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

2022-08-28

第一篇: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

XX“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实施方

根据省、市关工委XX重点工作安排,为确保“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要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作为推进全省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前期学习贯彻的基础上,把“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形成高潮。通过“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切实把习总书记重要指示作为做好关工委工作的科学指南,坚持用重要指示精神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提升水平,创新发展,奋力开创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二、活动内容及节点的掌握

以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为指导,以“坚持服务青少年正确方向,促进关工委工作更好发展”为主题,着重围绕如何深化认识、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弘扬优势、如何更好落实等重大课题,组织开展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和广泛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凝聚思想共识,谋划发展举措,形成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关工委工作的具体思路。活动为期8个月,分五个阶段进行:

、动员部署阶段。各地各部门要根据省、市活动方案,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计划,周密部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发动,把省、市关工委会议精神传达到基层组织,把“三大”活动具体任务部署好,确保不留空白,不走过场,既要深入扎实,又要形成氛围。

2、深入学习阶段。要采取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和组织培训、理论研讨、座谈交流、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把大学习不断引向深入。要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与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与学习贯彻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与学习贯彻省、市委常委会议精神和皖发〔XX〕28号、滁发〔XX〕7号文件紧密结合,与做好关工委工作和弘扬“五老”精神紧密结合,深化思想认识,激发智慧力量,增强使命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为加强学习效果,市关工委将开展几项具体活动:一是召开全市关工委主任会议,对XX年全市关工委工作进行布置并交流讨论;二是举办全市关工委主任、副主任学习培训班,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及省关工委三项重点工作会议精神;三是组织研讨班,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研究一下阶段开展大调研的安排。

3、调查研究阶段。调查活动既要有足够的力度,又要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各地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调研,也可以选取一定的方向和角度,深入所辖乡镇、社区、学校、企业、机关等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共谋关工发展之策。市关工委将分成3个小组,深入县(市、区)、乡镇、村、社区调研,原则上每县(市、区)安排检查2个乡镇、2个村、1个社区、1个学校,市直检查2个机关、2家企业,市经开区1家企业、1个社区,听汇报、看现场、座谈交流和提出意见建议。为保证此次调研的广泛性,不留空白,各县也要安排具体详细的考察任务,原则上不和市关工委检查点重复。(参考调研范围附后)

4、讨论总结阶段(7月份)。要围绕主题组织开展新时期关工委工作如何改进和加强;新的形势、任务、要求“新”在哪里;教育关爱工作怎样“活”、组织队伍建设如何“强”等专题讨论,分析查摆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大讨论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坚持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坚持问题导向、改进工作,使大讨论的过程,成为进一步深化认识、凝聚共识的过程,成为理清思路、谋划发展的过程,成为总结工作、汇集成果的过程。在此期间,市关工委将适时召开“大讨论”汇报座谈会,同时为参加省关工委组织的汇报会做好准备。

5、成果汇报阶段(8月份)。各级关工委要不失时机地把“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的成效和体会,转化为工作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加快构建长效机制体制。此阶段形成的材料,作为活动成果报市关工委,市关工委将在《xx关工通讯》刊登。

三、分工负责,强化领导

市关工委“三大”活动由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家声、陈六同志负责,关工委办公室负责掌握日常工作的进展情况。

各地关工委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指定专人具体负责,确保上传下达,活动正常,工作落实。

各县(市、区)、市直、市教体局、市经开区关工委尽快将活动方案报送市关工委办公室,并于6月底将活动开展情况形成1份综合性材料、1份单项典型材料、1份家庭教育工作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市关工委办公室,材料要有情况、有观点,有经验总结、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内容充实、材料真实,篇幅力求简短精炼。单项材料要富有特色和典型意义,内容篇幅要求新求深不求全、求精求实不求长。

参考学习目录:

1、习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

2、习总书记系列讲话:

(1)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焕发光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青年和青年工作纪实(《人民日报》XX年07月24日01版)

(2)让祖国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纪实(《人民日报》XX年06月01日01版)

(3)习近平对下一代有着怎样的期待?(新华网)

(4)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

(5)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

(6)习近平六一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的寄语

3、国务院印发《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意见》(国发〔XX〕13号)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XX〕8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6、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十论关工工作

7、安徽省委皖发〔XX〕28号、xx市委滁发〔XX〕7号文件;

8、《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章程》

9、省委、市委常委会议精神

0、张俊主任在全省关工委重点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大调研提纲:

、深化思想认识方面,重点调研:

(1)做好新时期关心下一代工作有哪些新的重大意义?

