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2022-04-3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社会实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对目前我国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篇1:

论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运行及创新模式

摘要: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的工作推行为例,强调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实践工作的现实必要性。具体介绍了该院社会实践的运行及创新模式,提出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应凸显示范、促进建设,服务学生与社会。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示范

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指的是高职大学生有组织参与的、由社会或学校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持续一段时间、比较集中的集体性实践活动和自主参与的企业顶岗实习活动的总和。下文将从高职社会实践工作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实践工作的现状与主要做法,探索该校社会实践工作的示范模式,为其他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工作的探索与推进提供了现实借鉴。

一、高职院校进行社会实践工作的现实必要性

当今,随着各地高职院校的兴办、金融危机的影响,高职大学生就业等问题突出。这个形势下,社会实践工作具有现实必要性。“社会实践既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行为过程,又是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人格塑造、角色转换、专业学习、专业技能培训的实习活动,是实践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其中实践是教育的载体、前提和基础,而教育是社会实践的核心目标,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1]

1.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效果。社会实践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教师跟上了企业行业的发展步伐,提高了科研能力,将最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在“用”中“思”、“学”,巩固了课堂理论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

2.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一个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高职院校竞相突破的要点。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包含多个要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素质、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身心素质等,外部因素包括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大学生要获得这些要素,最重要的途径无疑是参与社会实践,在“学以致用”和“用以致学”的良好循环中提升就业竞争力。

3.树立高职院校的良好声誉。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就业品牌的打造直接决定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声誉来源于学生的就业质量及其在企业的良好表现。通过社会实践,学院教学质量提高,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拥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职学生将赢得企业的欢迎,为院校增光。学生是学院最好的名片,企业的口碑是学院最好的宣传,良好的社会声誉促进了学院的良性循环,达到绿色发展的目的。

二、广州番禺职院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现状与主要做法

当前各个高校都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但存在四方面的普遍问题:学生管理部门热,教学管理部门冷;政治性要求硬,物质性支持软;理想色彩重,现实关怀轻;策划活动能力强,项目深化运作能力弱。[2]广州番禺职院结合实际情况,凸显高职特色,积极采取有力的措施规避这些问题,在03、04、05、06、08这五年获得团中央等六部委表彰为暑期“三下乡”优秀单位。近几年来,大一、大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与人数逐年上升,高年级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结合教学安排与示范性要求,参与率一直保持100%(如图),这种分层次、有序推进的社会实践方式稳步促进学生的就业,取得较好的成效。

(历年社会实践人数与就业率对比表)

广州番禺职院充分调动用人单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秉承专业与社会实践对口,提高技能与素质的要求,采取积极以下四方面的措施:多部门参与社会实践,教务处、学生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联合发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由各个教学部门具体开展,每支队伍均有学院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物质保障强,每年都有专项经费,每个系都有专款专用,校车输送教师与学生下企业,给企业指导教师发与一定的补贴;现实关怀重,从院领导、系领导到普通老师积极下企业慰问、指导或直接参与;项目深化运作能力强,企业顶岗实习项目化,实现了实践与毕业设计、企业参与答辩、现场面试就业连成一线。这些措施有力地推进了社会实践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广州番禺职院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示范模式

在2006年12月通过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后,广州番禺职院的社会实践工作进入深化阶段,按照学院示范性建设的要求来推进与创新,形成了较有特色的运作与创新模式,为其他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示范与借鉴。

