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下的营销策划论文

2022-04-1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下的营销策划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核心素养在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已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实践的重要前提条件。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点,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营销策划论文 篇1: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摘 要:2018年4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专题形式对慕课进行了报道。慕课作为一种互联网新型教育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备受欢迎。众所周知,慕课、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以其创新的授课方式、多样丰富的课堂活动广受学生的青睐,但与此同时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授课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高校教育教学背景下,青年教师面临着科研、教学、管理学生、自身学习发展等多方压力,如何在学校体制考核之内,将青年教师从科研压力、教学繁重任务中解放出来,有大量精力研究、提升教学效果,真正将混合教学、翻转课堂落地实施,还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努力。下面就如何真正落地混合教学进行几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混合式课堂;自主学习;汽车营销

1 教师方面

1.1 转变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人机大战人类的惨败,体现了云计算、深度学习的威力。在信息化技术手段全方面渗透覆盖人们学习、生活的背景下,对于当代高校教师来说,面对着90后、零零后等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对于信息的接受模式和学习模式都有着典型的时代烙印。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多为前8分钟,人人手拿智能手机,喜欢新奇的、可以自主参与的、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对于传统的课堂普遍不感冒。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创新教学思路,不断更新变革教学方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要求。通过转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范式,形成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思路。例如内化学习的思想。即课堂上可以不要讲满,但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内化知识,内化的过程可以通过多开展活动、翻转课堂等实现。

1.2 悦纳教师职业,提升专业技能

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授课压力、教学科研压力都比较重,如果在课堂上,老师都有情绪上课,那么课堂效果肯定不好。因此,教师首先需要通过自我管理与情绪疏导,掌握科学的情绪调整方法,更好的认识自己,并悦纳教师职业。

1.3 教学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练习、训练得到提升

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充电,通过自学或者参加培训课程,学习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例如学习多种微课制作的方法,包括雨课堂、学堂在线、智慧教室等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操作,学习制作优秀PPT的技巧与方法,提升专业技能;通过STAD法、UMU平台,BOPPS,kahoot,TED演讲等教学设计工具与方法,掌握贴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此我想分享一下Think-pair-share 的合作学习方法,通过创建Padlet分享墙,让学生扫描二维码参与答题互动,有效改善了课堂气氛,并通过每节课的课堂记录,追溯完成过程性评价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当然,高校教师除了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从思想政治素养、精神境界、人文素养上进行提升,具备眼界、格局和情怀,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1.4 好的课程效果需要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是授课过程中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用得好可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若都是用花里胡哨的工具、手段,没有一个清晰的授课思路就会掩盖了课堂的实质内容,得不偿失。因此,要注意课堂内容的设计。如深入浅出,充实的授课内容,并结合视频、小组讨论等授课方式,注意板书的书写、关注互动效果和课堂氛围,多样的授课方式,加上起承转合的教学设计定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5 加入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是检验知识的唯一真理。很多学生在上课时,不是从自身对知识的需要出发,认识不到课程的价值,甚至是为了修学分而学习。因此可以在课堂的理论教授过程,穿插进去一些实践体检,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欠缺,从而真正渴望,主动进行学习。我从教的专业是汽车营销专业,例如在讲到汽车企业的4P’S营销策略时,我专门带学生去市区的汽车4S店进行调研,让学生自己去设计问卷,自己和销售人员沟通,通过交流实践,他们逐渐发现的理论知识的不足,找准了自身的短板,在后续的课程中学习动力很足。

2 学生方面

学生是课堂实施的主体,好的课堂效果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当然,学生的学习层次、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会对课程效果有很大影响。所以,要想有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对于学生也会有要求。

2.1 转变等靠要的思想

传统的初中、高中的上课模式让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上课填鸭式、满堂灌的模式,一些学生完全是被动式的学习,期初热情饱满,期中心不在焉,期末要求划重点临时抱佛脚,只求过就好。这样的恶性循环不仅使学生缺乏上课兴趣,久而久之老师也没有了上课的热情,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也会下降。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第一堂课就告诉学生立好规矩,上课不画重点,需要大量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汇报讨论。一开始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很多学生不适应,不想参与。但多上几次课后,学生感受到参与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后,后面的课程就会越上越好了。

