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2023-02-05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分析

信息技术是具有内涵和外延,是一门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极强的学科,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是对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的体现,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鉴于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处于崛起阶段,我们高中教师要为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增强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昌盛培养人才。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一)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是由教师掌控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课堂教学,一方面满足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知识的运用技能。所以,我们高中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让他们学会合理运用信息知识。

(二)让学生全面认识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一般教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时候,大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可以为学生拓展课堂教学之外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丰富多彩。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外延伸,还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为营造高效的教学氛围,将兴趣激发培养作为先导

兴趣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对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如果保持极大的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实践,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体验性教学是培养和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重点所在,而体验性教学的两大基本内容为成功与情境体验。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Flash

软件时,首先应当让学生对元件这个在

Flash

中有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对这一概念的讲解便成为课堂中的核心问题。如果教师按照教材单一地向学生照本宣科,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且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在授课前精心设计制作简单的一系列运动渐变动画,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亲眼观赏,通过观赏动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这种简单方式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教师要求学生观赏后将运动渐变动画制作出来从而完成实践任务,学生们在分组合作实践过程中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利用积极的探索实践。但当生即使付出很大努力,但依然没有制作成功时会感到不解和失望,此时,教师可掌握时机将元件的概念提出,将转化运动对象为元件,

才可将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制作出来的道理向学生重点强调说明,同时重点讲解

Flash

中元件的重要性,此时,理顺思路的学生进行合作实践,便可成功制作出运动界面动画。

(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思维不一,对于知识的接受与学习能力也大不相同,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尊重与体谅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有些基础东西固然乏味但也很重要,所以教师可以换个方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网站设计与评价这一课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看课本进行自己喜欢网站的各类设计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帮助,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可以从帮协助。进行个性化教学,能够带动学生全员参与信息技术学习。

(三)注重创造和体验性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重视实践和技能的课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制定更加详细的实践性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实践性的课堂教学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全面提升。

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究,形成“学生问,师生答”的教学氛围,并形成常态。学生先设疑,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

让他们在“思”和“问”的状态下去学习。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地位,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和不足,及时反馈和适当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背景下所提倡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最重要的方式,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

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例如,在学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制作关于保护水资源的课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保持引导者的角色,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查资料,做

PPT,最后制作网站,然后由每个小组的代表成员在课堂上演示,看每个小组制作网站的效果。这个过程,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断探索的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核心素养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当前现代化教育理念渗透的表现,也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体现。

结束语

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重操作而轻理论的问题,为了有效推进课堂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应拓展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力。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本学期第六周我上了一节《Excel2003图表创建和修改》的公开课,我们信息学科组内的几个老师都来听课。课后,我自己静下心来反思,怎样上才能真正提 高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如何改进?我以后的课堂应该怎样?我思索着自己的课堂,反思如下:

一、反思这堂课学生能掌握哪些知识?

新课程理念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收获怎样。我主要围绕着图表的性质、制作方法、构成元素、修改来展开《Excel2003图表创建和修改》教学的。在教案设计上,我重点关注了教学内容的完成,关注了学生的学,但是由于是在机房上课,有个别几个学生偷偷玩游戏,我没有注意到,还有小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显然我的思维中心还不能完全以全体学生为主,没有注意到实时渗透德育教育。所以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是要真正地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的45分钟才有效。

二、反思这一堂课学生是否真正的消化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图表的创建,难点是数据的选择,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动手在学生机上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各个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然后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评价改进。虽然在课堂上有绝大部分的学生,已经能够完成我布置的练习,但是我可能还是忽略了班级中几个后进生教学,虽然后进生能够在教师讲解的情况下,跟上步骤,但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是通过记忆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一定要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举一反三,学会贯通,但是我在教学中却只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追求教学的表面现象,却没有通过多举些例子来检测后进生的灵活运用。

三、反思本节课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得到知识?