(2)新时期关工委工作面临哪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要求?

(3)如何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关工委的职能使命和工作定位?

2、创新体制机制方面,重点调研:

(1)如何健全和完善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关工委组织领导体制?

(2)怎样构建更好发挥关工委作用的多部门协作支持的长效工作机制?

(3)如何推动建立和完善“党建带关(工)建”的工作机制,促进关工委工作和建设不断扩大覆盖面和提升影响力?

(三)班子队伍建设方面,重点调研:

(1)各级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面临哪些新情况、新问题?怎样选准配强关工委班子领头人?如何建设进出有序、充满活力的关工委领导班子?

(2)各级关工委组织建设(人数、结构、年龄等)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提升关工委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3)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关工委基层建设和基础工作,把“五好”关工委建设和“双创建”工作提升到新高度?

(4)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特别是城镇化、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城乡“五老”队伍?

(四)服务青少年工作方面,重点调研:

(1)当前青少年成长成才呈现哪些新需求、新变化和新特点、新规律?

(2)新形势下关工委工作如何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抓实开展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3)如何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促使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4)如何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和帮教工作、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和家庭教育工作,以及服务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城市青年就业创业等工作?

其中家庭教育调研范围:

①市、县(区)关工委家庭教育工作组织机制情况(调查表已通过电子邮箱下发)。

②家长学校发展情况:

A:现有家长学校的覆盖面:辖区内中、小学校数,开办家长学校数,占学校总数的

%,现有家长学校按好、中、差分类各占多少。

B:家长学校办学模式有哪些新发展。

c:、“五老”参办家长学校的情况和先进典型。

③市、县(区)关工委家教报告团(组)开展“三进入(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送教到基层的新发展、好典型。

④留守儿童的隔代家教工作开展情况,有哪些新举措、新经验及隔代家长的好典型;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父母的家教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当好“第一责任人”。

⑤在当前家教工作中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典文化教育和中华传统优良家训、家风教育。

⑥关工委如何发挥好“八字”职能作用,着力于推进本地区家庭教育工作实现常态化、实效化、科学化发展。

⑦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5)关工委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有哪些成功经验和实际困难?对建立相关制度和机制有何意见和建议?

(五)强化工作保障方面,重点调研:

(1)如何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关工委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2)如何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弘扬“五老”精神,发挥“五老”作用,把尊重、爱护、学习“五老”的政策要求落到实处?

(3)对加强关工委的办事机构(办公室)和工作条件建设有何意见和建议?

第二篇: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学习计划

“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

个人学习计划

桓台县唐山镇第一小学

田雨晴 2018年3月

“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个人学习计划

为扎实搞好学习教育环节的工作,促进党员干部群众思想灵魂大洗礼,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根据上级要求,全镇深入开展了“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专题活动,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入党为什么、为党干什么”为先导,以“反思”为抓手,以不怕亮丑、不怕痛的勇气查找差距、解决问题,争做群众贴心人,让群众观点入脑入心,实现灵魂革命,为实现 党员干部群众思想作风大改变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

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修订)。学习突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领会学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新时代山东工作提出的总要求;对照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对照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对照初心和使命,对照全镇人民的殷切期盼,对照我镇教育体育现实状况,对照先进榜样,紧密联系各自实际,创先争优,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观看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结合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民生社会建设率先突破”教育事项等方面要求,分析把握自身优势、找准理清短板弱项,明确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三、方法步骤

1、加强学习。 活动采取先个人自学准备、再集中学习、相互交流的方式,认真学习党章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重点学习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与群众工作——经典论述摘编》, 从思想意识上理解、掌握、运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群众观,为开展好“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奠定思想基础。

2、深入思考。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深刻总结和反思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认识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情况。

3、讨论交流。积极参与专题讨论会,结合自身工作深入开展研讨交流,达到提高思想意识、相互促进的作用。

坚持问题导向,对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出现的反面典型和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认真查找原因,并举一反三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增强群众观念,促进作风转变,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三篇: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务虚会发言材料

“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工作

务虚会发言材料

按照“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的要求,前段时间,围绕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到前马尔、邵楼、袁楼进行了调研。下面,结合所包的管理区、所从事的人大和分管的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从三个方面查摆问题和不足,并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一、问题和不足

