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发展模式调研论文

2022-04-19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有机农业发展模式调研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现代农业是现今企业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选择。近年来国内不少企业在现代农业规划和建设中不断探索,出现了孙桥、集发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定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打造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是许多企业正在面临的重要课题。

有机农业发展模式调研论文 篇1:

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探讨

摘要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我国经过30多年的探索,虽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着重研究了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及其主要问题,并对促进我国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问题分析;发展对策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4.03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Development mode;Analysis;Countermeasures

作者簡介 汪静(1968—),女,安徽潜山人,副教授,硕士,从事西方经济学、旅游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6-13;修回日期 2019-06-18

休闲农业是指将自然生态环境、田园风光、乡土风情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耕文化等相融合,提供民众休闲、娱乐的农业经营活动[1]。休闲农业于20世纪30—40年代兴起于意大利、奥地利等地[2],不久便在欧美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的休闲农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拓展,模式日趋多样,内涵不断丰富,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休闲农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竞争力提升,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当前,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持续发展等主要对策值得系统研究。

1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1.1 休闲娱乐型

休闲娱乐型又称为“农家乐”型,“农家乐”模式是指将周边的田园风光、山水景点与农家风貌、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为消费者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农家乐将田园客栈、特色美食、生态养殖等绿色产业全面融入旅游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主要形式有观光农业、民俗文化展示、特色民宿、特色美食、生态养殖农等。

我国的农家乐旅游起源于四川成都,1987年在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将田园风光、农耕活动、民风民俗、民居文化与现代旅游、休闲娱乐相结合,被认为是农家乐这种全新的旅游形式的开始。成都的“五朵金花”是“农家乐”模式的代表,“五朵金花”指的是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东郊5个村子: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驸马村的“东篱花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江家村的“江家菜地”。五朵金花分别被打造成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的4个花卉主题景区,以及“江家菜地”的农耕文化主题景区,形成一村一品一业的乡村旅游景观[3]。

1.2 参与体验型

参与体验型是以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工艺技术,吸引游客参与其中的一种旅游形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开放一些果园、茶园、农场、牧场、花田、鱼塘等,吸引游客进行果蔬、茶叶、花卉的栽培采摘、采捕鱼垂钓、动物认养等活动,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4]。参与体验型的关键是要给旅客提供深度浸入式的乡村体验,游客购买到的不仅是有形的旅游产品,还有无形的“旅游记忆”。20世纪90年代的建设的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是这种模式的最早呈现,未来农林大世界建有以“生态旅游、趣味互动”为主题的项目30多个,使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与农业休闲观光完美地结合起来,及具观赏性、参与性、 科普性、趣味性。比如果蔬采摘园一年一度的采摘节让游客们体验到亲手采摘的收获乐趣;“趣桥飞度”表演让人过目不忘;趣桥竞渡项目则考验着游客的胆量与体力。

1.3 农业公园型

农业公园是指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5]。农业公园的产品品种多样,可以是专门经营除水果、蔬菜、花卉、茶叶等专业性的农业公园,也可以是多种经营的综合性的农业公园。农业公园是一种规模化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其核心区域为原住民生活区,它将生态化的田园风光、园林化的乡村景观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产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融合在一起,完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模式。全国首家国家农业公园是山东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园内设有农耕文化、科技成果、现代农业、花卉苗木、现代种苗培育推广、农耕采摘体验、水产养殖示范、微滴灌溉、民风民俗体验、休闲养生度假、商贸服务等10个功能展示区,集中展示了兰陵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成就,展示了以瓜菜为主的国内外新优品种和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同时也展示了沂蒙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为当地注入了更多的旅游、文化、服务元素。除了观光游览功能,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自2013年至今,已连续举办6届“菜博会”,为蔬菜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载体和平台,对推动兰陵、临沂蔬菜产业发展,都发挥了很好的带动辐射作用,也成为世界了解临沂、了解兰陵的重要窗口,有效提升了兰陵县、临沂市蔬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4 科普教育型

