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第3章教案

2022-08-20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做好准备按照教案进行有序、有质量的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理论第3章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民族理论第3章教案

新利息理论教案第3章

第3章:变额年金

本课程第2章讨论的都是等额支付的年金问题。本章将讨论年金不相等的情况。如果每次支付的金额没有任何变化规律,那么只好分别计算每次付款的现值与终值,然后将其相加求得年金的现值与终值。但某些变额年金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本节将讨论这方面的年金。

第3.1节:递增年金

本节内容:

3.1.1期末付递增年金

假设第一期末支付1元,第二期末支付2元,…,第n期末支付n元,那么这项年金就是按算术级数递增的。

一、年金现值(Ia)nn

(Ia)如果用(Ia)n表示其现值,则有

v2v23v3...nvn(1)公式推导过程:

上式两边同乘(1+i)

(1i)(Ia)12v3v2...nvn1n

用第二式减去第一式 i(Ia)(1vv2v3...vn1)nvnn

annvn

所以:(Ia)annnvni

(2)公式的另一种推导思路(略)

二、年金终值(Is)nn

nii

三、例题

1、一项20年期的递增年金,在第1年末支付65元,第2年末支付70元,第3年末支付75元,以此类推,最后一次支付发生在第20年末,假设年实际利率为6%,求此项年金在时刻零的现值。

解:最后一次支付的金额应该为65195160元。将此年金分解成一项每

1 (Is)(1i)(Ia)nsnnsn1(n1)年末支付60元的等额年金和一项第1年末支付5,每年递增5元的递增年金。这时:

2、一项递增年金,第1年末支付300元,第2年末支付320元,第3年末支付340元,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次支付600元,假设年实际利率为5%,试计算此项年金在最后一次支付时刻的终值。

20上述年金的现值为:60a205(Ia)1181.70解:支付金额每次递增20元,因为6003001520,所以一共支付了16次。最后一次支付发生在第16年末。

将此年金分解成一项每年末支付280元的等额年金和一项第1年末支付20,每年递增20元的递增年金。这时:

上述年金的终值为:280s1620(Is)10160.2516

3.1.2 期初付递增年金

假设第一期初支付1元,第二期初支付2元,…,第n期初支付n元,那么这项年金就是按算术级数递增的。

一、年金现值

如果用(Ia)n表示其年金现值,则有

nvnd(Ia)n(1i)(Ia)nan

二、年金终值 如果用(Is)nn表示年金现值,则有

dd

三、永续年金

当n趋于无穷大时:

111(1(Ia)diii) 112(1)(Ia)d2i

四、例题

1、确定期末付永续年金的现值,每次付款为

1、

2、

3、…。设实际利率为i=5%。

解:(Is)(1i)(Is)nsnnsn1(n1)(Ia)111(1)diii=420 2

本节重点:

(Ia) 年金现值本节难点:

年金现值n的计算公式。

(Ia)n的公式推导。

第3.2节:递减年金

本节内容:

3.2.1 期末付递减年金

假设第一期末支付n元,第二期末支付n-1元,…,第n期末支付1元,那么这项年金就是按算术级数递减的。

(Da)

一、年金现值如果用

n

(Da)nn表示其现值,则有

(Da)nv(n1)v2(n2)v3...nn(1)公式推导过程:

上式两边同乘(1+i)

(1i)(Da)n(n1)v(n2)v2...vn1n

用第二式减去第一式 i(Da)n(vv2v3...vn)nann

(Da)所以:nnani

(2)公式的另一种推导思路(略)

二、年金终值(Ds)nn

i

3.2.2 期初付递减年金

假设第一期初支付n元,第二期初支付n-1元,…,第n期初支付1元,那么这项年金就是按算术级数递减的。

一、公式

3 (Ds)(1i)n(Da)nn(1i)nsn

1、如果用(Da)n表示其年金现值,则有

nand(Da)n(1i)(Da)n

2、如果用(Ds)n表示年金现值,则有

(Ds)n(1i)(Ds)nn(1i)nsnd

说明 :递减年金不存在永续年金的情况。

二、例题

本节重点:

(Da)年金现值本节难点:

年金现值

n(Da)和

n的计算公式。

(Da)n公式的证明。

第3.3节:付款金额按几何级数变化的年金(复递增年金)

本节内容:

3.3.1 期末付复递增年金

2(1r)假设第一年末付款1元,第二年末付款(1+r)元,第三年末付款元,…,n1(1r)第n年末付款元,那么这项年金就是按几何级数增长,其中(1r)0。当r>0时,年金为递增的,当r<0时,年金为递减的。

1、如果用A表示其年金现值,则有

1rn1()1iirA(推导过程略)

2、如果用S表示年金终值,则有

1rn1()(1i)n(1r)nn1iS(1i)[]irir

3.3.2 期初付复递增年金

2(1r)假设第一年初付款1元,第二年初付款(1+r)元,第三年初付款元,…, 4 n1(1r)第n年初付款元,那么这项年金就是按几何级数增长,其中(1r)0。当r>0时,年金为递增的,当r<0时,年金为递减的。

1、如果用A表示其年金现值,则有

A1rn1()1i(1i)ir

2、如果用S表示年金终值,则有

(1i)n(1r)nS(1i)ir

3、关于永续年金

1rn1()11iir 在A中,当ri时极限不存在。

4、例题

1、20年期末付年金,首次付款1000元,以后每年递增4%,如果年利率为7%,计算年金现值。

解:i=7%,r=4% 1r101()1i1000ir现值=14459元 本节重点:

1rn1()1iir A。 本节难点:

1rn1()1iirA的推导。

第3.4节:每年支付m次的变额年金

本节讨论的年金属于广义变额年金。

本节内容:

本部分内容以期末付为例进行分析

本部分为确定年金中最复杂的情况,主要以下述年金为例说明。假设利息结

5 转周期为n,每个利息结转周期支付款项m 次,那么总的付款次数为mn。如果每个利息结转周期支付款项m 次,付款又是逐期递增的,在第一个利息结转周期末支付1/m元,在第二个利息结转周期末支付2/m元,…,在第n个利息结转周期末支付n/m元。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

一、在同一个利息结转周期内付款相同,但后一个利息结转周期比前一个利息结转周期每次多付1/m元。这样在第一个利息结转周期内每次付款1/m元,在第二个利息结转周期内每次付款2/m元,…,在第n个利息结转周期内每次付款n/m元。年金现值记为

(Ia)mn。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

(Ia)

1、i(m)mna1(m)(12v3v2..nvn1)annvn

同里也可以推出终值的计算公式。

2、例题

二、在同一个利息结转周期内付款也是逐期递增。为了保证在第一个利息结转周期末付款1/m元,在第二个利息结转周期末付款2/m元,…,在第n个利息

1222mm结转周期末付款n/m元,假设第一次付款元,第二次付款元,第三次付

m3mnn(m)22a)n。可以推导出mmm元。年金现值记为(I款元,…,第mn次付款计算公式。

(m)(Ia)

1、mn(m)annvni(m)

2、例题

本节重点:

递增年金的计算公式。 本节难点:

(m)(Ia) mn(m)annvni(m)的推导。

第3.5节:连续支付的变额年金

本节内容:

3.5.1 连续支付的变额年金

一、连续支付的递增年金

annvn

1、现值(Ia)n

2(Is)snn、终值n

3、永续年金现值

(Ia)1d

二、连续支付的递减年金

1、现值(Da)nnan

n(1i)nsn

2、终值(Ds)n

3.5.2 连续支付连续递增的年金

(mma(m)

一、由(I)a)nnnvni(m)推出

(Ia)n公式

二、(Ia)n公式的直接推导

3.5.3 连续支付连续递减的年金

(略)

3.5.4一般连续变额年金

一、现值

ntPV texp[0sds]dt0

二、终值

nnFV texp[0sds]dtt

本节重点:

连续变额年金公式的推导。 本节难点:

一般连续变额年金现值的表示。

第3.6节:年金问题的案例

一、固定养老金计划

1.一般情景

责任:退休前时,每月初存入一定的金额,具体方式为,25-29岁,月付x1元;30-39岁,月付x2元;40-49岁,月付x3元;50-59岁,月付x4元。

权益:从60岁(退休)开始每月初领取p元,一直进行20年。 问题:在给定年利率i情况下,分析x

1、x

2、x

3、x4与p的关系。 2.(1)假设某人25岁参加保险,则基本价值方程为

(12)(12)(12)12pa2012x1s5(1i)3012x2s10(1i)20(12)(12)12x3s10(1i)1012x4s10

于是,

px1s35(x2x1)s30(x3x2)s20(x4x3)s10a20

若i=10%,x1=200元,x2=300元,x3=500元,x4=1000元。

p2s35s302s205s10a10580.48

20(2)如果从30岁开始加入,

p100则3s302s205s10a8077.89

20(3)如果从40岁开始加入,

p500s则20as10204299.73

二、购房分期付款

某人采用贷款方式购房。已知房价为50万元,首付比例为30%,贷款的年实际利率为8%。若每月底等额付款。求相应贷款期为五年,

八、十年时的月还款额。

解:(1k)p12Ran 计算出i(12)12=7.7208%。

8 五年期:月付款额7050.05元 八年期:月付款额4898.33元。 十年期:月付款额4194.98元

三、汽车零售

某汽车商计划采用如下零售策略:(1)若一次付清款项,价格为10万元;(2)以年利率提供8%给4年分期贷款(每月末付款)。已知当前市场上商业消费贷款的月度结转名义利率为12%,试分析第2种销售策略的当前成本(第2种付款的现值)。 解:在8%的年实际利率下,月度付款100000/(12a4)=2428.2(元);

按12%当前利率计算上述月付款的当前价值为:2428.2 当前成本为100000-92209.6=7790。

12a48=92209.6(元)

第二篇:教案(第3章第6节)

教 案

【课 题】引导层动画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引导层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绘制引导层动画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利用Flash MX制作引导层动画的基本操作方法。

(2)培养学生使用Flash MX软件制作动画的综合能力,提高应用水平。 3.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相互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应用Flash MX软件制作引导层动画的相关经验。 4.层次目标

(1)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目标

①了解引导层动画的基本制作方法,理解引导层的概念; ②完成一个简单引导层动画的制作。 (2)中等学生的学习目标

①了解引导层动画的基本制作方法,理解引导层的概念。 ②完成有方向变化的沿引导线运动的引导层动画 (3)优等学生的学习目标

①了解引导层动画的基本制作方法,理解引导层的概念。; ②完成两个组件沿同一引导线运动的引导层动画

③完成复杂引导层动画的制作,并能指导帮助本组的其他同学 ④能自己构思制作出引导层动画。

【教学模式】

基于项目教学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基于任务驱动及教材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

1.制作教学辅助课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帮助。

2.将教学辅助课件及实例素材发给每位学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Flash MX软件制作引导层动画的操作方法。 难点:理解引导层概念,制作出引导层动画。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展示引导层动画作品:小球沿曲线运动效果,导入引导层概念,讲解引导层基本操作。

2.布置任务——制作蝶恋花实例。 要求:

(1)蝴蝶围绕着花儿飞动,营造蝶恋花效果。 (2)简单引导层动画,在2课时内完成 (3)提供素材:

图片信息(蝴蝶、花儿矢量图) (4)力求做出动感,比例合适。

3.分析该任务,师生共同探讨引导层动画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4.教师演示该章节的实例(蝶恋花)

告诉学生本次课的主要任务是分组制作引导层动画,可以是依照教材的操作步骤制作书本实例,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其他素材,制作自己创意的引导层动画,从而获取制作引导层动画的相关经验。教师在演示该实例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完成该实例需要用到前面所学过的那些图层、元件等知识点。

二、分析任务:

1.对照实例,学生讨论并列举制作引导层动画所涉及的知识点。 2.对于学生没有想到的知识点,教师可进行引导和点拔。 (1)导入花儿矢量图并制作背景 (2)导入蝴蝶矢量图并转化为元件 (3)制作运动引导层

(4)制作蝶恋花曲线运动效果

三、具体布置任务:

1.制作引导层动画的步骤 (1)构思动画过程

(2)根据构思,制作背景。

(3)确定所需素材,并将素材导入到库中。 (4)添加引导层并制作引导层动画。 3.应注意的问题 (1)色彩搭配和谐;

(2)素材正确导入到库中; (3)正确应用引导层;

(4)蝴蝶组件能正确沿引导线运动;

四、完成任务

学生分头动手制作“蝶恋花”引导层动画。 这是重要阶段,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并根据学生在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特别是掌握比较的学生,应注意不断启发他们发挥想像力,完成实例后可以制作出有创意引导层动画的作品。

五、作品评价

1.评价标准

色彩搭配合理、协调;

引导线绘制合理,能体现蝶恋花的效果; 组件能正确沿引导线运动; 2.评价形式

将作品通过网络展示给全班同学,选几个优秀作品由教师示范点评,其余作品由学生互评。

六、归纳小结

1.通过制作引导层动画,掌握Flash MX基本动画制作的操作方法,培养Flash MX软件的综合应用的相关经验。

2.学会利用辅助学习软件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并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七、课后作业

