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信息化审计难题

2022-09-17

第一篇:基层信息化审计难题

移动通信信息化农村建设,破解基层党组织发展难题

扎实服务新农村建设,破解基层党组织发展难题

——重庆公司信息网络化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基层组织工作的成效体现在发展上、体现在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上,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正是立足这一结合点,重庆公司于2009年5月,在重庆忠县正式启动‚农信通‛县域试验区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农村信息服务内容,发挥移动通信技术优势,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有力的支持了当地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实验区建设全面涵盖了‚农信通‛所包含的‚政务易‛、‚商贸易‛、‚百事易‛、‚务工易‛四大平台,对促进忠县基层党建、提升行政效能、服务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等起到了显著的成效。

一、大力助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发展。

(一)发挥‚政务易‛作用,强化党员教育和关怀。

面对忠县有6000多名党员常年外出务工(约占全县党员总数的15%),大量农村外流党员不能正常接受组织教育,农村基层党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从客观上制约了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的现象。重庆公司充分利用 ‚农信通‛系统中的‚政务易‛平台,协助忠县县委将各乡镇党委对所辖党员的基本情况信息实现电子化录入,并保持适时更新。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期间,重庆公司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的主要内容转化为由900余条短信组成的‚科学发展观教育短信库‛,以短信和彩信的形式,通过‚政务易‛平台向忠县及流动党员发送科学发展观等党建知识信息2万余条。据统计,全县仅通过短信反馈的各种心得体会就达3000余条。此外,本地党员也对‚科学发展观教育短信课堂‛给予了一致好评。他们认为,书本上的内容很全面,但不容易记忆和理解,而短信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即便在田间地头也能利用休息时间学习。乡镇党委还经常选取‚语音短信‛模式发送学习内容,使手机能够将短信文字‚念‛出来,进一步降低了农村基层党员的学习门槛。

除了学习内容外,各乡镇党委还向流动党员发送镇情村情,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和需求,强化党员与流出地的联系,体现对流动党员的组织关怀。此举带动了部分流动党员回乡创业或援助家乡创业,在任家镇中河村,流动党员彭正奇(音)回乡投资兴建水库;在新生镇,远在上海打工的流动党员秦光明(音)了解到本村要修建公路,以个人名义捐款一万元;在任家镇天星村,流动党员带动6位外地务工村民返乡创业,其中5人养羊50头以上,1人养猪200头以上。

(二)搭建‚群众信箱‛平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重庆公司结合忠县县委大力开展‚干群一家亲,民心对对碰‛活动的要求,立足农村党群干群工作实际,在‚政务易‛系统中开发‚群众信箱‛模块,并为分别设立了忠县各镇专属的‚群众信箱‛号码端口。群众若需反映情况,可编发手机短信至该镇所对应的‚群众信箱‛号码,乡镇党委、政府便立刻能在‚政务易‛系统中获悉,迅速组织力量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反馈解决情况和结果,使大量的群众不满情绪或上访行为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群众也可直接拨打12582陈述情况,由12582转至所涉乡镇处理。群众还可通过‚群众信箱‛主动跟踪所反映问题的处理进程,有效敦促乡镇党委、政府尽快解决。

据新生镇党委书记杨素生介绍,‚群众信箱‛每月收到的信息少则二十条,多则上百条,仅在8月份便累计收到群众意见23条,已回复17条,回复率74%。 除了为群众解决日常问题,‚群众信箱‛还在众多急难险重的时刻发挥着关键作用。

09年夏季降雨量骤减,新生镇果梁村5社一处水源干涸,附近的11户群众无法找到水源。该社50多岁的老人冉龙生通过短信把这一情况发送至‚群众信箱‛。经核实后,新生镇立即向该社调送水源,前后响应时间不超过10小时。今年8月24日,由于气候炎热干燥,雷电引发了森林火险,任家镇党委、政府接到12582转来的‚群众信箱‛话音报警信息后,立即指挥发生灾情的村社组织干部群众300人,迅速扑灭了大火。此外,在任家镇童家坝、新生镇钟坝村姚家田发生的滑坡险情中,乡镇党委、政府均通过‚群众信箱‛第一时间了解、跟踪灾情信息,组织群众疏散及抗灾救险。

有了‚群众信箱‛,此类紧急情况不必再由村、社逐级上报,从而构建起信息化的突发应急事件处理系统,最大程度缩减了应急反应时间,将人员及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群众信箱‛大大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也为政府减轻了接待压力。通过‚群众信箱‛,忠县当地群众逐步形成了‚有问题发短信、找政府不出门‛的习惯,从根本上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同群众的互信和互动,为党委政府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形成了‚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的良好氛围,确保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有效助推了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

