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

2022-09-21

第一篇: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

深刻认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重大意义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和《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二者都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区域基础条件差异很大,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处于反分裂斗争的一线,特殊的省情决定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在全局工作中的特殊地位。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把它作为关乎全局的大事来抓。从2003年以来,连续10年在全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次先进区创建,它既是对我省多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有效承接,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大创新,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着眼于凝聚同心同德的思想和力量,着眼于整体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标志着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推动青海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创建工作突出强调要深化对区域发展的分类指导,在坚持全省发展战略布局的同时,着力推动藏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地区城乡统筹协调,有利于凝聚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上,加快我省跨越发展。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实现青海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应该看到,我们同境内外分裂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是尖锐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着力解决影响长治久安的突出问题,有利于我们夯实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工作和群众基础,打好进攻仗,掌握主动权,确保全省社会大局长期稳定。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提高党在民族地区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有利于各级党员干部不断深化党在民族地区执政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提高战略思维和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治青理政的本领,巩固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牵引性,是现阶段推动青海科学发展与长治久安的重要抓手。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省广大党员干部需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扎扎实实搞创建,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

第二篇:第15民族团结的加强教案

第十五课《民族团结的加强》

备课人:吴伟伟 审核人:李苏敏 备课时间:2013.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

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

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原因 ●

二、教法学法  教法:提问探究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 学法:阅读理解、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等。

●课前准备

1.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生活着55个少数民族。请同学们动手收集反映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我们在课堂上将要开展一个民族知识竞赛。

2.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请同学们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教学过程 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 第二环节:知识竞赛

品味风情

 第三环节:探究政策

共谋发展

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升华感情

 第五环节:归纳小结

巩固新知

一、导入新课: 知识擂台

1、播放的《爱我中华》、让学生回答:歌的演唱者是谁?是什么民族?

2、识别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

我们国家有这么多民族,怎么才能使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研究的问题―――引出课题

二、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三、新授

(一)、学生自主学习P.76—80,并完成学案上的“自学提纲”

(二)教师讲解

1、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

3、各民族共同繁荣

(1)怎么实现共同繁荣

A. 各族人民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B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

C. 西部大开发

(2)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情况

四、小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是怎样得到加强的?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分析:(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事务,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也加强了民族团结。

五、当堂检测

1、2008年3月在西藏拉萨市区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意图是挑拨藏族同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分裂祖国。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待西藏一直给予特殊照顾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是指(

)

六、课后作业布置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共有( ) A、5个 B、31个 C、55个 D、56个

2、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格局是( ) A、大杂居、小聚居 B、小杂居、大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 D、大杂居、大聚居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是( )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 B、民族大融合 C、民族大杂居 D、发展民族经济

4、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大杂居 D、民族共同繁荣

5、我国设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 )

A、10个 B、8个 C、6个 D、5个 6.新中国成立前设立的省级自治区是( )

A.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7.说一说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促进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做了哪些努力。 8.为什么要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人大制度中共领导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D.一国两制政策

9.西藏解放五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

A.加强各民族团结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10.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为促进西藏地区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废除了毫无人性的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做了国家主人

②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从物力、财力、人力给与了支持,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经济

④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公路,现在又将青藏铁路修到了西藏,使其由过去的封闭到完全和祖国各地相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教学反思:

第三篇:浅谈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意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大局的重大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从民族地区来讲,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奋斗目标,又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工作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要求,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加

以贯彻落实,以创新精神,全力打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的规划,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加快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贯通改革、发展、稳定,贯通经济、政治、文化,贯通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是首要因素。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一连串的发展,经济落后就可以带来一连串的落后。当前,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处在贫困状态。2003年全国2800万贫困人口,少数民族没有解决温饱的有1300万;占全国的45%,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的8.4%,而少数民族没解决温饱的却占全国的45%。① 民族地区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以及毒品、艾兹病问题等等,都与贫困问题相联系。有贫困就不可能有和谐,有贫困就不可能有稳定。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解决,不但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位置上来。加大感情投入、政策投入、人才投入、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在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中,加快每一个民族的自身发展,实现各民族和谐发展、共同繁荣。从我们新疆来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现阶段的新疆民族工作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各民族群众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发展问题。

(一)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主题是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新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经济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相对差距在扩大。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大省,有着其他省区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其中包括水土光热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畜牧业资源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等。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新疆的这些优势资源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和充分的转换开发,未能形成独特的特色产业体系和经济优势,造成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形成一种“富饶的贫困”状况。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新疆稳定,和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亦是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关键,离开了发展其他一切无从谈起。只有用发展的办法才能根本地解决民族问题,更好地搞好民族工作。新疆目前迫切需要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新疆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自身地域辽阔、区情差异大、资源种类不同的特殊区情出发,积极实施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战略,促进特色产业群的崛起,快速提升新疆特色经济的整体水平,切实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能从中得到巨大实惠。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同一国家的多民族内,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在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地区的内部

