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企业文化制胜论文

2022-05-0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优秀企业文化制胜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目前,中职学校的哲学课普遍存在授课内容理论性强,过于偏重哲学原理和人生道理,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本文基于这一现象,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和中职生就业的实际需要,在哲学课中引入优秀企业文化、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价值观这三方面的内容,充分发挥好哲学课的“有用”性,使哲学课在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优秀企业文化制胜论文 篇1:

辩证认识企业文化的特征

摘要:近年来,企业文化被视为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没有企业文化似乎就没有了竞争优势。对企业文化过渡的追捧冲淡了人们对企业文化理性、冷静地思考,在企业文化的认识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似乎不证自明但实质模糊不清、而又迫切需要澄清的问题。从企业文化的辩证特性看,企业文化应是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自发文化与自觉文化、个性文化与共性文化的统一。

关键词:个体与群体;自发与自觉;个性与共性

一、企业文化认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文化个人化

一种颇为流行的看法认为 “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企业家的文化”,企业家个人文化的自然延伸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精髓、灵魂也就是企业家个人文化,企业家的价值观和企业家文化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向,所以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老板文化或者说是企业家文化。

(二) 企业文化建设化

企业文化往往被认为只是经过刻意设计、专门建设后才会形成的,“企业文化是自上而下的,老板定了纲,再找专家设计成企业文化体系,宣传、灌输给员工就可以了”,所以这些企业不惜重金请专家咨询或设计,为企业精心雕琢,设计出一套看似完整、美丽但却远离企业实际,无法反映企业本质特征的东西,这样的文化往往成为束之高阁的“经典”,企业文化变成了给人看的作秀文化。

(三)企业文化雷同化

在企业文化实践中普遍出现了借鉴别人的多,自己独到的少;参照西方的多,融汇民族的少;照搬、模仿其他企业文化的多,形成企业个性文化的少;而且企业文化同质化趋势明显,往往表现为文化物质化、文化言语化、文化广告化、文化宣传化等现象。

(四)企业文化短期化

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忽视了企业文化的自然规律,短期化行为严重,祈求企业文化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形成,急于求成;或者急于使企业文化发挥作用,追求短期效益。

二、 企业文化本质的辩证认识

(一)企业文化是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的统一

企业文化究竟是不是企业家文化呢?对这个问题做出简单的“是”与“否”的回答并不能澄清问题,企业文化与企业家文化二者的关系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绝对等同与否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什么是企业家文化?企业家文化,指的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企业家的经营动机、经营风格和企业家的价值观、管理思想和行为准则等。企业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现象,是企业管理者人格创新精神、事业心责任感等品质及其所信奉的管理观念、方式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等的综合体。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中拥有的共通的群体文化现象,是企业在长期的创业和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的群体精神财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中千差万别的个体所共同拥有的群体文化,其形成是企业内群体文化与个体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而产生的,代表了组织中被广泛认同与维护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综合体。

可见,企业文化不是个人文化、个体文化,而是团队文化的浓缩。企业文化自身就包含着群体文化与个体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而协调群体文化与个体文化之间的关系,形成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文化正是企业文化题中应有之义。

不可否认任何群体文化的形成都离不开个体文化,同样,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往往是企业家的个体文化,所有的企业家都努力想将他的个人文化转变成企业文化,事实上企业家也具备这样做的客观条件,并且所有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凝聚了企业家个体文化的特征。但凝聚了企业家个体文化特征的文化并不必然等同于企业文化。相反,不仅企业家个体文化的形成必然受到企业内群体文化的制约和影响,而且企业家个体所倡导的文化在没有得到组织成员认同和接受之前,那就是一种个人文化而不是组织文化或企业文化。企业家所倡导的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文化因素要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它需要得到企业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员工的认同和履行。可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认同,作为整个企业的群体文化现象,其形成是一个企业差异化的个体文化与统一化的群体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动态文化统一过程。企业家的个体文化只是企业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不能代替企业文化这一企业组织中的共同文化现象。