(三)提供‚百姓点将‛工具,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重庆公司配合忠县县委整合信息资源,利用‚农信通‛推动政务信息化,通过民意抽测、民意调查等方式,打造以群众意见为重要考量维度的网格化干部考评工具,发现、考察、识别干部,把尊重民意不和简单以票取人辩证统一起来,看重干部综合德才素质和一贯工作表现,采用‚考试、考核、考评、考用‛的方法,让干部有序参与竞争。‚政务易‛为党员干部评议开拓了新的方式,使农村地区群众能更广泛、更方便、更民主地参与到监督评议工作中,行使他们的权力。

(四)远程发展党员,为增强组织活力探索新路。

据了解,忠县60岁以上党员人数占比达到53%,党员年龄结构严重老化。为积极响应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工作要求,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重庆公司与忠县县委协力开发党员远程发展平台,对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党员年龄结构老化问题做出了有益探索。

一是破解‚选苗难‛问题。各乡镇党委对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思想素质较高的外出务工青年的基本情况进行专门统计,由网络管理人员通过电话、短信掌握其动态,反馈至相应村党支部。其后,由村党支部从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民主推荐培养对象,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培养对象。

二是破解‚培养难‛问题。由乡镇党委通过‚政务易‛平台面向培养对象发送党的方针、政策及党课教材,发布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所需信息,方便入党积极分子利用手机、电脑进行学习。村党支部每月与培养对象、务工地培养联系人进行‚手机约谈‛或‚网上约谈‛,了解其学习、思想和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是破解‚吸收难‛问题。通过建立异地宣誓入党平台,由谈话人与被谈话人事先约定时间,通过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形式,记录好谈话的声像资料。对不能回乡参加党员大会讨论的,由本人利用手机或网络视频宣读入党申请书,并增加培养联系人、务工单位党组织和村支委会考察意见陈述等环节,由与会党员讨论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2008年以来,忠县已有380名外出务工青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180多名务工青年被确定为培养对象,新发展68名外出务工青年为中共预备党员。此种做法得到中组部的肯定。

(五)彰显信息网络化优势,促进村级联合党委工作。 着眼畅通党心民心,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抓好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服务工作,教育组织服务党员群众,忠县建立了28个由3-4个相邻村构成的联合党委,实行‚县官当村官‛,由28名县级党员领导分别兼任联合党委书记。

联合党委通过‚政务易‛平台实现网络办公、开会、布臵工作等,解决了党委成员不能随时集中办公、下乡频次有限等问题,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政务处理效率和应急管理能力。在联合党委的有效运作下,很多原来村社、乡镇一级解决不了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六)广泛开展‚传箴言‛,遏制不良文化滋长。

忠县县委要求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通过‚政务易‛平台面向党员、群众发送‚红色短信‛,大力推进‚传箴言‛活动。持续开展的‚传箴言‛活动,使手机逐步成为传播党的政策主张的重要阵地,成为展现新时期党的光辉形象的重要窗口,进而大面积压缩了有害信息的传播空间。忠县县委利用‚政务易‛系统,建立了‚‘传箴言’精品短信库‛,并以信息化方式对各乡镇的‚传箴言‛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

二、显著提升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效能。

(一)带动行政办公节本增效。

随着‚政务易‛平台的部署、实施和落地,农村基层政府可通过多种手段,确保各项行政信息准确、及时传递到位。2010年5月,忠县全县28个乡镇均实现电子化办公。截至10月,各乡镇平均每月通过‚政务易‛发布信息29次、收发公文3次、发送政府简报6次,解决了原先由于行政管理半径大,挨家挨户传递信息耗时耗力等问题。

基于信息网络化的高效传播功能,忠县各乡镇通过手机公告、‚农信通12582‛网站公示等方式发布政务信息,推动政务公开。同时,忠县自上而下推广电话会议系统,打破地域限制,节约了参会人员赶赴会场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村行政人员因下乡、进城等其他公务而无法参会的弊端。现在,一般性会议均通过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使得上述问题迎刃而解,更让全镇每月的会务成本节约5000元以上。

(二)助推‚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

首先,‚大学生村官‛是‚农信通‛广泛应用的关键节点。由于硬件设备和计算机应用人才有限,目前,忠县各乡镇、村的‚政务易‛、‚农信通12582‛网站大多由‚大学生村官‛和‚优大生‛具体操作。通过‚专业人员支撑大学生村官,以村官带动村民‛的方式,忠县累计开展了152场培训,覆盖4500余人次,普及了‚农信通‛各项信息化工具的使用方法。

其次,‚农信通‛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充电‛平台。‚大学生村官‛可通过‚农信通12582‛网站学习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知识、农业机械常识,利用病虫害诊断模块初步了解农作物、畜禽病症及诊疗方法,迅速积累大量在校园里没有学到的知识,加速了‚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和成熟。此外,‚大学生村官‛还可以下载村官考试资料,为自身发展提供便利。