十九大以来,我收看了总书记的报告实况,接受了县委党校十九大精神培训,参加了镇组织的理论中心组和党员集中学习,记了学习笔记,写了心得体会,开展了调研,感受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博大精深,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方向有了指南,发展目标有了奔头。

做为镇大主席,围绕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人大工作开展,对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学习思考。但是,行动上仍然不能适应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比如对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作用等认识不全面,对人大如何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挥作用不充分、不到位等等。在食品药品监管方面,日常性、基础性工作抓的不死、不实,比如农村集体聚餐管理、食品小摊点监管等有碰侥幸的思想,缺乏对职能部门、管理区、村的协调、督促,一些制度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没有把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放在应有的位置。对所包的管理区在村两委换届后存在的个别村两套班子矛盾、新老干部交接等复杂问题处理不及时,慢作为,寄希望用时间解决。对下一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调研不细,听取调研群众意见少,没有真正提出有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

二、目标和努力方向

在人大工作方面,下一步要树立开拓创新精神,永葆工作中的蓬勃生机和活力,要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想办法,多出路子,不断开阔视野,创新工作思路。

在分管的食品药品工作方面,要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用心联系工作实际和岗位要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透过理论来提高工作,再由实际工作来丰富理论。

在所包的管理区方面,下一步要深入调研,继续发挥科级领导干部的先进性,通过自身表率作用,带动和推动身边的人,服务于党委中心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篇:“五新”大调研大讨论专题学习材料

“五新”大调研大讨论第一次专题学习

时间:9月13日 主讲人:吴昌满

授课内容:市委魏书记关于“五新”大调研大讨论的重要论述(市委魏书记在全市依法用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关于如何认识宿迁新优势的问题。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优势,既是自身区位条件、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组合,也是这个地区所具有的影响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组合。因此,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就必须找准自身的优势、整合现有的优势、运用综合的优势,才能构建起我们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以优势的率先突破带动面上发展的整体飞跃。从这次违法用地的表象上来看是土地利用的不科学、不集约、不规范,实质上还是墨守着“拼政策、拼资源、拼环境、拼地价、拼人力”的传统发展方式。这种做法在过去也许是可以的、行得通的,但是现在宏观形势有了新变化、经济政策有了新调整、发展环境有了新要求,我们就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就要把宿迁放在全省、全国的大局中来定位,放在全球的大势中来考量,找准、放大、用好宿迁的新优势,实现宿迁的新发展。

优势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优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此消彼长、动态变化的过程。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变化多端的发展环境,我们宿迁有哪些新优势呢?我们的每个县区、每个乡镇又有哪些新优势呢?我们的每个部门又有哪些工作优势呢?我们有哪些优势能彰显出宿迁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呢?要回答好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从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就需要我们从本部门的岗位职责、工作基础等方面进行认真查找。只要我们找出找准优势,认清认识优势,就能围绕优势做文章、发挥优势求发展、依据优势创特色,就能把具备的优势转变为产业的优势、竞争的优势、发展的优势。

第二,关于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问题。今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7月29日,在和党外人士座谈时又一次提出,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对当前经济时局的冷静判断,也是未来一段时间抓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遵循规律,创新驱动;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深化改革,稳中有进;新常态之“态”,意味着注重质量,调整结构,已成大势,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这些都使我们面临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过去动辄20%、30%甚至40%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另一方面,过去那种依靠资源要素大投入大消耗为主要方式的增长路径已经难以为继了。种种迹象都表明,现在土地财政时代已经结束,城市快速扩张阶段已经结束,镇镇村村都建工业园的时代也已经结束。

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肯定会有一个渐变的、相对较长的适应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我们对发展速度的把握必须从“盯住增速”转为“区间调控”;对发展问题的解决必须从“事后救急”转为“底线思维”;对发展措施的运用必须从“大水漫灌”转为“定向滴灌”。这其中,我们要深入思考好几个问题:首先,怎么尽快在理念上“适应”,解决好新常态下发展不发展的问题。应该讲,宿迁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要靠发展。在新常态下,我们仍然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第一要事,立足于稳、好、快,全力追求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实实在在不含水分、老百姓认可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大家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其次,怎么尽快在速度上“适应”,解决好新常态下发展速度落差的问题。发展能走得更远不在于跨越,而在于持续。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由高速进入中高速是最基本的特征。但建市18年来的高速增长,已经使我们有的干部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增长焦虑症”,速度一慢、心中就慌。怎样既走出高速纠结,又适应和保持住合理的增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重大考验。再次,怎么尽快在方式上“适应”,解决好新常态下怎样发展的问题。新常态的特征就是“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这里的“优结构”就是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当前,违法违规用地问题如此严重,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发展没有走出“增长过度依赖扩大投入、投入过度依赖要素消耗”的模式。在新形势下,究竟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既符合宿迁实际,又能适应新常态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尽快拿出答案,并在实践中回答好这一问题。

