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2022-05-0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留守儿童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近年来,我县农村青壮年到外地城市务工的越来越多,随之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已日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各级关工委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篇1:

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为更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效提升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精准性和及时性,使农村留守儿童获得必要且充分的条件保障,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文章从分析精准扶贫、精准教育扶贫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出发,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存的问题,提出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健康成长

精准扶贫战略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脱贫、减贫领域的理论新发展、新创新,是新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重要成果和必由之路。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开发式”扶贫战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20脱贫”目标;2017年,十九大报告阐述了“精准脱贫”规划;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脱贫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精准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中的重要工作任务,是精准脱贫“五个一批”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则是精准教育扶贫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关键问题、难点问题,更是我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一直关心的现实问题。保护好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精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实现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

一、精准扶贫、精准教育扶贫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概念

1.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的重要脱贫、减贫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重要成果之一,精准扶贫的提出和实施使得我国的扶贫攻坚工作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精准扶贫工作根据不同的区域环境、不同的贫困家庭情况,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个性化的扶贫工作,强调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是粗放扶贫的进化,是扶贫工作的高级形态。

2.精准教育扶贫

精准教育扶贫是指精准扶贫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应用,其重要方式为政府开展对农村贫困人员的教育扶持,在教育领域实现对农村贫困人员的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和精准管理,使得不同的农村贫困人员接受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从而避免教育扶贫工作的盲目性,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性。

3.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为未满18周岁,户籍所在地为农村,父母在外地打工半年以上,且不能随父母生活只能留在户籍所在地生活居住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大多与隔辈老人或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居住生活,一部分常年寄宿在学校,他们与父母见面时间较少,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相对非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教育和监督。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物质问题,而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和社会资源的缺失,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陷入厌学、贫困弱势和被欺凌的境地。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育帮扶缺乏精准性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使得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整体环境和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但农村中小学的软件、硬件条件与城市学校相比还是相对落后,学校层面还缺少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精准施策、精准解决、重点关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相对偏低,部分教师缺少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精准化、个性化教育帮扶的能力和精力。第二,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缺少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科学和精准的帮扶、关心、关爱、心理辅导等机制,部分学校甚至不了解、不掌握在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实际情况及心理状况。第三,学校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衔接不够精准、系统,随意性较强,指导性、系统性、追踪性不够。第四,不同家庭、不同学生实际状况不同,实际需求也不同,部分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较为粗放的教育帮扶,难以充分利用财政及社会扶贫资金,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2.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严重

农村留守儿童因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不能得到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缺失问题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据统计,我国大约95%的农村留守儿童是隔代抚养,而隔代农村老人大多缺少教育孩子的精力、能力及基本素养,大多只能停留在对儿童看管、照顾的层面,教育能力、教育理念等与父母的教育不可比拟。第二,父母外出务工繁忙,与孩子之间的通话联络时间较短,且频率不高,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第三,在生活中,虽然实际监护人能够毫无保留地把一些生活经验传授给留守儿童,但很难代替父母对子女的亲情、关爱。

3.生活安全隐患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安全隐患问题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隔代抚养现象较为普遍,老人精力有限,难以实时监管农村留守儿童,使得留守儿童安全隐患较多,如溺水、车祸、食物中毒等意外情况。第二,农村留守儿童难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存在卫生习惯较差的问题,以及与卫生相关的安全隐患。第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需要乘坐校车通勤,甚至会乘坐一些“黑车”,这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第四,由于缺少照顾,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被“散养”的情况或者一直住校,容易被欺凌,且不敢反抗,而家长距离远,很难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变化,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4.心理健康问题频发

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而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引发自杀、暴力、抑郁等非常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父母陪伴导致的亲情缺失,容易使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自卑感、羞耻感、孤独感等心理问题。第二,农村老人普遍关心留守儿童是否吃饱、穿暖等生活问題,而对留守儿童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并不太关注,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懒散、叛逆等问题。第三,农村留守儿童相对来说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学校的心理教师及班主任是预防、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防线,他们若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负面变化,不能及时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就容易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发严重。