再次,‚农信通‛为‚大学生村官‛构建了专属沟通平台。在‚农信通12582‛网站新设立的‚村官家园‛模块里,每一名‚村官‛都可注册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页面,并同全国各地的‚村官‛相互交流。通过这一平台,‚村官‛门能够互通工作信息、工作心得、个人随笔等,从而为他们搭建起自由沟通、建立友谊的桥梁,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大量远离家乡、远离家庭的‚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新的认识与感悟。

(三)构建信息传递保障体系。

为确保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传导的高效性,忠县建立了由‚大学生村官‛及‚优大生‛、36个信息服务中心(含28个乡镇服务中心、8个村级信息服务站)与全市农村信息网中心对接组成的信息员保障体系,奠定了农村综合信息的组织管理基础,进一步彰显了‚农信通‛在行政效率提升、应急指挥等方面的价值。

忠县的试点情况表明,在这种模式的有力推动下,农村基层党建、行政工作跨入了信息化的新阶段,使之能更好地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凸显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

着眼长远,正是由于‚农信通‛扎扎实实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为基层党组织和政府提供了破解发展难题的利器,为广大农村群众和涉农企业提供了收到实效的工具,为通信运营商延展了与相关方共赢发展的平台,从而在根本上为‚农信通‛的科学发展输送了持续性的动能。为此,我们将继续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发展‚农信通‛决不改变,深入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化建设决不动摇,努力承担国家义务和社会责任决不退缩,并由此不断开创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篇:对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信息撰写的思考

[内容摘要] 审计信息是审计工作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对基层审计机关的多次实地调查,发现审计信息撰写仍是审计机关的一个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为此,本文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就如何挖掘审计信息资源的途径谈点个人看法,以求更好地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发挥审计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审计信息写作思考

审计信息是审计工作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比如是鸟的两只翅膀,一只翅膀是审计业务实践,一只翅膀是审计信息反馈。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就飞不起,飞不高,飞不远。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对基层审计机关的多次实地调查,发现审计信息撰写仍是审计机关的一个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为此,笔者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就如何挖掘审计信息资源的途径谈点个人看法,以求更好地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发挥审计更大的作用。

一、捕捉动态信息,着眼扩大审计影响

要让社会各界、各级领导了解审计、支持审计、信任审计,必须有一个沟通渠道,这个渠道就包含审计信息的反馈。凡有审计工作活动,就有审计信息。动态信息在全部审计信息中处于基础地位,而且任何高层次的综合性信息,只能在动态性信息的基础上产生,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类信息的写作。根据动态信息的特点,它的要求是反馈快捷、有外在影响。笔者总结多年从事信息写作的实践,认为可从三个方面来撰写:

一是重点反馈审计工作会议召开和贯彻情况。在目前情况下,开会是我们推动工作的一个常规手段,就审计而言,一年一度的审计工作会议会、行业审计工作会议很重要。这些会议都有工作安排,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如何贯彻会议精神,肯定会有相应的动作,这个外在表现就是审计信息,一般上级审计机关以及社会也需要了解贯彻情况。所以应该及时反馈此类信息,为上级指导面上工作提供情况。

二是重点反馈上级领导调研和有关活动开展情况。审计工作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与重视,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当地党政领导、人大、政协领导有时会到审计部门来调研,他们的讲话可以作为我们的尚方宝剑,适当整理形成信息后,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开展。此外,一些重大活动情况,包括参与当地党政组织的各类活动,参与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活动,本局重大审计业务活动,都可以及时向上反馈信息,提高审计的影响力。

三是重点反馈重大审计项目执行中每个阶段的信息。一个重大审计项目从开始实施到结束之间,可以分阶段进行信息反馈,以增强宣传效果。如2003年4月,中共岳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给市审计局交代任务,要求对岳阳大道等八项重点工程进行竣工决算审计。书记、市长同时“点将”审计重点工程,在岳阳审计历史上还是首次。八大工程审计时间跨度长、资金总量大、涉及施工单位上千家、资料图纸合同等有几卡车。像这样的大项目,不管

领导有没有讲是否应该写点什么,我们都必须把它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写,必须有这样的信息意识和敏锐性才行,否则就是失职。首先我们以《岳阳市全面开展城建八大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为题写了一个预告式信息,马上就被湖南省审计厅简报采用。审计过后,根据审计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我们以《审计要情》的形式写就了《我市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的信息,分送市五大家领导,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审计查出的问题,责成市监察局严肃查处审计所移交的案件线索,并同意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岳阳市基建投融资审计监督实施办法》,这里面就有审计信息的一份功劳。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总结了基建审计的方法,并发表在《中国审计报》上,在全国审计系统产生很好的指导作用。写了三篇信息后,我们还意犹未尽,认为建局20年来像这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交办任务,审计系统50多人参与的大兵团作战,并且取得好的成效的项目并不多见。我们有责任有必要反映审计人员严格执法的风采,于是就安排人员写出了《敢拼才会赢》的通讯,相继被《岳阳晚报》、《中国审计报》采用,产生了轰动效应。

