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2023-03-23

第一篇:如何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师德培训的实效

教师队伍是这一重任的肩负者,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目前教师队伍素质高低参差不齐,教师的培训、学习、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等问题依然至关重要。面对课改新时期教师培训新需求,应如何改变教师培训的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教师队伍是这一重任的肩负者,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但是,目前教师队伍素质高低参差不齐,教师的培训、学习、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等问题依然至关重要。面对课改新时期教师培训新需求,应如何改变教师培训的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性。结合教师培训的现状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专业引领,提高集中培训的实效性

教师集中培训也就是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还有一些专题培训。集中培训的理念必须富有前瞻性,必须发挥其专业引领和指导性作用,能为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交流掌舵护航,指明方向。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来引导,教师的行动研究只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就谈不上个人专业发展和能力的提升。集中培训的重要性,也是我们教师培训管理部门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全区、全校

1的集中培训,组织每一次培训都要先确定主题,定位目标,把握住培训的方向,选择好有能力、有实力的专家或教师授课,确保培训内容和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步或超前,使参与培训的教师切实受到启发,得到实效。每次培训后,都让学员写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切实提高了集中培训的实效性。

二、立足校情,探索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事实表明,教师真正的成长仅靠岗前培训或外出学习是不够的,学校才是大熔炉,是研究中心,教师个人就是研究者,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因此,我们要立足校情,发展特色,把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校本培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1、建立培训的保障机制,营造和谐的培训氛围

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小组成员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列,是教育教学的“领头羊”。制定并落实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完善培训制度,促校本教研规范化。如:理论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随堂听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等,从制度上保障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还注重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以释缓教师的心理压力,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

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

2、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将师德教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强化教师敬业爱岗、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特别注重引导青年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敢于挑战,勇于创新,让他们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尽快胜任自己的教学岗位。

3、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发展了教师,才能发展学生,也才能发展学校。因此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不能满足于做一名教书匠,要争取做研究型、科研型教师。

4、深入课堂,进行实践探索

过去的实践证明我们要改变那些形式上的集中、报告式的培训,应当多进行个案分析和现场指导。而课堂是实施这一举措的主渠道,是教师获得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注重开展课堂研讨、即席指导的培训形式效果最好。应不定时的派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进行现场的课堂指导。

5、强化反思意识,提升专业水平

反思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最有效的途径,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写一辈子的教案未必成为名师,而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却能成为名师。” 在实施过程中,尝试如下做法:

(1)多次备课。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中和教学后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存在问题和今后改进方向,从而不断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2)写教后反思。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可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总结、提炼和升华;可使失败的教训得以改正。

(3)选择优秀教育教学案例研讨交流,并鼓励教师参与各级竞赛或投稿。通过以上方法逐步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6、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转型

教师除了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外,还要增强研究意识,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永远只是一个“教书匠”。因此,我们鼓励教师从自己的问题出发,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帮助每一位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进行个案研究,结合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和确立总课题和子课题。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转型。

三、建立服务平台式的管理机制为培训提供保证

1.创建管理机制

教师继续教育是法律赋予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义务,也只有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教师培训才能取得实效。首先要有专职的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它是科研工作小组的联络员和领导者,其职责就是领导工作小组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帮助在职教师达成专业目标和满足专业需求,改革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为教师的继续教

育和专业发展提供管理制度上的保障。

2.搭建网络服务平台

一方面根据各级不同标准制作学习模块和课件以用于远程教育。利用软件环境进行自学是远程教育主要学习方法,面对起点不同、层次各异的教师,必须依靠不同层次的任务模块才能激励他们学习。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我们的重要工作是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驱动学员学习的“任务”,通过任务组织学习,同时要注意让学员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而不是强迫,让学员在自学中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并安排教师进行网上授课及答疑。另一方面建立网站,负责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及做好网络宣传。通过网络的聊天室、QQ群、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和网络论坛,使学员能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及相关资料,同时也成为了解教师培训需求的一个场所,网络也使全体教师能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教师培训的现状及相关政策。