2.2 善用小组学习,团队合作

学生自主结合,构建学习小组,通过课前测试+同伴压力,督促小组学习,发挥团队的协作、激励作用。以汽车营销课程的授课过程为例,在第一节课时就让学生分成3-5人的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汽车企业,同时小组成员选择该汽车企业的不同车型系列,接下来在每次的授课中以“小组+个人”为单位,进行讨论、调研、作业任务的发布。“小组+个人”的学习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但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通过加入对个人的考核,也有效规避了一些学生在小组学习“搭便车”的不良心理,老师也能更容易地掌握考核每位学生的情况,实现了小组、个人、教师的多赢。

2.3树立危机意识,掌握动手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了让大学生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必须时时在课堂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危机意识与创新动手能力。对于应用型的大学更应如此,通过一些校企合作企业的实习、精工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加上理论课的意识培养,使学生形成内因促发对知识学习的渴望,能创新、会实践,真正成为“天之骄子”。

3 学校方面

3.1 学校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基于顶层设计进行管理变革

混合式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与革新,若不能从教育理念、考试方式做出转变,翻转课堂最终也不能真正翻转起来。如在体制允许的范围,给予授课老师更多的自主性,变革考试方式,鼓励老师进行慕课、在线课程、翻转课程的尝试,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积极的教学氛围,必然會有很大突破。

3.2 给教师教学的正面鼓励和关怀

重视教学工作,多进行讲课比赛、讲课能力培训等鼓励教学的活动,对老师进行精神、物质的大力度支持。让老师获得和教学心血投入等值的精神回报或物质支持,这样老师们会有较强的动力与干劲。

3.3 建设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关注教师成长发展

国内许多外知名大学除了对学生的教育,对于老师的培养与管理也是十分完善的。教师需要成长,需要进行学习和培养,需要人文关怀和鼓励,教师发展中心不仅可以在专业技能上对老师提供帮助,还可以多举行一些茶话会、访谈会等活动,让家师们觉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愿意在教师发展中心谈心、获取帮助、提供支持,这样的教师发展中心才是真正的教师之家。

4 以汽车营销课程实践为例探索混合式教学

汽车营销课程是一门省级精品课程,是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教学目标在于将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汽车市场的研究。

课程内容的安排考虑了知识传授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知识体系中融入了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内容,能力培养在理论课上通过方案策划、小组研究实现模拟训练,在实践环节是通过市场调研、企业策略论证来分析企业的营销现状,并据此提出企业营销策略的改进建议,同时为企业制定一个促销方案,在得到企业认可的前提下,实地实施策划方案,评估方案的效果,让学生在实战中了解市场,体会营销策划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汽车营销课程是非常适合混合式课堂的开展与改革的。通过线上微助教、课程中心课堂任务的发布,线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小组+个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营销策划答疑、讲评与互动,最后通过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汽车市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汽车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目前,我正在积极地探索与尝试,设计思路如图1。

5 后记

教学是一件光荣的工作,教学也可以是一项优美的工作,只要你足够的热爱它。如何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更好的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通过课堂的高效控制与组织,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是每一位高校老师需要一直探索和不断改进方向。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育改革的路任重而道远,通过教学实践,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在工作心态、职业发展规划、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适应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需求。

参考文献

[1]苑玉凤.汽车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张大成.汽车品牌服务与营销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赵晓晓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营销策划论文 篇2: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混合教学模式与实施路径研究

摘要:核心素养在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已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实践的重要前提条件。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点,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该文论述了混合教学模式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逻辑,构建了以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三因素相互支撑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混合教学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实施路径,并以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为例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实践运用,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混合教学模式;实施路径;旅游专业教学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有的符合自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必须的能力和素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学实践的基础。世界各国教育界都非常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002年,美国建立21世纪核心技能框架体系,将核心素养框架融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2010年,新加坡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学生的“21世纪素养”框架;2016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提出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以培养学生的七大核心素养为目标。中国在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其中三个方面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要素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提出“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诉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要达到这些目标和要求,就必须扎实地推进教学实践改革,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发展,其中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例如,课堂教学仅仅满足于理论知识的简单灌输,教学模式不灵活;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兴趣不高,学生实践性没有得到重视,实践性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弊端造成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变革传统教学方法,推动混合教学模式提供了支撑。混合教学模式结合了线上与线下的优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混合教学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学习时间和空间得以扩展,学习内容得以深化;(2)与教育现实的需要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性;(3)开展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4)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互动的技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混合教学模式将会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较为理想的一种方式,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分析混合教学模式与核心素养的契合点,提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混合教学模式与实施路径,确保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混合教学模式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逻辑

混合教学模式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价值目标的同一性,二者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核心素养的本质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混合教学模式具有的“线上线下丰富的学习资源、多元化的学习目标、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等特点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具有重大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如图1所示。

