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1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国外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艺术档案管理对于保存珍贵文化遗产、传承艺术技艺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篇:国外艺术论文范文

国外艺术体操科研现状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的方法,探讨国外艺术体操科研的现状,为指导我国艺术体操研究提供借鉴和方向,将丰富艺术体操的研究理论。

关键词 艺术体操 科学训练 动作编排 定量分析

艺术体操是一项新型的女子竞技体育项目,是奥运会、亚运会比赛项目。起源于欧洲,19世纪末出现有音乐伴奏的各种身体动作练习。20世纪初,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教师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创编的韵律体操,将身体练习与音乐结合起来,并从最初的徒手发展为使用轻器械的形式。1962年被国际体操联合会确定为比赛项目,1963年起举办第一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1984年艺术体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由舞蹈、跳跃、平衡、转体、柔韧/波浪四类及部分技巧运动动作组成。一般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富有艺术性。有团体赛、个人全能赛和个人单项赛等多种形式。本研究试图探讨国外艺术体操的科研现状,为指导我国艺术体操科学训练提供借鉴和方向。

一、研究现状

在相关的外文资料中,自2000年以来,对艺术体操技术分析的文献检索后显示的结果极为有限,并且从2005~2008艺术体操规规则颁布后,对于艺术体操技术的研究也并不多,2009版新规则问至今,对这版新规则的研究还十分有限。然而,从国际比赛中,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以及新起之秀阿塞拜疆等艺术体操强国取得的成绩来看,她们对国际艺术体操规则的透彻理解,运动员技术动作精湛,以及成套动作精巧绝妙的编排无不彰显出欧洲艺术体操强国的优势。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国家一直对艺术体操的发展高度重视,从而保障了她们能长期处于艺术体操王国颠峰地位,引领着世界艺术体操的潮流。在欧洲诸国,国人对艺术体操的关注程度较高,有些国家在社会上开办了艺术体操俱乐部,在中学和高校中开设了艺术体操课程,这些对于艺术体操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欧洲艺术体操的发展迅速,且一直处于国际艺术体操的霸主地位,在推动欧洲艺术体操前进的同时也促进了世界艺术体操的发展。

二、动作编排的研究

在国外,特别是在艺术体操项目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已达到很高的实践水平,同时,对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也十分重视,从不同的角度对成套动作的编排问题进行了许多系统的理论研究。

1982年出版的原苏联体育院校《艺术体操》教科书中包含了“成套动作的结构与编排”的内容,此教科书中将艺术体操成套动作分为教学类和等级大纲类两个大类,并对教学类和等级大纲类的动作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不同类别成套动作编排的原则,并对等级大纲类成套动作编排的方法进行了简要描述。

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国立体育学院2001年的一篇博士论文,显示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中难度动作运用应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成套中应选择和运用运动员能够熟练完成的难度动作,以提高整套动作的质量。

三、艺术体操动作定量分析

Lejla通过探究对艺术体操运动员本体感觉的影响。选取71个(艺术体操运动员)受试者,他们来自萨拉热窝的体育运动和教育学院三年级学生。受试者经过长达3个月的艺术体操和本体感觉训练,每周两次,每次30分钟。采用9个变量来评估影响艺术体操训练效果的元素,有三个先决条件是环、绳、球,19个变量来评估运动能力,分别是平衡力、协调性、灵活性、爆发强度、速度和神经肌肉速度。分析这些定量的变化是有意义的,并且得到的主要结论是艺术体操训练能加快全身运动的能力,从而提高成绩,得到更高质量的运动效果。

Filipa Sousa等分析艺术体操中(跳跃、屈体跳跃、跨跳、侧身跳跃)四种跳跃动作所运用到的技巧,同时强调运动参数的重要性。这些跳跃动作是艺术体操中最基本的跳跃动作,通常出现在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套路中。然而,大多数教练很难分析出这些出现在运动员跳跃动作中的常见错误。运动参数的结果显示出这些基本跳跃动作的运动结构都可以通过以下的参数表述出来,例如起跳时间、腾空时间、在最高点时的高度,起跳时的线速度、起跳时的角度以及腾空时的最大偏移角度。起跳时的角度这个运动参数对运动员跳跃动作的执行影响最大。

