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课专业中药学论文

2022-04-2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公共基础课专业中药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医药人才的培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人才培养策略中实现个体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调查是针对大连大学中药学专业2012—2015级本科生进行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对医学教育教学的需求,为该专业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并為中药学学生的培养提供更具体、实际的方针策略。

公共基础课专业中药学论文 篇1:

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 要: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在其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满足企业所需。通过对中药学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毕业生"零适应期"实现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自然转变,成为企业所需之人、社会有用之人、家长满意之人、自身认可之人。

关键词: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以社会的需求与要求为导向的,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为切入点。作为为社会输送制药人才的中药学专业,更应该确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就业的需要。

1.强化校企合作,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药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科学,中药学现代化、国际化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中药学人才,随着医药经济融人世界经济的大潮中,需要我们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中中药学外向型专业人才,以适应中药学国际市场的需求。建立“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我们要从发展中药学事业、实现中药学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认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增强培养合格人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1坚持“校企合作”核心理念,重构面向社会需求的中药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2与企业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有效衔接

1.2.1生产与实习结合,让企业走进学校

1.2.2学校走进企业,把课堂带入企业

2.构建面向职业领域需要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随着药品研制、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创新能力、能够从事中药基础性研究和药物研制的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随着药学服务的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除了药品的生产、经营、管理之外,还包括中药材的质量、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等,更需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中药生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流通、临床应用的中药学应用型人才。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建立适应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更贴近于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

2.1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改革

2.1.1压缩总课时数:经过改革后总学时数减少5%左右。同时对于必修课学时数减少,增加了选修课及实践课学时。

2.1.2课程模式转变为“化学-生物学-药学”。

2.1.3适当增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重。相对减少专业核心课的比重。

2.1.4根据培养方案要求修订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2.2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2.1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利用较为成熟的导师制管理模式,将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中科研能力、科研素养的集中培养改为前期的循序诱导,从大一开始就增加学年论文、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综合实践环节,直到最后的毕业论文。

2.2.2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脱节的现象,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删减过时陈旧的内容,增添适应科学发展的现代新技术、新成就,与时俱进,对单一的书本教材逐渐进行脱离,自编或使用电子教材,将多种前沿信息及时补充到电子书中,便于学生学习和再创造。

2.2.3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从传统教学方式“满堂灌”向互动式教学转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中药学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竞争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以中药领域新学科、新行业需求为基础,构建新型的中药学人才知识结构。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成才立业,寄托着数百万家庭的希望;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的需求,及时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使中药学人才培养的规格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标准,坚定不移地推动应用型本科中药学专业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中药学专业不同于别的专业,它在实践性方面要求很高,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实现学生与企业的紧密衔接,就应该开展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共同构建实践活动的两翼,相映互助,提升学生技能水平;通过建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机制,实现学生-毕业生-准员工-企业员工的有机衔接。

3.1构建新型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3.2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3.3建设适合专业发展的药用植物园

通过强化校企结合,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现理论-实践双向有机互动,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对学生潜能分析挖掘,做到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潜能和智慧,实现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零适应”角色的自然转换,为当今社会输送大批量的新型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这才是我们培养中药学专业人才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思平.高校教学评估回顾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8-9-16.

[2]张琼,张广军.“因材施教”发展性概念的解读与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2011,8(8):143.

[3]吴丽颖. 当前就业形势下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5):740.

[4]刘毅,安琳,张玲,等.复合应用型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 西北医学,2008,(6):1086.

[5]孙莱祥,张晓鹏.以提高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分析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03):36.

[6]钟秉林.融合信息技术完善评估方法改善评估效能--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基本问题探析(六)[J].中国高等教育,2009,(18):43.

作者简介:

许海燕(1977-),女,碩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药制剂分析与化学研究。

基金项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1534),名称: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作者:许海燕

公共基础课专业中药学论文 篇2:

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摘要: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医药人才的培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人才培养策略中实现个体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调查是针对大连大学中药学专业2012—2015级本科生进行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对医学教育教学的需求,为该专业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并為中药学学生的培养提供更具体、实际的方针策略。

关键词:中药学;学习需求;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开展学生学习需求评估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现实要求[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学生培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组织教学、使用教材、决定教学方法、评估教学结果的依据[2]。通过对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分类整理,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对医学教育教学的需求,分析学校现有资源及约束条件,查找教学过程中现有的缺点与不足,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药学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整群抽取大连大学医学院本科中药学专业的2012—2015级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83人。