(一)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除了教科书等传统线下资源,网络平台(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线上学习资源,比如关于各个地区人文风情的图片、文字和视频,或者各种景点、景区所具有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线上与线下丰富的资源可以使学生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和尊重历史文化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对艺术感知、鉴赏与评估的水平,加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多元化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多元化学习目标的侧重点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框架。这种学习目标需要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背后的原理,全方位地解释现象、发现规律,做出适当的决策,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还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面对问题可以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混合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学习目标推动了学生“科学精神”核心素養的培养。

(三)灵活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既包括教室环境中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讨论和交流,也包括在线课程中的讨论和交流等。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根据教学主题的要求和特点,在线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和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学习目标,应对困难和挑战,并组织课堂讨论进行评价与反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与网络空间中形成学习共同体、虚拟学习社区、网络学习空间等,让学生进行体验式、自主式、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等等,灵活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意志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其不断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培养自身“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四)真实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

传统的学习模式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知识的获得,而混合教学模式可以通過课上实物参观、现场讲解以及线上情境重现、虚拟操作等形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导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明确人生规划,推动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发展。

(五)自主性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混合教学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协作交流能力、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责任意识的塑造。虚实结合环境中的学习共同体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主动作为,履行自身的职责,明辨是非,具有社会规则意识,对自己和他人负责,进行友善的人际交往,提高与他人的协作交流,强化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开放自主的心态面对生活,正确理智地解决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具有促进作用。

(六)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封闭刻板,混合教学模式是开放灵活、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环境,可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这种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突破了时空限制,给予了学生更多在传统课堂不能实现的实践机遇,锻炼了其在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旅游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和开阔的学习空间以及发展空间,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体验,促进了学生“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混合教学模式构建

(一)模式建构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随着“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完善,信息化环境有力地支撑了教学模式的变革,为混合教学模式提供了保障;随着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级资源平台中各种优质资源的汇聚,教师应用资源的便利性和可用性大为增强,为混合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和学习内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也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前提条件。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强调的核心任务。基于此,本文建构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混合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二)模型解析

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密切联系、相互支撑,都是混合教学模式所需的支持条件。教学环境由物理环境和虚拟环境所组成,相互独立又共同作用于教学,满足了不同学习个体需求与环境互动的可供性;教学资源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各种可被利用的内容;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撑。

1.“两环境”

(1)物理环境

教学的物理环境包括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所依赖的教室、学校、校园等等,可以细分为教学场所、自然环境和时空环境。

教学场所。狭义的教学场所通常指的是由所有科目通用的空间组成的教室,不同的科目配备相应学科的教师,如计算机课程和科学实验室等。研究表明,教室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班级和学生的身心活动。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可能因为教学环境产生不同的生理感受;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会因为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心中产生共鸣。

自然环境。教学的自然环境是指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并包括整个学校环境的外观。

时空环境。教学的时空环境是指由学校中的时间和空间两个要素组成的特定环境,时间和空间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显示,人们的心理活动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科学的时间分配,这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虚拟环境

教学虚拟环境指的是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包括网络学习空问、网络社区、虚拟技术创设的学习环境等。网络学习空间是指将资源、服务、数据相结合,支持共享、互动、创新的一种网络学习场所。该学习空问可以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学习共同体,发挥空间主渠道的作用。虚拟技术也是当下教学环境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创设一种真实的环境,实现人机互动,具有强烈的真实性与参与感。在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运用虚拟技术可以真实地模拟现实场景,使学生与书本知识的单向建构转向与网络、媒体等形式的多向联结,打破了课堂环境无法提供实践感受的空间限制。虚拟技术具有的多感性、实时性、沉浸性和交互性的特征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供“身临其境”的真实工作体验。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详细地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技术对考察环境进行全面自主的学习,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能了解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创新动力。另外,学习平台使用的难易程度,操作的反馈时间,界面的简洁性等也对学生的参与程度产生影响。目前,随着网络学习环境的技术发展,其接受度和可用性也在不断增强,这为混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两资源”

资源包括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教育资源的供给在现实层面上决定着混合教学水平,近年来在国家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推动下,线上资源得以极大地丰富,质量越来越高,网络课程、教学素材、教学设计、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案例、教学工具等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也可以共同开发新资源,还可以在疑问、探讨、反馈的过程中生成资源。