3.建立保障机制

一方面加强教师教育的政策保障。以政府文件统一教师的认识,对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及规划。另一方面,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使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来源得以保证。

四、培训效益的科学评价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通过培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我认为,在重视培训过程的同时,要发挥培训结果的效应。在现实中,往往是教师参加培训后,拿到证书就意味着培训到此为止,至于学习什么,学得怎样无人过问,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教育资

源的极大浪费。培训结果的有效性就是要体现在培训结果利用的最大化上。因此,无论是培训的举办者或培训对象的派出单位(学校),首先都应该重视对教师培训后的跟踪考核,要给受训老师留作业(比如向同事汇报培训心得或进行某项专题研究,进行实践活动交流等),充分利用受训教师的学习成效进行校本培训。特别是要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对象的示范辐射作用,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其次培训效果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参与培训学习的教师自己,可参照国际教师培训评估的有效做法,专门设计培训效果评估表,以半开放式问卷的方式,对教师培训的效果进行现场评估调查;另外建立成果集,将受训教师的科研成果和论文集合成册在全市范围交流,方便教师经验的交流,同时也便于向学术期刊、学报等推荐发表。

第二篇:如何提高教研团队的实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以校为本”的理念日益成为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走向,“以校为本”已经成为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动力。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曾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座谈会上说:“建设好以校为本的教研团队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造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研团队作用,更好地提升学校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粗浅的谈几点看法。

一、守住最底线——立足于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指符合教学规范的各个环节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律,包括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评价等方面。

1、三次备课。

开学初我们就进行了集体备课对每个年级组进行了分工。各年级组的老师坐在一起讨论并制定教学计划,然后团队成员坐在一起,对各自准备的进行讨论,提出建议。要求教师人人发言,个个有观点,促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准确的分析教材,定位和把握教学重难点,形成可行的教学设计,最后形成备课组分年级拟写教学预案,综合后分发给大家使用,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每一位教师对整套教材都有了系统的了解,每一课的教学都集中了多个人的智慧。第二次备课主要是备学生。每位老师拿到教案后,再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思想,进行第二次备课。第三次备课主要是备教后的反思。通过课

堂的教学,不断反思,不断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案。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专业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发展。

2、精心上课。我们团队要求老师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推出实实

在在的家常课,高质量的公开课,随时接受推门课,把课上真实、朴

实、扎实。正是有了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我们教师走进教

室就会自信,上课自然就娴熟自如,就会越上越有激情,从而感染学

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听课热情。

3、认真批改。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常规工作,是教学工作的主要

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

重要手段。因此我们不但要及时处理全部的作业,一般在下一次作业

上交前批阅完毕。而且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反馈、及时评价,

使学生及时地体验到成功和喜悦,及时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优化学

习策略,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我们还要规范批改符号,

并在每次的作业边上写上批语。

4、规范教学常规。

为了规范教学常规,我们美誉进行不定时的教学随检。由团队负

责人和骨干老师轮流检查组内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常规。检查三次备课

质量,考查作业批改主要看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首次批改的及时性和

订正作业的完整性;考察辅导学生主要看辅导纪录、询问辅导学生以

核实辅导工作的真实性;……我们通过随检与被检老师进行面对面的

探讨和交流,肯定其优点,商议其不足,同时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再

通过回检的的形式督促团队成员不断地及时地改善存在的问题。随着

教学常规的规范与深入,教师的专业水平大幅度的提高。

二、掌握效益的最大化——实实在在的教研活动,为教师的

专业成长注入活力。

教研活动如果能以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摆脱居高临下的架

势,回归平易近人,卸下繁琐复杂,变得简单便捷,我们教师就会更

愿意亲近她、了解她、拥有她。所以我们教研团队坚决不搞花架子、

作秀,也没有成为每周一次的同学科教师的简单聚会。我们的教研活

动得到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主要分三个层面开展活动:

第一是自主教研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几乎所有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博学。正如王栋生老师所说的:“只要肯学习,什么都好办。”作为

