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七回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水浒传第七回范文

《水浒传》第七回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八百里水泊梁山,英雄聚义;众豪杰一百单八,替天行道。这就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用毕生精力写就的旷世奇书《水浒传》。每当我捧起这本书时,就会心潮彭湃,思绪激昂。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鲁智深到大相国寺看菜园子。园子附近住着

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园子里偷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这次听说有换了个新人,便来闹事,没想到鲁智深把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大家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说这叫声不吉利,吵的人心烦,便想搬梯子拆掉鸟窝。鲁智深上前把那棵树上下打量了一下说了声不用了,把这棵树连根拔起。众泼皮惊得一个个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

林冲陪林娘子去还愿,看到鲁智深英雄了得,就聊了起来,不料高衙内看林娘子美貌,欲行无礼。林冲急忙赶去,最后因为他为顶头上司之义子放了高衙内。陆谦给高衙内献毒计,让高俅派人买宝刀给林冲,然后诈说高俅要看刀,令林冲带刀进高府。陆谦将林冲领入白虎节堂,诬陷他带刀进节堂有行刺之心,将林冲发配沧州。

林冲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让他忍气吞声,自己妻子被调戏

却无能为力,还放过恶徒,让其气焰更加嚣张。这让他的形象在我心中大打折扣,一个男人就应当顶天立地的承担其责任,可是他却选择了忍耐。而正因为他软弱的性格,才可以使高衙内等人步步紧逼,最后因为一系列的事情把他逼上梁山。

花和尚鲁智深的性格特点是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鲁智深这一性格是贯穿始终的。才使鲁智深这一角色更加丰富,让其形象更加生动。而在这一回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充分体现了他力气颇大,潇洒不羁的另一性格。这也是我心中最喜欢鲁智深一回。你瞧,鲁智深衣服一挽,露出半个身子,大喝一声,双手托住大树的腰身,这大树颤颤巍巍的升了起来,最后竟露出了其根来。这不仅让人佩服起鲁智深的力气,可这英雄也有一定的智谋。最后他反对招安,回六和寺继续做起他的和尚,最后圆寂而逝。这个有勇有谋的英雄最后也是这样一个的令人遗憾的结局。我想,如果鲁智深没有“倒拔垂杨柳”的力气;如果鲁智深没有过人的胆识和勇气;如果鲁智深没有遇到梁山众好汉;如果鲁智深不出生在那样的年代。或许也不会有一个这样的结局了吧。可是,如果没有这一切的发生,那鲁智深也就不是鲁智深了,《水浒传》也不再是《水浒传》了。正是因为有着一切的发生,才是这鲁智深这一形象深入人心,让《水浒传》更加丰富生动。

豹子头林冲和花和尚鲁智深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却

也因其身上的英雄豪气结为兄弟。我认为,《水浒传》真是有了

这类似于林冲和鲁智深这样性格分明,充满英雄豪气的人物才是《水浒传》更加生动,更加值得人们回味!

谢谢大家!

第二篇:三国演义七回读后感(大全)

三国演义七回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的第七回。

这一回主要写了袁绍约公孙瓒去攻打冀州,结果他自己却先把冀州占领,公孙瓒得知此事后,就派自己的弟弟去找袁绍理论,想分一点地盘。袁绍让那人叫公孙瓒来。那人在往回时,被董丞拦住,并把那人杀死。公孙瓒以为这一切都是袁绍故意设计的,于是他就发起本部兵马,与袁绍在磐河桥大战。最后,公孙瓒打败了袁绍。之后,袁绍之弟袁术又使孙坚引兵攻打荆州。结果被荆州刘表用计打败,孙坚还死在乱箭、乱石中。

读完了这一回,我的感受是:一场战争中,邪恶的一方总是失败的一方。这两“天下豪杰”之间的争斗不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吗?三国演义七回读后感2

三国演义第七回主要描写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被赵云所救,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云。

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 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向刘表借粮不能,使书叫孙坚伐刘表,已伐乃兄袁绍。

孙坚伐刘表;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在砚山用矢石打死孙坚。 孙策用黄祖换父尸后回江东。三国演义七回读后感3

三国演义第七回主要写了袁绍打着讨伐叛逆的旗号,但是却无忠君爱国之心,赵云这匹千里马无安身之处,空有一腔热血,却无计可从,好不容易遇到公孙瓒兵败,被赵云救出,可惜公孙瓒不识人,并没有重用赵云,可谓是白长了一双眼睛啊,赵云这头猛虎在乱世中跌跌撞撞,终于遇到了他心里的明主——刘备。