Tetyana认为艺术体操是所有运动中最困难也最美观的运动学科。肌肉特征决定艺术体操运动成绩中的跳跃能力和平衡能力。实验研究的对象是跳跃能力水平耐力水平都维持均衡的女生,年龄在9-16之间,时提出艺术体操跳跃的变化曲线关系,以及随著年龄的变化。评价其可行性。通过分析人体运动系统,能力水平的保持,平衡与使用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年龄的不同,跳跃能力水平有差异。对于最大强度观察组的女生,年龄在13-16岁。不存在与年龄相关系数为变量的值。低于0.5,高达四达到数值为1,表明很好。这主要依赖于肌肉特征和跳跃能力。

四、结论

目前国外对艺术体操的研究主要涉及动作的编排和动作的定量分析两个方面。缺乏对具体难度动作的定量分析,后续研究可针对艺术体操难度动作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为指导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Schmid, B. (1982). Gymnastique Rythmique Sportive. Paris: Vigot.

[2] Petrone, F. A.& Ricciardelli, E. Gymnastics injuries: The Virginia experience 1982- 1983.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1987,15(1):59-62.

[3] Lejla,S.Z.& Nusret,S. Qualitive changes of the motor abilities and stylized movemengt structures in rhythmic gymnastics under influence of the kinesiology[J].Homo Sporticus Issue, 2009,1(2):23-27.

作者:桑燕

第二篇:国外艺术档案管理的特征与启示

摘要:艺术档案管理对于保存珍贵文化遗产、传承艺术技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网络调查法和政策分析法,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波兰、新西兰、葡萄牙、日本、斯洛伐克等12个国家为调研对象,对其艺术档案管理典型案例、政策文本进行解读,分析得出国外艺术档案管理具有顶层设计自成体系、多层次协同合作、管理风格独具特色、利用服务极具匠心、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等5个特征,并结合我国艺术档案管理现状,提出构建艺术档案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提升艺术档案管理理念、创新档案利用服务方式、充分应用互联网新技术等5条启示建议。

关键词:艺术档案 档案管理 电影档案 艺术政策 外国

我國《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将艺术档案定义为“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文化交流、社会文化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常见的艺术档案包括舞剧档案、乐谱档案、戏曲和戏剧档案等,它们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网络调查法和政策分析法,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波兰、新西兰、葡萄牙、日本、斯洛伐克等12个国家为调研对象,通过典型案例和政策文本分析其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特征,并结合我国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启示、建议。笔者检索得到国外艺术档案管理的典型案例26个,涉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检索得到国外艺术档案管理的政策(包括法律、政策、标准、工作指南等)29个,涉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二、国外艺术档案管理的特征

国外艺术档案管理呈现出顶层设计自成体系、多层次协同合作、管理风格独具特色、利用服务极具匠心、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五个特征。

(一)顶层设计自成体系

国外艺术档案管理的顶层设计包括政策、战略、宗旨、法律、法规、标准、制度等众多种类,彼此之间层次分明、自成体系、相互协调。

其一,政策体系层次分明。首先是政策、战略、宗旨。例如,国外多采用制定政策、实施战略的方式,从国家层面推动艺术档案的管理与保护。英国政府于2007年拨付2500万英镑专款,确保“银屏遗产战略”(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Screen Heri? tage)得到妥善实施,维护英国的“视觉记忆”[1]。其次是法律、法规、标准。相较于我国而言,国外艺术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起步时间较早,为规范和约束艺术档案管理行为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依据。例如,加拿大早在1978年就针对舞剧档案管理出台法律规定,内容涵盖舞剧档案阅览、电话查询、复制和电子邮件传输等多个方面[2]。最后是制度。国外艺术档案管理机构建立会员制度,确保艺术档案管理获得资金支持。例如,纽约公共图书馆网站内置了“美国戏剧”的全文数据库,向会员收取适当费用,为其提供丰富的艺术档案资源和重要的业务支持档案资源。[3]

其二,政策之间注重条款内容的相互引用和配合。例如,新西兰《2000年档案、文化和遗产改革法案》(Archives, Culture, and Heritage Reform Act 2000)中对从内务部移交至文化和遗产部的附属职能事项进行了规定;德国的工作指南《使用电影和录像资料的费用清单》(Verzeichnis der Entgelte für die Nut? zung von Film- und Videomaterial)根据《联邦档案法》(第2(1)节附件)第1节收费清单第2.3项规定了使用电影和录像资料的费用。

