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观课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武陵春观课范文

武陵春

《武陵春》教案

王汉平 一: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放松一下,猜个谜语。请看这副对联:“上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猜一人名。“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感受她的芬芳。 作者介绍: 二:初读愁词 1. 教师范读

2. 请大家带着对这首词的初步体会,吟诵这首诗,体会作者情感。

3. 二生读,a告诉我你的朗读是想传达出一种什么情感?b.你从诗词中体会到了哪些情感?

4. 大家一定很好奇作者为何有如此愁怨呢?这和作者当时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屏显:写作背景

5. 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请你再次动情朗读读这首词。 三:品悟愁情

这几位同学动情的朗读,一下拉近了我们和李清照的距离,仿佛悲伤感怀,愁怨深重的词人就在我们面前。

1. 请你用散文话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首词。【恼人的风雨总算停歇了,枝头上美丽的花朵也凋零尽了,只有沾花的泥土还散发着缕缕花的余香。太阳虽然升的很高、很高了,可我仍无心梳妆打扮。春去了,明年还会回来,花谢了,明年春天还会盛开,惟独那牵挂的人、伤心的事一直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开口说话,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洒落。听人说,双溪那个地方的春色还不错,我计划着到那里去划划船、泛一泛舟,以排遣心中无尽的忧愁!可是,我真担心那双溪上的舴猛舟般的小船太小了,恐怕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哀愁啊!”】

2. 通过现代散文的描述,我们更了解了这首词。如果让你提炼一个关键字,你会提炼哪个字?这个字就是——愁。请细读该词,哪些词句细致传达出旷世才女如泣如诉的愁情。 3. 这些句子中觉得写得最生动最富有特色的词句是?(比喻手法,将无形的无法触摸的愁绪写成有形有重量的东西,似乎还可看到这小船在重愁堆挤下被慢慢压向水面,让读者读了不为之担心。突出了愁的深重。)【读】 4.回头再看整首词,词人的情感是否一直处于愁闷低沉状态,有过一丝变化没有?从哪里看出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

小结: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 ,直接抒情,细节传愁,比喻摩愁等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心中愁云笼罩,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5 .我们仔细品读这首词后,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我相信你们在朗读上会处理得比刚才更好,请各位同学深深沉浸在一代才女的文字中,用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朗读。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也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如:~~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也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展示。 四:闲话愁思

李清照是写愁的大家,用比喻的手法,把无形的写成有形的,写出了愁的重量。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很多经典的写愁的名句。你能说出几句吗? 1. 用了比喻手法的名句: 愁是 ,诗云: 愁是 ,诗云: 1. 我的比喻句:

五:剖析愁怀

李清照一生写了大量的愁词,留下了很多经典名句。她就如一眼愁泉,愁思愁语愁绪汩汩向外冒。难道她天生就是愁种吗?我这里有李清照早期的诗词三首。 屏显: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1.一生读。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2.是什么原因让活泼热爱生活的李清照成为了“满纸愁怨语,行行辛酸泪”的这样一位妇人?【小贴士:可以从词人的经历,社会环境等方面去思考】 3.师总结: ”

是啊,作为一个文人她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作为一个女性,她又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巨大的落差,多舛的命运,世人的冷眼嘲讽。注定了她的一生将忍受着这份旷世的孤独。满腹愁怨。

不由让我们想起江河的诗歌中的: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我不希望你们成为李清照似的得旷世才女,而更希望我们每个同学每个人能远离痛苦哀愁,快乐幸福一生。

推荐篇目:《一剪梅》,《声声慢》........

第二篇:武陵春教案

清江中学 胡琴

教学目标:

1、反复吟诵,感受婉约词的节奏韵律。

2、品味语言,理解李清照的情愁。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对联猜谜

上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下联: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猜一人名——(谜底:李清照)

2、作者简介(多媒体补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3、词的知识

4、字词检测 二:初读感知

1. 请大家自由吟诵这首词,初步感知作者情感。

2. 教师配乐学生再读,思考: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三:再读品悟

1、《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武陵春》的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日晚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通过对比阅读来体会作者心态,更易于把握。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闻说”等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理,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抓住三个关键词,反复品读,并引导结合作者当时的环境背景来理解

3、《武陵春》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

( 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对于这两种抒情方式可以结合展示交流的第一题来讲解,在学生获得大量实例的基础上理解,会更透彻。 四:展示交流