二、披露问题信息,着眼提升审计效应

国家审计署成立二十多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默默无闻,远离公众的视野。直到2004年审计署刮起了审计风暴,提交了审计清单后,审计才开始为普通老百姓所认识,所了解、所接受、所企盼。审计风暴过后,光网上评语就有三万多条,可见审计风暴影响之大,影响之广。这风暴中主要包括着审计查出的财经案件,如果没有这些有份量的审计案例作支撑,光审计披露一些不痛不痒、鸡毛蒜皮的事,不但产生不了审计权威和影响,而且老百姓对审计的作用就可能要打问号,审计到底干了些什么,能干成什么,有啥用?因此,审计在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就是揭露违法乱纪问题,当好领导决策参谋。根据问题信息的特点,它的要求是情况真实、有分析深度。笔者总结多年从事信息写作的实践,认为可从三个方面来撰写:

一是反馈单个财经案件。像这类信息除审计简报采用外,至少还有三个途径可向外宣传:在审计工作会议上着重披露,展示审计威慑力。如:岳阳市审计局在2006年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审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谢作文局长就重点讲了几个案例,特别是关于某县文化局长大吃大喝的审计案例,与会人员感受很深,这样的例子加进工作报告,既可使报告增色不少,又能使被审计单位感受到审计的力量,从中受到警示。向人大作财政同级审计工作报告时,作一项重要内容汇报。财政同级审计工作报告单纯汇报预算执行审计情况,份量太轻,看不到审计工作全貌和突出业绩,加入财经案件线索查处情况后,审计的份量自然加重,人大对审计工作自然会看重,进而支持审计执法。向有关媒介披露案情。2002年11月13日《岳阳晚报》第二版刊登了市农基会联合会理事长黄某的审计案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一时审计家喻户晓,还出现了市科技局长主动请审的好势头。有位才有为,有为才有威,审计业绩和威信是干出来的。有些审计机关总是抱怨审计法不强硬,审计执法环境不优,可是在同样的体制下,为什么有些地方审计工作有声有色,红红火火;有些地方审计工作形同摆设,平淡无奇,甚至相当被动。这关键问题是人的主观努力不够。如果我们能够深挖被审单位的违纪问题,一些单位和责任人就会不寒而栗,闻审胆战心惊,不但收缴违纪款轻而易举,而且审计信息也是唾手可得。

二是反馈常见性财经问题。对常见性的财经违纪问题,撰写信息时切不可面面俱到,否则就会不痛不痒,发挥不了信息的功能作用。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进行审计分析,采用“问题、原因、建议”的模式,让领导一目了然,便于决策参考。1997年“同级审”结束后,岳阳市审计局组织人员,着重剖析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违纪问题,写了一篇《专款为何

不能专用》的综合信息,引起了市政府市长的高度关注。他在信息上作了如下批示:“此信息反映的问题相当突出,请以市政府通报名义下发六县三区各执纪执法单位,以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这条信息对提高审计权威,促进专款专用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是反馈某类型突出问题。这类信息是针对审计出现的某个突出问题或现象提出改进意见,发挥审计决策参谋作用的一种信息。因此,选题要紧贴当前社会经济形势,选择那些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审计部门每年要集中某类问题,综合利用一年来的审计资料进行收集归纳,这类信息更多的是以《审计要情》形式向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和上级审计机关主要领导报告。例如,近两年来,岳阳市审计局就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问题》、《县级财政状况不容乐观》等五个要情。《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问题》的要情中,审计在列举十二大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客观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审计建议,为市委加强干部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平江县审计局写的信息《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亟待加强》,通过《岳阳审计信息》上报后,就得到省、市领导的重要批示。平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专门听取审计部门汇报,督促被审计单位迅速研究整改措施,使审计发现的问题基本得到整改,提高了审计成果的转化率。

三、提炼经验信息,着眼发展审计事业

经验信息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总结、交流,提高,最终是促进审计事业发展。它的要求是经验典型、有借鉴价值。内容可概括为四个字:“人、法、技、绩”。关于人,顾名思义就是队伍建设的典型作法,例如竞聘上岗、轮岗交流、业务培训之类。关于法,就是审计法制建设、审计质量的作法、制度等。关于技,就是审计业务方法技巧等。关于绩,就是全面工作或某项工作的业绩和经验,也可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经验。这些信息如何挖掘?笔者认为在工作要做到两个善于:

