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如何高效

2022-09-13

面对新课改、新教材, 作为一线中学教师如何实现高效历史教学, 创建幸福课堂呢?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新教材是依据当前社会发展需求,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编撰的, 它体现着时代的气息和开拓创新精神。它不仅在教纲上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而且在教材的“说明”里开宗明义的指出教材的编写:“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素质良好的合格人才”。旧教材虽然在教纲中有相近的教学要求, 教材方面则没有说明, 反映出新教材在教学要求上比旧教材更突出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要求, 更强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使用好新教材, 更新教学观念尤为紧迫。教师必须更新的观念:由“以教师和知识为本”转变到“以学生和能力为本”;由“为应试而教”转变为“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由“依靠教材来教”转变为“利用教材来教”;由“填灌式”转变为“启法式”地教;由使用传统媒体转变为使用现代媒体;由单一的校内教育转变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等。

二、全面把握教材内容

宏观结构方面:

使用新教材, 教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全书的总体结构, 然后指导学生找出教材的特点线索。普通初中历史课程由《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构成。包括25个按时序编排的学习单元, 是全体初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

具体内容方面:

与以住的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相比, 有很多具体内容是相同的, 尽管因单元教学的需要而编排在不同的模块中。当然, 根据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理念和原则, 课程内容也有一些大胆的调整与更新,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加了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二、增加了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内容。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世界史和有关民主政治的内容在课程内容有所增加。三、增加了与学生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以使学生通过身边的历史变迁来感悟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四、增加了及时反映历史学科研究新趋势和新成果的内容。

辅助内容方面:

就人教版而言, 前言、单元引言和课前导学很有特色。如前言中“历史上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也是极其复杂的, 它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等一起构成人类历史上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 只要我们潜心学习, 细心探究, 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感悟到许多历史的真谛。”, 可以引起学生探究、学习历史的兴趣。单元引言以精炼、严谨的文字, 概要阐述每一单元的核心内容, 引领师生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本单元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三、了解学情, 灵活运用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总体要求, 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来确定教学目标;一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关于本课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重新组合。在实际教学中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教科书的“条理性不太好, 内容跳跃大, 一会儿宋代历史, 一会儿元代历史, 我们难以适应。”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可以适当地调整专题的顺序, 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科书单元顺序的调整, 尽管其中也可能存在某些不完全合理之处, 但毕竟是找出了教科书与教学实际之间存在的一定差距。

组织活动课。例如分析辛亥革命这一节内容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而失败;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你赞同哪种看法?我认为这实质上是让学生有一次研究性学习的机会, 我上这节课的具体做法是: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本上提供的有关论文资料, 然后动手写出来, 表明自己观点的小论文提纲。在上这节课时, 让选择相同观点的学生坐在一起, 这样学生就会形成两大组, 让他们从中备选出七八名代表用类似辩论赛的形式, 然后每组代表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 要求史论结合, 自圆其说。由于让学生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 学生又是一正一反轮番上阵辩论,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要求学生将所表述的内容整理出来。通过这样新颖的活动课,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充分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标准下, 教材不再是惟一的, 诸如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 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等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课程资源。应该说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 关键在于如何整合利用。我认为课程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应遵循以下基本方法和原则:一、尽可能地从各种渠道收集与课程有关的各类资源, 并注意积累和保存;二、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课程理念和“内容标准”的要求, 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三、课程资源的使用必须有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四、课程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教学实际, 包括硬件和软件条件, 如教学设备、课时安排、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等等。如我们在学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就可以用《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来导入新课, 把学生带入祖国统一的情境中来;我们可以用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对话视频来展现卓越而强有力的外交斗争对实现香港顺利回归的伟大作用;我们可以用大量的图片来展示大陆和港澳地区人民欢庆回归的喜悦心情;也可用学生的个人经历来阐述回归的历史意义;还可用大量的时事新闻来说明台湾地区的现状, 认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和统一的艰巨性;还可利用社区资源来认识台商对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的看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合并糖尿病肺结核与无糖尿病结核病人的三种抗结核药物药代动力学探讨下一篇:关于微新闻的传播特征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