1.能否调动你的积累,谈谈你对愁情的理解

2.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词改写成一则优美的散文。 五:布置作业

搜集李清照作品。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学的饶有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有许多意外的生成出现,给了我很多惊喜。比如学生在分小组讨论展示的时候,思维相当活跃,有的联想到李白笔下的明月、美酒、白发,有的想到李煜的梧桐和春水,有的想到白居易的“吴山点点愁”,吟诵声此起彼伏,而后我顺势引导他们理解表达情绪的两种方式: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更有一个同学说在读完这首词后,马上让她想起了作者曾经那些愉快的无忧无虑的作品,她提到了《如梦令》,并说自己是采用这种对比联想的方式来体会作者现在的情感的。这个同学的发言应该说是变换了思维角度,充实了我们对一篇作品的分析和理解的方式,在肯定她的看法后,我也鼓励学生要多阅读,广视角,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领读、齐读、互动读,学生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诠

释着他们对文本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更有把自己改写的优美散文配上动听的音乐,声情并茂,确实让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

阐释学中“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的概念,就是倡导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要施行师生平等的对话。教学是一种语言行为,更准确地说,教学是一种话语交往行为,没有对话就没有解读。我觉得本课的教学中第一营造了一个自由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同时得到鼓励、鼓舞、感化和指导,在此基础上去引导他们的个性化阅读,会有更多惊喜诞生;第二,利用多媒体适当补充相关资料,明确作者的创作意图,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事实证明,确实开启了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第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充分肯定他们独特而丰富的见解,让阅读时刻闪耀创造性的火花!

第三篇:《武陵春》教案

武 陵 春

教学目标:

1、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2、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3、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4、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一、 导入新课

给同学们看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梦一定已经猜出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

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二、 朗诵文本,体会情感

1、 教师范读

2、 学生跟读: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能否邀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们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学生自由朗读)

4、 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一名学生朗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 “愁”(板书)

5、 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比如推选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跟刚才朗诵的同学比一比,;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也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也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展示。

(学生自由组合,朗读)抽取2-3组

三、 品味语言

1、 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机智,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

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

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展示幻灯片: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

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对夫妇的婚姻生活么?

[幸福美满,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志同道合、、、、、、]

可是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不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 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

[万事皆休],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

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

3、 想起曾相亲相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不令人流泪。可有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 [风住尘香花已尽],同学们能用语言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闭上眼睛细想,风住尘香花已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三言两语即可。 [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够印证“物是”,请一位女生朗读,其他同学划出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语。

[女生朗读]

问:相似点在哪里?

[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情感一样么?

讨论小结:《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

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 齐读上阙

4、 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往下阙看,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

男生朗读并作答:闻说---也拟---只恐

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心动了么?----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

请女生读前两句,最后一句齐读。

5、 请把最后一句再读一遍,(齐读)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

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回想前人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① 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的绵绵不绝

② 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

③ 把愁比喻成丝麻,纠缠在一起,纷繁芜杂、

小结: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我们再读下阙,此时不仅要读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读出愁的分量、沉重感。 [齐读]

四、知人论事,探究作品的深层意蕴 师: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梦令里曾经如此活泼快乐的女子,如今为何愁肠百结?载不动的愁里究竟有什么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则背景资料,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吧。咱们班谁的声音比较宏亮的!

来,你来展示一下你的声音吧!

PPT6:北宋“靖康之变”后,高宗南逃。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八年后她流落到金华,写下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

学生:读

师:读得很响亮,师:你从这则背景资料里读出哪些愁?你来说说? 生:丈夫去世了

生:国破家亡,还要流落异乡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

生: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

师:你呢?

生:只身流亡之苦

师:你为什么要加“只身”呢?

生:这时候,她丈夫已经去世了

师:哪个更苦?

生:后面的

师:是的,孀居之悲,家国之痛,将词人的愁凝成一个重字,别说是词人自己,就是我们的心灵之舟也难以承载吧!

师:咱们再一起去感受这许多愁!

学生齐读 小结: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这沉重的愁,老师想借用一篇短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

教师朗读《春天的最后一树梨花》

六年前的春风又吹起来了!我心相依的夫君呢,却永远留在了石头城的黄泉下。十年前的金戈铁马消失了,我大明湖畔杨柳的倩影,却永远留在了我子夜不眠的乡愁里。

谁与携手,春风中同看庭前花开花谢?谁与同行,暖阳里聆听檐下归燕呢喃?

明诚君的花落了,我的世界不再有春天!更何况人间四月,春天的花都谢了。江南的阳光虽然明媚,可怎能融化我心海三千六百个日子日复一日凝成的坚冰?

