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目标和要求

2023-04-22

第一篇:乡村振兴的目标和要求

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大家手笔)

李 周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05日

07 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才能科学制定战略规划,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华版。从总要求来看,它用“产业兴旺”替代“生产发展”,要求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完善产业体系,使农村经济更加繁荣;用“生态宜居”替代“村容整洁”,要求在治理村庄脏乱差的基础上发展绿色经济、治理环境污染并进行少量搬迁,使农村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用“治理有效”替代“管理民主”,要求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使农村社会治理更加科学高效,更能满足农村居民需要;用“生活富裕”替代“生活宽裕”,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更加美满;“乡风文明”四个字虽然没有变化,但在新时代,其内容进一步拓展、要求进一步提升。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比,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更加充实,逻辑递进关系更加清晰,为在新时代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重点。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最重要的内容,其重点是通过产品、技术、制度、组织和管理创新,提高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组织化水平,推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

1 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大力发展以新型职业农民、适度经营规模、作业外包服务和绿色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另一方面,推进农村

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和增收机会。

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其内容涵盖村容整洁,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以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纠正单纯以人工生态系统替代自然生态系统的错误做法,等等。它提倡保留乡土气息、保存乡村风貌、保护乡村生态系统、治理乡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乡村人居环境绿起来、美起来。

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乡风文明建设既包括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又包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乡村良好习俗,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还包括充分借鉴国内外乡村文明的优秀成果,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

治理有效是乡村善治的核心。治理越有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就越好。为此,应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平安乡村。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协调农户利益与集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要用农民生活富裕程度来评价。为此,要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持续降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 2 数,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向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第二篇: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和思考

作为农村地区占大多数的地方来说,加快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和思考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和思考范文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在乡镇工作的几年,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农村现状,浅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但目前城市发展迅速,农村却比较落后。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就是“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城市、农村发展极不协调,所以必须改变这种现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这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落实推进,我认为一是村居环境的改造。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农业园。三是乡风文明的建设。移风易俗、文明村镇、文化建设等。

目前农村普遍环境卫生差,垃圾围村,经济发展落后,大多数没有自己的产业,只是单纯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同时目前种地并不挣钱,大多数农民都依靠出去打工挣钱。现在政府也正积极通过政策和措施改变这种现状,比如农村垃圾我区实行统一管理,“农村四好公路”到2020年农村全部道路进行修建硬化。土地确权工作正积极推进,实行土地“三权分置”,鼓励农民土地流转等。

以我个人工作的漕河镇为例,我镇为农业大镇,奶牛养殖、双孢菇种植、果蔬大棚具有一定规模和历史。通过近几年政府的鼓励与倡导,农业产业化步伐较快,高效设施果蔬、采摘休闲观光等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几个大型的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已基本建成,旨在发展成为集生态观光采摘园、休闲垂钓园、农产品科研中心、有机果蔬大棚种植区、绿色谷物杂粮种植区、农家特色餐饮区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规划打造成集休闲、采摘、餐饮、观光、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园区。乡风文明建设,以我镇为例我认为可以通过打造先进示范村,通过示范带动,逐步推进。我镇梁家营村于2016年开始建设美丽乡村,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现在已经基本成型。梁家营高标准打造“梁家营生态创艺小镇”,村庄环境优美、创建氛围浓厚,全村移风易俗创建效果突出,通过整改红白理事会,制作设立善行功德榜,乡风文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相信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不久的将来,农村一定会比城市更加的宜居。

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和思考范文二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和城镇化的不断加快,虽然农业产值和农村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但依然有占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和农业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不解决他们的问题,我国的现代化将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三)发挥人才作用。

要将本土人才打造成为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认定一批带动能力强、有农业生产经验或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村家庭能人;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技艺精湛、扎根农村、热爱乡土的乡村工匠。要以更加优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条件增强人才“粘性”,引进一批掌握多元文化、懂农业技术和信息化农副产品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和思考范文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决胜期来看,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荣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在内容、内涵上都有提升,都有转变。同时,乡村文明的内涵要求也不一样。

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这个战略部署实际上是在我们开启新征程的时候新时期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不仅是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且是一次文化、生态的复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它的目标导向就是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希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也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靠的是产业,而产业要兴旺、要发展,首先依靠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新的领头人,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和思考范文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我镇是农业大镇,通过反复学习、深刻领会,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使我憧憬无限,非常振奋,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内涵,特别是深刻理解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科学论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任务、建设现代农业的工作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认真践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打通渠道,让广大农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红利。十九大报告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这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给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和思考范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战略规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湖北省长王晓东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把牢乡村振兴战略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目前,农村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广大农村面临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缺乏稳定收入,医疗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那么,我们作为大学生村官,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知识青年”,如何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践行乡村振新战略,带领农民实现产业振兴,乡风文明呢?

