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高校生就业论文

2022-04-1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临床医学专业高校生就业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快速,就业需求整体承受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尤其是医学院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医学高等教育大幅度的扩招、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政策的出台,给医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临床医学专业高校生就业论文 篇1:

医学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医学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其办学规模和培养规模也日趋扩大。由于医学的专业性较强,决定其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导致近年来医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医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业对策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医学院校也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医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全国医学类毕业生达到了119万。由于医学的专业性较强,决定其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显。在一份针对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中,11个学科中医学生就业率82%,列第9位而专业与工作对口率92%,列第1位[1]。造成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多方面,而医学生本身的就业竞争力不足,是导致医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一、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就业竞争力是择业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它是一种相对指标,必须通过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体现出来。所以医学生就业的好坏与自身的竞争力强弱有直接的关系。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等方面。通过对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调查分析,发现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除了学生本人外,与学校、社会有直接关系。

(一)医学专业理论基础薄弱。现有的医学教育,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2]。大多数学生过分看重考试,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受到学校追求“升级”思想的影响,学校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和能力等方面不足,导致医学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达不到职业要求。

(二)临床实践能力不强。在对23家用人单位的调查中,93%的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是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和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的主要途径是临床见习和实习。从目前的临床实习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实习效果较差,临床实习基本功不扎实。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1.大部分医学专业的专科、本科学生在最后一年的实习中,将大量的实习时间和精力用来准备专升本、考研和找工作,毕业生对临床实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程度明显不足,实习主动性较差;2.教学医院接受进修生、研究生人数增多,医学本科学生缺乏动手机会;3.由于学生本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差,带教老师处于自身维权考虑或忙于临床工作,对实习生指导的主动性明显减弱,致使学生缺乏对实践能力进行系统化的训练。

(三)医学生综合素质不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医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和实用主义,缺乏“治病救人”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缺乏与人沟通的基本技能和礼貌,在人际交往中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交流,妄自尊大。知识构成单薄,缺乏人文知识和法律意识,忽视医德和内在品质的养成,缺乏奉献意识和吃苦精神;诚信观念淡薄,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毁约率逐年上升。学校在医学生的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教师配备等方面有所欠缺。

(四)应聘求职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医学生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去基层和偏远地区工作;就业心态不合理,对求职信息和岗位存在“等、靠、要”的心态。就业准备不足,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研究较少,往往是为了开设课程而开设,缺乏医学专业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理论和技巧。就业指导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根据学生情况提供专业化、差异化的职业设计和就业指导服务。

二、提高医学生就业竞争力意义

(一)提高医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根据麦可思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度医学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失业率有三个专业列入前十,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失业率最高。从国家、家庭培养一名医学生的投入来看,这显然是一种人才资源浪费,显然是不和谐的社会现象。

(二)提高医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创造平安社会、健康社会。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能力,通过充分发挥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医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回馈社会。

(三)提高医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利于稳定高等教育,增强社会认可度。医学专业是社会热门专业,“热进冷出”必然影响家长、学生的高考选择,生源得不到保证,必然影响医学高等教育的稳定。从长远看,

(四)提高医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由于医学专业的学习周期较长,回报较慢,学生本身、家庭、社会都付出较多,所以,医学生的自我实现愿望更为强烈。通过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使其学以致用,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提升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学校还应根据医学发展的实际合理设置专业,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能跟上时代步伐。增加人文课程的开设,加大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加强对学生的临床见习和实习的动员、教育工作,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见习、实习的重要性。动员工作不能只在实习前一天实行,而是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医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涵。可以开展实习新、老生座谈会,通过实习带教老师的实习培训等等,提前让医学生产生兴趣,并有紧迫感。

(三)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医学生的求职应聘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加强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理论和技巧的研究,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专业化强的就业指导队伍。通过就业指导,让学生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合理择业期望值,保持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等。对大学生实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在一年级开展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教育,鼓励二、三年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到医院、医药公司、社区等医学相关行业进行社会实践和就业体验,对四、五年级学生做好就业指导。通过开展学生誓言践行活动、职业规划大赛、校友访谈、名义讲座、社会实践等营造浓厚的校园就业文化,培养医学生的奉献意识、吃苦精神以及责任感等。

(四)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防病治病”是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职责,对于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要求的更高。帮助学生找准位置,端正就业心态,才能使医学生能够健康、合理地就业。同时,要积极宣传国家制定的相关就业政策,鼓励医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去就业。要拓展就业领域,不拘泥于专业对口,要敢于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如保险、康复、美容、医药营销、临终关怀、家庭护理等[3]。

(五)学校应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为毕业生谋职就业铺路搭桥。学校应主动向社会有关企业、事业发布学校介绍和毕业生信息,并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追踪毕业生质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人才产品”,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在校召开就业洽谈会,与用人单位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http://www.docin.com/p-59461064.html#documentinfo.