明诚君与我一同收藏的金石还有几片,那是一份记录,一份见证,全写着劫难、流离、飘零!

人说金华城外的枝头残花还在,那是春天最后一树梨花吗?

我多想走近你啊!但双溪的扁舟啊,你怎能载得起我三千六百个日子层层叠起的浓愁? 或许《春天的最后一树梨花》难以慰藉词人悲愁寂寥的内心,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包含感情的朗读去应和九百年前那位旷世才女孤独而高贵的灵魂。

下面同学们在音乐声中去体会感受这份愁情!

六、 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到李清照内心愁苦的情感,领略了她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还在潜移默化中运用朗诵、品词、对比等方法赏析诗词,课后请同学们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去赏析李清照的另外一首词《声声慢》,希望同学们能爱上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

板书:

武陵春

直接抒愁 细节传愁

愁 触景生愁

比喻摹愁

第四篇:武陵春(大全)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对联导入,让学生猜猜讲的是什么人物。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去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2、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之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 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 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 (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 片或上阕和下阕。上、下片的句式有完全相同的,也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3、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

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

这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其时,丈夫赵明诚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已经53岁了,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二、教学新课

1、朗读

(1)听读,注意语气、语调、语速。 (2)跟读,注意读准词的节奏。

(3)自由朗读,体会词人在词中流淌的情。(愁) (4)请一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愁情。

(5)请学生以4人一小组用最能表现愁情的方式来演绎这首词。

2、品位词的意境和体会作者的感情

(1)提问: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 学生回答:愁

(2)提问: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作者是怎样写愁的?

学生回答:①“风住尘香花已尽”:风儿停了,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己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又是春意阑珊的季节。这句交待季节特征——暮春时节。

②“日晚倦梳头”:此句是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通过妇女特有的生活细节——倦于晨妆,反映了词人的满怀愁绪。 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

(3)提问: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这属于那种抒情方式? 学生回答:“梳洗罢”是“女为悦己者容”特定心情的反应,“日晚倦梳头”则是心灰意懒,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这两句是通过景物描写及细节描写来抒发愁绪的,属于间接抒情。

(4)提问:“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这两句又是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学生回答: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因此,这两句是词人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直抒胸臆,是直接抒情。

(5)提问:说不尽的美好,道不完的甜蜜,然而,这一切都不在了,只有山川依旧。请用晏殊的词句来表达这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觉? 学生回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6)提问:“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闻说”、“也拟”表达词人一种什么心理? 学生回答: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7)提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比喻。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化虚为实。

(8)提问:说说这三句是怎样把作者的心情写得一波三折的?

学生回答:“闻说”、“也拟”、“只恐”欲抑先扬,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3、小结: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4、拓展迁移

提问:我们古人写“愁”,可以说是穷形尽相,淋演尽致,感人肺腑。让我们总结一下,古人通常是通过哪些物象来写愁的?用诗词来证明。

学生回答:①用月亮来表现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招郎西”、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②用水来表现愁: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用酒来表现愁: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④用头发来表现愁: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小结:这样看来,只要诗人词人的心境是郁愁的,天地万物都会被感染上愁绪,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三、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武陵春》,这首词以夸张的比喻,具体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无尽的痛苦和愁绪,我们既要为作者晚年生活的凄楚和不幸感到同情,同时也要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第五篇:《武陵春》教案

《武陵春》 授课人:张静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了解婉约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品味李清照的“愁”情,学会从词、句的角度鉴赏诗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大家一起齐读: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支女儿花。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呢?(李清照)大家是从对联的那个关键词看出这幅对联写的是李清照呢?(女儿花)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根据昨天的预习来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支女儿花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时间的脚步走进这支女儿花的内心情感世界,用心品味她独特的情思,一起学习她的《武陵春》。 【诵其愁】

①请同学们自由地诵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学生诵读,再请学生评价。落脚点:是否读出了感情?应该读出什么感情?(愁) 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诵读,初步感知李清照的愁绪。(配乐) ③我们全班齐诵,尝试着用我们的声音来传递李清照的愁情。(配乐) 师评:大家已经渐渐地走进了李清照的内心世界,老师感受到了言语之中的那一丝愁情。 【探其愁】

同学们在诵读时有没有发现有两句词,我们读得比较轻快、轻快?(闻说„„泛轻舟) 这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打算出游) 其实李清照是一位极爱游山玩水的女子,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学过她的一首关于出游的词作,同学们是否还有印象呢?(《如梦令》)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这两首与出游有关的词,说说两首词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如梦令》:娇若春桃的女儿花,欢乐、俏皮、无忧无虑 《武陵春》: “闻说”:听旁人说,自己已无觅美景而赏的冲动与闲情逸致

“也拟”:打算去赏残春之景,似乎心中有一丝悸动,然而曾经陪我赏景

的人已不在,我去了也不免是睹物思人呐!