本节课我主要是给出数据资料,生成图表,然后拿图标和数据对比,来向学生展示创建图表的必要性,以及图表的作用,从而引入如何创建图表,如何通过

1 图表让数据更加直观化、形象化,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所授内容,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协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课后想想我只不过是牵引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直走下去而已,并未能真正做到课堂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想、去做、去活动。而新课标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疑难处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一种能力,同时也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课后我不得不反思这一问题,事实上这是强化课改理念的自觉实施、有效实施。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新课标新理念有时候只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在教学上我还是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后我就应该经常坚持这样的反思,大胆剖析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认识其弊端,并尝试用新的方式组织教学。只有这样,先进的教学理念才会逐步代替陈旧的观念,有效教 学的实施便会更自觉、更富于成效。

四、反思是否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是一个高层的反思,更具挑战性的反思。这一问题是建立在自我对这堂课教学效果基本认可的基础上的,对自我的一个较高层次的再提升。我精心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还参考了前辈们的集体智慧,经过再三思考而选择的教学方法,虽然效果还不错,但总觉得还应该追求教学方法的精致、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要用挑剔的眼光去发现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从而敢于否定自我。为此,今后我会充分利用各学校的教研活动机会多走出去其他兄弟学校听课,比如: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多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多和有经验的教师相互交流,不断地学习提升,学会善于借鉴名师、特级教师的教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2017年4月20日

第三篇:浅议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有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严重浪费。追其问题原因涉及许多方面,如有来自传统的贯性,有来自高考的压力,有来自制度层面的评价等方面。本文从课堂教学方面对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些认识与大家探讨。

课堂教学实际上可分为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要想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先来谈一下学生的有效学习。 1.1 关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学习问题,没有学生的学习就谈不上教学。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老师在教学生时,先出示例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接下来老师再进行讲解示范操作,最后再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在很多情况下,是经过反复的操练,形成学生的某种技能,这种学习方法是过去所强调,对提高应试考试有时也有效,这种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认心理学。用行动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待学习,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某种联结的形成,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某种技能。这种练习如果过度的话,就会造成学生对待学习的负面态度。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有国内外都在讲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比如说,学生学习教材,教材对学生有作用,而学生同时对教材也有作用,学生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是新的观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解读了教材的内容,从而在自己头脑中建构出一个概念,一个新的概念,而且建构是和教学同步进步的,学习者的学习完全是自主的活动。所以学生的学习是自己建构的过程,这种学习是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创造性的学习过程。 1.2 关于有效学习

反复练习、操练式学习过程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而新课程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什么是有效学习?国外大部分研究说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反复的练习也有些效果,并不是说绝对没有效果。它的效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另外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它的效果是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研究表明,操练式的学习对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没有显著的效果,有时甚至是负面产果。操练式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一定的效果,而对解决开放性、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没有显著的效果。反复的练习体现在“熟”上,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练习会“熟能生厌”,使学生不想学习,阻碍学生的发展,长此以往,必定“熟能生笨”。这种学习不是我们提倡的有效学习,我们讲的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挖掘学生的潜能。当然,信息技术学习中的练习还是必要和重要的,并不是说不需要练习,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这就是有效学习的效果。

1.3 有效学习的的五个要素

一是“感悟”。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感悟。感悟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感悟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感悟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有的教师上课,不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总是先下定义,然后再强调

一、

二、三点,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非常累,效果也不尽人意。二是“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操练式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轻。思考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为交流,实际上活动与交流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该是老师怎么讲解,而考虑的是学生怎样的学,关心的是学生怎样思维活动。四是“生成”。学习过程是学习经历与知识、技能生成的过程,所有知识和技能都应当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和重新组合,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记忆。五是“应用”,就是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反思和巩固,还会再次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提高求知的欲望。使学习向新的领域循环推进。“感悟”、“思考”、“活动”、“生成”、“应用”是有效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那么,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 2.1 关于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应走出以下几个认识误区:

“灌”得越多越有效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觉问心无愧这种教学,把学生当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这样容易造成教师盲目追求操作技能训练而忽视了教学本身。教师倾其所有,将各种菜单操作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按图索骥、亦步亦趋地“操练”。这种缺乏探索性的经历不仅没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没有思考空间的过程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具体的操作步骤本身,无暇顾及过程中蕴藏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越不愿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秀”得越多越有效 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些非驴非马的“伪创新”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实现有效教学还必需认清四种表象:第一,“信息不等于知识”。学生搜集了大量信息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这些信息都理解,学生并不能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有时甚至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去搜集信息。第二,“活动不等于理解”。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却无法在活动中“沉浸式”地学习、无法有效理解学习活动。第三,“技术不等于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机技术只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工具、手段,教学目标的培养是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第四,“任务不等于智慧”。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有目的、有依据,并和具体教学目标坚定相连。如果只是为了设计任务而设计任务,那么就会使很多任务仅仅是一种孤立的、机械的、低水平的劳动,无法让学生习得相应的能力,智慧的发展更无从谈起。 2.2有效教学的实现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怎样教学才算有效,这是一个复杂问题。有时教师讲得很多,讲得很辛苦,自以为效果不错,但恰巧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产生,这种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最多只能说是低效教学。我们要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这种策略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一是准备策略,就是怎样备课。以前通常认为,备课主要是根据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流程,备教师怎样有序地讲,很少关心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一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有几个思维高潮,怎样安排,知能构建采用哪些手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怎样与学生互动,知识怎样动态生成,能力如何提升,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这些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在教学进行中动态备课,更重要的还要学会事后备课,进行教学反思,积累第一手材料,丰富教学理论,形成教学风格。

二是实施的策略。就是根据备好的课如何在课堂中具体落实。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例如研究多媒体的数字化表示——位图图像与矢量图形区别,可设计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的模块:

1、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认知冲突。通过展示文件(文件内容是两个带黑边的红色圆A与B)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图A与图B是否一致,引出问题。

2、组织、引导学生对位图图像的组成和存储空间计算、矢量图形的组成与特点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关注实际生活,进行学习拓展、实现学生知识迁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实现:例如有一个Word文档里面插有多张图片,发现其文件很大占用了几兆空间,如何通过对图片的转换,在不影响整体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缩小文件存储空间了;风景人物或照片,一般用位图进行存储,是否可以用矢量图来存储?矢量图存储空间是否比位图要小;视频由一连串相关的静止图像组成。每秒显示25帧(注:一幅画面称为一帧),如果播放分辨率为640 x 480、 24位真彩色时间为90分钟的电影,需要多少存储空间?讨论教学策略:有的讨论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可以分组进行,有的讨论是激发学生大容量思考,通过讨论提高自我判别能力,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如在《信息安全与计算机使用道德》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对“黑客是英雄?”为主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讨论、辩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的认知和意识。提问的策略,怎样提问?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要提出一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含量的,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的时间没有效果。

当然除以上列举的实施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实施策略,我们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进行灵活运用处理才行。

三是评价策略,教学评价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教学和促进教学有效的重要手段。新课改倡导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条,但评价以激励和促进为主,评价必须为促进教学服务,为促进人的发展服务。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性及时评价。①正确对待学生差异性的方法。发展性教学评价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更多是心理因素差异的反映,因此,要善于熟悉和了解学生,要读懂学生,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不要把成人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强加给学生。要求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用“会”与“不会”评价学生的优劣,应该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②在进行作品评价时经常鼓励学生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必不可少,只要学生在原有从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就要给子肯定和鼓励,既能使大多数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会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忽视了个体性,不注意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学习主动性就无从谈起。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的评价需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另外,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第四篇: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整合的探

