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论文

2022-05-03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在对外贸易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问题。本文在国际贸易影响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江苏省1985—2011年进出口贸易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和格兰杰检验研究了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外贸分别是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论文 篇1: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分析

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入,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促进作用,重新构筑外经贸发展新格局,实现早日振兴是非常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近几年辽宁省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更加显著。

一、辽宁省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现状

(1)进出口总体规模

近二十年来辽宁的对外贸易额同全国一样不断增长,尤其是入世以来,辽宁对外贸易有了一个跨越性的发展。 “入世”10 年贸易额增长 4.05 倍,年均增长率 16.8%。2012年,辽宁省外贸进口规模位列全国第9,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口总值的2.5%,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同期,辽宁省外贸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8,占同期我国外贸出口总值的2.8%,比重较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

(2)主要对外贸易国家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辽宁的对外贸易国家大都集中于亚太、美国和欧盟地区。其中日本、韩国、美国,欧盟多年来一直是辽宁对外贸易最主要的国家和地区,约占辽宁进出口总额的60%左右。虽然最近几年日本占辽宁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有所减少,但日本一直都是辽宁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近三年比重平均保持在20%。

(3)主要贸易方式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省的优势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加工贸易则是发挥劳动力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深,通过引进外资、原材料半成品、先进技术等方式,促进了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因此,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成了辽宁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

(4)进出口商品结构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辽宁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对外贸易结构。目前,在我国出口的商品中,“两高一资”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多数属于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2012年,辽宁省出口的“两高一资”产品占同期辽宁省外贸出口总值的13.5%,而此类商品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仅为4.3%;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00.4亿美元,占辽宁省外贸出口总值的17.3%,比重较上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而同期,辽宁省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速比上年下滑了6.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下降14.6%,比重较上年也下降了2.8个百分点。

(5)利用外资情况

随着辽宁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辽宁利用外资的规模也在逐渐增加,这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凭借其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秀的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辽宁引入外资的数量和速度都有明显增加,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增加最为迅速。

二、辽宁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国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及方式。随着技术进步和要素积累,比较优势会发生变化,导致贸易方式、贸易规模和贸易流向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拉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对外贸易进口本国供给不足的要素,可以克服要素供给瓶颈;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其与本国优势资源相结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辽宁省对外贸易还不能真正体现产业结构及其比较优势。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是国际因素影响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通道”,通过出口贸易,可以利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产业关联效应拉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进口贸易,可以利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升级提供技术设备支持。自 2008 年以来这两类产品的出口增长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此外,虽然辽宁加工贸易发展较快,但其出口竞争力还有待提高。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进口国外的辅料、零配件和中间产品经过简单的加工装配再行出口,在国内采购的比重较小,对国内上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产业链条短,难以形成综合经济效应,限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其二、来料加工增速超过进料加工,且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组装环节以及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产,贸易增值率不高,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三、从事加工贸易的外企在经营上要服从母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与辽宁相关产业关联度较低,经济发展辐射作用有限,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不大。目前,辽宁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结构低质化问题仍很突出,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出口中仍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动态贸易利益的培养,阻碍对外贸易的增长。

三、辽宁省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辽宁省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地理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仍是制约辽宁省外贸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建议:

1.继续加强对辽宁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对中小型企业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应加大对龙头企业资金、人才及技术等方面的扶植力度,促进其向着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2.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特色产业,树立优质品牌产品,实行“走出去”战略,抢占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如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朝阳产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发挥优势产业的聚集效应,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加快完善产品的流通网络建设,拓宽产销信息传播渠道,完善产销衔接,降低物流成本。巩固和开拓新兴市场,避免市场过度集中的风险。

4.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竞争的关键就是科学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日益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和主导力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提升辽宁产业结构,提高辽宁的地区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配套服务能力。服务业是在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国际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服务业是制造业快速增长的基本支撑,是带动辽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辽宁的现代服务业种类不多质量不高,相对于制造业发展仍然十分滞后。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应该转变观念,以积极进步的思想来发展贸易,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与转变。在增加贸易总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辽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把对外贸易做强做大,使其面对外界的冲击和压力仍能做到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张玉明,聂艳华.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与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11):4-15.