3.两种教学方式

学习共同体由一群具有共同目标和信仰的学习者、专家、教师和其他学者所构成,它在教师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创造有意义的互动,并促进学习者之间进行反馈、共享与反思。在混合教学模式中,师生组成了具有共同愿景和共同文化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合作、探讨、沟通和相互支持;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组织、协作作用,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目前正在学习的知识体系。

(1)线上教学方式

知识的获得。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教师在课堂上没法提供的资料,教师可以上传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并结合网络平台获得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者案例,大大拓宽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与来源。

在线交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来探讨比如景区环境设计方案、旅游目的地宣传设计、旅游产品营销途径等一些实践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在线答疑,为学生解决疑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信息共享。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信息平台上传自己的作业和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增加学习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获得的便利性与多样化。

知识构建。学生对已得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把理论与实践卡目结合,通过线上学习平台的虚拟实践操作系统,形成一套符合自身认知的知识构建体系。

全面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丰富的专业知识,观看实践操作视频,拓展学习空间环境,把通过网络学习的知识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查缺补漏,全面发展。

(2)线下教学方式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引出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问题进行思考,比如,教师提出“为什么旅游企业要对旅游市场进行分类?在对旅游市场进行划分时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带着对问题的思考进行下一步的讨论。

交流讨论。教师通过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口头汇报、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理解。这种自主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在不断探索发现、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理解,使学习变得开放、有趣、富有创造性。

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让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表得出的结论,然后教师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与指导。这个阶段是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的过程,即解决了学生对问题的疑问,也可以使教师根据小组内成员认知程度的不同进行及时的指导与提升。

评价反馈。在教学内容结束以后,教师需要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学生掌握的程度进行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结提升。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依靠这些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问题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通过与实际案例结合对理论知识进行总结提升。

(三)模式特征

本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主旨。传统的教学目标侧重学生对课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现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模式真正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顺应了教育发展的需求。(2)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而混合教学模式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学生个性化、个体化的发展需求。(3)从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到虚实结合学习环境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室环境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也只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混合式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了书本之外的知识,网络学习平台、虚拟技术等的应用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学习场景,将真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相关联,学生可以实时感受到现场的真实体验,实现身临其境的情境学习。(4)从单一互动教学到多元交互学习转变。教师和学生对掌握知识能力方式的变化带来了师生角色的变化,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职责是引领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建构起完整的学习体系,学生的职责是运用课堂教学和网络平台进行知识的发现、分析和问题解决。(5)从被动接受式学习到主动协作式学习转变。互联网教学网络平台的发展为学习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课堂信息向通过网络平台主动获取学习信息转变。互联网、平板、个人电脑、移动等终端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可以满足学生逐渐增长的学习需求。(6)从正式的课堂教學到非正式泛在学习转变。混合教学模式除了以往学生必须在教室环境中学习之外,它还可以满足学生使用碎片时间进行泛在学习的需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的学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7)从单一资源的利用到大资源的利用。大资源的汇聚改变了以往教学单一资源的局限性,学校和地区之间可以共享优质学习资源,缩小地理、空间和教师差异造成的教学资源差距,并逐步实现随时随地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功能,实现教育公平发展。
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混合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一)实施路径

本研究构建的“教学环境一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三因素相互支撑的混合教学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用的教学方式,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不同的路径模式。设置物理学习环境为A,虚拟学习环境为B,线下资源为C,线上资源设置为D,线下教学为E,线上教学为F,混合教学模式为H,可以得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混合教学模式实施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条基本路径(如下表所示)。



(二)实施路径实践运用

上文提出了五种教学模式路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灵活应用,其中最后一种混合教学模式应用较广,适合不同的学习环境。下文以高校旅游专业为例进行说明混合模式在该专业中的应用。

《旅游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核心素质,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学过程包括课前网络平台在线学习;课堂上对疑点难点进行讲解;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析与解决问题;课后进行巩固提高四个部分。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所学内容,自主进行知识获取与知识体系的构建。

1.课前在线网络学习

由于旅游内容的复杂性,教材内容有时不容易理解,单纯的阅读书本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所以,教师通过视频、案例介绍、微课等方式使学生在上课之前熟悉课程内容。比如在《旅游学》这门课中,教师可以将旅游营销、旅游者行为、旅游规划、行业政策等相关知识的考试热点、疑点难点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地进行学习参考。网络虚拟技术的应用可以给学生呈现不同的场景模式和工作流程,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就可以感受真实的旅游环境。网络平台还可以记录下学生的操作行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使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可以用作最终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2.课中的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解释所学课程内容的要点和难点,并组织项目进行相关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的进行知识的传授,不限于时间的长短,而且教师可以随时观察到课堂中突发的意外事件,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学生可以随时针对学习内容提出疑问,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平台学习了旅游营销这部分内容,教师在课堂中要重点关注营销组合、营销策划、营销设计等方面内容,实行现场讲解展示、学生讨論和教师评价,实现“学习、讨论、评估”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在课程网站的主页上分享视频,照片和文字,以便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学习,拓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