1.社会实践工作的示范运行模式

社会实践项目化。按照示范性建设的要求和多年的探索,广州番禺职院形成了社会实践项目化:一方面,与企业合作项目,以市场为杠杆、协调推进活动的方式,通过洽谈、签订合同等形式确定活动项目和利益分配,如软件学院的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项目与艺术学院的鹏辉电池设计项目,这种方式既达到双向受益、互利互惠的目的,又推动社会实践和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提高社会实践的效益,凸显社会实践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职特色。另一方面,由学院面向各系团学组织和广大学生提出社会实践项目规划,如“挑战杯”创业计划作品竞赛,学校与各社会实践团队签订社会实践目责任书,这种方式既能使经费、实践基地等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又能宏观调控与有效引导社会实践团队项目的开展。社会实践项目化,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坚持走品牌战略,使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运行管理规范化。经过历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形成较规范的运行管理模式。从学院到各系再到各个实践队伍,都要有正式的实践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确定方案后,组织学生报名与进行相关的培训,发与培训证书及《社会实践行动手册》;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和下企业指导的教师购买人身保险;用校车送学生去企业,签订企业、学院与学生的三方实践合同,保障实践工作合法合理;在实践过程中,领导、教师积极走访学生,做好企业与学生的沟通和解释工作,校内有专职教师跟进实践情况,还有相关的宣传、新闻组采访各个实践队,出简报。实践归来话成就,全院各级团组织开展成果展示,将实践成果普及、分享给各位同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也为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推进提供借鉴;参与的同学凭借企业的鉴定与实践经历,撰写心得,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培训课程体系化。形成了完备的培训课程体系,由学院团委统一安排,各个系承办,根据各系各专业情况开展分成各个专题的培训课程,如建工系与机电系的培训会更注重安全教育,旅游系与外语系的培训会更侧重礼仪培养等等。

培训课程体系化,不断地推进我院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课程化,就是把有组织、有目的、有要求、有考核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和教育改革的軌迹,列入教学计划,真正把大学生参加学籍管理和德育体能综合测评体系。[3]目前我院的社会实践与其他的学生活动列为1个学分。教务处负责课程的计划安排,指导教师负责编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定考核方法和标准。

绩效评估制度化。我院针对社会实践活动制定相应的计划,把社会实践真正纳入教学体系,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于企业顶岗实践,根据个人的顶岗实习鉴定表,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的综合评价,确定其实践的成绩;对于寒暑假社会实践,以系团组织为单位,汇编实践资料,举行成果报告会,按照各支队及个人表现评先评优。总的方向是,社会实践活动与学分挂钩,把考核成绩作为实践课的成绩,分数计入学生成绩单(如大一、大二学生都撰写的社会调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课30%的成绩)和折算成一定的素质拓展分数写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把社会实践真正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来抓,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或者完成社会实践不达标者将不能毕业;同时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社会实践工作的组织实施。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的考核机制,对社会实践的过程、效果、参与师生的现实表现、取得的成果进行科学分析、考核、评价,促进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建立一套科学严谨、切实可行的奖惩规章制度,对组织出色的系和参与社会实践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通过院报与团报《飘扬》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教育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性,保障社会实践持续有效开展。

2.社会实践工作示范创新模式

基地建设多赢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基础工程,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桥梁,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化的保证。我院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示范性建设要求,本着“合作共建、多元受益”的原则,一方面,基地不仅为高职大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场所,也为他们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很多学生在基地实践时被用人单位看中,毕业后直接到基地去工作的。另一方面,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利用基地的便利条件,能帮助地方或单位解决许多技术难题。社会实践活动与振兴地方经济结合起来,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的意愿,因地制宜与社会实践基地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体现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职特色。历年来我院的社会实践基地不断地增加,2007有192个,2008达到287个,增幅较大,为企业的服务产出额较高。可见,我院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同,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此外,我院定期评选表彰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和优秀基地,充分发挥先进的示范带动作用,如与海鸥卫浴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海鸥学院,不断拓展社会实践基地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教育培养青年学生、服务学生就业方面的职能,形成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就业四位一体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监控网络信息化。结合示范性建设的要求,我院的社会实践工作的监控实现了网络信息化,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在实践报名阶段,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信息,特别是勤工助学的信息,努力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参加顶岗实践,取得合理的经济收入,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实践阶段,出电子简报和网络报道跟踪实践动向。在总结阶段,汇总电子资料,绩效评估,利用网络,将实践成果推广普及。利用网络,社会实践形成了更好的运行与监控模式,效果更為明显,惠及更多的学生与企业。