结合近两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应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必须要有舍我其谁、迎难而上的勇猛斗志,不断夯实自身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掌握最新知识和技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大学生村官的职责,立足农村工作实际,勤动脑、多思考,定期深入村民家中,从村民实际困难入手,竭尽全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始终与村民心连着心、心贴着心,努力做到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善做理论政策的“宣传员”。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把宣传党的政策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脚沾泥土,口说方言,努力当好理论政策的“宣传员”。犹记得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们街道青年志愿者在团委领导下,成立“十九大报告宣讲队”,通过开展十九大报告系列讲座,我们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委会,用通俗的语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使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促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家园”等重大政策在基层落地开花。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大学生村官有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我们村作为全省重点贫困村,拥有光伏发电和油茶种植两大精准扶贫项目,2017年建成80亩油茶种植基地和80kv光伏发电基地,基地建成后,维护油茶生根发芽成为村里的一件大事,我们通过听专家到村讲座,利用互联网学习施肥、除草等方式,成功将油茶成活率保持至80%以上。在荆州的村官同事谭茂林,成功在村里承包20亩农田,采用大棚技术种植广西火龙果,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现在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全省村官创业创新标兵。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敢做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宜居”的关键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当好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一方面,我们配合街道环境保护办公室做好“污染源防治”“秸秆禁烧”“打击非法采沙”“保护母亲河—滠水河”等一系列具体而微的环保宣传工作,通过挂横幅、贴宣传画、联合执法等方式,用实际行动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行动,改变以往乱堆乱放、私搭滥建、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习惯,不断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立足农村实际,帮助村委会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的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努力优化人居环境。

但在乡村实际治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矛盾焦点,等待我们去解决,比如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少数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明明已经达到脱贫标准,却不愿意脱贫,村民间互相攀比,不愿自力更生;征地拆迁过程中,部分村民过于在乎眼前利益,不愿放弃自家的一寸一尺土地,硬磨软泡,希望获得更多补贴,这往往导致整个开发项目陷入僵局;享受政府补助的部分企业缺乏“造血”能力,今年接收政府10万补助,明年想让政府补助20万,他们始终在一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小打小闹,不愿意扩大经营规模,转变思路,直面市场竞争……这都是我们面对的现实,也是我们将要努力的方向。

近两年的大学生村官生涯让我感触颇深,让我看到基层广大农村落后的局面以及存在的机遇挑战,让我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理想信念,也是美好青春的体现,我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不断展现新风貌、创造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和思考范文5篇

第三篇:关于乡村振兴和防汛防旱工作的情况汇报

XX市水利局 (2018年5月9日)

近年来,市水利局紧紧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XX”大局,严格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要求,攻坚克难推进水利建设,坚定不移深化水利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们重点抓好了三方面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大事。

一是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在充分汲取2016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累计投入1.68亿元,实施长江江堤防洪能力提升2017年度应急、XXX段三期整治、XX二期整治、小水库后扶和防汛指挥决策系统等工程,筑牢了防洪保安基础。以市水利工程总队为骨干,不断强化“专业、精干、高效”抢险专业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实战演练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备战应战能力,确保抢险需要。在备足常规抢险物资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着力提升紧急调运和后勤保障能力,确保抢险救灾时调得出、用得上。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累计投入1.29亿元,实施2016至2018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及2017-2018两个年度千亿斤粮食项目,累计改造灌排泵站97座、渠道衬砌42.3公里、低压农灌管道119.6公里、渠系建筑物配套1680座。投入2204.73万元,实施XX市XX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新建防渗渠道8.34公里、新建管道共6.27公里、设置闸阀井16座、分水井16座、汇水井18座、更新改造渠系建筑物155座、更新改造泵站10座。投入1780万元,实施2016至2018年度河道疏浚,累计清淤土方235.2万方,其中疏浚乡级河道33条,整治村庄河塘254条/口,绿化2040株等,夯实了乡村振兴水利基础。

三是供水安全保障建设不断加强。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全力推进长江XX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序时完成长江滨江XX饮用水源地