学生课堂可以讨论交流,解答争议,提高语言技能和辩证思维能力,加强思想的交流与观念的碰撞,产生新思想,还可以通过这种讨论方式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问的沟通机会。比如针对“目前与旅游市场有关的营销产品那么多,哪些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如何才能占领更大的消费市场?”等问题,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思想交流与碰撞,针对一些学生存在争议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地进行问题解答或者提供参考建议。教师还可以根据反馈内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3.布置作业,在线测试

根据课程的进度布置课程作业,将一些成功的营销案例上传到网络平台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并让学生针对某种旅游产品进行营销设计。在线测试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还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软件分析学生的测试成绩,全方位、多维度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议。

(三)新型教学模式实施面临的挑战

1.教学资源质量不高

混合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自主学习。但是,目前旅游专业的教学资源质量不高,由于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如果学生缺乏教师相应的监管,无法对众多混杂的信息进行区分,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产生学习惰性,阻碍学习的积极性。互联网中的旅游专业知识虽然丰富,但是由于大部分的旅游网站或者旅游企业的宣传信息都是以吸引游客、提高旅游目的地形象为出发点,并不完全适用于教学内容,如果学生按照一些旅游网站的宣传信息作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材料,那么往往缺乏严谨性和学术性。所以旅游专业教师应该对这些网络信息进行过滤,挑选合适的教学资源,真正地把线上资源与旅游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2.信息化环境发展存在差异

经济等方面的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存在差异。一些发达地区重视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其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也较高,比较有利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培养更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人才。有些地区和学校信息化环境较差,网络和移动终端不足,阻碍了混合教学模式开展,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创新、协作和实践。

3.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导致教学方式转变困难

虽然混合教学模式中的学习方法变得多元化,但仅仅依靠学生的自觉自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遇到困难时很难保持学生继续学习的意愿,这就需要就是的有效指引和教导。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对教学水平和教学内容的呈现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教师自身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应用情况远远赶不上社会环境对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所以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够正确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一定的干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又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提高他们的互动意识,增强彼此的情感交流。
五、结语

“核心素养是人全面发展的本质,是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品格和能力”。本文通过分析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混合教学模式构建,该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教育和在线教育的优势,带来了教学方法和评估的多种变化。文章最后以旅游专业教学为例,探讨了混合教学模式在特定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路径。

作者:赵彤 赵富才等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营销策划论文 篇3:

过程性考核在中等职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教学考核是中等职业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传统的“结果式”考核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中职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需求。而基于对学生行为和能力发展产生的过程性考核,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以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为切入点,在分析过程性考核在中职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过程性考核在中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中职市场营销学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为我国输送了很多的初中级技术人员,肩负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人才的重要任务。市场营销专业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的教学产物,在我国教育专业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如何提高市场营造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过程性考核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过程性考核的研究现状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过程性考核的研究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性考核,逐步受到社会的关注,并不断应用于教学中。当前,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对过程性考核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对理论具有应用以及理论加实践的研究上。其中,理论加实践研究了过程性考核的基本概念、运用原则、运用方法以及简要总结等。这也意味着,虽然当前国内对过程性考核的研究日益广泛,但深度还远远不够,有重复研究的嫌疑。且有关过程性考核在中等职业市场营销教学中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2.提出研究问题

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发布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第6、9、12号公文,给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方向和要求。这使得传统“结果式”考核方式的教学弊端日益凸显,如鼓励学生机械化记忆、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需要在考前进行突击学习,“临时抱佛脚”也能取得高分,不利于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且考核标准也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开拓。因此,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工作.过程性考核是区别于结果式考核模式的新的考核模式,有注重学生发展性、注重过程性评学、“以考促学、以考促练”等特点。市场营销专业是商科类职业学校必开的专业,在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如何运用过程性考核,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以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市场营销学》为对象,研究过程性考核在中职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具体运用及效果。

二、过程性考核在中等职业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1.提高中职生整体认知水平的需要

过程性考核是检验中职生学习能力有无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而言,《市场营销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基本理论课程,会在教学的前两个学期就开设,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中对专业认识还不够,且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够。因此,过程性考核能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进而提高中职生的整体认识水平。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纳入过程性考核的标准。