这种模式既有农业生产又有科普教育的功能,它是利用园区种植的农作物,饲养的家禽、家畜以及相应的农业设施,进行农业科技、农耕历史文化、生态农业、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展示,寓教于乐,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实现了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5]。其消费者群以儿童、青少年学生以及对农耕知识、动植物感兴趣的城市游客为主。广东佛山盈香生态园是科普教育型旅游中具有代表的园区之一,这是一个集旅游、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自然生态园。园中有观赏、采摘、水上游乐、体能锻炼、探险等活动项目,还以自然课堂形式,推出了多项研学主题旅游,让小朋友在游玩中学习,探索出一种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高了中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成为了广东省最受学生欢迎的研学旅游基地。

1.5 民俗文化型

民俗文化型旅游是指以农村风俗习惯、民俗文化作为旅游吸引物,开发传统歌舞、民间技艺、农耕文化、民俗风情、民俗建筑、历史文化、节日庆典等活动,增加农业休闲旅游的文化内涵。正因为“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才有了民俗文化的魅力。剪纸、糖人、戏曲、皮影儿、居住、服饰、饮食、礼仪、节令、游艺民俗都是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物。山东潍坊风筝节、河南马街书会、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龙舟竞赛、陕北农村的秧歌、安塞腰鼓、逛庙会、斗鸡等都是民俗文化型休闲农业的典型产品。

2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和策划欠缺,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我国的休闲农业项目大多以企业或农民自主开发为主,缺乏统一规划及专业指导,从全国的角度看,休闲农业缺乏全面的规划,各地各自为政,盲目开发,空间布局存在着不合理性。此外休闲农业项目特色不明显,大多是果实采摘、农家餐、钓鱼、棋牌、民居住宿等,彼此之间少有创新或差异性,自身的競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对游客的吸引力。

休闲农业的发展只靠农民的一己之力是不够的,需要财政、金融、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目前发展的初期阶段,政策扶持是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尽管我国已出台相应政策,但是在道路建设、住宿设施、安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扶持资金的和金融、财政、土地等政策还难以到位。此外,由于目前我国休闲农业的经营形式大多以自发的、分散的私营企业、个体、小农等为主,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自身无力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得休闲农业发展的资金更加缺乏。这致使许多休闲农业资源还难以规模化开发利用,发展休闲农业的规模效应无法得以实现。此外,政府在税收、贷款、用地、工商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统一性的休闲农业管理办法尚未形成,这些都影响着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

2.2 产业联动不足,规模经营和知名品牌尚未形成

休闲农业虽然说可以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联动,然而现实中休闲农业以旅游业为主,许多相关的统计也计入旅游产业,真正将其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还很少,农业产值滞后于旅游收入,并未形成真正的休闲农业。在区域联动上,虽然区域内已逐步形成一定的产业联动,个别地区还出现了产业集聚,但由于其经营时间短,季节性较强,因此距离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有一定的差距。区域间的联动还未形成,尤其在生产要素的流动上,还不够完善,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均以区内人群为主,区域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休闲农业大都存在着“小、弱、散”现象,休闲农业区大多档次低、规模小、知名度不高,缺乏品牌意识不足。其内部接待工作主要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户自行承担,经营规模的有限性制约了产业化发展空间。。

2.3 管理体制较不完善,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缺乏

我国休闲农业正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在经营管理上还很不完善。首先,各级政府对休闲农业项目开办的立项条件、申请程序、审批办法、管理制度等事宜不规范、标准不统一,这导致了各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良莠不齐,对已评审的休闲农业项目也缺乏动态监测,缺乏定期评估制度。其次,部分地区的休闲农业行业协会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休闲农业的发展,然而有些地区的协会只是简单的农民结合,进行一些日常的管理,针对休闲农业规划以及行业标准制定做得很少。第三,由于涉农部门、旅游部门、土地管理部门等缺乏相应的协调,在制定休闲农业用地规划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土地管理尴尬的局面。