一要善于在实践中摸索、升华典型经验。我们既要立足于具体单位,又要统观全局,看这个具体单位的经验能不能解决其他单位急需解决而又难于解决的问题。这样从实际出发,点面结合总结出来的经验,才有针对性、普遍性,才管用,才能起到指导全局、推动一般的作用。比如:岳阳市被湖南省审计厅定为审计结果公告试点市后,市审计局党组相当重视,并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些成效。我们就把审计公告作为信息员撰写信息的重点,早作准备,及时总结经验,及时上报。省审计厅充分肯定了岳阳这一作法,并根据岳阳经验,出台了《湖南省审计结果公告办法》的文本,为使全省审计结果公告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迈开了可喜的第一步。比如,华容县审计局从1999年初就实行送达审计,共完成审计项目417个,其中送达审计382个,占项目总数的92%,累计节约审计成本11.46万元,为被审计单位节约生活招待费近45万元,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我们认为,这个经验对目前建设节约型审计机关是很有帮助的,于是专门组织力量上门调研写出了《送达审计好处多多》的经验在全市推介,产生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要善于在实践中提炼、创新工作方法。撰写经验信息必须熟悉情况,大量占有材料,必须对这些材料进行认真比较,深入分析研究,从而提炼出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能启发人,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来。税收审计收缴问题一直困扰着审计部门,2005年,岳阳市审计局就此问题进行调研,通过市政府多次协调后处理得比较好,出台的几条硬措施对审计工作十分有利。此条信息刊登后,对全市审计机关规范审计执法行为,提高审计威慑力起到很好的作

用。2006年3月份,市局到华容县审计局调研,了解到该局实行了重大审计项目组长竞标制,并对检察院、信用联社系统行业审计项目进行了组长竞标。他们还出台了组长竞标实施办法和操作细则。这既是一种工作创新,也是一条好信息。比如,近几年来,平江县审计局注重提高审计能力,从审计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了“五种查处小金库方法、推行重要审计内容专项承诺制”等三种新的审计业务方法,并分别被《中国审计报》、《审计文摘》向全国推介。信息刊登后,全国一些审计机关还组织人员到该局进行了现场学习,受到了审计同仁的好评。从某种意义上讲,经验信息是促进审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功臣。

第三篇:探索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教育论文范文:探索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在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历程中,基层审计人员已深深感受到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发展产生的强大推动力量,深刻体会到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审计效能、改进审计手段、推动审计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必奠之基。如果稍有停滞,不仅会影响到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进程。还会影响到审计工作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发挥。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开展计算机审计。现代审计人只有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结合应用才能胜任审计工作。

一、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基层审计人员思想认知上存在误区一方面.基层审计人员认为计算机审计实用性不强f11。基层审计机关的被审计对象都是最基层的,很多被审计对象的会计核算工作还是用传统的手工账务处理。没有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核算,特别是乡镇及其基层所站都没使用会计软件进行核算,基层审计人员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基层审计人员认为不是所有的审计对象都适应计算机审计。基层审计人员认为被审计对象虽然有进行会计电算化,但是其业务数据量不大,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只有业务经费的收支,甚至没有涉及到业务数据.完全没必要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二)基层审计人员技术骨干比较欠缺基层审计机关人员流动慢.在职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知识更新不够及时,计算机知识水平不高、运用能力低。县级审计机关年龄普遍老化,平均年龄大体在45岁以上,对计算机审计知识,特别是计算机审计中数据库的查询语句,需要重新开始学习。部分审计干部存在惯性思维和“慵、懒、散”等现象,学习主动性不够,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计算机审计很难,产生了一定的畏难心理目前,大多数基层审计人员仅仅掌握对日常办公软件的操作和使用。而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掌握财会、审计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数据库知识等内容。计算机审计每个项目面临的问题不同。对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基层审计人员要对各个行业、部门计算机应用软件有所了解,能打开、能转换、能导人审计软件、会用查询方式分析,能将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为我所用基层审计机关缺乏技术骨干,在计算机审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只能向上级或同行其他审计机关“求救”.在上级审计机关专业人员有限且任务繁重情况下,无法随时随地、有求必应地帮助基层审计机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积极性,让基层计算机审计变得很被动。

(三)基层审计人员缺乏持续性技术培训支持审计干部应用计算机培训,是一个“磨刀”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时间短、参加人员数量少。达到的效果只能是对审计软件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感知认识。短期的培训无法让人掌握数据库知识和操作技术.计算机审计水平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从而出现了会考试却不会应用的结果。加之基层审计机关提供的后续技术跟踪力量不足,无法提供持续性的学习与培训,使得计算机审计无法很好地落地实施。

二、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全国政协副主席、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早在2O世纪90年代就曾说过,“审计人员不撑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现任审计长刘家义说,“中国审计的出路关键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数字化”。基层审计人员应深入分析当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清醒地认识到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发展信息化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要深刻理解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不发展审计信息化就难以肩负起法律赋予的光荣使命:

要充分认识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发展信息化审计事业就没有出路。

基层审计人员要对信息化建设有新的认识.以现在为新的起点、新的契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方面,领导要在思想意识上切实加强审计信息化工作。审计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审计机关的主要领导要加强对审计信息化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分管领导要加强督促检查,业务部门积极开拓思路、努力创新、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审计信息化。另一方面,领导要积极组织成立由审计业务骨干与计算机审计人员组成“计算机审计攻关小组”.提出审计思路,担负计算机方法的设计和实施,加强对计算机审计创新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二)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化机制,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一方面,在上级制定《审计信息化发展意见《计算机审计培训管理办法》、《信息化建设考核办法》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审计部门实际制定《审计信息化发展三年规划》,每年制定《计算机审计业务培训计化)),推动审计数据采集、存储、积累、使用等.实现计算机审计工作和学习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另一方面.建立并完善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根据信息化建设需要,结合实际,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应用中的AO与OA交互管理、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AO认证培训、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参评及获奖情况等内容列入审计考核范围.与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和干部评优评先、晋升等相结合,采取强有力措施.提高审计干部学习运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和信息化建设。

(三)循序渐进完善实施系统,积极推动计算机审计事业开展一方面,利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全面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让所有的项目从审计通知书、审计前调查、审计现场实施、审计报告、审计档案管理等全过程实现电子化体现.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选定个别业务数据量较大的审计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数据查询等难度较高的计算机审计.逐步推进计算机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逐步夯实计算机审计的基础工作,注意收集和积累计算机审计经验和方法,结合审计项目丰富基础数据库 1。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对各地创造的新鲜经验,要加以消化、吸收和利用,在工作中不断发展创新,促进审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积极参与优秀AO应用实例、计算机审计方法、信息系统审计案例、专题研讨等计算机审计交流与指导。

(四)加快人才培养,切实解决信息化人才不足问题一方面,调整人才结构,让培训学习常态化。人才资源是审计信息化最重要的资源.审计信息化建设要靠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技术、具有信息化思维的审计人才去实践。这就需要调整人才结构1 。审计机关录用人员.要根据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有重点地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逐步提高审计机关计算机人才所占比例。从实际情况看,大批量引进人才有一定难度.加强常态化的教育培训已成为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以数字化审计为重点,以审计业务要求为牵引,培训突出层次性,增强实效性,请上级审计机关的计算机专家到单位进行全员计算机审计知识的普通培训:或是聘请计算机审计工作开展较好、有经验的兄弟县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到单位进行AO审计案例讲解.相关审计人员利用现有资料同步进行现象学习:还可以请税务、社会保障机构、医疗、金融等相关部门的业务软件应用人员到审计机关对业务软件的功能、应用的方法进行讲解,方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导人、应用、分析被审计单位相关业务数据。由此不断提高基层审计干部数字化审计能力,持续扎实推进基层信息化工作。

另一方面,不拘形式,多管齐下,努力培养优秀的计算机审计骨干。派出去、请进来、以老带新都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好方法。根据审计业务的需要,选派部分年轻、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好的基层审计人员参加上级审计机关举办的计算机审计中级的培训和考试:有针对性地组织基层审计人员到兄弟单位交流学习,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增强计算机辅助审计信心:用老新搭配、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方法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另外,基层审计部门还要用心做好参训人员的跟踪管理。建立培训档案,对参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审计人员培训后的工作应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加强培训效果反馈.为今后计算机培训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基层审计工作是一项繁琐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还有一些具体的注意事项值得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和提倡,比如要及时征订《中国审计报》、《中国审计》、《福建审计》等计算机辅助审计相关刊物,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替需要。在逐步推进无纸化办公的进程中,充分利用政务外网管理系统,实现审计项目AO与OA的交换和项目全程跟踪管理。传美论文发表网,您职称晋升的好帮手!

第四篇:破解基层信访难题

如何破解新形势下信访工作难题,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新课题。2007年以来,镇坪县针对信访工作新形势,大胆探索、开拓进取,在全县创新推行由上访群众根据自己需求自主选择接访领导的点名接访工作制度,着力构建阳光信访、质量信访、和谐信访工程,解民忧、顺民意、得民心,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效果。阳光信访 权为民所用

镇坪县在推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工作中,坚持做到“三公开”,真正让群众感受到点名接访的方便快捷。

公开接访信息。各部门各单位在办公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立了群众点名接访公示牌,重点公布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照片、姓名、职务、分管工作、联系电话,信访受理范围、接访流程,上访人员的权利、义务等信息。同时,向上访群众发放《镇坪县纪检监察阳光信访卡》,使上访群众方便快捷的找得到门,认得到人,办得了事。

公开办理秩序。接访工作中,接访干部仔细倾听群众诉说,认真填写《群众点名接访接待卡》、《群众点名接访告知书》和《群众点名接访登记簿》,同时将填好的《群众点名接访接待卡》回执和《群众点名接访告知书》发给来访群众,告知本次接访受理意见,并请来访人签字认可,接受上访群众监督。

公开处理结果。信访案件结束后,由接访领导协同调查组及时向来访群众送达《群众点名接访答复意见书》,将查处结果告知来访群众,并填写回访了结表,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

质量信访 利为民所谋

在推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实践中,镇坪县注意做到“三到位”,有效提升了信访工作质量。

领导重视到位。2007年初,镇坪县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群众点名接访工作,先后印发了《关于在全县推行群众点名接访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实施过程中,镇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乡镇和部门调研指导,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解决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新格局。