我们一线的教师尤其应该多学习,让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开窍”,不

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向书本学。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并使之形成一种

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教师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人文环境是我

们团队永远的追求。为此,我们工作室始终把教育理论的学习放在十

分重要的位置,要求老师积极征订教学刊物,并给于适当的补助。针

对兰江小学提供的书目和我们自己的实际需求,我们要求教师完成

2篇以上的的读书笔记,并定期开展工作室读书交流会。从而促使教师

将读书视作一份责任,一种生活方式,一座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成熟

和成功的阶梯。

向视频学。我们工作室已经积累了许多的优秀课堂教学视频,这是很好的向名师学习,促使教师勤练内功的渠道。让老师们把视频光盘带会家,每听完一节课就写一份评课表。这样的教研方式,不仅让我们足不出户就领略名家风采,更重要的是通过听课、评课培养教师的课堂评价能力。

向网络学。目前网络上有非常多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都可以作为自己的教学资源。通过借助别人对教学的反思,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可以有效实现同行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借鉴和效仿新鲜的教育教学信息,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工作。这样能超越时空局限的共享平台,能够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成就自己的专业发展。

第二是分散教研

针对我们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我们团队的的教研活动开展比较灵活。

教研生活化。就是在生活中教研,在教研中生活。使教研活动并不局限于进行专门的活动探讨与严肃的学术交流,而是在平常教学之余的问题咨询,课程对话、教学探讨等。 “办公室教研”成为我们最常见的教研方式。

教研互助化。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同伴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大家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一方面我们团队联姻,让校内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队,以老带新,以优带良。签订师徒结队协议,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加快入门步伐。期间师傅对徒弟进

行了解性听课并给徒弟上师范课,要求他们“一课再上”。然后在平行班中继续“磨课”。另一方面我们要求团队成员上“同课异构”。多位教师面对同一教材,备课上课,充分展示每位教师对教材不同的分析和理解,不同的策略选择,从而展示自己的实力、优点和风格,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教研网络化。与传统教研相比,网络教研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活动可以不受时空、人数和场地的限制,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与同行进行异步或同步的信息交流,问题的探讨。我们工作室主要是以论坛为平台,实施互动交流研究。

第三是集中教研——和名师专家面对面。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一方面自信的发挥着自己这个团队的力量,另一方面虚心的吸收其他整体的能量。于是与外界的互动交流,就成了我们教研团队的又一重要内容。每学期的老年教师经验论坛、骨干教师课堂展示、青年教师课堂比武,我们就会邀请教研室的专家和其他学校的名师来校莅临指导,让大家零距离地跟专家面对面的交流,给于我们理论上的引领和实践中的点拨。

三、学有所长,打造专业特色。教师同任何人一样,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但各有各的长处。我们对每个教师的思想、性格、学识、能力、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然后着眼于教师的特长,建议学校将其分配到能够最佳发挥自身特长的岗位上。建议这个老师借鉴奥运会冠军的金牌获得者的秘诀,充分发挥自身长处,集中自己的优势,选定自己追求卓越的范围,想想在哪些方面打造自己,完善

自我,适合哪种风格的教学。团队先根据教师各自的特长,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一个老师专攻作文类教学和辅导,另一个老师主攻识字和写字的教学和辅导,还有的老师研究相关语文的课题,……同道而不同艺,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在开展具体活动时,以一人为主,其他人共同参与。

四、充分利用和借鉴共同体的成功经验

教育共同体作为市教研室的的重大教研阵地对我们乡镇学校来说意义和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学校也把重点放在了共同体的合作和学习上,学习了引领学校的成功经验,吸收30周岁以内的年轻教师成立了四个专业成长工作室,并共同制定工作组的计划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我们积极参加共同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希望借此平台提高我们教研组的整体水平。

第三篇:如何提高写字教学的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见写字教学是小学生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写字教学的实效性?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渴望获得”“不断探索”“如饥似渴”等动力现象和行为。事实也告诉我们,小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事是做不好的。因此,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须培养浓厚的书写兴趣。

