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自然角反思范文

2022-06-17

第一篇:观察自然角反思范文

自然角观察记录

南徐新城幼儿园种植区观察记录

时间:

天气:

操作:

我的发现:

南徐新城幼儿园种植区观察记录

时间:

天气:

操作:

我的发现:

南徐新城幼儿园观赏区观察记录

时间:

天气:

操作:

我的发现:

南徐新城幼儿园水培区观察记录

时间:

天气:

操作:

我的发现:

南徐新城幼儿园观赏区观察记录

时间:

天气:

操作:

我的发现:

第二篇:幼儿园观察记录——新鲜的自然角

观察幼儿:

全体幼儿

观察时间:

2009年3月23日

观察内容:

春天来了,老师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各种植物。既美化环境,又有利于孩子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不,自然角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但是我发现真正关注的孩子却很少,几天过去了,只有一两个孩子想起为自己的植物浇水。如此下去,拿植物的最初意图就没有了,花盆真就成了摆设。就此,我正式对孩子们提出了观察与记录的要求。

分析和反思: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做,如何带领幼儿亲近自然,善于观察与发现,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呢?我想起一句话:“一个成熟的自然观察者不仅应该具有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和辨别的能力,而且还应该在对大自然的探索中感到轻松愉快,同时还能拥有照料、饲养各种生物体的天赋。”在幼儿园的自然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也是我们创设自然角的主要目标。教师在组织幼儿园的自然角活动中,要注意保护幼儿的爱心,尊重幼儿的情感,善待幼儿的发现。引导并支持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可能会影响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生投入到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中去,也可能使幼儿一辈子具有环保意识,更可能会使幼儿终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三篇:以饲养小蝌蚪为例 谈自然角中小班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以饲养小蝌蚪为例

谈自然角中小班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武进奔牛实验幼儿园

周丽芬

观察力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一种基本的和普遍的能力,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幼儿的观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育中逐步培养的, 观察是幼儿认识自然和社会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和提高不仅可以让幼儿更有效、更细致地观察自然世界,而且对于他们的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十分有益的。

自然角是幼儿观察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而在以往的观察活动中,幼儿对于动植物的观察往往停留在“驻足观望”的状态,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观察的意识不强,目的性不明确,在观察中不能自觉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对事物的观察也不够细致。在小班时,我们在自然角上饲养了小蝌蚪,本文将结合小蝌蚪的饲养过程,从观察的意识、观察的行为、观察的目的性和习惯等方面谈小班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观察,在好奇中萌芽!

案例一:邂逅蝌蚪

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地向着大地报告春的消息时,池塘里的小蝌蚪也不甘示弱,晃着脑袋摇摇摆摆地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伴随着春的脚步,我们班里的自然角上也多了一些诸如“蛋壳里的小草”

“小鱼”等春的“饰品”,孩子们偶尔会新奇地去看看,然而当鸡蛋壳里的小草慢慢发芽,只顾嬉戏玩耍的他们谁也没有发现这个秘密。直到蝌蚪的出现,才似乎真的唤起他们的注意。一天早晨,家惠拎着一个透明的袋子刚刚跨进教室,她就大声地叫唤起来:“你们快来看,我带什么来啦?”这一下,把原本还沉浸在玩娃娃家的孩子们吸引了过来,就连正在玩追赶游戏的洋洋和乐乐也停了下来,洋洋叫嚷着说:“啊!原来是小蝌蚪啊!”说着,就伸手想要戳袋子,家惠着急地举了起来:“你别动,这是昨天我和奶奶在田边小河里捉到的,你会把它弄死的。”一旁的小雨也在帮腔说着:“洋洋,你别动啊,快叫老师过来,帮我们把小蝌蚪养起来吧!”我连忙接过家惠手中的袋子,那些好奇的孩子就象发现新大陆一般紧紧地跟着我身后,和我一起换水,找玻璃缸,还唧唧喳喳地问个不休:“老师,小蝌蚪怎么一直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它不累吗?“小蝌蚪全身黑黑的,它的眼睛在哪里啊?”我一边忙着给蝌蚪“安家”,一边引导他们自己去“看”。那一刻,自然角成了我们班里孩子们最受欢迎的角落,常常几个孩子为围着“看”蝌蚪争不到地盘而争吵起来,蝌蚪从此成了他们嘴边讨论交流的主要话题。

反思:好奇是孩子一种天性。在生活中,幼儿常常对新鲜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当春天

来临时,自然界中“发芽的小草”“灵活的小鱼”以及“可爱的蝌蚪”都成了他们眼中的“亮点”。然而,在这些独有的春天景象中,动物是年龄较小幼儿最感兴趣的对象,它最能刺激幼儿的感官。因此,当蝌蚪出现时,幼儿的状态是积极兴奋的,他们对于蝌蚪的兴趣也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对蝌蚪自发性的好奇和观望只是一种最初始的观察,是幼儿对一个具体对象的初步感知。案例中幼儿对蝌蚪“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全身黑黑的”等这些语言的描述正是他们对蝌蚪最直接的发现。这种观察是幼儿自发性的,是一种观察意识的萌芽,只有具备了观察的意识,幼儿观察的行为才会如种子一般破土而出!

