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集聚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创新机制集聚范文

乌鲁木齐市着力构建人才集聚机制

一是制定政策引才。根据乌昌地区“十一五”规划,科学编制了《乌鲁木齐市“十一五”人才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乌鲁木齐市引进和稳定优秀人才办法(试行)》、《关于为民营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服务的意见》等文件,建立了“人才绿卡”制度、“人才建档”制度、安家补贴制度和生活津贴制度,逐步形成了吸引人才的政策体系。

二是搭建舞台用才。我市与新疆大学共同发起组建的新疆大学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新疆大学科技园的带动下,上海新疆科技合作基地、天津新疆科技合作园也先后落户我市。截至目前,我市从事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机构已达360多家。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我市共有省部共建开放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初步建立起了用于设计制造、药品研发、化工工程及新材料研发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帮助各类高层次人才搭建起了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三是营造环境留才。对优秀人才,在政治上给予信任,充分发挥他们在参政议政中的作用,对符合任职条件的适时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在经济上予以扶持,对机关事业单位引进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每月分别发给特殊津贴;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设立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表彰项目,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率先在全疆实施了职称评审 “八个打破”的新机制,打破申报数额限制、身份界限、所有制界限、系列界限、学历界限、资历界限、地域界限和离退休人员不能申报评审任职资格的限制,有效地激发了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了“十一五”时期我市重点行业紧缺人才需求的调研工作,全面掌握了紧缺人才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在项目申报、经费申请等方面给予倾斜。

我市多措并举构建人才集聚机制中国东营”政府门户网站

近年来,我市着眼于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优化环境,构建人才队伍壮大的集聚机制。

一是制定政策引才。坚持政策先导,按照系统配套的原则,先后出台了《东营市引进人才暂行规定》等多项制度。在人才引进的方式、手段、渠道上提出了更为合理的措施,初步形成吸引人才的政策体系。二是搭建舞台用才。在全市骨干企业中实施产学研"四个一"工程(每家至少与一处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联建一所科研开发机构,聘请一名高科技人才,转化一项高新技术成果)。先后与4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聘用各类高层次人才323名,联建科研开发机构30家。先后与17个国家的18个专家组织、12个国外培训机构及7个国际知名的猎头公司建立了业务关系,聘请外国专家129人次进行技术指导,选派各类人才164人次到国外对口挂职或培训,建成国家级农业引智示范园1处,省级农业引智示范园3处。三是营造良好环境留才。目前,在管理期内的37名市级拔尖人才中,有6人担任了县区和市直单位班子正职,8人担任了单位班子副职,8人担任了县区直单位领导。目前,全市共评选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8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62名,优秀青年知识分子80名,青年科技奖40名。(王乃军赵绍青)

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着力建立人才集聚机制

一是创建“海纳百川”人才引进机制。提前介入招商,举办“东南人力资源招聘会”,组织落户企业赴外省市人才市场和高校定点招聘,鼓励进驻企业“项目”带才,通过母公司输送或“猎头”公司招聘等方式招聘高级人才。二是创建“量体裁衣”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联系,为企业量身订制招聘计划,协助企业落实脱产培训,开展委托“订单式”

培训,依托东南人才培训基地和外资企业继续教育培训平台,优先培训落户企业关键岗位员工和紧缺人才。三是创建“筑巢引凤”人才容纳机制。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启动“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高新企业孵化基地”四大基地建设,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外引渠道”,建设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的“内联渠道”。四是创建“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机制。构建良好的人才政策体系和贴心服务机制,积极为人才发挥才干创造条件,及时帮助外来人才解决创业创新后顾之忧。

宁德晚报消息(记者 缪洪通 吴道锷) 以项目带动集聚人才。用“环三”发展事业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凝聚人才,引导人才向“环三”发展的重点领域、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集聚,采取挖、引、联、挂等多种方式,盘活人才存量,引进和集聚大批急需急用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带动更多的专业化、创新型人才。

建立柔性引才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人才柔性流动,吸引大批“候鸟型”人才,采取咨询、短期聘用、项目合作、技术顾问等方式为我所用。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选派更多的国家级专家和省级专家服务团前来挂职锻炼。