首先要上好写字课。学生写字感化学生的氛围,非常利于指导。

一、二年级每天都要上写字课,这对加强小学生书写训练提供了有利的保证。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备好课,上好课,使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得到规范的书写训练。

其次,围绕书写训练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比比谁的字漂亮”“争当小小书法家”等系列活动,还可以通过班队会向学生介绍古今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锻炼和提高,并让学生参加各种书法比赛增加他们自信心。这学期我班有5名学生参加国家书法比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再次,利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书写兴趣。我在写字教学中就善于利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调动学生书写的积极性。并及时在课堂表扬写字好的学生和谁的字有进步,把这些学生的字粘贴在学习园地上。这是对学生字的肯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教师是让学生练好字写好字的楷模。因此,教师本身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只有教师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字,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敬;教师在平时要加强写字基本功训练,坚持每天写一定数量的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更重要的是无论上什么课教师都要写楷书,不要为了速度而忽略了写字。我在写字教学中就注重写字示范性,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虚宫格位置及间架结构。然后,我边说每个字起笔和收笔位置边示范,如果每个学生都按书上的虚宫格位置去写每个字,那么学生就会掌握每个字的间架结构,长久坚持一定会提高学生写字水平。同时,千万不要忽略让学生照书描摹。

三、留心观察,强调姿势

有很多人认为写字好坏跟坐姿没有太大关系。其实,学生坐姿对写字起到至关紧要的作用。在学生写字时,教师要时时强调 学生写字姿势,让学生做到“三个一”即胸离桌一拳,眼离本一尺,手离笔一寸。同时,随着字位置的改变学生身体也跟着改变。如果能够长时间培养和纠正学生姿势,学生写字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家校联合,共促写字

往往有些教师上课对写字指导非常到位却收不到好的效果,其原因是忽略了家长这块阵地。如果让孩子很快提高写字水平,我们就必须和家长一起建立一个平台。在校老师督促,在家家长督促,只有家校保持一致,学生写字才能得到

保障。否则,单靠一方效果不明显。 提高写字教学实效性,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留下思考,这也有待欲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以后写字教学中摸索和探究!教师是写字教学的主力军,教师写字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写字教学的成败。俗话说:“打铁尚需自身硬”。要求学生写好字,老师本身必须要有过硬的 “本领”,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字。教师在平时要加强写字基本功训练,坚持每天写一定数量的毛笔字、粉笔字、钢笔字。

同时,学校有关领导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写字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让老师在明确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写字教学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写字教学。老师们在教学中都明确对学生写字的要求,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各科作业都应要求书写规范、认真、端正,真正做到 “提笔即是练字时”。为将写字要求落到实处,学校可以在作业检查制度中专门强调写字要求,督促老师们都以高度的教育责任感,自觉加强自身的书写能力,尤其是书法的训练,接受专家的指导,做好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能力。

二.创设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写字教学也是如此。因此老师要利用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老师根据学生好胜心理开展一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开展写字比赛、参加书法大赛,每周举办学生作业展评等,还可以利用橱窗、板报、展板等向全体师生展示练习成果。向他们讲述身边同学用心习字的故事,欣赏他们的书法作品,再看看他们一项项的获奖证书。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受到熏陶,受到感染,认识到习字的重要性,从而对习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变成“老师要我写好字”为“我要把字写好”。这样,学生对习字在思想上有了重视,也就有了持之以恒把字写好的决心与动力。 三.规范写字姿势,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危害不小,轻者影响写字质量,养成不良习惯;重者影响生长发育、不利于身心健康。