(二)企业文化是自发文化与自觉文化的统一

企业文化被认为是刻意设计、专门建设出来的,它来源于建设者的大脑,定位于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侧重于一种天马行空的策划,甚至一种“文字游戏”,它热衷于理论的全盘嫁接和专家的主观臆断。这恰恰是对企业文化的误解。从渊源上看,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所关注的核心,正是源于企业本身文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它不是从企业外部可以直接嫁接过来的,而是伴随企业发展始终的自发文化与自觉文化的相统一。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生存方式是在特定环境中伴随企业生存需要及成长实践持续发展而来的,不论一个企业规模多大,也不论它发展了多少年,实际上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就好比任何一个人不能选择要不要你的遗传基因一样。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企业,其生存与发展都要受到多种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为使企业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能够更好地生存发展,企业内部必然逐步产生并积淀成企业共同的、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任何一个企业即使不自主、自觉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生存发展要求也必然造就它特有的异质性文化,这种文化伴随企业而产生、发展直至灭亡。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过程中的自发文化现象,是在点滴积累、百川入海的累积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充实的。大量的中国企业都在扁平化、质量管理、流程再造等组织变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其效果却并不显著,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深层的自发文化并没有在企业文化构建的过程中被明确认识和利用,这是企业变革的成效打了折扣。

同时,企业文化又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即企业文化自发过程的打破,是人们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的变革,是自主构建能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势企业文化的过程。作为一种“嫌贫爱富”的文化,企业文化的这种自觉性特征是企业发展到不再单纯受企业利润导引、而是遇到了来自非经济因素制约时的必然要求。企业自觉文化的形成源于企业本身发展的诉求,建立在对企业优秀历史文化基因及企业发展现实的客观、有效解读基础之上,通过自我认知、期望认知和外部认知,准确定位企业文化的发展导向,最终形成符合企业自身管理特点的一套文化管理体系。

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核心,源于企业的管理实践,是对企业自发文化底蕴的挖掘和企业管理发展实践过程中自觉文化的提炼,是二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企业共同价值观。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使企业文化的构建往往忽略了挖掘与改造随企业发展而形成的已有文化特色及存在价值,忽视了企业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现实,必然使企业文化成为远离企业实际、可以设计出来的嫁接文化。企业优秀的文化基因都是从企业的日常管理实践中一点点明晰出来的,真正的企业文化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企业,它始终伴行于企业的现实管理实践中。

(三)企业文化是个性文化与共性文化的统一

企业文化雷同化的根本原因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企业文化是完全可以模仿抄袭的文化模式。这种认识的实质在于忽视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征,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是文化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企业文化的个性化是指企业文化的差异化,也就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它是企业个性化的独特文化表现。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风格与形成的传统就不同,所以对环境做出反应地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企业所在的行业及其特点不同,面对不同的竞争压力,企业文化的内涵也是千差万别的;企业与企业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和竞争实力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企业特点,企业文化必然就不同;不同的文化环境背景下的企业文化也是各异的。这说明,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的侧重点不同、价值内涵和基本前提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不同,正因为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征。

不可否认,不同的企业文化之间也存在着某些共性。就文化自身而言,无论企业与企业的文化差异有多大,它们都具有文化所应具有的共同特征。如文化的时代性特征,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必然要受到特定社会、特定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文化、风俗等的制约,必然要打上它所处的那个特定社会的烙印,必然带有它们所处的那个特定时代的特征。文化的凝聚性特征可以通过共同形成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工作氛围和奋斗目标来增强凝聚力。就企业文化管理而言,它必须让员工清晰地了解企业文化从哪里来(历史),作为企业的员工现在肩负什么样的担子(使命),企业将要到哪里去(远景目标),作为企业的员工应当如何挑担前行(价值观)等重大管理问题。可见,所有的企业文化不仅都会提到“使命、愿景、价值观”等,而且更重要的是都要把“使命、愿景、价值观”和员工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并很清晰地告诉员工怎么在工作中去践行。