可见以后的刘备能成就大业,是很有学问的,他善于发现人才,留住人才,这一点是很关键的。三国演义七回读后感4

三国政治形势风云变幻,令人琢磨不透。先是刘表包围孙坚,使得孙坚折兵过半,接下怨仇。后来袁绍窥视冀州之地,便使用计谋,让公孙瓒出兵伐攻冀州,然后自己以维护冀州为名,堂而皇之,取得冀州的统治权。这样一来,公孙瓒与袁绍的一场恶战是在所难免了!战争过程曲折迂回,所幸半路杀出个赵子龙,武功高强,救了公孙瓒。可是公孙瓒初次相见赵子龙,并不知他的底细,不敢委以重任,所以在战略上有所失误。后来是刘备等竭力相助公孙瓒,战局才稳定下来。可是袁绍却不敢应战了,绍和瓒两方皆僵持不下……

董卓则派来个和平使者,相互劝停战,为了两人归顺他,战争就到此告别了一个段落了!

可是袁绍的兄弟袁术则心生怨恨,恨袁绍不与他分割冀州,亦恨刘表不愿借粮,便想要与孙坚共谋伐绍与表。哪知激起了孙坚的报仇情绪,孙坚便一人孤身攻打刘表,以报昔日之仇。先是孙坚步步为营,取得初步的胜利。后来则是刘表步步设陷,诱引孙坚深入埋伏圈,最后是孙坚惨死,尸首异处。幸好黄盖擒得刘表心腹之交黄祖,便可以将黄祖与孙坚的尸首相互交换。

第七回政治形势变幻太快,令人琢磨不透。袁绍与公孙瓒瞬间为政敌,变化太快;袁术本来是袁绍的弟弟,竟因为利益冲突,想要攻打哥哥;袁绍与公孙瓒曾和董卓生死之战,而今却愿意听从劝告,感恩于他;种种可能发展的趋势,今日可能为友,为兄弟情谊,明日可能为敌,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了!

于公孙瓒而言,一不小心,因为野心而失去了理性的判断,成为了袁绍取得冀州的关键。可见,与人相谋,需要注重的是,重重思虑其背后真正的目的,否则只能够成为他人之垫石。

赵子龙是一个耿直之人,只可惜公孙瓒并没有这样的慧眼识人才的能力,最后只能是在战略上失误了。可见一个好的军事家,真的需要具备很多的素养,没有慧眼,则不行,像伯乐那样子,觅得人才,则为自己如虎添翼了!

第三篇: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

读书笔记 之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摘抄:

却说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孙大圣去时,惊动那怪。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

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

却说那妖精,脱命升空。原来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杀妖精,妖精出神去了。他在那云端里,咬牙切齿,暗恨行者道:“几年只闻得讲他手段,今日果然话不虚传。那唐僧已此不认得我,将要吃饭。若低头闻一闻儿,我就一把捞住,却不是我的人了?

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还下去戏他一

戏。”……“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1 /

2读书笔记 之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这个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看出了妖怪的狡猾阴险,看出了悟空的勇敢和保护师傅的忠心,看到了八戒的贪嘴……每个人物都描写的淋漓尽致!

这个故事主要描写了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而唐僧他竟然说孙悟空乱杀人,野性十足,嗜杀成性,留着是个祸害,就念紧箍咒,把孙悟空赶走了。直到唐僧被白骨精抓到了老巢里,听白骨精说他被她骗了才恍然大悟,后悔当初把孙悟空赶回家去。然后沙僧回花果山找孙悟空救师父,悟空和沙僧来到白骨精家门口,进去打死了白骨精,救出了师父。唐僧说,悟空啊,为师错了,可毕竟我不知道他是妖怪啊。

读了这个故事,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不要被别人的外表所蒙蔽,关键是要看内心是怎样的!其实,从故事中的这些人物身上我看到了现代人所具备很多人性和社会性。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不要像唐僧、猪八戒一样,不动脑筋,不仔细观察,人妖不分,这样就容易上当,我们要向孙悟空学习,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分清好人和坏人,像孙悟空拥有一双“火眼金睛”。

同时,我也感觉到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妖怪。一旦自己内部不团结,妖怪就会趁虚而入。这正是唐僧被抓走的主要原因。

在生活中,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蒙骗。有些人表面是虚伪的,内心是阴暗的,利用各种卑鄙手段,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们要分清是非,分清好坏,团结起来,才能战胜任何邪恶。由此引申到一个民族,若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我们就要团结起来,我们的民族才能强大、昌盛。