休闲农业的经济管理体制从总体上看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发展休闲农业的所必须的收益分配机制、合作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等都不太完善,容易出现利润分配、权、责、利分担等方面的问题。此外,由于一部分休闲农业园区是由一些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投资兴建,农民通常只能得到劳动雇佣合同中规定的薪酬。这使得农民利益缺乏长效的保障机制,最终会影响农民对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4 经营管理水平偏低,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休闲农业多数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轻管理、低质量严重制约了休闲农业的发展。目前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很多不具备旅游管理专业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背景,很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或由当地农民担任,无法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服务。从事休闲农业方面的服务人员,也绝大多数是当地的农民,部分从业人员思想陈旧,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专业培训,不能很好地掌握旅游政策、市场动态、经营和操作程序、环境教育等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即便进行了培训,也存在培训时间过短、缺乏专业性等问题,行业整体素质偏低,无法适应休闲农业旅游迅速发展的要求。

3 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

3.1 科学规划,协调推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休闲农业总体规划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依据,规划起点要高,内涵要深,突出特色与个性化相结合[6],要有前瞻性、整体性和延续性。要重视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空间布局、模式选择、项目策划、景观营造、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特别是要与农业发展规划、乡村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结合起来,实行多规融合,并将其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

通过科学规划,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和市场的有机融合,使农业与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融合发展[7];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景观和谐统一,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走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代人与后代人共享资源与环境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6]。

3.2 立足本土资源,开发特色化产品,加强旅游品牌建设

特色是产品实现差异化的工具,是产品竞争力的源泉,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特色化的休闲农业产品,要紧紧围绕“农”字做文章,要围绕文化底蕴和资源特色,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出能突出时代特征,彰显地方文化内涵的特色化产品。

旅游品牌是旅游产品特色及质量的集中体现,是拓展旅游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旅游企业形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休闲农业市场的竞爭,就是品牌之间的竞争。休闲农业产品开发必须依托当地农业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内涵,强化地域特色,合理选择推广主题,建立品牌标志,强化品牌个性,彰显品牌特色,打造特色化的休闲农业产品品牌形象。

3.3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休闲农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要充分利用旅游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农业科研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的人才、科研及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8]。加快建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培训基地,进行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针对性培训,培养出一批兼备农业和旅游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针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旨在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及创新能力,因而要着重进行旅游法规、经营管理、创新意识、环保理念等方面的知识培训;而针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旨在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技能。因此要着重进行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接待礼仪、操作规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讲解。

参考文献

[1] 钟植一.整合思想下的休闲农园空间规划探索:以大理朴村岛休闲农园为例[J].福建建筑,2013(4):118-120.

[2] 黎江,黄璜.衡阳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作物研究,2013,27(S1):75-77.

[3] 邱晓稳.成都三圣乡:“花卉之乡”的美丽建成之路[J].中华建设,2018(2):36-39.

[4] 贾凤伶,李瑾,黄学群,等.天津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5):93-97.

[5] 肖军,熊健.安徽省休闲农业开发模式选择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2):39-44.

[6] 曾文涛.发展休闲农业[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9:35-39,43.

[7] 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湘潭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中国乡镇企业,2013(1):59-61.

[8] 肖军.熊健.安徽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3(15):1-2.

作者:汪静 马美玲

有机农业发展模式调研论文 篇2:

山西大禾农业园发展模式探究

摘 要:现代农业是现今企业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选择。近年来国内不少企业在现代农业规划和建设中不断探索,出现了孙桥、集发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定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打造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是许多企业正在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详细剖析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和经营理念,试图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进行探索和梳理,以探究现代农业的规划和经营脉络。

关键词:现代农业 特色 优势 模式

在众多已经和正在规划建设或经营的现代农业产业实体中,有绿色农业,有生态农业,有休闲农业,有科技农业,千姿百态。然而,有的持续保持旺盛发展势头,有的却昙花一现。究其产业发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出类拔萃的產业特色,没有独到的品牌经营手法,无法建立起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山西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太原近几年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典范,出色的项目规划、新颖的产业特色、独特的品牌塑造理念造就了其旺盛的产业生命力,实现了良好的经营预期,赢得了趋之若鹜的社会效应,园区前景广阔而被社会广泛看好。详细剖析该园区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理念,可以洞察到立足山西地方特色,依托太原都市农业优势而发展现代农业的利好模式。

一、现代农业园的概念和内涵

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的园区式农业形态。其不断拓宽园区建设的范围,打破目前形式上单一的工厂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围绕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能发挥作用的各种形式,以及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区域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类型都纳入园区建设范围。模式上,它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产品、技术和服务为纽带,利用自身优势、有选择地介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有效促进农产品增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突出体现农业科技的作用,形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物流等各种形式的示范园网络。现代农业园的农业类型,有绿色农业、物理农业、休闲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等。