观察,在引导下发展!

案例二:小鱼风波

在给蝌蚪“安家”的时候,袋子抖落时,有几只“调皮鬼”硬是粘在袋子上“不肯下来”,我看着玻璃缸里挤得满满的蝌蚪和一旁“独霸一方”的小鱼,心想,算了吧!就让这几个调皮鬼和小鱼做个伴,说不定还可以混养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孩子们的兴趣不再象开始那么浓厚了,他们偶尔还会去鱼缸边“看看”,但也只是“匆匆过客”。一天上午,乐乐、文文等几个孩子还是和往常一样来到鱼缸边,突然,文文大叫起来:“老师,蝌蚪不见啦!蝌蚪不见啦!”这下,所有的孩子都你挤我、我挤你得围观起来,我也急忙走过去,果然,那个养着小鱼的鱼缸里只有小鱼,却没有蝌蚪的半点影子。我再一看,却发现鱼缸里的水浑浊的很,但依稀还看到了几个蝌蚪的小尾巴随着水波在晃动,我顿时明白怎么回事了,然后试探性地去抓鱼,果然,一向不怎么活跃的小鱼此刻似乎浑身都是力气,极其灵活地躲闪着我抓它的手。

我把鱼缸端到前面,然后也故作惊讶地问道:“怎么回事呢?蝌蚪怎么会不见了?”家惠急着叫起来:“其他小朋友天天弄我的蝌蚪,自己家里又没有,肯定是有人带回家了!”我继续问:“有其他小朋友拿了吗?”所有的孩子都争着说“没有”,生怕自己真的被别人怀疑。这时,乐乐说:“小蝌蚪一定是死了。”洋洋说:“不对,死了也会看见的,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啊?”在大家都众说纷纭的时候,我知道惟有让孩子自己来推测、发现,才能揭开这个迷团。于是,我接着让他们仔细看看鱼缸里的水,和前些时候有什么不同,一个孩子说:“水很脏!看不清。”我倒去一半的水,请一些孩子上来仔细看看,水里还有什么。这下,他们立刻发现了沉在水底的几条蝌蚪尾巴,“怎么只有蝌蚪尾巴,没有蝌蚪的身体呢?”我追问着,聪明的洋洋的举着小手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知道了,是个小鱼吃掉了。”“如果吃了蝌蚪后,你们觉得小鱼和原来比会怎么样?”“一定胖了!”“它肯定力气更大了,就和我们小朋友吃饱了饭一样。”“那谁来捉捉看,看看是不是这样!”勇敢的嘉鹏在我的帮助下,卷着袖子伸手去抓,可是怎么也没有抓到。“蝌蚪失踪案”就此得到了证实,

孩子们像公安干警一样,顺着发现的踪迹查出了“真凶”。

反思:在案例“小鱼风波”中,“我”的自以为是给蝌蚪的饲养造成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原以为鱼和蝌蚪也能混养,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律改变了“我”的预设。在这一突发事件产生后,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寻找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发现问题“寻找踪迹”的过程中,就需要幼儿敏锐的观察力,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观察是粗略的。因此,教师必须有目的地从水质的变化以及水中沉淀物等多种痕迹中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找出蝌蚪失踪的真正原因。幼儿在发现并追逐线索的过程中,一方面发展了对事物(蝌蚪)细微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又发展了他们依据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从一开始的无意观察到现在教师引导下的有意观察,观察的主动性不断增强,观察行为也在自觉地进行着,这种教师引导下的观察与案例一中幼儿自发性的观察是有区别的,它是一种从意识到行为的发展和转变。从蝌蚪失踪案发生后,幼儿对蝌蚪多了一份关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常常发现幼儿会自觉地去给蝌蚪换水、去看看它们,参与观察的行为日渐频繁。

观察,在责任中深入!