建奖励人才机制。抓“十佳人才”和“双百人才”的表彰和宣传,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

第二篇:创新融资模式支撑产业集聚区腾飞

创新融资模式支撑产业集聚区腾飞今年为产业集中区‚大建设、大招商、大融资、大服务‛之年,还是为我们产业集聚区的腾飞与辉煌打下坚实基础的一年,更是决定我们产业集聚区生死存亡的一年。但这一切的一切无不由‘资金’决定的。所以创新我们融资公司的融资模式,拓展融资平台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以破解产业集聚区建设资金瓶颈,确保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

现就融资公司创新融资模式,略谈一下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现在我们的融资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一股独大,政企不分,机制也比较僵化,效率效能难以令人恭维。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何不把我们的融资公司推向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呢?同时也顺应了国有资产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使我们的国有资产更好的保值增值。

结合我县县情和实际,以下几种融资模式比较适合我们的融资公司。

一. 股权融资。要改变我们的融资公司一股独大格局,就要广泛吸收社会民间资本,广泛吸收各种所有制的资本,以完善融资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制。只要能把公司搞活,

有足够的实力支撑产业集聚区的腾飞,宁可失去控股地位,让贤与人,也在所不惜。况且,让更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去打造我们的公司,也是所有鲁山人的夙愿。当然,股权融资最大的好处是能降低公司的财务成本,也比较容易。

二 企业债券。我们的融资公司负责率很低,在可控的范围内,提高公司负债率,增强公司的流动性,以满足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之需。

三 信托融资。当然,信托融资成本高点,期限也比较短。但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四 项目融资。对于盈利性很好的项目,可以进行项目融资,如特许经营和公私合营。

五 利用外资。强化招商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外资。

六 上市融资。诚然,现在说上市融资还为时尚早,甚至不敢相信。但地球是圆的一切都有可能。现在我国的证劵市场上有中小板,创业板,这就为小公司的上市融资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注册资金8000万,而现在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好多几年前还是注册资金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的小公司。他们能,我们改制激活后的公司为啥就不能呢?如果融资公司乌鸡变凤凰,有幸成为拟上市公司,还怕创投资金不挤破头来找我们的梧桐

树?

总之,我们融资公司创新融资模式,要以股权融资为主,以其他几种模式为补充,先把公司搞活,引进一流的CEO,只要把公司经营好了,产业集聚区经营好了,遍地梧桐树还愁招不来金凤凰!

何 兴 阳 2010年9月12日

第三篇:高校是育人的高地集聚的高地创新的高地服务的高地

高校是育人的高地

集聚的高地

创新的高地 服务的高地 要多着眼高地

多着力高地

多建设高地 多服务高地

——卢展工书记在全省部分高校负责人座谈会上强调

12月7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焦作迎宾馆主持召开全省部分高校负责人座谈会,听取部分高校负责同志的意见建议。他强调,高校是育人的高地、集聚的高地、创新的高地、服务的高地,要把高等教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着眼高地、多着力高地、多建设高地、多服务高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省委常委、秘书长刘春良,副省长徐济超,市委书记路国贤,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市委常委、秘书长田跃曾,市(厅)级干部王少安、邹友峰、郭维杰出席座谈会。

在认真听取了与会高校负责同志的发言后,卢展工就做好高等教育工作作重要讲话。

卢展工说,这次到部分高校实地考察,主要是就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强高校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进行调研。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些年来,我省高校在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自身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我们深受鼓舞、深感振奋;高校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在座谈交流中对加强高校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我们很受启发、很受教育。一是高等教育正在持续快速发展。近10年来,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很多高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二是高等教育的支撑效应正在持续显现。育人效应、创新效应、集聚效应、服务效应都在持续显现,为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是高等教育发展正在呈现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好的趋势,就是高校硬件建设不断加强,软件建设不断提升,总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好的态势,就是高校基础建设在加强,基层建设在加强,集聚效应在加强,创新能力在加强,管理运作在加强,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后劲;好的气势,就是高校大力弘扬新时期“三平”精神,广大师生都有一种好的精神状态,谋求发展的意识、以人为本的宗旨、围绕全局的合力、务实求效的运作、攻坚克难的精神、忠诚履职的