小学

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以识字为主,教师们还是比较重视学生写字过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指导书写的姿势与方法,检查写字的效果,及时评议与纠正。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学任务的变化,学习任务的增加,很多老师便不自觉地把注意力转移了,只看字的正误。导致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写字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规范的现象,影响了写字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的执笔方法不正确、书写姿势不端正、笔画顺序不规范、字形结构不合理,而这些只从字的形态上是无法判断的。所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写好字”,必须强调学生的写字、执笔姿势,在“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八个字”(头正、身直、肩开、足安)上多下功夫。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写好字”应该从“量”的训练上转移到“质”的强化上。以前的教学,由于忽视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写字教学中过分强调“量”的积累,一个字少则写几遍,多则写几十遍,将写字遍数的多少作为杜绝错别字的“有效手段”。其实不然,老师布置的作业过多,学生就会越写越马虎,事半功倍。所以写字教学应该尽快从“量”的训练中解脱出来,要求学生写的字不在多,而在

于写的字是否正确、规范、美观。同时为了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确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防止过多的家庭作业抵消了学校教学的正效应,影响写字教学的效果,不管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全都协管齐抓,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使语文课的写字教学成果得到巩固。老师可以不布置回家的书面作业,凡是书面作业都必须在校内完成,杜绝只布置不指导,放任自流的现象。只有这样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才能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好习惯,才能保证学生的写字姿势确实达到“三个一”、“八个字”,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写好字”。

现在很多老师认为指导写字是软任务,教学时间不够,往往就把指导写字的环节省掉了;还有的老师习惯用课件指导写字,板书范写惭惭在写字指导中消失了。由于指导不利,学生写字的质量明显下降。写字是小学,特别是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字写不好,就没有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教师自己的板书字写不好,就是不完全合格的语文教师。

加强写字,一要从思想上重视。电脑时代仍需要写好字,不仅是交流的需要,还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民族素质的需要;二要以身作则,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就一手规范、美观的板书字;三要加强写字指导,包括写字、执笔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刚入学初学写字的学生,写字指导一定要到位,一笔一画的起笔、止笔,一笔一画的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胖瘦,部件之间的穿插挪让……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要边讲解边板书示范。而后让学生先描后临,发现问题,再作指导。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力求使每个学生不仅把字写对,而且写得端正、整洁。

一、注意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1、我们知道学习写字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小学生的心里不稳定,对外界的事物的接受只靠一时的冲动产生的兴趣或是反应。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可以说是上好写字课,提高写字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介绍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和汉字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告诉学生写一手好字是你走向社会的一张长期广告牌。还可以经常把一些书法家刻苦学习书法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使学生从古人刻苦学习的经历中得到启发,从而激发学习愿望。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搞好作业的批改和讲评。因为作业批改是否认真,讲解是否具体得当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认真批改,及时讲评,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提高学习兴趣。

4、要搞好第二课堂。定时或不定时开展手抄报、书

法比赛,对获奖的学生给予及时相应的表扬、鼓励,并在校内外书画专栏中展出他们的作品,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提高写字的信心和兴趣。

二、加强写字基本功的训练

1、加强写字姿势的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写字素质的关键。所以我们当教师的就要严格把好写字姿势这一关。学生写字前,教师应做好示范,讲清要求。要训练学生做到头面正,身体坐直,两臂分开平放桌上,左手按纸,右手与肩同宽,平放地上,意守丹田,均匀呼吸。

2、加强执笔指导。交给学生执笔的方法,时时检查纠正。

3、加强基本笔画的训练。教师要直观教学,加强示范,让学生懂得笔画的位置和形状,并体会起笔、行笔和收笔,从而把汉字写得规范、顺利。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写字练习

1、要坚持识字、写字有机结合即教学生字必须相应的进行写字指导。

2、要坚持指导写字与培养习惯有机结合。

3、要坚持提高写字技能技巧和审美教育、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即结合书写指导和书写评价、赏析,有机激发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渗透德育,培养学生专注、耐心和顽强的意志力,使学生的品性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提高。

4、坚持课堂教学评价与评价写字教学有机结合。

第四篇: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而育人的首要工作是德育。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是靠长期的培养而形成的,这就要求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才富有成效。做好德育工作,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那么,在社会变革和德育面临严峻挑战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

一、坚持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一贯性,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前提。