作者简介

黄秀丹(1978-),女,辽宁沈阳人,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学。

课题

本文系辽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我省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成果之一,编号2013LSLKTZIJJX-37。

(作者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流通系)

作者:黄秀丹

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论文 篇2:

江苏省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在对外贸易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问题。本文在国际贸易影响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江苏省1985—2011年进出口贸易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和格兰杰检验研究了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外贸分别是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对外贸易;产业结构;VAR模型;格兰杰检验

一、引言

国际贸易给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丰富的商品、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水平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江苏省作为我国的贸易大省和强省,充分利用沿海的地理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扶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然而受外部需求收缩、人民币升值等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如何升级产业结构、转变经济结构从而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成为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来探究江苏省的外贸依存度与产业结构间的关系。目标是肯定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力,寻求通过对外贸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

二、江苏省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征

1.江苏省对外贸易的现状和特征

江苏省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完善,正在形成方位齐全、层次多样、领域宽广的对外开放格局。

(1)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1985-2011年,江苏省进出口总额从19.87亿美元增长到5397.59亿美元,增加了272倍。从出口额看,江苏省从15.86亿美元到3126.23亿美元,增长了197倍。从出口增长速度看,江苏省出口的年均增速为22.54%。从进口额看,江苏省进口额从4.01亿美元增加到2271.36亿美元,增长了566倍。从进口增长速度看,江苏省进口的年均增速达到了27.61%。进口额、出口额及增速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

(2)外贸依存度大幅提高

外贸依存度通常表示为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对于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江苏省的外贸依存度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日俱增,进口依存度从1985年的1.81%增加到2011年的29.87%,出口依存度从1985年的7.15%增加到2011年的41.12%。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有了明显增长。

2.江苏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

近三十年来,江苏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从总量来看,GDP由1985年的221.96亿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7603.62亿美元,增长了34.26倍,年均增速为12.71%。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不断降低,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高。

三、江苏省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外贸依存度Trade作为解释变量,选取第二产业比重2GDP、第三产业比重3GDP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中外贸依存度Trade用江苏省进出口总额占江苏省GDP的比重来表示,以反映对外贸易对于地区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和出口比重能够代表对外贸易结构,选取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来反映产业结构状况。

本文运用EViews7.0软件,选取1985-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测算,数据来源于2000-2012年的《江苏统计年鉴》。

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大多数时间序列经济变量会随着时间呈现或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对样本进行序列分析时,如果时间序列非平稳,那么对两个不存在联系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时会出现“伪回归”。为了防止出现这种现象,首先对各變量及其一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首先考虑外贸依存度与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5.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

(1)外贸依存度与第二产业比重的VAR模型

判断VAR模型的滞后阶数的方法有AIC值和SC值等信息准则最小。下表给出VAR模型从0到2阶估计结果的各种信息准则,用*标注出了最小的信息准则。

在第一个方程中,滞后一期和二期的外贸依存度前的系数分别为-0.0577和0.0685,且均在10%的水平下显著,表明滞后一期的外贸依存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当期第三产业比重就下降0.058个百分点;滞后二期的外贸依存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当期第三产业比重就上升0.069个百分点。在第二个方程中,滞后一期和二期的第三产业比重前的系数并不显著。

对VAR(2)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结果如下图:

当在本期给外贸依存度Trade一个正冲击后,第三产业比重GDP3在第1—5期为负,在第2期达到最低点,之后逐步上升,在第8期达到最高点,之后逐步衰减至零。这表明外贸依存度受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经市场传递给第三产业,先给第三产业带来的冲击作用明显且持续,先带来反向的冲击,然后带来同向冲击,也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因此对外贸易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钟昌标.外贸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效应.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第10期18-20页

[2]洪银兴.WTO条件下贸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管理世界,2001,第2期21-26页

[3]吴进红.对外贸易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国际贸易问题,2005,第4期134-139

[4]谢涓,廖进中.进口贸易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实证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第9期105-108页

[5]王献伟.江苏省对外贸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作用的实证研究,2008,第1-56页

[6]谢涓.对外开放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2012,第1-100页

作者简介:

王晓颖(1991—),女,蒙古,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研究生在读,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王晓颖

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论文 篇3: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实证研究

摘 要: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成为经济领域的两个热点问题,并各自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但将二者联系起来研究二者关系的并不多。本文选取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与现状,并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贸易结构 产业结构 协整理论

1.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一国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是产业结构变动最主要的外部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垂直专业化为代表的新型国际分工开始出现并日趋成熟,这使得一国的竞争优势不再体现在最终产品和某个特定产业上,而是体现在该国在全球化产业价值链中所占据的环节上。传统理论中对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规律性论断已经不足以解释现实情况。在新一轮产业国际转移下,产业结构成为贸易结构的基础,贸易结构则是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2.1 中国贸易结构的发展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首先,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和高速增长。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对外贸易额达到3.87万亿美元。