[2]余震,夏凯愉,温建明,等.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之现状及其策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7-28.

[3]叶涛.当前医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2005(15):96-97.

作者简介:徐景彩(1981—),女,硕士研究生,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助教。

作者:徐景彩 陈 亮

临床医学专业高校生就业论文 篇2: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与对策浅析

【摘 要】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快速,就业需求整体承受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尤其是医学院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医学高等教育大幅度的扩招、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政策的出台,给医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医学专业毕业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顺利进行的人力保障,因此,有效解决目前医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对策

据统计,2013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又有新的增加。再加上往届已经毕业没有就业的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高校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特殊性,就业质量整体不容乐观,城市大中型医院人员呈饱和状态,乡县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吸引力。就业领域更加多元化,医药营销、医疗保健行业、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等等领域急缺资源。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出现问题的原因去探析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一、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医学毕业生相对难找工作,除了社会就业人才出现整体失衡这个大前提下还有它自己的特殊性,这主要包括:医学专业特殊性、学校寻求就业出路单一、用人单位因素和个人因素等。

(一)医学专业的特殊性

医学专业有其自己的特殊性,特殊就特殊在它是一个要求有着严格技能的、有经验的学科,这就为学生就业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要有至少5年甚至更长学制的学习技能、需要较多的临床实践、毕业工作后才有机会和资格去申请考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等等,而以上这些都是需要毕业生有着严格的医学技能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甚至还需要医师资格证书,这样才有竞聘医院、门诊、医药类等相关行业的条件。这些要求使得医学专业在求学过程中需要学习更多的内容和掌握更多的技能。

(二)学校寻求就业出路单一

医学生寻求就业出路单一,其实不单单指本专业的特殊性,也有着学校指导就业方面等原因。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输出人才的地方,担负着为毕业生顺利毕业,寻找就业途径的责任和任务。但是现在高校针对毕业生就业指导这个部分总是有着或多或少的欠缺,以天津某医学专业高校2013年毕业生就业指导为例:在2012年12月份和2013年4月份分别组织了两场大型的招聘会,其中有少部分单位医院和130多家医药企业进行现场招聘,除此之外不定时针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进行专场招聘,虽然招聘会和专场举办多次,但效果不大,学生当场签订就业意向的大概不到30%,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都是和医药类相关的企业和医院,并没有其他行业的企业。很多学生曾在老师面前表示,毕业后并不一定真正去从事本专业或医药类专业,还可以去从事自己愿意的销售、管理等等一些工作,可是自己了解这些行业的渠道很少,迫切希望学校能给予一些非专业行业的就业指导。很多高校在提供就业指导的同时,没有对本学校没有专业学科涉及的、但是现在就业形势好的行业给予过多的关注,这也是就业指导单一的重要原因。

(三)个人因素和用人单位因素

医学生就业自身原因和用人单位的原因也是造成现在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个人因素而言,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在就业信息准备不充分的同时,面对社会上就业形势带来的种种竞争也处于被动。另一方面就是医学生就业期望值往往过高。许多毕业医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有的注重自我意识和区域观念,这些人主要凭借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就业城市、就业单位,如不少医学毕业生执着地追求大城市、大医院,这些“大”单位人员已相对饱和的形势没有认清。有的注重“一次就业定终身”,这主要是因为民营、私立医院无保障、基层医院无发展等就业思想深深影响着这部分医学毕业生,从而使他们不敢轻易选择就业单位,丧失最佳就业时机,最终把自己挡在就业大门之外

从社会原因分析,就业难是现在大多数行业的现状。一方面,每年的毕业生呈上升趋势,整体呈现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态势。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城乡自然条件、生活条件、医疗条件等差距,使得毕业生普遍向往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大中城市、条件较好的县级以上医院。但是这些用人单位往往竞争非常激烈,人员相对饱和,难以接纳大批医学生就业。相反,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医院难以吸引医学生前往就业,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大城市饱和,农村亟需大量医学高等人才的现象。第三个方面就是,现在有的用人单位存在“岗位高学历”的思想。这些单位在挑选人才时不断提高用人标准,甚至一些普通岗位也要优先聘用高学历者,使普通医学毕业生尤其是专科、本科毕业生进入医院困难重重,加剧了医学生就业的压力。