1.制作小球沿曲线运动效果,效果如图 1 所示。

图 1 小球沿引导线运动效果

2.制作宇宙探险动画,画面中有一架航天飞船,航天飞船沿着曲线运动,做出飞船升天的效果,如图 2 所示。(提示:本习题共有三层,第一层是背景层,相关图片均在本节素材库中;第二层航天飞船层;第三层引导层;注意在第二层中要在飞船拐弯的地方添加关键帧,并利用旋转工具改变飞船飞行方向)

图 2 飞船运动路线示意

3.制作猫和老鼠动画,画面中有一支老猫,一支老鼠。猫和老鼠沿着曲线运动。效果如图 3 显示。(提示:本习题共有四层,第一层是背景层,第二层是老猫层,第三层是老鼠层,最上面一层是运动引导层,老猫和老鼠都沿着同一引导层做曲线运动,具体方法:右单击老猫图层名,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项,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将图层属性设置为被引导层。)

图 3 猫和老鼠动画示意图

作业要求:分层完成三道课后作业。

1.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制作出第一题的小球沿引导线运动效果。

2.程度中等的学生可独立完成第二题的飞船运动引导层动画制作,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在飞船拐弯处添加关键帧并调整飞船方向。

3.程度优等的同学在制作出前面两道题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第三道题的猫和老鼠的引导层动画制作,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引导层是一层,但是被该引导层引导的被引导层有两个,分别放置猫组件和老鼠组件。

第三篇:计算机基础第一章理论课教案

T1

教 案

第一讲 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及硬件

授课教师 :

时:2学时 学生必须达到的标准

      了解计算机概念和发展史

知道计算机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

知道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以及各自的功能 能够简单叙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了解计算机的分类

认识个人计算机(即PC机)的各个部件

本讲主要目的

      介绍计算机概念和发展史

讲解计算机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以及各自的功能 简单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介绍计算机的分类

认识个人计算机(即PC机)的各个部件

本讲重点

 计算机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

 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以及各自的功能 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本讲难点

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 内存的计量单位和换算规则

课程知识讲解

1. 课程地位: (时间:5 分钟)

信息技术基础 (ITB—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是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的预备课程。主要是针对没有计算机基础的人员设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可以掌握计算机的常用知识和操作,能够达到学习第一学期专业课程的要求,同时满足将来就业和以后工作中的需要。主要从计算机硬件基础及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应用和网络基础三方面,对学员进行强化训练。

2. 就业技能描述:

提问:那么,我们学习这门课程什么时候用呢?

首先,在我们就业前大家都要做的一件事是:发简历。那么你是不是要编写自己的简历呀?你会不会呢?会,通过这门可课程的学习大家都会。

再就是,假如我们被某个公司聘用了,在参加某个项目时,经理让你来收集整理一下客户的需求资料,然后需要做一个项目演说。这时你就需要编写项目文档和制作项目演示文稿。这些你会吗?会呀,通过这里的学习和训练,相信大家都能轻松应对。

3. 课程大纲介绍: 详见PPT大纲。

提问:我们学完了这些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呀?

(展示贯穿案例:个人简历 、项目文档、项目演示PPT、项目进度控制表等)

4. 对学员的要求:

亮明游戏规则,详见PPT。

5. 进入本章主题:什么是计算机? (时间:5 分钟)

计算机是个抽象的概念,大家的印象来源于具体的实物,通过几张具体的图片引出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人们事先编写的程序连续、自动地工作,能对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传送,由电子和机械部件组成的电子设备。

6. 计算机的功能:

提问:计算机都能干什么呀?平时大家都用他来干什么?

通过回答来引导分析计算机的功能。

7.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时间:10 分钟)

 1642年世界第一台机械式加法计算机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了著名的帕斯卡机械计算机,首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

 1673年发明的乘法计算机

1674年:莱布尼茨改进了帕斯卡的计算机,使之成为一种能够进行连续运算的机器,并且提出了“二进制”数的概念。(据说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的八卦)

 1822年研制的差分机

1822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Babbage)制造出了第一台差分机, 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位 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

 1834年研制的分析机

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机器共分为三个部分:堆栈,运算器,控制器。他的助手,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计算机程序。