许多所谓的专家也只是从理论到概念,从概念到术语,照抄照搬优秀企业成功的企业文化实例,这对提升企业的管理绩效是毫无助益的。如果不能够清晰地认识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文化与共性文化的统一,就不能够有效地实施企业文化管理活动,无法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在组织设计方面合理、有效地融合起来。

(四)企业文化是一个的连续过程

企业文化很多时候就是一场运动,昙花一现,很难发挥持久作用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许多企业过分夸大企业文化的作用,导致企业急功近利的行为。一旦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其功能没有在短期内见到效果,企业就放弃了。这种行为背后的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企业文化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文化是一种习惯力量,如果不对文化中起阻碍作用的成分进行批判与改正,人们会依然恪守。人们不会主动放弃现有文化,而去接受新文化;文化的形成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即使企业对现有的文化进行积极的改进,新文化观念的进展也是极为缓慢的。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能追求跳跃式的突变,更不是一个短期就能见效的行为,而要采取逐渐演进的方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忽视这一点,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

概言之,企业文化既不能简单的被等同于企业家文化也不能认为是一个可模仿的短期行为过程,只有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个性与共性、自发与自觉相统一的连续过程,最终才能形成具有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三联书店,2000.

[2] 张厚意.现代企业文化新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3] 黄丹.企业文化研究的哲学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0(3).

(责任编辑:石树文)

作者:郗芙蓉

优秀企业文化制胜论文 篇2:

中职哲学课如何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初探

摘要:目前,中职学校的哲学课普遍存在授课内容理论性强,过于偏重哲学原理和人生道理,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本文基于这一现象,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和中职生就业的实际需要,在哲学课中引入优秀企业文化、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价值观这三方面的内容,充分发挥好哲学课的“有用”性,使哲学课在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职;哲学课;职业道德素质

中职哲学课指的是教育部指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哲学与人生》。哲学课在内容上既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又有人生发展和价值选择,目的是培养学生哲学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加深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虽然哲学课的内容已经有了较大的创新和改革,但教师依然普遍感到学生对该课程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哲学与人生是两个大课题,容易令学生觉得教师只会讲大道理;二是由于中职生有着更强的“实用”观念,也就更容易对哲学课的“有用”产生怀疑,觉得学习哲学没有用处。众所周知,哲学课的无用,其实是大用,哲学在人生中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但是处于中职这个阶段的学生,受自身现有水平的限制对这一观点不可能完全理解和认识,故而在哲学课上尽可能丰富课程内容,吸引学生关注,使学生认可哲学课“有用”这一特性,使其不错过哲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哲学指导生活,生活充实哲学,结合社会发展和中职生就业的需要,笔者从以下三方面阐述,通过丰富哲学课堂,来达到助力培养中职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目标。

一、优秀企业文化进哲学课堂

优秀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立足之本。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表现为员工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力量。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表明,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强,固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关键在于以文化力制胜。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员工和企业拥有一致的目标,产生共同的价值观,并以此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使得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在哲学课堂上引入优秀企业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体悟现代工业文明,利用成功企业的例子让学生接受当中蕴含的道德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哲学课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源呢?国内外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可以引入课堂,关键是整理归类好之后能结合哲学课的内容加以呈现,做到既紧扣哲学内容,又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比如,世界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曾创造过连续三年蝉联世界500强第一的佳绩。作为全球性的企业,沃尔玛的企业文化是“诚实、专业、回馈”。在用人方面,沃尔玛重视员工是否具有诚实的品质,只有诚实才能做好岗位工作,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同时,沃尔玛鼓励员工不断提升专业水准,最广为人知的是沃尔玛资助员工深造和不惜重金为员工培训,而且沃尔玛本身利用通信网络技术将零售业做得非常专业。在企业获得巨大发展之后,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对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沃尔玛工作的员工,只要诚实努力,都有机会获得晋升,沃尔玛的方式是为员工提供平台,而不是制造天花板。这样的企业文化为沃尔玛这样一个零售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利润,甚至打败了各大石油公司和银行业大亨,成为世界最强的企业。通过这样的引入,相信学生能通过沃尔玛的成功经营而认可其企业文化。结合哲学课内容中的“积极进取、内外因结合促进自身发展、人生责任”等内容,充分发动学生参与讨论,引入这样的企业文化案例,不仅具有说服力,也能培养学生诚信、进取、奉献等职业道德认知。有了前面这样的铺垫,继而,教师还可以进行两方面的引导:一是在生活中保持诚实,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争取将来回馈家庭和社会,这是做人之本;二是,企业是一个团队,班级也是一个团队,班级文化是不是也可以对此加以借鉴呢?通过这样的引入铺垫—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拓展的过程,将优秀企业文化介绍给学生,就是做道德上的价值引导,既帮助学生树立职业道德素质,也帮助学生做好眼下的行为选择。