其三,政策制定具有连续性。一方面,国外艺术档案管理政策多以系列形式颁布。例如,美国艺术档案馆颁布的《处理指南》(Processing Guidelines)系列工作指南由5个子文件组成,分别针对美国艺术档案馆的处理工作流程、处理水平、档案整理、创建查找辅助工具、保存方法和问题等内容进行规定,最终搭建起完整的艺术档案管理框架;电影标准组织颁布的《电影鉴定》(Film identification)系列标准由2个子文件组成,分别定义了EN 15744和EN 15907这两个不同的电影档案元数据集。另一方面,国外艺术档案管理政策与时俱进、不断修订。例如,日本政府于2017年6月颁布《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是2001年制定的《文化艺术促进法》的修订版本,该法律设立了“文化和艺术促进”部际会议,呼吁相关文化和艺术机构加强合作。

(二)多层次协同合作

藝术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涉及艺术档案管理机构内部之间、机构与政府之间、机构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

首先,机构内部之间。艺术档案在保持档案本身原始记录性的基础上,同时兼具艺术性特色,这也使得艺术档案的管理主体既包括传统的文化记忆机构(如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又包括剧院、电影院、舞团等艺术机构(或其建立的资料馆等专门性艺术档案管理机构)。国外艺术档案管理机构内部之间会定期开展合作,例如英国档案馆会每年召集图书馆、博物馆等进行主题会议,并邀请当地的历史研究部门、文化艺术馆藏部门、社会人文研究部门和文史馆等单位参加会议研讨,以最大限度确保舞剧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升。[4]

其次,机构与政府之间。残疾人艺术档案馆(NDACA)由英国残疾人艺术组织牵头,于2012年正式成立,是一个让社会公众了解并学习残疾人艺术运动的研究空间。2012年8月,NDACA获得了英国残疾人项目办公室(Office for Disability Issues)为项目发展提供的1万英镑捐款。[5]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使艺术档案管理机构得以开展更高水平的管理活动,提供更高质量的利用服务。

最后,机构与非政府组织之间。非政府组织是相对于政府机构而言的,国外参与艺术档案管理合作的非政府组织包括基金会、行业协会/学会、高校等。以英国为例,电影档案管理涉及的行业协会/学会包括英国教育与文化电影委员会、英国电影协会(BFI)、电影图书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等,[6]这些非政府组织帮助英国电影资料馆保存电影档案,并为其提供技术、知识或资金支持。

(三)管理风格独具特色

一方面,强调“遗产”概念。国外艺术档案管理多使用“遗产”(Legacy / Heritage)这个概念来代替“档案”(Archives),强调艺术档案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英国藏品托管机构(Collection Trust)颁布工作指南《英国银幕遗产组织手册》,为电影档案管理、保存和访问的关键方面提供基本的“入门指南”;法国的《遗产法》(Code du Patrimoine)以法律形式对艺术遗产的保护进行规定;德国电影学院制定的标准《MIDAS元数据架构》(MIDAS Metadata Schema)旨在让作为欧洲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纪录片更容易被公众检索。

另一方面,内容侧重视听资料。从调研情况来看,除了美国、日本等国针对整个艺术大类制定通用性政策之外,国外艺术档案管理的对象多侧重于视听资料,包括电影、电视、动画、视觉艺术、视听作品、多媒体作品、录音制品等多种形式的成品。例如,《英国银幕遗产组织手册》(UK Screen Heritage Hand? book)致力于电影档案的管理、保存和访问;《英国电影学院国家档案馆收藏政策》(BFI National Archive Collections Policy)规定了对于电影档案的收集、处置、记录、保护和获取的管理政策;《国家档案馆电影、电视和表演艺术研究指南》(The National Archives Film, Television and the Performing Arts Research Guide)介绍了国家档案馆收藏的电影、电视和表演艺术的重要历史资料。

(四)利用服务极具匠心

首先,提供自身特色馆藏。艺术档案是在艺术工作和活动中生成的,通常具有鲜明的机构或地区特色。国外艺术档案管理机构会有意识地收集和开发自身特色馆藏,向公众提供独一无二的艺术档案资源。例如,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着力打造特色馆藏,将电影名人手稿、照片、节目单、信函、电影票等原件收集在内[7];NDA? CA项目网站运用口述历史的方式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剪辑残疾人的口述历史视频制作成影片,向公众展示其为艺术创作而奋斗的故事[8]。

