而影响护患关系。

1. 3 医院因素:医院普遍存在医院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高、管理不到位现象。对护士继续教育培训不够重视,护理人员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加之年轻护士自身的一些特点。医疗环境、病房设施陈旧等,如地面过滑易致摔倒,病床无护栏造成坠床,春冬季节患儿多,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患儿同住一室极易感染。容易引起患儿家长不满情绪。医疗仪器陈旧、修护不当,特别是对平时闲置的抢救器械疏于维护,在抢救患儿时极有可能出现故障,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后果。

2 针对儿科护理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

2.1全面提高护士业务素质:提高业务能力,加强护士职业素养:为护士提供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获得护理领域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新老护理人员合理搭配,取长补短;年轻护士轮转科室,护理骨干到上級医院进修、短期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科室护士整体素质。鼓励护理人员学习心理、人文等知识全面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改变护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护患双方良好行为的基础,护理人员要真正树立“病人至上”的意识:治疗中,多与家属沟通,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减轻家属的焦虑,使其理解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增进他们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互支关系,从根本上杜绝纠纷的发生。

2. 2 改善医患关系:加强患儿家属与护理人员相互配合力度。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一般是直接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告知其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或操作方法等,通过护理人员和家长之间的配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加快患儿的康复。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以患儿为中心展开护理活动。及时观察和反馈患儿的各方面需求,解答家长对护理过程中的疑点。在与患儿直接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患儿的心理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态度亲和语气温柔。在患儿入院、治疗过程、康复过程及出院后各个时期进行适当的健康宣教,让患儿能够更加主动自愿的配合治疗过程,增加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在对待年龄稍大的患儿时,护理人员可以主动介绍同病房的小朋友认识,通过同龄人直接的交流,缓解患儿的不安情绪。在沟通过程中注意仪态和文明用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保证医疗安全,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2. 3 医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完善儿科病房的基础设施工作,可以在儿科病房中增加彩色图标以突显危险设备,保证性能完好的同时还能避免患儿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对于病房内危险器材或是电类器械进行合理的管理,防止小朋友因为好奇心驱使而出现毁坏电器或是医疗设备的事故发生。儿科专用药品,急救器材须安排专人管理,放置于固定位置,储存量足,用后要随时补充,及时检查药品过期失效事宜;定期维护、保养抢救仪器并及时维修,降低仪器故障率,延长仪器的寿命,确保急救仪器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要求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操作。

3 讨论

儿科护理人员应有强烈的责任感,爱护及尊重患儿,具有丰富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护理管理者应坚持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抓易出差错的时间、抓易出差错的环节、抓易出差错的部门、抓易出差错的人,加强对护理危险因素和差错事故隐患的管理。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促使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乃至整体医疗水平高低重要标志,必须引起护理工作人员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

[2] 祝敏分,兰志建“.影响学龄前儿童临床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与康复”.

[3] 黄薇.“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

[4] 杨英华.护理管理学。

作者:亓珊珊

危险因素儿科护理论文 篇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且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方式是导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延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根据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延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胃排空延迟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危险因素;胃排空延迟;护理

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临床上常见治疗手段,为腹部外科的常用术式,但是其手术实施较为复杂,术中涉及多处神经及血管,且手术范围较大,术中操作难度较大,一旦操作不慎,则可能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极易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术后出现胃排空延迟(DGE)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加重经济负担,形成心理压力,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要原因[2]。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DGE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原因给予护理措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3]。在本组研究中,对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给予护理措施,现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60.4±5.3)岁。其中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者15例,胰头恶性肿瘤者19例,胃癌8例,胆总管下段癌4例,胆总管癌4例。纳入标准:同意参与本组研究者;18岁以上者;排除标准:意识不清者;精神疾病者;智力障碍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语言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详细对住院期间的DGE发生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主要有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检查、排气时间、既往病史等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DGE诊断,排除吻合口狭窄、排除肠梗阻等机械性因素前提下,有以下两种情况之一则为DGE:术后1周无法进食固体食物;术后导管留置3d以上,或者术后3d导管拔除后,又重新置入胃管;将DGE分为A、B、C三级,其中,A级为术后留置胃管1周内,术后3d再次置入胃管,术后1周无法进食固体食物,需使用促胃动力药物治疗;B级为术后留置导管8~14d内,术后7d再次置管,术后14d无法进食固体食物;C级为术后14d以上,或者术后14d再次置管,术后3周无法进食固体食物。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9.0软件对数据实时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 ±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出DGE,A级8例,占36.36%;B级11例,占50.00%;C级3例,占13.64%;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方式是导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延迟的主要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DGE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3.讨论

DGE是导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恢复慢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因此,针对性采取措施进行护理,是降低患者DGE发生,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3.1营养支持

在DGE发生后,必须立即禁食禁饮,必须及时作胃肠减压,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呕吐、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情况。实施肠外营养,对患者自身营养情况进行补充,在行肠外营养时,必须禁食,经静脉滴注营养液,有利于肠胃蠕动[4]。行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理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减轻心臟负荷,缓解心脏压力。

3.2口腔护理

在患者禁食期间,因机体中唾液分泌量降低,极易形成细菌感染。必须要针对患者情况,形成相应的口腔护理工作。每日早晚两次使用生理盐水棉球,在口腔中擦拭,避免发生感染[5]。

3.3健康宣教

在患者住院期间,可通过发放健康手册方式,使患者与家属能够对疾病情况加深了解,经提问形式,解除患者疑虑。在护理时,多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关系,使患者能够对认识疾病的相关防治知识,特别是在恢复期时,指导家属多鼓励患者[6]。通过介绍以往成功治疗病例,经过现身说法方式,使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缓解情绪,积极与临床配合。

3.4音乐疗法

住院过程中,患者可能会产生睡眠障碍,焦虑等情绪。每天可播放舒缓、优雅、轻快的音乐,有助于患者提高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同时,也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每次播放30min左右,起到消除压力,保持舒缓的作用[7]。

胃排空延迟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因患者长期无法进食,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预后[8]。经本组Logistic回归分析现实,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是形成DGE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学者研究表示[9],手术时间越长,DGE发生率越高。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DGE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做好健康宣教,并给予肠外营养,治疗期间禁食,必须加强监护,一旦出现异常,立即进行处理。做好相应措施,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解释,建立社会与家庭支持,在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惠冰,张岩,卢小清等.捏脊与腹部按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胃排空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3,21(6):489-491.

[2] 潘梅丽,叶超英,潘勇莉等.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排空时间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99-101.

[3] 金嘉鋆,黄丽萍,曹洁等.不同体位鼻饲喂养早产儿的安全性比较[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5):307-311.

[4] 连琳琳,张晓辉,黄小静等.1例老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胃潴留后消化液回输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0):122-123,160.

[5] 高铮,张艳萍,王燕等.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25(12):147-147,148.

[6] 程艳爽,周玉虹,薛翠等.胰腺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2):1409-1411.

[7] 方小萍,许勤,万文锦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40例综合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4,21(20):1-3.

[8] 龚海洋,马嫦娥,陈月英等.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Whipple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6):29-30.

[9] 李洪香,王娜,段琳琳等.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10-11.

作者:蔺卫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音乐素质教育探究论文下一篇:职业教育特点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