2 / 2

第四篇:西游记情节概括第十三至十七回

《西游记》情节概括 (13-17回)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唐僧带了两个随从骑马西行出长安,立誓: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一日早起行至双叉岭,被魔王部下生擒。熊山君(熊罴精)、特处士(野牛精)来拜访魔王寅将军(老虎精),唐僧的两个随从被众妖怪杀掉吃了。太白金星搭救了唐僧。唐僧孤身前行,突然前有猛虎,后有长蛇,被猎户刘伯钦解救。第二天刘伯钦送唐僧行至两界山,忽听喊声如雷:“我师父来也!”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两界山原名五行山,叫喊者正是被压在山下的孙悟空。悟空说蒙菩萨点化,愿归依佛法,愿做徒弟保唐僧西行取经,”唐僧登上山顶,揭下如来佛写的金字符帖,解救了悟空。唐僧收悟空为徒,为悟空取了混名“行者”,从此孙悟空又叫“孙行者”。

出了两界山,猛虎拦路,被悟空一棒打死。悟空剥了虎皮当围裙。唐僧见悟空本事高强,心里就没有顾虑了。夜晚投宿陈姓老人的庄院。

第二天师徒告别陈老一家西行。路上,有六个强盗拦路打劫,被悟空打死。唐僧责怪悟空凶顽毫无慈悲之心。悟空生气了,纵云离开。唐僧悲怨不已,独自前行,遇到了一个捧住绵衣花帽的老母。老母把绵布直裰和嵌金花帽送给唐僧,又将定心真言(又名紧箍咒)传授给唐僧,说把这衣帽给悟空穿,如他不服管教就默念紧箍咒。

悟空接受龙王的劝告,回到了唐僧身边。唐僧说自己饿了,让悟空拿钵盂取水。悟空打开包裹发现了绵布直裰和嵌金花帽,唐僧说,一穿上这衣帽就会念经行礼。悟空高兴的穿戴起来,唐僧暗暗念了一遍紧箍咒,悟空痛得直打滚,花帽变成一个金箍,紧紧的勒在悟空头上。

原来这老母是观音变的,这金箍就是如来传给观音的三个紧箍之一。悟空明白这法是观音授予唐僧的,表示再也不敢违背师命。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一天,师徒来到了蛇盘山,唐僧坐的马被鹰愁涧中的龙吃了。悟空找那龙索要马,那龙打不过悟空就躲进鹰愁涧水里不出来。

悟空唤出山神土地询问,才知道那玉龙被观音度化,在此等候取经人。当值的金头揭谛到南海洛伽山紫竹林请来观音,观音来到蛇盘山,召出玉龙,将其变为白马,给唐僧当坐骑。

观音从法宝净瓶杨柳的杨柳枝上摘下三个叶片,放在悟空脑后,变做三根救命的毫毛,说“若到那无济无主的时候,可以随机应变,救得急苦之灾。”

那白马没有鞍鞯,不能骑坐。师徒当晚投宿在“里社祠”。落伽山山神土地受观音差遣变化成庙祝送上了一套鞍鞯。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一日,唐僧师徒投宿观音禅院,老和尚金池长老在后方丈中热情接待唐僧。老和尚叫人将自己收藏的袈裟,一一挂在天井中,请唐僧观赏。悟空争强好胜,解开包裹,抖出锦襕袈裟,顿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众僧无不心欢口赞。老和尚见了这宝贝,动了奸心,他恳求唐僧让他将袈裟拿到后房细细观赏一夜,明早送还。唐僧无奈,只好答应。老和尚安排唐僧师徒在禅堂安歇。

老和尚在后房对着那袈裟,痛哭自己与宝贝无缘。广智、广谋为老和尚出主意:纵火烧掉禅堂,烧死唐僧师徒,留下袈裟作为寺院的传家之宝。

众僧一起搬柴运草,围住禅堂放火。悟空发觉了这阴谋,上天找广目天王借来辟火罩,罩住唐僧与白马、行李。自己坐在方丈屋的房脊上保护袈裟。

悟空施法吹起一阵风,瞬间风狂火盛,把整个观音院都烧着了。众僧忙着救火搬东西,叫苦连天。

附近的黑风山的妖精熊罴怪(黑熊精)见观音院失火,便纵云前来救火。他看到方丈中有霞光彩气,发现了这佛门异宝锦襕袈裟。他趁火偷走了袈裟。

天明,唐僧师徒到方丈屋找老和尚讨要袈裟。老和尚在方丈屋中找不到袈裟,又见寺院房屋尽毁,懊恼之极,进退两难,便撞墙而死。

唐僧见袈裟失踪,便念紧箍咒惩罚悟空,悟空疼痛难忍。悟空询问众僧得知附近黑风山黑风洞里有个妖精,与老和尚素有来往,便纵云前往黑风山寻找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悟空来到黑风山,在芳草坡前看见三个妖魔席地而坐,在商量开“佛衣会”一事。悟空上前照头一棒,打死了白衣秀士(白花蛇怪)。黑汉(黑熊精)化风而逃,道士(苍狼怪)驾云而走。