其次,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中国加入WTO以前,对外贸易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 2-3%,加入WTO以后,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年均高出GDP增速18.9%。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不仅表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程度在提高,也说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速度的加快和加深。

2.2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2012年占比不到10%;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保持稳定,2012年占比47%左右,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越来越接近第二产业比重。虽然中国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升级,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在三大产业结构方面:2012年美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为75.7%,而中国仅为43.7%,远落后于美国。在产业质量方面:我国服务业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比较滞后,普遍存在发展不充分、服务质量不稳定等现象。

第二,外向型经济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中国在国际分工中主要从事加工装配环节,是价值链中附加值最低的环节。而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商品的运输、产品的营销以及终端的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

第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偏低。中国的制造业总量规模占全球的6%,而研发投入仅占0.3%,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此外,中国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平均在30%以下。有60%以上的技术设备靠进口,高端技术的装备基本上全依赖进口。

第四,资源能源消耗大。近十年间,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能源投入产出比较低。

3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实证关系研究

有学者认为,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二者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如何、是否实现了良性互动?为此,本文将运用协整,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3.1变量与数据

该模型选取1980年至2011年出口商品分类数据,分别用impstrchg、expstrchg和industrchg表示进口结构变化、出口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变化。以1980年为基期,计算得到进出口结构变化的时间序列。以1978年为基期,得到1978-2008年的三次产业可比价格的生产总值,并计算得到产业结构变化的时间序列。

3.2 协整理论和因果关系检验

3.2.1单位根检验

根据协整理论,利用ADF方法对出口结构变化序列和产业结构变化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见表1。

由结果可知,在5%显著性水平下,产业结构变化的时间序列、出口结构变化时间序列和进口结构变化是平稳的序列,可以直接进行协整检验。

3.2.2 出口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相关性检验

3.2.2.1协整关系检验

根据1981年—2011年进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效应数据,建立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对出口结构变化的回归方程,形式如下:

出口结构效应前面的系数为0.007518,这说明出口结构变化效应与产业结构变化效应的正向关系很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仅存在微弱相互促进关系。

3.2.2.2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出口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验证。检验结果显示,滞后1期显著性水平为1%情况下,中国产业结构变化不是出口结构变动的原因均被拒绝;而出口结构变化不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均被接受。这说明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呈单向因果关系。

3.2.3 进口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相关性检验

3.2.3.1协整关系检验

下文将根据1981-2011年的进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效应数据,建立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对进口结构变化的回归方程,形式如下:

进口结构效应前面的系数为0.00693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仅存在微弱相互促进关系。

3.2.3.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滞后三期时,中国进口结构变化不是产业结构变化的Granger原因,假设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被拒绝;而中国产业结构变化不是进口结构的Granger原因则被接受。这说明,中国进口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

3.3 VAR模型检验

由于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三变量是平稳的,下文通过建立VAR模型来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立VAR模型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确定滞后期数,本文依据 AIC、SC 等准则,最终确定VAR模型的滞后期数为3。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

第一,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变化的冲击对产业结构变化影响的脉冲响应。

首先,当本期给出口结构一个正冲击后,产业结构在第一期无明显增加,从第二期开始逐渐增加,在第三期达到最高点,之后逐渐减弱为零。说明出口结构变化的冲击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有滞后性,滞后期大概为一年。其次,当本期给进口结构一个正冲击后,产业结构在第二期明显增加,并维持到第三期达到最高点,随后开始回落,到第五期开始产业结构呈现小幅波动并最终趋于零。可见,进口结构变化的冲击在第二期就可以对产业结构产生正向冲击并维持到第5期。

第二,产业结构变化的冲击对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变化影响的脉冲响应。

当本期给产业结构一个正向冲击后,出口结构从第一期开始上升,在第二期末达到最高点,此后上下波动,并逐渐趋于零。当在本期给产业结构一个正向冲击后,进口结构在第一期无明显变化,从第二期开始下降,并于第二期末达到最低点,随后有小幅上升,这说明产业结构的冲击对进口结构的影响是负面的,而对出口结构有正面效果。

4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虽然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关系,但二者发展存在错位现象。在比较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产业和贸易发展应该继续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同时,也要通过对外贸易提高产业规模收益和技术水平。另外,将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充分结合起来,使二者实现良性互动,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2010

[2]林毅夫.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J].管理世界,2003(7)

[3]江小娟.中国工业中长期发展预测及结构变动趋势[J].管理世界,1995(3)

作者简介:赵红洁(1988.7-),女,河北省张家口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

作者:赵红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金融监管挑战对策论文下一篇:药事管理学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