二、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对策的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单是一个单纯的现象,它更多表现的是一个伴随着经济制度变革、医疗体制变革的社会问题。目前医学院校学生就业率较低的严峻形势,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

首先,积极发挥政府尤其是卫生管理部门的作用,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招考的标准和考试秩序,调整医学生就业准入考试机制等等。如针对长期基层卫生人才短缺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出台一些高校医学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建立起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用人单位和学校主动参与的医学生就业运行机制;加强中小型企业的建设工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自主个体经营,鼓励灵活就业,鼓励高校学生投身基层、西部建设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执业资格考试具体实施办法,严格医学就业准入考试,加强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的考核。

其次,积极发挥高校就业指导的作用,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设置学制和课程,学校就业指导从单一举办招聘会向职业生涯辅导过渡,以实习带就业,多渠道多手段积极寻找就业渠道。学生管理部门的指导思想要从单一的就业指导转变为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上面转变;加强就业管理部门队伍建设;加大就业信息扩充和获取手段的投入;建立实习就业机制,在实习安排上加上一些以学生就业为目的的课程和实践,把原来的实习医院和基地建设成为实习就业基地。

再次,用人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应聘的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全面测试、考察,最终将合适的医疗人才筛选出来。在机构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能上能下的良好局面。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医改政策中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的机遇,吸引有才华,有能力的高校优秀毕业生进入到医院机构,这样才能保证为机构创造丰厚经济效益,赢得社会声誉。

最后,从毕业生自身来看,要完善毕业生自身能力素质,要做到认清当前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提升各方面素质;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途径。医学毕业生要有长远眼光,发展的看待职业选择,学会科学、灵活、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准备找工作之前系统地学习求职技巧,这其中包括就业信息的分类处理、自荐材料的准备、笔试面试技巧的学习以及自我职业形象的设计等等。

三、结论

当前,医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困难,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既具有一般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共性,更有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医学生就业困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形成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原因,更有客观原因,既有个人责任,更有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责任。从源头去追究的话,当前造成医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高等教育改革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只有真正地把高校就业尤其是医学院校培养人才体制与社会需求做到一个协调和平衡,大学生就业难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丁建飞,朱慧,陈镭.浅析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4-135.

[2]秦莉红,张涛,刘成,等.新医改体制下医学生就业指导探析[J].职业时空,2011(1):145-146.

[3]刘丛凯.医学生就业取向对其面向基层就业的影响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6):972-973.

作者:刘志伟

临床医学专业高校生就业论文 篇3:

医学生就业分析及对策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12—2014年度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五年制学生的就业情况,探讨当前医学本科生的就业特点,发现当前新的就业趋势以及出现的相应问题,并针对就业问题提出供参考的解决对策建议,以期能更好地促进医学生和医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就业;高校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险的推广覆盖,医院的门诊量不断提高,对医生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有着过百年历史的医学教学经验,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生命科学的快速进展,医生的入行门槛不断提高,中山医学院的本科生也开始面临着一系列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本文通过分析2012—2014年度中山医学院的临床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特点和新的趋势,来探讨医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特点、难点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就业情况分析

首先来看一下近三年临床专业本科生就业的总表(表1)。

以下就医学生就业情况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1.升学人数多。临床专业连续三年升学人数占了专业总人数的60%以上,与当前就业市场对医学生的高学历要求有关。医学的专业性强,就业面窄,目前主要的就业方向仍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大医院医疗卫生人才集中,大多数市级三甲医院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本科生在就业过程中仍欠缺竞争力,从而造成了医学生的升学热。

2.一次性就业率低。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就业百分比下降并不是由于就业的人数逐年减少,而是由于学校对于本科生就业有两年的暂缓期,直到暂缓期满,学生才陆续把就业手续全部办完。学生的就业医院大部分都是公立医院,由于是本科生,医院只跟学生签订试工合同,无法解决编制问题不解决户口和档案,所以很多医学本科生办理了暂缓就业手续,把档案和户口暂时寄存在学校。造成初次就业率低的现象,这反映了我国卫生事业用人体制的不完善。更有部分学生毕业当年放弃找工作,继续备考研究生。这也是初次就业率低的原因之一。医学本科生的就业保障也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避免学生有高投入低回报的初次就业挫败感,不利于个体的职业发展。

3.就业和升学留在大城市居多。分析全部详细的就业数据我们发现,临床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多为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留在大城市者居多,所占比例为95%以上,极少有学生去基层和西部欠发达地区。这与本学院地处东部前沿发达城市有关,再加上基层医院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医疗基础资源薄弱,不利于医学生医术水平的提高和个人的职业发展。此外,学生升学的城市也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特大城市,体现了医疗资源优势集中发展的特点。