责任不断增强,这是最可贵、最值得珍惜的。省委对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充分肯定的。

卢展工说,在座谈交流中,我省高校负责同志和教职工分析了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从党和国家对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战略的要求看,从中华振兴、中原崛起的历史要求看,从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要求看,从中原经济区建设国之方略的要求和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使命要求看,从富民强省、科教兴省的需要和河南1亿人民的企盼看,从全国范围内各区域之间高等教育发展横向的比较看,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规模上的差距、层次上的差距、效应上的差距,包括我们党委、政府工作上的差距和支持上的差距。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做好高校工作、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卢展工指出,当前,全省高校认真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把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同加快自身建设、提升发展水平结合起来,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主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学习领会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我们曾经概括为“八个一”的内容。把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好,关键是要突出把握好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这一国之方略,明晰了河南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的定位,丰富了中部地区崛起的内涵,突出了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把握好探索走好发展路子。就是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走好这条路子,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任务,是中央的嘱托、人民的嘱托,是河南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突出把握好实现富民强省奋斗目标。我们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增强河南的综合实力,使河南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河南的贡献。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准确把握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就能准确把握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实质和精髓。

卢展工强调,实施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探索走好发展路子,实现富民强省

奋斗目标,要靠人才、靠教育、靠科学、靠科技,要靠科教兴省战略的深入实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承担着推进科学发展、科技创新的职责。经过多年来努力,我省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发展如火如荼,这些既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卢展工强调,做好高校工作、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首先要提升对高等教育的认识。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支撑、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后劲、教育是形象、教育是未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高等教育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概括起来说,高校是高地。一是育人的高地。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二是集聚的高地。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集聚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又通过人才的集聚带动学科的集聚、项目的集聚,增强了全社会的科研力量,越来越显示出高校集聚的效应和集聚的作用。三是创新的高地。高校不仅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要力量,而且是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重要力量。四是服务的高地。高校为科学发展服务,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为民生服务,而且这种服务是创新性的服务、基础性的服务、引领性的服务,是高端的服务。我们经常讲要抢占发展高地,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最现实的高地就是高校这个高地。我们要不断提升对高等教育地位的认识,切实抓住抓好高校这个高地,加强和提升高校建设,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卢展工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高校建设,关心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关键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多着眼高地。高校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创业、积淀过程。上世纪初,河南高等教育就在全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河南发展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我们要更加关注、认真谋划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努力使河南高等教育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二是多着力高地。在财力、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认真解决高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三是多建设高地。既要注重支持每个高校发展,又要总揽全省高等教育发展全局、注重统筹协调,逐步形成高校发展的整体效应,提高全省高校的整体水平。四是多服务高地。提升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为高等教育发展创造好环境、提供好条件。

卢展工指出,高校在自身发展中要注重抓好四个核心问题。一是人才驱动。

人才驱动就是要在育人才、用人才、靠人才等方面强化理念、付诸实践。哪里人才集聚比较有效,哪里发展进步就比较快。二是学科驱动。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关键点,是科研和育人的结合点,也是高校提升的切入点。要把学科建设突出出来,通过学科建设集聚人才、建设团队,通过学科建设带动高校发展、促进高校提升。三是创新驱动。既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科学创新,又要研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创新。要通过完善机制来促进产学研结合,吸引更多社会资金为高校发展服务。要完善内部竞争激励措施,激发内在活力。四是品牌驱动。品牌体现高校的层次、水平、质量、信誉,是综合反映高校实力的重要标志。要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宣传,提升我省高校品牌效应。

卢展工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是加强高校建设、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要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解决好他们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除后顾之忧。

卢展工最后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奠定的基础,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效应的凸显,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资源力量的集聚,我们才有基础、有条件、有可能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发挥高等教育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新的历史阶段,意味着新的历史使命,意味着新的历史责任。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更加深远的眼光、更加宽阔的境界,重视教育、重视高等教育,关心教育、关心高等教育,支持教育、支持高等教育,忠诚履职、恪尽职守,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为富民强省、全面小康,为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尽到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尽到的责任、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作出的贡献。

12月7日上午,卢展工一行到河南理工大学调研。河南理工大学始建于1909年,是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20世纪上半叶,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地质学家翁文灏、工矿泰斗孙越崎先后出任校领导或教授,