摘要:21世纪的教育是信息化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就是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信息技术渗透、运用到学科教学中,促进教学相长。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探究成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整合 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21世纪的教育是信息化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物理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模拟实验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观察后的兴奋中进人学习状态,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现象中有很多是难以用肉眼看清或看到的,有的即使借助最现代的仪器设备也很难看到。利用多媒体电脑进行仿真模拟,可以把一个原本无法看到或看清的现象逼真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天体运行,原子核裂变、聚变,高电压测量,仅散射实验,把长时间的过程缩短,把变化的瞬间用慢动作拉长,把微小的放大,把巨大的缩小,再加以智能化的语音提示,安全、方便,现象、过程明显,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物理现象演示出来,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好奇。通过这种物理现象演示,更好地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升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更直接地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意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仿真物理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几乎贯穿了物理学习的整个过程。物理规律如果不能在不同条件、不同地点得以重现从而得到反复验证,便不会得到承认。传统实验中,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相符,甚至出现实验数据相反的情况,再加上实验室中诸

多规章制度对学生操作的限制,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坏,最终往往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缩小了学生实验中发现问题的范围,使学生更多地按部就班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现在利用多媒体电脑,可以超越时空和具体的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可以变换实验条件反复地进行实验操作,自主探究物理规律,这样既增强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更有利于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

如实验“平抛物体的运动”,教科书中用一幅频闪照片来显示两个小球同时平抛和自由下落的情况,让学生比较,发现它们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不同,但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相同的。由于这一方法未能具体表现平抛小球在各个点的分运动状态,学生理解掌握闪光照相所揭示的规律,把握公式的物理意义仍感到比较困难。如果我们借助《仿真物理实验室》,利用动态模拟演示,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

还比如在上电学实验课时,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正负极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等,并且很多实验限制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虚拟电学实验室软件,可以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仪器

不被损坏,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现。学生利用虚拟的实验环境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观察模拟实验,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提高对问题的发现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三、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物理教与学的互动,扩大师生探究知识的层面

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知识库、资源库、信息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易互动、针对性强等特点,例如:

http://sq.k 12.com,cn:9000/lvl/lv-wl/index.htrrd中学物理教室

http://sq.k 12.com.cn:9000/sp/sos/中学物理之友

http://sq.k 12.com.cn:9000/ha/hanhj/hhjhtrn/高中物理教研网

http:///物理教育资源网

这些资源库为我们提供了在线同步教学、课堂教案、优秀课件等多种数字化资源。且借助于网络论坛,可以实现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知识信息的交流共享。通过这种交流共享,可以实现知识信息的最优化,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物理教学与网络整合的探究,教师可以自己创建网页,将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的延伸拓展整合到网页上,通过教师对知识的分析、加工、整合,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易于接受、更具趣味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理论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检查学习效果:又能让学生关注社会上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提出建议,也把“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提升了物理课堂学习的品位: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过程的反思

第五篇:反思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有效教学模式的

新思路

—选取实际事件来教学

宣城市第二中学 曹隽

在跟其他学科的同仁交流时,他们都说信息技术课特别好上,许多时候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下去就能让学生操作一节课,言语中对信息技术老师特别羡慕。他们的误解源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期待。但对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喜欢的是信息技术的实践课的内容,对于许多信息技术的理论课他们一样兴趣不大。在我们高中广东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理论课大概占到50%的比例,且理论课一直是我们的“软肋”。我们信息技术课老师多半都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操作本就是我们的强项,而“说”却是我们的短板,如果按课本上的案例中规中矩的上,既死板又没有新意,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再加上信息技术在高中整个课程中地位的尴尬,学生会对这门课都会丧失兴趣。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专心研究课程,查阅课外资料,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多选取一些生动的合适的案例,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障教学效果,恢复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活力不断做努力。

下面是从我十年的从教经验中不断反思得出的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分享出来请各位同仁帮助提高。