二、山西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情况

(一)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概况

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由山西普大集团投资规划和建设的转型产业园区。园区实现了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等部门、院所和著名农业产业公司的良好合作。已被列为太原市农业重点扶持项目,并被确定为中国农科院科研试验基地、荷兰瑞克斯旺种苗培育中心和山西种苗协会的新品种示范基地。园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和太谷县交界地带,距太原市区仅30多公里,位于太原都市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二)园区项目规划和当前运行情况

1.园区规划。园区规划建设以科技设施农业为主要特征、休闲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产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有育种育苗展示、科技示范、推广孵化、规模种植、现代农业科研、展览培训、交流会务、休闲观光等八大产业功能板块。

园区总投资约25亿元,分三期工程进行建设。一期投资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约1000亩。主要规划16万平米的现代农业试验项目,形成优质果蔬、高档花卉育种和种植试验、农业展览、交流会务的核心区,布局有与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合作的优质种子育苗工厂、高档花卉、立体无土栽培、南果风情的文洛式连动观赏大棚,先进滴灌和深液栽培种植科技示范大棚以及科研培训中心。二期预计投资约8亿元,于2013-2015年规划建设占地约2000亩的100万平米智能日光温室,采用工厂化运作模式,进行大规模果蔬、花卉的集中连片种植,形成引进品种示范种植基地,形成试验种植的辐射区。三期预计投资约12亿元,规划占地约3000亩,将与荷兰瑞克斯旺(中国)公司合作,在2016-2018年规划建设近200万平米更先进的日光温室,进行大面积引进果蔬、花卉品种的推广种植,形成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果蔬新品种和花卉种植基地,形成联合农民发展的带动区。

园区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山西没有融旅游、休闲、观光、餐饮、酒店、教育、会展、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现代农业园区的空白,打牢全省基地型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地位,成为山西发展高科技农业、现代农业的名片,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解决再就业1万余人,带动3万余户农民致富,发挥育苗、培训、种植、销售联动效应,5年内增加产值10亿到20亿元。

2.园区当前运营情况。当前,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已完成投资4亿元,完成了2万多平米的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4万平米的教育培训中心、2万平米的育苗与观赏中心、2万平米的科技示范中心、3万平米的日光温室种植试验中心等项目建设。当前运行已经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1)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成效显著。园区现已形成了三个特色产业区,分别为农业观赏大棚、农业科技示范大棚和连片日光温室。观赏大棚分别有和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合作引进新品种蔬菜、果蔬种子和幼苗的育苗工厂,有南花北开和各色高档花卉组成的花卉展示馆,有旨在展示管道栽培、无土栽培和各种新科技的新农业园艺,有实现南果北种和珍惜树木展示的南果风情馆。科技示范大棚有从荷兰引进的西红柿悬挂栽培科技区、高架彩椒种植区、草莓立体栽培区和深液流水栽培区组成,内有荷兰Priva普瑞瓦公司的施肥机系统、以色列Netafim奈特费姆公司的滴灌系统、荷兰Metazet马特伊特公司的采摘操作车等。连片温室为与瑞克斯旺公司合作的高品质蔬菜新品种种植示范区,以及稀、特品种果蔬展示区,内有全国最好的樱桃、草莓和葡萄品种。

(2)农民对大禾优质蔬菜品种的种植推广兴趣浓烈。园区和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合作的育苗工厂,生产的高品质蔬菜和花卉种苗已经热销太原、晋中周边市县并向省内其他地区拓展,工厂化育苗效益显著,前景广阔。园区已经形成的规模示范和种植区,生产的大众蔬菜和串收番茄、彩椒、迷你小西红柿、水果小黄瓜、黄秋葵等高档蔬菜,抗病虫害能力强、换茬周期长、产量高、口感好、无公害、营养足,投放市场后,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赞誉,周边县市的温室和大棚设施蔬菜种植户对与园区开展合作,共享新农业技术、种植新品种蔬菜表示出强烈的愿望。