引领学校承载起培养工矿高级技术人才的历史责任,为民族工业振兴、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特殊贡献。依托河南理工大学建设的“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突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科研基地,主要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实践,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卢展工对该院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前不久为义煤抢险方案的科学制订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突出重点学科建设,使更多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中医学院、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黄河科技学院负责同志以及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第四篇: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工作机制,创立工作载体,创建和谐家园

淮阴路居民区党支部 张龙云

新泾镇淮阴路居民区是一个综合性居民住宅区,管辖10个小区,有常住居民1608户,社区党员130人,在职党员200余人。自从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居民区党支部按照区委和镇党委的要求,确定了以“扬党的旗帜、展党员风采、促和谐家园”的争创主题,以“四个结合”为着力点的工作方案和计划。同时,按照争创活动的目标责任,党支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签署了党员公开承诺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机制,强化队伍战斗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创先争优,就是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居民区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中,积极探索,群策群力,把机制创新作为体现党组织先进性的切入点,以楼组党建工作制、见习主任负责制、党建联合工作制三大机制和大众论坛这一有效载体,促进居民区党建工作的实效、高效、长效。

1. 推进楼组党建工作制

党支部以楼组党建为载体,制定了“八个一”的楼组党建工作方案并不断在时间中深化拓展,把开创创先争优活动与楼组党建相结合,推动社区党员在社区大五代中争先锋、做表率、展风采、做贡献,以和谐楼组拖动和谐社区建设。随着都组党建的不断深化,在职和退休党员在社区中亮身份、亮责任、亮特长。今年,居民区党支部向党员发放了102张征询表,邀请党员们自主选择为民服务的项目,共有95名党员选择了18个项目,除长期卧病的老党员之外,党员参与率打到了93%。

2. 坚持见习主任负责制

将条线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送上后备干部培养的“快车道”,通过6年来的坚持实践,有效提升居民区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夯实社区干部队伍基础。

3. 加强党建联动工作制

党支部长期坚持与社区单位开展党建联建,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问题共解,通过发挥社区单位、物业公司等各方优势,多次化解了“村改居”小区居民的上访矛盾,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4. 创办“大众论坛”

党支部为了深化“一居一特”建设,于2005年探索成立了“大众论坛”。“大众论坛”是淮阴路居民区推进民主自治建设的一个平台,以“大众论坛大家添,人人出力建和谐”为主旨,以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协商对话等形式,邀请社区各类群体共同参与,共商共治小区事务。迄今已举办了十几期论坛,在党支部的引导下,居民区各利益群体通过大众论坛逐渐消除隔阂、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减少了小区不和谐因素,起到了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效果,也得到了居民群众的认可和各级领导的肯定。

二.搭建平台,激发党员责任感,提升小区和谐程度

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新形式下的新要求,居民区党支部不断探索怎样才能通过更好地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的心目中树立党的形象。为此,党支部开展了专题会议,邀请了部分社区党员、社区骨干围绕“如何扎实有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议题进行交流。党员们积极建议:“作为一名党员,要牢记宗旨意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多做一些便民利民的事。同时,也希望党组织在搭建平台,给党员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发挥党员带头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党支部在聆听了党员们的心声后,把为党员搭建平台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着重点,经过认真的探索和研究,从居民的需求和党员的实际出发,先后创立了党员服务站,“心声”调解工作室、“烛光”育苗驿站和“云之鹊”健康辅导站四大工作站,以有效的工作载体

第五篇:创新机制总结

平舆县人民法院

2010年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平舆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政法工作重点,坚持“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工作方针,践行科学发展观,着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实现审判工作、队伍建设、法院管理、文化建设新发展。

一、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1、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全年,共审结刑事案件 164件,判处犯罪分子220人。

2、妥善化解各类民事纠纷。全年,共受理民事案件1567件,审结1479件,审结率为94%。

3、稳妥审理行政案件。加大协调力度,推行“圆桌”审判,全年共受理行政案件93件,审结行政案件93件。

4、全力破解执行难题。全年,执结案件327件,执结标的达466.1万元。

5、扎实开展集中清理涉诉信访积案活动。认真落实院长接待日、天天都是信访日、人人都是接待员制度。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到人、多措并举、处理有力的立体式大信访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判前释明、判后答疑、信访评估、责任倒查、信访值班等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避免信访事件的发生;一年来,接待信访群众1023人次,带案下访62件,解决督办案件39件。