德育工作的层次性是由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的层次性,其层次性就校内说,可分为校级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校级管理主要在于统一认识,统一要求,统一步骤和行动;年级管理主要是把学校的统一要求化为年级的共识。制定符合年级特点的制度和方法;班级管理是把校级和年级的要求具体化,重在行动,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坚持德育工作的一贯性,就是要求管理目标和内容要始终如一。德育工作只有这样层层抓、层层管,各管理层次才能切实做到工作上分、目标上合;职责上分,思想上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坚持不懈,充分发挥集体优势,才能抓出特色,抓出成效。

二、坚持德育工作的目的性,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宗旨。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所以。学校的领导、教师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学生”,就是说学校的全部工作—从课堂到活动、从室内环境到校园绿化、美化、文化建设等都要以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塑造学生、提高学生为目的。“为了一切学生”就是要把所有学生都列入教育之列、提高之列,那种只顾拔高,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抛弃差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所有公民的素质都得到提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变一个差生比提高一个尖子生更具有社会价值。“为了学生一切”,就是要满足学生,使他们各显其长,各展其能,尽可能满足一切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总之,学校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做学生之所需,为社会培养以合格加特长的复合型人才。

三、坚持德育工作的表率性,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行其令”。因此,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说服教育和严格管理、现实教育和理想教育等诸如此类的教育活动中,都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并要时时为学生的榜样,处处为学生的楷模,事事为学生的表率,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理解教师,信任教师,尊重教师,增强“表率性”。经常深入到学生之中,体察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生活、身体、心理、个性、特长的方方面面;理解、关怀、体恤、帮助每一个学生,密切师生关系,培养深厚情谊;融理想、信念、情操、教养于一身。以自身的师德风范、人格力量,随时影响和感染学生。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在无形中就强化着德育工作的凝聚和感召的力量。这样,教师在“导之以行”方面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坚持德育工作的情感性,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

德育是一项理论性较强的教育,需要通过理性的启迪,使学生懂得事物的是非曲直,但只靠板起面孔、消极讲理是不能奏效的。所谓“通情达理”,一味讲理就会产生“情感梗塞”,情不通,理是不会达的。因此,我们在教育活动中,不但要重视理论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更要重视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动心、动魄、动情,使学生的心灵和行为,沿着我们的德育指向顺畅发展。即使是课堂教学和个别的说服教育。教师也要满怀真情,情理交融,使学生理达、情动、气顺,不仅折服于理性的逻辑,而且诚服于情感的力量。当学生遇有困难(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挫折(工作上、生活上、思想上)或不幸时,当学生获得荣誉(比赛获奖、批准人队、评选为“三好学生”等光荣称号)、取得成绩或成功(某项创作发明达到预期目的等)时,当学生犯了错误但已经认识时,当学生有进取心而又有心理障碍(怕讽刺、挖苦等)时,当学生家庭出现矛盾有碍学习时等,教师应抓住时机,因人而宜,施以德育工作,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坚持德育工作的社会性,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根本措施。

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已形成以政治课、品德课为主,与团队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相配合的管理机制。这种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单渠道管理机制,已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必须从单渠道的学校教育转变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交叉的多渠道立体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然延续。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信息量增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从不同时空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影响。对此,学校不要回避、更不能消极,而是积极地充分利用和创造社会教育的有利条件,依靠和引导社会开展多种德育活动,拓展教育空间,克服不利因素,使之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添加剂”“催化剂”。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有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也很投入。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教育缺乏科学性,导致家教失败。因此。对家长灌输科学的教育思想,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学校为此可分年级成立家长委员会,完善家访制度,开办家长学校,定期举办教育法规和教育方法的知识讲座,引导家长们如何正确教育自己的子女,杜绝粗暴的打骂式教育。因此,学校要努力建设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网络,使学校教育力量和社教育力量相结合,加强德育管理的社会化、立体化,给学校教育力量德育管理以活力,使三者在新的层次上得到全面的和谐的统一。

第五篇:如何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如何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作者:王慧琰