第三,关于如何推进转型新发展的问题。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好不好,关键是看产业结构合不合理,看实体经济效益好不好、看发展基础牢不牢。这次土地违法整改再次证明,在新常态下,宿迁过去支撑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等重要因素日渐式微,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进入到只有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进入到需要寻求发展新动力、推进民生新改善的新阶段。那么,宿迁的转型新路应该怎么走?转型新发展的“新”应该体现在什么地方?我看,应该体现在“特色、集聚、绿色、高效”四个方面,具体的说,就是城乡特色发展、产业集聚发展、企业绿色发展、农业高效发展。

城乡特色发展,强调的是“特色”,这就需要我们对乡镇进行分类指导、分类考核,做到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因此,在产业选择上,应该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坚决不搞“村村招商、镇镇建园”的“一刀切”,对一些有工业基础、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乡镇可以适度发展工业园区;对那些没有工业基础、综合实力比较弱的乡镇,则可以通过发展农业经济、生态经济、旅游经济等方式来增加农民收入。在城镇建设上,应该坚持“一张好蓝图绘到底”,做到一乡一色、一镇一品,坚决不搞千城一面、千篇一律;要能留住历史的记忆,留住美丽的乡愁,不盲目推进居住集中;要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住后人的评判,建设百年不拆的建筑;要有历史的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要着力内涵提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城市特色,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影响力、带动力,走有特色的符合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产业集聚发展,强调的是“集聚”,这就需要我们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理念,有“敢于舍得舍弃”的胸襟,立足产业基础选准特色产业,聚集要素持之以恒进行培育。产业集聚的重点在市、县(区)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的有效方式就是专业招商。各县(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抓紧选定“2+1”的产业体系,即2个有一定基础的特色产业和1个以前没有或规模较小的新兴产业,尽快启动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抽调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和园区招商。年底之前,将专门听取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关于产业集聚规划的编制情况汇报。

企业绿色发展,强调的是“绿色”,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能始终走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利用绿色技术,采用绿色管理,推广绿色营销,生产绿色产品,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的影响。这既是全球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护宿迁生态的内在要求。推进企业绿色发展,一方面是抓好存量企业的“绿色化”,通过技术改造、机器换人、兼并重组、关停并转等方式,提升传统产业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是抓好增量企业的“绿色化”,恪守生态底线,提高招商门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互联网经济,通过高端的绿色增量来稀释现有的低端存量。

农业高效发展,强调的是“高效”,这就需要我们始终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第四,关于如何实现民生新改善的问题。发展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过多关注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高增长,必然很难很好地兼顾群众的满意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这次出现的违法违规用地以及衍生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给我们带来了深刻教训。当前,面对发展新常态,怎样找准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的契合点,精准发力,良性互动,实现以人为本的包容性发展,是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我想,思考的第一个着力点,就是如何在新常态下把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现在,人民群众对民生的愿望需求已经从过去的保证“生存”转向追求“生活”,向往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住房、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民生需求全面升级,民生问题关联影响日益放大。我们要充分研究进一步提升发展品质、更好满足群众需求的举措办法,以民生改善释放发展潜力,实现更有人情味的增长。第二个着力点,就是如何科学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矛盾问题。针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社会矛盾,特别是目前由违法违规用地带来的众多现实问题,要积极呼应群众的诉求,从既能维护大多数群众共同利益,又能照顾到极少数群众特殊利益的角度出发,想点子、出招子,把问题解决彻底,让群众认可满意。第三个着力点,就是如何从制度建设上保障民生新改善。对于民生改善,我们不能只是个案式地解决眼前或者局部问题,还必须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确保收到持久成效。要从制度安排上思考如何推动民生工作优先谋划、民生事项优先落实、民生投入优先保障“三个优先”的有效落实。同时,要突出重点工作,对民生幸福工程“六大体系”进行系统化研究、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物质文化需求。