实践成果科研化。社会实践成果的不断累积为科研化创造了条件,有些课题甚至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就是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完成的。第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我院在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前,组织有科研能力的学生参与科研课题,配以专业指导老师,带着课题去开展调研,付诸实践,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调查报告等学术作品参与广东省“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且屡有佳作获奖,如《多角度高效摘果器》荣获特等奖,《校内旅行社——爱之旅旅行社》、《农村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状况调查》喜摘金奖等等。第二、社会实践活动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如旅游系文秘专业的毕业论文都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第三、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师的科研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在科研方面,目前已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创新研究》,撰写了一批社会实践的工作论文,并着手社会实践培训教材的编写等等,促进教师的科研水平;在课程建设上,结合社会实践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社会实践的成果引用到教学上,取得很好的效果,我院已有11门的国家精品课程,如工商模拟市场实训,在课程建设中社会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会实践工作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效载体,其示范模式的建立是一项创造性的系统工程,制定和优化高职特色社会实践模式,我院除上述提及内容之外,还有一些未能做到示范,如专业教师的全员参与、实践品牌化等,因此仍需根据高职特色,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不断进行探索与推进。

参考文献:

[1]梁金霞.社会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2]李欢,段冬林.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教育前沿,2007,(06).

[3]张育广.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的思考[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01).

(责任编辑/陈雅莉)

作者:廖建尚 管小青

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篇2:

浅析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 社会实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对目前我国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建议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深刻了解当前社会,并能够服务社会的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必备的基础知识,而且必须广泛参与社会生活,履行社会角色,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即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完成社会化转变的主要形式和活动。

在国家层面,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已被要求纳入高校的教育计划,成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家明确要求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断发展,通过这一教育形式,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提前了解了国情民意,了解了职业与岗位的需求,在社会实践中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与运用。同时,树立了以实践为师、拜人民为师的理念,注重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提升了素质,增长了才干,发现了问题,启迪了思想。

一、高等职业院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概念,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地与高职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等同和混同。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按照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的教育活动。[1]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实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其所追求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都有质的区别。

(二)组织性不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游离于教学体系之外。国家相关部委早已要求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院的常规教学计划当中,并要求必须在学校的统一协调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实践活动,一般由各高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自发完成。大部分高校没有将此项工作真正纳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也没有专门的教师或党群领导专项负责组织、指挥、检查,通常是学生工作处发一个通知,设几个奖项,做一次评选,搞一次表彰了事。

(三)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有力的引导、指导,必然导致大学生实践活动缺乏明确的目标与规划,实践活动的盲目、盲从变得格外显眼。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标准、评价机制、督导检查的缺失,使得部分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活动的开展更是表现得形式单一、内容浮浅。

(五)社会(社区)、企业、家庭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缺乏充分的理解和有效的支持。由于在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在认识上的形成高度的统一,没有社会舆论氛围的正确引导和宣传,同时,由于高校自身的参与度和重视度有限等诸多原因,在全社会还未形成对大学生实践活动全民参与、全社会重视的氛围。

二、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工作的机制

1996年12月,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深入持久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意见》,强调要进一步推动这项活动深入发展,加强这项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新形势下对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2]

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实践加实习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从制度完善、目标明确、管理强化、考核科学、内容充实、保障充分等角度来建立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在这一长效工作机制中,逐步完善的制度,日益精彩的内容,更加科学的管理是机制建设的核心。

(二)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大学生成才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企业要把接纳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作为培养人才、选用人才、发挥高素质人力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选人的观念和机制,积极通过吸纳大学生社会实践来发现人才,选择人才,培养人才。政府机关、社区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岗位。有条件的单位可给予参加实践的大学生合理的劳动报酬。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组织力量深入宣传报道大学生社会实践情况,重点宣传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事迹和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经验、做法,动员社会各方面支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营造良好氛围。家长也要把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作为子女成长的必修课来看待,提供正确的引导与必要的支持。

(三)学校应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核心作用

高职院校应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出发点,结合具体的社会实践,探讨构建对接当地产业、融合地方文化、与技能实训同步的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模式与新途径。但许多高职院校对社会实践不够重视,并没有将社会实践教育真正纳入完整的教学计划当中。他们只是把社会实践作为课外活动来看,甚至视学生社会实践为学生个人行为,由学生个人自行组织实施。[3]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管理运行机制,把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要有整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对各年级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目标要求,并规定学时学分,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各门课程所蕴涵的人类文明成果、民族精神、思想道德情操、科学精神、事物本质规律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领导,将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经费纳入学校财务预算,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实践学习提供全程的专业教师指导服务。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的创新