 1936年制造的手摇式机械计算机

1936年:阿兰.图灵发表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首次阐明了现代电脑原理,从理论上证明了现代通用计算机存在的可能性,图灵把人在计算时所做的工作分解成简单的动作,与人的计算类似,机器需要:(1)存储器,用于贮存计算结果;(2)一种语言,表示运算和数字;(3)扫描;(4)计算意向,即在计算过程中下一步打算做什么;(5)执行下一步计算。具体到一步计算,则分成:(1)改变数字和符号;(2)扫描区改变,如往左进位和往右添位等;(3)改变计算意向等。整个计算过程采用了二进位制,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图灵机”。

 电动机械式计算机(1930年)

 1941年研制的Z-3型计算机

1941年:楚泽完成了Z3计算机的研制工作,这是第一台可编程的电子计算机。可处理7位指数、14位小数。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管。每秒种能作3到4次加法运算,一次乘法需要3到5秒。

 1943年12月,“巨人”计算机运行

1943年:贝尔实验室把U型继电器装入计算机设备中,制成了M—2型机,这是最早的编程计算机之一。此后的两年中,贝尔实验室相继研制成功了M-3和M-4型计算机,但都与M-2型类似,只是存储器容量更大了一些。

 代号“ENIAC” - 世界第一台真正的电子计算机问世

1946年:2月14日,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摩尔学院教授莫契利(J. Mauchiy)和埃克特(J.Eckert)共同研制成功了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计算机。这台计算机总共安装了17468只电子管,7200个二极管,70000多电阻器,10000多 只电容器和6000只继电器,电路的焊接点多达50万个,机器被安装在一排2.75米高的金属柜里,占地面积为170平方米左右,总重量达 到30吨,其运算速度达到每秒钟5000次加法,可以在3/1000秒时间内做完两个10位数乘法。

1952年:1月,由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Von Neumann)设计的IAS电子计算机EDVAC问世。这台IAS计算机总共采用了2300个电子管,运算速度却比拥有18000个电子管的“埃尼阿克”提高了10倍,冯•诺伊曼的设想在这台计算机上得到了圆满的体现。

8.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时间:5 分钟) 按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分四个阶段:

第一代(1946~1956)

电子管时代

5千~4万(次/秒) 第二代(1957~1964)

晶体管时代

几十万~百万(次/秒) 第三代(1965~1970)

集成电路时代

百万~几百万(次/秒) 第四代(1971~90年代)集成电路时代

几百万~几亿(次/秒)

9. 计算机的特点:(时间:5 分钟)

从上面的计算机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和速度的变化,可以看住计算机所具备的特点:

 计算机运算速度越来越快、精度也越来越高;(案例:祖冲之的圆周率)  存储能力强:

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 自动化程度高

 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10.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具有的特点,使其功能越来越强大,随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 数值计算

计算机广泛地鹫在用于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计逄,如:人造卫星轨迹计算,导弹发射的各项参数计算。  数据处理

用计算机对数据及时地加以记录、整理和算,加工成人们的要求的形式,称为数据处理。如:对工厂的生产管理、计划调度、统计报表、质量分析和控等,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录入、排版、制版和打印。  自动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可以大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生产率。

 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是借助计算机进行设计的一项实用技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实现自动化或是半自动化,不仅可以缩短设计周期,而且对保证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 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利用计算机对学生进行教学。CAI的专用软件称为课件,是CAD的一大分支,它可按不同教学方式以及不同领域内容进行分类。  人工智能

计算机有记忆能,又擅长进行逻辑推理运算,因此计算机可以模仿人的思维,让计算机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推理功能,能够自己积累知识,并且独立解决问题,这就是人工智能。

 娱乐活动

我们可以爽媒体电脑上看电视、VCD,听音乐、玩游戏、在网上聊天等等。

11. 计算机的组成: (时间:15 分钟)

 计算机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组成。

硬件是计算机的“躯体”。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

一台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的,硬件是物质基础,而软件可以说是计算机的灵魂,没有软件,计算机是一台“裸机”,是什么也不能干的,有了软件,才能灵动起来,成为一台真正的“电脑”。所有的软件,都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

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包括输入设备、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出设备。

1. 输入设备(Input Devices):计算机系统接收信息的设备

提问:大家来说说我们平时使用的那些是输入设备?

2.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在计算机内部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过程进行控制的部件。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处理器总线等组成。是执行所有工作、思考所有问题或进行所有处理的计算机部件 。

运算(算术逻辑单元):负责计算机执行的所有数学与逻辑功能 。 控制器(控制单元):控制计算机的所有其它部件 3. 存储器:有内存和外存

提问:大家来说说我们平时使用的那些是存储设备?