第五,关于如何谋求改革新成效的问题。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全市之所以出现这么大面积的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甚至在以往违法违规用地还没有整改到位的情况下,新的违法违规用地又在不断蔓延,根源就在于我们还没有彻底突破原有发展方式的思维禁锢。改革是宿迁最大的“金字招牌”。我们必须反思原有的发展模式,从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向改革要出路,向创新要办法,通过改革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为开创新常态下新局面注入强劲动力。一方面如何“谋”改革?关键就是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民生导向,重点在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找准改革的发力点、突破口,让我们谋划推进的每一项改革都是有计划、有重点、有特点、有成效的改革,坚决防止为了改革而改革、防止形式主义的改革、防止急功近利的改革。另一方面如何“求”实效?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迅速抓好中央和省委、市委已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力求尽快释放改革红利、见到改革成效,给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全市上下都要在这两个方面上下功夫,不断唤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涵养“千磨万击还坚韧”的定力,砥砺“蹄疾而步稳”的理性,共同激扬改革好声音,齐心奏好改革交响曲,打造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形成改革和发展的良性互动,以改革的新成效推动发展实现新突破。

上面提出来的这五个问题,既是我们基于对当前一些凸显矛盾和发展问题的反思,也是立足宿迁下一阶段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所必须弄清楚、想明白的问题。只有把这五个问题分析透了、研究透了、思考透了,我们才有可能为迎接新常态下的种种挑战做足准备,才有可能找到符合宿迁市情、符合各地实际,并真正通向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路径。

“五新”大调研大讨论第二次专题学习

时间:9月15日 主讲人:王永

授课内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主要成绩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存在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

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十

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

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建设法制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五新”大调研大讨论第三次专题学习

时间:9月17日 主讲人:陈家圣

授课内容:中央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近期中央关于经济新常态的相关论述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3)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4)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5)完善产权保护制度。(6)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7)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8)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9)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10)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11)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12)完善金融市场体系。(1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4)健全宏观调控体系。(15)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16)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17)改进预算管理制度。(18)完善税收制度。(19)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20)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1)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22)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3)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4)放宽投资准入。(25)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26)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八、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27)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28)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29)发展基层民主。

九、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30)维护宪法法律权威。(31)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32)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33)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34)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35)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36)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37)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十一、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38)完善文化管理体制。(39)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40)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41)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42)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43)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44)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45)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46)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47)改进社会治理方式。(48)激发社会组织活力。(49)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50)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5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5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54)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十

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55)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56)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57)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十六、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抉择

“新常态”一词既是中央对经济时局的冷静俯瞰,也代表着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操作趋势。

1、适应“新常态”。

在过往长达36年的时间跨度中,中国经济经历了接近10%的年平均增长,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位跃居第二位。然而,自2012年3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已在“低位”横盘了7个季度有余。按照传统思维,一旦经济出现持续性下行,政府总会采取“总量刺激”政策。然而,新一届政府在反复释放“经济增速放缓处于可容忍范围”信号的同时,有条不紊推进既定的经济步调,无论是决策者所秉持的行事态度,还是宏观政策的变化幅度,都表现出少有的“定力”。

中国经济处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高层对经济下滑生态最精确性的归因分析,用经济学术语概述,“三期叠加”就是中国经济面临基钦周期(存货周期)、朱格拉周期(资本支出周期)与库兹涅茨周期(房地产周期)的叠加。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国经济必须承担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产业的“去产能化”压力,而且要消化长期依赖投资拉动经济累计而成的财政与货币风险,同时还须挤压房地产泡沫。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是新型产业的成长和对接,还是对资产错配的纠正,都会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

因此,对于经济的换挡与减速,我们必须“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受“三期叠加”的时间约束,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都可能保持着7%左右的经济增长波幅。长期来看,只要守住了底线:7%以上的经济增速、4%的失业率和3%以下的通胀率,经济与社会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各项改革就可以赢得回旋的空间。

2、营造“新常态”的持久动能

保持“平常心态”并不是不允许经济出现较高的增长,相反更应提防经济的大起大落和经济增长的失速,尤其要防止部分风险因素演化为局部危机。因此,在“新常态”之下,经济增长不再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出口”,而是逐步转向依赖于“投资+消费+创新”;不再依赖于房地产或其他某一产业的突击式拉动,而是转向于

一、

二、三次产业尤其高级产业的联动;不再依赖于加杠杆“捂风险”的方式,而是通过改革理顺权力与市场关系,发动市场力量进行资源重置,营造出经济增长的持久性动能。

由此,“新常态”之下的经济特征除了经济增长放慢速度外,还表现为,经济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作为三次产业的服务业比重或超过第二产业;全社会的生产效率将日显活跃,企业的资本回报率逐步上升;金融市场中债务风险得以渐次释放,直接融资的信用体制日渐健全;劳动者技能产出超过其他全要素产出,人口的城镇化占比不断扩大等。

