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语言文字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我与语言文字范文

我与语言文字

爱国从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开始

临潼区土桥中心小学

韩飞银

中华民族创造并使用的汉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她有无数千古流传的诗词歌赋,妙趣横生的俗语歇后语,有言简意骇的成语故事,还有扣人心弦的名著小说……这些文化瑰宝处处体现了我们那生动、形象、优美的祖国语言的精粹。

在浩如烟海的语言宝库中,唐诗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颗明珠。它其中,有的描绘了大自然的秀丽风光,有的凝结了宝贵得人生经验,有的刻画了人们细腻的情感,还有的歌颂了爱国爱民的英雄……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仿佛带着我们欣赏了庐山瀑布那奔腾雄放的景色。“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多么磅礴的气势啊!让人好像远远的看到一条白练从青翠的山间跌落下来,从这充满想象和夸张的语言中,每一个人都会深深地爱上庐山,被壮观的自然奇景所吸引,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锄禾》这首古诗之所以会被人千古传诵,就是因为那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概括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劳动人民辛苦耕种,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

我国历代的诗人还创造了许多描写景物的优美诗篇。美好的自然景色,通过流畅、抒情、动听的语言表达出来,陶冶了人们的性情,丰富了想象力,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早春那一片被春雨滋润得像酥油一样亮绿的草地,多么富有诗意和感染力啊!让人读了多想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去郊外踏青,体会春天带来的活力和生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更给酷热难当的夏日带来一丝凉意、一份清爽。你难道不想去夏日的池塘边欣赏“白莲花、绿荷叶、红蜻蜓”构成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吗?

成语故事是我们都喜爱阅读和使用的。我们的祖先把他们的聪明才智浓缩在这短短几个字中,让我们学习钻研,从中发现闪光的一面,借鉴做人的道理。“程门立雪”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虚心求教,意志坚定,才能学到东西。“脚踏实地”使我们认识了司马光,知道做每一件事都要扎扎实实。而“愚公移山”则为我们树立了顽强坚持、不怕任何困难的榜样。更有“铁杵磨针”告诫我们学习也应当有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才能取得好成绩。“亡羊补牢”提醒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还不算晚。这些成语都给我们有益的启迪和警示!

俗语和歇后语更是广大群众在长期劳动中创造的,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寓意深刻,蕴含着科学道理。“瑞雪兆丰年”是庄稼来年获得丰收的预兆。“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东虹日出西虹雨”这些俗语预示未来的天气变化。而“耳闻不如目见”提醒了人们听到的不如亲眼看到的可靠。“滴水穿石”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看来很难办的事办好。这些大家喜闻乐见的话语都告诉人们显而易见的人生哲理。

这些优美的语言,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启迪,感情上的陶冶,艺术上的享受。我们从中认识了自然、社会、人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灿烂多彩的语言精华,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

第二篇:我与语言文字规范

沙石范小学 教师 王荷花

语言,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理解的工具;语言,是这个社会进步的象征。假如没有了语言,这个世界将会怎样?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而中国的汉语却独具魅力与众不同。每一个词语,每一句唐诗,每一句宋词,都能使每一个中国人浮想联翩

但是,由于中国地域广,民族多,形成了不同的方言,这为人们交流带来了阻碍,甚至还闹出了笑话。

一天,一个陕西人和一个河南人在路上走,不远处有一条蛇再爬,陕西人看见了。指着蛇说:“蛇{sha}”.意思是说,这是一条蛇.河南人以为陕西人不认识蛇,问他是啥,他就说:”长虫”.河南人把蛇叫长虫.陕西人不明白长虫就是蛇,还以为河南人不认识蛇,就又说:蛇,河南就说长虫,两个都在心里埋怨对方,连个蛇也不认识.这就是语言不规范闹出的笑话.

如果,他们都使用规范的语言,何至于闹出这样的笑话.可见,规范语言文字势在必行,必须从小抓起,要从小抓起就必须从老师抓起,只有老师的语言文字使用规范,才能谈到教育孩子,其次要从家长抓起,城市比较起来,为什么孩子的普通话说的比较好,因为家庭的影响占了很大的因素,所以,要让语言文字规范起来,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完成的,需要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让我们一起为语言文字规范献出自己的一分力。

第三篇:我与语言文字规范

展望21世纪,语言文字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领域,将语言文字至于一定社会区域的文化背景中,着眼于营造有利于促使人健康发展的语言文字氛围,已经成为语言文字发展的一种趋势。普及语言文字标准化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脱不掉的关系,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特别是在社会语文生活日趋活跃的今天,我们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必须要适应变化的现实,紧跟信息化步伐,因此,当前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有利于人们掌握好社会交际工具为社会发展服务,还对当今时代的国家改革开放和信息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但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语言却不知不觉地“变了味”。拿汉语来说,仅中国就有着泱泱13亿人口,但就是一种汉语,56个民族就能说出50多个不同的版本,不止是民族的差异,中国南北方同民族人民的口音还不同呢!

教师,是使用汉语的一份子,他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对祖国的下一代至关重要,但我自认为,我们的汉语水平基本达到了国家普通话的水准,但也有不足。比如我常说幼儿为娃娃,是常叫OK,因为我也是流行语使用的一份子。虽然这只是一种流行语,但这也是一种较严重的语言扭曲。

除了语言,文字的使用也逐渐被语言所“传染”,乱改动成语,字词发音不准,简直可以用“猖狂”形容。

大街上,商店上的招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服装店有“百衣(依)百顺”、“衣衣(依依)不舍”。打开电视有默默无蚊(闻),随心所浴(随心所欲),乐在骑(其)中……甚至在我平常做题的时候,都会

经常遇到成语滥用改错的题。天哪,这还是我们洋溢着茶香的汉语吗?