4. 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s):计算机系统输出信息的设备

提问:大家来说说我们平时使用的那些是输出设备?

12. 存储器的计量单位:(时间:10 分钟)

我们知道生活中计量长度用“米”和“千米”,重量用“克”和“千克”。那么计算机存储数据用什么来计量呢?也用“米”吗?一“米”数据?

前面我们我们也有了解: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就提出了用二进制来表示数据,因此计算机存储器以位和字节计量: 8 bit  1 byte 210=1024 byte  1 KB 210=1024 KB  1 MB 210=1024 MB  1 GB 210=1024 GB  1 TB 有关二进制的知识,我们在第六章再详细的了解,不懂的同学也不要担心。

13. 小结(1) (时间:5 分钟)

好了这里对前面讲的内容来做个简单的小结: 提问: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2). 计算机由那两部分组成?

3). 计算机硬件五个组成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14.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间:20 分钟)

计算机完成某件事的过程和人很相似,只是CPU运算的速度比人脑快,所以处理一件事件所需时间很短,甚至可以忽略。

首先通过输入设备接受程序所需要的原始数据,然后在控制器(相当人的神经系统)的指挥下,把数据零时存储在内存当中,当CPU的运算器需要计算的时候,再在控制系统的指挥下把所需数据取过来,计算完成再把结果返回内存中零时存储,然后把结果输出在显示设备上,最后把需要永久存储的数据存储到外部存储器如:硬盘等。这里的每一步都需要控制系统的参与,就像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神经系统来指挥一样。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内存是专门供CPU工作来零时存储数据的地方,当计算机断电或程序执行完毕后这些数据立马消失,我们若要想保留一些数据计算结果时,就一定要存储在外存当中。

对照人们完成一件事的过程,来仔细分析和体会计算机的执行过程。

15. 计算机的分类: (时间:10 分钟)

按计算机数据表示的方式: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合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

这种计算机的资料处理方式均以数字来表示。一般所用的电子计算机都用数字来进行运算。 模拟计算机

这种计算机以非数字方式处理资料。模拟数据就是连续变化的量。 如:声音、电流、波形等。 混合计算机

综合以上两种的计算机来处理资料。

按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大多针对某种特殊的要求和应用场合而设计的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则是为满足大多数应用场合而推出的计算机,可灵活应用于多种领域

按规模,性能分类:

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即个人计算机,简称微机(PC)。

微型机应用于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管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等领域,并且开始成为城镇家庭的一种常规电器。

小型计算机,

小型机的机器规模小、结构简单、设计试制周期短,便于及时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软件开发成本低,易于操作维护。它们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控制、大型分析仪器、测量设备、企业管理、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也可以作为大型与巨型计算机系统的辅助计算机。

大型计算机,

这类计算机具有极强的综合处理能力和极大的性能覆盖面。在一台大型机中可以使用几十台微机或微机芯片,用以完成特定的操作。可同时支持上万个用户,可支持几十个大型数据库。主要应用在政府部门、银行、大公司、大企业等。

巨型计算机

巨型机有极高的速度、极大的容量。用于国防尖端技术、空间技术、大范围长期性天气预报、石油勘探等方面。目前这类机器的运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亿次。

16.认识微机的基本硬件组成: (时间:10 分钟)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宏观上可分为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几部分。

主机内部可分为:CPU、主板、内存、CPU风扇、显卡、软驱、光驱、硬盘、显卡、网卡、电视卡、声卡等;

通过图片来认识具体的硬件设备。(略)

17. 小结(2) (时间:5分钟)

这里就刚才讲的内容来做个简单的小结: 提问:

1). 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简述计算机的分类。

本讲总结:(时间:8 分钟)

本章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今天所以的内容: 提问:

1). 什么是计算机?

2). 计算机是两大组成部分是什么?

3). 计算机硬件有那几部分组成?各自 的功能是什么? 4). 计算机工作原理是什么?

5). 内存的计量单位及换算标准是什么?

扩展部分:

大家想了解更多的硬件知识,请看本章课堂案例视频:新电脑课堂----组装维护篇

课下理论作业:(时间:2 分钟) 1. 什么是计算机?

2. 计算机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3. 什么是计算机的硬件?什么是计算机的软件?分别举出三个实例。

4. 硬件的五大组成部分是什么?

