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

2022-10-06

目前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以后已经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投资拉动不足以及净出口优势不明显等窘况。因此, 中国经济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本文就中国经济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转型进行系统分析, 也为日后的研究做前期的研究基础。

1 中国经济现存的问题

1.1 原始的“三驾马车”功效逐渐递减

凯恩斯强调社会总需求是等于总供给的。但是凯恩斯忽略了一点就是他的理论是建立在社会需求程度比较旺盛的基础上, 同时这种理论是短期行为并不能长期运用。新中国成立后, 国内的供需一直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供不应求, 中国的人口结构、需求结构以及基础设施都是很符合凯恩斯学派的假设前提。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 中国经济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 因而“三驾马车”的功效就没有以前那样有效。

1.2 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囊括了两个概念, 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初期, 政府管控和调节市场的力度非常大, 几乎全是按照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做事, 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其次, 前几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确实让人叹服, 但是却过度的消耗了资源、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另外, 目前中国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确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 但是与世界同水平相比, 中国产品是低效率的, 在高端层次上中国产品寥寥无几。最后, 与世界领先企业相比, 目前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也是低下的, 中国企业更多的生产一些低端的、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更多的是做全世界的代工厂角色, 其标签还是“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因此, 综合以上分析,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突出。

1.3 注重短期回报而忽略长期投资

2008年, 世界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经济受到了重创, 中国在当时也遭受到了不小的打击。然而, 在进行危机应对时, 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则选择了不同的应对之策。美国、德国和日本政府拿出大部分财政鼓励企业进行创新, 尤其是技术创新;而那时为了维护国内经济稳定, 我们依旧大力追求GDP的增长, 因此在那时我们在转变经济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方面错失了良机。

2 中国经济未来的转型之路

2.1 正确认识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其经济总量早已稳居世界第二的位置, 但是如果要从总量中细究其效率内涵, 转变成高效率、循环、可持续的经济重量的话就要正确认识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目前,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就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更加重视效率方面, 重视一二三产业的协调作用。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是个制造业强国而非制造业强国。目前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是缺乏高端品牌, 尤其是制造业行业。我们必须要加大各行各业高端层面的探索, 从观念上、思想上、行动上进行改革和转变。

2.2 加大对创新的投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周期, 都有成熟期和低迷期, 要像打破周期规律就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思维创新, 无论什么创新都是对原有模式的挑战和冲击。美国硅谷、以色列、日本筑波这些世界主要的创新地区对国家的发展、经济的拉动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2.3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

必须明白的就是, 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点在民营企业而非国企。未来, 中国的经济形态会更加包容、更加多元、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在创新的驱动下会促生一大批微小型创新企业, 这不仅提高了就业, 也拉动了经济增长。因此,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可以说的最好的强心剂。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积累使得中国由低等收入国家一跃成为中等收入国家,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驱动下, 中国经济从需求结构、人口结构以及产业升级方面进行转型升级。本文就中国目前的转型之路进行详细剖析, 为相关机构提供经验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结构性特征,经济转型,“一带一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张平, 刘霞辉, 袁富华.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提升路径[J].经济研究, 2013, (10) :4-17+28.

[2] 刘嘉毅.房价上涨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中国经济转型特征下的经验研究[J].当代财经, 2013, (02) :16-26.

[3] 瞿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J].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2, (01) :19-2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下一篇:基于MultisimRC振荡电路的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