2.符合了中职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

《市场营销学》是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所有营销类专业教学和岗位理论和实践的指南,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市场营销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外,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框架,以建立基本的市场营销思维。因此,在实施过程性考核中,可以将基础知识考核和学生的运用能力纳入考核标准。

3.提高中职生职业能力素养的需要

市场营销专业的中职生毕业后,要么会参加高考继续学习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么会直接毕业从事销售、营销等方面的工作,这都对学生的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要求甚高。因此,在过程性考核中,可以将这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纳入考核标准。总的而言,在《市场营销学》中的过程性考核,教师主要考核的内容是学生的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

三、过程性考核在中等职业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过程性考核模式的构建

教师可以根据《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目标,设计过程性考核的基本框架。即主要分成三个阶段,考核准备阶段、过程考核阶段和考核结果阶段。其中,考核准备阶段,教师要确定考核的类型、目的、方案和基本内容等;过程考核阶段,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素质(自我管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能力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结果考核阶段,即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已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二)过程性考核模式在中职《市场营销学》中的实际应用

1.准备阶段

(1)分配小组。过程考核模式下的教学,可以通过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先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发展特点进行分组,也可以让学生自愿进行分组,一般每组人数控制在6人左右。同时,设定各小组学习的任务,即对课程的知识要点、课程案例、实践作业等进行组内讨论,统一小组观点后设计一份专业的方案。可以鼓励和组织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竞赛,选出最佳小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设计考核方案。针对《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特色,教师可以设置包括考核评分权重、评分标准等在内的考核方案。其中考核评分权重中,基本知识应该占40%,出勤、团队合作、演讲、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六方面素质各占10%。评分标准以自我营销演讲评分标准为例,可以从主体内容(30%)、语言表达(20%)、仪表风范(20%)、整体效果(15%)、现场感染力(15%)等内容。

2.过程考核阶段

这是过程性考核的关键阶段,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领取一张过程评价表,对每个小组成员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以考核学生的基本素养为例,具体如下:出勤记录以一个课时为单位,√表示到课、×表示缺课且扣20分、?表示请假、早退、旷课、迟到等情况且扣10分;课堂发言记录以一个课时为单位,√表示发言且加5分、×表示未发言;小组作业以一次综合作业为单位,包括了方案的设计、PPT制作等,完成了作业的给√,然后交由教师评价,评价结构前三的给予加分,最高可得100分。上述评价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可以分为三阶段进行基本能力考核:一是考核小组的能力、小组完成活动的质量;二是组长引导进行组内互评,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考核结果划分;三是考核每位学生的能力。仍然以小组为对象,各小组成员的成绩可在小组整体成绩基础上调整,调整的分数在5~20分不等。

3.注重过程的指导

过程性考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而指导是考核的延伸和发展。在考核结果显示出来后,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学生的学习弊端,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情况,指导学生未来的学习,完善过程考核的教学功能。

四、过程性考核在中等职业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1.利用过程性考核,促进了《市场营销学》的课程教学改革

在过程性考核中,对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尝试和创新教学方法。在这样一种推动力下,教师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思考和创新,会促使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进而推进教学课程的改革。如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教师更注重的是自己讲得好坏,而新的教学理论下更加注重的是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方法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未来工作竞争力提高是否有益,在不同教学目标的作用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发展需求做出课程的改变,促使中职教学课程改革。

2.利用过程性考核,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考核后,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学习主动性、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沟通能力的提升。首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后设置一些案例、产品销售的实践活动、营销策划活动等,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和设计方案。其次,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通过实施小组合作的方式,建立奖惩制度,评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再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意识到个人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小组其他成员的成绩,在潜移默化中就会互相监督、互相鼓励。经过长时间的合作和学习,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团队合作意识。最后,加强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在日常教学训练上,教师可以让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发言,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进而加强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五、结语

总之,通过对过程性考核在中职《市场营销学》的运用研究表明,过程性考核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适应了我国新课程改革和中职教育改革和创新需要,值得在中职教育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郭美斌.《市场营销学》PEAK考核模式改革实践与价值[J].中国经贸导刊,2011,29(03):18-19.

[2]吴瑱.市场定位下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改革分析[J].企业研究,2013,39(02):30-31.

[3]李红利.“过程式”考核在高职营销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运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3,(13):15-17.

[4]刘艳.过程性考核对高职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7):22-23.

作者:陈少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环境保护中的节能降耗技术论文下一篇: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特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