其次,服务方式丰富多样。其一,提供艺术档案的常规利用,包括查询、借阅、展览、网络服务等。NDACA开展了诸多形式多样的面向社会公众的档案服务,包括档案展览服务、档案教育服务与档案网络服务等。[9]其二,出版发行。艺术档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10],公开出版发行能让广大公众获益。法国电影资料馆以馆藏档案资料为对象,联络出版商出版了大量电影、书籍,还创办有三种定期出版物。其三,科研和教育。波兰科学院艺术研究所(IAPAS)音乐信息检索工作组(MIR WG)为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媒体专业人士和艺术家、公民科学家和公众等目标用户群提供定制的功能集,充分发挥艺术档案的潜在学术价值。

最后,沟通互动渠道畅通。艺术档案利用服务并非艺术档案管理机构面向公众的单向行为,而是公众也可以向艺术档案管理机构提出利用申请和反馈需求的双向互动。例如,NDACA致力于与档案形成者、利用者建立良性的互动反馈,开辟交流渠道让公众能够随时向网站主办方提出改进建议。[11]

(五)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国外艺术档案管理较为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采取建立艺术档案数据库和专题网站、艺术档案数字化和数据化、应用VR技术和数字人文工具等多种方式。

其一,建立艺术档案数据库和专题网站。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档案管理机构和文化记忆机构选择线上建立艺术档案数据库和专题网站,为公司或个人提供艺术创意设计素材。例如,欧洲文化图书馆数据库收集了5800多万件来自欧洲1000多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图库和档案馆(如法国巴黎罗浮宫、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皇家博物馆等)的艺术档案,内容涉及时尚、摄影、音乐、手稿等多个领域[12];Gallerix绘画艺术图库收录了1万多名世界著名画家的16万多幅高清作品图片(以西方油画为主),该网站面向用户提供免费的高清图片下载服务[13]。

其二,实现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化。一方面,国外艺术档案管理政策重视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处理。例如,美国艺术档案馆颁布的工作指南《全部馆藏的数字化》(Digitizing Entire Collections)旨在为工作人员准备、扫描和审查大规模的数字化藏品提供指导;法国电影资料馆在2012年推出了“电影遗产数字化计划”,旨在利用数字化技术让20世纪的法国老电影重新进入公众视野。另一方面,国外艺术档案管理强调艺术档案的数据级管护。例如,电影标准组织颁布的《电影鉴定》系列标准定义了用于电影作品基本识别的元数据集,旨在加强电影档案元数据的互操作性,用于更加全面地描述电影作品(包括在其生命周期存在的各种形式化身);德国电影学院制定的标准《MIDAS元数据架构》(MIDAS Metadata Schema)不仅对电影资料和内容进行了描述,还记录了电影拷贝信息。

其三,运用VR技术和数字人文工具。除了信息组织和呈现方式的变革之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还为艺术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带来了新的创意,在国外主要体现为虚拟现实技术和数字人文工具的应用。例如,用户在英国V&A博物馆可以使用虚拟现实耳机体验音乐剧服务,观众还有机会被邀请使用耳机录音[14];在波兰科学院艺术研究所(IAPAS)维护波兰传统音乐档案、波兹南超级计算和网络中心(PSNC)开发数字图书馆软件(dLibra)的过程中都运用了数字人文工具,辅助进行音乐档案的数据收集和管理、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结果发布。

三、国外艺术档案管理的启示

(一)构建艺术档案管理体系

其一,完善艺术档案工作体系。尽管我国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已有近40年的历史,出台了相关规范制度,但在有关艺术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上,我国目前仅有《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和《电影艺术档案管理规定》两部法规性规章,有待建立更齐全完整的管理体系。各单位可基于工作情况与档案特色,建立兼具收藏、保存、推广、交流与合作的工作体系,出台针对性政策文献,涵盖档案管理室内阅览、线上查询、档案复制及电子邮件传输等多个方面。