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3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所有从教者追求的教学境界。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同时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合格劳动者。如果说“教书”是专业课的主要任务,那么,德育课就是“育人”的主阵地。笔者将从“育人”的角度,对如何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展开阐释。

什么样的学生最受企业欢迎?大量事实证明,既具备专业技能素质又具备完善的人文素养的中职毕业生,才会获得用人单位青睐,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成功地融入社会。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德育学科作为“育人”的主阵地,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如何才能使德育课增加实效性、胜任“育人”的重要职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先成益友,再做良师,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1.探究学生心理需求,备好学情

中职学生一般在中学成绩较差,成长过程历经挫折,受关注较少,进入中职、技校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德育心理比较消极,青春期的叛逆性体现得较为明显。基于这样的教育对象,应摒弃中学传统德育教学记忆、考试的目的,回归德育课的“育人”本质。情感是德育渗透的特殊载体,是感化人心灵的特殊力量。现代教育学认为,没有情感的参与,就没真正意义的教育。所以,应力争和学生建立情感互动,实现心灵沟通,从而构建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德育氛围。

2.精心打造第一节课

新生入学第一节课,笔者神清气爽、面带微笑走进教室。此时,学生都手抚课本正襟危坐。简单自我介绍后,笔者语出惊人:“同学们,请收起课本,我们的第一节课与课本无关。”学生们的表情由紧张转为放松、好奇,几十双眼睛充满期待。笔者拿出精心创作的诗歌《致XX届新生》,邀学生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读:“我会呵护你们年少敏感的心,我会托起你们渴望飞翔的梦。我愿分享你们成长中的快乐,我愿点拨你们生活中的迷蒙。我们一起学习感恩和回报,我们共同感受善良与真诚。我会给予你们爱与尊重,也会给予你们理解与包容。因为老师也从青春花季走来,也曾和你们一样青涩懵懂……”笔者偷眼望去,竟是泪光闪闪。课后小结时,笔者说道:“同学们,我们将一起度过两年的时光,我希望我们有一个快乐的学习过程。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烦恼回收站、动力加油站,我愿做你们的朋友,你们随时可以找我倾诉。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让我们一起创造爱的神奇,你们的每一点进步将是我最大的安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慰!”这样一节与众不同的德育课,引起了学生的心灵共鸣,瞬间拉近了师生距离。一节课严谨又轻松地结束,学生们因亲其师而信其道,笔者的“育人”工程也首战告捷、初见成效。

二、改进教学方法

结合课改要求,设定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课本为脉络,缘自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巧设导语,大量搜集素材案例,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给学生以感官及视觉、听觉冲击,唤醒学生心灵深处冬眠的美感。学习人际交往的平等原则时,笔者让学生表演郑板桥的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让学生在捧腹大笑之余,感受平等原则的重要性。又如,讲授热爱祖国时,笔者引用了慷慨激昂的导语:“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风吹积土万年吼的黄土高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青藏群峰;拥有折戟沉沙铁未销的沧桑中原;拥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秀丽岭南;拥有白山黑土的冰雪东北,以及小桥人家的烟雨江南”,从而激发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自豪感,并升华为由衷的爱国之情。

三、组织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社会

组织教学实践,把平面的教学内容立体化。例如,组织学生代表参加校企联谊会,并采访企业有关负责人,让学生感受德育素养与职业生涯的相关性、重要性;开展“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活动,组织学生去公交车站维持乘车秩序,去高速路口为外地人领路,去福利院献爱心,师生一起分享无偿助人得到一声“谢谢”的快乐。笔者还联系有关部门,组织学生去擦马路广告牌、护栏,繁忙时段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去风景区捡拾垃圾弃物,体味社会因我而美好的幸福……回到课堂后,让学生写出感受并组织演讲比赛。这样的“育人”方式,与空洞刻板的说教相比,孰优孰劣,不言而喻。总而言之,“育人”之路漫漫而其修远兮,有待教育工作者上下求索,笔者与所有人共勉。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高级技工学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引导学生修改作文下一篇:如何制定企业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