4.毕业率低影响就业。每年学院都有因成绩问题不能按期毕业的医学本科生,按照学位管理规定,这些学生需要将没有通过的科目补考通过后才能拿到毕业证,由此才能找工作,并在一年以后考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否则,基本等同于放弃所学专业。这部分学生通常是先办理结业手续,然后租住在学校周围,继续参加补考,就业时间一般会推迟1~2年,个别学生甚至申请退学,造成人才流失。

5.去企业工作人员比例低。医学生课业占用时间多、专业性强、改行存在困难。在就业的学生当中,去公司就业的比例很低,且多数为医疗相关企业,学生在社会实践经历和任职经历与其他专业学生比起来不占优势,因此想摆脱医学行业的同学在就业时会有孤立感。这与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强有直接关系,也提示我们医科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和加强。

6.就业新趋势——出国出境考医师执照。由于国内医生的就业现状和工作现状都存在诸多问题,在国内,对于年轻的医生来说整个教育过程到就业,成本高、回报慢,部分学生开始把目光转投国外,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本科培养在国际上认可度尚可,部分学生放弃读研,选择去国外和境外考取医师牌照,目前主要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日本、香港、澳门等地。

二、提升医学生就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1.加强对医学生整个本科学习阶段的学业辅导,提高毕业率。国际上对医学教育比较公认的是精英教育[1],临床专业的学制为五年,专业性强,对专业的学习要求高,这也要求医学专业的本科生需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可是在大学自由的氛围中,往往会有学生因自制力差或专业认同感差而导致厌学,如不及时干预,很容易造成学生大面积挂科而无法按时毕业。因此,加强本科阶段的学业辅导,是提升就业率的基础性工作。

2.提高医科生的综合素养。医学本科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在学校的一项调查中我们发现,医学本科生的年人平均课外阅读量只有3.78本。课外阅读量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非医学专业的自然科学知识匮乏[2],对医学课程体系进行增补,开设通识选修课,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讲座,加强通识教育的普及,是有利于提高医科生的综合素养的方式。此外,通过举办校园活动,开展就业指导课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精神,表达能力也是提高医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面。

3.课程设置与学分改革。由于目前想要去国外考取医师牌照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多,但考牌照前需要有国外当地医院的实习经历,实习的申请必须是在大五学年,以在校生的身份申请,但这正好与国内学制的实习安排相冲突,造成学生必须休学1~2年才能避开冲突,时间成本高。如何安置好这类学生,实现国外实习医院学分承认,也是医学课程改革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将为学生的就业开辟新路径,降低学生的考试成本。

4.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医学院要构建全员化、全程化、信息化的就业服务体系。[3]当前的就业指导队伍人手相对匮乏,事务性工作繁重,难以对学生进行分类个别指导。而且就业队伍专业化水平也有待提高。构建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4],建设一支专业化水平强,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对提高医学生就业有重要的意义。也可征集管理学心理学的专业教师加入就业指导队伍。此外,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让医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让有意愿去医疗以外行业发展的同学也能够获取足够的信息。

5.医院创新用人体制,实现人才的正常流动,为应届生顺利就业提供通常的渠道。《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政府要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制度和用人机制,深化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消除不同地区就业的政策性差别和制度障碍,建立统一的、公平竞争的、自由流动的医学生就业市场。从制度层面保障医学本科生的就业权益,让医学本科生不再顶着临时工的身份在医院工作,让就业市场逐渐开放,渐渐消除一次就业定终身的现象,促进医学本科生的个体发展。

5.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分布。为在落后地区就业的医学生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以及就业优惠政策,即使是落后地区,也能有名师专家,也能出名师专家,从而增加欠发达地区的就业吸引力。

三、小结

医学本科生就业压力和学业压力都比较大,解决医学本科生就业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课程改革、学生管理、学业辅导、就业指导、医疗卫生系统人事改革等多个方面,需要学生个人、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全面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综合素养及就业能力,使他们能进一步适应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也为医学本科生的就业开辟更多路径,实现医学本科生个体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振珊.医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50-51.

[2]江凌凌,童燕,刘晓鲁.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南军医,2007,9(4):108-110.

[3]王朵勤,孟楠.医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66-368.

[4]程向晖,薄茹,张东升,等.医学生就业难现状及对策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5):104-106.

作者:朱琳 姜冰 刘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旅游业整合营销实现多赢论文下一篇: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