其二,制定艺术档案管理标准。当前我国缺乏艺术档案的管理标准,致使工作过程管理效率低下,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艺术档案难以实现流通和可互操作性。对此,艺术档案工作部门应当在实现档案数字化数据化的基础上,以档案数据库为出发点,形成标准格式的著录要求与管理标准,并将统一要求录入系统中,打通艺术档案的征集、管理与检索利用途径,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档案管理标准,借助标准统一实现便捷、高效的管理。

其三,注重政策体系的关联协调。前文提到,关于艺术档案管理的政策制定,我国目前仅有《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和《电影艺术档案管理规定》两部法规,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相互协调配合的政策体系。对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艺术档案管理政策极具系统性的特征,自上而下建立起更齐全完整的政策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工作指南等。此外,还应当注重不同层次政策之间的协调统一,明确不同位阶政策之间的分工与特色,避免出现艺术档案管理规定的冲突、矛盾与冗余。

其四,实现政策制定的与时俱进。我国已有的《艺术档案管理办法》于2001年12月由文化部(已于2018年4月与国家旅游局组建为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档案局以部(局)长令形式颁发,自2002年2月1日起正式实行,是指导艺术档案工作、加强艺术档案法制建设和科学管理的最重要的法规,但20年来从未进行过修订。与之类似,《电影艺术档案管理规定》自2010年8月1日起施行至今,10多年来也从未进行过修订。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进步,尤其在2020年新修订《档案法》的背景下,这两部法规的许多条款表述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艺术档案管理需要,例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等的过时表述、缺乏针对新型载体的艺术档案的保存规定等,亟须进行新一轮修订。

(二)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

2006年文化部办公厅组织了部分省市艺术档案座谈会,完善了中国艺术档案学会组织。2007年至2010年文化部分别在广东、上海和江苏组织了多次全国艺术档案培训班;2014年北京市档案学会所属分支机构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学术委员会在国家大剧院文化艺术资料中心成立,成员由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北京市档案局和中国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电视台、中央歌剧院、国家京剧院等单位专业人员组成,期望促進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交流,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一方面,发挥平台作用,实现多主体协同。尽管已有一定的组织基础和合作平台,但我国艺术档案管理在协同创新上仍然基础薄弱,艺术档案行业力量不足以至于无法执行有力举措。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平台作用,团结和引领广大艺术档案工作者,在立足本职积极研究和探索各种艺术门类档案的有效管理、开发利用和宣传途径之外,加强与艺术工作者、艺术评论家之间的友好关系,积极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开展跨领域合作,通过多主体联合提供有价值的资源,加强专业方面的收藏,交流相关工作经验,在实践与项目中强化艺术档案协同治理。

另一方面,定期召开研讨活动,增强创新活力。如每年举办主题会议,邀请当地的历史研究部门、文化艺术馆藏部门、社会人文研究部门及文史馆等单位参加会议研讨,对于档案管理中的潜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最后结合档案管理实际确立明确的改进方案,最大限度确保档案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使艺术档案在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提升艺术档案管理理念

一方面,致力于艺术档案“活态”保护。在我国,“活态”保护概念多被运用于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之中。所谓“活态保护”,是与“静态保护”相对应的概念,以往传统的“静态保护”措施包括文本记录、文化记忆机构展示等,在一定程度上截断了艺术档案在生活中的源流,固化了其发展与变化趋势。国外艺术档案管理强调“遗产”概念的做法,启示我国应当避免仅从“艺术残留物”的层面对艺术档案进行静态保存,而要更加关注对其“活态”保护途径的探索。

另一方面,点面结合扩大艺术档案管理对象覆盖面。艺术包括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语言艺术(文学等)、综合艺术(电影、电视、歌剧、音乐剧等)等4个类型,不同类型的艺术活动具有不同的呈现方式,由此生成的档案也具有不同的内容特色,对此应当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我国目前仅有针对艺术大类和电影艺术档案的法规,有必要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艺术行业学会/协会等牵头,制定能够满足各个艺术行业档案管理需求的法规、政策、工作指南等。

(四)创新档案利用服务方式

在艺术档案利用服务上,我国已有相应的探索。2013年通州区档案馆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艺术家档案工作,以宋庄小堡画家村为试点走访艺术家,征集各种形式的档案资料及代表性艺术作品,为地区部分知名艺术家建立个人艺术档案和电子数据库。试点阶段结束后,通州区档案馆又将建档范围扩大到整个通州区,逐步积累地区艺术家档案建立和管理经验。同时,通州区档案馆与民间组织和艺术机构合作建档,与地方政府、辖区村镇开展合作,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提供建档服务,并借助大型活动推广建档、对捐赠珍贵作品的艺术家给予奖励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艺术家档案。对于艺术档案,除了收藏、展览之外,我们还可以拓展其功能。