一、二级和准保护区相关设施、设备关闭拆除工作以及围挡、警示标志牌设置等工程,于2017年12月29日,顺利通过上级验收。此外,按照计划要求,及时完成XX水库备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实施陈庄泵站迁移工程,在XX、XX、XX等地,改造农村供水支管网近25公里,确保了中后山区农村供水安全。

此外,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与农村水环境治理有机结合,完成实施方案编制、组织体系构建和相关制度建设,设立县、乡、村三级河长445名,并及时开展认河巡河等活动。制定联席会议、信息报送、督查通报等配套制度,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督促其整改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水利发展目标定位,突出抓重点、强弱项,统筹谋划水利发展,充分发挥水利对农业农村的支撑作用,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 2 — 一是守住安全底线。将防洪保安作为首要任务。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加快推进ZZZ段三期整治、长江崩岸应急整治等工程,增强长江堤防防洪能力;积极开展小型水库库区扶持项目建设,提升中后山区水库防汛防旱调蓄能力;建成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系统,进一步增强全市防洪减灾预警能力。认真分析水源供需情况,优化水源调度,强化用水管理,统筹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确保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同时,切实抓好相关水利工程的汛前维修养护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二是致力民生改善。将农田水利作为保底工程。以实施农田水利重点县、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为抓手,优先为后山区河塘建立补水线,着力解决中后山区塘坝水资源不足、提水成本较高的问题,确保到“十三五”末,全市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4.5万亩以上。同时,为种田大户及设施农业铺设供水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每年投入4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重点对清淤标准偏低、复淤情况严重的河道进行提标升级。依托地方政府,在XXX、XX等地探索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先行试点工作,努力塑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水生态示范带,并逐步在全市范围进行推广。

三是坚持系统治理。将河长制作为治水统领。进一步督促各镇、办河长实体化运转,推动部门联动,服务河长履行好水资源管理、河湖资源保护、河湖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

— 3 — 复、河湖长效管护、河湖执法监督、河湖综合功能提升等八大工作任务。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加强河长制信息化工作,助推河长制工作不断完善。系统谋划和推进全市范围内的河道、水库等各类水域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农村水环境整体质量,努力打造具有XX特色的河长制工作样板。

— 4 —

第四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摘要]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深刻理解把握中央一号文件的特殊重要意义着手,深入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并且对中央一号文件的新提法和新部署进行了思想观念层面和任务安排层面的解读,有助于更准确深入地理解党中央一号文件的内涵与意义。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小康社会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04-0046-0

3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岁末年初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的一号文件,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关注于“三农”问题。这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深刻理解把握中央一号文件的特殊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和“三农”工作者的衷心拥护。三个月后,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赋予了中央一号文件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为什么要干”:中央一号文件使我们更加准确理解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解决了关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最突出地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发展不充分。其次是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战略部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三农”问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再次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应当看到,这些年来我们的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城市,体现在大中城市及其居民,农村和农民受益相对不多。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善这种分配格局,且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实现了逐年缩小,但是与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水平相比,我们还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二)“应该怎么干”:中央一号文件使我们更加全面理解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总体部署。但是,鉴于信息不够直接和不够全面,难以满足社会各界的知识和信息需求。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向全社会明确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指导思想,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重点明确了到2020年和到2035年的目标、任务,并且从七个方面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将党管农村工作作为首要原则提出,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了原则要求,强调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等等。

(三)“具体如何干”:中央一号文件使我们更加系统理解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任务繁多而艰巨。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重点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的“人、地、钱”三大要素,从十个方面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重大任务。

中央一号文件的新提法和新部署

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顺应新时代发展新要求,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政府的农村工作重点,形成了诸多新提法和新部署。这些新提法新部署主要体现在“知”和“行”两个层面:一是思想观念层面,二是工作任务安排层面。中央一号文件切实做到了逻辑严密、知行合一,表达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新境界和新做法。

(一)在思想观念上,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新境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中央一号文件系统深入地论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具体路径,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要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之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是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定位,这是前所未有的新提法,以前中央文件只是在教育和就业问题上用过优先这个词。中央一号文件还要求,体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是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二是要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新安排,以前我们主要是讲农业现代化,这次明确将“农村”加上,主要是在空间上对应于城市现代化,更加科学更加全面。

三是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城乡融合发展是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新主张,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党的十九大和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四是要走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之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针对我国特殊国情农情而提出的农业现代化新要求。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五是要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之路。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是实现从民主管理乡村到有效治理乡村的新举措。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既符合国家基本制度和基本国策的要求,也适应乡土中国的传统道德。这对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任务安排上,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新做法:顶层设计和工作任务创新。