(3)园区品牌效应迅速扩大。园区立足生态理念建设的融新科技农业种植推广和观光农业于一体的观赏大棚、科技示范大棚,吸引了包括中小学生、大专院校和各界朋友近万人前来参观。园区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各级政府领导来调研考察,很多高校以及各界朋友纷杳而至主动寻求合作,技术输出、项目输出、人才汇聚、校企合作等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使大禾园区的品牌和社会效应急速扩大,已经成为省城现代农业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三、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产业符合性和先进性分析

纵观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和经营设计,其园区立园思想正确,规划思路超前,作为现代农业园区的产业符合性和先进性表现在:

1.技术密集型产业。园区广泛采用了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与设施、设别等农业高新技术,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了各种现代生产投入要素,综合生产率较高,实现了农业生产物质条件和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些技术使大禾园区成为了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实现了先进农机和农业的良好结合。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是园区农业生产的综合生产率较高,实现了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使现代农业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

2.现代农业的特色明显。大禾园区的规划已经向兼容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扩延,兼具了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使园区的主要功能除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供给以外,还具有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教育等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成为了人们的又一精神家园,引领了又一种现代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同时保护了环境、美化了环境,还在践行着我国5000年农耕文明的传承者角色,在教育孩子、发扬传统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园区产业实现了现代农业的高集聚性,产业可持续发展性明显。

3.项目规划起点高。大禾园区规划中不管是蔬菜、花卉还是珍稀果树,都体现了现代农业运用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品种的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如引进荷兰、以色列等国外新技术和设施、设备的理念。且重视园区经营模式的农工科贸一体性以及产品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如与国家和省重点农业科研院所合作的规划和实施。高起点的园区项目规划,使新项目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4.园区生态特性明显。清洁生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的广泛运用,则强调了现代农业园区环境、经营和产品的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园区在土、水、气、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安全等资源和环境方面均有严格的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环境标准、作业标准和监测标准,使得大禾园区成为了生态农业园区,成为了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园区,成为了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使命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理念超前。

5.园区运营模式先进。大禾园区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和农业科技园综合联动的模式实施经营活动,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将千家万户中农民的蔬菜生产行为统一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大禾园区作为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的运行模式,以企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和资金、各种设施,集成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新设施进行试验和示范,形成高效农业园区的一期开发基地、二期中试基地、三期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大禾综合产业功能的联动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园区产业的高度商业化、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区域化,园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显著。

四、对发展现代农业园的政策建议

从山西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和建设实践看,和国内其他现代农业园的规划建设实际一样,该园区也同样面临着自身规划理念、市场定位、政策局限和经营模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现代农业园乃至整个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具体建议如下:

1.因地制宜改革适应现代农业园规划发展的土地制度。很多农业园区的发展无法迅速做大,一直受土地制度的制约是重要的原因。可见,土地制度的改革,哪怕是仅针对现代农业园规划发展的土地制度局部性改革,是现代农业园发展的根本性前提,政府应该就此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大胆尝试,比如“政府协调、农民出地、企业建棚、共同收益”的土地政策等,以适应现代农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

2.现代农业园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做好园区产品和经营模式的定位。一个合理的运营模式是园区生存、发展的必需前提。现代农业示范园其农业技术和产品示范归示范,但示范与盈利之间是有差距的,有时差距甚至是巨大的。要想通过园区的示范,最终达到主体产业盈利,需要狠下一番辛苦,打造园区基于产品、技术、销售、经营的综合优势。首先,比如大禾园区在经营思路上,因临近太原市,属于都市农业,其核心定义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蔬菜产业,辅之以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会展农业和精品农业。政府应该强力引导和协调大禾园区在做好蔬菜产业、观光和旅游农业的同时,在举行各种会议时利用显著的地方区位优势赢取可观的边际效益,通过可观的效益和效应促进大禾主导产业——蔬菜产业的发展。其次,园区要想获得主体效益,依靠政府项目扶持、科技展览集成及农民职业化都是获得效益的不错选择。但旨在发展日光温室的园区二、三期项目扩建,必然要面临庞大的产品销售问题。多功能定位的农业园产业规划和运营模式,决定了园区产品的基准成本必然要高于本地蔬菜甚至外地蔬菜。要想获得收益,就必须提高产品档次,这就需要依靠销售渠道。农业园应做好准备着力开拓销售渠道,因为渠道的建立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在扩大规模时先定渠道,再定规模。因为简单的强调品质,并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