5.简述计算机工作原理(可以画图说明)。

第四篇: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案第3章

计算机专业英语

第3章 Software knowledge

第3章

Software Knowledge

3.1 Data Structures 3.2 Operating System 3.3 Programming Languages 3.4 Software Engineering

3.5 Software Testing and Maintenance

3.2 Operating System • The purpose of an operating system is to provide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a user may execute programs. • Operating systems exist because they are a reasonabl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reating a usable computing system. • The primary goal of an operating system is convenience for the user. • A secondary goal is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computer system. Resource Management

• The operating system provides the means for the proper use of these resource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computer system. • We can view an operating system as a resource allocates. • The operating system sets up the order in which programs are processed, and defines the sequence in which particular jobs are executed

教师: 游彦 计算机专业英语

第3章 Software knowledge

• I/O Management

• To facilitate execution of I/O operations, most operating systems have a standard set of control instructions to handle the processing of all input and output instructions.

• These standard instructions, referred to as the input/output control system (IOC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most operating systems. • The controlling software calls on the IOCS software to actually complete the I/O operation. Classification of Operating Systems

• A single-user operating system expects to deal with one set of input devices—those that can be controlled by one user at a time. • A multi-user operating system is designed to deal with input, output, and processing requests from many users-all at the same time. • A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provides communications and routing services that allow computers to share data, programs and peripheral devices. • A multitasking operating system provides process and memory management services that allow two or more programs to run simultaneously. • All modern operating systems are multitasking and can run several processes simultaneously.

教师: 游彦 计算机专业英语

第3章 Software knowledge

• A desktop operating system is one that is designed for a personal computer—either a desktop or notebook computer. •

3.3 Programming Languages • A programming language or computer language is a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for expressing instructions to a computer. • A language enables a programmer to precisely specify what data a computer will act upon, how these data will be stored/transmitted, and what actions to take under various circumstances of cases. • Programming languages are important tools for helping software engineers write better programs faster. Procedural programming and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 Procedural programming involves using your knowledge of a programming language to create computer memory locations that can hold values and writing a series of steps or operations that manipulate those values. • A single procedural program often contains hundreds of variable and thousands of procedure calls. •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is an extension of procedural programming in which you take a slightly different approach to writing computer programs.

教师: 游彦 计算机专业英语

第3章 Software knowledge

• Writing object-oriented programs involves both creating objects and creating applications that use those objects. Machine Language

• An executable program is a sequence of extremely simple instructions known as machine code. • Machine code instructions are binary—that is, sequences of bits (0s and 1s).

• Because these numbers are not understood easily by humans, computer instructions usually are not written in machine code. Assembly Language

• Assembly language uses commands that are easier for programmers to understand than are machine-language commands. • Each machine language instruction has an equivalent command in assembly language. • Assembly language is sometimes inserted into a high-level language program to carry out specific hardware tasks or to speed up a high-level program. High-Level Languages

• If the computer could translate convenient symbols into basic operations, why couldn’t it also perform other clerical coding functions? • A high-level programming language is a means of writing down, in

教师: 游彦 计算机专业英语

第3章 Software knowledge

formal terms, the steps that must be performed to process a given set of data in a uniquely defined way. • The high-level languages are often oriented toward a particular class of processing problems. Compiler and Interpreter

• A complier is a program that translates source code into object code. • Every high-level programming language comes with a compiler. • Because compilers translate source code into object code, which is unique for each type of computer, many compilers are available for the same language. • An interpreter translates high-level instructions into an intermediate form, which it then executes. • The advantage of an interpreter, however, is that it does not need to go through the compilation stage during which machine instructions are generated. •

3.4 Software Engineering • Software engineering is the application of tools, methods, and disciplines to produce and maintain an automated solution to a real-world problem. • Software engineering first emerged as a popular term in the title of

教师: 游彦 计算机专业英语

第3章 Software knowledge

a 1968 NATO conference held in Garmisch, Germany. • A large-scale software projects spans a considerable period of time. A number of distinct phases can be identified over this period of time. Together, these make up what is known as the “software life cycle”.

The software life cycle

• Requirements definiti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oftware are established and specified. • Design: A design is developed from an analysis of the requirements. • Implementation: The design is coded in a particular programming language on a particular machine. • Testing: The implemented system is tested to see that it meets the specified requirements. •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he system is installed and used. Errors found must be repaired. Requirements definition • The first phase, requirements definition, refers to the period during whic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ystem desired, that is, it’s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onal details, are specified.