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进哲学课堂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各行业普遍都要遵守的职业道德,除此之外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具体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这种规范更有针对性,要求更高。比如,教育部2012年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其中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的基本理念是: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在《标准》中,还将上述要求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个人的修养与行为等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共15条的规范。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呢?而这,正是将来要从事幼儿教师这一工作所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之一。

针对不同的专业班级,教师应该主动搜集相关专业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让学生做一个明白人,主动提升职业道德素质。

三、工作价值观进哲学课堂

所谓工作价值观是个人对工作终极目标的认同和追求。相较于前两种外部的条件而言,工作价值观是一种自我的、内涵的、多元的内容。在哲学课上,要建立起个人的、良性的、正面的工作价值观,也要批判错误的工作价值观。这里可以加入一些职场常见的错误工作价值观的案例,通过学生自主地分析、对比,得到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职业生涯发展动力。比如:中职生患“实习恐惧症”咋办?“实习真是骗人的!我实习一周就不干了,还是上学好!”在广州学生网上,该帖一出,即引来50人跟帖,55%的学生都表示对实习“害怕、讨厌”。中职生实习主要有三怕:一怕不胜任,二怕工作太苦,三怕笨手笨脚。在中职生的实习阶段中,这些恐惧心理无法克服,造成了频繁更换工作,继而加深了对未来的迷茫。对这些现象,在校生们如何看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只有认真对待实习,努力调整心态,认可新的身份才是正确的选择,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

将优秀企业文化、行业职业道德素质、工作价值观这三方面的内容引入到中职哲学课,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分析、总结,完成从知晓到内化这一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三种资源的引入不是拼接是融合,不是介绍是接受,不是灌输是亲临生活。相信通过这样的改变和扩容,哲学课定能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吸引学生眼光,为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助力。

参考文献:

[1]李贺伟.关于优秀企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课堂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0,(10).

[2]刘春雁.哲学与人生学习指导(广东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f2R5bW6schvRntoFIhPkqRy1OIDb6c7NbP8RH8296hoBj-mqo67o-OxmlHmwVbiaKf71wfLYTkh-klM0ilx4_.

[4]张庆子.论中职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本质[J].中等职业教育,2012,(10).

[5]邝凝丹.中职生患“实习恐惧症”咋办?[N].信息时报,2008-11-21(A3版).

作者简介:杨晓玲(1982-),女,四川岳池人,大学本科,思想政治专业,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职德育。

作者:杨晓玲

优秀企业文化制胜论文 篇3:

履行文化责任 强大国企软实力

伟大的事业需要强有力的文化作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今年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习总书记着重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的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四位一体有机组成的,相对而言,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道路、理论和制度及三个自信最终沉淀为文化自信,极大地拓展了“三个自信”的广度和深度。