案例三:生存之争

在“蝌蚪失踪案”发生后,孩子们对蝌蚪更多了几分关心,他们期盼着蝌蚪快快长大,那些心急的孩子会不停地问我:“老师,小蝌蚪什么时候会长脚?什么时候才能变成小青蛙啊?”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还没有等到这一天,蝌蚪又再次死亡了。在经过上次事件后,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他们很快发现,在玻璃缸里,有大片的蝌蚪死尸,有的剩下了尾巴,有的还有一个白色透明的空壳,还有的更加残忍,刚刚被咬死,肚子里的肠子还在水里晃来晃去呢!那天,孩子们的心情都不好,他们都为死去的蝌蚪而难过,我说:“蝌蚪到底又是怎么死的呢?”“是被它的好朋友咬死的!”这一结论在大家的你言我语中道出来了。“为什么它们要咬自己的同伴和朋友呢?”小雨说:“因为它们都饿了!”“是啊,这些天来,我们除了去看看蝌蚪,可谁也没有给他们喂食,所以,他们才会吞吃自己的朋友,那剩下的蝌蚪怎么办?”文文说:“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了,要给东西它们吃。”“可是蝌蚪会吃什么呢?”我又问。家惠说:“它要吃饭!”洋洋说:“它们会吃鱼吃的东西。”平时胆小的圆圆也开始声响了,说:“它要吃饼干的,以后我吃点心的时候就去喂给它们吃。”“蝌蚪还要吃肉的。”乐乐又补充说。在孩子们的讨论下,我们安排制定

轮流照顾蝌蚪的计划表,请几个能干的幼儿负责,同时制作了一张“蝌蚪喜欢吃什么”的记录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地去喂食,并细心观察蝌蚪到底喜欢吃什么,然后再记录下来。

反思:如果说“失踪案”的发生让幼儿对蝌蚪多了一份关心,那么这次的“生存之争”可以说

更增加了幼儿的一种责任。经过了两次死亡事件,幼儿的情绪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案例中文文简单的一句“要好好保护它们”已经透出了幼儿主动承担照顾蝌蚪任务的愿望和要求,但如何照顾却又成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这时,教师在幼儿自主要求下引导他们安排计划并制定“蝌蚪喜欢吃什么”的记录表,这一行为将促使幼儿接下来的观察更具目的性和计划性,观察目的的增强,幼儿的观察才会更加深入,在这样的基础上,记录自然也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这种由关心——同情——责任而产生的观察行为,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升华,同时在安排照顾蝌蚪计划和尝试运用记录的活动中又增强了观察的目的性,使得幼儿的观察能力实现了一次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

观察,在习惯下延续!

案例四:石头事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对于蝌蚪的照顾更加细心了,他们不仅每天去给他们喂食,观察他们喜欢吃什么,并在观察中发现小蝌蚪并没有象自己想象中的那样,越长越大,反而开始长得瘦小起来了。不解的小雨好奇的问:“老师,蝌蚪吃饭了怎么还长不大呢,现在还变小了?”我鼓励他们继续坚持喂食换水,直到有一天,蝌蚪长出了后腿,一直纳闷的小雨高兴得跳个不停,还跑着告诉其他的小朋友说“蝌蚪长腿喽!蝌蚪长腿喽!”从此以后,自然角成了他们每天必去的地方,当蝌蚪长出后腿,尾巴也褪去的时候,有一天早晨,小雨带来了一个袋子,我以为又是蝌蚪吃的东西,打开一看,却是一些石头,我不解地问:“小雨,你带石头来干什么啊?”小雨听了,却振振有辞地对我说:“老师,昨天晚上,我回家告诉爸爸,我们班的蝌蚪变成青蛙了,爸爸说,蝌蚪变成青蛙以后,就要开始生活在地上了,不能一直在水里,所以就和我一起找了一些石头来,让小青蛙学着到地上来。”我恍然大悟,这时发现孩子们对蝌蚪的观察已经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他们对蝌蚪的关注已经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行为,并将成为一种习惯而延续着。

反思:小雨带来的石头给了“我”一个出奇的意外,当“我”还没意识到青蛙要开始两栖生活时,小雨的行为已在“我”之前了。由此可见,幼儿对蝌蚪的关注已经完全渗透于他们心中,他们能及时根据对蝌蚪变化的观察采取有效合适的策略,并逐渐延续这种行为,进而形成一种习惯。在饲养蝌蚪的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对小蝌蚪的观察也更加细致,主动参与的意识随着活动的步步深入逐渐增强,不仅学会了对事物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还激发了他们对动物关爱的意识和对生命的热爱,发展了语言和情感。现在,蝌蚪的饲养虽然已经结束,但幼儿观察的脚步却并未因此而停止。深秋时,我们又在教室里和实验田里种植了蚕豆,采用对比观察的方式继续着我们的发现;冬天的第一场雪来了,兴奋的他们又用小碗装了满满的白雪放在自然角上,明亮的小眼睛仔细地盯着慢慢融化的雪花,开心和喜悦在他们的小脸上一点点地荡漾开来。我们相信,由小蝌蚪引发的观察将是他们科学探索的一个起点,无论是自然角中,还是周围环境中都会留下他