3、“新常态”下的定点发力

在货币政策方面,日前发布的《201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在继续强调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首次提出“保持定力,主动作为”这一新提法,除非发生诸如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企业大面积亏损、金融机构负债表严重恶化,央行都会有“定力”地保持住货币政策口径。

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在“去杠杆”的同时须在总体上压缩投资规模。在总体遵循“微刺激”的原则下,财政资金将寻求集中性突破,如增加铁路投资和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比重,扶持小微企业和棚户区改造,强化 “三农”资金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将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创新地方政府融资方式,建立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和强化预算软约束。

在产业政策方面,基于“去产能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一方面将着力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服务业的扩张;另一方面在传统产业尤其是国有垄断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方式引入新的竞争因素,更新低层次产业的升级因子;与此同时,产业调整与人力资本结构同步进行。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中国高校的改革方向,1200所普通高等院校中未来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此举意味着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将从依赖于劳动力数量、土地规模供应等低端要素优势转向劳动者素质优化、岗位创新能量聚集等高端要素上来,以此推动新的产业结构成功落地。

“五新”大调研大讨论第四次专题学习

时间:9月20日 主讲人:许丽

授课内容:省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等会议精神

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

全会要求,按照中央提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积极推进在江苏的率先探索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改革开放之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江苏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决议

全会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具体部署,审议了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5个改革专项意见。

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主轴,江苏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要实现江苏经济的“凤凰涅盘”,必须以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在以改革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上下更大功夫。

第五篇:教师,大讨论大调研大学习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心得体会与

反思

根据上级领导部门统一安排,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局印发《全县教育系统“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方案》的通知相关要求。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通过这次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自己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不仅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而且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可谓受益匪浅。

一、弥补不足。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学精这些内容?首先就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总书记关于“全党来一场深刻的大学习”的指示精神等多个方面的思想精神来开展。这好比是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有了灯塔的指引才不会迷失方向。思想的中心明确了,思路也就开阔了。将思想中心的学习内容参透悟透,对照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日常工作中常用的进行重点学习;对一些不懂不会的内容进行重点学习。

二、剖析问题。

经过此次活动,我认识到的差距有:首先, 深入学习上有差距。自己虽然注重了政治和教学能力的学习,但总感到在学习的深入性和系统性上还有很大不足,没有把教育教学参透。总体缺乏深学苦读的恒心忍劲。其次,工作上有差距。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的意识还不够强,有的工作有时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专业或本科目出发,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但落实的不够彻底。我深感到,在深入学科教学调研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还没有做到经常深入实际,对情况的掌握还不够细、不够实、不够多。通过学习和同事们的帮助查出的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为我及时敲响了警钟,我要正视与党员标准的差距,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让自己进一步增强责任感。还要自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和思想文化素质,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要求,不断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同时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对照工作,充分剖析自己的问题,工作中主要存在学习精神不够,主要表现为思想上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少,有时学习也是浅尝辄止;对照自己任教的音乐、体育学科,主要表现为未能完全把握学科精髓,理解学科教学的内在含义,同时对教材还未能完全吃透,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特别是体育学科,更需要向专业的体育学科教师进行请教。

三、学习启发。

再好的理论也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这次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实践活动也是这样。我们要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就是要破除自身对待学习不端正的态度,沉下心来,潜心学习,把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起来,同时注意将学习所得与他人探讨,析出真知灼见,并将所得结论运用到实践工作与生活中去,实践获得的数据与经验同时又能反馈到理论中进一步的促进学习,由此形成良性的循环;“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就是要把我所任教的音乐、体育学科知识系统的、认真的学习起来,充分理解两门学科的内在要义,把握学科精髓,并通过不断的实践调整,优化在课堂上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教授,对学生思想思路的启发,同时注意做到因材施教,将任教的两门学科经验与同行之间进行讨论,同专业的,不同专业的都应该在一起探讨,将大讨论中得到的提升运用到音乐、体育的学科教学中去,在实践中观察学生对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的反应,并及时听取学生与同行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调整处理,力求真正的发挥“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实际意义,并能将此作为习惯享用终身。

总之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高永意 2018年6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德育处工作述职报告下一篇:大学学生会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