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灾害预防论文提纲

2022-09-08

论文题目:逻辑回归模型在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 ——以赣州市为例

摘要:滑坡地质灾害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多发,具有历时时间短、破坏程度大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对此类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和风险评价,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损失,已成为防灾减灾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江西省赣州市(辖南康和章贡两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研以及历史滑坡数据,分析了研究区滑坡灾害发育类型和分布特征,对研究区的地形、地质和环境进行充分的剖析,选择若干个控制和影响滑坡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要素,构建了研究区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数据驱动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因子与历史滑坡之间的关系,构建逻辑回归模型,开展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与评价研究。论文取得的成果如下:(1)研究分析了研究区滑坡灾害发育类型及分布特征,滑坡主要受人为因素与诱发因素的双重影响。区域内滑坡多与人类工程活动呈现一致性,滑坡体多为第四系坡积物与原岩强风化产物,受区域强降雨、连续降雨的诱发而产生滑坡。(2)对滑坡灾害的野外调研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根据研究区的孕灾环境以及前期学者对于滑坡灾害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NDVI、土地利用类型、降雨量等13个地质和环境要素,构建了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3)本研究主要采用基于随机点采样(RP)和确定性系数(CF)两种数据驱动的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两种逻辑回归模型(MLR-1和MLR-2),开展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根据模型验证结果,MLR-1模型的精度要高于MLR-2模型,整体精度(OA)和Kappa系数(KC)分别为93.5%,0.843。MLR-1模型预测的高与极高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域的实际滑坡占比为88.71%,野外调研发现2017年后的新滑坡有19处,落在高与极高易发区域的滑坡占84.21%。这验证了MLR-1模型的预测可靠性。最后,滑坡灾害高易发区多分布于道路沿线,与实际调查结果一致,说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4)数据的采样或处理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即使使用相同的建模方法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一个合适的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是实现合理的进行灾害区划与评价的前提。通过验证表明MLR-1模型更加适用于赣州地区的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与评价,可将此方法推广至与研究区拥有类似地质环境条件的其它地区。

关键词:逻辑回归分析;确定性因子(CF);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

学科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流程

2 研究区地理与地质环境背景

2.1 区域地理概况

2.2 水文地质条件

2.2.1 地下水类型及基本特征

2.2.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与动态特征

2.3 地形地貌特征

2.3.1 侵蚀构造低山(D)

2.3.2 侵蚀剥蚀高丘陵区(G)

2.3.3 侵蚀剥蚀低丘陵区(Q)

2.3.4 侵蚀河谷堆积区(P)

2.4 地层岩性

2.4.1 南华系-震旦系地层

2.4.2 寒武系地层

2.4.3 泥盆系地层

2.4.4 石炭系地层

2.4.5 白垩系地层

2.4.6 第四系地层

2.5 植被分布特征

2.6 人类工程活动特征

2.6.1 矿产资源开发

2.6.2 水利工程建设

2.6.3 交通建设

3 滑坡灾害特征

3.1 滑坡发育概况

3.2 滑坡分类特征

3.2.1 按滑坡规模分类

3.2.2 按滑坡物质组成分类

3.2.3 按滑坡稳定性分类

3.2.4 按滑坡形成时间分类

3.2.5 按滑坡形成的原因分类

3.2.6 按滑坡体厚度分类

3.2.7 按滑坡力学条件分类

3.3 滑坡形态特征

3.3.1 滑坡平面形态特征

3.3.2 滑坡剖面形态特征

3.4 滑坡边界特征

3.5 滑坡表部特征

3.6 滑坡体特征

3.7 滑坡滑动面特征

3.8 滑床特征

3.9 滑坡危害特征与危害方式

3.9.1 滑坡危害特征

3.9.2 滑坡危害方式

4 滑坡易发性区划与评价

4.1 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

4.1.1 滑坡易发性评价流程

4.1.2 基础数据及来源

4.1.3 评价单元选择

4.1.4 评价方法研究

4.1.5 评价指标的选取

4.2 滑坡易发性评价

4.2.1 模型构建

4.2.2 多重共线性诊断

4.2.3 结果验证与合理性分析

4.3 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

4.3.1 逻辑回归模型

4.3.2 共线性

4.3.3 滑坡易发性区划图

4.4 滑坡易发性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税收负担论文提纲下一篇:劳动法论文提纲

热门文章

滑坡实训总结