5.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农村留守儿童在自主学习方面相对于非留守儿童也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联系方便,一般会给留守儿童购买手机。但实际监护人因精力有限,难以实时监督留守儿童使用手机干什么。作为儿童,本就自制力相对薄弱,所以很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第二,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老人年纪较大,且文化程度不高,难以指导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家庭教育的功能难以发挥。

三、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施策略

1.精准壮大师资力量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借助精准扶贫政策,全面壮大师资力量,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拨款力度,提升农村教师的待遇,特别是在教育帮扶农村留守儿童方面加大投入,实现精准培养和精准优化,使农村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获得大幅提升,引来并留住优秀教师,促进他们投身农村教育。第二,借助精准扶贫政策引入驻村、驻校教育行业专家学者,加强对农村教师在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的专项培训、培养,让农村教师认识到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够更加科学、准确、系统地教育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2.精准提升教育条件

相关部门应借助精准扶贫政策有针对性地改善学校的教育条件,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加大财政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硬件条件,尽可能缩小农村教育教学环境与城市教育教学环境的差距。第二,借助精准扶贫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理念,精准掌握、识别不同农村地区和学校的实际状况,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精准统计,建档立卡,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财政及社会扶贫资金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帮扶。第三,借助精准扶贫利好政策,针对留守儿童上学路程较远的问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备安全性能高的校车,以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更安全、更便捷地到达学校进行学习。

3.精准解决家庭教育缺失问题

在提升农村教育条件和师资队伍综合水平的同时,应全方位、科学精准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构建现代化的农村留守儿童精准教育帮扶管理系统,从政府、学校角度通过该系统,实现动态化、信息化的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帮扶、精准教育、精准管理。针对不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可以在系统中通过个性化、信息化的教育帮扶手段,推送相关信息,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高度重视并认真开展家庭教育。第二,借助精准扶贫政策,请教育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培训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及实际监护人,让他们能够对留守儿童开展科学、系统、专业的沟通和教育,从而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第三,借助学校的力量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应加强家校合作,制定系统、科学、规范的家访制度,开展实际监护人培训工作,提升留守儿童实际监护人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家庭教育的正常运转。

4.精准完善成长环境

为弥补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不足,应营造适合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加强社会宣传,借助媒体的力量,使全社会准确、充分地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高社会关注度,消除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歧视。第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精准对接农村留守儿童所需,不断完善农村的教育条件,全面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第三,组建较为专业的农村留守儿童帮扶组织,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生活,营造适宜留守儿童成长的软环境作为工作重心。

5.精准开展安全教育

安全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精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让儿童掌握较多安全知识十分重要,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工作人员应充分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状况,并及时更新其档案。档案应能联机联网实时查询,以方便父母、教师、社区能够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状况。第二,为农村留守儿童发放安全智能手环,实现对留守儿童的实时动态安全管理。安全手环可以通过视频、语音、定位等功能,及时记录和反馈留守儿童的所在位置、饮食情况、卫生情况、作息情况等,并具有一键报警功能。第三,利用精准扶贫利好政策,请专业人员入村、入校,从人身安全、食品卫生、防火防水等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实际监护人、教师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6.精准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学校应全面落实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工作,通过心理健康问卷、调研等及时精准了解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建立动态的心理档案,实时监督、观察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对有一定问题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應利用好学校和社区的心理咨询室、宣泄室等,加强硬件建设,并鼓励学生特别是心理压力较大的农村留守儿童主动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释放留守儿童的负面情绪,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从学校和社会层面开展对教师及实际看护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有关儿童心理疏导的基本手段,以便他们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早发现、早疏导。

7.精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通过精准扶贫战略,教育部门可以与知名网络通信公司合作,义务开展“互联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帮扶,促进优秀教育资源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接,通过教师直播、录播等模式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后的学习问题。第二,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弊端和厌学情绪等,及时精准地引导其改正不良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为了更好地提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对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精准扶贫及精准教育扶贫的概念,然后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以期有效激发农村留守儿童的潜能,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效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施磊磊.教育精准扶贫实践偏离的运作逻辑及其启示——以S村留守儿童教育为个案的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0(03).

[2]宗苏秋,汤淑红.精准扶贫视野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9(24).

[3]王鑫鹏,车超.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活动问题研究——以重庆三峡库区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02).