责任落实到位。该县认真落实信访案件“四个一”责任机制和“四定三包一回访”落实机制,即包案领导为群众点名接访案件包抓第一责任人,办案单位领导为群众点名接访案件办理第一责任人,办案工作组长为调查处理落实第一责任人,办案单位主管信访工作领导为办案业务指导第一责任人;定办案人员、办案时间、办案纪律、办案质量;包调查处理、监督落实、稳控息访,实行一案一回访。对重要信件确定专人督办,限期查处,建立了《群众点名接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接访质量和效率。

矛盾化解到位。对重访和越级上访突出矛盾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一案一人一抓到底的领导包案制度,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和群众解释工作,迅速结案销号,做到案结事了。对缠访闹访问题,尽力做好教育引导和沟通解释工作,理顺来访人员情绪,化解心结,促其息访,避免新的问题和矛盾。

推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以来,群众点名信访问题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重访明显下降,越级访明显下降,信访结案率明显上升,大大提升了全县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质量。和谐信访 情为民所系

针对大多数上访群众在上访时情绪激动,言辞激烈的现状,镇坪县在推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从细节做起,坚持“三贴近”原则,逐步探索总结出一套人性化接访方法。

贴近生活,努力营造温馨如家的接访环境。为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对点名接访中心进

行了改造,对桌椅板凳的摆放都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精心制作的“累了请您歇歇脚、渴了请您喝口水、烦了请您细细说”温馨提示牌,让上访群众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

贴近感情,始终坚持热情细致的接访态度。面对来访群众,接访人员起立笑脸相迎,缓解上访人的激动情绪。重新设计更换了接访桌,接访领导和来访群众可以像家人一样围坐在桌子旁进行交流,缩短接访者与被接访者之间的距离,加深来访群众对接访人员的信任。贴近群众,积极推行便捷有效的接访方式。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使点名接访更加便捷有效,该县制定了《镇坪县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下访工作方案》,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等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深入部门、乡镇、村组和农民进行走访;建立了网上举报中心,同时公开了县级领导的联系方式和邮箱;开通了免费举报热线电话,上访群众也可以通过该电话点名接访。实践证明,这些方式既可以消除群众面对面上访的顾虑,又可以在上访成本和选择上访方式上极大地满足上访群众。

郡县治,天下安。群众点名接访制度的推行,拆除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围墙,畅通了信访渠道;规范了信访流程,提升了工作质量;夯实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化解了矛盾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发展与和谐。

一是抓好信访隐患排查机制。加大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综合分析当前农村土地纠纷、企事业单位改革、弱势群体不稳定因素等问题,全面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未雨绸缪,采取针对性措施,把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二是抓好信访应急调处机制。为避免矛盾升级和问题扩大,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迅速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研究化解问题的思路和措施,争取尽早介入,主动化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抓好信访问题解决机制。结合自身实际,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人,强化领导责任,主要领导负责一手抓到底,对每件信访案件认真梳理核查,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早介入、早化解,限期处理。四是抓好信访稳控机制。围绕全国“两会”、庆祝建国60周年等重大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信访稳定稳控工作,坚决防止重大有影响信访问题防止。同时,依法加大对无理缠访闹访和非正常上访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依法果断处置,切实维护良好的信访工作秩序。

第五篇:农村基层党建难题破解之道

杨群红

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由于各种原因,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存在四大难题,因此,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破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国涌现出一批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的优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没有确立一套科学的方法和制度,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优秀带头人队伍建设中遇到了不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遵循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问题加以破解,这是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拓宽用人渠道,破解人才来源单

一、队伍老化的难题

在选拔使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问题上,大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农村工作性质的限制和传统选拔方式的影响,还是采取“就地取材”的办法,“本村人当本村官”,很少任用外村优秀人才。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使村党支部书记来源受到很大限制,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健康发展,导致了“矬子里拔将军”,或者老党员“轮流坐庄”。据调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一半以上,队伍年龄老化现象突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①按照这一原则,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秀人才来源单一的难题,就必须跳出“本村人选本村人”的定式,运用“党找人才”的科学办法,广开选人视野,创新选任方式,不拘一格选贤任能。

用“三个培养”的方式,把优秀人才吸收到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中。通过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双强”型党员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这三个途径,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致富上有本领、为人上有品行、发展上有思路、讲奉献、守信念的同志,吸收到基层干部带头人队伍中。

拓宽选拔区域,以县域为范围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要逐步推广跨村异地任职的办法,根据农村基层工作的实际把选人用人的范围扩大到本县范围内。通过向社会公开考试录用的方式,选用一批有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规定在本县范围内,凡具有一定工作经历,高中(中专)以上学历,45周岁以下,市镇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中的中共正式党员均可报考。对考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先试用,任职半年后进行公信度测评和实绩考核,然后按相关规定履行党内选举程序,将合适的人选确定为党支部书记。优先选拔在本村成长起来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首先从在本村成长起来的现有的优秀大学生中选拔,因为他们对村情有更多的了解,对村民乡亲有更深厚的感情,选聘他们到村任职,有扎根农村的基础。他们到村任职后,乡镇党委对他们要进行农村政策、村政管理方面的培训,采用目标责任管理和民主评议等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村官队伍健康成长。