悟空在深山中找到了黑风洞,黑熊精绰枪出战,斗了十几回合,不分胜负。黑汉撤身入洞不出,却在里面安排筵席,书写请帖,邀请各山魔王来参加“庆赏佛衣会”。

悟空回观音院向师父报知袈裟的下落后又来到黑风山,在山路上遇见一小怪,悟空将他打死,得到一张请贴,却是黑熊精邀请金池长老参加“佛衣会”。悟空变为金池长老的模样到洞口叫门,黑熊精将他迎进洞中。洞内风景秀丽,二门上有对联“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

两人正叙谈时,巡山小妖发现下请帖的小妖被打死,向黑熊精揭穿了悟空的身份。悟空现出本相,与黑熊精打斗起来,一直斗到红日沉西,也不分胜败。黑熊精又化阵清风回了洞府,闭门不出。悟空无奈,只好去南海请观音来降妖。

观音随悟空来到黑风山。迎面撞见向黑熊精进仙丹的道士凌虚子,悟空将他打死,原来是个苍狼精。悟空提议将计就计。观音变成那道士模样,来到黑风洞向黑熊精进仙丹,黑熊精服下了悟空变的仙丹,被悟空折腾得滚倒在地,只好交出袈裟。观音现出本相,把一个箍套在黑熊精头上。黑熊精提枪要刺观音,观音念动真言。黑熊精头痛得满地乱滚,跪地求饶,说愿皈依佛门。观音把黑熊精带回了南海洛伽山,让他做个守山大神。悟空烧了黑风洞,带了袈裟回观音院见师父。

第五篇:《西游记》读后感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内容简介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作者:吴承恩 注释:黄肃秋 校订:李洪甫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55年2月

此版为2014年12月第38次印刷

三藏师徒天明准备收拾前行,却被镇元仙人强留,一连五六日食仙食,服仙丹,不说其它三个徒弟,仅唐僧已感到脱胎换骨般神清气爽。他取经心切与众徒一道别过镇元仙人后上路了。不久见一座高山,峰岩重叠,甚是危险,虫蛇走兽时隐时没,另人生畏。好在有三位徒弟跟随,也是有惊无险。这时唐僧腹饥,让悟空化斋。行者跳上云端远眺,见山间有一片鲜桃,准备取来与众人分享。这山中有一妖精,见唐僧在此,非常高兴:“一口唐僧肉,长帮长生”,于是设计抓唐僧。阴风一转幻化成一眉清目秀的年青女子,提着一篮食物从西向东走径直来到唐僧身边,八戒、沙僧、唐僧三人不识妖精以为路遇好人与之交谈起来,妖精想引诱众人食用她带来的东西,正想动口之时,悟空从天而降,二话未说,一棒打死了这个女子。这妖精不是一般之辈,早已在孙悟空打来之时使了“解尸法”逃之夭夭了,留了一假尸体在地上。唐僧不明就理,在八戒的唆嘴下念起紧箍咒,还要将悟空赶走。悟空一再恳求,才得以留下。妖精心生暗恨,阴云一转变成一个八旬老妇人来寻女儿,悟空火眼金睛一下就识破了妖精的来意,举棒就一下,老妇人应声倒地,一命呜呼,其实妖精早已逃脱。唐僧见又死一人,更是生气,要分行李赶他走。悟空说如若去了头上的紧箍便走,唐僧无奈又留他一次。这次妖精化成一个老头上山来寻妻女,悟空这次早有防备,一棒将妖精打死,妖精化为白骨,唐僧对悟空的话半信半疑,但经不住八戒一旁扇风点火,悟空终于被逐,临行前嘱咐沙师弟一路保护师父,便三步一回头的走了。

感想:可惜孙悟空一心为主,侠肝义胆,却抵不过猪八戒的几句谗言。所以提醒我们很多时候遇到事情,不能只看眼前的情况,也不能听信一面之词,而是要多方面调查、多方面了解情况,才不会做另自己后悔的决定。

2015年12月20日记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三查三看内容范文下一篇:十查十纠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