可能因为我是小学语文教师,见到不规范的语言与文字就有种本能的排斥与不满。我也是继承语言与文字文明的一份子,我不想让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变得不再是本民族的,而成了各种“文明”的结合体。我一定会尽自己的力量,让周围的语言与文字越来越标准,让我中华的文明正确的继承下去!

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教育孩子们,一定要写好规范字,说好普通话。从最初的横要平,竖要直,到“我是一个中国人”,到每个孩子都能熟练运用汉字去写文章,我开心得笑了。我还教育孩子,我们要写好一个大大的“人”字。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都会写一手漂亮的方块字,这也是一种骄傲的资本。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第四篇:我与语言文字规范征文

墨香时光

高一3班宋如韵

外公曾说过,我是在全家人期盼的目光中呱呱落地的,而后来小表弟的出生也表示着我成了这个家孙子辈的唯一女孩。我家本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但生在这个小城却也拥有极好的教育环境,我便在7岁时拿起了钢笔,开始了三年的书法之路。

一开始我对书法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感,只是遵从长辈的意愿。但在朝夕相处之中,我与文字仿佛慢慢结下了不解之缘,就好像一杯浓茶,你得细细去品才能获得最后的甘甜。 午后的阳光洒满了教室,空气中氤氲着油墨的香味,笔尖与纸张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显得特别悦耳,我正体会着那汉字一笔一划中的意蕴。老师缓缓踱步过来,商量的是硬笔书法考级的事情。这个周末,外公陪着我来到了考场,在坐的大多都是小学生,旁边也都有家长陪同,原本宽敞的教室瞬间拥挤了许多,耳边听到的是家长们切切叨叨的嘱咐。我拿起桌上早就摆放好的考级专用纸,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将准备好的格子纸垫在底下,按着那模糊的框格开始书写,我现在还记得手心微湿的感觉和按捺不住的紧张。回想起来,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刻,我与文字就产生了密不可分的羁绊。

那本考级的资格证书真真实实地出现在我的手中,此时的我应该能用“漫卷诗书喜欲狂”来形容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不管它同样被多少人得到过,但我只知道有一本是属于我的,上面贴着我的照片,印着我的名字。我用指腹摩挲着它的封面,墨蓝的底色上烫金的“证书”二字,那灼人的温度透过茧子传到了我的心里。

一年之后我并没有继续参加考试,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方向去感受文字——毛笔,尽管一切都要重新来过,但我却也乐在其中。不同的握笔,不同的力道,不同的触感,就连墨汁加水的比例也是有讲究的,这一切显得如此奇妙。我认真看着老师在黑板上的笔画分解,一边学习毛笔字的写法。宣纸柔软的触感配合毛笔的洒脱,不同于硬笔书法“刚劲”的美,毛笔字会有一笔回路,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柔和”的飘逸。老师说:“毛笔得先把每个字都悟透了,写好了,才能成大作。”就这样,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去练习一个“福”字。 从开始的刚硬生疏,到如今的一气呵成,不知道多少次光顾了毛笔店,浪费了多少张宣纸,那一撇一捺一点的动作仿佛都溶进了我的骨血。由于家人关系,期间我也得以见到了书法家王九三先生,那如行云流水一般的动作带给了我全新的震撼。

遗憾的是,三年级之后,我便转学到了外地,也就没有再拿起过毛笔,即使生活在喧嚣的城市,过着忙碌的生活,那一抹淡淡的墨香犹在我鼻尖萦绕,我不会忘记我的家乡小城,我的三年墨香时光。

正奔波于行路的朋友啊,是否记得你牙牙学语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否记得拿起铅笔时歪歪扭扭写出的第一个字?工作、学习、生活,我们的身边都充满了文字的气息,为何不稍稍放慢你的步伐,将身心从压力中解放,不要让科技的发展阻隔了最纯粹的情谊,用手写体代替印刷体,去感受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所孕育出来的博大精深的文明吧。 祝愿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墨香时光”。

第五篇:我与语言文字规范化

文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己。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间共同的结晶。世界上,有许多个国家,通用着不同的语言。但是,汉语已经成为人们学习语言文字的焦点。但是,原来本地土生土长的人怎能忘记本地方言呢?这的确是一个重大难题。语言总比文字好,语言慢慢纠正是可以改过来的。但文字呢?人们写的错别字呢?

近几年来,人们为了追随时尚潮流。越来越多的使用谐音。严重污染到了语言文字的普及。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百衣(依)百顺”“衣衣(依依)不舍”的错字招牌,打开电视,许多广告业被改动“乐骑(其)中”“默默无蚊(闻)”人们不禁自问,天啊,这还是我中华名族洋溢着茶香的汉语文字吗?文字也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让错误的文字误导人们。

我是一名小学生,但我们也有纠正错误文字的义务。在我们的生活中,语言与文字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它就相当于我们的“嘴巴”和“耳朵”,没有了“嘴巴”和“耳朵”,人们怎么沟通交流呢?所以,我们要普及并且推广语言与文字的规范化,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让我们的文明不变,语言和文字不变。普及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我们每个人都有脱不掉的关系。首先,从自身做起,写规范文字,说规范语言,让我们民族璀璨的珠宝继续永存下去。然后,再延伸到向成千上万的人去推广,在向人们做知识教育:1.用词得当;2.用于流畅;

3.不用错字。我相信,只要这么做,人们一定会认识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一定会将中华名族传统的语言文字永远的流传下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微信媒介推广范文下一篇:无校车承诺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