情境导入(动画、视频)、开设辩论赛、有效评价这几种教学方法往往

第 1 页 共 5 页

在我们学科的公开课展示或优质课评比中老师们用的很多,在平时教学中却很少用。我觉得我的信息技术课堂能基本做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保持教学生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对我来说我觉得秘籍就是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充分开发教材,发掘学生身边的生动实例,借助这些实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总的来说,我把生动实例的选择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选取最近热点的实例(热门节目电视剧都可以)来讲述理论知识点。

比如现阶段在讲到“获取信息的途径”这一内容时,正好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节目在热播。我就选取这样的事例问学生,你们可知道“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同学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各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接着问,你们喜欢里面的哪个萌娃呢?有的说喜欢天天,有的说喜欢Cindy。我接着问主要的问题:“那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个节目,怎么看到这个节目的呢?”。有的同学说放假看电视的,有的说网络上看到的,有一部分同学说是听同学们议论的,然后自己才找着看的。所以最后我给学生总结:获取信息有多重途径,方法也有很多种,在不同的场合下获取信息的方法方式也不一样,在同一个场合下也可在选择多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第 2 页 共 5 页

再如在上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节课时,我没有按照课本上内容去介绍理论,而是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利用工具栏对以下文字参照各种样式进行不同的格式设置。

文明宣城精彩有约,和谐城市魅力无限

其实做完了这个题目,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文本格式的设置方法,此外学生设置的文字恰好反映了我们的城市正在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进一步提醒同学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文明举止。紧接着我出示了一个主题:我喜欢的好声音导师(学员)。中国好声音是最近两年风靡全中国的娱乐节目,学生们也很喜欢听歌、唱歌,看到这个主题,他们会很兴奋,迫不急待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此时我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好声音的图片以及人物素材,要求学生们分组完成,利用刚才学习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配合主题表达的需要添加合适的文本并进行设置,再将图片插入配以修饰,增强文本的表现力。这样一个开放性的主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寓教于乐,教师最后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第 3 页 共 5 页

第二.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来讲述理论知识点。

比如在上2.2.2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的介绍时,课本上介绍了四种理论方法,学生不易掌握,我在上课时并不急于讲授理论方法,而是先问学生们我们的故乡-宣城最有名的是什么,学生们会思考后得出宣城是文房四宝之乡,接着我让他们查询有关文房四宝的具体知识和介绍,这个教学案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生动手搜索,比比哪组先找到答案,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所用关键词。在学生通过探究对搜索技巧有一定的认识后,展示学生方案,加以对比分析(选择的关键词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选择、不同的关键词对搜索效率有何影响)。作为老师上课如果能够不局限于教材使用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学,我相信会使你的理论更加有趣、生动、形象。

几组关键词及结果对比:

文房四宝(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741,000篇) 宣城 文房四宝(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189,000篇) 宣城 文房四宝 知识(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185,000篇) “宣城文房四宝知识”(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4篇)

通过他们亲身实践可以得出关键词的提炼尤其是细化搜索条件和使用强制搜索可以提高搜索效率。

这样的主题案例既贴近我们的生活,使得学生能轻松的理解并掌握了搜索技巧,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有效的体现了情感目标价值观。

再如我在讲“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这一节时,我利用学校的指纹签

第 4 页 共 5 页

到机,让学生从理解指纹签到机的原理再到采集信息样本然后再亲身体验签到的过程等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让学生认识到智能工具已经不神秘,不仅如此,它已经很普遍的使用,而且就发生在你身边。每当我上这节课时,我特别感觉利用身边事例的重要性。

以上是我对高中信息理论课有效教学模式的一些反思,所谓学无定法,教亦同理,在经验积累的前提下我们还需要锐意进取,不断反思,继续潜心查阅课外资料中适合教学的生动案例,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趣味性,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不断提高理论课教学水平,打造更成功的课堂,与实践课一起真正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

第 5 页 共 5 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学校维稳工作预案下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