一方面,出版发行与学术研究。除了艺术档案资料典藏外,各单位还可以积极参与艺术的流通、推广与研究工作,如DVD和图书出版、期刊发行、学术理论研讨等活动。作为掌握一手独家资源的艺术档案机构,在维护和保存艺术文化遗产之外,应当积极利用馆藏资源丰富的特点,对艺术史料开展整理、研究与出版,不仅能为学界提供重要原始文献和研究素材,同时能增强艺术档案的价值,促进与社会交流,助力艺术事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社群服务与公共教育。艺术档案中往往承载着许多珍贵人群与事物的历史,如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记录了一代又一代原创剧目的演变,记载着我国艺术工作者们的奋斗历程。收集、管理并开放这些艺术档案,将其展现给社会公众,能够避免艺术工作者这一群体的历史记录被遗忘,还可以通过艺术档案社会征集、主动捐赠、在线上传等方式不断增强社群活力与公众参与。此外,艺术档案机构肩负文化属性,天然具有提高公众艺术素养与审美水平的职责,艺术档案机构可以开辟艺术档案空间,开展如电影放映、展览巡演等公众教育活动,积极与高校合作开发学习或教学课程,这些档案将为课程和教学提供参考资料。

(五)充分应用互联网新技术

我国在艺术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服务上多以网站和数据库的形式呈现,除此之外还可以创新互动方式、创新沟通渠道、细化内容颗粒度。

其一,创新互动方式。例如,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技术等举办线上展览,实现足不出户接受艺术熏陶,使体验者产生完全投入、沉浸交互的感觉,由生硬被动向自然主动转变。

其二,创新沟通渠道。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公众与艺术档案行业的沟通桥梁,通过数据库建设和社交媒体网站建设,与档案形成者、利用者建立良性、实时的互动反馈,将档案服务提供给所有社会公众,这既是人性化的体现,又拉近了艺术档案与社会公众的距离。

其三,细化内容颗粒度。信息技术的进步赋予了艺术创作更多形式,也使得艺术档案的载体和格式更加多样,这要求细化艺术档案管理的颗粒度,从模拟态拓展到数字态、数据态,从文件级精确到数据级。国外艺术档案管理政策涉及较多对于数字化处理和元数据的规定,这也启示我国应当增强艺术档案管理的广度与深度,顺应3D打印艺术作品、沉浸式艺术作品、光学和电子媒介等新媒体艺术创作等时代潮流,制定符合新技术环境下艺术档案细粒度管理需要的政策。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于艺术发展的扶持力度,发布了诸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这预示着我国艺术发展正在迎来新的春天,也启示我国档案部门和文化艺术机构需要加强对于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对此,在学习借鉴国外艺术档案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可以考虑从顶层设计、协同合作、管理理念、利用服务、技术应用、人才建设和国际传播等方面优化和提升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以充分发挥艺术档案所蕴含的丰富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本文为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国家大剧院艺术档案智慧化管理与共享应用研究”(批准号:2021-X-68)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6][7]郑淑玉.英国电影资料馆及其电影艺术档案管理[J].档案天地,2017(2):31-32.

[2][4]翟菲.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6(18):172-173.

[3]Smithsonian Archives of American Art, Individual Membership [EB/OL]. [2021-11-06]. http : //www.aaa. si.edu/support/.

[5][8][11]周时.面向残疾人的档案公共服务——以英国残疾人艺术档案项目为例[J].浙江档案,2020(6): 27-29.

[9]苏博德.试论文化艺术档案资源建设的意义与价值[J].内蒙古艺术,2006(2):87-88.

[10]郑淑玉.法国电影艺术档案管理及其啟示[J].山西档案,2015(5):96-98.

[12]TheEuropeanUnion,Europeana[EB/OL].[2021-11-08].http://www.europeana.eu/portal/.

[13]Gallerix, Giant Online Museum[EB/OL].[2021-11-08].https://gallerix.asia.

[14]黄霄羽,展晓鸣.国外档案服务创新的亮点——应用VR(虚拟现实)技术[J].北京档案,2018(3):40-43.