大家知道,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制胜法宝,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是企业坚持文化自信、行稳致远的主要抓手,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石。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作用显现得愈加突出和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世界知名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不仅是因为产品的成功,还缘于文化的成功。国企改革实际上是一个企业再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企业有先“破”后“立”的果敢和勇气,需要有“大胆想象、小心求证”的科学严谨态度,更需要有技术、管理、人才、理念、文化的全方位支撑。如果单纯地抓“硬”件,不抓“软”件,改革走不稳,也走不远,所以必须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关键因素。有的企业在深化改革后,认为企业文化部门不需要了,要想砍掉,这是一种十分短视的行为。一方面,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心理、规制政策造成冲击,进行文化变革和实施转型升级要求构建创新型文化,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文化条件。另一方面,人是企业一切活动的主体,企业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人,在于企业家。企业文化能够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推动激发国有企业改革理念的形成。企业文化建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国机集团徐建总经理说:“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苏美达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中有句话讲得特别好,“以文火炖汤的执着,推进企业文化落地生根”。我认为,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从企业的发展变革中寻找文化基因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建立完善企业文化体系,持之以恒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落地、落实、落细、落小,努力把企业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资委党委工作部署和《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做了大量的探索实践,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在此,我简要地罗列出几种主要做法和成果,供大家参考借鉴。

企业文化建设体制机制日趋健全。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成立了由企业主要领导挂帅的企业文化工作领导机构,很多企业党政领导都重视企业文化。不少企业设立企业文化工作机构,建立并不断完善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许多企业从战略高度统筹企业文化建设,制定总体规划或纲要,与企业发展规划同步实施,形成了战略清晰、目标明确、有序推进的企业文化工作思路。不少企业制定了企业文化考核评价体系和经费保障体系。新兴际华集团从集团到三级企业,分级建立文化建设的指标体系、责任体系、跟踪体系、评价体系、考核体系,形成了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考核机制。

企业文化内容体系不断完善。扎实推进价值理念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企业的优良传统,积极培育核心价值观。着力推广视觉识别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在坚持集团文化主导地位、充分整合子企业文化基础上构建统一的文化体系,挖掘所属企业的文化共性,提炼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集团凝聚力、向心力,打造统一响亮的文化和品牌。中国建筑发布以“中建信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以文化重塑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国家电网实施企业文化“传播、落地、评价”三大工程,推动价值理念、发展战略、企业标准、行为规范和公司品牌“五统一”,提升了集团管控力和企业形象。

助推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坚持把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渗透到企业管理制度、工作标准、考评体系之中,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文化理念与制度管理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专项文化建设。很多企业通过建立共同价值观、加强干部交流与员工培训、解决员工实际问题等措施,促进文化融合,形成发展合力。中国建材把文化认同写进每一个联合重组协议,实施全集团文化一体化战略。

企业文化覆盖面持续扩大。加强企业文化宣贯平台建设,整理企业文化案例故事,制作企业文化产品,并充分利用企业报刊、电视、网站、企业文化场馆等平台传播企业文化。广泛开展与企业管理结合、员工乐于参与的文化主题活动,通过举办企业文化节、企业文化月、企业文化论坛,组织宣贯讲师团、企业文化培训、巡回演讲报告会等方式,深入传播企业价值理念。选树培育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企业和社会产生良好反响。中国化工、中国铁建、招商局集团等企业建立博物馆、纪念馆,成为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阵地。

促进员工素质全面提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创新学习理念,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学习平台,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培养知识型员工。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汇聚企业正能量。南方电网提出幸福指标体系,增强了员工忠诚度。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广核电等企业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实施员工关爱工程,提高员工心理素质,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国机集团认真贯彻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坚持把企业文化作为改革发展的助推器,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融入员工教育全过程,不断健全机制、完善体系、创新载体,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集团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亲自抓部署、抓落实、抓创新,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由战略规划部具体负责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更好地保障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融合,特别是将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归口管理的做法,对其他中央企业具有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国机集团形成了符合企业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建立健全视觉识别系统(VI),充实了“国机文化”的内涵,提出了“合力同行、创新共赢”的企业精神,努力打造“价值国机、创新国机、绿色国机、责任国机、幸福国机”五个“国机”。综合运用报纸、杂志、OA、微信、研讨会、报告会、培训班、讲座、品牌宣传广告语征集等多种形式,深入传播企业文化,增强文化渗透力和吸引力。通过企业负责人“践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案例征集、“做最美国机人”“创新文化征文”等主题活动,以工匠精神推动品质革命,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传递国机正能量,不断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国机集团的企业文化工作扎实而富有成效,获得了众多奖项,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比如,拥有38年发展历史的国机下属企业苏美达集团,不仅确立了“诚信、协作、创新、卓越”的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创新超越、行稳致远”的企业精神,持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了企业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更可贵的是,他们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宣传思想工作融合在一起;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融合在一起;与产品设计、制造、传播和品牌塑造融合在一起;将有形和无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特色文化魅力四射,品牌价值获得提升。昨天下午,我们参观苏美达下属的伊顿纪德教育产业公司,感觉很有企业文化氛围,很接地气,感触很深。伊顿纪德公司将学校教育与学习文化融合在一起,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英伦)文化融合在一起,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伊顿纪德将自己定位为一所学校,以价值为导向,始终致力于打造崇尚学习的文化氛围,培训依托于员工成长需求,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内训与外训相结合,旨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面的人才培训体系,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帮助员工成长。这就非常接地气,非常有效,不仅把产品打出去了,把品牌打造出来了,而且把我们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输出去了。希望大家在学习参观中用心体会,积极借鉴。