通常,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模式主要是在高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组织下,利用暑期开展的诸如“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爱国主义基地参观教育等活动。我们一方面要丰富、深化现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发展、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制,内容与形式。建议探索构建“一心、三化、五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一心”即以创新创业为中心;“三化”即构建活动社会化、教学课程化、考核评估化的社会实践;[4]“五个结合”即大学生实践活动假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相结合,现场实践与网络实践相结合,个体实践与集体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择业就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建玲.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07).

[2]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关于深入持久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意见[R].1996.

[3]屈善孝.加强和深化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4]银召夏.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研究.[J]高教论坛,2011,(07).

作者:夏桂辉

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篇3: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

摘要: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要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必须做到机构建设要层层落实、制度建设要科学规范、队伍建设要专兼结合、资源整合要因地制宜、信息技术支持要及时到位。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创新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学校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在校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走进社会、深入实际,依靠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的一种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实践教育活动。它是学校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更是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强烈的爱国热情、高涨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奉献的精神。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的要求。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探讨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深化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尽管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支持,而且近年来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当前这项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社会实践体系不完善;二是学生社会实践积极性有待提高;三是社实践活动偏重于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四是社会实践功利化倾向性严重;五是社会实践的诚信问题;六是社会实践宣传不到位、开展范围不广等等。只有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使得社会实践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发挥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作用。

二、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的探索

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资源,行成合力,高职院校团组织要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策划者”和“推动者”,最大限度地争取校内外各种力量的支持与认同,从而建立以机构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资源整合、信息技术支持为主要内容的支撑平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一)机构建设要层层落实

1.校级组织机构,即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办公室。它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和规划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协调各校级部门之间的关系,完善工作实施体系中各部门的职能,对各院系级机构的工作进行审核考察。

2.院系级组织机构,即院系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它的职责主要是结合院系特点,制定和规划院系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方案,指导、统筹和管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对班级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3.班级设立“团支部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小组的成员包括:团支部委员、班级委员会委员以及非干部学生代表,人数约为5-7人。其主要职能是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政策宣传、内容的组织实施和具体的考核评定。

(二)制度建设要科学规范,一方面,完善实践课程化制度。另一方面,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确保学生在校期间都有社会实践经历,将社会实践的成绩成果与学生的日常管理、评优、综合评测、推优入党、毕业生就业等工作相挂钩,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三)队伍建设要专兼结合,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队伍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资源整合要因地制宜,可以在以往素质教育和学校对外交流的基础上,广泛征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从校内资源的整合、校外资源的利用、校企合作等方面同时多渠道、多方式地灵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五)信息技术支持要及时到位,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实时性、开放性的特点,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网站成为学校、学生、社会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可能利用它及时对项目的申请审批、管理等进行动态管理,实现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全方位监督和管理。

社会实践工作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效载体。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做到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从而才能把握实践活动开展的自主性、目的性、针对性、多样性、服务性和教育性原则,不断进行探索与推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肖福玲.《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6(5).

[2]魏秀兰.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优化大学生思想[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6).

[3]胡开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再思考[J].网络财富?教育前沿,2009,16.

[4]赵学富.浅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2009,30(7).

[5]白振旭,杨宇等.信息类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25.

[6]王自然.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探析[J].文学教育,2009,11.

[7]李新玲.调查称91.9%志愿者表示奥运经历对自己影响巨大.中国经济网,2009-02-17.

[8]白宏武.《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是拓展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9]张建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J].高教高职研究,2009,25.

[10]胡树祥,谢玉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类型的新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1]李跃进.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人文素质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3,10(1):110-112.

[2]赵健.提高运动员人文素质的思考[J].体育文史,2002,(2):39-40.

[3]樊奇,高鸿彬.浅析运动员人文素质的培养[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21(4):13-15.

[4]史文清,方兆宇.运动训练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素质因素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22-23.

作者:张苏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回归人性的语文教育论文下一篇:油田数字化设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