2.调查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集中各班的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学习需求、自我评价等,以及对学校基础设施、教师教学、课程设置的看法和建议等。其中1—11题为单选题,12—16题为多选题,17—18题为自答题。

二、结果

1.一般情况。发放问卷183份,回收问卷182份,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为98.90%。其中中药学专业2015级(大一)男生9人、女生15人,共计24人,占总人数13.33%;2014级(大二)男生11人、女生27人,共计38人,占总人数21.11%;2013级(大三)男生8人、女生48人,共计56人,占总人数31.11%;2012级(大四)男生24人、女生38人,共计62人,占总人数34.44%。

2.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入学教育、就业指导、毕业论文的看法。调查问卷中,关于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入学教育、就业指导、毕业论文的看法统计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52名(84.44%)同学认为入学教育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可见入学教育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122名(67.77%)同学认为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找准就业目标、更新观念。同时,仍有部分同学对该观点持保留态度,说明我校的就业指导有待加强提高。首先,应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定位,使学生有一个实际准确的职业规划。其次,应细心挖掘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量体裁衣,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再次,针对不同专业或不同去向,结合社会需求,进行差异化指导。

138名(76.67%)同学认为毕业论文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果可见,学校应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导师可根据学生爱好或专长,引导学生自行决定毕业论文题目和范围;其次,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学实验技能培训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中药学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的看法。(1)中药学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高校课程是决定高等教育质量如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决定其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核心[3]。调查统计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36名(75.56%)学生认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构比例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134名(74.44%)学生认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结构比例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151名(83.89%)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比例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136名(75.56%)学生认为人文课程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我校课程设置基本能符合学生培养标准,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可适当增加临床实践课程的课时,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临床实践的机会;教师在授课时可多采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适当调整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比例,专业课应小班授课、专业区分化教学,使医学课程的设置紧密顺应现代医学科技和社会需求[4]。(2)中药学专业学生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的看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5]。表1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统计结果。调查统计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依次是案例教学、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基于网络的学习、PBL教学以及其他。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更多的典型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并浓缩提炼课堂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及应用学科思想。

考核评价方式决定教育实效。教育部要求加强高校基础研究,转变考核评价方式[6]。表2为学生认为合适考核评价方式的统计结果。调查统计发现,相比于期末考试和平时考试,学生更愿意接受形成性评价作为考核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此种评价方法亦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盲目地学习。学校应在部分学科或课程教学中试行此评价模式,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完善体系标准后,推广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

4.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习情况的看法。在学生对教学设备设施需求的统计结果中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30名(72.22%)学生认为教学设备、教学设施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会继续更新教学设备,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硬件水平,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条件。

在学生对实验室或见习、实际基地需求的统计结果中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44名(80.00%)学生认为实验室或见习、实际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会继续加强实验室管理,增加实验课程,增設公共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对图书馆需求的统计结果中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64名(91.11%)学生认为图书馆(含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证明学校图书馆改造工程有良好的成效,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学生对实习和社会实践需求的统计结果中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49名(82.78%)学生认为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未来学校将增设更多实习和社会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同时,学校将对实习、实践单位进行监管,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身安全。

5.中药学专业学生的自我评价。表3是关于多选题“您认为自己哪些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的调查统计结果。统计发现,学生对自身的人文素质、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交流能力满意度较高;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较强的需求;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很高的需求与期盼。学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会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增设自习课,并定期配备任课教师答疑;可在课堂上布置学生自学课程的任务,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等能力。

关于自答题“目前学习方面困扰您的问题是什么”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大一的部分学生反映无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自习室学习环境需要改进。大二的部分学生反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欠佳;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结合。大三的部分学生反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不足;做事缺乏条理性。大四的部分学生反映教师授课方式较单一,可适当加强师生互动;科研能力不足;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结合等。另外,学生们再次强调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可见在本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是未来学生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

6.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表4为多选题“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的调查统计结果。统计发现,学生对实习和实践环节、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的改进有着高度期盼。学校会立足于学生的建议,改善教学工作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如增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增设CBL、PBL课程,使授课方式更多样化;适当增加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设开放性实验室,并配备值班教师进行答疑;适当增加专业课及实验课的课时,并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开展与医学知识有关的活动或讲座,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及思维创新。

三、讨论

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学校未来的教学工作会将重心转移到以学生需求为基础,尽可能满足学生教育教学需求,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优质条件。

参考文献:

[1]欧本谷.学生学习需求评估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2,18(5):159-162.