6、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纪律作风整顿和省委政法委执法巡视等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以“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着力提高法官正确适用法律、善做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组织开展了办案能手、调解能手竞赛评比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全区工作大局

1、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参与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延伸审判服务职能,依法妥善处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送法进乡村、社区、学校9次,全力提高服务辖区群众的服务水平。

2、积极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月活动。全力在一个月内集中办执结55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

3、推行规范化管理,创新三项管理制度。以全国法院“制度创新年”活动为契机,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三项管理制度,作为推动全院整体工作的长效机制,实行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把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一以《法官绩效考评办法》强化对审判质量和效率的管理。推行法官绩效考评。实行重奖重罚,充分调动全院法官办案的积极性,全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推动全院整体工作,实现“争三保一”的总目标。二以《案件质量管理办法》实现对各类案件的全面跟踪问效管理。运行案件流程管理网络系统,全面实行微机化管理,规范和提高案件管理水平。三以《调研、宣传、信息工作奖惩办法》加强对综合性工作的管理。明确人人有责、责任到人、重奖重罚。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营造重视宣传、共同参与的大调研、大宣传氛围。唱响司法为民主旋律,占领司法宣传主阵地,确保调研、宣传、信息三项综合性工作进入全市法院第一方阵,推进全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四以《廉政保证金制度》强化党风建设。廉政保证金实行个人交纳和单位配套相结合的原则。院领导班子成员每人交3000元,中层部门正副职交2000元,其他人员交1000元;院里按人均筹集保证金每人每1000元。以此有力地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

三、全力推进公正廉洁司法,切实提高司法公信力

1、继续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严治警,从廉治院。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实行干警缴纳廉政保证金制度,在各部门查找廉政风险防范点,强化监督制约,构筑起牢固的廉政风险防线,成为全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亮点。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最高法院“五个严禁”和省高院“十条禁令”。

2、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践行司法为民要求。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真心贴近群众,真情化解纠纷,妥善运用法律手段,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保障好、实现好,用实际行动提高法院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四、全力办好为民承诺“十件实事”

1、开展“万名法官回访万名当事人”活动。截止11月16日,回访案件126件367人,走访群众1000多人次;化解各审判庭筛选出的有信访苗头案件27件。

2、继续扎实开展“调解年”活动。掀起争当“调解能手”、“办案能手”百日竞赛活动。我们秉承“让法官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工作理念,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巡回办案,贴近群众,就地巡回办案化解矛盾纠纷,“假日法庭”办结案件78件;院领导担任审判长巡回审判办结案件28件,各审判庭法官深入乡村、街道、社区、学校、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巡回办案209件,巡回审判率达32%。

3、进一步规范社会法庭工作。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47起,调处42件,调处率达89.4%,社会法庭以其“简便、快捷、不收费、方便群众”的特点,赢得了群众的充分信任和支持。

4、加强“便民服务窗口”建设。实行“一站式”立案,架设快立、快转、快办绿色通道,方便群众诉讼,共立案1904件,法定期限内立案率为100%。

5、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今年确定5月4日、6月1日、8月1日、9月9日、12月29日,为平舆县法院“法院开放日”。真诚邀请各界群众参观法院了解司法。

6、我院庭审活动对公众全面开放,公民凭有效身份证件可以旁听所有公开审理的案件。

7、加强平舆法院网站建设和升级。对符合上网条件的裁判文书100%的上网公布。

8、严格落实民事诉讼法规定,对符合直接送达条件的,直接送达裁判件,无论公开或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判。

9、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收取诉讼费用,严禁收取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费用,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

10、加大对生活特别困难案件当事人的救助力度。去年以来,我院累计对121案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36.1万元。我院公开承诺,今后对特别困难的当事人,免除全部诉讼费用,并免费提供来院立案、开庭、听证等诉讼活动期间的食宿费用,全力确保特困当事人打得起、打得赢官司,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业的观后感范文下一篇:创新金融工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