们观察的痕迹。

第四篇:幼儿园自然角评比小结 反思

让我们的自然角生辉

---- 幼儿园自然角评比反思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恒济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班级自然角评比、展示活动。各班秉着季节性、艺术性、探索性、丰富性、参与性的特点,创设了具有本班特色的自然角。在创设自然角过程中,各班还因地制宜,积极调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并选用生活中的食品罐、奶粉罐、奶茶杯、可乐瓶等废旧材料,制作器皿,培养孩子节约、环保意识。

自然角是教育活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角里的动植物具有生命力,他们生长发展的过程,具备特定的教育功能,孩子们在种植、喂养、采摘等体验活动中,观察动植物、照顾动植物,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以及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观察事物等方面的能力,萌发幼儿爱护动植物、亲近自然的情感。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园自然角的变化十分明显,我想,这都是领导重视和教师积极参与的结果,体现了园本教研的实效性。在观摩过程中,如:中三班的蔬菜生长过程牌不仅制作的美观实用,而且能有效地让幼儿观察对比,另外,她们班的管理区,贴上幼儿正在观察的照片能给班上幼儿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中六班的自然角架子摆放的比较有特色,不仅把每个区域划分的很详细而且还能注重色彩的搭配。大一班的自然角采用了标签体现了独特的创意,能有效地激发孩子主动来探索的欲望。大二班的自然角体现的是以幼儿为主体,真正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权,幼儿动手制作出来的花盆不仅色彩亮丽,而且美观,她们班的自然角不仅分类清楚,摆放的错落有致,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以及色彩的柔和性等,让人看了都不想离开,最重要的是她们班还有目的性的让孩子自己设计自然角的管理标志图,这跟我们的主题要求很吻合,培养了幼儿举一反三的思维,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小二班的自然角糅合了大自然的万物,有天上飞的,有水里游的,有田里长的,水中培植的,还有孩子和家长合作制作的各种创意水果、蔬菜娃娃,可以说是品种丰富,摆放整齐合理,有一目了然,赏心悦目的感觉。大六班的百草园布局也非常让人流连忘返,她们班的自然角与别班级内的整体区域形成一致的视觉效果,非常漂亮!如果说前面看过的班级都各有各的特色,那么,中一班的自然角就更加能看出老师的智慧了,因为她们班的测量柱太有利用价值了,能让幼儿有直观的观察并记录,从这点能看出该班的老师很细心,也很用心,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借鉴哦!我想,在班级设立自然角既然是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养成爱观察爱探索的好习惯,那就不能让自然角成为一种摆设,我们今后将会要求孩子们成为自然角的主人,而不是老师提醒孩子怎样就怎么做,这就要老师在平时多提高孩子们的责任心,培养他们主人翁意识。我们还要教会幼儿一些简单的劳动技巧,通过实践来掌握一些劳动的初步技能:如浇水、摘黄叶、锄草等,随着劳动技能的深入,我们要适时的提出一些小问题,让他们思考,设法用又省力又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同时,孩子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

总之,此次自然角评比活动,既是多才多艺的老师们的智慧展示,也是让老师们得到了一次分享、交流、学习的机会,使我们在自然角的创设和管理上有更多的思考和创意,从而使自然角真正成为幼儿观察探究、学习科学、走进自然的一个多彩空间。

第五篇:区角观察记录

小班观察记录

观察内容:美工活动

观察时间:2008年10月

观察幼儿:岳嘉琦

观察方式:随机观察 观察过程:

今天我上一节美工课《印树叶》,孩子们用颜料给树叶印画。我事先采集了一些纹路比较清晰的树叶,准备好各色水粉颜料。我示范后,孩子们兴趣浓厚,争先恐后的要进行印画。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一上手,画面一团糟,满手都是颜料,衣裳、桌子都带上色了。我想了想,改变了主意。由老师给树叶涂色,让孩子压、印。没印几幅,岳嘉琦瞪着大眼睛一本正经的说:“老师还是让我们自己做吧!”话音刚落,孩子们渴望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又改变了主意:教孩子们用水彩笔在树叶上涂色再进行印画。孩子们兴奋极了!