“只恐”:心中的愁绪太多,为情愁,为家愁,为国事而愁。

“载不动”:这双溪的小舟又怎能载得动我的满腔愁绪呢?

总结:随着时光的变迁,世事沧桑的变化,李清照由一支无忧无虑、享受生活乐趣的娇俏女儿花变成了一位结着愁怨的姑娘,愁成了她的诗词中频繁出现的字眼,接下来,我们深入解析李清照的愁情世界。 【解其愁】

请同学们小组之间诵读带有愁情的这两首词,然后小组合作交流,结合具体的字词来说说这两首词的愁情有何不同?(提示同学们从对比的角度进行思考)

例如:景的不同、事的不同、情的不同、时间的不同、房间陈设的不同等。 《武陵春》的鉴赏要点: ①风住尘香花已尽:春天应是花红柳绿,草长莺飞,而在李清照的笔下却是狂风呼啸,落红满地,满眼尽是衰败之景,心中满是凄凉之情,眼前景物的不堪正是内心情感的不堪。花朵被风摧残不正印证着人被世事摧残么?心酸愁苦之意溢于言表。

尽:完尽的意思,在这里是指花朵已经被狂风全然摧残,暗指人被现实摧残,世事难料之下人的愁苦之情表现地淋漓尽致。 ②日晚倦梳头:“女为悦己者容”,那个让我为他梳妆打扮的男子已不在,我还有何梳妆的必要呢?表现出了李清照那份夫死之后对生活的无望和无奈,对生活的兴致全无。

倦:疲倦的意思,在这里不仅仅是身体的疲倦,更是心灵的倦怠,经过人世沧桑、国破家亡等多重打击的李清照已是身心俱疲,哪里还有梳洗打扮的兴致呢?哪里还有好好生活的欲望呢?

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眼前之景年年如此,可与我赏景之人却已不在身旁;眼前的自然之景年年如此,可国家的格局已全然不同。我想要诉说我心中的那份愁绪和痛苦,然而却无人诉说;心中的愁绪太多太纷乱,我也无从诉说,只能欲语泪先流。

事事休:指所有的事情在李清照的眼中都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她的眼中满是苍凉,满是凄楚。那份厚重的愁绪已经全然笼罩着她。

④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写出了李清照内心情感的变化,她听说双溪的春色尚好,打算泛着轻舟去赏春,亦是为了排遣内心的忧愁,然而却担心双溪的舴艋舟载不动内心这份厚重的愁绪。运用了心理上的变化诉说了那份厚重不可言说的愁绪。

⑤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绪是一种情感,是看不着,摸不到的,然而作者为了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她厚重的愁绪,将这份虚的情感实化为舴艋舟载不动的实物,这里运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

《醉花阴》的的鉴赏要点:

①薄雾浓云愁永昼:景色的黯淡正是内心情感的黯淡,我手写我心。

永昼:整夜发愁,整夜思念。

②瑞脑销金兽:沉香袅袅飘散,闺房之内陈设还有贵妇之气,慵懒之味。

③佳节又重阳:重阳佳节之时,人们多与家人一起登高望远,而此时的李清照却是独自一人,思夫之情溢于言表。

④半夜凉初透:凉是指秋季凉意之凉,更是指丈夫不在身边的心灵之凉。

⑤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此时的词人还有派遣闲愁的方式,还能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体味生活的趣味。

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与菊花相比,菊花本是纤瘦细长的状态,而思念成疾的李清照比菊花还瘦,这是一种怎样的相思。

配乐齐诵《武陵春》

总结:我相信同学们都已醉心于《武陵春》中的愁和美,的确,李清照《武陵春》中的愁的内涵是丰富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她经历了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截然不同的生活,国破家亡夫丧使李清照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沦落为一个形影相吊的孤家寡人,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身为一个弱女子的她却也能深感国家的重任,例如她在乌江边发出的豪迈宣言: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外柔内刚的女子不输于男子的胸襟与抱负,这样溢满着忧愤之情的难言之愁又怎不令人赞叹呢?我们可以说她是万古愁心的绝代女儿花。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结束今天的学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围棋与象棋范文下一篇:网络编辑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