事务,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不断创新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坚持和完善,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始终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创新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与政策实践,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民族地区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加快,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会逐步缩小。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会加快,与其他地区差距会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确保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贡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的重要内容,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与时俱进,不断从民族地区实践出发进行创新。

三、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的改革和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民族文化体现着民族的心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中国之大,不仅在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还在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是维系中国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坚强纽带。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努力形成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存共荣的生动局面。

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文化问题十分敏感。每个民族都十分珍视自己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首先必须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尊重民族文化,前提是正确认识民族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存在的价值,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要继承、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经济上处于劣势的民族的文化正受到巨大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在消失。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要正确处理继承、改革、发展的关系,让现代化内容再现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紧密相连 。少数民族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不断提高群众中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通过振兴、繁荣民族文化,最大限度发挥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各民族的自信性、自豪感,增强整个中华的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实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是人组成的,人是分属不同民族的。如果搞不好民族团结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和谐。1992年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人民幸福;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族地区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族自治是我党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选择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制度。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和政策既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充分体现出民族平等的原则。自治区成立以来新疆一直注重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注意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保障。目前,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2%,是解放初干部总数的110倍;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万人,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的56%,是解放初的562倍;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占全区妇女干部总数的66%以上。

这些年来,新疆始终坚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心内容的民族团宣传教育、开展大规模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大力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形成增进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从1983年起,连续23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为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所掌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蔚然成风,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形成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我国民族关系总的形势是好的,但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不同民族之间的摩檫和纠纷是有发生,有的甚至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总书记提出的“不仅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干部,更要教育汉族干部;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继续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和“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宣传教育,要根据各民族相互交往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有效机制,要紧密结合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急需,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打牢构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

五、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干部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关键是大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少数民族干部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毛泽东同志当年曾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新时期,要把党的民族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不断推进民族地区的改革和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把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作为主题,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最终解决好民族问题,必须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把他们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④ 从我们新疆来说,按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各族干部队伍。继续强化政治标准,加强实践锻炼,把科学发展观正确的要求,贯穿到干部考查考核的具体实践中。高度重视和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各民族干部要相互学习、彼此尊重、密切配合、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造福各族人民,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新贡献。⑤ 要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级各类人才,作为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努力扩大数量、大力提高素质,注重改善结构,更加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使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干部保证。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宏伟事业。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各民族的的大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把各民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全力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加强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加强新疆的民族团结更为重要,,从基础抓起,从幼儿抓起,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谈几点建议:

一、 提高认识,营造浓郁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氛围。 结合实际,教育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历史意义。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只有各民族大团结,才能使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只有各民族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繁荣;只有使各民族师生真正认识这个道理,才能从心灵深处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利用学校广播、板报等大力宣传报道民族团结取得的成绩、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大力营造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舆论氛围;大力营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浓厚舆论氛围。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学校要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五月份的民族团结月、九月份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民族联谊学校,组织开展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手拉手”、“肩并肩”、

1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沟通心灵、增进感情,把民族团结提升到新的层次。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基地,开展小记者采访、青年志愿者服务,参观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校门,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和祖国的发展,认真收集、整理、撰稿,深入宣传报道社会各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民族团结人士,发挥身边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

三、发挥家长学校的有效作用:定期召开家长会。

使民族团结教育从学校向社会辐射,通过学生把民族团结教育向家长渗透,学校鼓励支持家长积极向自己子女灌输民族团结思想,把优秀家长请到学校来,向全体师生做民族团结典型报告,通过家长学校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共同形成家校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合力,最终形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格局。

四、建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完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必须进一步健全机构,配齐配强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民族团结教育表彰奖励”制度,长远规划部署好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并形成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结合各学校实际,把新疆历史、民族团结、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反邪教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来研发,纳入课程中,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全过程。从

2 基础抓起,从幼儿园抓起,积极开设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使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新疆实际。各门学科都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使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理念体现在育人全过程,切实让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根本上打牢维护新疆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第五篇:加强民族团结

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

岳普湖县第二中是一所民汉合校的双语中学,多年来各族师生能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氛围。今年五月是民族团结教育月,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以“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学校通过组织民汉师生结对子、篮球排球联谊赛以及结对子班级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

此次活动,旨在加强民汉师生之间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加深民汉教师之间的了解, 鼓励民汉教师班级之间结对子,相互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增进民汉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民族团结。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现了民汉之间更加深厚的感情,各族师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你认识自己的孩子下一篇:佳能数码相机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