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思考

2022-09-13

一、引言

南京市于2016年底被入选入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名单, 这对于南京的发展无疑是一次重大机遇。目前, 世界著名的中心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以步入成熟, 国内首批中心城市也发展了几年, 具有了宝贵的经验基础。对于新进被选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南京而言, 当前阶段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是哪些, 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准确定位, 找出适合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模式, 是我们急需思考和研究的。

二、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从字面理解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 是指一国范围内, 具备主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核心城市。其实, 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要义更多涉及城市职能与功能、城市在一定范围中的地位与作用等。它们通常代表着一国最高的城市发展水平, 并通常是一国联系海外市场的关键门户和重要端口。它们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因此, 除了功能性特征外, 国家中心城市概念的外延包含代表一国的象征性、标杆性、示范性等。从城市地理学中“城市体系”分析角度看, 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城市迈向国际化的重要节点。下表展示了国家中心城市在定义、功能等方面与其他类型城市的异同。

从已有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经验看, 他们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一直伴随着一国的发展战略而制定和改变, 例如美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是高新技术专业城市, 如硅谷所在的圣弗朗西斯科;第二类是例如洛杉矶、底特律、西雅图等传统工商业中心城市, 其所拥有的产业具备全球影响力, 是全球多数行业的风向标;第三类是如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 控制着全球金融命脉。这些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具备辐射、集散和引领全球产业的能力, 还应具备如综合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运输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可见, 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求一定的城市规模, 合理的产业结构, 发达的交通体系、深厚历史文化、还需要提升整个城市在区域及全球的影响力。

三、我国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在我国, 国家中心城市概念最早出现于2007年, 在原建设部 (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上报国务院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2006-2020年) 》中首次提及建设发展国家中心城市的理念。该规划提出了“多元、多极、网络化”的全因城镇空间结构, 并建议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这四个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从区域经济看, 这些城市对应我国社会经济最发达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是我国的国际交往门户和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空间地域。2010年, 国家住建部在修编《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2010-2020年) 》时对国家中心城市概念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表述为“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 并确定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广州为首批国家中心城市。

2017年初, 11座城市 (天津, 重庆, 沈阳, 南京, 武汉, 成都, 西安, 杭州, 青岛, 郑州, 厦门) 获批国家中心城市称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则升格成为全球城市。在11座国家中心城市中, 天津、重庆、武汉等已有明确定位和发展方向, 而新进的几座城市仍在战略探索期。

从上述城市的战略定位看, 国家中心城市除了具备区域经济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发展基地、历史文化名城等共性外, 各市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还具备不同的特点, 如天津以滨海新区的发展建设为重点, 卓力将其打造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和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重庆则依托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 已逐步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东部地区中心城市、长江三角城市群中唯一特大城市、六朝古都, 已经满足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基本要求。

四、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与路径

从城市类型分类看, 南京在经济、交通、文化教育等方面业已具备区域性中心城市基础, 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时应凸显其区位特点与发展优势。南京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可以表述为:江苏省会, 全国沿江、沿海发展轴线交汇区域重要城市, 长江经济带重要门户城市, “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国家重要科教中心,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该定义一方面符合《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指明的城市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南京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承担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任务时将体现的应有作用和价值。

目前, 南京的发展面临着两个突出问题, 一是开放程度偏低。南京的外向型经济仍主要依靠外贸出口, 在引进及利用外资水平上亟待提升。在信息服务、商务咨询、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领域利用民营资本及外资较少, 相关的龙头企业不多;二是服务业规模偏小。南京服务业总量和首位度在省内低于苏州, 省外则低于杭州、成都等同批获得选国家中心城市称号的城市。从上述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特征看, 解决这两个问题正是实现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 南京应向着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国际化程度更高的方向迈进。

因此, 南京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上, 首先应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建设对外开放新渠道。如通过积极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等措施, 构建南京对外开放合作新载体;通过加强与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企业间的合作, 扩大南京开放合作领域;提升枢纽经济国际化水平, 加快航空口岸国际化建设。其次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在支持创业与本土企业原始创新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 发挥南京生产性服务业在技术升级、流程优化、效率提升、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 促进南京产业结构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通过上述两点的努力, 南京将被建设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导, 具备一定地区及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经济新增长极。

五、小结

从十九世纪的伦敦、巴黎到二十世纪初的纽约、柏林;从二十世纪70年代的东京、香港、新加坡等到二十一世纪的北京、上海、首尔等, 国家中心城市集中体现了在空间形态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他们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国家起到了主导产业发展、配置国内及全球资源和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作用。一个成熟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本国的范围, 他们往往代表着自己的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此次南京被评选为国家中心城市, 正值我国“十三五”开年与国家各项重大发展战略布局之际。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抓手, 开拓视野、积极谋划。可以预见南京的城市发展潜力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城市功能及定位也将迈上新台阶。

摘要:南京是全国省会城市中第4个、全部城市中第11个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作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 具备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坚实基础, 在共建世界级长三角城市群、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引领新常态中具有示范带动意义。本文在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的基础上, 探索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南京,城市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田美玲, 方世明.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与判别[J].热带地理, 2015, 35 (3) :372-377.

[2] 姚华松.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大关系[J].城市观察, 2009, (2) :62-69.

[3] 刘靖.浅析外部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对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影响[J].消费导刊, 2016 (2) :54-56.

[4] 彭洲.把重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思考[J].重庆与世界, 2010, 27 (11) :11-12.

[5] 王凯, 徐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和布局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 2010, (3) :10-1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走出艺术教育的误区下一篇:选煤厂多层厂房土建结构振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