做好央企企业文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纵观全年走势,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整体复苏乏力,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国内经济面临多重矛盾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严峻性、复杂性不可小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新困难、新问题不断出现。企业提质增效面临的挑战之大、困难之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形势越是复杂,越要看清楚、把握好企业改革发展的有利条件,形势越是严峻,越要认识到、发挥好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要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和变革,保持企业文化先进性和引领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深化价值理念体系建设,构筑引领改革的精神力量。要着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对国企国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统领企业文化建设。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坚定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深化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使之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企业发展阶段、具有行业和企业特色,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贴近员工。进一步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主动性,树立勇担当、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

以文化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实现企业内涵式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并购重组中的文化融合和跨文化管理问题。像国机集团,这些年一直在进行企业兼并重组。怎样让这么多企业成为一家人?那就要用文化来沟通,用文化来融合,使大家真正认为我们是国机人。要制定企业文化战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实现发展战略与文化规划的高度契合,推进企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把企业价值理念全面融入企业经营管理,转化为员工良好的行为和工作习惯,增强企业文化的约束力和执行力。要大力加强诚信、安全等专项文化建设,突出行业特色,实现文化理念与管理制度对接,促进文化落地,努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实施人本管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建立完善员工参与决策、参与管理的制度和渠道,重视培养员工的个性品格与创新精神,运用员工帮助计划(EAP)等积极心理学成果,形成员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加强文化融合和跨文化管理工作,尊重文化差异,通过充分沟通与交流取得文化共识,建立共同心理契约,实现文化认同。维护员工文化权益,广泛开展展览展示、征文演讲、文艺汇演、书画摄影等益于身心、便于参与的文化主题活动,丰富活跃员工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文化传播,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要把企业价值理念融入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附加值,培育和引导受众的行为心理,以文化魅力吸引消费者,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要拓宽宣传的渠道和平台,依托文化产品和活动载体,注重创新文化传播手段,积极运用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体传播宣贯企业文化,突出企业品牌文化内涵,塑造良好企业形象。要增强国际传播意识。现在国机集团已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之中,因此要围绕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主动与境外媒体打交道,传播中华文化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央企故事。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要创新和转换话语体系,与当地民众打成一片,履行好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境外投资和经营环境,防止风险发生。可以说,做好文化融合、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管理,对拓展国机海外业务、再造一个“海外新国机”十分重要。

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企业各级领导要切实担负起文化建设的领导责任,站在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将企业文化纳入发展战略,带头践行企业文化,及时研究解决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要明确企业文化归口管理部门,配备专人专岗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建立起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企业要为企业文化工作者的学习培训、考察交流创造必要条件。企业文化工作者也要加强自身学习,掌握企业文化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努力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国资委宣传局将竭诚为中央企业服务,为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服务。我们将和你们一道,以创新拥抱未来,以改革激发活力,共同承担起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智慧,大力推进文化强企,合力同行、创新共赢,提升企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为做强做优做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胡 正)

作者:金思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旅游景区营销对策论文下一篇:质量监控水利水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