[4]于建嵘.用精准帮扶破解农村留守儿童难题[J].人民论坛,2017(35).

Research on Educ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Zhao Liang

(Heilongjiang Teacher Development College, Harbin 150080, China)

Key word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al strategy; healthy growth

基金項目:本文系“十三五”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201932002804B)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亮(198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教育宏观发展研究。

作者:赵亮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篇2: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近年来,我县农村青壮年到外地城市务工的越来越多,随之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已日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各级关工委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一、我县留守儿童和学校关爱工作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中小学校学生12400多名,其中留守流动生3182名,占学生总数的25.6%。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被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家。

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负担重,又是隔代抚养,在对孩子的思想沟通、教育管理、亲情关爱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开展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教育关工委对全县部分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关爱工作亟待加强。

1.留守儿童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

2.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里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留守儿童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4.大部分学校关工委都成立了关爱工作团(组),但开展关爱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往往局限于节庆日的捐款、捐物、课业辅导等,而忽视对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和心理疏导,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和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爱体制。

二、开展“代理家长”活动,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常态化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亲情的缺失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探索出一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常态化模式,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代理家长”活动,全县有335名“代理家长”参与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活动。所谓“代理家长”,就是由学校各级领导、党员教师和“五老”,按“自愿、自主”的原则,经学校关工委协调,与留守儿童结成亲情关爱对子,成为该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其职责是认真做好“三知”、“三多”、“三沟通”、“五个一”。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培养亲情;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老师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合力。

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到留守儿童家走访一次;每学期初制定一份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书;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关爱工作情况总结或留守儿童教育经验文章。

代理家长在履行基本职责的同时,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共度节假日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如松江小学的李某某父母去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纪已大,还要干活,没有时间管他。他不愿意学习,有空就上网吧玩游戏。没钱就偷铁卖钱。为此,担任他的代理家长的班主任就主动找他谈话,耐心做思想工作,像母亲一样苦口婆心地教育、规劝,使他认识到错误。面对他犯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每天放学后把他带到自己家写作业,不会的题给他辅导。这样他的作业写完了,没有机会去网吧,时间一长,他渐渐也不惦记上网吧玩游戏了。看到他的进步后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同学为他鼓掌。被承认、被表扬激起了他心中的愉悦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更努力了,成绩提高得很快,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还原”家庭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孤独、封闭、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建立家长电话联系制度。为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三个电话。第一是“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父母每周和子女通一次电话,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与子女进行经常性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给子女以热情的鼓励和关怀,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收集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向学生及家长公示“代理家长”的电话号码,将学校电话和“代理家长”电话设置为亲情电话。第二是“师长电话”。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给班主任打一次电话,和老师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是“代理监护电话”。“代理家长”每两周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一次电话,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实施“特别关爱工程”。为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弥补感情缺失,开展“爱心妈妈”征寻活动,“‘爸妈’伴我成长”书信活动、“感恩回报”主题班团队会及朗读比赛、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有益活动,融化留守儿童冷却、封闭的心灵,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同时,各校还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组织发放结对帮助卡、给留守儿童捐款、赠送学习用品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还原”家庭教育。所谓“还原家庭教育”,就是尽可能地“还原”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时时都在身边的温暖与亲情。

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在电信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亲情电话”,倡议家长在每周的“亲情教育课”时间或晚上、节假日、孩子生日等与孩子和班主任通电话,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与老师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有针对性地还原家庭教育。同时每学期给外出务工家长写一封建议信,如《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父母如何与学校保持联系》等,以真诚感人的方式提出建议,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关爱对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性,时时心系孩子,情暖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个案资料,对个别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监护人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告知家长与老师一起关爱、引导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三是摄制“优秀留守儿童成长经历”、“少年打工仔现身说法”、“父母赚钱不易”、“留守儿童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专题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同时设法寄给家长们观看,启迪家长如何关爱教育子女,还原家庭教育。

“还原家庭教育”使父母虽身在异乡,但心系孩子,以父母的亲情关爱孩子,以父母的谆谆教诲引导孩子,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金忠元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篇3:

家长和学校在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作为社会关注热点话题之一,备受各界关注。对留守儿童来说,因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使得其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导致留守儿童与人沟通经常出现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班主任都要予以重视,切实做好相应的教育工作。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对家长和学校在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具有的作用进行重点探究。

关键词:家长;学校;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涌入城市进行务工,因受各方面条件限制,这些务工人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让其家人或亲戚进行照看。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留守儿童会因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在思想和心理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作为家长和学校教师必须要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确保这些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发展。

一、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階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在行为和思想方面会因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具体表现在:长辈或亲戚无法对初中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初中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比较差、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和家长都应予以重视,充分发挥自身在留守儿童教育的主导作用,以此能够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

(一)长辈或亲戚无法对初中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一般来说,农村群体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因而对留守儿童来说,是无法对其进行教育,仅能够照顾生活所需,所以在初中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并无法进行。这也就导致农村初中留守儿童面临较大家庭教育缺失问题。

(二)初中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比较差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留守儿童表现过于自卑和胆怯,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敢主动回答;在课后学习中,因没有父母监督,自由度比较高,且没有自主预习的习惯。此外,还有部分留守儿童过于依赖手机,甚至已经处于沉迷的状态,这对其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2]。

(三)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合相关数据,不少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且家长老人能力有限,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各方面的管理,进而使得其经常出现不良行为。由于这些初中孩子各方面能力比较差,在没有父母的管教下容易养成各种坏习惯。

(四)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有些农村留守儿童因性格、环境等问题,不善交际且沉默寡言,无论是自己在生活中还是学习存在问题,不会与父母主动沟通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问题,进而养成过于孤僻内向的性格,不利自身成长和发展[3]。

二、家长和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导作用

结合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比较多。家庭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起点,而学校则是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两者都对孩子成长产生直接影响。因而作为家长和学校教师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积极与家长进行联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注重家长学校的合力共管。充分发挥自身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为促进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4]。

1. 积极与家长进行联系,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多,作为初中学校有必要对每个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班主任也要积极与孩子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此能够更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制定具体的方案和措施,将相关工作进行有效落实[5]。另外,学校也应积极做好关于初中留守儿童的档案建立工作,对各个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及时把握,并与家长进行及时联系。之所以这样做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态进行全面追踪,从而能够对留守儿童实施更好的教育方法,促进其健康成长。

2.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

针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为此,学校班主任需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不断强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期间,学校可针对留守儿童组织相关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对留守儿童思想动态情况进行掌握,面对留守儿童面临的各种不良情绪要及时进行疏导和排解。在此过程中,需要在与家长联系的前提下,共同引导留守儿童敞开心扉,让其愿意与家长和班主任进行交流,以此能够促进这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另外,作为班主任在发现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寻找解决措施,疏导儿童不良情绪,做好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 加强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与教师相处的时间要比家长多,因而教师对这孩子的教育关心会更多。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可通过不同活动的开展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和互动,深入了解和认识留守儿童内心的思想动态,之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融入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中。在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以此能够增加其对教师的信任感。

另外,教师还要着重给留守儿童讲解相关法律知识,以此能够让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守法意识,不断规范自身行为,以免在其成长中出现违法问题。

4. 注重家长学校的合力共管

父母是孩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有法律责任和义务的。因而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要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作为学校,应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通过举办相关活动,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帮助其掌握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技巧,让家长能够重视孩子的教育和健康问题。此外,学校和班主任还要注重方法的选用,对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尽最大能力解决其成长问题,促使这些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必须要予以重视,特别是在其教育问题方面,需要家长和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对留守儿童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正视,并在与学校的配合下,解决留守儿童在成长教育期间面临的各种问题,让其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满足其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龚开生. 社会工作介入叛逆期的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初探[J]. 考试周刊,2020(82):5-6.

[2] 蓝耀忠. 浅谈初中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中的作用[J]. 新智慧,2019(28):43.

[3] 周翠芳. 优势视角下的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J]. 考试周刊,2020(82):15-16.

[4] 罗文组.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J]. 中外交流,2020,27(27):169.

[5] 卓帮芹. 农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校本对策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20(6):19-20.

作者:沈胜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大学籍管理论文下一篇:银行管理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