[2]王志茹.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21(2):34-37.

[3]李璐丹.高校课程设置优化研究——以H大学教育学专业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5.

[4]王晶,曾志嵘.我国医学课程整合的发展及主要问题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4):93-95.

[5]邵士权.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6]朱晓莹.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0):118-119.

作者:朱明雪,曾常茜,张庆镐,张宝文,滕美君

公共基础课专业中药学论文 篇3:

面向职业标准的高职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摘 要] 时代发展过程中,企业更注重人才是否符合自身职业标准,在进行高职中药教学时,应与实际企业职业标准相结合,不断改善高职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指出高职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应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并提出相应观点,希望能为高职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职业标准;高职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中药与人类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具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专业技术性强、公共性等特点,职业标准较高,要求从事人员在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而高職中药学专业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面向生物医药各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那么其课程体系就应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进行改革,这样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对高职学生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进行中药学人才培养

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属于职业工作标准,对中药职业来说,则是根据中医药各岗位的活动内容,对相应的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规范性的要求,是用人单位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所以高职中药学专业课程也应该以职业标准为基本依据,在课程体系上进行改革。中药学涉及行业主要有四类:医药制造业、医药商业、医院与诊所以及栽培企业,其中医药制造业又包括中药炮制、中药制剂、中药质检、采购、保管以及储运等,医药行业包括计划、物流配送、药店管理、养护、健康顾问等。因此高职学校在进行中药人才培养时,应该结合行业发展需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建设的需要进行,使其在具备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中药行业实际工作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掌握中药学行业相关设备仪器的操作知识;掌握中药成分的有效分离、提取测定方法;掌握中药炮制方法等。打造中药产业高级技术人才。

二、面向职业标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在进行高职中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时,结合相应中药学涉及的工种进行,通过了解职业所需的工作知识,相应的技能以及经营管理规律,将实际职业岗位需求融入课程内容中,来进行实际学习情境的设计,将课程结构逐渐细化,分为具体的若干学习单元,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相联合,对高职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对中药学涉及行业进行调研,通过掌握企业的发展走向,与校企专家进行讨论,根据职业岗位发展前景进行课程设计,以职业岗位专业特色为核心与课程体系,以技能培养为主,课程项目化为辅与就业需求相对接,设置具有特色的高职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向多元化方向进行改革。

(一)专业基础课

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中药学相关知识,包括微生物、生物化学、解剖学、应用化学等知识,使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专业必修课

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在中藥学的生产、使用与管理、检验、调试等方面进行专业化的培养,课程设置要有所依据,例如,在进行中药制剂技术以及中药试剂分析技术的课程设计时,首先要对中药化学知识进行整合,利用现代化的方法,掌握中药材的提取分离技术,作为课程主要内容。

(三)公共选修课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设立体育类、文艺类等选修课程,强化学生计算机、英语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团队写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使之更适应社会岗位需求。

(四)专业拓展课

在实际需求的课程基础上增设拓展课,目的是为了与社会职业相匹配,提升学生就业率。如保健药品企业在应用指导、保健顾问以及技术示范方面,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学校应根据岗位特点设置课程项目,要涉及医学养生、中药美容以及药膳药浴等知识,做到与保健药品企业工作内容相对接。

三、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对各种职业的认识也更为深刻,例如,医药相关批发企业的经营特点以及开办流程;各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岗位意识等,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将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提升实践教学效率。以课程标准建设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实现课程与职业能力的衔接,进而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课程体系,面向职业标准建立考核标准与方式,主要包括项目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全新教学模式,教师应善于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网络各种图片、视频、短片以及大量的学习资源,通过慕课、微课或者公开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同时开展中药识别以及中药调剂技能大赛,通过以上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高职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根据职业标准进行,不断探索创新课程体系,是学校与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各企业进行了解,将课程内容与企业职业标准对接,开展多元化课程教学、加强校企合作,打造中药学专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任亮,刘金宝,朱吾元,等.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现状与改革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9-10.

[2]刘光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2):142-143.

作者:李吉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微创外科教学临床医学论文下一篇:关于早读课的高中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