教师评析:

岳嘉琦是个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很好的孩子,孩子的话发自内心的渴望!作为老师怕麻烦,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实在惭愧!幼儿园的教学就是要体现孩子的主体性,让每个孩子动手参与,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设计考虑周全可行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机会还是要让孩子用水粉自己印画。

益智活动:小兔过河 材料投放:

水彩笔、操作图片

(一)(上面画有木桩,有的涂了颜色,有的没涂颜色,涂了颜色的木桩是按红、黄、红、黄的顺序来涂色的)、操作图片

(二)(上面第一排是许多红色小旗贴纸,第二排是许多蓝色小旗贴纸,第三排右边是按红、蓝、红蓝、的顺序排列的小旗,右边是空白),小白兔过河故事磁带、录音机。 观察时间:

2009年5月22日上午10:20-10:50 观察地点:小班活动室内益智区活动操作区。 观察实录:

益智区里小白兔过河的录音故事吸引了不少孩子,故事里描述的情景很美,好多幼儿听得入了迷,在听到小兔子遇到麻烦过不了桥时,围拢来听故事的小不点们着急了,大家都想帮助小白兔,按照故事里的要求,来益智区的小朋友们每人拿了一张操作图,先是观察,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相互交流,思瑶观察得很仔细,好像发现了什么,小手开始去拿水彩笔。绳洁好像有点过于着急,拿到操作图就急急忙忙地涂起颜色来,旁边的一丹没经过仔细观察也匆忙地涂起来。在老师的进一步提醒下,绳洁、一丹终于发现了涂色规律,并很快完成了任务。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白兔顺利地过了河,为了感谢大家,小白兔带来了好多小朋友们喜欢的小旗贴纸,但要请小朋友们为这些小旗贴纸按照前面的规律排好队,排的正确的才能拿到小旗贴纸。在拿到第二张操作图时,孩子们没有像拿第一张时那么着急,而是仔细地观察小旗的颜色,找到规律后再动手操作,所有来益智区的孩子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贴纸,成功的喜悦令孩子们兴奋不已。 反思:

本次益智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学习形式排列ABAB型,间接目的是培养小班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涂色能力。活动由故事导入,以优美的情景和有趣的情节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整个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参与活动的兴趣浓厚,每个环节过度的都非常自然。但由于个别幼儿年龄小,理解力受限,关键环节仍需老师及时有效地引导。从操作材料完成情况看,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不足之处在于:同操作材料

(一)比,操作材料

(二)难度非但没有提升,反而有些降低。应适当提高操作难度,让幼儿“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小(5)班图书阅读区

观察目的:观察图书阅读区投放幼儿自带图书后幼儿的阅读

观察记录:

明明来到图书区很兴奋地拿起《古代恐龙》从页开始认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页后他开始皱眉头然后拿着书去找泉泉说:“泉泉这本书你带来的能给我讲一讲吗?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泉泉把的玩具收了来到图书区给明明一页一页的讲起来两个人边讲边交流:“对爸爸带我去看过恐龙的在大公园里”“哦我也看见过的很怕人的”整个活动区他俩都在看这本书不时有幼儿加入的队伍一起翻看带的图书

分析:

我班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了“家园阅读合作行动”图书区经常有投放幼儿自带的图书

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幼儿而言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给讲了遍带到幼儿园后自然就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带书幼儿及全体孩子来说都会有收益在幼儿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都会有而且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小班观察记录--玩玩具

观察内容:玩玩具 观察对象:杨雄凯

观察时间:2008年9月 观察方式: 随机观察

观察过程:

“请小朋友把玩具收好。”话一落音,杨雄凯就很快把自己的积木推倒在地上,还把旁边小朋友的积木都推到,然后拼命的往筐里扔积木一边扔一边紧紧地抓住筐,看见小朋友过来,杨雄凯还没等到积木全部收好就搬着筐往一边走,想送进柜子。 而小朋友也搬着筐,谁也不愿放手。 教育评价:

首先要表扬杨雄凯非常愿意帮助老师做事情,只要喊道收玩具收什么,他总是很积极收拾好自己组的玩具还要去收拾别的组的。玩玩具是杨雄凯最喜欢的事情,只要老师一说开始玩玩具,请坐的好的小朋友先拿,杨雄凯就坐得好好啊!老师真希望我们的杨雄凯上课时也这样,那就更好了!

教育措施:

1、 教师要和杨雄凯多交流,告诉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而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如:收积木时应该收自己的,将积木轻轻的一块一块放进筐里,不允许哗啦啦把自己和别人的积木全推倒,而使地上到处都是积木。送玩具也是几个小朋友轮流的,学会商量,不要每次都抢着送,而使得一个也送不成,浪费了时间。

2、 建议家长在家时多给杨雄凯做一些安静的活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歌唱家乡的诗文范文下一篇:改错专项练习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