首先,在顶层设计层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至少体现在以下15个方面:1.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2.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3.研究制定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意见;4.抓紧研究提出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意见;5.制定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6.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7.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8.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9.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10.探索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11.抓紧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和加快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12.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和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13.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14.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的有关工作;15.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制度。

其次,在具体工作任务层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行动和重大工程,其主要包括以下15个方面:1.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2.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3.实施兴林富民行动;4.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5.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6.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实施乡村绿化行动;7.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8.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9.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10.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11.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12.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13.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4.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15.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组织实施好这些新的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行动和重大工程,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继续为全球解决乡村发展问题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韩 俊.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J].求是,2017(5).

[4]栾相科.三问乡村振兴——国家发展改革委“周三大讲堂”深入解读乡村振兴战略[N].中国经济导报,2018-01-30.

(作者简介:吴晓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第五篇: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2017年11月12日

来源:微信feekr_trip 徐林在清华大学中国新兴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同学们: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论坛并作发言,我没有充分的准备做学术阐述,也没有专门的PPT演示给大家,只能就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有关论述,谈一个学习体会和观点,供大家参考批判。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做出的新的战略决策。有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十九大报告全文没有一处提及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对此表示疑惑,认为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新时代,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不再重要了?或是被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代了?还有人担忧,我国城镇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还会有上亿人口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就业并离开乡村,此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投入更多资源用于人口正在持续流出的农村地区,会不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对此,我的看法是,城镇化战略不仅依然重要,而且要更好发挥作用,更强有力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首先,我们来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一是我国仍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绝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我国已经进入逆城镇化阶段。我国城镇化继续推进,是由城乡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巨大差距决定的。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还有2.7:1的倍差,如果把城乡居民之间公共服务差距考虑进去,城乡差距比收入表现出来的差距更大。从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看,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4倍多。这一明显的差距,决定了农业劳动力还会继续向劳动生产率更高和收入水平更高的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转移就业并居住。这是我国城镇化的根本驱动力。 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撑。我国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口的比重高达27.7%,而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大都低于10%。农业人口的人均占有资源偏低,这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并缩小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巨大差距,必须依靠工业化的和城镇化进一步吸纳农村富余的劳动力。从农民收入构成看,我国农民收入的60%以上已经来源于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农民要提高收入,农业的空间不大,必须靠非农产业来拓展增收渠道。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科技服务和支撑,也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科技机构和服务人员,也离不开城镇。因此,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通过进一步实施城镇化战略来带动和支撑。此外,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村人口的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的农业转移人口,可以通过在非农产业就业接受技能培训、开拓眼界,可以向农村传递城市现代文明,可以使农村远离封闭和愚昧,城镇化毫无疑问是农村人口现代化的助推剂。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体制。恰恰是因为城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更好发挥城镇化对乡村振兴作用的角度,提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目的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体系的完善,促进城乡要素和资源的双向流动,促进城市的现代化要素能够更多配置到农业和农村,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并真正实现乡村的振兴。

其次,我们来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这次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内容文字不多,主要就是两句话,一句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另一句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两句话都放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来阐述。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或内容摆布的调整,而是具有深刻的涵义政策表达,体现了党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的深刻而准确的把握。

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有2.7亿左右的农村异地转移就业人口,这些转移人口主要是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的人口,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可以使那些符合条件并具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获得城镇户籍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那些不能落户或不愿意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也可以获得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可以使他们更加稳定地在就业所在地就业、居住、生活。这样的结果可以使我国经济的空间分布与人口的空间分布更加均衡,这恰恰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有20个左右的大小不等的城市群,城市群内部通过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的引领和支撑,更容易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这是由城市群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决定的。目前,这20个左右的城市群已经聚集了全国75%左右的城镇常住人口,生产了占全国88%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不仅如此,我国城市群常住人口的数量还在持续上升,据我们预计,我国今后85%左右的城镇人口,将分布在这些城市群地区。因此,只要城市群地区不同城市和城镇之间协调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格局就形成了。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十九大报告虽然没有直接表述实施城镇化战略,但关于城镇化相关内容和摆布,恰恰说明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性,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作用。城镇化战略不仅不能忽视,而且必须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坚持优化城镇化战略格局,坚持提高城镇化质量,更好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好发挥城镇化对促进中国发展的“牛鼻子”作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心电图室出科个人小结下一篇:现代诗歌朗诵经典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