作者单位:1.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

2.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作者:孟鑫 姚静

第三篇:国外现代绘画中平面性艺术语言的应用

摘 要:现代绘画诞生于20世纪初,强调单纯化与平面化,更加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摆脱了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的绘画发展方向。因其较为独特而且帶有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格,形成特殊的美感,所以大批国外画家朝着这个方向进行研究、创作,突破了焦点透视、环境的限制,通过联想与想象将事物夸张化。现代绘画采用平面性艺术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是画家的主观情感表达的载体。文章分析了国外现代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倾诉、平面性在国外现代绘画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及平面性艺术语言的价值,详细阐述了平面性艺术语言在国外现代绘画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绘画;平面性艺术语言;克林姆特

一、国外现代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倾诉

现代绘画诞生于20世纪初,强调单纯化与平面化,更加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摆脱了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的绘画发展方向。平面性艺术,从字面意思来看是具有平面化效果的艺术。在绘画上,平面性艺术的绘画方式与立体化的绘画方式存在一定的区别,是通过色彩、块面或者线条进行绘画的。画家在创作的时候也不会以实物为主,需要进行重新构思,加入自己的想象,使作品具有表现力,借助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观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将自己放置于自身所在的文化背景和作品创作背景之中,然后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进行欣赏。这样的欣赏或多或少带着一些主观情感和价值判断,这便是艺术的魅力。虽然当下的环境已经变得宽容了,人们不再过于关注艺术家创作时的思想理念多么荒谬了,但是人们在进行艺术欣赏的时候还是想要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以及艺术家是怎么构思的。现代绘画作品便通过其特殊的表现技巧,使观赏者只需看上一眼,便可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从而与画家产生情感共鸣。

二、平面性在国外现代绘画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俄罗斯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曾这样评价现代绘画作品:“其如一阵闪烁性的疼痛,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唤醒。这幅画的美丽不同寻常,画面中有一束光在闪耀。”这是对绘画作品打破人们视觉认知的真实描绘。现代绘画采用平面性艺术语言,将视觉特性与作者的情感状态联系起来,虽然平面化表现将视觉深度降低了,却在无形之间使作品内容具有开放性,可以让观赏者进行深入思考。平面性艺术语言的绘画作品是画家通过思维整合以抽象形式创作出来的,蕴含了画家的情感。结合国外现代绘画作品来看,不管是其内涵还是画面表现,平面性艺术语言都与画家当下情感有关。

三、平面性艺术语言的价值

平面性艺术语言对于国外现代绘画有着一定的价值,其不断发展的过程被称为“一种朝着先人的回归”。纵观艺术史,平面性艺术语言始终存在。例如早期的西班牙洞穴、新石器时期的陶器纹样、古埃及壁画、日本的浮世绘、非洲木雕、拜占庭壁画等。而这些艺术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没有采用焦点透视进行创作,通过提炼平面空间的几何分割以及画中主体的几何形状进行画面记录。由此可以看出,平面性并不是由现代派画家独自创造的。20世纪绘画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画家通过探索形式语言使平面性发展成为艺术创作的潮流。简而言之,现代绘画中的平面性属于艺术复兴,是对古代艺术语言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对现代派画家的作品进行不断探究,可以发现平面性艺术语言改变的不再是事物的形状,而是人们的观看、思维方式。也就是说,现代绘画并不拘泥于题材、画面内容、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平面性艺术语言改变人们艺术欣赏方式和思维。在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画家会把视觉形式创造当作重点,在绘画时自由表达,这为绘画语言变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平面性艺术语言的应用成为艺术创作的一把“钥匙”,各种风格、种类的绘画艺术涌现出来。观赏者在欣赏现代艺术绘画作品的时候也可以从平面性艺术语言入手,感受画家在作品中的情感倾诉。

四、平面性艺术语言在国外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应用

(一)国外现代绘画作品与平面性艺术语言相契合

国外现代绘画作品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注重画家自身的感受,并且会基于画家的感受将事物形态夸张化。虽然事物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可以让观者直观地感受到画家的喜怒哀乐。这里平面性艺术语言成为画家情感表达的手段,使观者如同身临其境,与画家产生了情感共鸣。在国外现代绘画艺术创作中,画家会通过夸张、象征、隐喻等绘画手法进行创作,并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现代艺术绘画作品。例如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的《女人的三个阶段》,这一作品的背景颜色多为金色与黑色,因其肌理感较为厚重,所以背景看起来有些抽象。再加上前景为一个朱红色的竖向长方形,所以给观赏者带来了视觉刺激,并突出了画中的主体形象,表达出画家的情感(图1)。