• The input to this phase is the stated (often rather loosely stated) needs for the software.

教师: 游彦 计算机专业英语

第3章 Software knowledge

• Typically, a “requirements document” is the output of this phase, a set of precisely stated properties or constraints that the final product must satisfy. • As with any of the phases, it is important that errors not be allowed to move into subsequent phases. Design • The second phase, design, is predominantly creative, while some would argue that creativity is inherent and cannot be trained or improved, it can certainly be enhanced by the use of good procedures and tools.

• The input to this phase is a (debugged and validated) requirements document: the output is a design expressed in some appropriate form (for example, pseudo-code).

• Each requirement in the requirements document must have a corresponding design fragment to meet it. Implementation • The third phase, implementation, is the actual coding of the design developed in the second phase.

• The lure of this phase is strong, and many a foolhardy programmer has been drawn to it before adequately laying the groundwork in the first two phases.

• As a result, requirements are incompletely understood and the

教师: 游彦 计算机专业英语

第3章 Software knowledge

design is flawed.

•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eds blindly, and many problems arise as a result. Testing

• The fourth phase, testing, is concerned with demonstrating the correctness of the implemented program. Inevitably some testing is performed as part of the previous two phases as well.

• Any experienced programmer mentally tests each line as it is produced and mentally simulates the execution of any module prior to any formal testing stage. • A “successful” test run means only that no errors were uncovered with the particular circumstances tested; it says nothing about other circumstances.

• In theory, the only way that testing can show that a program is correct is if all possible cases are tried (known as an exhaustive test), a situation technically impossible for even the simplest programs.

Program maintenance

• The fifth phase is program maintenance phase. Student programmers, unfortunately, rarely become involved in this phase. • Its importance in the real world, however, cannot be overemphasized, since the cost of maintaining a widely used

教师: 游彦 计算机专业英语

第3章 Software knowledge

program can match or exceed the cost of developing it.

• Unlike hardware maintenance, software maintenance deals not with repair of deteriorated components, but with repair of design defects, which may include the provision of added functions to meet new needs. 教师: 游彦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3章:数列,教案,课时第 (10)

第十教时

教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求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的(公式),并了解推导公式所用的方法。 过程:

一、复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有关性质,及等比中项等概念。

二、引进课题,采用印度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

即求s641248262263① 用错项相消法推导结果,两边同乘以公比:

2S6424816263264②

②-①:S6412642641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1.84×1019,

以小麦千粒重为40g计算,则麦粒总质量达7000亿吨——国王是拿不出来的。

三、一般公式推导:设Sna1a2a3an1an①

乘以公比q,qSna2a3an1anqan②

an

①②:1qS1qana1aqna11q

na1qan,q1时:Sn1q1q

1q

q1时:Snna1

注意:(1)a1,q,n,Sn和a1,an,q,Sn各已知三个可求第四个,(2)注意求和公式中是qn,通项公式中是qn1不要混淆,(3)应用求和公式时q1,必要时应讨论q1的情况。

四、例

1、(P131,例一略)——直接应用公式。

2、(P131,例二略)——应用题,且是公式逆用(求n),要用对数算。例

3、(P131-132,例三略)——简单的“分项法”。例

4、设数列a3

n1

n为1,2x,3x2

,4xnx

x0求此数列前n项的和。

解:(用错项相消法) Sn12x3x24x3nxn1①

xSnx2x23x3n1xn1nxn②①②1xSn1xx2xn1nxn,当x1时,

1xn1xnnxnnxn111nxnnxn11xSn1xnxn

1x1x

1

S1nxnnxnn

11x

2当x1时,Sn1nn1234n

五、小结:(1)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及其注意点,(2)错项相消法。再介绍两种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方法,(作机动)

法1:设Sna1a2a3an∵aa2n成GP,∴a3a4

anaaq 1a2a3n1

由等比定理:

a1a2a3anaaaq,即:Sna1

aq

12a3n

1Snn

当q1时,Sa1anqan

11qn1q

1q

当q1时,Snna1

法2:Sna1a1qa21qa11qna1qa2n21a1qa1qa1q

a1qSn1a1qSnan

从而:1qSna1anq当q1时Snq

n

a1a1q

(下略)当q1时Snna1

六、作业:P132-133练习①,②,③

习题3.5①,②,③,④,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食堂经济承包合同下一篇:班级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