3.确立现代农业发展的合作社运营理念,实现农业园区规划和经营的专业化、一体化和社会化。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农业现代化进程表明,一个有效的农业合作体系的建立,对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起着决定性作用。借鉴国外先进现代农业国家的经验,我们的现代农业园区也应下功夫建立和有效運行农民合作社,以求得现代农业园的效益最大化。公司种地永远不可能比农民强,园区发展前景很好,但是在发展的时候政府要帮助企业有机地把更多的农民嫁接进来,用一种有机的模式,比如提供种苗,让农民自发带动,帮助农民解决渠道,而不要以公司行为在固定资产上投入过多。这样会导致后期发展特别被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建设时化整为零,把终端渠道抓起来,花大力气建设终端渠道。同时积极联合越来越多的农民,由公司提供渠道、建立仓库和蔬菜零售终端。公司负责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头尾问题,由农民负责中间整个种植过程,以避免农产品的高成本生产和销售。

4.政府要对现代农业园的规划、建设和成长发展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在此期间,如何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能否迅速实现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有具体到政府的支持,可以是积极实施政策资金支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社会服务等。

参考文献:

1.柳百萍,胡文海.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1(10)

2.刘子亭,张保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聊城市为例.中国农学通报,2009(24)

3.杨兰根.江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探讨.江西农业学报,2008(3)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

5.舒尔茨.梁小民译.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

(作者单位:晋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山西晋中 030600)

(责编:贾伟)

作者:崔霞

有机农业发展模式调研论文 篇3:

嘉禾万顷待翱翔

农历六月,三江平原水稻进入拔节孕穗关键时期,也是植保高频期。在虎林市虎头镇“万亩大地号”水稻科技园区,只见一架接一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滑翔在万亩稻田上空。上有骄阳似火,下有稻浪青青,中有无人机群排成整齐队列“巡航”,这是水稻科技园区的无人机航化作业小组为稻田施药的壮观场景。如今,虎林全市植保航化作业面积已达100万亩,且开创了农户零费用享受无人机植保服务的先河。

早在1996年,虎林市就提出“绿色食品开发战略”,探索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和绿色种植。2001年8月,中央领导同志在听取了虎林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后批示说,虎林的经验很有借鉴意义。如今,又经过多年探索与发展,虎林现代化大农业格局已初具规模。

設施程度高,科技含量高,是当前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如今,虎林全市保有大中型农机19274台套,配套农机具38890台件,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高达99.1%。虎林市累计投入2.4亿元对农田进行了综合治理和设施建设,实现了成方连片、渠系配套的设施标准化。同时,推广智能浸种催芽、大棚旱育稀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如今已有100余万亩水稻实现智能化育苗全覆盖。虎林市还大力推进农田植保作业智能化,预计至2021年将实现航化植保全覆盖。

推进绿色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占比,是虎林市确立已久的农业发展方针。虎林市多年以来持之以恒地推进农业“三减”,通过提高土地地力、提升有机种植技术水平、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手段,减少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量,有效治理了土壤板结,提高了粮食产品品质。近年来,虎林市进一步展开面源污染治理,改进施药器械,强化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探索秸秆还田、秸秆利用技术,落实土地休耕面积,这些措施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了保障。

实施“农头工尾”,打造绿色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是虎林市制定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总体目标。近年来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虎林市实行“保姆式”服务,给涉农工业、食品加工项目以大幅度优惠和倾斜。2011年,虎林市与良友集团进行了全国首例产销资产合作,成为上海市最大粮源基地。近几年,又陆续引进中粮、汇源、娃哈哈等一批国内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在虎林投建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如今,虎林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35家,“三品一标”产品达52个,“虎林大米”“珍宝岛大米”等4个产品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饭碗要装中国粮食,更要装上中国的好粮食。虎林的农业发展经验深刻地诠释了“粮食安全”战略在新时代的新内涵。

(作者单位:中共虎林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李长江

作者: 刘吉盛 姜明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论文下一篇:基础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