(二)油画中的平面性艺术语言

油画是国外现代绘画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画家通过表现技法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油画灵魂,运用平面性艺术语言进行油画创作。

例如:伦勃朗在创作《达娜厄》时通过明暗法将环境、人物进行了暗处理,观赏者可感受到一丝戏剧性;而古斯塔夫·克林姆特在创作《达娜厄》时,更加注重平面性语言的利用,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达娜厄蜷缩于方形画面中,周围是各式各样的图案、线条。这种绘画方式来源于东方传统绘画表现方式,这些图案、线条以虚实、叠加等表现手法呈现,增强了画面空间感,突出了人物之间的前后关系。此外,克林姆特在绘制达娜厄的衣服时采用了大量的金色圆点,并利用黑色带花金纱将达娜厄包裹起来了。这些线条、图案对画面进行了分割,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也在无形之间增强了视觉效果,营造出唯美的氛围。站在构图角度来看,这幅画美到了极致,接近于圆形的构图使整个画面变得柔和、饱满,且使达娜厄的形象更加突出,体现了处于睡梦中的达娜厄对自由的向往。在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有观赏者认为,克林姆特将自己对生命的态度融入其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的认识;也有观赏者认为,克林姆特通过这幅画表达了自己潜意识中的欲望、追求。由此可见,将平面性语言应用于油画中,可以使绘画语言“站立”,给观者带来情感共鸣,使观者能够通过平面性艺术语言逐渐感受到现代绘画艺术的魅力所在。

(三)新具象主义绘画中的平面性艺术语言

新具象主义绘画与传统绘画最大的差异就是将画面根据需要进行加工、整合,融入主观分析,具有抽象因素。新具象主义画家在绘画时会尽可能减弱色彩的明度,会将物体的形与色相结合。简单来说,就是将物体的形状进行改变,将不同的色块进行排列,借助物体的形有效将画面的形式感、构成感增强。

例如20世纪的具象派画家巴尔蒂斯,其画作多为灰色,但是可以做到色彩冷暖、明度、面积比例的高度协调。其最经典的画作名为《房间》,画作的主体为一个侧躺在床上睡觉的女人,有观赏者认为巴尔蒂斯所画的是梦魇的一幕,再加上黑暗中有一只猫,为这幅画作增添了神秘感。作品并没有采用过多的色块、色素,仅用几个灰色色块便构成了一幅画面。又如他的另一个作品《飞蛾》,少女似乎想要捕捉飞蛾,之所以说是似乎,是因为巴尔蒂斯将其动作停留于伸直手臂,让观赏者不禁猜想她的动作是有意识的,还是不经意的举动,画面静止于这一刻,在无意之中增加了神秘感。在这幅画作中,巴尔蒂斯将画面分成了几个抽象但大小不一的色块,这些色块的紧密结合使画面的形式感、构成感在无形之间得到了增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国外现代绘画艺术中应用平面性艺术语言可以促进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可以让观者进行深层次思考,而且画家将自己的情感借助平面性艺术语言展现于大众眼前。在创作形式上,画家会采用自己惯用的描绘手法进行表达,将视觉的局限突破,将环境的限制突破,根据自己当下的想法进行创作,抒发情感。也就是说,平面性艺术语言使国外现代绘画艺术焕发光彩,使国外现代绘画创作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使国外现代绘画作品蕴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而这拉近了艺术与人们之间的距离,使人们在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被其吸引,与画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实现雅俗共赏。

参考文献:

[1]何雅婷.从绘画语言的平面性谈现当代油画的欣赏[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3-45.

[2]腾格尔.循迹现代艺术中绘画作品的“平面性”表现[J].美与时代(中),2018(11):130-131.

[3]杨琼.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儿童绘画语言形式[J].大众文艺,2014(1):113-115.

[4]张淇.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视觉平面化的呈现[J].美與时代(中),2018(7):31-32.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于泽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务舞弊论文范文下一篇:侗族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