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农村任职。转业退伍军人经过部队的大熔炉锻炼,有见识、有胆量,选聘他们到农村任职,也是一项提升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满足基层干部的基本诉求,破解优秀人才留不住的难题

经济收入低、政治前途受到制约是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遇到的普遍问题。根据这些情况,运用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的办法,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组织中来,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

发挥物质激励作用,靠待遇留人。要切实解决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建立薪酬保障机制,使基层干部的付出与收入挂钩。推行“基本工资+绩效报酬+规模补助”的报酬模式,根据基层干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小、所管辖人口多少、地域的大小来确定他们的经济报酬;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由乡镇党委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量化考核,根据量化考核和评议情况,与经济收入、评先树优挂钩,县乡两级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奖励工作成绩优秀者。

发挥政治前途和荣誉激励作用,靠事业留人。对那些工作能力强、政治思想觉悟高、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让他们有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机会,成绩优秀的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同时,还要探索多元化出路,拓展农村基层干部个人发展平台,创造条件使他们进入乡镇事业干部的队伍。此外,还要发挥政治荣誉的激励作用,满足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对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机制,靠感情留人。要逐步探索建立村干部卸任经济补偿制度,对离任的村干部按工作年限长短,按照不同标准采取定月补助、一次性发放养老金等方式, 给予生活资助。对于连续任职时间较长、年龄较大的农村基层干部,应办理退休手续。也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状况,适时适当提高养老保险比例、金额和离任村干部补助标准,切实解决离任干部实际困难和在职干部的后顾之忧。

多渠道培养村干部,破解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领导新农村建设工作能力不足的难题

当前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基本素质总体来说是好的,但是,与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采用因材施教的办法多渠道培训干部,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发挥党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有计划地选派农村基层干部,到地方党校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基层干部,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

发挥好典型示范教育的作用。教育学研究发现,典型示范教育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通过感性认识的直接作用,对受教育者的行为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因此,要重视示范教育的作用,根据不同产业特点,搞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建设,通过组织他们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实地的学习考察,起到增长见识、开阔思路的作用,使他们掌握一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教育的科学方法,为基层干部学习知识提供科学的平台。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农村基层干部学习知识的重要平台和经济实用的手段。近几年,组织部门已经开通了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提高基层干部基本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应该进一步发挥该网络在干部参加学习方面的便捷作用,利用网络加大对基层组织干部的培训力度。同时,应采取一些具体的监督落实措施,激发基层干部利用网络平台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加大在优秀农民及农民工中发展党员的力度,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优秀人才后继乏人的难题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方式日趋多元化,农村很多有文化有能力的优秀青年纷纷通过升学、参军、经商、外出务工、领办企业等渠道“跳农门”,出现了农村优秀人才“断层”现象。

用发展的方法论,不断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储备优秀人才。做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不能用静止的观点,仅重视现有队伍的培养和管理,而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队伍中的人员会不断老化,必须从思想上及早着手,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储备优秀的人才,防止继续出现人才断层问题。用联系的方法论,解决农民工党员培养过程中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相互衔接和沟通的问题。第一,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农民工党员培养机制。传统的发展党员原则是实行属地管理,即由户籍所在地党组织来培养和发展。但是,受我国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后,工作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务工地,他们户籍所在地即家乡的党组织对其在务工地的表现无法及时掌握,在发展新党员时很少考虑他们。而在务工地,由于其户籍不在务工地,务工地的党组织没有培养他们的义务和权利。这样,在农民工入党的培养、考察机制上,就出现了空档。所以,这几年,优秀农民工入党难的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要破解这个难题,就必须建立健全培养农民工入党的工作机制,“实行城乡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入党办法”。第二,明确每年发展新党员的任务。针对近年来一些基层组织负责人在发展新党员问题上出现的家族化“近亲繁殖”倾向和因担心自己位置被他人取代而故意阻拦年轻人入党的情况,要求基层党组织每年必须培养和发展1~2名优秀青年农民入党,并把此项工作列入考核目标,加以监督检查。第三,细化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培养责任。根据农民工大部分时间在务工地工作和居住的实际,应明确规定由务工地党组织为他们指定培养人,家乡党组织定期与务工地党组织沟通情况,根据农民工在务工地和家乡

的双重表现,由两地党组织共同商议完成农民工入党的组织程序。通过这些有力的措施,将那些有文化、守信念、有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优秀青年农民和农民工吸收到基层组织中,从而促进党的队伍永葆青春活力。(作者为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教授)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26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下一篇:基础会计综合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